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历史辅助教程(精品)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21 00:42
tags:高中数学教程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渗透-湖北高中数学教师招聘考试题目

2020年9月21日发(作者:滕康)


目 录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历史数轴············· ·················································· ··················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归纳
第1讲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15
第2讲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6
第3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16
第4讲 隋唐时期(581年~90 7年)··············································· ··········17
第5讲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1368年)········ ······································18
第6讲 明 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19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史
第1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演变概况············································ ···········20
第2讲 中国早期(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21
第3讲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22
第4讲 礼乐制度·············· ·················································· ·········24
第5讲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5
第6讲 从汉 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7
第7讲 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相权的演变)········ ···········································29
第8讲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36
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经济史
第1讲 中国古代的农业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 ········································37
第二节 古代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和租佃制)······························· ·········38
第三节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39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 赋役制度·············································· ·············40
第五节 小农经济······················ ···············································41
第六节 庄园经济······································ ·······························42
第七节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 移················································· ··········42
第2讲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第一节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 ···43
第二节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 ·····························44
第三节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 ·········44
第3讲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45
第4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48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史
第1讲 百家争鸣······································ ···································49
第2讲 儒学的兴 起················································· ······················52
第3讲 宋明理学············· ·················································· ··········55
第4讲 明末清初儒学的新发展··················· ··········································56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
第1讲 古代科技成就大全··············· ·················································· 58
第2讲 四大发明··································· ······································59

事虽小,不为不成;路虽通,不行不至!


目 录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
····· ··························60

第1讲 鸦片战争····· ·················································· ·················61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 ·················································· ··62
第3讲 第二次鸦片战争······························ ····································65
附:中俄领土争 端始末··············································· ·············66
第二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60-1901年 )
·······························
71
第4讲 洋务运动·············································· ··························72
第5讲 甲午战争········· ·················································· ·············73
第6讲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5
第7讲 戊戌变法······································ ··································77
第8讲 义和团运动 ·················································· ····················78
第9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0
第三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革命(1901-1912年)···············81

第10讲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 ···82
第11讲 辛亥革命······························· ········································85
第四单元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年)
第12讲 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一节 宋教仁的议会斗争和二次革命····························· ·····················88
第二节 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8 9
第13讲 新文化运动·································· ···································91
第五单元 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1919-1927年)
第14讲 五四运动··············· ·················································· ······92
第15讲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 ···································93
第16讲 工人运 动的高涨·············································· ···················94
第17讲 国民大革命·············· ·················································· ·····95
第六单元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年)
·········· ·····································
98
第18讲 土地革命战争
第一节 人民军队的建立和根据地建设············· ·····································99
第二节 红军 长征················································ ···················101
第19讲 抗日救亡运动············ ·················································· ····103
第七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 ·································105

第20讲 抗日战争·············································· ························108
第八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1945-1 949年)
········································· ······112
第21讲 解放战争··························· ···········································113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九单元 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年)
·· ············································114

第1讲 新中国的成立·································· ··································115
第2讲 新中国政 权的巩固·············································· ··················116
第3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117
第十单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1956-1976年)
···· ························119

第4讲 中共八大······ ·················································· ················120
第5讲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严重失误········· ·············································121
事虽小,不为不成;路虽通,不行不至!


目 录
第6讲 文 化大革命·············································· ························123
第十一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8-现在)及新中国的各项成就
····················
124
第7讲 十一届三中全会··································· ·······························125
第8讲 经济体制改革· ·················································· ·················125
第9讲 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12 6
第10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27
第四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第1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关系表························ ···············128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大侵略战争········ ·····································129
第三节 旧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次救国探索···································· ·········130
第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节 国共关系(两分两合)· ·················································· ·····131
第二节 中共在各个时期的总路线······················ ·······························131
第三节 中共的革命道路 探索················································ ·········132
第四节 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总结··················· ····································132
第3讲 中国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史········································· ················135
第4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 36
第5讲 祖国统一大业································· ··································138
第6讲 新中国的 外交················································ ···················140
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第7讲 近代民族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43
第8讲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44
第9讲 各时期土地革命(改革)······························· ···························146
第1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发展历程············································· ···148
附:中国各时期的主要矛盾总结 ························ ·····························149
第11讲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 系四次调整············································· ·······149
专题三: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第1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节 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救国思想概况················ ·······························15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 ·······153
第13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节 概况··· ·················································· ··················156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57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58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教育)史
第14讲 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和教育成 果··············································160
第15讲 双百方针····································· ·································160
第16讲 中国现代 的科技成果············································· ···············161
第五部分:世界古代史
第1讲 古希腊简史··· ·················································· ················162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162
事虽小,不为不成;路虽通,不行不至!


目 录
第3讲 古 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64
第4讲 古罗马概况················ ·················································· ····165
第5讲 罗马法······························· ···········································167
第6讲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169
第7讲 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 ······170
第8讲 中古时代的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171
第六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
173
第1讲 文艺复 兴················································· ·······················174
第2讲 宗教改革··········· ·················································· ···········175
第3讲 新航路开辟······················ ················································17 7
第4讲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179
第5讲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 ················180
第6讲 启蒙运动·················· ·················································· ····182
第7讲 美国独立战争···························· ········································183
第8讲 1787年美国宪法································· ································184
第9讲 法国大革命· ·················································· ···················188
附: 法国近代史简表············· ·················································· ··189
第10讲 维也纳体系······························ ·······································190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C-19C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 步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 ··192

第11讲 工业革命··························· ············································193
第12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展
第一节 美国南北战争·············· ·················································· 195
第二节 俄国农奴制改革······························· ·······························198
第三节 日本明治维新· ·················································· ·············199
第13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第一节 英国代议制(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 ···201
第二节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03
第三节 法国共和体制的 确立················································ ··········205
第14讲 共产主义运动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207
第二节 国际工人运动·························· ······································208
第三节 巴黎公社·············································· ······················209
第三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0-1918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
·································210

第15讲 第二次工业革命·································· ·······························211
第16讲 垄断资本主义 的形成··············································· ··············213
第17讲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216
第18讲 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对外扩张···························· ·························217
第19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 ·················································· ··········218

事虽小,不为不成;路虽通,不行不至!


目 录
第七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 东西方世界(1918-1945年)
····························· ····222

第1讲 十月革命·························· ··············································223
第2讲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225
第3讲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 ··226
第4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28
第5讲 1929年世 界经济危机············································· ················231
第6讲 罗斯福新政················· ·················································· ···232
第7课 德意日法西斯化···························· ······································233
第8讲 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235
第9讲 美英法的绥靖政策······· ·················································· ······236
第1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41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其演变(1945-现在)
························· ·············
245
第11讲 两极格局················ ·················································· ·····246
第12讲 美苏冷战···························· ···········································249
第13讲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52
第二节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变化····································· ·············254
附: 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255
第三节 战 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256
第14讲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节 苏联的改革· ·················································· ···············257
第二节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259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瓦解·································· ·······························262
第16讲 世界政治多极 化趋势··············································· ··············263
第17讲 第三次科技革命················ ·················································2 64
第18讲 经济全球化································· ····································265
第八部分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总结
专题一:世界近、现代(政治)史
第1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节 英美法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比·············· ·······························266
第二节 英美法三个资产 阶级法律文件对比·········································· ···266
第三节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267
第四节 英、法、美、德 资产阶级代议制对比········································· ··268
第2讲 社会主义运动
第一节 宪章运动、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对比····· ······································269
第3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节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 ······························270
第二节 近、现代国际关系 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2 70
附: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 ························273
第三节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 点·············································273
附1:中国在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 ·········································275
附 2: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276
事虽小,不为不成;路虽通,不行不至!


目 录
第四节 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 ··························277
第五节 大国双边关系······ ·················································· ·······280
第4讲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281
专题二: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第5讲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 83
第6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84
第7讲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 ·················································· ·········285
附:资本主义发展简史······················· ·······································285
第8讲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286
专题三:世界近、现代(思想、科技、文化)史
第9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总结····························· ························287
第1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 ····288
第11讲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 19世纪以来的文学···· ·················································· ···290
第二节 19世纪以来的美术·························· ·······························291
第三节 19世纪以来的 音乐················································ ·········292
第九部分 选修部分专题总结
第1讲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节 商鞅变法··························· ·······································293
第二节 孝文帝改革············································· ····················294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 ·················································· ··295
第四节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296
第2讲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近代西方专制理论···················· ······································297
第二节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298
第3讲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节 朝鲜战争·············································· ·····················299
第二节 越南战争············· ·················································· ····300
第三节 中东战争······························ ·····································302
第四节 两 伊战争··············································· ····················305
第五节 海湾战争·············· ·················································· ···306
第六节 三次印巴战争····························· ··································307
第七节 和平与发 展················································· ················307
第4讲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309
第二节 东西方的先哲··············· ················································31 0
第三节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311
第四节 亚洲觉醒的先驱··········· ·················································· 312
第五节 无产阶级革命家······························· ······························314
第十部分 大国历史总结
第1讲 英国历史······································ ··································317
第2讲 美国历史 ·················································· ······················318
第3讲 俄国历史············ ·················································· ··········319
事虽小,不为不成;路虽通,不行不至!


目 录
第4讲 意大利历史··································· ···································319
第5讲 日本历 史················································· ·······················320
第6讲 德国历史··········· ·················································· ···········320
第7讲 法国历史······················· ·················································3 21
第十一部分: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1、中国近代史标志性事件··········· ·················································· ··322
2、世界近代史标志性事件···························· ···································322
3、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之最” ··························· ························323
4、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之最” · ·················································· ····324
5、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总汇(世界近现代史?上)················ ·····························325
6、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总汇( 世界近现代史?下)········································· ····328
7、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总汇(中国古代史) ·················· ································331
8、高中历史重要结论 总汇(中国近现代史?上)······································ ·······334
9、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总汇(中国近现代史?下)············· ································337
第十二部分 中外历史对照表 341
第十三部分 中学常见历史观
第1讲 中学常见历史观概述· ·················································· ···········345
第2讲 文明史观······················· ·················································3 49
第3讲 近(现)代化史观······························· ·································353
第4讲 全球史观· ·················································· ·····················357
第5讲 社会史观············· ·················································· ·········361
第6讲 生态史观························· ···············································362
第7讲 唯物史观······································ ··································363
第8讲 革命史观 ·················································· ······················364










事虽小,不为不成;路虽通,不行不至!


高中历史辅助教程(通史)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高中历史辅助教程(通史)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高中历史辅助教程(通史)
第6讲 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阶段特征】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阶段特征: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基本线索】
1、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厂卫特务统 治、八股取士,在地方废
行省设三司,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清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君主 专制得到了强化,同时也暴
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中国制度渐趋衰落。
2、经济方面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明朝中后期萌 芽关在清代有了发展,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解体。
3、民族关系方面:(1)明朝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和 联系,如用战争打击瓦剌部落;设互市与鞑靼进行经
济文化交流;为了加强对北方的统治,巩固北方边防 ,还迁都北京,修筑长城。 在乌思藏(西藏)设立卫所,
建立僧官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 司和土知府,后开始实行“改土归流”。(2)清朝把加强同少数
民族的联系和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斗争 结合起来;把款待少数民族的回归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
结合起来。平定漠西蒙古贵族噶尔丹 的叛乱、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接待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在西藏册
封达赖和班禅和设立驻藏大臣、在 云南平定“三藩之乱”,大西南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明清时期处理民族关
系问题的最大特点是:加强与 少数民族关系与反对外来侵略相联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了巩固
和发展。
4、对外关系方面: (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亚非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郑和下西洋密切了我 国
同亚非许多国家的联系,显示了国力的强盛。华侨对南方的开发,促进了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明朝中 期以
后一方面受到倭寇的侵扰,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挑战,如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殖民者侵占 台湾。 (2)
清入关时遭到沙俄的入侵,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为了捍卫边疆, 清康熙帝组织了自
卫反击性质的雅克萨之战,最后同沙俄经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3)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
台湾,康熙帝进行雅克萨之战等取得了胜利,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捍卫了 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但明
清时期,我国对外政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 后。
5、文化方面: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导致了反封 建的民
主思想的产生;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科技巨著;文学艺术 具有高度
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的色彩。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史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史
第3讲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 宗法制
按照父系血缘的远近,划分宗族内部的嫡庶亲
疏,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 联系,巩固国家
统治的制度。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权力的主要继承者。立嫡
原则是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没有嫡子时从
庶子选 其母亲身份最高者(同等条件下年长优
先)。嫡长子与余子的关系具有双重性,即具有
血缘上的 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嫡长子继承制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权力的主要继承者。余子
可以获得土地、庶民和奴隶等。
下级贵族要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要臣服于
周天子。
1、 主要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度。
2、 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3、 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一致(“家”与“国”
紧密结合)。
1、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巩固分封制。
2、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如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3、 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
和谐与稳定。
1、 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
2、 等级观念严重。
3、 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 家族本位、人
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
思想相违背,影响我国的政治建设。
春秋战国日益削弱,但其观念与传统继续传承,
影响整个封建时代。【2】
又称封邦 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周天

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 代

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周王直接统治国都附近的王畿地区(镐 京、洛邑及其
周围地区)。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
内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封国国君的爵位分“公、侯、
容 伯、子、男”五级。不仅周天子分封,诸侯在其封国
内也要分 封。经过层层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森严的等级。庶人或奴隶为直接的生产者。


封建诸侯,以藩屏周

为有效统治广大地区,巩固周王朝统治。

权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可以设置官
利 职、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义诸侯要服从周天子,定期朝贡、随从作战,缴纳贡赋
务 和力役等。
1、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诸侯是周王
的臣属,必须服从周王。

2、 西周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

属关系更加明确。
3、 层层分封。
1、 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
作大了统治区域。
用 2、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为华夏民
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诸 侯有较大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
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实力对比发< br>局
生变化,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从而削弱了周天子的权

威。出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礼乐征伐之天
子出”的局面。
春秋时期,随着 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逐渐提高,

井田制开始瓦解,分封制也遭到破坏。【1】战国时期< br>解
废止分封制。【3】
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1、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血缘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 保证了分封

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2、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

体现。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史
分封制与郡县制对比

朝代
实行条件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地方权限
影响
特点
分封制
西周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爵位世袭
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
最初起到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的作用,后来导
致诸侯割据分裂。
贵族政权
郡县制
秦朝
在中央集权的条件下实行
是在国家大一统的基础上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皇帝任免,官位不得世袭
官员只有俸禄,无封地,有行政管理权。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官僚政治
官员职权 诸侯拥有封地,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统治权。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史
第6讲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汉高 祖平定天下后,吸收周朝和秦朝教训,实行郡国并存的地方行政体制【1】。同姓诸侯国在汉初

稳定局势和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来,封国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国< br>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经过汉景帝“削藩”和汉武帝“推恩令”,王国势力被削弱,诸侯

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能衣食租税,封国名存实亡。(“推恩令”:诸侯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刺 汉武帝时期,废除郡监御史,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到东
史汉末 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刺史改称州牧),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
制 三级。
隋1、 隋文帝时减去郡级区划,保留州、县两级制。
朝 2、 隋唐实行科举制,打击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唐太宗时,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 。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地方体制变为道、州、县三级。——后来的五代 、宋、辽、金,基本上维持道(或称路)、州(或

称府)、县三级制。
中唐朝中 叶遭遇了“安史之乱”,叛乱平定后,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地方军镇长官)【2】,节度
后使掌握 行政、财政和军事大权,后发展成为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严重削弱了中
期 央集权。五代十国实际就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
政治上削实权。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削减地方节度 使的权力,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由中央
政派出文臣做地方官(为防止知州权大难制,实行“三岁 一易”),派通判负责监督(各州公文必须由
治 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通判是宋代知州的副职。 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
目的是牵掣知州权力)。


军军事上收精兵。抽调各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禁军分别划归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
事 军司)统领,但调兵权划归枢密院,统兵全和调兵权分离。
财财政上制钱谷。各路设转运使(其官衙称 “转运使司”,俗称“漕司”),把地方赋税绝大部分运送
政 中央,地方只保留少部分用作开支,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从权、兵、钱三方面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避免了唐末五代以来武人割据、地方官权力过大的问题(宋
影太祖本人陈桥兵变夺权,实乃防止自身事 件重演)【3】;但矫枉过正,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地方的
响 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军队战斗力减 弱;冗官、冗兵、冗费使国家财政危机。北宋之后,地方
势力再也无力挑战中央,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告 一段落;但中央集权的消极作用也日益明显。






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 构。省的最高行政官为平章政事,行省长
官及其下属官员都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 。京畿周围(称“腹里”,今京津晋
冀鲁一带),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西藏由中央宣政院直辖,边远民族 地区由宣慰司(直属于宣政院)
管理。






三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元朝行省制度,在地方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 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
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分立,相互牵制,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 门。承宣布政司(习
制 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4】
1、 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藏行政。
2、 确立对西藏宗 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同时确立驻藏大
臣制度(驻藏大臣和 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 改土归流。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土归流加

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 土尔扈特部回归,说明中华民族有很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5、 雍正还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史
特点 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1、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积2、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有利于社会
极 经济的发展。
3、 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1、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2、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3、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4、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
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5】

价 < br>【1】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联合力量打败项羽,分封了一些重要将领为王。刘邦即位后开始铲除异姓< br>王。刘邦在翦除异姓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刘邦在总结秦亡的原因时,除了确认暴虐是主
要原因外,还认为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也是秦短命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凋敝的条件下,刘邦也无力直接 控
制全国,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屏障。刘邦晚年和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 下共击
之”。以同姓王代替异姓王,在当时确曾起到拱卫中央皇权、巩固刘氏天下的作用,但也种下了叛 乱和分裂的
祸根。
【2】唐代置节度使,本意是由中央派全权大使去剥夺地方职权以强化中央 集权,结果适得其反。五代的
建立者: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 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原
任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 计,其道何如?”普曰:“??此
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
勿复言,吾已喻矣 !”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背景:
唐“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唐
末,藩镇割据势力 进一步发展,形成五代十国
的大分裂局面;后周世宗改革,为结束五代十
国的分裂奠定了基础;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
变,建立北宋。
【4】三司是朝廷在省里的派出机关,互不
统 属,分权鼎立,遇有重大事宜,由三司合议,
上报中央部院,从而便于中央垂直领导,加强
了朝 廷对地方的控制。宣德后因军事需要,增
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比布政使高。其后,
布政使的 职权渐小,至清代仅为督抚的僚属,
专管一省的财赋和民政。
【5】随着中国君主专制越来越 加强,中国
社会活力越来越差,中国历史像钟表一样(右图)完成了它的一个轮回。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史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
1、 民族矛盾加剧: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背2、 阶级矛盾加剧: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使农民生活更
景 加贫困。
3、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1】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1、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2】
2、 爆发: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 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起义军号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
国”,洪秀全自称天王。
3、 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期间洪秀全制定官制,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3】
4、 定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5、 巩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分兵进行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巩固了政权,太平天国进

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6、 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4】爆发,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 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太平天国由鼎
盛走向衰弱的转折点。
7、 后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形势日益危机。【5】
8、 失败: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义失败。
核心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土地 1、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分配 2、 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2、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即圣库【6】)。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
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 结晶。
2、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平均分配产品,不能调动农民生
产的积极性)
3、 落后性: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

产品

分配

目的





评价
资评价:
政1、 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新2、 局限性:脱离现实,未能实行。(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缺乏相应的社会条件;处于战争
篇 环境。)
运动
特点
失败
原因
性质
1、 时代背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
2、 斗争对象:既反对清王朝,又反侵略。
3、 提出纲领:不仅颁布表达农民反封建要求的《天朝田亩制度》,又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1、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7】
1、 太平天 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也打破了西方殖民者把
中国迅速殖民地化 的企图。
2、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先进 的中国
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3、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评价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史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太平天国是鸦片战
争的回声”。
【2】洪秀全曾阅读过传教士散发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 他第四次科举考试落第后,创立具有中国特色
的、中西合璧的基督教——“拜上帝会”,声称自己是上帝 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四处传教,招立信徒。当时
广西地瘠民贫,连年灾荒,饥民处处,“拜上帝会”在 当地吸纳了大批信徒。
【3】永安封王有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 达开,其中东王杨秀清地
位最高,节制诸王。洪秀全一生总共大封2700多个“王”,依规定,凡授王 者,“无不建府,皆并数家大
宅而营造之”,遂使天京王府鳞次栉比,泛滥成灾。
做精品,交诤 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 第五单元 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
第十单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九单元 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年)
【阶段特征】
本单元叙述的是从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 ,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它又被称为过
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社 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基本线索】
本单元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政治方面: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着严峻 复杂的政治形势,新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急需巩固。为此党
和人民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 < br>(1)1949—1951年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军,进行剿匪作战,消灭了大陆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 土匪,
和平解放西藏,全部解放中国大陆;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社会秩序得到初步稳定,为我国革命 和建设事
业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2)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 战争,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为社会主
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全的国际国内环境。
2、经济方面: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大肆掠夺和战争的破坏,全国解放时,国民
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
首先,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①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这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
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②人民政府还收回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主权,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
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 济侵略势力。③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
企业,连同原革命根据地的 公有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为人民民主专
政的国家奠定了经济基础 ,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其次,争取国家财政的好转。①通过“银元之战”和“米面 之战”,稳定了国家物价。②将全国财政经济
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使国家财 政开始好转。③通过土改、合理调整工商业和精
兵简政措施,使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再次 ,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农村,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城市,工
矿企业 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为全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通过三年的努力,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国内外 敌人,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了新
生政权,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 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第二阶段:过渡时期总路线地提出和实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1、政治方面
(1)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经过三年恢复时期的努力,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国民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
转,局势较为安定。由此,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问题提到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 程上来了。1953年,中国共
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实质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 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实现。国家根据总路线所制定的“一五”计划, 依靠和团结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力量开
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只用了约 四年时间,就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
性胜利,完成了艰巨的改造任务。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 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基本 建立起来。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注意社会向社
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党和政府还加紧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召开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
第十单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2、经济方面
从1953年起,当领导全国人民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精神,集中主要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经过五年努力,在各个领域都取 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工业建设的500多个重要项目启动,开始了改变工业
落后面貌的进程,奠定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2讲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 美苏冷战,朝鲜半岛分裂,南北对立。
原因 2、 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 朝鲜内战,把战火烧到鸭绿江
边,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
时间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人物 司令员:彭德怀 英雄:邱少云、黄继光
结果 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意义
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对美
外 援


镇压反革命(略)

背景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面临崩溃,形式严峻。
时间 1949—1952年


城国
市 民


表现 工农业生产下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原因 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主义大肆掠夺;战争破坏。
1、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的双重性质)。
措施 2、 进行“五反”运动【1】,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
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以恢复发展。
4、 通过银元之战、米粮之战【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等。
意义
原因

农地
村 改

经过三年努力,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 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制了必要的条件。
1、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 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时间 1950—1952年
目的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
结果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意义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 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积极性,促进农村
经济的发展,也为国家的工业化创制了条件。 【1】指1952年在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和< br>反盗窃经济情报的运动。
【2】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银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初期,在上海发生的一场经济风波。由于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
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 入上海市场流通,事件最终演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上海民族资产
阶级的对抗。不久中国政府采取 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手段,平息了这一银元风波。“银元之战”实际上是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 导权的斗争。通过“银元之战”人民政府稳定了上海市的经济,并且彻底控制上
海市。安定了民心,为人 民政府接管大城市和调控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
第十单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银元之战”后,人民币的地位得到巩固,但上海以至全国 的物价并没有停止上扬的势头。在“银元之
战”中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很快转向粮食、 棉纱和煤炭市场(两白一黑), 利用物资及其
匮乏的机会,大做投机生意,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高潮 。在这种情况下,中财委主任陈云决定以上海为主
战场,打一场平抑物价的“歼灭战”。将大批粮食、棉 纱和煤炭从全国各地紧急调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准
备以经济实力压垮投机商,并采取政治手段收税和 收公债等。在市场物价在投机商人哄抬之下达到顶点的时
候,指导各地集中时间、集中物资统一向市场抛 售,同时收紧银根,征收税款。暴涨的物价在市场规律的作
用上迅速下跌,“米棉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
米棉之战”后,投机商人元气大伤,再也形不成气候了。从1950年3月开始,全国物价逐步回落 ,一举
结束了物价猛烈上涨、市场混乱的局面。这场斗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 ,也给了
资产阶级以深刻的教育,使他们不得不相信,共产党不仅能够打天下,而且善于治天下。事后, 毛泽东高度
评价了这场经济领域的斗争,认为它的意义不亚于拿下了一场新的淮海战役。
第6讲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严重失误
时间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1】


线
原因
1、 缺乏经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认识。
2、 指导思想上犯了“左”倾错误,急于求成,想快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1、 总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 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
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评价
2、 由于总路线的指导作用,“左”倾错误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大跃进中一些虚报浮夸的增产数据,使领导
人误以为生 产合作社的规模和公有化程度已不适
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需要提高。
1958年8月
各地纷纷建立人民公社【3】
生产关系大跃进

各地在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过程中,片面强调
原因
高指标、高速度。
时间
表现
本质
1958~1960年
工业大炼钢铁,农业浮夸风【2】
生产力大跃进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 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影响 生产力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生活出现严脱离了我国的国情,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重困难。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 br>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反映了人民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但脱离了中国国情,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
后果
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生产力极大破坏,严重挫伤人民生产积极性。是造成195 9年
—1961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
评价 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纠正
教训
1960年冬开始纠正 农村工作中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2年
底国民经济开始好 转,民生有所改善。
1、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
2、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1】新中国经济建设一共有三个总路线: 1953年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1958年的社会主义
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198 7年中共十三大通过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农业大跃进:先是 在全国掀起空前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后又不断提高和修改粮食生产计
划。高指标带来高估产, 引发了各级干部的浮夸风。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
第十单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各地纷纷放“卫星”。
工业大跃进:制 定“赶英超美”的高指标。1958年8月的的北戴河会议提出1958年生产1070万吨钢,
比上年 产量翻一番。为实现目标,以“小高炉、土法炼钢、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
【3 】人民公社的特点:所有制上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配方式上一平二调(穷富拉平,
无偿调拨)。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行“四化”:生产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劳动社会化。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大跃进时期的诗歌
稻堆
稻堆堆得圆又圆,
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擦擦汗,
凑上太阳吸袋烟。
歌成海洋诗成山
跃进歌声飞满天, 歌成海洋诗成山。
太白斗酒诗百篇, 农民只需半杆烟。
一个红薯滚下坡
社东有条清水河, 河岸是个小山坡;
社员坡上挖红薯, 闹闹嚷嚷笑呵呵。
忽听河里一声响, 河水溅起一丈多,
吓得我忙大声喊: 谁不小心掉下河?
大家一听笑呵呵, 一位姑娘回答我:
不是有人掉下河, 是个红薯滚下坡!
公社的山羊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山上碰到非洲象,
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
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
娘呀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
跟它比,我简直就是个屎壳郎。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 ☆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第十二单元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
第1讲 近代民族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时间 原因 概况 < br>产生途径:①地主、官僚、
商人、华侨投资近代企
业。②部分手工工场转变
为近 代企业。
(千呼万唤始出来)
1、 明清时期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
2、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不断瓦解中国的自然经
19世纪六
济,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为中国资本主义
七十年代
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3、 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
产生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著名企业家有:张謇、荣
初步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走上“实业救国”之路。
1895-1912 氏兄弟、周学熙等。
发展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改变
(小荷才露尖尖角)
商鞅变法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
1、政治环境: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
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
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 业的热情;南
短暂 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1912-1919
春天 2、社会环境:因反对“21条”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促进
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外部条件: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
“春天” 短暂,昙花一
现。一战结束后,帝国
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
业很快萧条下去。
(忽如一夜春风来)
1、国民政府货币改革,对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
快速
1927-1936 业和交通运输业。 较好的发展局面。
发展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千树万树梨花开)
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沉重
1937-1945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打击
陷入①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
1946-1949
绝境 负担;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重获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
1949年后
新生 资本主义获得新生。
(荷尽已无擎雨盖)
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
瓦解。(无可奈何花落去)
(柳暗花明又一村)
1、 先天不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缺乏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薄弱,劳动力条件
发展 和市场条件都不足。
特点 2、 后天畸形: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
压迫下挣扎和抗争,整体水平比较落后,发展非常曲折艰难。
1、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生活,
有利于 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
2、 政治上: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随着民族
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
3、 思想上:民族工业的发展为西方文化(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等)的传播提供了社会< br>基础,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并最终动摇了其统治地位。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 ☆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C-19C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阶段特征】
这个阶段是资 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的时期。因此,社会的主
要矛盾表现为资 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同时,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
地同殖民主义 宗主国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都很尖锐。这种矛盾状况集中体现在工业革命后出
现的三大历 史潮流上,即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民族解放运动。三大潮流中,
资产阶级 的运动是当时历史的主流,毕竟那时还处于封建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基本线索】
1、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1)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8世 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西欧
和北美的法国、美国、德意志 的一些地区。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
革命是近代以来第一次技 术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 社会生产力,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
对世界历史进程产 生了极大的影响。
(2)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19世纪历史是在英国工业革命 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
始的。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的维也纳体系,企图恢复欧洲封建主的反动统治 ,但只是一股难以持久的逆流。
19世纪20-30年代,欧洲的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已经兴起。18 30年法国七月革命翻了复辟的波帝王朝。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政权 。希腊、比利时通过民族解放战争获得独立。1848
年欧洲革命更是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又一次声势 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其根本任务是为工业资本主义
的发展开辟道路,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内战,
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德意 志、意大利统一,形成了空前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19 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世界上大批国家
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2、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形成一股进步的历史潮流
(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无产阶级队伍壮大。19世纪
30-40年代法、英、德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9纪纪
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标志是184 8年的《共
产党宣言》的发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成 为一股进步潮流。
(2)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国际工人运动出现 联合走向。1864年第一
国际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 进入了团结斗争的新阶段。1871
年诞生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的第一次尝试。
3、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心转移到亚洲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列 强不断向外侵略扩张,到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有许多地区沦为
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为了反 抗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和民族压迫,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
世纪中期形成了亚洲革命风暴。其 中,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把一这一风暴
推向了顶点。而这时期斗争大都 采取以往农民运动的方式,缺乏近代的新内容(即农民阶级的旧式的武装斗
争,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大多都以失败而告终。
本阶段的中心内容可归纳为一个中心,三股潮流,即在工业革命这一个中心推 动下,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股潮流推动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上述三 个方面,不仅构成了本阶段
内容的三条基本线索,而且形成了19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上三股进步的历 史潮流。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第12讲 工业革命
原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落后的手工生产不能 满足市场的需要,迫切要求生
因 产技术的改进。

资金



原料


济 劳动力



市场

技术
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保障。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殖民掠夺等手段,积累了雄厚的资金。
圈地运动和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
圈地运动使许多农民失去土地,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圈地运动和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工场手工业的技术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
(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识。)
开始领域 纺织业(轻工业)
开始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含义 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开始 18世纪60年代。

结束 英国:19世纪40年代,其他国家19世纪60—80年代结束。
时间




1765
1785
1797
1825
1807
重要发明
珍妮纺纱机
改良蒸汽机
发明车床
火车机车
轮船
发明人
哈格里夫斯
瓦特
莫兹利
史蒂芬孙
富尔顿
英国
国籍 重要意义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工业革命标志性成就。
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美国 便利了水上交通。
从轻工业领域扩展到重工业领域(促进煤炭的开发利用)。
扩 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交通运输领域(火车、轮船的出现)。

从英国扩展到法、美、德等欧美国家。

1、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工业革命在欧美广泛开展。
2、美国发明机床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意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
义 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社会日益分裂为 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开始由重商主义
阶段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使人类迈向现代化,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三化:首先是城市
产业 结构 化进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次是政治民主化,人们的民主权利日益扩大;
最后 是知识化加深,教育普及,从精英走向大众。)
1、 政治体系:经过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力量得到极 大增强,资产阶级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
得到巩固(南北战争)和扩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德国统一等)。
资本主义
2、 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体系
3、 殖民体系: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扩张变本加 厉,更多
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英国 使英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政治 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半社会。
中随着列强 的入侵,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
经济
国 进行洋务运动,努力追赶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国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思想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资产阶级 经过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增强了战胜封建专制统治的能力,资产阶级统治得
革命 到巩固并向全球扩张,发生了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等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最大化,拼命剥削压榨工人阶级,激化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运动 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一国际成立)。
民族解放 工业革命后,列强加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推动了
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859年印度人民反英起义)
国际关系 工业革命改变了“西方落后于东方”的局面,形成“东方落后于西方,东方从属于西方”的
格局 局面。东方开始被纳入列强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
城乡关系 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思想文化
促进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形成(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
发展 及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其他影响 引发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英镑上的工业革命人物

牛顿——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瓦特(右)——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

史蒂文森和他的“火箭号”蒸汽机车。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作者。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第19讲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过渡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英法
过渡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政 治 发 展 状 况

德日俄
专制主义传统较严重,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发展趋势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通过原来的统治者实 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或王朝
政治 推翻了原来的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革命任务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 留了大量的封建残
完成比较彻底。 余,仍实行专制统治,旧统治难以动摇。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充分。

思想 人民受到革命洗礼,公民参与意识较强。
推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实
政策 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建立起相对健全、完善、
民主的政治制度。
总体特征 政治发展极不平衡。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人民不曾受到革命洗礼,公民参与意识较弱。
奉行专制主义、高压政策,逐渐走上军国主义
道路。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经济状况
美国
高速发展
德国
高速发展
1871年,德国
统一。
法国50亿法
郎的战争赔
款。
英国
相对缓慢
法国
相对缓慢
俄国
有所发展
日本
发展较快
政治南北战争,废除黑
前提 人奴隶制。
欧洲大量剩余资本
涌入美国。
君主立宪共和制度最终
制的完善。 确立。
大量剩余
资本输往
国外。
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
道路并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资本
巨额赔款,大量
工业资本从甲午战争
资本投在信贷
不足,依靠中获得巨额
领域和国外,工国外贷款。 赔款。
业生产缺资金。
小农经济把农废除农奴
民束缚在土地制后,劳动
上,劳动力缺乏 力增多。
小农经济,农民
贫困,国内市场
狭小。
普法战争后割
让阿尔萨斯、洛
林。
小企业大量存
在,限制了新装
备和新技术的
采用。
明治维新,四
民平等,提供
大量劳动力。





黑奴获得自由和大统一后的德殖民地广
量欧亚移民给美国国人口众多,阔,劳动力
带来大量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 丰富。
内战 后,国内市场
广阔的殖
得到统一;西进运德国统一后,
民地提供
市场 动和拉美成为美国国内市场也
广阔的市
的经济殖民地,都随之统一。
场。
扩大了市场。【1】
美国地大物博,资
原料
源丰富。
采用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成果,以及欧
技术
亚移民带来的技
术。
割占阿尔萨
斯和洛林,原
料丰富。
采用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
新技术、新设
备。
殖民地广
阔,资源丰
富。
设备陈旧,
不愿更新
设备和采
用新技术。
总体特征
帝国主义
特征
【1】当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时,美国积 极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

国内市场狭
农民生活
小;通过殖民贫困,国内
扩张扩大了
市场狭小。
市场。
俄国地大
物博,资源
丰富。
利用两次
工业革命
的成果。
资源缺乏,通
过殖民扩张
掠夺资源。
利用两次工
业革命的成
果。
1、经济都有发展。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垄断组织的形成。
2、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原因:国情不同;对待新技术的态度不同;垄断组织的发展程度不同。
托拉斯帝国主义
容克资产阶
级帝国主义
殖民帝国
主义
高利贷帝国主

军事封建
帝国主义
带军事封建

的帝
国主义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的政策。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 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
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 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门罗宣言”,它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 。





苏联领导人及执政时间

列宁(1917~1922年) 斯大林(1922~1953年)赫鲁晓夫(1953~1964年)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

安德罗波夫(1982~1984)契尔年科(1984~1985)戈尔巴乔夫(19 85~1991) 苏联埋葬人叶利钦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第2讲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危机:国内反
动势力反扑;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1、 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战争的胜
利,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 战后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余粮收集制
所有大小企业都收归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取消货币
实行食物配给制
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
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克服经济政治危机,巩固苏维埃政权。
2、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逐步实现向共产主
义的过渡。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
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经济,建设社会主义。
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
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
行局部调整。
目的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管理方法
经济体制
特点
本质


1、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很快走出经 济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优点
卫苏维埃国家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2、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使苏俄找到一条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而且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
缺 点
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性认识不足,因而过早地终止。
济和政治危机。
①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态度:从排斥到利用;②经济成分:从单一公有制 到多种经济形态并
新在何处 存;③控制经济的手段:从军事、行政手段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④ 分配方式:从配给制
到工资制;⑤向共产主义过渡途径:从直接进入到逐渐过渡。
新经济政策 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
就像是一个被 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开罗会议上的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宋美龄 德黑兰会议上的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雅尔塔会议上的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波茨坦会议前期:丘吉尔、杜鲁门、斯大林 波茨坦会议后期:艾德礼、杜鲁门、斯大林

日本首相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 1970年时任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悔罪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一战以来的美国历任总统和执政时间

威尔逊(19 13~1920)哈定(1921~1923)柯立芝(1923~1928)胡佛(1929~1932)罗斯 福(1933~1945)

杜鲁门(1945~1953) 艾森豪威尔(1953~1961) 肯尼迪(1961~1963) 约翰逊(1963~1969)

尼克松(1969~1974) 福特(1974~1977) 卡特(1977~1981) 里根(1981~1989)

布什(1989~1993) 克林顿(1993~2001) 小布什(2001~2009) 奥巴马(2009~2017)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 第四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本书编写的目的:
为了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增加学习兴 趣,提高学习效率,本人经过数年
努力,把重要的知识点全部表格化处理,简单直观,条理清晰,希望对 您和您的学
生有些许的帮助。以下是本书的编写模式,希望各位老师窥斑见豹。
由于本人能力 有限,编写仓促,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
正,不吝赐教,我一定会努力,把书做成 精品。
本书共372页,大16开。
联系方式:QQ 461661302 电话: Q群:346466018
淘宝链接:
https:?spm=5Tp&id=52564 9011759&ns=1
&abbucket=9#detail
售价:66元 春节促销价:59元

扫描微店

没有淘宝或网银者,可到农业银行,汇 款至:张凤船,农
行卡号:622-8482-3885-9596-6471。然后把收货地址编辑短 信至
即可,快递发货。

做精品,交诤友!QQ 461661302 电话:

高中数学哪年最关键-高中数学周考分析


潍坊2016高中数学期末-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福建


高中数学全国联赛 条件-高中数学导数与函数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套卷 知乎-江西17年高中数学课本


高中数学对数指数比较大小-高中数学函数题解析


浅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及其应用-高中数学iap


高中数学错位相减法百度文库-高中数学期中试卷试题分析


世界杯高中数学竞赛-高中数学用什么辅导书练题



本文更新与2020-09-21 00: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6080.html

高中历史辅助教程(精品)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