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高中数学椭圆-高中数学跟初中数学关系多大

2015年底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及例题
第一章 集合及其运算
一.集合的概念、分类:
二.集合的特征:
⑴ 确定性 ⑵ 无序性
⑶ 互异性
三.表示方法:
⑴ 列举法 ⑵ 描述法 ⑶ 图示法
⑷ 区间法
四.两种关系:
从属关系:对象
?
、
?
集合;包含关系:集合
?
、
五.三种运算:
交集:
AIB?{x|x?A且x?B}
并集:
AUB?{x|x?A或x?B}
补集:
?
集合
?
U
A?{x|x?U且x?A}
六.运算性质:
⑴
AU??
A
,
AI??
?
.
⑵
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⑶ 若
A?
⑷
⑸
B
,则
AIB?
A
,
AUB?
B
. AI(?
U
A)?
?
AU(?
U
A)?
U痧(A)?
A
,,
UU
.
,.
n
(痧I<
br>U
B)??(U
U
B)??(
U
A)(
U
A
UB)(痧
U
A)(
U
AIB)
{a
1
,a
2
,a
3
,???,a
n
}
n
⑹ 集合的
所有子集的个数为
2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
2?1
,所有
2
C
n
n
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2?2
,所有二元子集(含有两个元素的
子集)的个数为
第二章 函数
指数与对数运算
一.分数指数幂与根式:
.
n
如果
x?a
,则称
x
是
a
的
n
次方根,
0
的
n
次方根为0,若
a?0
,则当
n
为奇数时,
a
n
的
n
次方根有1个,记
做
a
;当
n
为偶数时,负数没有
n
次方根,正数
a
的
n
次方根有2
nn
个,其中正的
n
次方根记做
a
.负的
n
次方根记做
?a
.
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
a
n为奇数
a?
?
n
n
(a)?a
?
|a|
n为偶数
2.两个关系式:;
n
n
n
m
a?a
;
3、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m
n
a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4、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
m
n
?
1
n
a
m
.
mnm?nmnm?n
⑴
a?a?a
; ⑵
a?a?a
;
mnmnmmm
(a)?a(a?b)?a?b
⑶ ; ⑷ ;
0
⑸
a?1
,其中
m
、<
br>n
均为有理数,
a
,
b
均为正整数
二.对数及其运算
b
b?log
a
N
1.定义:若
a?N
(a?0
,且
a?1
,
N?0)
,则.
2.两个对数:
⑴
常用对数:
a?10
,
b?log
10
N?lgN
;
. ⑵ 自然对数:
a?e?2.71828
,
3.三条性质:
⑴ 1的对数是0,即
b?log
e
N?lnN
log
a
1?0
;
; ⑵
底数的对数是1,即
log
a
a?1
⑶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4.四条运算法则:
⑴
log
a
(MN)?log
a
M?log
a
N
; ⑵
log
a
M
?log
a
M?log
a
N
N
;
1
log
a
M
n
. ⑶
log
a
M?nlog
a
M
n
;
⑷
log
a
n
M?
5.其他运算性质:
⑴ 对数恒等式:
a
log
a
b
?b
;
log
a
b?
⑵ 换底公式:
⑶
log
c
a
log
c
b
;
;
l
og
a
b?log
b
c?log
a
clog
ab?log
b
a?1
;
⑷
log
a
m
b
n
?
n
log
a
b
m
.
函数的概念
一.映射:设A、B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中对应法则
f
,对于
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这样的对应就称为从集合A到集合
B的映射.
二.函数:在某种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
x
、
y
,对于
x
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按照某个对应法则,
y
都有唯一
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则称
y
是
x
的函数,记做
y?f(x)
,
其中
x
称为自变量,
x
变化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
x
对应的
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
数值
y
的变化范围叫做函数
的值域.
三.函数
y?f(x)
是由非空数集
A
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四.函数的三要素:解析式;定义域;值域.
函数的解析式
一.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
f(x?1)?x?2x
,求函数
f(x)
的解析式.
二.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形式,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
f(x)
是
一次函数,且
f[f(x)]?4x?3
,函数
f(x)
的解析式.
三.由函数
f(x)
的图像受制约的条件,进而求
f(x)
的解析式.
函数的定义域
一.根据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求定义域:
⑴
整式:
x?R
⑵ 分式:分母不等于0
⑶
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⑷ 含0次幂、负指数幂:底数不等于0
⑸ 对数: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
二.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如:已知
y?f(x)
定义域为
[2,5]
,求
y?f(3x?2)
定义域;
已知
y?f(3x?2)
定义域为
[2,5]
,求
y?f(x)定义域;
三.实际问题中,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决定的定义域.
函数的值域
一.基本函数的值域问题:
名称
一次函数
解析式 值域
y?kx?b
R
4ac?b
2
[,??)
a?0
时,
4a
4ac?b
2
(??,]
a?0
时,
4a
{y|y?R
,且
y?0}
{y|y?0}
二次函数
y?ax
2
?bx?c
反比例函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y?
k
x
y?a
x
y?log
a
x
y?sinx
R
{y|?1?y?1}
三角函数
y?cosx
y?tanx
R
二.求函数值
域(最值)的常用方法:函数的值域决定于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因此求
函数值域的方法往往取决于函
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常用解法有:观察法、配方法、换元
法(代数换元与三角换元)、常数分离法、单
调性法、不等式法、*反函数法、*判别式法、
*几何构造法和*导数法等.
反函数
一.反函数:设函数
y?f(x)(x?A)
的值域是
C
,根据这个函数中
x
,
y
的关系,用
y
把
x
表示出,得到<
br>x?
?
(y)
.若对于
C
中的每一
y
值,通
过
x?
?
(y)
,都有唯一的一个
x
与之对
应,那么,
x?
?
(y)
就表示
y
是自变量,
x<
br>是自变量
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
x?
?
(y)
(y?
C)
叫做函数
y?f(x)(x?A)
的反函数,记作
x?f
?1<
br>(y)
,习惯上改写成
y?f
?1
(x)
.
二.函
数
f(x)
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
x
、
y
一一对应.
三.求函数
f(x)
的反函数的方法:
⑴
求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
?1
x?f(y)
y
x
⑵ 反解,用表示,得
⑶
交换
x
、
y
,得
y?f
⑷ 结论,表明定义域
?1
(x)
?1
y?f(x)
的关系:
y?f
(x)
四.函数与其反函数
?1
y?f(x)
的定义域与值域互换.
y?f(x)
⑴ 函数与
⑵ 若
y?f(x)
图像上存
在点
(a,b)
,则
y?f
?1
(x)
的图像上必有点(b,a)
,即若
f(a)?b
,则
f
?1
(b)?a
.
?1
y?f(x)
的图像关于直线
y?x
对称.
y?f(x)
⑶ 函数与
函数的奇偶性:
一.定义:对于函数
f(x)
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
x
,如果满足
f(?x)??f(x)
,则称函数
f(x)
为奇函数;如果满足
f(?x)?f(x)
,则称函数
f(x)
为偶函数.
二.判断函数
f(x)
奇偶性的步骤: 1.判断函数
f(x)
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称可进一步验证,如果不对称;
2.验证
f(x)
与
f(?x)
的关系,若满足
f(?x)
??f(x)
,则为奇函数,若满足
f(?x)?f(x)
,则为偶函数,否则既不是
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二.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三.已知
f(x)
、
g(x)
分别是定义在区间
M、
N
(MIN??)
上的奇(偶)函数,分
别根据条件判断下列函数的奇 偶性.
f(x)
g(x)
?f(x)
奇
奇
偶
偶
奇
奇
偶
奇
偶
偶
1
f(x)?g(x)
f(x)?g(x)
f(x)?g(x)
f(x)
奇
偶 偶 偶
奇
奇
奇 偶
五.若奇函数
f(x)
的定义域包含0
,则
f(0)?0
.
六.一次函数
y?kx?b(k?0)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b?0
;
2
y?ax?bx?c
( a?0)
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b?0
. 二次函数
函数的周期性:
一.定义:对于函数
f(x)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
T
,使得当< br>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
时,都有
f(x?T)?f(x)
,则
f(x)
为周期函数,
T
为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
2.如果函数
f(x)
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
f(x)
的T
最小正周期.如果函数
f(x)
的最小正周期为
T
,则函数< br>f(ax)
的最小正周期为
|a|
.
函数的单调性
一.定 义:一般的,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
f(x)
,如果对于属于此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
变 量的值
⑴
⑵
x
1
,
x
2,当
x
1
?x
2
时满足:
f(x
1
)?f(x
2
)
f(x
1
)?f(x
2
)
,则称函数
f(x)
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
,则称函数
f(x)
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
⑴ 取值;
⑵ 作差、变形; ⑶ 判断: ⑷ 定论:
*2.导数法:
⑴
求函数f(x)的导数
f'(x)
;
⑵
解不等式
f'(x)?0
,所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
⑶
解不等式
f'(x)?0
,所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复合函数
y?f[g(x)]
,设
u?g(x)
,则y?f(u)
,可根据它们的单调性确定复
合函数
y?f[g(x)]
,
具体判断如下表:
y?f(u)
增
增
增
增
减
减
减
增
减
减
减
增
u?g(x)
y?f[g(x)]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
函数的图像
一.基本函数的图像.
二.图像变换:
y?f(x)
?
y?f(x)?k
将
y?f(x)
图像上每
一点向上
(k?0)
或向下
(k?0)
平移
|k|
个单位,
可得
y?f(x)?k
的图像
y?f(x)
?
y?f(x?h)
将
y?f(x)
图像上每一点向左
(h
?0)
或向右
(h?0)
平移
|h|
个单位,可得
y?f(
x?h)
的图像
y?f(x)
?
y?af(x)
将
y?f(x)
图像上的每一点横
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拉伸
(a?1)
或压缩
(0?a?1)
为原来的
a
倍,可得
y?af(x)
的图像
y?f(x)
?
y?f(ax)
将
y?f(x)
图像上的每
一点纵横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压缩
(a?1)
或拉伸
1
(0?a?1)为原来的
a
,可得
y?f(ax)
的图像
y?f(x)
?
y?f(?x)
关于
y
轴对称
y?f(x)
?
y??f(x)
关于
x
轴对称
y?f(x)
?
y?f(|x|)
将
y?f(x)
位于y
轴左侧的图像去掉,再将
y
轴右侧的图像沿
y
轴对称到左侧,可得
y?f(|x|)
的图像
y?f(x)
?
y?|f(x)|
将
y?f(x)
位于
x
轴下方
的部分沿
x
轴对称到上方,可得
y?
|f(x)|
的图像
三.函数图像自身的对称
关系 图像特征
关于
y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f(x)?f(?x)
f(x)??f(?x)
f(a?x)?f(x?a)
关于
y
轴对称
关于直线
x?a
对称
f(a?x)?f(a?x)
f(x)?f(a?x)
x?
关于直线
a
2
轴对称
a?b
2
对称
f(a?x)?f(b?x)
f(x)?f(x?a)
四.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
关系
x?
关于直线
周期函数,周期为
a
图像特征
关于
y
轴对称
关于
x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关于直线
y?x
对称
关于直线
x?a
对称
关于
y
轴对称
y?f(x)
与
y?f(?x)
y?f(x)
与
y??f(x)
y?f(x)
与
y??f(?x)
y?f(x)
与
y?f
?1
(x)
y?f(x?a)
与
y?f(a?x)
y?f(a?x)
与
f(a?x)
第1章 集 合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重难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用集合
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区别元素与集合等概念及其符
号表示;用集合语言(描述法)表达数学对
象或数学内容;集合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考纲要求: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经典例题:
若
x
∈R,则{3,
x
,
x
-2
x
}中的
元素
x
应满足什么条件?
当堂练习:
1.下面给出的四类对象中,构成集合的是( )
A.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
B.长寿的人 C.
2.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A.10以内的质数集合是{0,3,5,7}
B.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C.方程
x?2x?1?0
的解集是{1,1} D.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3. 下面四个命题: (1)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 (2)若
-
a
?
Z,则
a
?
Z;
(3)所有的正实数组成集合R;(4)由很小的数可组成集合A;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个
A.1 B.2
C.3 D.4
4.下面四个命题: (1)零属于空集;
(2)方程x-3x+5=0的解集是空集;
(3)方程x-6x+9=0的解集是单元集;
(4)不等式 2 x-6>0的解集是无限集;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个
A.1 B.2 C.3 D.4
5.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是( )
A.
{x,y且
x?0,y?0
} B.
{(x,y)
x?0,y?0
}
C. {(x,y)
x?0,y?0
} D. {x,y且
x?0,y?0
}
6.用符号
?
或
?
填空:
0__________{0},
a
__________{
a
},
0__________N, 0
?
.
7.由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xx?
}.
8.用列举法表示集合D={
(x,y)y??x?8,x?N,y?N
}为
.
2
2
2
的近似值 D.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2
+
2
2
?
__________Q,
1
2
__________Z,-1__________R,
9.当a满足 时,
集合
A
={
x3x?a?0,x?N
?
}表示单元集.
1
0.对于集合
A
={2,4,6},若
a
?
A
,则6-a
?
A
,那么
a
的值是__________.
11
.数集{0,1,
x
-
x
}中的
x
不能取哪些数值?
12.已知集合
A
={
x
?
N|
13.已知集合A={
xax?2x?1?0,a?R,x?R
}.
(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 (2)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
14.由实数构成的集合A满足条件:若
a
?
A,
a
?
1,则
1
1?a
?A
,证明:
2
2
12
6-x
?
N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1)若2
?
A
,则集合A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并求出这两个元素;
(2)非空集合A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必修1 §1.2
子集、全集、补集
重难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空集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的理
解;补集的概念及其有关运算.
考纲要求: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③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经典例题:已知
A
={
x
|
x
=8
m
+14
n
,
m
、
n
∈Z},
B
={
x
|
x<
br>=2
k
,
k
∈Z},问:
(1)数2与集合
A
的关系如何?
(2)集合
A
与集合
B
的关系如何?
当堂练习:
1.下列四个命题:①
?
={0};②空集没有子集
;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④空
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若
M
={x
|
x
>1},
N
={
x
|
x
≥
a
},且
N
?
M
,则( )
A.
a
>1 B.
a
≥1
C.
a
<1 D.
a
≤1
3.设
U
为全集,集合
M
、
N
A.
C.
U
,且
M
?
N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u
M
?
M
?
u
N
B.
u
M
?
M
N
D.
uuu
M
?
N
2
4. 已知全集
U
={
x
|-2≤
x
≤1},
A
={
x<
br>|-2<
x
<1 =,
B
={
x
|
x+
x
-2=0},
C
={
x
|-2≤
x
<1
=,则( )
A.
C
?
A
B.
C
?
C.
u
A
u
B
=
C
D.
u
A
=
B
5.已知全集
U
={0,1,2,3}且
u
A
={2},则集合
A
的真子集共有( )
A.3个
B.5个 C.8个 D.7个
6.若
AB
,
AC,
B
={0,1,2,3},
C
={0,2,4,8},则满足上述条件
的集合
A
为________.
22
7.如果
M
={x
|
x
=
a
+1,
a
?
N*},P
={
y
|
y
=
b
-2
b
+
2,
b
?
N
+
},则
M
和
P
的关
系为
M
_________
P
.
8.设集合
M
=
{1,2,3,4,5,6},
A
?
M
,
A
不是空集,且满
足:
a
?
A
,则6-
a
?
A
,则满足条件
的集
合
A
共有_____________个.
9.已知集合A={
?1?x?3
},
2
u
A={
x|3?x?7
},
u
B={
?1?x?2
},则集合B= .
10.集合
A
={
x
|
x
+
x
-6=0},
B={
x
|
mx
+1=0},若
B
11.判断下列集合之
间的关系:
A
,则实数
m
的值是 .
(1)A={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
(2)A={
x
|x?x?2?0
},B={
x|?1?x?2
},C={
x|x?4?4x
};
(3)A={
x|1?x?10
},B={
x|x?t
?1,t?R
},C={
x|2x?1?3
};
(4)
A?{x|x?
12.
已知集合
A?x|x?(p?2)x?1?0,x?R
,且
<
br>13..已知全集U={1,2,4,6,8,12},集合A={8,x,y,z},集合B={1,x
y,yz,2x},其中
z?6,12
,若A=B,
求
14.已知全集
U
={1,2,3,4,5},
A
={<
br>x
?
U
|
x
-5
qx
+4=0,
q
?
R}.
2
u
22
102
k
2
?
1
4
,k?Z},B?{x|x?
k
4
?
12
,k?Z}.
?
2
?
A?
{负实数},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A.
.
(1)若
(2)若
u
A
=
U
,求
q
的取值范围;
A
中有四个元素,求
A
和
q
的值;
uu
(3)若
A
中仅有两个元素,求
u
A
和
q
的值.
必修1
§1.3 交集、并集
重难点:并集、交集的概念及其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考纲要求: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经典例题:已知集合A=
?
xx?x?0
?
,
B=
?
xax?2x?4?0
?
,
且A
?
B=B,求实数a的
取值范围.
22
当堂练习: 1.已知集合
M?
?
xx?px?2?0
?
,N?
?<
br>xx?x?q?0
?
,且M?N?
?
2
?
,则
22
p,q
的值为 ( ).
A.
p??3,q??2
B.
p??3,q?2
C.
p?3,q??2
D.
p?3,q?2
2.设集合
A
={(
x
,<
br>y
)|4
x
+
y
=6},
B
={(
x
,
y
)|3
x
+2
y
=7},则满足
C
?
A
∩
B
的集合
C
的个数是
( ).
A.0 B.1 C.2 D.3
3.已知集合
A?
?x|?3?x?5
?
,B?
?
x|a?1?x?4a?1
?,
且A?B?B
,
.
B?
?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1
C.a?0
B.0?a?1
D.?4?a?1
f(x)
g(x)
?0
的解集是(
). 4.设全集U=R,集合
M?
?
xf(x)?0
?
,N
?
?
xg(x)?0
?
,则方程
A.
M
B.
M
∩(
5.有关集合的性质:(1)
(3)
A
?
(
u
N) C.
M
∪(
u
N) D.
M?N
(A?
B)=(
u
(A
?
B)=(
u
A
)∪(
u
B
); (2)
uu
A
)
?
(
u
B
)
u
A)=U (4) A
?
(
u
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个.
A.1
B. 2 C.3 D.4
6.已知集合
M
=
{
x
|-1≤
x
<2=,
N
={
x
|x
—
a
≤0},若
M
∩
N
≠
?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7.已知集合
A
=
{
x
|
y
=
x
-2
x
-2,
x<
br>∈R},
B
={
y
|
y
=
x
-2<
br>x
+2,
x
∈R},则
A
∩
B
=
.
8.已知全集
U?
?
1,2,3,4,5
?
,且A?<
br>(
则A= ,B= .
22
u
B
)
?
?
1,2
?
,(
2
u
A
)
?B?
?
4,5
?
,
A?B?
?
,
A
B
C
9.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
1
0.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集A=
(x,y)
?
y?2
x?1
?2
,B=
?
(x,y)y?2x
?
,则
?
(
u
A)
?
B=
.
222
11.已知集合M=
?
2,a?2,a?4
?
,N?
?
a?3,a?2,a?4a?6
?
,且M?N?
?
2
?
,求实数a的的值.
12.已知集合
A?
?
xx?bx?c?0
?
,B?
?xx?mx?6?0
?
,且A?B?B,A
?B
=
?
2
?
,求实数b,c,m的值.
22
13. 已知
(
1
4.已知集合A=
?
x?Rx?4x?0
?
,B=
?
x?R
x?2(a?1)x?a?1?0
?
,且A∪B=A,试求a的取值范围.
222
A
?
B={3},
(
*
u
A)∩B={4,6,8}, A∩(
(A∪B),A,B.
u
B)={1,5},(
u
A)∪
u
B)={
x
x?10,x?N,x?3
},试求
u
必修1 第1章 集
合
§1.4 单元测试
1.设A={x|x≤4},a=
17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 A (B)a
?
A
(C){a}∈A (D)a
?
A
?
≠
2.若{1,2} A
?
?
{1,2,3,4,5},则集合A的个数是( )
≠
(A)8 (B)7 (C)4 (D)3
3.下面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M={(1,2)},N={(2,1)}
(B)M={1,2},N={(1,2)}
(C)M=
?
,N={
?
}
(D)M={x|
x?2x?1?0}
,N={1}
2
4.若P
?
U,Q
?
U,且x∈C
U
(P∩Q),则( )
(A)x
?
P且x
?
Q
(B)x
?
P或x
?
Q (C)x∈C
U
(P∪Q)
(D)x∈C
U
P
5.
若M
?
U,N
?
U,且M
?
N,则( )
(A)M∩N=N (B)M∪N=M
(C)C
U
N
?
C
U
M
(D)C
U
M
?
C
U
N
6.已知集合M={y|
y=-x+1,x∈R},N={y|y=x,x∈R},全集I=R,则M∪N等于( )
22
(A){(x,y)|x=
?
2
2
,y?
1
2
,x,y?R}
(B){(x,y)|x
??
2
2
,y?
1
2
,x,y?R}
(C){y|y≤0,或y≥1}
(D){y|y<0, 或y>1}
7.50名学生参加跳远和铅球两项测试,跳远和铅球测试成绩分
别及格40人和31人,两项测试均不及格的
有4人,则两项测试成绩都及格的人数是( )
(A)35 (B)25 (C)28 (D)15 <
br>8.设x,y
?
R,A=
?
(x,y)y?x
?
,B
=
(x,y)
(A)AB
(B)B
?
y
x
?1
,则A、B间的关系为( )
?
A (C)A=B (D)A∩B=
?
9. 设全集为R,若M=
?
xx?1
?
,N=
?x0?x?5
?
,则(C
U
M)∪(C
U
N)是(
)
(A)
?
xx?0
?
(B)
?
xx?1或x?5
?
(C)
?
xx?1或x?5
?
(D)
?
xx?0或x?5
?
10.已知集合
M?{x|x?3
m?1,m?Z},N?{y|y?3n?2,n?Z}
,若
x
0
?M,y<
br>0
?N,
则
x
0
y
0
与集合
M,N
的关系是
( )
(A)
x
0
y
0
?M
但
?
N
(B)
x
0
y
0
?N
但
?M
(
C)
x
0
y
0
?M
且
?N
(D)
x
0
y
0
?M
且
?N
11.集合U,M,N,P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M∩(N∪P) (B)M∩C
U
(N∪P)
(C)M∪C
U
(N∩P) (D)M∪C
U
(N∪P)
12.设I为全集,A
?
I,B A,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C
I
A
U
P
M
N
C
I
B (B)A∩B=B
(C)A∩C
I
B =
?
(D)
C
I
A∩B=
?
2
13.已知x∈{1,2,x},则实数x=__________.
14.已知集合M={a,0},N={1,2},且M∩N={1},那么M∪N的真子集有
个.
15.已知A={-1,2,3,4};B={y|y=x-2x+2,x∈A},若用列举法表
示集合B,则B= .
16.设
I?
?
1,2,3,4
“理想配集”)
2?
,
A
与
B
是
I
的子集,若
AIB?
?
2,3
?
,则称
(A,B)
为一个“理
想配集”,那么符合此条件的“理想配集”的个数是
.(规定
(A,B)
与
(B,A)
是两个不同的
17.已知全集U={0,1,2,…,9},若(C
U
A)∩(C
U< br>B)={0,4,5},A∩(C
U
B)={1,2,8},A∩B={9},
试求A∪B.
18.设全集U=R,集合A=
?< br>x?1?x?4
?
,B=
?
yy?x?1,x?A
?
,试求C
U
B, A∪B, A∩B,A∩(C
U
B), ( C
U
A)
∩(C
U
B).
< br>19.设集合A={x|2x+3px+2=0};B={x|2x+x+q=0},其中p,q,x∈R ,当A∩B=
和A∪B.
20.设集合A=
?
(x, y)y?x?4x?6
?
2
22
??
1
2
时,求p 的值
?b?b?4ac
2a
2
,B=
?
(x,y)y?2 x?a
?
,问:
(1) a为何值时,集合A∩B有两个元素;
(2) a为何值时,集合A∩B至多有一个元素.
21.已知集合A=
?a
1
,a
2
,a
3
,a
4
?
,B=
a
1
,a
2
,a
3
,a
4
222
?
2
?
,其中
a,a,a,a
1234
均为 正整数,且
a
1
?a
2
?a
3
?a
4,A∩B={a
1
,a
4
}, a
1
+a
4
=10, 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24,求集合A和B.
22.已知集合A={x|x-3x+2=0},B={x|x-ax +3a-5},若A∩B=B,求实数a的值.
必修1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重难点:在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理 解符号“
y
=
f
(
x
)”的含义,掌握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 求
22
法; 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的相互间转化,函数的解析式的表示,理解和
表示分段函数;函数的作图及如
何选点作图,映射的概念的理解.
考纲要求: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
数;
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经典例题:设函数
f
(
x
)的定义域为[0,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H
(
x<
br>)=
f
(
x
+1);
(2)
G
(
x
)=
f
(
x
+
m
)+
f
(x
-
m
)(
m
>0).
当堂练习:
1. 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f(x)?x,g(x)?
2
x
B.
f(x)?x,g(x)?(x)
2
2
C.
f(x
)?
x?1
x?1
2
,g(x)?x?1
D.
f(x)?x?1?x?1,g(x)?x?1
2
2.函数
y
?f(x)
的图象与直线
x?a
交点的个数为( )
A.必有一个
B.1个或2个 C.至多一个 D.可能2个以上
3.已知函数
f
(x)?
1
x?1
,则函数
f[f(x)]
的定义域是( )
A.
?
xx?1
?
B.
?
xx??2
?
C.
?
xx??1,?2
?
D.
?
xx?1,?2
?
4.函数
f(x)?
1
1?x(1?x)
的值域是( )
A.
[,??)
B.
(??,]
C.
[,??)
D.
(??,]
554
34
344
5.对某种产品市场产销量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l
1
表示产品各年年产量的变化
规律;
l
2
表示产品各年的销售情况.下列叙述:
( )
(1)产品产量、销售量均以直线上升,仍可按原生产计划进行下去;
(2)产品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将趋跌;
(3)产品的库存积压将越来越严重,应压缩产量或扩大销售量;
(4)产品的产、销情况均以一定的年增长率递增.你认为较合理的是( )
A.(1),(2),(3) B.(1),(3),(4) C.(2),(4)
D.(2),(3)
6.在对应法则
x?y,y?x?b,x?R,y?R
中,若
2?5
,则
?2?
,
?
6.
7.函数
f(x)
对任何
x?R
?
恒有
f(x
1
?x
2
)?f(x
1
)
?f(x
2
)
,已知
f(8)?3
,则
?
则函数<
br>f
?
ab?a?b,、ab?R
.
若
1?k?3
,
f(2)?
.
8.
规定记号“
?
”表示一种运算,即
a?b?
的值域是___________
.
x
?
?k?x
9.已知二次函数f(x)同时满足条件:
(1) 对称轴是x=1; (2) f(x)的最大值为15;(3)
f(x)的两根立
方和等于17.则f(x)的解析式是 .
10.函数
y?
5
x?2x?2
2
的值域是
.
0
1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
(1)
f(x)?
x
2?
1
x?1
(2)
f(x)?
(x?1)
x?x
12.求函数
y?x?
13.
已知f(x)=x+4x+3,求f(x)在区间[t,t+1]上的最小值g(t)和最大值h(t).
14.在边长
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上有动点M,从点B开始,沿折线
BCDA向A点运动,设M点运动的距离为
x,△ABM的面积为S.
(1)求函数S=的解析式、定义域和值域;
(2)求f[f(3)]的值.
必修1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1.2 函数的简单性质
重难点:领会函数单调性的实质,明确单调性是一
个局部概念,并能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具体函
2
3x?2
的值域.
D
C
A
B
数的单调性,领会函数最值的实质,明确它是一个整体概
念,学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函数奇偶
性概念及函数奇偶性的判定;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应
用和抽象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理解和应
用;了解映射概念的理解并能区别函数和映射.
考
纲要求:①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并
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经典例题:定义在区间(-∞
,+∞)上的奇函数
f
(
x
)为增函数,偶函数
g
(
x
)在[0,+∞ )上
图象与
f
(
x
)的图象重合.设
a
>
b
>0,给出下列不等式,其中成立的是
①
f(
b
)-
f
(-
a
)>
g
(
a
)-
g
(-
b
) ②
f
(
b
)-
f
(-
a
)<
g
(
a
)-
g
(-
b
)
③
f
(
a
)-
f
(-
b
)>
g
(
b
)-
g
(
-
a
) ④
f
(
a
)-
f
(-b
)<
g
(
b
)-
g
(-
a
)
A.①④
当堂练习:
2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已知函数
f
(
x
)=2
x
-
mx
+3,当
x?
?
?2,??
?
时是
增函数,当
x?
?
??,?2
?
时是减函数,则
f
(1)等于
( )
A.-3 B.13
C.7 D.含有
m
的变量
2.函数
f(x)?
1?x?x?1
1?x?x?1
2
2
是( )
A.
非奇非偶函数 B.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奇函数 C. 偶函数 D. 奇函数
3.已知函数(1)
f(x)?x?1?x?1
,
(2)
f(x)?x?1?1?x
,(3)
f(x)?3x?3x
2
(4)
f(x)?
?
?
0(x?Q)
?
1(x?
C
R
Q)
,其中是偶函数的有( )个
A.1 B.2
C.3 D.4
4.奇函数
y
=
f
(
x
)(
x
≠0),当
x
∈(0,+∞)时,
f
(<
br>x
)=
x
-1,则函数
f
(
x
-1)的图象
为 ( )
5.已知映射f:A
?
B,其中集合A={-3,-2
,-1,1,2,3,4},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A中元素在映射f下的象,
且对任意的
a?A
,在B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
a
,则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是( )
A.4
B.5 C.6 D.7
6.函数
f(x)??2x?4tx?t
在区间[0, 1]上的最大值g(t)是
.
7. 已知函数f(x)在区间
(0,??)
上是减函数,则
f(x?x
?1)
与
f()
的大小关系是 .
2
2
3
4
8.已知f(x)是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当x<0时, f(x)是增函数
,若x
1
<0,x
2
>0,且
x
1
?x
2
,则
f(x
1
)
和
f(x
2
)
的
大小关系是 .
9.如果函数
y
=
f
(
x
+1)是偶函数,那么函数
y
=
f
(
x)的图象关于_________对称.
10.点(x,y)在映射f作用下的对应点是
(
点A坐标是
.
3x?y
2
,
3y?x
2
)
,若点A在f作用
下的对应点是B(2,0),则
x?2x?
13. 已知函数
f(x)?
14.已知函数
f(x)?
2
1
2
,
其中
x?[1,??)
,(1)试判断它的单调性;(2)试求它的最小值.
x2a?1
a
?
1
ax
2
,常数
a?0
。
(1)设
m?n?0
,证明:函数
f(x)
在
[m,n
]
上单调递增;
(2)设
0?m?n
且
f(x)
的定义域
和值域都是
[m,n]
,求
n?m
的最大值.
13.(1)设f(x)的定义域为R的函数,求证:
F(x)?
G(x)?
1
2
[f(x)?f(?x)]
是偶函数;
1
2
[f(x)?f(?x)]
是奇函数.
32
(2)利
用上述结论,你能把函数
f(x)?3x?2x?x?3
表示成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之和的
形式.
14. 在集合R上的映射:
f
1
:x?z?x?1
,
f
2
:z?y?4(z?1)?1
.
(1)试求映射
f:x?y
的解析式;
(2)分别求函数f
1
(x)和f
2
(z)的单调区间;
(3) 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必修1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1.3单元测试
1. 设集合P=
?
x0?x?4
?
,Q=
?
y0?y?2
?
,由以下
列对应f中不能构成A到B的映射的是 ( )
..
22
A
.
y?
1
2
x
B.
y?
1
3
x
C.
y?
2
3
2
x
D.
y
?
1
x
1
8
x
2.下列四个函数: (1)y=x+1; (2)y=x+1; (3)y=x-1;
(4)y=,其中定义域与值域相同的是( )
A.(1)(2)
B.(1)(2)(3) C.2)(3) D.(2)(3)(4)
3.已知函数
f(x)?ax?bx?
7
c
x
?2
,若
f(2006)?10
,则
f(?2006)
的值为( )
A.10 B. -10 C.-14
D.无法确定
4.设函数
(a?b)?(a?b)?f(a?b)
?
?1(
x?0)
f(x)?
?
,则
(a?b)
的值为( )
1(x?0)
2
?
A.
a
B.
b
C.
a
、
b
中较小的数
D.
a
、
b
中较大的数
5.已知矩形的周长为1,它的面积S与矩形的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中,定义域为( )
A.
x0?x?
?
1
4
?
B.
x0?x?
?
1
2
?
C.
x
?
1
4
?x?
1
2
?
D.
x
?
1
4
?x?1
?
6.已知函
数y=x-2x+3在[0,a](a>0)上最大值是3,最小值是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0?
2
C.
?
a
?
2 D.
0
?
a
?
2
7.已知函数
y?f(x)
是
R
上的偶函数,且在(-∞,
0]
上是减函数,若
f(a)?f(2),则实数
a
的取值
范围是( )
A.
a
≤2
B.
a
≤-2或
a
≥2 C.
a
≥-2
D.-2≤
a
≤2
8.已知奇函数
f(x)
的定义域为
(
??,0)?(0,??)
,且对任意正实数
x
1
,x
2
(
x
1
?x
2
)
,恒有
2
f(x
1
)?f(x
2
)
x
1
?x
2
?0
,则一定有( )
A.
f(3)?f(?5)
B.
f(?3)?f(?5)
C.
f(?5)?f(3)
D.
f(?3)?f(?5)
9.已知函数
f(x)?
1?x1?x
的定义域为A,函数y=f(f(x))的定义域为B,则( )
A.
A?B?B
B.
A?B?A
C.
A?B??
D.
A?B?A
10.已知函
数y=f(x)在R上为奇函数,且当x
?
0时,f(x)=x-2x,则f(x)在
x?0
时的解析式是( )
2
A. f(x)=x-2x
B. f(x)=x+2x C. f(x)= -x+2x D.
f(x)= -x-2x
2222
11.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对称轴是
x?x
0
,它在[a,b]上的值域是 [f(b),f(a)],则 (
)
A.
x
0
?b
B.
x
0
?a
C.
x
0
?[a,b]
D.
x
0
?[a,b]
12.如果奇函数y=f(x)在区间[3
,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则在区间[-7,-3]上( )
A.增函数且有最小值-5 B. 增函数且有最大值-5 C.减函数且有最小值-5
D.减函数且有最大值-5
13.已知函数
f(x)?
x
2
21?x
,则
f(1)?f(2)?f(3)?f()?f()?
.
11
23
14.
设f(x)=2x+3,g(x+2)=f(x-1),则g(x)=
.
15.定义域为
[a?3a?2,4]
上的函数f(x)是奇函数,则a=
.
16.设
f(x)?x?3x,g(x)?x?2
,则
g(f(x))
?
.
32
2
17.作出函数
y??x?
2x?3
的图象,并利用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在R上的单调区间;
(2)函数在[0,4]上的值域.
2
18.定义在R上的函数
f
(
x
)满足:如果对任意x
1
,
x
2
∈R,都有
f
(
2
x
1
?x
2
2
)≤
1
2
[
f<
br>(
x
1
)+
f
(
x
2
)],则称函
数
f
(
x
)是R上的凹函数.已知函数
f
(
x
)=
ax
+
x
(
a
∈R且
a
≠0),求证:当
a
>0时,函数
f
(
x
)是凹函数;
19.定义在(-1,1)上的函数
f
(
x
)满足:对任意
x
、
y
∈(-1,1)都有<
br>f
(
x
)+
f
(
y
)=
f
(
(1)求证:函数
f
(
x
)是奇函数;
(2)如果当<
br>x
∈(-1,0)时,有
f
(
x
)>0,求证:
f<
br>(
x
)在(-1,1)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20.记函数
f
(
x
)的定义域为
D
,若存在
x
0
∈
D
,使
f
(<
br>x
0
)=
x
0
成立,则称以(
x
0
,
y
0
)为坐标的点是函数
f
(
x
)
的图
象上的“稳定点”.
(1)若函数
f
(
x
)=
x?y1?xy
).
3x?1
x?a
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两个相异的“稳定点”
,试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奇函数
f
(
x
)存在有限个“稳定点”,求证:
f
(
x
)必有奇数
个“稳定点”.
必修1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2指数函数
重难点:对分数指数幂的含义的理
解,学会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并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
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能将讨
论复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问题转化为讨论比较简单的函数的有
关问题.
考纲要求: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④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经典例题:求函数
y
=3
当堂练习:
?x
2
?2x?3
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1.数
a?()<
br>4
,b?()
6
,c?()
1
?
1
1
?
1
1
?
1
8
235
的大小关系是( )
A.
a?b?c
B.
b?a?c
C.
c?a?b
D.
c?b?a
2.要使代数式<
br>(x?1)
?
1
3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x?1
B.
x?1
C.
x
x
?1
-
x
D.一切实数
3.下列函数中,图象与函数
y
=4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的是(
)
A.
y
=-4
x
B.
y
=4
-
x
C.
y
=-4
D.
y
=4+4
x
x
-
x
4.把函数y=f(x
)的图象向左、向下分别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y?2
的图象,则( )
A.
f(x)?2
x?2
?2
B.
f(x)?2
?x
x?2
?2
C.
f(x)?2
x?2
?2
D.
f(x)?2
x?2
?2
5.设函数
f(x)?a(a?0,a?1)
,f(2)=4,则( )
A.f(-2)>f(-1) B.f(-1)>f(-2)
C.f(1)>f(2) D.f(-2)>f(2)
6.计算.
[(?)]?
(?4)
1
3?8?15
2
2
1
?2
?()? .
8
x?1?
. <
br>2
m?n
7.设
x?x?1?a
2mn
,求
x?1
3?1
x
8.已知
f(x)??m
是奇函数,则
f(
?1)
= .
9.函数
f(x)?a
x?
1
?1(a?0,a?1)
的图象恒过定点 .
x
10.若函数
f
?
x
?
?a?b
?
a
?0,a?1
?
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
a,b
满足的条件是
.
23
11.先化简,再求值: (1)
aba
b
2
ba
,其中
a?256,b?2006
;
(2)
[a
b(ab)(a)]
,其中
a?2
3
,b?
222
?
1
?1?2
?
1
?1
?
3
2
?
1
1
8
2
.
12.(1
)已知x
?
[-3,2],求f(x)=
x?3x?3
2
1
4
x
?
1
2
x
?1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2)已知函数
f(x)?a
(3)已知函数
y?a
2x
在[0,2]上有最大值8,求正数a的值.
?2a?1(a?0,a?1)
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是14,求a的值.
x
1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值域:
(1)
f(x)?()
2
3
x(x?1)
;
(2)
y?
1?2
4
x
x
;
(3)求函数
f(x)?2
?x?3x?2
2
的递增区间.
14.已知
f(x)?a?
x
x?2
x?1
(a?1)
(1)证明函数f(x)在
(?1,??)
上为增函数;(2)证明方程
f(x)?0
没有负数解.
必修1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3对数函数
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对数的概念以
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的相互转化,能应用对数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灵活
地求值、化简;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
、图象和性质,能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了解对
数函数的特性以及函数的通性在解决有
关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考纲要求: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
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④了解指数函数
y?a
与对数函数
y?
log
a
x
互为反函数
?
afo,a?1?
.
x
经典例题:已知
f
(log
a
x)=
a(x?1)
x(a?1)
2
2
,其中
a
>0,且
a
≠1.
(1)求
f
(
x
);
(2)求证:
f
(
x
)是奇函数;
(3)求证:
f
(
x
)在R上为增函数.
当堂练习:
1.若
lg2?a,lg3?b
,则
lg0.18?
( )
A.
2a?b?2
B.
a?2b?2
C.
3a?b?2
D.
a?3b?1
2.设
a
表示
1
3?5
的小数部分,则
log
2a
(2a
?1)
的值是( )
A.
?1
B.
?2
C.0
D.
2
1
2
3.函数
y?
A.
[1?<
br>lg(?3x?6x?7)
的值域是( )
3]
B.[0,1] C.[0,
??)
D.{0}
3,1?
4.设函数
?
x
2
,x?0
f
(x)?
?
,若f(x
0
)?1,则x
0
的取值范围为(
)
?
lg(x?1),x?0
1
A.(-1,1)
B.(-1,+∞) C.
(??,9)
D.
(??,?1)U(9,??)
x
2
5.已知函数
f
(x)?()
,其反函数为
g(x)
,则
g(x)
是( )
2
A.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 B.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C.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 D.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6.计算
log
2008
[log
3
(log
2
8
)]
= .
7.若2.5=1000,0.25=1000,求<
br>xy
1
x
?
1
y
?
.
8.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
f[log
3
(3?x
)]
的定义域为 .
9.已知
y
=log<
br>a
(2-
ax
)在[0,1]上是
x
的减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10.函数
y?f(
x)(x?R)
图象恒过定点
(0,1)
,若
y?f(x)
存在反函
数
y?f
的图象必过定点 .
11.若集合{
x<
br>,
xy
,lg
xy
}={0,|
x
|,
y<
br>},则log
8
(
x
+
y
)的值为多少.
12.(1) 求函数
y?(log
2
22
?
1
(x)
,则
y?f(x)?1
?1
x
3
)(lo
g
2
x
4
)
在区间
[22,8]
上的最值. x
8
4
x
(2)已知
2log
1
x?5log
1
x?3?0,
求函数
f(x)?(log
2
22
2
)?(log
1
2
)
的值域.
13.已知函数
f(x)?log
a
1?mx
x?1<
br>(a?0,a?1)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1)求m的值;
(2)判断f(x)
在
(1,??)
上的单调性,并根据定义证明.
14.已知函数
f
(
x
)=
x
-1(
x<
br>≥1)的图象是
C
1
,函数
y
=
g
(
x
)的图象
C
2
与
C
1
关于直线
y=
x
对称.
(1)求函数
y
=
g
(
x
)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M
;
(2)对于函数
y
=
h
(
x
),如果存在一个正的常数
a
,使得定义域
A
内的任意两个不等的值
x
1
,
x
2
都有|
h(
x
1
)
-
h
(
x
2
)|≤
a
|
x
1
-
x
2
|成立,则称函数
y
=
h
(
x
)为
A
的利普希茨Ⅰ类函数.试证明
:
y
=
g
(
x
)是
M
上的利普希
茨Ⅰ类函数.
必修1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4幂函数
重难点:掌握常见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能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幂值的大小.
考纲要求: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3
2
②结合函数
y?x,y?
x,y?x,y?
1
x
1
,y?x
2
的图像,了解他们的变
化情况.
经典例题: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3
1
3
(1)1.5,1.7,1; (2)(-
2<
br>3
2
2
)
?
2
3
,(-
10
7
)
2
3
,1.1
?
4
3
;
?
(3)3.8
当堂练习:
,3.9,(-1.8); (4)3,5.
2
5
3
5
1.41.5
1.函数
y
=(
x
-2
x
)
2
-
1
2
的定义域是( )
A.{
x
|
x
≠0或
x
≠2}
B.(-∞,0)
U
(2,+∞) C.(-∞,0)
U
[2,+∞ )
D.(0,2)
3.函数
y
=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1) B.(-∞,0) C.[0,+∞ ]
D.(-∞,+∞)
3.如图,曲线c
1
,
c
2
分别是函数y=x和y=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
那么一定有( )
A.n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mn
2
5
y
c1
c2
0x
A.当
?
?0
时,函数
y?x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B.幂函数的图象都经过(0,0),(1,1)两点
C.幂函数的
y?x
图象不可能在第四象限内
D.若幂函数
y?x
为奇函数,则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幂函数中不存在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的函数
B.
图象不经过(—1,1)为点的幂函数一定不是偶函数
C.
如果两个幂函数的图象具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幂函数相同
D.
如果一个幂函数有反函数,那么一定是奇函数
6.用“<”或”>”连结下列各式:
0.32
0.32
0.34
,
0.8
?0.4
0.6
?0.4
.
0.60.50.5
??
7.函数y
=
1
x
2-m-m
2
在第二象限内单调递增,则m
的最大负整数是_______ _.
8.幂函数的图象过点(2,
1
4
), 则它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9.设x∈(0,
1),幂函数y=
x
的图象在y=x的上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0.函数y=
x
?
3
4
在区间上
是减函数.
3
0.75
5
11.试比较
0.16
3
,1.5
,6.25
8
的大小.
12.讨论函数
y
=
x
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
13.一个幂函数
y
=
f
(
x
)的图象过点(3,
4
4
5
27
),另一个
幂函数
y
=
g
(
x
)的图象过点(-8, -2),
(1)求这两个幂函数的解析式; (2)判断这两个函数的奇偶性;
(3)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观察得
f
(
x
)<
g
(
x
)的解集.
14.已知函数
y
=
4
15-2x-x
2
.
(1)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必修1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单元测试
1.碘—131经常被用于对甲状腺的研究,它的半衰期大约是8天(即经过8天的时间,有
一半的碘—131
会衰变为其他元素).今年3 月1日凌晨,在一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碘
—131,到3月25日凌晨,测得
该容器内还
剩有2毫克的碘—131,则3月1日凌晨,放人该容器的碘—131的含量是( )
A.8毫克 B.16毫克 C.32毫克
D.64毫克
x
-2
yy
2.函数
y
=0.5、
y
=
x
、
y
=log
0.3
x
的图象形状
y
如图所示,依次大致是 ( )
0x
A.(1)(2)(3) B.(2)(1)(3)
0x0
x
(1) (2) (3)
C.(3)(1)(2) D.(3)(2)(1)
3.下列函数中,值域为(-∞,+∞)的是( )
A.
y
=2
B.
y
=
x
C.
y
=
x
D.
y
=log
a
x
(
a
>0,
a
≠1)
4.下列函数中,定义域和值域都不是(-∞,+∞)的是( )
A.
y
=3 B.
y
=3
C.
y
=
x
D.
y
=log
2
x
x
5.若指数函数
y
=
a
在[-1,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1,则底数
a
等
于
A.
xx
-2
x
2-2
1?
2
5
B.
?1?
2
5
C.
1?
2
5
D.
5
?1
2
6.当0<
a
<
b
<1时,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1-
a
)>(1-
a
)
B.(1+
a
)>(1+
b
)
C.(1-
a
)>(1-
a
)
D.(1-
a
)>(1-
b
)
1
b
b abb<
br>b
2
ab
?
log
2
x(x?0)
1
7.已知函数
f
(
x
)=
?
,则
f
[<
br>f
()]的值是( )
x
4
?
3(x?0)
A.9
B.
1
9
C.-9
D.-
1
9
8.若0<
a
<1,
f
(<
br>x
)=|log
a
x
|,则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
f
(2)>
f
(
1
3
)>
f
(
1
1
4
) B.
f
(
1
4
)>
f
(2)>
f
(
1
3
) C.
f<
br>(
1
3
)>
f
(2)>
f
(
14
) D.
f
(
1
4
)>
f
(1
3
)>
f
(2)
9.在
f
1
(<
br>x
)=
x
2
,
f
2
(
x
)
=
x
,
f
3
(
x
)=2,
f
4<
br>(
x
)=log
1
x
四个函数中,当
x
1<
br>>
x
2
>1时,使
2
x
2
1
[f
(
x
)
2
1
+
f
(
x2
)]<
f
(
1
2
x
1
?x
2
2
)成立的函数是( )
A.
f
1
(
x
)=
x
2
B.
f
2
(
x
)=
x
C.
f
3
(
x
)=2
D.
f
4
(
x
)=log
1
x
2
2
x
10.函数
f(x)?lg(x?ax?a?1)(a?R)
,给出下述命题:①
f(x)
有最小值;②当
a?0时,f(x)
的值
域为R;③当
a?0时,f(x)在[3??)
上有反函数.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①②③ B.②③
xx
x?x
C.①②
D.①③
11.不等式
0.3?0.4?0.2?0.6
的解集是
.
12.若函数
y?2?a?2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
a?
.
13.已知0<
a
<
b
<1,设
a
,
a
,
b
,
b
中的最大值是
M
,最小值是
m
,则
M
=
,
m
= .
14.设函数
f(x)?log
a
x(a?0,a?1)满足f(9)?2,则f
15.幂函数的图象过点(2,
?1
abab
(log
9
2)
的值是 .
1
4
), 则它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16.化简与求值: (1)已知
(2?3)?(2?3)?4
,求x的值;
)
.
xx
(2)
3log
7
2?log
7
9?2log
7
(
3
22
17.已知
f
(
x
)=lg(
x
+1), 求满足
f
(100-10)-
f
(24)=0的
x
的值
18.已知
f(x)?lgx
,若当
0?a?b?c<
br>时,
f(a)?f(b)?f(c)
,试证:
0?ac?1
2
xx
+1
19.
已知
f
(
x
)=
e?e
2
x?x
且
x
∈[0,
+∞ )
(1) 判断
f
(
x
)的奇偶性; (2)
判断
f
(
x
)的单调性,并用定义证明;(3)
求
y
=
f
(
x
)的反函数的解析式.
20.已知:
f(x)?lg(a?b)
(
a
>1>
b
>0).
(1)求
(3)若
必修1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5函数与方程
重难点:理解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的个数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及函数零点的概
念,对“在函数的零点两侧函
数值乘积小于0”的理解;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体会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关
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
考纲要求: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
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
根的个数;
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2)判断
f(x)
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f(x)
的定义域;
xx
f(x)
在(1,+∞)内恒为正,试比较
a
-
b与1的大小.
经典例题:研究方程|
x
-2
x
-3|=
a
(
a
≥0)的不同实根的个数.
当堂练习:
1.如果抛物线f(x)=
x+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1,0)和(3,0),则f(x)>0的解集是( )
A. (-1,3) B.[-1,3]
C.
(??,?1)?(3,??)
D.
(??,?1]?[3,??)
2.已知f(x)=1-(x-a)(x-b),并
且m,n是方程f(x)=0的两根,则实数a,b,m,n的大小关系可能是( )
A.
m3.对于任意
k
∈[-1,1],函数
f
(<
br>x
)=
x
+(
k
-4)
x
-2
k<
br>+4的值恒大于零,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0
x
2
2
2
B.
x
>4
C.
x
<1或
x
>3 D.
x
<1
4.
设方程2x+2=10的根为
?
,则
?
?
( )
A.(0,1) B.(1,2) C.(2,3)
D.(3,4)
5.如果把函数
y
=
f
(
x
)在
x
=
a
及
x
=
b
之间的一段图象近似的看
作直线的一段,设
a
≤
c
≤
b
,那么
f
(
c
)的近
似值可表示为( )
A.
1
2
[f(a)?f(b)]
B.
2
f(a)f(b)
C.
f
(
a
)+
c?a
b?a
[f(b)?f(a)]
D.
f
(
a)-
c?a
b?a
[f(b)?f(a)]
6.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m+3)x+2m+14=0有两个不同的实根,且一根大于3,一根小于1
,则m的取值
范围是 .
7. 当a
时,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4x+2a-12=0两个根在区间[-3,0]中. 8.若关于
x
的方程4+
a
·2+4=0有实数解,则实数
a<
b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9.设x
1
,x
2
分别是log
2
x=4-x
和2+x=4的实根,则x
1
+x
2
= .
10.已知
f(x)?x?bx?cx?d
,在下列说法中:
(1)若f(m)f(n)<0,且m
11.关于x的方程mx+2(m+3)x+2
m+14=0有两个不同的实根,且一个大于4,另一个小于4,求m的取值范围.
12.已知二次函数f(x)=a(a+1)x-(2a+1)x+1,
a?N
. <
br>2
2
x
2
xx
32
*
(1)求函数f(x)
的图象与x轴相交所截得的弦长;
(2)
若a依次取1,2,3,4,---,n,时, 函数f(x)的图象与x轴相交所截得n条弦长分别为
l
1
,l
2
,l
3
,L,l
n
求
l
1
?l
2
?l
3
?L?l
n
的值.
13. 已知二次函数
f(x)?ax
?bx?c和一次函数g(x)??bx,其中a,b,c?R
且满足
a?b?c,
2
f(1)?0
.
(1)证明:函数
f(x)与g(x)
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A,B;
(2
)若函数
F(x)?f(x)?g(x)在[2,3]
上的最小值为9,最大值为21,试求<
br>a,b
的值;
(3)求线段AB在
x
轴上的射影A
1
B
1
的长的取值范围.
14.讨论关于x的方程lg(x-1)+lg(3-x)=lg(a-x)的实根个数.
必修1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重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
为函数模型,比较常数函数、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
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
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类型的函数增长的含义.
考纲要求: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
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
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②了解函数模
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
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
br>经典例题:1995年我国人口总数是12亿.如果人口的自然年增长率控制在1.25%,问哪一年我国
人口总
数将超过14亿.
当堂练习:
1.某物体一天中的温度T是时间t的函数: T(t)=t-3t+60,时间单位是小时,温度单位
是
?C
,当t=0表
3
示中午12:00,其后t值取为正,则上午8时的温
度是( )
A.8
?C
B.112
?C
C.58
?C
D.18
?C
2.某商店卖A、B两种价格不同的商品,由于商品A连续两次提价2
0%,同时商品B连续两次降价20%,
结果都以每件23.04元售出,若商店同时售出这两种商品各
一件,则与价格不升、不降的情况相比较,
商店盈利的情况是:( )
A.多赚5.92元 B.少赚5.92元 C.多赚28.92元
D.盈利相同
3.某厂生产中所需一些配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己生产,如外购,每个价格是1.10
元;如果自己生产,则每
月的固定成本将增加800元,并且生产每个配件的材料和劳力需0.60元,
则决定此配件外购或自产的转折
点是( )件(即生产多少件以上自产合算)
A.1000 B.1200
C.1400 D.1600
4.在一次数学实验中,
运用图形计算器采集到如下一组数据.
x -2.0 -1.0 0 1.00
y
0.24 0.51 1 2.02
X
2.00
3.98
3.00
8.02
则x,y的函数关系与下列哪类函数最接近?(其中a,b为待定系数) (
)
A.y=a+b B.y=a+bx
C.y=a+log
b
x D.y=a+bx
5.某产品的总成
本
y
(万元)与产量
x
(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
=30
00+20
x
-0.1
x
(0<
x
<240,
x<
br>∈N),
若每台产品的售价为25万元,则生产者不亏本时(销售收入不小于总成本)的最低产量
是( )
A.100台 B.120台 C.150台
D.180台
6.购买手机的“全球通”卡,使用须付“基本月租费”(每月需交的固定费用)50元
,在市内通话时每分
钟另收话费0.40元;购买“神州行”卡,使用时不收“基本月租费”,但在市内
通话时每分钟话费为0.60
元.若某用户每月手机费预算为120元,则它购买_________卡
才合算.
7.某商场购进一批单价为6元的日用品,销售一段时间后,为了获得更多利润,
商场决定提高销售价格。
经试验发现,若按每件20元的价格销售时,每月能卖360件,若按25元的
价格销售时,每月能卖210
件,假定每月销售件数y (件)是价格x
(元件)的一次函数。试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 .
在商品不积压,且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问销售价格定为
时,才能时每月获得最大利润.
每月的最大利润是 .
8.某企业生产的新
产品必须先靠广告来打开销路.该产品的广告效应应该是产品的销售额与广告费之间
的差.如果销售额与
广告费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根据对市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每付出100元的广告费,
所得的销售额是
1000元.问该企业应该投入 广告费,才能获得最大的广告效应.
9.商
店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定价为20元,茶杯每只定价5元,该店制定了两种优惠办法:(1)
买一
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按总价的92%付款;某顾客需购茶壶4只,茶杯若干只(不少于4只).则
当购买茶杯数 时, 按(2)方法更省钱.
10.一块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铁皮
,直角边长分别为40cm和60cm,现要将它剪成一个矩形,并以此三角形
的直角为矩形的一个角,
则矩形的最大面积
是 .
11.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一种新药,如果成人按规定的剂量服
6
2
y
(微克)
O
1
10
t
(小时)
用,据监测: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
与时间
t
之间近似满足如图所示的曲线.
(1)写出服药后
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据测
定: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4微克时治疗疾病有效,假若某病人一天中第一次服药时间为
上午7:0
0,问一天中怎样安排服药的时间(共4次)效果最佳.
12.某省
两个相近重要城市之间人员交流频繁,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特修一条专用铁路,用一列火车作
为公共交通
车,已知如果该列火车每次拖4节车厢,能来回16次;如果每次拖7节车厢,则能来回10次.
每日来
回次数是每次拖挂车厢个数的一次函数,每节车厢一次能载客110人,问:这列火车每天来回多
少次,
每次应拖挂多少节车厢才能使营运人数最多?并求出每天最多的营运人数.
<
br>13.市场营销人员对过去几年某商品的价格及销售数量的关系作数据分析,发现有如下规律:该商品的价
格每上涨
x
%(
x
>0),销售数量就减少
kx
%
(其中
k
为正常数).目前,该商品定价为
a
元,
统计其销售
数量为
b
个.
(1)当
k
=
1
2
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就能使销售的总金额达到最大.
(2)在适当的涨价过程中,求使销售总金额不断增加时
k
的取值范围.
14.某工厂今年1月、2月、3月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分别为l万件,1.2万
件,1.3万件.为了估测以
后每个月的产量,以这三个月的产品数量为依据.用一个函数模拟该产品的
月产量y与月份x的关系,
模拟函数可以选用二次函数或函数
y?ab?c
(其中a
,b,c为常数).已知4月份该产品的产量为1.37
万件,请问用以上哪个函数作为模拟函数较好.
并说明理由.
必修1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章节测试
1.函数
y?(1?x)
的定义域是( )
A.
?
xx?R且x?0
?
B.
?
xx?R且x?1
?
C.
?
xx?R或x?0或x?1
?
D.
?
xx?R且x?0且x?1
?
2.log
5
(
?1?1
x
6
+1)+log
2
(
2
-1)=a,则log
5
(
6
-1)+log
2
(
2
+1)= ( )
A.-a
B.
?|x?2|
1
a
C.a-1
D.1-a
?|x?2|
?4?3?a?0
有实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3.关于x的方程
9
A. a
?4
B.
?4?a?0
C.
?3?a?0
D. a<0 <
/p>
4.已知集合
M?x|y?3
x
,y?3,N?{x|y?lo
g
1
x,y?1},则M?N
=( )
3
??
1
A.
{x|x?1}
B.
{x|0?x?1}
C.
{x|0?x?}
D.
{x|
1
?x?1}
3
3
5.函数f(x)
的图象与g(x)=(
1
3
A.
?
1,??
?
B.
?
??,1
?
C.
?
0,1
?
D.
?
1,2
?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f(2x-x)的单调增区间是( )
x2
6.二次函数y=f(x)满足f(3+x)=f(3-x),且f(x)=0有两个实根x
1
、x
2
,则x
1
+x
2
等于( )
A.0
B.3 C.6 D.不能确定
7.下面四个结论:①偶
函数的图象一定与y轴相交;②奇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③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轴对称;④既是奇函数
又是偶函数的函数一定是f(x)=0(x∈R),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8.设
f(x)?lg(10?1)?ax是偶函数
,g(x)?
x
4?b
2
x
x
是奇函数,那么a?b
的值为( )
D.A.1
B.-1 C.-
1
2
1
2
9.
设函数
?
(
1
)
x
?8(x?0)
?
,若
f
(
a
)>1,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f(x)?
?
3
?
?
x(x?0)
A.
(?2
,1)
B.
(??,?2)
∪
(1,??)
C.(1,+∞) D.
(??,?1)
∪(0,+∞)
10.R上的函数
y
=
f
(
x
)不恒为零,同时满足
f
(<
br>x
+
y
)=
f
(
x
)
f
(
y
),且当
x
>0时,
f
(
x
)>1,则
当
x
<0时,
一定有( )
A.
f
(
x
)<-1
B.-1<
f
(
x
)<0
C.
f
(
x
)>1
D.0<
f
(
x
)<1
11.已知函数
f(3?x)的定义域是[2,3],若
F(x)?f[log
1
(3?x)]
,则函
数
F(x)
的定义域是 .
2
12.已知函数
f(x)?<
br>9
x
x
9?3
x?0
?
1,
,则
f
()?f()?f()?f()?f()?f()
的值是 .
1
723456
77777
13.设函数
f(x)?
?
0,
?
x?0
,则方程
x?1?(2x?1)
x?0
f(x)
的
解为 .
?
?1,
?
14.密码的使用对现代社会
是极其重要的.有一种密码其明文和密文的字母按A、B、C…与26个自然数
1,2,3,…依次对应
。设明文的字母对应的自然数为
x
,译为密文的字母对应的自然数为
y
.例如
,有
一种译码方法是按照以下的对应法则实现的:
x?y
,其中
y
是
3x?2
被26除所得的余数与1之和
(
1?x?26
).按照此对
应法则,明文A译为了密文F,那么密文UI译成明文为______________.
?x
2?1,x?0,
?
?
15.设函数
f(x)?
?
1若
f(x
0
)?1
,则x
0
的取值范围是
.
,
?
x?0
?
x
2
16.设
x
?[2,4],函数
f(x)?log
1
(ax)?log
1
(a
x)
的最大值为0,最小值为
?
a
a
2
2
1
8
,求
a
的值.
17.
设
f(x)?3,f
x?1
(18)?a?2,g(x)?3?4
的定义域是
区间[0,1],
axx
(1)求g(x)的解析式; (2)求g(x)的单调区间;
(3)求g(x)的值域.
18.已知f(x
)=
(
—1
x?2
x?2
)
,(x
?
2)
.
2
(1)求f (x)及其单调区间;(2)若g(x)=3+
x
+1
f(x)
?1
,求其最小值.
19.在中国轻纺市场,当季节即将来临时,季节性服装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装开始时定
价为10元,
并且每周(七天)涨价2元,5周后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节即将过去
时,平均每周削价
2元,直到16周末,该服装已不再销售.
(1)试建立价格
P
与周次
t
的函数关系.
2
(
2)若此服装每件进价
Q
与周次
t
之间的关系为
Q
=-0.
125(
t
-8)+12,
t
∈[0,16],
t
∈N.试
问:该服
装第几周每件销售利润
L
最大.
20.巳知函数f(x)=log
a
x?2
,
x?2定义域为[α,β],值域为[log
a
a(β—1),log
a
a(α
—1)],且f(x)在
[α,β]上是减函数.
(1)求证:α>2;
(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必修1
必修1综合测试
1.设全集
U
=R,集合
A=
{
x|x<
-1或x?1
}
,
B=
{
x|lnx?0
}
,则<
br>(?
U
A)IB
为( )
A.
{
x|-1?x0
}
B.
{
x|0
C.
?
D.
{
x|0
2
2.方程
log5
(2x?1)
=
log
5
(x?2)
的解集是(
)
A.{3} B.{-1} C.{-1,3}
3.函数
f(x)?
A.
[2,3)
D.{1,3}
x?2?
1
x?3
的定义域是( )
B.
(3,??)
C.
[2,3)I(3,??)
D.
[2,3)U(3,??)
4.下表表示
y
是
x
的函数,则函数的值域是( )
x
0?x?5
2
1.2
5?x?10
3
3
10?x?15
4
15?x?20
5
y
A.
(0,20]
B.
[2,5]
0.3
C.
{2,3,4,5}
D.N
3
,则
a,b,c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5.已知
a=0
.6
,
b=2
,
c=log
A.
c
B.
a
a
D.
b
ì
x<0,
?
2,
1
6
.已知函数
f(x)=
?
若
f(x)=
,则
x
的值为( )
í
?
4
?
?
logx,x
?
0,
-x
81
A.2
B.3 C.2或3 D.-2或3
7.函数
y?lg
1?x
1?x
的图像( )
A.关于
x
轴对称 B.关于
y
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 D.关于直线
y?x
对称
8.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e-x-2=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为( )
x
x
e
x+2
A.(-1,0)
9若
f(x)?
-1 0 1 2 3
0.37 1 2.72 7.39
20.09
1 2 3 4 5
B.(0,1) C. (1,2)
D. (2,3)
x
?
x?2 x?10
,则f(5)的值等于(
)
?
?
f(f(x?6)) x<10
B.11
C.12 D.13 A.10
10.已知函数f
(x)满足
f()=log
2
x|x|
,则f(x)的解析式是( )
x+|x|
C.2 D.x
-x-2
2
A.log
2
x
B.-log
2
x
11.已知A={(x,y)|x+y-2=0},
B={(x,y)|x-2y+4=0},C={(x,y)|y=3x+b},若(A∩B)?C,则b=
.
12.已知函数
y?x
a?4a?1
2
是偶函数,且在(
0,+∞)是减函数,则整数
a
的值是 .
13.已知函数<
br>y=log
a
(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
b
的值分别为 、 .
14.已知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偶函数
f(x)
在区间
?
0,??
?
上是单调增函数
,若f
(1)<
f
(2
x
-1),则
x
的取值范围
是 .
15.已知函数
f(x)=x-1,g(x)
=-x
,令
?
(x)?max[f(x),g(x)]
(即
f
(
x
)和
g
(
x
)中的较大者),则
?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16.设
0?x?2
,求函数
y?4
x?
1
2
2
y
1
-2
O
x
?3?2?5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x
17.已知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f(x)=x+(2t-1)x
+1-2t
.
(1)求证:对于任意
t?R
,方程
f(x)=1
必有实数根;
(2)若
1
2
4
,求证:方程
f(x)=0
在区间
(
-1,0
)
及
(0,
1
2
)
上各有一个实数根.
18.对于函数
f(
x)=a-
2
2+1
x
(a?R)
,
(1)判断并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2)是否存在实数
a
,使函数
f(x)
为奇函数.证明你的结论.
19. 在距
A
城50km的
B
地发现稀有金属矿藏,现
知由
A
至某方向有一条直铁路
AX
,
B
到该铁路的距离为30km,为在
AB
之间运送物资,拟在铁路
AX
上的某点
C
处筑一直公路通到
B
地.已知单位重量货物的
铁路运费与运输距离成正比,比
例系数为
k
1
(
k
1
>0); 单位重量货物的公路运费与
运输距离的平方成正
比,比例系数为
k
2
(
k
2
>
0).设单位重量货物的总运费为
y
元,
AC
之间的距离为
x
km.
(1) 将
y
表示成
x
的函数;(2)若
k1
=20k
2
,则当
x
为何值时,单位重量货物的总运费最少.
并求出最
少运费.
A
50k
B
30k
C D
X
x?1?a
a?x
20.已知定理:“
若
a,b
为常数,
g(x)
满足
g(a?x)?g(a?x)?2b
,则函数
y?g(x)
的图象关于点
.设函数
f(x)?
(
a,b)
中心对称”,定义域为
A
.
⑴试证明
y?f(x)
的图象关于点
(a,?1)
成中心对称; <
br>⑵当
x?[a?2,a?1]
时,求证:
f(x)?[?
1
2
(3)对于给定的
x
1
?A
,设计构造过程:
,0]
;
x
2
?f(x
1
),
x
3
?f(x<
br>2
)
,…,
x
n?1
?f(x
n
)
.如果
x
i
?A(i?2,3,4...)
,构造过程将继续下去;如果x
i
?A
,构造过程将停止.若对任意
x
1
?A
,构造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求
a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