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9 09:09
tags: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高中数学常见裂项公式-浙江高中数学竞赛 获奖名单

2020年9月19日发(作者:邢承国)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计划
第一课 商鞅变法
第二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
第三课 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起
第四课 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
第五课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七课 抗日战争
第八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九课 两次工业革命
第十课 罗斯福新政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
编者:强宏美
第一课 商鞅变法
一、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先后顺序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 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土地私有制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2、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
3、主要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 生产;奖励军工;承认土地私有;推
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4、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练习题: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二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
1、背景:春秋诸侯争霸和战国七雄战乱。
1、史实: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 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措施:
政治:建立始皇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车同轨
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 面,建立了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
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
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的 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练习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
秦的统一相对于春 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其进步又在哪儿?
答:好处:统一文字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了 国家政令的发布
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货币,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
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


的困难,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解决了交通的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进步:(1)、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3)、
有利于加强军事 的力量。(4)、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第三课 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起
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①创办私塾 ②因材施教 ③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 ④温故而知新
(3)著作:《论语》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两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换
3.百家争鸣:
(1)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2)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3)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 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家
练习题:
1、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派?他们各自
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材料二 、 “当仁不让于师。”
材料三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材料一、二、三是谁所言,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上述材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
第四课 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 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
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 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 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 :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
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 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 ,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
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 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
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
益。 < br>(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
太后带领光绪 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练习题:简要概述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签订了哪些不平等
条约?对 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五课 近代化的探索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
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
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
办了京师同文馆 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 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略也 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
翻译西方书籍 ,创办报刊。
(6)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7)失败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8)历史意义 :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
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 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3、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
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
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练习题:1、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六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
约”上签字,“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等。
(4)经过: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争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以罢 课
为主要斗争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后,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
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主要斗争方式。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
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 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
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3、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被迫长征。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解决了博古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 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
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基干力量,使中 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以苦
为乐等。
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19 49年4月,人民
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练习题: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七课 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1931年 9月18日,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
为借口,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由于 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
东三省完全沦陷,共产党员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 争,九
?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
(2)目的:逼蒋抗日
(3)经过: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通电全
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 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
停,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1 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
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 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
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争。 两党共赴国难。
5、重要战役: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上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粉碎
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


国军 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歼敌一
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 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
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 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的最大规模战役。
6、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①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是正
义战争,得道多助。
②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2)意义: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也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
练习题: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第八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十届三中全会
1、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
2、内容:重新确 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
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
来“左倾”错误 的束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1、农村的改革:①展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凤阳县等 地
农民率先进行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②意义:极大地解放了农
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农 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
展。
2、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各地办起了大批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 发展,促
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3、城市的改革: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
会 通过了《中共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
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 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为经济
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985年全面 展开;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
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些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 业的效
益。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建有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
圳尤为典型)。1988年海南省建立,海南岛成经济特区。 < br>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①(1984年)十四个开放城市:天津、上海、大连、秦
皇岛、烟台、 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②
(1985年)三个经济开放区:长江 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③20世
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沿岸城市开 放。④新格局:经济
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①2001年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批准加入。②加入
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强与
世界各国的交流 ,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大”(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练习题: 1、阅读文革时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
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 娘进凤阳。”
回答:
①材料反映了当时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提示:贫困状况。
②后来凤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 大提高。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 放了农村生
产力。
2、你知道我国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吗?
提示:第一次: 土地改革。①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
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 民土地所有制。③结果:解放了生产力,
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次:农业合作化。①原 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
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并实行集体经营。③结
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第三次:人民公社化。①原因:一些领 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
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 程度,扩大公
有化规。③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
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②核心内容: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
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③结果: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九课 两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18 世纪60 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1765年哈 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
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1783年瓦特改良的改良蒸汽机应用工业,人类< br>进入了“蒸汽时代”。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第一艘汽船。1825年英国史蒂
芬逊研制的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试行成功。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
人类的活动范围。
2、意 义: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机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厂代替了 手工场,使原来以农业和手工作坊为主的经济,
变成了以工业和城市为主的经济;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 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
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初步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 br>格局。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使电 力作为新能源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电
力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
3、发明成果:①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影放映机、摄像 机和留声机等电
器,其被誉为“发明大王”;②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③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的
生产中使用了流 水线装配工艺。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
一架飞机。⑤电话、电报发明使用 < br>4、影响:石油化工工业发展起来;垄断组织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美国 、德国、法国、日本、俄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
主义阶段。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
练习题:概述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并分析工业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
影响?
第十课 罗斯福新政
1、 经济危机(1929——1933年)
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市场虚假繁荣、盲目扩大生产、股票投机猖獗
表现:金融、工业、社会生活、农业等的全面危机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导致各国内部社会危机——政坛丑闻、人民斗争、法西斯兴起
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之间的矛盾、与殖民地的矛盾
2、罗斯福新政
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总统
目的:克服危机、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但避免国有化形式
内容:金融——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工业——颁布法令,以工代赈,刺激消费;
农业——压缩生产,克服过剩
评价: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经济上:减轻危机破坏,促进生产恢复
政治上: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对世界: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经济的新模式,影响许多国家
练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
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1、 罗斯福所说的“永远
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2、“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含义是什么?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都有哪些-苏教版高中数学书选修2-3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四练习题-百度-高中数学教育课题题目


2003全国高中数学竞赛-内蒙古2018高中数学会考


江苏省高中数学竞赛题-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答题


2018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及其解析-威海高中数学辅导班哪个好


广州高中数学教材版本-高中数学必修五三维设计


教资19年下高中数学-高中数学竞赛微专题不等式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全解析 PDF-高中数学课本视频讲解



本文更新与2020-09-19 09: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4122.html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