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物理学霸笔记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21 19:53
tags:高中数学笔记

高中数学文科重点知识-积分公式公式高中数学

2020年9月21日发(作者:裘克安)




基本的力和运动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弹簧的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

= ?N
A
静摩擦力: O? f

? f
m


B
万有引力: F

=G
m
1
m
2

r
2

电场力: F

=q E =q
u

d
库仑力: F=K
q
1
q
2
(真空中、点电荷)
2
r
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f=BqV (B?V) 方向:左手定则
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 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
力变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0 V
0
≠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与V
0
的方向关系) 但 F

=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向心
力的来源)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弹簧振子;
⑦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⑧类平抛运动;
⑨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

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1)力的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Ⅴ。知识分类举要
1.力的合成与分解:求F
1
、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1



F=
F
1
?F2
?2F
1
F
2
COS
?

F
2
F
合力的方向与F
1
成?角:
22

F
2
sin
?
tan?=
F
1
?F
2
cos
?
α
θ

F
1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
-F
2
?

?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
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
力一定等 值反向
三力平衡:F
3
=F
1
+F
2

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 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
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 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
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 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
而受影响,物体所做的 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 分解加速度,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
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
2 2
1
2
a t 及几个重要推论:
2
(1) 推论:V
t
-V
0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
速度
V
0
?V
t
s
=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
2t
2



v
o
?v
t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
2
22
V
0
?V
ts
S
N?1
?S
N
v
o
?v
t
V
t 2
=
V
==== VN ? V
s2
=

2T
2t
2
22
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s2
(4) S
第t秒
= St-S t-1= (v
o
t +
111
22
a t) -[v
o
(

t-1) +a (t-1)]= V
0
+ a (t-)
222
(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在1s末 、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为1:2:3……n;
2222
②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3……n;
③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 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
(2?1)

3?2)
……
(
n?n?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
2

3
……
n

(6)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先考虑减速至停
的时间).
实验规律:
(7) 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此方
法称留迹法。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就具有下面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2
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
依据)。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运用
V
可快速求位移)
注意: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s = aT
⑵求的方法 VN=
V
=
2
v?v
t
s
s
n?1
?s
n
s
S
N?1
?S
N
??
=
v
t2
?v

?
0

2T2t2T
t
22 2
⑶求a方法: ① ?s = aT ②
S
N?3

S
N
=3 aT ③ Sm一Sn=( m-n) aT
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
量的地方取 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或相邻两计数点
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
、s
2
、s
3
… (
v(ms
-
1
)

s
1
s
2
s
3
利用打下的
纸带可以:
C D
A B
3
0 T 2T 3T 4T 5T 6T
ts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
v
c
?s
2
?s
3
(其中记数周期:T=5×0.02s=0.1s) < br>2T
T
2
⑵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
a?
s< br>3
?s
2

⑶利用“逐差法”求a:
a ?
?
s
4
?s
5
?s
6
?
??
s
1
?s
2
?s
3
?

9T
2
⑷利用v- 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 t图线,图
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 点 a. 打点计时器打的点还是人为选取的计数点
距离 b. 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纸带上选定的各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
周期 c. 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
(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即区分打点
周期和 记数周期。
d. 注意单位。一般为cm
例:试通过计算出的刹车距离
s
的表达式说明公路旁书写“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
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原理。 解:(1)、设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的位移大小为
s
1
;刹车后汽车做匀 减速
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s
2
,加速度大小为
a
。由牛顿 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
........?1?
??
s
1
?v
0
t
0
..........
??
F?
?
mg
?
..........?2?
?
?
a?
?

m
??
?
v
2
?2as...............? 3?
?
02
??
??
s?s?s...............? 4?
12
??
由以上四式可得出:
s?vt?
00
2(2
v
0
F
?
?
g)
m
....... ...?5?

①超载(即
m
增大),车的惯性大,由
?5?
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
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 ;
②同理超速(
v
0
增大)、酒后驾车(
t
0
变 长)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
③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
?
将减小 ,由<五>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
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
因此为了提醒 司机朋友在公路上行车安全,在公路旁设置“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
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 ”的警示牌是非常有必要的。
思维方法篇
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① 用定义式:
v?

V?V
t
?s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
v
=
0
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
2
?t
速直线运 动
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
3.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
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 ,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
移的关系。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
条件。
4



讨论:
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相等时,S

被追
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
②若S

被追
、V

=V
被追
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追 被追
③若位移相等时,V

>V
被追
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
大值
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②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
4.利用运动的对称性解题
5.逆向思维法解题
6.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
7.用比例法解题
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
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这段时间中时刻的即时速度
②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
③位移=平均速度
?
时间
解题常规方法:公式法(包括数学推导)、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变法
2.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
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0
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V
(1)上升最大高度:H =
o

2g
(2)上升的时间:t=
2
V
o

g
(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
V
o

g
(6)适用全过程S = V
o
t -
号的理解)
3.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 V=
1
222
g t V
t
= V
o
-g t V
t
-V
o
= -2gS (S、V
t
的 正、负
2
?
2
?
s
2
?
R
?2< br>?
f
==?R=2
?
f R 角速度:?=
?
TtT
t

追及问题:?
A
t
A
=?
B
t
B
+n2π
v
2
4
?
2
2
?
?
R?
2
R?4
?2
f
2
R 向心加速度: a =
R
T
v
2
4
?
2
2
?m
?
R= m
2
R?
m4
?
2
n
2
R 向心力: F= ma = m
R
T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 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5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4.平抛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1)运动特点:a、 只受重力;b、初速度与重力垂直.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
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 速度g,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在任意相等
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2)平抛 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
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
(3)平抛运动的规律:以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建成立坐标。
a
x
=0……① a
y
=0……④
水平方向 v
x
=v
0
……②

竖直方向 v
y
=gt……⑤
2
x=v
0
t……③ y=?gt……⑥ < br>tan
?
?
v
y
v
x
2
?
2
gt
V
y
= V
o
tg?

V
o
=V
y
ctgβ



v
0

V =
V
o
?V
y
V
o
= Vcos? V
y
= Vsinβ


在V
o
、V
y
、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
五个物理量。

证明:做平抛运 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平总位
移的中点。
证:平抛运动示意如图
设初速度为V
0
,某时刻运动到A点,位置坐标为(x,y ),所用时间为t. < br>此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轴的交点为
x
,
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
.依平抛规律有:
速度: V
x
= V
0

V
y
=gt
22
v?v
x
?v
y
'

tan
?
?
v
y
v
x
?
gty

?
'
v
0
x?x
1
2
gt

2
位移: S
x
= V
o
t
s
y
?
2
x
2
y
2
y
1
1gt
2
gt
s?s?s

tan
?
??

?
xv
0
t2v
0
由①②得:
tan
?
?
y1y
1

tan
?

?
x2
(x?x
'
)
2
6



所以:
x?
'
1
x

2
④式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总位移的中点。
5.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 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
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
②汽车过拱桥、凹桥
3
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 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
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 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
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 br>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
场中的偏 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 内外轨高度差为h,内外轨间距L,转弯半径R。由于外轨略
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 力F

提供向心力。
由F

?mgtan
?
?m gsin
?
?mg
得v
0
?
Rgh
L
v< br>h
?m
0
LR
2

v
0
?gtan
?
?R
(是内外轨对火车都无摩擦力的临界条
(v
0
为转弯时规定速度)
件) 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等于V
0
时,F

=F

,内外轨 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

②当火车行驶V大于V
0
时,F


,外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

v
2
+N=
m

R
v
2
③当火车行驶速率V小于V
0
时,F< br>合
>F

,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

-N'=
m

R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
0
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 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
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
(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2
① 临界条件:由 mg+T=mvL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越小,但T的最小值只能
为零,此时小球以重力 提供作向心力,恰能通过最高点。即
mg=
m
2
v

R
结论:绳子和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可理解为恰好通过或恰好通不过的速度),只有
重力提供作向心力,临界速度V

=
gR

②能过最高点条件:V≥ V

(当V≥V

时,绳、轨道对球分别产生拉力、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
(实际上球还未到最高点就脱离了轨道)
7



最高点状态: mg+T
1
=
m
2
v

L
(临界条件T
1
=0, 临界速度V

=
gR
, V≥V

才能通过)
v
2

L
最低点状态: T
2
- mg =
m

1
22
高到低过程机械能守恒:
2
mv

?
2
mv

?mg2L

1
T
2
- T
1
=6mg(g可看为等效加速度)
半圆:mgR=
2
mv
2
T-mg=
m
1
v
2
R

?
T=3mg
(3)有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U
2
①临界条件:杆和环对小球有支持力的作用 当V=0时,N=mg(可理(由mg?N?m知)
R
解为小球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最高点)
②当0?v? gR时,支持力N向上且随v增大而减小,且mg?N?0
③当v?gR时,N?0
④当v?g R时,N向下(即拉力)随v增大而增大,方向指向圆心。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v?gR时,受 到杆的作用力N(支持)
但N?mg,(力的大小用有向线段长短表示)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 ,速度v?gR时,杆对小球无作用力N?0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v>gR时,小球受到杆的拉 力N作用


恰好过最高点时,此时从高到低过程 mg2R=
2
mv
低点:T-mg=mvR
?
T=5mg
2
1
2
注意物理圆与几何圆的最高点、最低点的区别 (以上规律适用于物理圆,不过最高点,最低
点, g都应看成等效的)
2.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必要时将它从转动系统中隔离出来。
(2)找出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从中找出圆心和半径。
(3)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千万别臆想出一个向心力来。
(4)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指向圆心方向为x轴正方向)将力正交分解。
?
v
2
2
?
22
?F?m?m
?
R?m()R
?
(5)
建立方程组
?
x
RT
?
?F
y
?0
?
3.离心运动
22
在向心力公式F
n
= mvR中,F
n
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能提供的向心力,mvR是物体作圆周
运动所需要 的向心力。当提供的向心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作圆周运动;若提
供的向心力消失或小于所需 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即离心运动。
其中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时,物体将沿切线飞 去,离圆心越来越远;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
要的向心力时,物体不会沿切线飞去,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 的某条曲线运动,逐渐远离圆
心。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是矢量式)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8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体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产生加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若合外力恒定,则加速度大小 、方向都保持不变,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的轨
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④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处于同一直线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⑤根据力与速度同向或反向,可以进一步判定物体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
动;
⑥若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⑦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 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外力作用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
动.此时,外力仅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 的大小.
⑧物体受到一个与位移方向相反的周期性外力作用时,物体做机械振动.
表1给出了几种典型的运动形式的力学和运动学特征.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物体做什么运动,一看受什么样的力,二看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的关
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的角度,进一步讨论运
动规律 .
6.万有引力及应用:与牛二及运动学公式
1思路和方法:①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② F

=F

(类似原子模型)
r
3
GM
GM
v
2
2?
2
Mm
2
2公式:G
2< br>=ma
n
,又a
n
=,
??
,T=
2?
??r?()r
,则v=
GM
r
rT
r
3< br>r
3求中心天体的质量M和密度ρ
2?
2
4?
2
r
3
Mm
由G
2
=m
()r
可得M=,
T
GT
2
r
3?r
3
3?
?
ρ= 当r=R,即近地卫星绕中心天体运行时,ρ=
?

32
2
4
GRT
3
GT
?R
3
M
9



4
?
2
v
2
Mm
2
?m
?
R= m
2
R?
m4
?
2
n
2
R 轨道上正常转: F

=G
2
= F

= ma

= m
R
T
r
v
2
Mm
2
地面附近: G
2
= mg
?
GM=gR (黄金代换式) mg = m
?
v?gR
=v
第一宇宙
=7.9kms
R
R
题目中常隐含:(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这时可能要用到上式与其它方程联立来求解。
v
2
Mm
轨道上正常转: G
2
= m
?

v?
R
r
GM

r
【讨 论】(v或E
K
)与r关系,r
最小
时为地球半径时,v
第一宇宙< br>=7.9kms (最大的运行速度、最
小的发射速度);
T
最小
=84.8min=1.4h
23
4
?
2
4
?
2
r
3
r
3
Mm3
?
2
4
?
r
2
?恒量
G
2
=m
?
r = m
2
r

?
M=() T=
?
?
??
2
2
2
2
TGT
T
rGT
gR
(M=
?
V

=
?
4
?r
3
) s
3
球面
=4
?
r s=
?
r (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推进辐射) s
22
球冠
=2
?
Rh
3 理解近地卫星:来历、意义 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r
最小
时为地球半径、
最大的运行速度=v
第一宇宙
=7.9kms (最小的发射速度);T
最小
=84.8min=1.4h
4 同步卫星几个一定:三颗可实现全球通讯(南北极仍有盲区)
4
轨道为赤道平面 T=24h=86400s 离地高h=3.56x10km(为地球半径的5.6倍)
o2
V
同步
=3.08kms﹤V
第一宇宙
=7.9kms ?=15h(地理上时区) a=0.23ms
5 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
6卫星 的能量:r增
?
v减小(E
K
减小p
增加),所以 E

增加;需克服引力做功越多,地面上需
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应该熟记常识:地球公转周期1年, 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 地球表面半径6.4
32
x10km 表面重力加速度g=9.8 ms 月球公转周期30天
力学助计图
有a v结果 会变化

原因 原因


受力
力学模型及方法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 细杆联系在一
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
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
等)时 ,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F

F
2
F
1
B

A

F

A

B


m
1
m
2



10

高中数学题做不出靠搜题-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4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中随机事件-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求夹角


高中数学万能解题模板这本书答案-高中数学选修4 课本答案


高中数学的专业拓展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考试大纲


高中数学物理竞赛哪里有网课-高中数学文化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p ab-海南高中数学特级教师


江苏省白塔高中数学老师-高中数学思雨老师课程回放


高中数学三次函数专题-高中数学必修一到选修1-1公式



本文更新与2020-09-21 19: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7387.html

高中物理学霸笔记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