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苏教版高中数学 概念及公式复习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21 05:32
tags:苏教版高中数学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程答案八上-高中数学必修一课本的目录

2020年9月21日发(作者:伍晋南)


数学公式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1、对于任意集合
2、若集合
A,B
,则
C
U
A?C
U
B?

?C
U
(A?B)

A
中有
n
个元素, 则集合
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
____ ______,所有非空子集的个数是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3、
A?B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Card(A?B)?

4、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第二章函数
1、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y?
f(x)
*
,则 ; ②
y?
2n
f(x)(n?N)
则 ;
g(x)

y?[f(x)]
0
,则 ; ④如:
y?log
f(x)
g(x)
,则 ;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2、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
的形式;
②逆 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常用来解,型如:
f(x)?ax
2
?bx? c,x?(m,n)
y
来表示
x
,再由
x
的取值范围,通过 解不等式,得出
y
的取值范围;
y?
ax?b
,x?(m,n)
cx?d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 法:转化成型如:
y?x?
k
(k?0)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x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3、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
⑴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①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②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注: 函数 上的区间I且x
1
,x
2
∈I.若
f(x
1
)?f (x
2
)
x
1
?x
2
>0(x
1
≠x
2
),则函数f(x)在区间I上是增函数;

f(x
1
)?f(x
2
)
x
1
?x
2
<0(x
1
≠x
2
),则函数f(x)是在区间I上是减函数。
⑵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
f(x) -f(-x)=0
?
f(x) =f(-x)
?
f(x)为偶函数;
f(x)+f(-x)=0
?
f(x) =-f(-x)
?
f(x)为奇函数。

注:①若f(x)为偶函数,则f(x) =f(-x)= f(|x|);②若f(x)为奇函数且定义域中含0,则f(0)=0.


⑶周期性: ①若f(x+T)=f(x)且T≠0的常数,则T是函数f(x)的周期;
②若f(x+a)=f(x+b) ,a、b为常数且a≠b,则b- a是函数f(x)的周期。
⑷对称性:①若f(x+a)=f(b-x),则函数f(x)关于直线x=
a?b
对称;( 即:‘一均二等’的原则)
2
b?a
②若函数y=f(x+a)和函数y=f(b- x),则函数y=f(x+a)和函数y=f(b-x)关于直线x=对称.
2
③你还知道函 数y=f(x)关于直线x=0(即y轴),直线y=0(即x轴),原点,直线x+y+c=0, 直线x-y+c=0
对称的函数吗?写出来
⑸函数图象的变换你知道吗?平移变换,伸缩变换,翻折变换
⑹函数与反函数之间:f(a)=b
?
f(b)=a
-1
4、常用的初等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y?x?
k
(k?0)
的图象
x
和性质(重点掌握!!)
(1)一次函数:
(2)二次函数:
一般式:
两点式:
y?ax? b(a?0)
,当
a?0
时,是增函数;当
a?0
时,是减函数;
y?ax
2
?bx?c(a?0)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y?a(x?x
1
)(x?x
2
)
;对称轴方程是 ;与
x
轴的交点为 ;
y?a(x?k)
2
?h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顶点式:
(3)反比例函数:
y?
x
acmx?b
(遇y=的函 数一般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
(x?0)
?
y?a?
xx?bnx?amn
a
n
(4)指数函数:
y?a(a?0,a?1)
指数运算法则
ab
= ;
m
b
(5)对数函数:
y
(ab)
= ;
a
= 。 = ;
n
0
?log
a
x(a?0,a?1)
对数运算法则:log
a
MN= ;log
a
n
M
N
= ;
log
a
M
n
= ;log
a
M
= ;log
a
m
M
n
= ; log
a
a
=1; log
a
1=0
log
a
b=

(换底公式);
注意:(1)
a
log
a
N
=N(对数恒等式)
y?a
x

y?log
a
x
的图象关系是 ;

y?x?
k
(k?0)
的图象:定义域: ;值域: ; 奇偶性: ;
x
单调性: 是增函数; 是减函数。
5、补充内容: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②< br>f(x
1
?x
2
)?f(x
1
)?f(x
2
)
?
正比例函数
f(x)?kx(k?0)

f(x
1
?x
2
)?f(x
1
)?f(x
2
)

f(x
1
?x
2
)?f(x
1
)?f(x
2
)
?



f(x
1
?x
2
)?f(x
1
)?f(x
2
)

f(
x
1
)?f(x
1
)?f(x
2
)
?

x
2
第三章数列
1、常用公式:
a
n
=
?
S
1
(n?1)

?
?
?
S
n
?S
n?1
(n?2且n?N)
?a
n
?d(d
为常数
)
,则
?
a
n
?
是等差数列(证明 等差数列的依据); 2、等差数列:⑴定义:若
a
n?1
⑵通项公式:①a
n
?a
1
?(n?1)d
;②
a
n
?a
m
?(n?m)d
;③
a
n
?dn?b

⑶求和公式:①
S
n
?na
1
?
n(a1
?a
n
)
n(n?1)
2
;②
S
n
?
;③
S
n
?pn?qn

2
2
*
⑷性质:①
若m+n=p+q(m,n,p,q∈N),则

②等差数列中
S
k
,S
2k
?S
k,S
3k
?S
2k
成等差数列;
?a
2
???a
n
=③等差数列{
a
n
}中
a
1
n
(a
1
?a
n
)
< br>2
3、等比数列:⑴定义:若
a
n?1
?q(q
为常数
)
,则
?
a
n
?
是等比数列(证明等比数列的依据);
a
n
⑵通项公式:①
a
n
?a
1
q
n?1
;②
a
n
?a
m
q
n?m

?
na
1
(q?1)
?
na
1
(q ?1)
?
?
n
⑶求和公式:①
S
n
?
?
a
1
(1?q
n
)
;②
S
n
?
?
a
1
?a
n
q
; ③
S
n
?Aq?A

?
1?q
(q?1)
?
1?q
(q?1)
?
?
⑷性质:①
若m+n=p+q(m,n,p,q∈N),则

②等比数列中
S
k
,S
2k
*
?S
k
,S
3k
?S
2k
成比差数列;
③等比数列
{a
n< br>}
中.
a
1
a
2
a
3
?a
n
?(a
1
a
n
)
n
2

第四章三角函数
1、 任意圆中圆心角弧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弧长公 式:____________;扇形的面积公式:
____________。(其中α的单位都是_ ______)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
?
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
?
的终边上任意的一点
P
距离是r=_____则:
sin
?
?
x,y
?
,它与原点的

?
___,
cos< br>?
?
___,
tan
?
?
___,
cot< br>?
?
___,
sec
?
?
___,
csc< br>?
?
___。
3、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1)平方关系 :sin
2
α+cos
2
α=1;1+tan
2
α=sec
2
α;1+cot
2
α=csc
2
α
(2)商数关系:
tan
?
?
sin
?
cos< br>?
,cot
?
?
cos
?
sin
?

(3)倒数关系:sinα·cscα=1; cosα·secα=1; tanα·cotα=1


4、第一套诱导公式(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1)sin(2kπ+α)=_____,cos(2kπ+α)=_____,tan(2kπ +α)=____,
(2)sin(-α)=_______, cos(-α)=_______, tan(-α)=_______,
(3)sin(π-α)=_______, cos(π-α)=_______, tan(π-α)=_______,
(4)sin(π+α)=_______, cos(π+α)=_______, tan(π+α)=_______,
(5)sin(2π-α)=_______, cos(2π-α)=_______, tan(2π-α)=_______,
第二套诱导公式(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1)sin(90
0
-α)=_______, cos(90
0
-α)=_______, tan(90
0
-α)=_______,
(2)sin(90
0
+α)=_______, cos(90
0
+α)=_______, tan(90
0
+α)=_______,
(3)sin(270
0
-α)=_______, cos(270
0
-α)=_______, tan(270
0
-α)=_______,
(4)sin(270
0
+α)=_______, cos(270
0
+α)=_______, tan(270
0
+α)=_______,
5、三角函数的和、差、倍、半公式
(1)和、差角公式:sin(α±β)=___________,cos(α±β)= , tan(α±β)=___________
▲变形公式: tanα±tanβ=tan(α±β)(1
?
tanα·tanβ)

a
sinx+
b
cosx=
a
2
?b
2

a
a?b
b
a
2
?b
2
22
si nx+
b
a?b
22
cosx)=
a
2
?b
2
sin(x+φ),
(其中cosφ=
a
a
2
?b
2
,sinφ=,tanφ=
b
)
a
(2)二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
2
α-sin
2
α=2cos
2
α-1=1-2sin
2α
2tan
?
▲万能公式:sin2α=
1?tan
2
?
▲降次公式:sin
2
α=
1?tan
2
?
; cos2α=
1?tan
2
?
, cos
2
α=
; tan2α=
2tan
?
1?tan
2
?

1?cos2
?
2
1?cos2
?
2

?
?
2
??
2
+ cos
2
);1-sinα =(sin
2
-cos
2
)< br>2222
?
?
1+cosα=2cos
2
; 1-cosα=2 sin
2

22
1?cos
?
???< br>(3)半角公式:sin=________, cos=_________,▲tan=_____ ___=
sin
?
222
▲变形公式:1+sinα =(sin
2
(2)函数f(x)=Asin(ωx+φ),振幅为 ,周期为

sin
?
1?cos
?
.
6、▲(1)三角函 数y=sinx,y=cosx,y=tanx的图象、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
若函数f(x)是偶函数,则φ= ;若函数f(x)是偶函数,则φ= 。
(3)函数f(x)=Acos(ωx+φ),振幅为 ,周期为
若函数f(x)是偶函数,则φ= ;若函数f(x)是偶函数,则φ= 。
7、函数
y?Asin
?
?
x?
?
?
?k
,振幅为A,周期为 。,(1)
A?
y

?y

2
k?
(2)
y

?y

2


(3)T
=相邻的两个最高点(或最底点)之间的距离,
个拐点的距离,
T
2< br>=相邻两个最高点与最底点的距离,或相邻两
T
4
=相邻的最值点与拐点的距离 。
第五章平面向量
1、若
P
1

x
1
,,P (
x
,
y
),
P
2

x
2
,
y
2
),P分
P
y
1

1
P
2
所 成的比λ
则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是
?
中点坐标公式是
?

?
?
?
?
2、若△ABC三顶 点的坐标为A(
x
1
,
y
1
)、B(
x
2
,
y
2
)、C(
x
3
,
y
3),则△ABC的重心坐标为
?
x
1
?x
2
?x
3
y
1
?y
2
?y
3
?
,
??
.
33
??
3、已知
a
=(
x
1
,

两向量的数量积
y
1
),
b
=(
x
2< br>,
y
2
),设它们间的夹角是θ,填下表:
定义形式 坐标形式
a
·
b


a
│=
a
·
b


a
│=
向量的长度
两向量间的角度
cos
?


cos
?


a

b
上的投影
两向量垂直
a

b

a

b

第六章不等式
a

b

a

b

两向量平行
4、(a+b)(a-b)= ;(a+b)
2
= ;(a-b)
2
=
1、不等式的性质(作用:解决与不等式有关的问题)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b
?
a-b>0; ; .
(2)对称性:a>b
?
b<a ;b<a
?
.
(3)传递性:a>b且b>c
?
;c<b 且b<a
?
.
(4)加法单调性:a>b
?
;同向不等式相加:a>b且c>d
?
.
(5)不等式变向原则:a>b且c 0
?
ac>bc;a>b且c 0
?
ac<bc .
同向不等式相乘:
(6)
?
ac>bd ;
?
a
n
>b
n
(n
?
N,且n>1).
?

n
a

n
b
(n
?
N,且n>1).
11

ab
;a>b且ab<0
?
(7)a>b且ab>0
?

11

ab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作用:(1)证明不等式;(2)解不等式;(3)求最大(小)值)


1.如果a,b
?
,那么a+b≥2ab(当且仅当 时取“=”号)
22
a?b

ab
(当且仅当 时取“=”号)
2
a?b?c
3

3.如果a,b,c
?
,那么≥
abc
(当且仅当 时取“=”号)
3
2.如果a,b
?
,那么
2aba?b
a
2
?b
2
5.若a,b都是正数,则≤
ab
≤≤
a?b2
2
6.若a,b ,m都是正数,并且a<b,比较
7.三角形不等式:
a
-

a?b
时取等号即称不等式链)
aa?mb?mb
≤≤ ≤.
bb?ma?ma
,其中不等式
b

a?b

ab

a?b

ab

取“=”号时的充要条件
是 ,取“<”号时的充要条件是
第七章直线和圆
1、若直线的斜率是k,则此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是_________;
2、经过两点P< br>1
(x
1
,y
1
),P
2
(x
2< br>,y
2
)的直线斜率公式k =_________;
3、直线方程:⑴点斜 式:若直线经过点P
1
(x
1
,y
1
),且斜率为k,则直 线的方程设为_____________,
若直线经过 点P
1
(x
1
,y
1
),且斜率为0,则直线的方程为 ,
若直线经过点P
1
(x
1
,y
1
),且斜率不存在,则直线的方程为 .
⑵斜截式:若直线斜率为k,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直线的方程设为 .
⑶若直线经过两点P
1
(x
1
,y
1
),P< br>2
(x
2
,y
2
).则方程设为(x
2
-x
1
)(y-y
1
)=(y
2
-y
1
)(x -x
1

当x
1
≠x
2
,y
1
≠y
2
时,这条直线的方程是 ;
当x
1=x
2
,y
1
≠y
2
时,这条直线的方程是 ;
当x
1
≠x
2
,y
1
=y
2
时,这条直线的方程是 .
⑷若截距式: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a(a ≠0),在y轴上的截距为b
(
b≠0
)
,则直线的方程是 .
⑸直线方程的一般方程为Ax+By+C=0 (A、B不同时为0),当B≠0时,方程变为 ,斜率为 ,
在y轴上的截距为 ;当B=0时,方程变为 .
4、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或 .
5、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方程

斜截式 一般式
l
1
:y?k
1
x?b
1

l
2
:y?k
2
x?b
2

k
1
与k
2
、b
1
与b
2
的关





l
1
:A
1
x?B
1y?C
1
?0

l
2
:A
2
x?B< br>2
y?C
2
?0

比例式 乘积式
l
1

l
2
平行
l
1

l
2
重合







l
1

l
2
相交
l
1

l
2
垂直
7、已知两点P
1(x
1
,y
1
)、P
2
(x
2
,y< br>2
),则
P
1
P
2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直线
l
1
:y=k
1
x+b
1

l
2
:y=k2
x+b
2
,
l
1

l
2
的 角为
?
1
,
l
2

l
1
的角为< br>?
2
,
l
1

l
2
的夹角为
?
,
若1+k
1
k
2
=0,则
?
1< br>=
?
2
=
?
=
若1+k
1
k
2
≠0, 则tan
?
1
= ,tan
?
2
= , tan
?
= .
9、点P(x
0
,y
0
)到直线Ax+By+C=0的距离d= .
10、 两条平行线Ax+By+C
1
=0与Ax+By+C
2
=0的距离d= .
11、曲线C:f
(
x,y
)
=0.关于x轴的对称曲线C1
的方程为 ,关于y轴的对称曲线C
2
的方程为 ,
关于原点的对称曲线C
3
的方程为 ,关于直线x-y=0的对称曲线C
4
的方程为 ,关于直线
x+y=0的对称曲线C
5
的方程为 ,关于直线x-y+C=0的对称曲线C
6
的方程为 ,关于直线
x+y+C=0的对称曲线C
7
的方程为 。
12、关于点对称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13、与两条平行线 Ax+By+C
1
=0与Ax+By+C
2
=0的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
14、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可设为__________;与直线Ax+By+C =0垂直的直线可设为__________.
15、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

特殊点代入法:当直线f(x,y)=Ax+By+C=0不过原点时,常用点(0,0)代入
若f(0,0)>0,则原点所在的平面区域即是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若f(0,0)<0,则原点所在的平面区域即是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公式法:
若A>0,B>0,则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Ax+By+C=0的_____方
若A>0,B<0,则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Ax+By+C=0的_____方
若A<0,B>0,则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Ax+By+C=0的_____方
若A<0,B<0,则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Ax+By+C=0的_____方
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与Ax+By+C>0相反
15、圆的方程 < br>⑴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圆心是__________,半径是_ _________。
⑵二元二次方程x
2
+y
2
+Dx+Ey+F=0
①当____________时,方程表示以_____________为圆心,以__________为 半径的圆;
②当____________时,方程表示一个点,此点的坐标是当_________ _______ ;
③当____________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⑶圆的参数 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圆心是__________,半径是_________ _。
16、过圆x+y=r上一点(x
0
,y
0
)的切线方程是x
0
x+ y
0
y=r
222
2222
2
过圆(x-a)+(y-b)=r上一点(x
0
,y
0
)的切线方程是(x
0
-a) (x-a)+ (y
0
-b)(y-b)=r
17、直线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是r, 则
(1)相离
?
______ ____;(2)相切
?
__________;(3)相交
?
______ ____;
18、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记两圆的圆心距为d,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R≥r),则
(1)相离
?
__________;(2)相外切
?
__________;(3)相交
?__________;
(4)相内切
?
__________;(5 )内含
?
__________。
19、.两圆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 < br>圆C
1
的方程为:x+y+D
1
x+E
1
y+C1
=0.
22


圆C
2
的方程为:x+y+D< br>2
x+E
2
y+C
2
=0.
把两式相减得相交 弦所在直线方程为:(D
1
-D
2
)x+(E
1
-E
2
)y+(C
1
-C
2
)=0
第八章圆锥曲线
一、椭圆
1、椭圆定义:一个动点P,两定点F
1
,F
2
,且
⑴若2
a

⑵若2
a
=
⑶若2
a
2、 椭圆的方程:
22
PF
1
?PF
2
=2
a

a
为常数)
F
1
F
2
F
1
F
2
F
1
F
2
,则动点P的轨迹是椭 圆
,则动点P的轨迹是线段F
1
F
2

,则动点P无轨迹。
x
2
y
2
⑴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 x轴上时,方程为
2
?
2
?1
(a>b>0)
ab
y
2
x
2
焦点在y轴上时,方程为
2
?
2
?1
(a>b>0)

ab
?
x?acos
?
⑵ 椭圆的参数方程:焦点在x轴上时,参数方程为
?


?
为参数
y?bsin
?
?
焦点在y轴上时,参数方程为
?
?
x?bcos
?


?
为参数

?
y?asin
?
3、 掌 握椭圆的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坐标、焦点坐标、长轴长2
a
、短轴长2
b
、焦距2c、长半轴
a

2b
2
短半轴
b
、半焦 距
c
、通经
a
a
2
=
b
2
+c
2

二、双曲线
b
2
、相应焦准距
c< br>、准线方程、离心率
c
a
、焦半径(第二定义)、
1、双曲线定义:一 个动点P,两定点F
1
,F
2
,且
⑴若2
a
⑵若2
a
=
⑶若2
a

PF
1
?PF
2
=2
a

a
为常数)
F
1
F
2
F
1
F
2
F
1
F
2
, 则动点P无轨迹
,则动点P的轨迹是以F
1
、F
2
为端点的两条射 线(在直线F
1
F
2
上)
,则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
x
2
y
2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时,方程为
2
?
2
?1
(a>0,b>0)

ab
y
2
x
2
焦点在y轴上时,方程为
2
?
2
?1
(a> 0,b>0)

ab


3、 掌握双曲线的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坐 标、焦点坐标、实轴长2
a
、虚轴长2
b
、焦距2c、
2b
2
实半轴
a
、虚半轴
b
、半焦距
c
、通经
a
半径(第二定义)、
a
2
+
b
2
=
c
2

b
2
、相应焦准距
c
、准线方程、渐近线方 程、离心率
c
、焦
a
x
2
y
2
4、①双曲 线方程
2
-
2
ab
x
2
y
2
②渐 近线是
2
-
2
ab
三、抛物线
x
2
y< br>2
=1(a>0,b>0)即
2
-
2
ab
=0(或y =±
b
x) (a>0,b>0)就是其渐近线方程;
a
=λ(λ≠0),k是待定系数.
x
2
y
2
b
=0(或y=±x) (a>0,b>0)的双 曲线设为
2
-
2
a
ab
5、等轴双曲线表示为 ,离心率为 ,渐近线为 .
1、 抛物线定义:一个动点P到定点F的距离与P到定直线
l
的距离的比为
e
.
若0<
e
<1,则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 若
e
=1, ,则动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

e
>1, ,则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
p

2
p
P
焦点在y轴上时,方程可设为x=2py
2
,焦点为(0,),准线方程是y=
?
2
2
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时,方程可设为y=2px
2
,焦点为(
P
2
,0),准线方程是x=
?
3、抛物线 的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坐标、通经为2p、焦准距p、离心率1)
3、 关于抛物线y
2
=2px(p>0)焦点F弦的端点为A(x
1
,y
1
)、B(x
2
,y
2
),性质:⑴
AB
= x
1
+ x
2
+ p,
。 x
1
x
2
=
p2
4
,⑶y
1
y
2
=
?p
2
,⑷
112
2p
??
,⑸若AB与对称轴的夹角为
?
,则< br>AB
=
AFBFp
sin
2
?
四、圆锥曲线的性质:
x
2
y
2
1、P是椭圆
2
?
2
? 1

a

b
b>0)上的一点,F
1
、F
2
是两焦点,若∠F
1
PF
2
=
?
(0<
?

?
ab
求证△F
1
PF
2
的面积为< br>b
tan
2
),
?
.
2
),
x
2
y
2
2、P是双曲线
2
?
2
?1(a>0,b>0)上的一点,F
1
、F
2
是两焦点,若∠F
1
PF
2
=
?
(0<
?

?
ab< br>求证△F
1
PF
2
的面积为
b
cot
2?
.
2
1
y
1
?y
2
2
k
3、弦长公式(直线和曲线相交时,其被曲线所截的线段叫做弦) 设M(x,y),N(x,y),则弦长
MN

=
(x
1
?x
2
)
2
?(y
1
?y
2
)
2
=
1?k
2
x
1
?x
2
=
1?< br> (k为已知直线斜率)


第九章 立体几何
一、证明(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
1、平行的证明:
(1)线线平行的证明
①若
a

b

a

c
.则
b

c
; ②若
a

?
,
a
③若
?

?
,
?


(2)线面平行的证明
?
?
,
?
?
?
=
l
.则
a

l

?
?
?m
,
?
?
?
?n
.则
m

n
; ④
a?
?
?
?
?
a

b

b?
?
?
a?b
?
?

a?
?
?
?
?
a

?

a?
?< br>?
?
a

?
b?
?
?
?


(3)面面平行的证明
; ③
?
?
?
?
?
?a

?

a?
?
?
a?
?
b?
?

a?
?
?
?
?
?
?
?
?

?
?
b?
?
?
a与b相交
?
?

a?
?
?
?
?
?

?
a??
?

2、垂直的证明
(1)线线垂直的证明
①若
a

b

l

l?b
; ②
?a,
l?
?
?
?
?
l?a

a?
?
?
③三垂线定理或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PO?
?< br>??
??
a?
?
??
??
OA是PA在
?< br>上
?
?PA?a

OA是PA在
?

?
?OA?a

??
的 射影的射影
??
??
OA?aPA?a
??
④向量证明:
a ?b?0?a?b

PO?
?
a?
?
(2)线面垂直的证明
?
?
a?b
?
?

?
?l?
?
; ②
?
?b?
?

a、b?
?
?
a??
?
a与b相交
?
?
?
?
?
?
?
?
?
?l
?
?
?
?
?
??a?
?
③ ; ④
?
?
?a?
?
.
a?
?
a?
?
?
?
?
a?l
?
l?a
l?b

< br>(3)面面垂直的证明
a?
?
?
①二面角
?
?l?
?
是直二面角
?
?
?
?
; ②
?
?
?
?
?

a?
?
?

?
的法向量为n
?

?
?
?
的法向量为m
?
?
?
?
?

?
n?m?0
?
?
二、所成的角
1、 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
0,90
?

00
⑴若直线 与直线平行,则所成角为0
0
;⑵若直线与直线相交,则所成角为
?
0,90
?

00
⑶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 (0?,90?].两条异面 直线所成的角是本单元的重点.求两条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平移将其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 (即作出平面角).主要有四种方法:
① 直接平移法(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
② 中位线平移法;
③ 补形平移法(延长某线段、延展某个面或补一个与已知几何体相同的几何体,以便找出平行线).
④ 向量法:设
a
,
b
分别是异面直线a、b上的两个非零向量,则cos
?
=|cos<
a
,

a?b
b
>|=.
a?b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
0
,90
0

⑴若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0?;
⑵若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90
0

⑶斜线l
和平面
?
所成的角是平面
?
的斜线
l
和它在 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范围是(0,90)
00
方法:①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
②向量求法:求
?
的法向量
n

l
, |cos<
n
,

l
>|=
n?l
=k(0n?l

l

?
所成的角是
arcsink
(或
3、二面角大小范围 是[0?,180?]
?
-
arccosk
)
2
方法: ①定义法;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③垂面法;④射影面积公式S′=Scos
θ

⑤向量求法:求
?

?
的法向量分别为
n
m
,coc<
n

m
>=k,若二面角
?< br>-
l
-
?

锐二面角时,则大小为
arccosk
;若二面角
?
-
l
-
?
是钝二面角时,则大 小为
?
-
arccos
k

三、距离:(1)两点之间的距 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3)点到平面的距离.(4)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5)两条异面
直 线间的距离.(6)平面的平行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7)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在七种距离中,求点到
平面的距离是重点,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难点.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1)直接法, 即直接由点作垂线,求垂线段的长.(2)转移法,转化成求另一点到该平


面的距离.( 3)体积法;⑷向量法:如点P到面
?
的距离d=
PA?n
n
(其中
n
是面
?
的法向量,A
?
?

四、三个唯一
1、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平面;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垂直于已知直线.
五、重要性质
1、O是P点在△ABC所在的平面上的射影,即PO⊥面ABC.
⑴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外心;
⑵若PD⊥AB,PE⊥BC,PF⊥AC垂足分别为D、E、F且PD=PE=PF.
则点O是△ABC的内心;
⑶若PA⊥BC,PB⊥AC. 则点O是△ABC的垂心
3、 ⑴若∠POA=∠POB,则PO在面AOB上的射影是∠AOB的角平分线;
⑵若∠AOB,PE⊥OA,PF⊥OB,垂足分别E、F且PE=PF.
则点P在面AOB上的射影在∠AOB平分线.
4、 如图,已知OB?平面
?
于B,OA是平面
?
的斜线,A为斜足,
直线AC?平面
?
,设?OAB=
?
1
,又?CAB=
?< br>2
,?OAC=
?

那么cos
?
=cos
?
1
?cos
?
2

5、 在Rt△ABC中,∠C=90
0
.对应边分别为
O
B
A
D
?

C
a

b

c

⑴Rt△ABC的外心(外接圆的圆 心)在斜边的中点且半径R=
⑵Rt△ABC的内心(内切圆的圆心)且半径r=
⑶ ⑷

c

2
a?b?c

2

六、简单几何体
1棱柱:
(1) {正方体}
?
{正四棱柱}< br>?
{长方体}
?
{直平行六面体}
?
{直四棱柱}
?
{四棱柱}
?
{棱柱}
{正方体}
?
{正四棱柱}
?
{长方体}
?
{直平行六面体}
?
{平行六面体}
?< br>{四棱柱}
?
{棱柱}
(2)棱柱的侧面积
S

?C

l

其中
C

为直截面的周长,
l
为棱长
)
; 棱柱的体积
V
=
S

h

(3)直棱柱的侧面积
S

① 对角线长
l
=
?C

l
; 直棱柱的体积
V
=
S

h

(4)特殊棱柱长方体 A
1
B
1
C
1
D
1
-ABCD的长、宽、 高分别为
a

b

c

a
2
?b
2
?c
2

2
② 长方体外接球的直径2R等于对角线长
l

③ 若对角线与一个顶点引的三条棱所成 角分别为
?

?

?
.则
cos


?
?cos
2
?
?cos
2
?
222
若对角线与一个顶点引的三个面所成角分别为
?

?
?
.则
cos
?
?cos
?
?cos
?
长方体的表面积S=2
(ab?bc?bc)
;长方体的体积V=
abc
;
=1;
=2;
⑥ 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等于棱长
2、 棱锥:
(1) 棱锥的性质:若棱锥P- ABC…被平行于底面ABC的截面A
1
B
1
C
1
所截,则
① 多边形ABC…∽多边形A
1
B
1
C
1
…,设 相似比为
?


h

h

?
?

S

S

?
?
2

V

V

?
?
3


③ V=
1
S

h

3
⑵正棱锥(①底面是正多边形;②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正多边形的中心)

S
正侧
?
11
C

h

; ②V=
S

h

23
3、多面体
⑴正多面体只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其中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二十面体的面都是三角形,正六面体的面是正方形,
正二十面体是五边形。
⑵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
V
、面数
F
、棱数E之间的关系:
V
简单多面体各个面的内角和等于
(V
?F?E?2

?2)?360
0

nFmV
若各面多边形的边数
n
,则
E?
; 若各个顶点引出的棱数
m
,则
E?
22
3、 球
⑴球的截面有以下性质:
① 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② 球心到截面的 距离
d
与球的半径
R
及截面的半径
r
有以下的关系:
r

?R
2
?d
2

?4
?
R
2

4
3
⑶球的体积:
V?
?
R

3
⑵球的表面积:
S
第十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 计数原理
①加法原理:
N?n
1
?n
2
???n
m
(分类) ②乘法原理:
N?n
1
?n
2
???n
m
(分步)
2. 排列(有序)与组合(无序)

m
A
n
?n(n?1)(n?2)?(n?m?1)
=
n!
n

A
n
?n!

(n?m)!

C
nm
?
n(n?1)(n?2)?(n?m?1)
?
m!
m
n!

(n?m)!m!
④组合的两个性质:
C
n
n?m mm?1m
?C
n
?C
n

C
n
?C
n?1

3. 排列组合混合题的解题原则:先选后排,先分再排
排列组合题的主要解题方法:优先法:以元素为主,应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 以
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捆绑法(集团元素法,把某些必须在一起的元素视为一个整体考虑)
插空法(解决相间问题) 间接法和去杂法等等
在求解排列与组合应用问题时,应注意:( 1)把具体问题转化或归结为排列或组合问题;(2)通过分析确
定运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 ;(3)分析题目条件,避免“选取”时重复和遗漏;(4)列出式子计算
和作答.
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是:①分类讨论思想 ②转化思想; ③对称思想.
4. 二项式定理:

(a?b)
n0n1n?11rn?rnn
?C
n
a?C
n
ab???C
n
a
n
???C
n
b

1rrnn
x)
n
?1?C
n
x?? ?C
n
x???C
n
x
特别地:
(1?


②通项为第
r?1
项:
T
r?1
rn?rr?C
n
ab
作用:处理与指定项、特定项、常数项、有理项等有关问题。
mn?m
?C
n
③主要性质和主要结论:对称性
C
n< br>最大二项式系数在中间。(要注意n为奇数还是偶数,答案是中间一项还是中间两项)
所有二项 式系数的和:
C
n
012n
?C
n
?C
n
???C
n
?2
n
0

C
n
奇数项二项式 系数的和=偶数项而是系数的和:
项的系数的和时注意赋值法的应用。
24135
? C
n
?C
n
???C
n
?C
n
?C
n
???2
n?1

5.注意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字母项的系数,指定 项的系数等,指运算结果的系数)的区别,在求某几
6.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解决有关近似计算、整除问 题,运用二项展开式定理并且结合放缩法证明与指数有
关的不等式。
第十一章概率统计 1.必然事件
P(A)?1
,不可能事件
P(A)?0
,随机事件的定义
0?P(A)?1

2.⑴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古典概率)
P(A)=
⑵事件
事件
m
n
理解这里
m

n
的意义。
即事件
A

B
不可能同时发生,这时
P(A?B)?0

P(A?B)?P(A)?P(B )

A

B
互斥,

A

B对立,即事件
A

B
不可能同时发生,但A、B中必然有一个发生。这时
P(A?B)?0

P(A)?P(B)?1

⑶独立事件:(事 件
A

B
的发生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P(A?B)?P(A)?P (B)

k
?C
n
P
k
(1?P)
n? k
表示事件
A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
...
独立重复事件(贝努里概型)
P
n
(k)
生了的概率。
..
k


P
为在一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概率。
n
特殊:令
k?0
得: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没有发生的概率为
........
P
n
(0)?(1?P)< br>

k
n
P(n)?P

?n
得: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全部发生的概率为
n
........
3.统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的定义;
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包括随机数表法,抽签法;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
11
n
样本平均数:
x?(x
1
?x
2
? x
3
???x
n
)?
?
x
i
nn
i?1
样本方差:
S
S=
2

2
1
[( x
1

x
)
2
+(x
2

x)
2
+ (x
3

x
)
2
+…+(x
n

x
)
2
]
n
样本标准差:
S
=
S
2
作用:估计总体的稳定程度


第十二章、导数及应用

1 .导数的定义:f(x)在点x
0
处的导数记作
y
?
x?x
0
?f
?
(x
0
)?lim
?x?0
f(x
0
??x)?f(x
0
)

?x
用定义求函数的导数步骤为:
⑴求函数的增量
?y?f(x??x)?f(x);

?yf(x??x)?f(x)
;
?
?x?x
?y
。 ( 3)取极限,得导数
f
?
(x)?lim
?x?0
?x
(2 )求平均变化率
2.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y=f(x)在点P(x
0
,f(x
0
))处的切线方程是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C
?
y?y0
?f'(x
0
)(x?x
0
)

?0(C 为常数);(x
m
)
?
?mx
m-1
(m?Q);

(f(x)±g(x))
,
= (f(x)g(x))
,
=
(af(x))
,
= (a为常数) (x+1))= (n∈Q)
((ax+1))= (a为常数,n∈Q)
4.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若

n'
n'
f
?
(x)?0,
则f(x)为增函 数;
f
?
(x)?0,
则f(x)为减函数;若在某个区间内恒有
f
?
(x)?0,
则f(x)为常数,因此,
f
?
(x)?0

f(x)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f
?
(x)
;②求方程
f
?
(x )?0
的根;③检验
f
?
(x)
在方程
f
?
(x)?0
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
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大值; 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小值;
(3)求可导函数f(x)在区间[a ,b]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①求y=f(x)在(a,b)内的极值;②将y=f(x)在
各极值点 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2020郑州期末高中数学试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深圳赛区


高中数学a版课本pdf-苍南招兼职高中数学老师


高中数学(x ) 8-高中数学射击概率问题


哈尔滨高中数学名师-网课平台 高中数学竞赛


至精至简的高中数学思想和方法-司马红丽高中数学不等式


高中数学函数内容结构图-高中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考什么区别


高中数学构造函数公式-巧学妙解王高中数学6


高中数学条件概率p(ab)-高中数学基本函数公式



本文更新与2020-09-21 05: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6447.html

苏教版高中数学 概念及公式复习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