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4公开课教案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9 19:25
tags: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大题题型归纳-高中数学教研组组情分析

2020年9月19日发(作者:苏德明)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向量的加法是学生在认识向量概念之后首先要掌握的运 算,是向量的第二节内容.其主要
内容是运用向量的定义和向量相等的定义得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并
对向量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证明,同时运用他们进行相关计算,这可让同学们 进一步加
强对向量几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向量的减法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 br>用.学生已经通过上节的学习,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理解了什么是相等向量和共线向
量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位移、速度和力这些物理量都是向量,可以合成,而且知道这
些矢量的 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这为本课题的引入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当 今数学教育的主题,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更应强
化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在向量加法的概念中,由于涉及到两个向量有不平行
和平行这两种情况,因此有利于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 思想,而在猜测向量加法的运算律时,通
过引导学生利用实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类比.则能培养学生类比 、迁移等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类比数的运算,向量也能够进行运算.运算引入后,向量的工具作用才能 得到充分发挥.实际上,
引入一个新的量后,考察它的运算及运算律,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教师应 引导学生体会
考察一个量的运算问题,最主要的是认清运算的定义及其运算律,这样才能正确、方便地实 施
运算.
向量的加法运算是通过类比数的加法,以位移的合成、力的合力等两个物理模型为背 景引入
的.这样做使加法运算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同时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由于向量有方向,因此在进行向量运算时,不但要考虑大小问题,而且要考虑方向问题,从而使学生
体会 向量运算与数的运算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向量加法的特点.
三维目标 1.通过经历向量加法的探究,掌握向量加法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熟练
地 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
2.在应用活动中,理 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及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掌握有特
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的和,比 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
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向量加法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对向量加法法则定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复习导入)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的有关概念,明确了向 量的表示方法,了解
了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并接触了这些概念的辨析判断. 另外,向量
和我们熟悉的数一样也可以进行加减运算,这一节,我们先学习向量的加法.
思路2.(问题导入)2004年大陆和台湾没有直航,因此春节探亲,要先从台北到香港,再从香
港到 上海,这两次位移之和是什么?怎样列出数学式子?一位同学按以下的命令进行活动:向
北走20米,再 向西走15米,再向东走5米,最后向南走10米,怎样计算他所在的位置?由此导入
新课.

1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 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类比数的加法,猜想向量的加法,应怎样定义向
量的加法?
②猜想向量加法的法则是什么?与数的运算法则有什么不同?

图1
活动: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理中位移的概念,位移可以合
成,如图1. 某对象从A点经B点到C点,两次位移
AB

BC
的结果,与A点直接到C点 的位

AC
结果相同.力也可以合成,老师引导,让学生共同探究如下的问题:
图2(1)表示橡皮条在两个力的作用下,沿着GC的方向伸长了EO;图2(2)表示撤去F
1
和F
2
,用一个力F作用在橡皮条上,使橡皮条沿着相同的方向伸长相同的 长度.

图2
改变力F
1
与F
2
的大小和方向 ,重复以上的实验,你能发现F与F
1
、F
2
之间的关系吗?
力F 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与力F
1
与F
2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物理学中把力 F叫做F
1

F
2
的合力.
合力F与力F
1
、F
2
有怎样的关系呢?由图2(3)发现,力F在以F
1
、F
2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上,并且大小等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

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F可以认为是F
1
与F
2
的和 ,即位移、力的合成看作向量
的加法.
讨论结果:①向量加法的定义:如图3,已知非零向量 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
AB
=a,
BC
=b,则向量
AC
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a+b=
AB
+
BC
=
A C
.

2




图3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②向量加法的法则: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在定义中所给出的求向量和的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 法则.运用这一法则时要特别
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则由第一 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
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0
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图4
如图4,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 形,则以O为起点的
对角线
OC
就是a与b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
则.
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的物理模型.
提出问题
①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加法,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②两共线向量求和时,用三角形法则较 为合适.当在数轴上表示两个向量时,它们的加法与数
的加法有什么关系?
③思考|a+b|,|a|,|b|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④数的运算和运算律紧密联系,运算 律可以有效地简化运算.类似地,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有运
算律呢?
活动:观察实际例 子,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适时点拨,诱导,探究向量的加法在特殊情况下
的运算,共线向量加法与数的 加法之间的关系.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对任意
a,b∈R,有a+b=b+a,(a+b) +c=a+(b+c).任意向量a,b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
生画图进行探索.
讨论结果:①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我们规定a+0=0+a=a.
②两个数相加其结果是 一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在数轴上的两个向量相加,它们的和
仍是一个向量,对应于数轴上的一 条有向线段.
③当a,b不共线时,|a+b|<|a|+|b|(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当a,b共线且方向相同时,|a+b|=|a|+|b|;
当a,b共线且方向相反时,| a+b|=|a|-|b|(或|b|-|a|).其中当向量a的长度大于向量b的长度
时,|a+b |=|a|-|b|;当向量a的长度小于向量b的长度时,|a+b|=|b|-|a|.
一般地,我们有|a+b|≤|a|+|b|.
④如图5,作
AB
=a,< br>AD
=b,以AB、AD为邻边作ABCD,则
BC
=b,
DC
=a.

3



因为
AC
=
A B
+
AD
=a+b,
AC
=
AD
+
DC< br>=b+a,所以a+b=b+a.
如图6,因为
AD
=
AC
+
CD
=(
AB
+
BC
)+
CD
=(a+ b)+c,
AD
==
AB
+
BD
=
AB
+(
BC
+
CD
)=a+(b+c),所以(a+b)+c=a+(b+c) .
综上所述,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图5 图6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 如图7,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探究分别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
个向量的和向量.在向量加法的作图中,学生体会作法中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的依据——它体
现了向量起 点的任意性.在向量作图时,一般都需要进行向量的平移,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
时应强调向量的起点放 在一起,而用三角形法则作图则要求首尾相连.

图7 图8 图9
解:作法一: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如图8),作< br>OA
=a,
AB
=b,则
OB
=a+b.
作法二: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如图9),作
OA
=a,
OB
=b.以OA、OB为邻 边作
OC,则
OC
=a+b.
变式训练
化简:(1)
B C
+
AB
;(2)
DB
+
CD
+
BC;(3)
AB
+
DF
+
CD
+
BC
+
FA
.

OACB,连接
活动:根据向量加法的交换律使 各向量首尾顺次相接,再运用向量加法的结合律调整运
算顺序,然后相加.
解:(1)
BC
+
AB
=
AB
+
BC
=
AC
.
(2)
DB
+
CD
+
BC
=
BC< br>+
CD
+
DB
=(
BC
+
CD
)+
DB
=
BD
+
DB
=0.
(3)
AB< br>+
DF
+
CD
+
BC
+FA=
AB
+
BC
+
CD
+
DF
+
FA

=
AC
+
CD
+
DF
+
FA
=
AD
+
DF
+
FA
=
AF
+
FA
=0 .

4



点评:要善于运用向量的加法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来求和向量.
例2 长江两岸之间没有大桥的地方, 常常通过轮渡进行运输.如图10所示,一艘船从长江南岸
A点出发,以5 kmh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江水的速度为向东2 kmh.
(1)试用向量表示江水速度、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的速度(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江水速度间的夹角表示,精确到度).

图10 图11
活动 :本例结合一个实际问题说明向量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问题在物理中
已有涉及,这里是要学 生能把它抽象为向量的加法运算,体会其中应解决的问题是向量模的大
小及向量的方向(与某一方向所成 角的大小).引导点拨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反映在
向量作图上,从而与初中学过的解直角三角 形建立联系.
解:如图11所示,
AD
表示船速,
AB
表示水速, 以AD、AB为邻边作
际航行的速度.
(2)在Rt△ABC中,|
AB
|=2,|
BC
|=5,
所以|
AC
|=
|AB|?|BC|?
22
ABCD,则
AC
表示船实
2
2
?5
2
?29
≈5.4.
因为tan∠CAB=
29
,由计算器得∠CAB=70°.
2
答: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约为5.4 kmh,方向与水的流速间的夹角为70°.
点评:用向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为:先用向量表示物理量,再进行向量运算,最后回扣物理问题,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
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图12
活动:本题是一道平面几何题,如果用纯几何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不难解决,如果用向量法
来解,不仅思 路清晰,而且运算简单.将互相平分利用向量表达,以此为条件推证使四边形为平
行四边形的向量等式成 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并在解完后总结思
路方法.
证明:如图1 2,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
O,
AB
=
AO
+
OB
,
DC
=
DO
+
OC
.
AC与BD互相平分,
AO
=
OC
,
OB
=
DO< br>,
AB
=
DC
,

5



因此
AB

CD
且|
AB
|=|
DC|,
即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 ,只需证明
AB
=
DC

AD
=
BC
即可 .而要证明
一个四边形是梯形,需证明
AB

DC
共线,且|
AB
|≠|
DC
|.
思路2
例3 如图13,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作出下列向量:
(1)
OA
+
OC
;(2)
BC
+
FE
;(3)
OA
+
FE
.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作出相应的向 量.教师一定要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思路不清的学生教师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

图13
解:(1)因四边形OABC是以OA、O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B是其对角线,

OA
+
OC
=
OB
.
(2)因
BC
=
FE
,

BC
+
EF

BC
方向相同,长度为
BC
的长度的2倍,

BC
+
FE
=
AD
.
(3)因
OD
=
FE
,

OA
+
FE
=
OA
+
OD
=0.
点评:向量的运算结 合平面几何知识,在长度和方向两个方面做文章.应深刻理解向量的
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例2 在长江的某渡口处,江水以12.5 kmh的速度向东流,渡船的速度是25 kmh,渡船要垂直
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如何确定?
活动:
如图14,渡船的实 际速度
AC
、船速
AD
与水速
AB

满足
AB
+
AD
=
AC
.

6




图14
解:设
AB
表示水流速度,< br>AD
表示渡船的速度,
AC
表示渡船实际垂直过江的速度,以AB为
一 边,AC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
AD
就是船的速度.
在Rt△ACD中,∠ACD =90°,|
DC
|=|
AB
|=12.5,|
AD
|=2 5,∠CAD=30°.
答:渡船的航向为北偏西30°.
点评: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已知O是四边形AB CD内一点,若
OA
+
OB
+
OC
+
OD
=0,则四边形ABCD是怎样的四边
形?点O是四边形的什么点?
活动:要判断四 边形的形状就必须找出四边形边的某些关系,如平行、相等等;而要判断点
O是该四边形的什么点,就必 须找到该点与四边形的边或对角线的关系.

图15
解:如图15所示,设点O是 任一四边形ABCD内的一点,且
OA
+
OB
+
OC
+OD
=0,过A作
AEOD,连结ED,则四边形AEDO为平行四边形,
设OE与AD的交点为M,过B作BFOC,则四边形BOCF为平行四边形,
设OF与BC的交点为N,于是M、N分别是AD、BC的中点.

OA
+
OB
+
OC
+
OD
=0,
OA
+
OD
=
OA
+
AE
=
OE
,
OB
+
OC
=
OB
+
BF
=
OF
,

OE
+
OF
=0,

OE

OF
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
∴M、O、N三点共线,
即点O在AD与BC的中点连线上.
同理,点O也在AB与DC的中点连线上.
∴点O是四边形ABCD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且该四边形可以是任意四边形.
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
解答:1.直接在教科书上据原图作(此处从略).
2.直接在教科书上据原图作(此处从略).

7



3.(1)
DA
;(2)
CB
.
点评:在向量的加法中要注意向量箭头的方向.
4.(1)c;(2)f;(3)f;(4)g.
点评:通过填空,使学生得出首尾相接的几个向量的求和规律.
课堂小结
1.先由 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向量的加法定义,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
法则,向量加法满 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几何作图,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特殊与一般,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特
别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比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 种迁移类比的方法将把我们引向数学的
王国,科学的殿堂.
作业
如图16所示,已 知矩形ABCD中,|
AD
|=4
3
,设
AB
=a,
BC
=b,
BD
=c,试求向量a+b+c的模.

图16
解:过D作AC的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E,
∴DE∥AC,AD∥BE.
∴四边形ADEC为平行四边形.

DE
=
AC
,
CE
=
AD
.
于是a+b+c=
AB
+
BC
+
BD
=
D E
+
BD
=
BE
=
AD
+
AD
= 2
AD
,
∴|a+b+c|=2|
AD
|=8
3
.
点评:求若干个向量的和的模(或最值)的问题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1)寻找或构造平行四边形,找出所求向量的关系式;
(2)用已知长度的向量表示待求向量的模,有时还要利用模的重要性质.
设计感想
1.本节内容是向量的加法,运算法则有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而两个法则的运用有各
自的条 件:三角形法则适合于首尾顺次相接的两向量相加,对于共线向量的加法仍然适合;而
平行四边形法则适 合于两个同起点的向量相加,对于共线向量却不能用此法解决.三角形法则
可以推广到多个首尾顺次相接 的向量的加法.
2.本节要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于直观、生动地揭示向量加法的概念,突破难点 ,提高效率,
因为本节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图形,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多让学生动手画图, 识
图,让学生在动态中经历和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类比、猜想、发现及应用新知识
解决问题.


8

如何避免高中数学选择填空-北师大高中数学选修2-3总结


高中数学文科难点-高中数学多选题少答得分吗


高中数学 空间直线与平面-高中数学九本书网盘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计算-高中数学案例研讨稿


百度高中数学课件ppt模板-高中数学选修贴吧


高中数学历史题目-吉林省高中数学竞赛2019


高中数学跟岗研修总结-高中数学教师定工作计划


张觉高中数学-厦门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本文更新与2020-09-19 19: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4620.html

高中数学必修4公开课教案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高中数学必修4公开课教案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