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答案-应聘高中数学教师简历怎么写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1、数列的基本概念
(1)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项a
n
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
就叫
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
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前一项a
n
-
1
(或前几
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
2、主要公式
(1)通项公式a
n
与前n项和公式S
n
间的关系:
?
n=1
?
S
1
a
n
=?
?
n≥2
?
S
n
-S
n
-
1
.
(2)等差数列
a
n
=a
1
+(n-1)d=a
m
+(n-m)d.
11
S
n
=
2
n(a
1
+a
n
),S
n
=na<
br>1
+
2
n(n-1)d.
a+b
A=
2
(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
--a
n
=a
1
q
n1
,a
n
=a
m
·q
nm
.
na
1
q=1
?
?
S
n
=
?
a
1
-a
n
qa1
1-q
n
=
?
1-q
?
1-q
q≠1
.
G=±ab(等比中项).
3.主要性质
(1)若m+n=p+q(m、n、p、q∈N
*
),
在等差数列{an
}中有:a
m
+a
n
=a
p
+a
q
;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
(2)等差(比)数列依次k项之和仍然成等差(比).
专题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1.观察法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
br>579
(1)1,1,
7
,
15
,
31
,…
;
2.定义法
等差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前n项和为S
n
,且 a
1
,a
3
,a
9
成等比数列,S
5
=a
2
5
.求数列{a
n
}的
通项公式.
3.前n项和法
(1
)已知数列{a
n
}的前n项和S
n
=n
2
+3n+1,求
通项 a
n
;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已知数列{a
n
}的前n项和S
n
=2
n
+2,求通项 a
n
.
4.累加法
已知{a<
br>n
}中,a
1
=1,且a
n
+
1
-a
n
=3
n
(n∈N
*
),求通项 a
n
.
5.累乘法
1
已知数列{a
n
},a
1
=3
,前n项和S
n
与a
n
的关系是S
n
=n(
2n-1)a
n
,求通项a
n
.
6.辅助数列法
已知
数列{a
n
}满足a
1
=1,a
n
+
1
=
3a
n
+2(n∈N
*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7.倒数法
a
n
已知数列{a
n
}中,a
1<
br>=1,a
n
+
1
=(n∈N
*
).求通项a
n
.
a
n
+1
专题二 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
1.分组转化求和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是由几个独立的项组合而成,并且各独立项也可组
成等差或等比数
列,则该数列的前n项和可考虑拆项后利用公式求解.
1111
求和
:S
n
=1
2
+2
4
+3
8
+…+(n+
2
n
).
2.裂项求和法
对于裂项后明显有能够相消的项的一类
数列,在求和时常用“裂项法”,分式的求和多利用此
法.可用待定系数法对通项公式进行拆项,相消时
应注意消去项的规律,即消去哪些项,保
留哪些项,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1111
(1)=
k
·(
n
-);
nn+kn+k
(2)若{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1111
则=
d
(
a
-);
a
n
·a
n
+
1
n
a
n
+
1
(3)
1
=n+1-n等.
n+1+n
3.错位相减法
若数列{an
}为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
数列为
{a
n
b
n
},当求该数列的前n项的和时,常常采用将{a
n
b
n
}的各项乘以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然
后错位一项与{a
n
b
n
}的同次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
,所以这种数列求和的
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已知数列{a
n
}中,a1
=3,点(a
n
,a
n
+
1
)在直线y=x
+2上.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b
n=a
n
·3
n
,求数列{b
n
}的前n项和T
n
.
4.分段求和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由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的两段构成,则可考虑利用分段求和.
已知数列{a<
br>n
}的前n项和为S
n
,且a
n
+S
n
=1
(n∈N
*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
2)若数列{b
n
}满足b
n
=3+log
4
a
n
,设T
n
=|b
1
|+|b
2
|+…+|b
n
|,求T
n
.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附注:常用结论
1)1+2+3+...+n =
2)
1+3+5+...+(2n-1) =
3)
三、等差、等比数列的对比
(1)判断数列的常用方法
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
②2
③(
()
为常数).
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
②
③
④正数列{
(
(,
)
为非零常数).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
定义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1.
1.
公式
2.
2.
,
1.
性质
称为与的等差中项
,
1.
称为与的等比中项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若
), 则
3.
列
,,
(、、
、2.若
),则
3.,,
(、
、、
成等差数成等比数列
4.
4.
(3)在等差数列{
1)
2)
,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
有最大值;,时,
,
时,有最小值;
);②若已知,则
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
最值时的值()可如下确定或。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