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2019高中数学总复习全套讲义【高考必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21 20:41
tags:高中数学复习

初高中数学进行对接-淮安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

2020年9月21日发(作者:章懋)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 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
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
的含义.
3. 理 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
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 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
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
式要复杂一些 ,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练习】
1.集合
{(x,y)0?x?2,0?y?2,x,y?Z}
用列举法表
2.设集合
A?{xx?2k?1,k?Z}

B?{xx?2k,k?Z}
,则
A?B?

3.已知集合
M?{0,1,2}

N?{ xx?2a,a?M}
,则集合
M?N?
_
4.设全集
I?{1, 3,5,7,9}
,集合
A?{1,a?5,9}
,则实数
a
的值为 _____.
C
I
A?{5,7}


【范例解析】 < br>2
例.已知
R
为实数集,集合
A?{xx?3x?2?0}
. 若
B?C
R
A?R

B?C
R
A?{x0?x?1

2?x?3}
,求集合
B
.

【反馈演练】
1,2
?

B?
?
1,2,3
?

C?
?
2,3,4
?
,则
?
A?B
?
U C
=_________. 1.设集合
A?
?
2.设
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
P
+
Q
=
{a? b|a?P,b?Q},若P?{0,2,5},
Q?{1,2,6}
,则
P
+
Q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个.
2
3.设集合
P?{xx? x?6?0}

Q?{x2a?x?a?3}
.
1203


(1)若
P?Q?P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若
P?Q??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3)若
P?Q?{x0?x?3}
,求实数
a
的值.









第3 课时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点导读】
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
充要条件.
2. 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充要条件,有以下一些结论:
若集合
P?Q
,则
P

Q
的充分条件;
若集合
P?Q
,则
P

Q
的必要条件;
若集合
P?Q
,则
P

Q
的充要条件.
3. 会证明简单的充要条件的命题,进一步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基础练习】
1 .若
p?q
,则
p

q
的充分条件.若
q?p,则
p

q
的必要条件.若
p?q


p

q
的充要条件.
2.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填空. (1)已知
p:x?2

q:x?2
,那么
p

q
的_____充分不必要___条件.
(2)已知
p:
两直线平行,< br>q:
内错角相等,那么
p

q
的____充要_____条件 .
(3)已知
p:
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
q:
四边形是正方形, 那么
p

q
的___必要
不充分__条件.
3.若
x?R
,则
x?1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x?0

2203


【范例解析】
例.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填空. ?
x?2,
?
x?y?4,
(1)
?

?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
y?2.
?
xy ?4.
(2)
(x?4)(x?1)?0

x?4
?0
的_ 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x?1
(3)
?
?
?

tan
?
?tan
?
的______________ _____条件;
(4)
x?y?3

x?1

y?2< br>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分析:从集合观点“小范围
?
大范围”进行理解判断,注意特殊值的使用.
点评:①判断
p

q
的什么条件,实际上是判断“若
p
则< br>q
”和它的逆命题“若
q

p
”的真假,若原命题为真,逆命 题为假,则
p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
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 则
p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原命题为真,逆命题
为真,则
p

q
的充要条件;若原命题,逆命题均为假,则
p

q
的既不充分也
不必要条件.②在判断时注意反例法的应用.③在判断“若
p

q
”的真假困难时,
则可以判断它的逆否命题“若
?
q
则< br>?
p
”的真假.

【反馈演练】
1.设集合
M? {x|0?x?3}

N?{x|0?x?2}
,则“
a?M
”是“
a?N
”的
_
条件.

2.已知
p
:1<
x
<2,
q

x
(
x
-3)<0 ,则
p

q
的 条件.
223.已知条件
p:A?{x?Rx?ax?1?0}
,条件
q:B?{x?Rx? 3x?2?0}
.若
?q

?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3203


2012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二章 函数A
【知识导读】






















【方法点拨】
函数是中学 数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中函数以具
体的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 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为主要研究对象,适当研
究分段函数,含绝对值的函数和抽象函数; 同时要对初中所学二次函数作深入理解.
1.活用“定义法”解题.定义是一切法则与性质的基础,是 解题的基本出发点.利用定义,
可直接判断所给的对应是否满足函数的条件,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 奇偶性等.
2.重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当你所研究的问 题较
为抽象时,当你的思维陷入困境时,当你对杂乱无章的条件感到头绪混乱时,一个很好的建
议:画个图像!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可迅速地破解问题,乃至最终解决问题.
3.强化“分类讨论思想 ”应用.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
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 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进行分类
讨论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 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
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漏 不重”.
4.掌握“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它在
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很高.函数的思想包括运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
化问 题和解决问题.


4203
表 示 方 法
一般化
概念
定义域 值域
图像
单调性 奇偶性
幂函数
映射
特殊化
函数
具体化
基本初等
函数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二次函数
指数
互 逆
对数
函数与方程
应用问题



第1课 函数的概念
【考点导读】
1.在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集合 与对应的语言
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
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函数的三要素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基础练习】
1.设有函数组:①
y?x

y?x
2
;②
y?x

y?
3
x
3
;③
y?x

y?
x
;④
x
?
1
y?
?
?
?1______.
(x?0),
(x?0),

y?
x
x
;⑤
y?lgx?1

y?lg
.其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有x
10
2.设集合
M?{x0?x?2}

N?{y0?y?2 }
,从
M

N
有四种对应如图所示:
y

y
y

2 2 2



O O O
1 2
x
1 2
x
1

① ② ③

其中能表示为
M

N
的函数关系的有_________.
3.写出下列函数定义域:
(1)
f(x)?1?3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y
2
2
x
O
1

2
x
(2)
f(x)?
1
的定义域为
2
x?1
(x?1)
0
1
(3)
f(x)?x?1?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 (4)
f(x) ?
的定义域为
x
x?x
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三个函数:(1)
y?
P(x)
; (2)
y?
2n
P(x)
(n?N*)
; (3)
y?lo g
Q(x)
P(x)
.写出使
Q(x)
各函数式有意义时,
P(x)

Q(x)
的约束条件:
(1)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函数值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3


(1)
f(x)?x?x

x?{1,2,3}

(2)
f(x)?x?2x?2
;.
(3)
f(x)?x?1

x?(1,2]
. .

【范例解析】
2
2
x
2
?1
例1.设有函数组: ①
f(x)?

g(x)?x?1
;②
f(x)?x?1?x?1< br>,
x?1
g(x)?x
2
?1


f(x )?x
2
?2x?1

g(x)?x?1
;④
f(x)?2 x?1

g(t)?2t?1
.其中表示同一
个函数的有 .
分析: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关键看函数的三要素是否相同.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y?


例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
y??x?4x?2

x?[0,3)

2
1
x
?x
2
?1
; ②
f(x)?

2?x
log
1
(2?x)
2x
2
(x?R)
; (2)
y?
2
x?1
(3)
y?x?2x?1







【反馈演练】
1.函数f(x)=
1?2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2.函数
f(x)?
x
1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
log
2
(?x
2
?4x?3)
6203


3. 函数
y?
1
(x?R)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
2
1?x
4. 函数
y?2x?3?13?4x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
5.函数< br>y?log
0.5
(4x
2
?3x)
的定义域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
6.记函数f(x)=
2?
x?3
的定 义域为A,g(x)=lg[(x-a-1)(2a-x)](a<1) 的定义域为B.
x?1
(1) 求A;
(2) 若B
?
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第2课 函数的表示方法
【考点导读】
1.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2.求解析 式一般有四种情况:(1)根据某个实际问题须建立一种函数关系式;(2)给出函数
特征,利用待定系 数法求解析式;(3)换元法求解析式;(4)解方程组法求解析式.
【基础练习】
g(x)?3x?5

g(f(x))?
__________. 1.设函 数
f(x)?2x?3
,则
f(g(x))?
_________;
2.设函数
f(x)?
1
2

g(x)?x?2
,则
g(?1)?
__________;
f[g(2)]?

f[g(x)] ?

1?x
3.已知函数
f(x)
是一次函数,且
f(3 )?7

f(5)??1
,则
f(1)?
_____.
7203
第5题


?
|x?1|?2,|x|?1,
1
?
4.设f(x)=
?
1
,则f[f()]=________ _____.
, |x|?1
2
?
?
1?x
25.如图所示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例解析】
例1.已知二次函数
y?f(x)
的最小值等于4,且
f(0)?f(2)?6
,求
f(x)
的解析式.
分析:给出函数特征,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2.甲同学家到乙同学家的途中有一公园,甲 从家到公园的距离与乙从家到公园的距离都是
2km,甲10时出发前往乙家.如图,表示甲从出发到乙 家为止经过的路程y(km)与时间x
(分)的关系.试写出
y?f(x)
的函数解析 式.
y

4


3

2


1


O
10 20 30 40 50 60
分析:理解题意,根据图像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反馈演练】
例2
x
e
x
?e
?x
e
x
?e
?x
1.若
f(x)?

g(x)?
,则
f(2x)?
( )
22
A.
2f(x)
B.
2[f(x)?g(x)]
C.
2g(x)

D.
2[f(x)?g(x)]

2.已知
f(x?1)?2x?3
,且
f(m)?6
,则m等于________.
3. 已知函数f(x)和g(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f(x)=x+2x.求函数g(x)的解析式.

















8203
2
1
2



第3课 函数的单调性
【考点导读】
1.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
2.会运用单调性的定义判断或证明一些函数的增减性.
【基础练习】
1.下列函数中:

f(x)?
1
2
; ②
f
?
x
?
?x?2x?1
; ③
f(x)??x

x

f(x)?x?1

其中,在区间(0,2)上是递增函数的序号有_____.
2.函数
y?xx
的递增区间是___ ___.
3.函数
y?x
2
?2x?3
的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
4.已知函数
y?f(x)
在定义域R上是单调减函数,且
f(a?1)?f (2a)
,则实数a的取值
范围__________.
5.已知下列命题: ①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f(x)
满足
f(2)?f(1)
,则函数
f(x)

R
上的增函数;
②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f(x)
满足
f(2)?f(1)
,则函数
f(x)

R
上不是减函数;
③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f(x)在区间
(??,0]
上是增函数,在区间
[0,??)
上也是增函数,则 函

f(x)

R
上是增函数;
④定义在
R上的函数
f(x)
在区间
(??,0]
上是增函数,在区间
(0 ,??)
上也是增函数,则函

f(x)

R
上是增函数.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有__________.
【范例解析】
例 . 求证:(1 )函数
f(x)??2x
2
?3x?1
在区间
(??,]
上 是单调递增函数;
3
4
(2)函数
f(x)?
2x?1
在 区间
(??,?1)

(?1,??)
上都是单调递增函数.
x?1
例2.确定函数
f(x)?
1
的单调性.
1?2x
9203



【反馈演练】
1.已知函数
f(x)?
1
,则该函数在
R
上单调递____,(填“增”“减” )值域为_________.
x
2?1
2
2.已知函数
f(x) ?4x?mx?5

(??,?2)
上是减函数,在
(?2,??)
上是增函数,则
f(1)?
____.
3. 函数
y??x
2
?x?2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2
4. 函数
f(x)?x?1?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5. 已知函数
f(x)?

ax?1
在区间
(?2,??)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x?2












第4课 函数的奇偶性
【考点导读】
1.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能利用定义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定义域对奇偶性的 影响: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但不充分条
10203


件;不具备上述对称性的,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基础练习】 < br>x
4
?1
1.给出4个函数:①
f(x)?x?5x
;②f(x)?
;③
f(x)??2x?5
;④
2
x
5f(x)?e
x
?e
?x

其中奇函数的有______;偶 函数的有________;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有_______.
2.

设函数
f
?
x
?
?
?
x?1
??
x?a
?
为奇函数,则实数
a?


x
3.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
3
A.
y??x,x?R
B.
y?sinx,x?R
C.
y?x,x?R
D.
1
y?()
x
,x?R

2
【范例解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2
x
)
2
2
f(x)?lg(x?x?1)
; (1)
f(x)?
; (2)
x
2
(3)
f(x)?lgx?lg
2
1?x
1
f(x)?(1?x)
; (4);
1?x< br>x
2
2
?
?x?x(x?0),
?
2
(5)
f(x)?x?x?1?1
; (6)
f(x)?
?
2

(x?0).
?
?
x?x


2
例2. 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f(x)
是奇函数,且当
x?0
时,
f(x)?x?2x?2
,求函数
f(x)
的解析式,并指出它的单调区间.
点评:(1)求解析式时
x?0
的情况不能漏;(2)两个单调区间之间一般不用“< br>?
”连接;
(3)利用奇偶性求解析式一般是通过“
?x
”实现转化; (4)根据图像写单调区间.






11203



【反馈演练】
1.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 br>f
?
x
?
在区间
?
8,??
?
上为 减函数,且函数
y?f
?
x?8
?
为偶函数,
则( )
A.
f
?
6
?
?f
?
7
?< br>
B.
f
?
6
?
?f
?
9
?

C.
f
?
7
?
?f
?
9
?

D.
f
?
7
?
?f
?
10
?

2. 在
R
上定义的函数
f
?
x
?
是偶函数,且
f
?
x
?
?f
?
2?x
?
,若
f
?
x
?
在区间
?
1,2
?
是减函数,
则函数
f
?
x
?
( )
A.在区间
?
?2,?1
?
上是增函数,区间
?
3,4
?
上是增函数
B.在区间
?
?2,?1
?
上是增函数,区间
?
3,4
?
上是减函数
C.在区间
?
?2,?1
?
上是减函数,区间
?
3,4
?
上是增 函数
D.在区间
?
?2,?1
?
上是减函数,区间
?3,4
?
上是减函数
?
3. 设
?
?
??1,1,,3
?
,则使函数
y?x
的定义域为R且为奇函数的所有?
的值为_______.
?
?
1
?
2
?< br>4.设函数
f(x)(x?R)
为奇函数,
f(1)?
1
,f (x?2)?f(x)?f(2),

f(5)?
________.
2< br>5.若函数
f(x)
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在
(??,0]
上是减函 数,且
f(2)?0
,则使得
f(x)?0
的x的取
值范围是 .
ax
2
?1
(a,b,c?Z)
是奇函数.又
f(1 )?2

f(2)?3
,求a,b,c的6. 已知函数
f(x)?
bx?c
值;




第5 课 函数的图像
【考点导读】
1.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特征,学会运用函数的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12203


2.掌握画图像的基本方法:描点法和图像变换法.
【基础练习】
1.根据下列各函数式的变换,在箭头上填写对应函数图像的变换:
x
向右平移1个单位
x?1
向上平移3个单位
x?1
(1)
y?2

y?2

y?2?3

作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 向右平移3个单位
(2)
y?log
2
x

y?log
2
(?x)

y?log
2
(3?x)

2.作出下列各个函数图像的示意图:
(1)
y?3
x
?1
; (2)
y?log
2
(x?2)
; (3)
y?




3.作出下列各个函数图像的示意图:
2
x
(1)
y?log
1
(?x)
; (2)
y??()
; (3)
y?log
1
x
; (4)
y?x?1

2?x

x?1
2
12
2
解:(1)作
y?log
1
x
的图像关于y轴的对 称图像,如图1所示;
2
(2)作
y?()
的图像关于x轴的对称图像,如图2所示;
( 3)作
y?log
1
x
的图像及它关于y轴的对称图像,如图3所示; 2
1
2
x
(4)作
y?x?1
的图像,并将x轴下方的 部分翻折到x轴上方,如图4所示.














y
y
O
-1
-1
O
x
y
y
图1
x
2
图2
O
x
-1
-1
O
1 x
图4
图3
13203



4. 函数
f(x)?|x?1|
的图象是





y
1
-1
O 1
A
x
-1
O
y
1
1
B
x
-1
O

y
1
1
C
x
-1
O
( )
y
1
1
D
x
【范例解析】
例1.作出函数
f(x)??2x
2
?2x?3
f(?x)

?f(x)

f(x?2)

f(x)

f(x)
的图
像.
分析:根据图像变换得到相应函数的图像.
2
例2.设函数
f(x)?x?4x?5
.
(1)在区间
[?2,6]
上画出函数
f(x)
的图像;
(2)设集合
A?xf(x)?5,
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
??
B?(??,?2]?[0,4]?[6,??)
. 试判断集合
A

B












14203


【反馈演练】
1.函数
y?1?
的图象是( )
x?1
y













1
y
1
O
1
A.
y
x
1
O
1
B.
y
x
1
-1
O
C.
x
-1
1
O
D.
x


2. 为了得到函数
y?3?()
的图象,可以把函数
y?()
的图象 得到.
3.已知函数
y?log
1
x与y?kx
的图象有公共点A ,且点A的横坐标为2,则
k
=.
4
1
3
x
1< br>3
x
4.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y=f (x)的图象关于直线
x?
f (1)+ f (2)+ f (3)+ f (4)+ f (5)=________ .
5. 作出下列函数的简图:
1
对称,则
2
x
(1)
y?x?2(x?1)
; (2)
y?2?1
; (3)
y?log
2
2x?1















15203


2012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二章 函数B

第6课 二次函数
【考点导读】
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结合 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
方程根的联系.

【基础练习】
1. 已知二次函数
y?x?3x?2
,则其图像的开口向____;对称轴方程为;顶点坐标为 ,

1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1,0), (2,0)
,最小值为
?

2
4
2. 二次函数
y??x?2mx?m?3
的图像的对称轴为
x?2?0
,则
m?
_ ___,顶点坐标为,
递增区间为,递减区间为.
22
3. 函数
y?2x?x?1
的零点为.
4. 实系数方程
ax?bx?c?0(a?0)
两实根异号的充要条件为

;有两正根的充要条件
为 ;有两负根的充要条件为.
5. 已知函数
f(x)?x?2x?3
在区间
[0,m]
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则m的取值范围 是
__________.

【范例解析】
例1.设
a
为实数,函数
f(x)?x?|x?a|?1

x?R

2
2
2
2
(1)讨论
f(x)
的奇偶性;
(2)若
a?2
时,求
f(x)
的最小值.
例2.函数< br>f(x)
?
1
2
ax?x?a
(a?R)
在区间[2,2]
的最大值记为
g(a)
,求
g(a)
的表达
2
式.
分析: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求最值,重点研究其在所给区间上的单调性情况.



【反馈演练】
1.函数
y?x?bx?c
?
x?
?
0,??
??
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2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顶点为
A(1,16)
,且图像在
x
轴上截得的 线段长为8,则此二次函数
的解析式为.
16203


3. 设b?0
,二次函数
y?ax
2
?bx?a
2
?1
的图象为下列四图之一:











则a的值为 ( )
A.1 B.-1 C.
?1?5
2
D.
?1?5
2
4.若不等式
x
2
?ax?1?0
对于一切
x?(0,
1
2
)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5.若关于x的方程
x
2
?mx?4?0< br>在
[?1,1]
有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6.已知函数
f( x)?2x
2
?2ax?3

[?1,1]
有最小值,记作
g(a)

(1)求
g(a)
的表达式;
(2)求
g(a)
的最大值.
7. 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实数a的值:
(1)函数
f(x)??x
2
?2ax?1?a
在在
[0, 1]
上有最大值2;
(2)函数
f(x)?ax
2
?2ax?1< br>在在
[?3,2]
上有最大值4.


8. 已知函数
f(x)?x
2
?a,(x?R)

(1)对任意
x
1
x
1
?x
2
1
,x
2
?R
,比较
2
[f(x
1
)?f(x
2
)]

f(
2
)
的大小;
(2)若
x?[?1,1]
时 ,有
f(x)?1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7203



第7课 指数式与对数式
【考点导读】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3.能运用指数,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证明,并注意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
4.通过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以及不同底的对数运算化为同底对数运算.
【基础练习】
1.写出下列各式的值:
(a?0,a?1)


(3?
?
)?

8?
________;
81
2
2
3
?
3
4
?

2
log
a
1?
_______;
log
a
a?
________;
log
1
4?
___.
2.化简下列各式:
(a?0,b?0)

2
3
?
1
3
1
?
2
?
1
?(?a
3
b< br>3
)?

3
(1)
4ab
2
(2)
(a?2?a)?(a?a)?

3.求值:(1)
log
3
? 22?2
1
2
(8
3
?4
5
)?
____ __;
3
(2)
(lg2)?3lg2?lg5?(lg5)?
_______;
(3)
log
2
3?log
3
4?log
4
5?log
5
6?log
6
7?log
7
8?
_ _______.
【范例解析】
例1. 化简求值:
a
4
?a
?4
?4
(1)若
a?a?3
,求
a?a

2
的值;
?2
a?a?8
?1
1
2
?
1
2
2
3x
?2
?3x
(2)若
xlog
3
4?1
,求
x
的值.
2?2
?x
1
1?lg9?lg240
2
?1
; 例2.(1)求值:
236
1?lg27?lg
35
(2)已知
lo g
2
3?m

log
3
7?n
,求
log
42
56

18203


(2)由
log
2
3?m
,得
log
3
2?
1
m
;所以
log
42
56?
log
3
563log
3
2?log
3
7
3?mn
??

log
3
421?3log
3
2?log
3
7m?1?mn
点评: 在对数的求值过程中,应注意将对数化为同底的对数.
例3. 已知
3?5?c
,且
【反馈演练】
1.若
10
2x
ab
11
??2
,求c的值.
ab
?25
,则
10
?x
?

2.设
lg321?a
,则
lg0.321?

3.已知 函数
f(x)?lg
1?x
,若
f(a)?b
,则
f(?a )?

1?x

?
2
?x
?1,x?0,
?
4.设函数
f(x)?
?
1

f(x
0
)?1
,则x
0
的取值范围是
,
2
?
x?0
?
x
5.设已知f (x
6
) = log
2
x
,那么f (8)等于.
6.若
3?0.618

a?[k,k?1)
,则k =____.
a
?
cx?1
?
7.已知函数
f(x)?
?
?
x
c
2
?
2?1
?
(1)求实数c的值;
(2)解不等式
f(x)>







(0<x<c)
(c?x<1)
,且
f(c)?
2
9

8
2
?1

8
第8课 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考点导读】
19203


1
1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
y?x

y?x

y? x

y?

y?x
2
的图像了解它
x
23
们的变化情况;
2.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基础练习】
1.指数函数
f(x)?(a?1)
是R上的单调减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x
2.把函数
f(x)
的图像分别沿x轴方向向左,沿y轴方向向下平移2个 单位,得到
f(x)?2
x
的图像,则
f(x)?

3. 函数
y?0.3
2?x?x
2
的定义域为____;单调递增区间是;值域.


4.已知函数
f(x)?a?
1
是奇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
x< br>4?1
5.要使
y?()
1
2
x?1
?m
的 图像不经过第一象限,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
2x?1
6.已知函数
f(x)?a
【范例解析】
?1
(a?0,a?1)
过定点,则此定点坐标为.
例1.比较各组值的大小:
(1)
0.4
?b
0.2
,< br>0.2
b
0.2
a

2
0.2

2

1.6
(2)
a

a

a
, 其中
0?a?b?1

1
1
1
1
3
(3 )
()

()
2

23

?2
x
?b
例2.已知定义域为
R
的函数
f(x)?
x?1是奇函数,求
a,b
的值;
2?a
例3.已知函数
f(x)? a?
x
x?2
(a?1)
,求证:
x?1
(1)函数
f(x)

(?1,??)
上是增函数;
(2)方程
f(x)?0
没有负根.

【反馈演练】
1 .函数
f(x)?a(a?0且a?1)
对于任意的实数
x,y
都有( )
20203
x




A.
f(xy)?f(x)f(y)


B.
f(xy)?f(x)?f(y)

C.
f(x?y)?f(x)f(y)

x
D.
f(x?y)?f(x)?f(y)

2.设
3?

1
,则( )
7
B.-33.将y=2
x
的图像 ( ) 再作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像,可得到函数
y?log
2
(x?1)
的图
像.
A.先向左平行移动1个单位
C.先向上平行移动1个单位
4.函数
f(x)?a


x?b
B.先向右平行移动1个单位
D. 先向下平行移动1个单位
y
1
的图象如图,其中a、b为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B.
a?1,b?0

D.
0?a?1,b?0

A.
a?1,b?0

-1
O 1 x
C.
0?a?1,b?0

x
第4题
5.函数y?a

?
0,1
?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3,则
a
的值为_____.
6.若关于x的方程
4?2?m?2?0
有实数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7.已知函数
f(x)?
xx
a
(a
x
?a
?x< br>)(a?0,a?1)

2
a?2
(1)判断
f(x)
的奇偶性;
(2)若
f(x)
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第9课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1203


【考点导读】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熟练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问题.
【基础练习】
1. 函数
y?log
0.1
(6?x?2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2. 函数
f(x)?log
2
2x?1
的单调减区间是.
【范例解析】
例1. (1)已知
y?log
a
(2?ax)
[0,1]
是减函数,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设函数
f(x)?lg(x?ax?a)
,给出下列命题:

f(x)
有最小值; ②当
a?0
时,
f(x)
的值域为
R

③当
?4?a?0
时,
f(x)
的定义域为
R

④若
f(x)
在区间
[2,??)
上单调递增,则实数
a< br>的取值范围是
a??4

则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
分析:注意定义域,真数大于零.
【反馈演练】
2
1.给出下列四个数:①
(ln2)
;②
ln(ln2)
;③
ln2
;④
ln2
.其中值最大的序号是___ ___.
2
2
2.设函数
f(x)?log
a
(x?b) (a?0,a?1)
的图像过点
(2,1)

(8,2)
,则
a?b
等于____ _.
3.函数
y?log
a
(x?3)? 1(a?0,a?1)
的图象恒过定点
A
,则定点
A
的坐标是. < br>4.函数
f(x)?a?log
a
(x?1)在[0,1]
上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之和为a,则a的值为.
x
?
4x?4,x?1
5.函数
f
?
x
?
?
?
2
的图象和函数
g
?
x
?
?log
2
x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有_____
?
x?4x?3,x?1
个.
6.下列四个函数:①
y?x?lgx



y?x?lgx
;③
y??x?lgx


y ??x?lgx
.其中,函数图像只能是如图所示的序号为______.

第6题
22203


7.求函数
f(x)?log
2
2x? log
2
1
x
,
x?[,4]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4
8.已知函数
f(x)?log
a
x?b
(a?0, a?1,b?0)

x?b
(1)求
f(x)
的定义域;(2)判 断
f(x)
的奇偶性;(3)讨论
f(x)
的单调性,并证明.















第10课 函数与方程
【考点导读】
1.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判别式的正负,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了解
函数零点 与方程根的联系.
2.能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并理解二分法的实质.
3.体验并理解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基础练习】
1.函数< br>f(x)?x?4x?4
在区间
[?4,?1]
有________个零点.
2.已知函数
f(x)
的图像是连续的,且
x

f(x)< br>有如下的对应值表:
2
x

f(x)

1
-2.3
2
3.4
3
0
4
-1.3
5
-3.4
6
3.4

f(x)
在区间
[1,6]
上的零点至少有____个.
【范例解析】
例1.
f(x)
是定义在区间[-c,c]上的奇函数,其图 象如图所示:令
g(x)?af(x)?b

23203


则下列关于函数
g(x)
的结论:
①若a<0,则函数
g(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②若a=-1,-2g(x)
=0有大于2的实根;
③若a≠0,
b?2
,则方程
g(x)
=0有两个实根;
④若
a?0

b?2
,则方程
g(x)
=0有三个实根.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
分析:利用图像将函数与方程进行互化.

例2.设
f(x)?3ax
2
?2bx?c
,若
a?b?c?0

f(0)?0

f(1)?0

求证:(1)
a?0

?2?
b
??1

a
(2)方程
f(x)?0

(0,1)
内有两个实根.

【反馈演练】
1.设
f(x)?3ax?2a?1

a
为常数.若存在
x
0
?(0,1)
,使得
f(x
0
)?0
,则实数a的
取值范围是 .
?
x
2
?bx?c,x?0,
2.设函数
f(x)?
?

f( ?4)?f(0)

f(?2)??2
,则关于x的方程
?
2,x? 0.
f(x)?x
解的个数为
A.1
D.4

B.2

C
( )
.3
2
3.已知f(x)?ax?bx?c(a?0)
,且方程
f(x)?x
无实数根,下列命题 :
①方程
f[f(x)]?x
也一定没有实数根;②若
a?0
,则 不等式
f[f(x)]?x
对一切实数
x

成立;
③若< br>a?0
,则必存在实数
x
0
,使
f[f(x
0
)]?x
0

④若
a?b?c?0
,则不等式
f[f(x )]?x
对一切实数
x
都成立.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24203


2
4.设二次函数
f(x)?x?ax? a
,方程
f(x)?x?0
的两根
x
1

x
2
满足
0?x
1
?x
2
?1
.求
实数< br>a
的取值范围.
5.已知函数
f(x)?log
2
(4?1 )?kx(k?R)
是偶函数,求k的值;
6.已知二次函数
f(x)?ax?bx?c
.若a>b>c, 且f(1)=0,证明f(x)的图象与x
轴有2个交点.













2
x
第11课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考点导读】
1.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情境建立函数模型,结合对函数性质的研究,给出问题的解答.
2.理 解数据拟合是用来对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估计的一种方法,会根据条件借助计算工具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3.培养学生数学地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练习】
1今有一组实验数据如下:
t

v

1.99
1.5
3.0
4.04
4.0
7.5
5.1
12
6.12
18.01
现准备用下列函数中的一个近似地表示这些数据满足的规律,

v?log
2
t

v?log
1
t

2
t
2
?1

v?

2

v?2t?2

其中最接近的一个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
2.某摩托车生产企业,上年度生 产摩托车的投入成本为1万元辆,出厂价为1.2万元辆,
年销售量为1000辆.本年度为适应市场需 求,计划提高产品档次,适度增加投入成本.若每
辆车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为x(0 < x < 1),则出厂价相应的提高比例为0.75x,同时预计年销
25203


售量增加的比例为0.6x.已知年利润 = (出厂价-投入成本)×年销售量.
(Ⅰ)写出本年度预计的年利润y与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的关系式;
(Ⅱ)为使本年度的年利润比上年有所增加,问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应在什么范围内?






?
y?(1.2?1)?1000? 0,
(Ⅱ)要保证本年度的利润比上年度有所增加,当且仅当
?

?
0?x?1.
?
?60x
2
?20x?0,
1

?
解不等式得
0?x?
.
3
?
0?x?1.
答:为保证本年度的年利润比上年度有所增加,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应满足0 < x <
0.33.

【范例解析】
例. 某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由历年市场行情得知,从二月一日起 的300天内,西红柿市场
售价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一的一条折线表示;西红柿的种植成本与上市时间 的关系用图二
的抛物线段表示.
(Ⅰ)写出图一表示的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p=f( t);写出图二表示的种植成本与时间
的函数关系式Q=g(t);
(Ⅱ)认定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问何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

26203


(注:市场售价和种植成本的单位:元10
kg
,时间单位:天)

【反馈演练】
1.把长为12cm的细铁丝截成两段,各自 围成一个正三角形,则这两个正三角形面积之和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cm

2.某地高山上温度从山脚起每升高100m降低0.7℃,已知山顶的温度是14.1℃,山 脚的温
度是26℃,则此山的高度为__________m.
3.某公司在甲、乙两地销售 一种品牌车,利润(单位:万元)分别为L
1
=5.06x-0.15 x
2

L
2
=2 x,其中x为销售量(单位:辆).若该公司在这两地共销售 15辆车,则能获得的最大
利润为_______万元.
2
2
27203


2012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三章 三角函数A


【知识导读】











【方法点拨】
正弦定理与
余弦定理
任意角
的概念
弧长与扇形
面积公式
角度制与
弧度制
三角函数的
图象和性质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差 角
公 式
几个三角
恒等式
和 角
公 式
倍 角
公 式
诱 导
公 式
同角三角函
数关系
解斜三角形
及其应用
化简、计算、
求值
与证明
三角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初等函数,它与数学的其 它部分如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及向量等
有着广泛的联系,同时它也提供了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角法”.这一部分
的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公式繁杂.公式虽多,但公式间的 联系非常密切,规律性强.弄清公式间的相互联系
和推导体系,是记住这些公式的关键.
2. 思想丰富.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贯穿于本单元的始终,类
比的思维方法在本单 元中也得到充分的应用.如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化归为锐角的
三角函数的问题,将不同名的三角 函数问题化成同名的三角函数的问题,将不同角的三角函
数问题化成同角的三角函数问题等.
3.变换灵活.有角的变换、公式的变换、三角函数名称的变换、三角函数次数的变换、
三角函数表达形 式的变换及一些常量的变换等,并且有的变换技巧性较强.
4.应用广泛.三角函数与数学中的其它知 识的结合点非常多,它是解决立体几何、解析
几何及向量问题的重要工具,并且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 和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物理学、天文学、测量学及其它各门科学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
28203




第1课 三角函数的概念
【考点导读】
1. 理解任意角和弧度的概念,能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角的概念推广后,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与
?
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
?
本身,可 构成一
?
个集合
S?
??
?
?
?k?360,k? Z
;把长度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定义为1弧
??
度的角,熟练掌握角度与弧度 的互换,能运用弧长公式
l?

l
为弧长)解决问题.
2. 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
r
及扇形的面积公式
S

lr
1
2
角的概念推广以后,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角的始边为x轴的正 半轴,建立直角坐标
系,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点
P(x,y)
(不同于坐标原点),设
OP?r

r?

?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定义为:
s in
?
?
x
2
?y
2
?0
),
y xy
,cos
?
?,tan
?
?

rrx
从定义中不难得出六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为R;正切函
数的定义域为< br>{
?
|
?
?R,
?
?k
?
?
?
2
,k?Z}

3. 掌握判断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规律,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不难得出三个三角函 数值的符号,可以简记为:一正(第一象限内全
为正值),二正弦(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值为正),三切 (第三象限只有正切值为正),四余
弦(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值为正).另外,熟记
0

速、准确地运算很有好处.
4. 掌握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概念.
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确地画出一个角的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并能运用正弦线、
余弦线和正切线理 解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三角不等式等问题.
【基础练习】
1.
?885
化成
2k
?
?
?
(0?
?
?2
?
,k?Z)
的形式是 .
2.已知
?
为第三象限角 ,则
????
、、、的三角函数值,对快
6432
?
所在的象限是


2
3.已知角
?
的 终边过点
P(?5,12)
,则
cos
?
= ,
tan
?
= .
29203



tan(?3)sin5
4.的符号为 .
cos8
5.已知 角
?
的终边上一点
P(a,?1)

a?0
),且
tan
?
??a
,求
sin
?

cos
?
的值.


【范例解析】
例1.(1)已知角
?
的终边经过一点
P(4a,?3a)(a?0)
,求
2sin
?
? cos
?
的值;
(2)已知角
?
的终边在一条直线
y?3 x
上,求
sin
?

tan
?
的值.
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解.
例2.(1)若
sin
?
?cos
?
?0
,则
?
在第_____________象限.
( 2)若角
?
是第二象限角,则
sin2
?

cos2
?

sin
的有____个.
例3. 一扇形的周长为
20cm
,当扇形的圆心角
?
等于多少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
面积是多少?
分析:选取变量,建立目标函数求最值.



【反馈演练】

1.若
sin
?
?cos
?

sin< br>?
?cos
?
?0

?
在第_______象限.

2.已知
?
?6
,则点
A(sin
?
, tan
?
)
在第________象限.
?
??

cos

tan
中能确定是正值
222
3.已知角
?是第二象限,且
P(m,5)
为其终边上一点,若
cos
?
?< br>_______.
4.将时钟的分针拨快
30min
,则时针转过的弧度为 .
5.若
4
?
?
?
?6
?
,且
?

?
2
m
,则m的值为
?
4
3

2
?
终边相同,则
?
= .
3
6.已知1弧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2,则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这个圆心角所< br>1

在的扇形的面积是
1?cos1
___________.
30203


7.(1)已知扇形
AOB
的周长是6cm,该 扇形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面积.
(2)若扇形的面积为8
cm
,当扇形的中心 角
?
(
?
?0)
为多少弧度时,该扇形周长最小.






















2
第2课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考点导读】
1.理 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反映了同一个角的不同三角函数间
的联系.
2.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诱导公式则揭示了不同象限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内在规律,起
着变名, 变号,变角等作用.
【基础练习】
1. tan600°=______.
2. 已知
?
是第四象限角,
tan
?
??
5
,则
sin
?
?
______.
12
?
5

13
3.已知
cos
?
?
3
?
?
?
3

. ,且
?
?
,则tan
?
=______
?
?
?
?
2
?
2
?
2
15°cos75°+cos15°sin105°=___1___.
【范例解析】
31203


例1.已知
cos(
?
?
?< br>)?
8
,求
sin(
?
?5
?
)

tan(3
?
?
?
)
的值.
17
分析:利用诱导公式结合同角关系,求值.
解:由
cos(
?
?
?
)?
88
?0

?
?
是第二 ,三象限角. ,得
cos
?
??
1717
1515
tan(3
?
?
?
)?tan
?
??
178

?
是第二象限角,则
sin(
?
?5
?
)??sin
?
??

?
是第三象限角,则
si n(
?
?5
?
)??sin
?
?
1515

tan(3
?
?
?
)?tan
?
?

178
点评:若已知正弦,余弦,正切的某一三角函数值,但没有确定角所在的象限,可按角的 象
限进行分类,做到不漏不重复.
例2.已知
?
是三角形的内角,若
sin
?
?cos
?
?
1
,求
tan
?
的值.
5
分析:先求出
sin
?
?cos
?的值,联立方程组求解.
解:由
sin
?
?cos
?
?
1
5
两边平方,得
1?2sin
?
?cos
?< br>?
1
,即
25
?2sin
?
?cos
???
24
?0

25

?
是三角形的内角,
?cos
?
?0

?

(sin
?
?cos
?
)?
2
?
2
?
?
?
?

497
,又
sin
?
?cos
?
? 0
,得
sin
?
?cos
?
?

255
14
??
sin
?
?cos
?
?sin
?
?
?
?
4
??
55
联立方程组
?
,解得
?
,得
tan
?
??

3
?sin
?
?cos
?
?
7
?
cos
?
??
3
?
?
5
5
?
?
点评:由于
(sin
?
?cos
?
)?1?2sin
?
?co s
?
,因此式子
sin
?
?cos
?

s in
?
?cos
?

2
sin
?
?cos
?
三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知其一,必能求其二.
【反馈演练】
3
5
?

44
1.已知
sin
?
?
,则
sin
?
?cos
?
的值为_____
5< br>.
5
32203


2.“
sinA?
12
”是“A=30?”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3.设
0?x?2
?,且
1?sin2x?sinx?cosx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x?
5
?
4

?
7
4
4.已 知
sin
?
?cos
?
?
1?3
25
< br>5
,且
2

?

?
4
,则
cos2
?
的值是 .
5.(1)已知
cos
?
??
1
2cos(
?
?
3
,且
?
?
2
?
?
?0
,求
?
)?3sin(
?
?
?
)
4cos(?
?
)?sin(2
?
?
?
)
的值.
(2)已知
sin(x?
?
15?
6
)?
4
,求
sin(
6
?x)?sin< br>2
(
?
3
?x)
的值.
解:(1)由
co s
?
??
1
3
,得
tan
?
??22
原式=
?2cos
?
?3sin
?
4cos
?
?sin
?
?
?2?3tan
?
4?tan
?
?2?
5
2
2

(2)
sin(x?
?
1
6
)?
4
?sin(
5
?
6
? x)?sin
2
(
?
3
?x)?sin[
?
?(x ?
???
6
)]?sin
2
[
2
?(x?
6
)]

?sin(x?
?
6
)?cos
2
(x?
?
19
6
)?
16

6.已知
tan
?
??
4
3
,求
(I )
6sin
?
?cos
?
3sin
?
?2cos< br>?
的值;
(II)
1
2sin
?
cos
?
?cos
2
?
的值.
解:(I)∵
tan
?
??
4
6sin
?
?cos
?
6tan
?
?
6(?
4
)?1
3
;所以
1
3
3sin
?
?2cos
?
=
3tan
?
?2
=
3(?
4
?
7

3
)?2
6
(II)由
tan
?
??
4
3

33203


sin
2
?
?c os
2
?
tan
2
?
?15
1
????< br>于是.
3
2sin
?
cos
?
?cos
2
?
2sin
?
cos
?
?cos
2
?2tan
?
?1







第3课 两角和与差及倍角公式(一)
【考点导读】
1.掌握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3.三角式变换的关键是条件和结论之间在角,函 数名称及次数三方面的差异及联系,然后通
过“角变换”,“名称变换”,“升降幂变换”找到已知式与 所求式之间的联系;
4.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思路:根据等式两端的特征,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应用 化繁为简,
左右归一,变更命题等方法将等式两端的“异”化“同”.
【基础练习】
1

2
1.
sin163sin223?sin253sin313?
___________.
?

22cos(x?)

3
. 2. 化简
2cosx?6sinx?
_____________
3+cos2x
. 3. 若f(sinx)=3-cos2x,则f(cosx)=___________
4.化简:
tan
?

sin
?
?sin2
?
?
___________ .
1?cos
?
?cos2
?
【范例解析】
1
2
; 例 .化简:(1)
??
2tan(?x)sin
2
(?x)
44
??
(1?sin
?
?cos
?< br>)(sin?cos)
22
(0?
?
?
?
)
. (2)
2?2cos
?
2cos
4
x?2cos
2x?
(1)分析一:降次,切化弦.
解法一:原式=
1
(2cos2
x?1)
2
2
2sin(?x)
?
4
cos
2
(?x)
?
4
cos(?x)
4
?
?< br>(2cos
2
x?1)
2
4sin(?x)cos(?x)
4 4
??
?
cos
2
2x
2sin(?2x)
2?
?
1
cos2x

2
34203


分析二:变“复角”为“单角”.
1
(2cos
2
x?1)
2
cos
2
2x
2
?
解法二:原式
?
cosx?sinx
1?tanx22
2?(sinx?cosx)
2< br>2?(sinx?cosx)
cosx?sinx
1?tanx22
1
?cos2x

2
(2)原式=
(2sincos?2cos
2< br>)(sin?cos)
22222
4cos
2
?????
?< br>2
cos(sin
2
?cos
2
)?cos?cos
?
222
?
2
?

??
coscos
22
??
?
0?
?
?
?

?0??

cos?0

?
原式=
?cos
?

2 22
点评:化简本质就是化繁为简,一般从结构,名称,角等几个角度入手.如:切化弦,“复
角”变“单角”,降次等等.
【反馈演练】
????
2sin2
?
cos
2
?
??
tan2
?
. 1.化简
1?c os2
?
cos2
?
2.若
sinx?tanx?0
,化简
1?cos2x?
_________


?2cosx

?
a?b

.,sin α+cos α = α,sin β+cos β= b,则
a

b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4
??
(,)

?
4.若
sin
?
?cos
?
?tan
?
(0?
?
?)
,则
?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43
2
3.若0<α<β<< br>5.已知
?

?
均为锐角,且
cos(
?
?
?
)?sin(
?
?
?
)
,则
tan?
= 1 .
6.化简:
2cos
2
?
?1
2tan(?
?
)?sin(?
?
)
44
?
2
?

解:原式=
2cos
2
?
?1
2sin(?
?
)
?
4
?cos
2
(?
?
)
?
4
cos(?
?
)
4
22
?
?
cos2
?
2sin(?
?
)?cos(?
?< br>)
44
??
?
cos2
?
?1

cos2
?
7.求证:
sin2x?2cosxcos2x?2cosx

2222
证明:左边=
4sinxcosx?2cosxcos2x
?2co sx(2sinx?1?2cosx)?2cosx
=
222
2
35203


右边.
8.化简:
sin
2
?
?sin< br>2
?
?2sin
?
sin
?
cos(
??
?
)

解:原式=
sin
2
?
? sin
2
?
?2sin
?
sin
?
(cos
?
cos
?
?sin
?
sin
?
)
< br>?sin
2
?
?sin
2
?
?2sin
?< br>sin
?
cos
?
cos
?
?2sin
2< br>?
sin
2
?

?sin
2
?
(1 ?sin
2
?
)?sin
2
?
(1?sin
2?
)?2sin
?
sin
?
cos
?
cos< br>?

?sin
2
?
cos
2
?
?s in
2
?
cos
2
?
?2sin
?
sin
?
cos
?
cos
?

?(sin
?cos
?
?sin
?
cos
?
)
2

?sin
2
(
?
?
?
)






第4课 两角和与差及倍角公式(二)
【考点导读】
1.能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公式,二倍角公式求三角函数值;
2.三角函数求值类型:“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 .
【基础练习】
1.写出下列各式的值:
1

2
(1)
2sin15?cos15??
_________;
(3)
2sin
2
3

(2)
cos15??sin15??
_________;
2
22
1

?
3
?
7
2.已知< br>?
?(,
?
),sin
?
?,

tan(< br>?
?)
=_________.
25
3
4
1


1?tan15?
?5
?
?
_______
?
_________
3
;3.求值:(1)(2)
coscos

4
1?tan15?1212
4.求值:
tan10??tan20??3(tan10??tan20?)?
__ __1____.
4

?
cos
?
?
tan? 3
5.已知,则________
5

2
1

c os2
?
2
2
??
6.若,则
cos
?
? sin
?
?
_________.
π
2
??
si n
?
?
?
?
4
??
【范例解析】
3

15??1?
_________;
2
?
(4)
sin15??cos15??
____1_____.
22
36203


例1.求值:(1)
sin40?(tan10??3)

(2)
2sin50??sin80?(1?3tan10?)

1?cos10?
分析:切化弦,通分.
解:(1)原式=
sin40?(
sin10?
?3)
cos10?
=
sin40??
sin 10??3cos10?
cos10?
?sin40??
2sin(10??60?)

cos10?
2cos40??sin80?
???1

cos10?cos10?
??sin40??
(2)
1?3tan10??1?3
sin10?cos10??3sin10?2sin40?
??
cos10?cos 10?cos10?
,又
1?cos10??2cos5?

2sin50 ??sin80??
原式=
2sin40?
cos10?
?
2(si n50??sin40?)
22cos5?
??2

2cos5?2cos 5?
2cos5?
点评:给角求值,注意寻找所给角与特殊角的联系,如互余,互补等,利用诱 导公式,和与
差公式,二倍角公式进行转换.
例2.设
cos(
?
?
?
)??
4123
?
?
,2
?
)
,求,
cos(
?
?
?
)?
,且
?
?< br>?
?(,
?
)

?
?
?
?(
5132
2
cos2
?

cos2
?

分析:
2
?
?(
?
?
?
)?(
?
?
?
)

2
?
?(
?
?
?< br>)?(
?
?
?
)

解:由
cos(
?
?
?
)??
435
?
?
?
?
?(,
?
)
,,得
sin(
?
?
?
)?< br>,同理,可得
sin(
?
?
?
)??

55 13
2
3363
,同理,得
cos2
?
??
. < br>6565
?cos2
?
?cos[(
?
?
?
)?(
?
?
?
)]??
点评:寻求“已知角”与“未知角”之间的联 系,如:
2
?
?(
?
?
?
)?(
?
?
?
)

2
?
?(
?
?
?)?(
?
?
?
)
等.
37203

< br>sin2x?2sin
2
x
317
?
7
?
? x?
例3.若
cos(?x)?
,,求的值.
1?tanx
451 24
?
分析一:
x?(
?
4
?x)?
?
4

解法一:
17
?
7
?
5
??
?x??x??2
?
, ,
?
12434
?x)?
3
?
4
?
4

?sin(?x)??

tan(? x)??

54543

cos(
?
4
??272
cosx?cos[(?x)?]??

?sinx??

tanx?7

441010
2?(?
所以,原式=
分析二:< br>2x?2(
72272
2
)?(?)?2?(?)
28
101 010
??

1?775
?x)?
?
4
?
2

解法二 :原式=
sin2x?sin2x?tanxsin2x(1?tanx)
?
??si n2x?tan(?x)

1?tanx1?tanx4

sin2x?si n[2(
????
7
?x)?]??cos2(?x)??[?2cos
2< br>(?x)?1]?

424425
所以,原式
?
7428
?(?)??

25375
点评:观察“角”之间的联系以寻找解题思路.






【反馈演练】
1.设
?
?(0,
3
?
,则
2cos(
?
?)
=__________.
4
1
5
24
?

?

3
7
?
?
2.已知tan =2,则tanα的值为_______ ,tan
(
?
?)
的值为___________ .
4
2
7
?

38203
9
?
)
,若
sin
?
?
1
5


?
?
?
1
?
2
?
?
sin?
?
?cos?2
?
?
=___________. 3.若
?
,则
??
?
6
?
3
?
3
?
4.若
cos(
?
?
?
)?
13
,cos(
?
?
?
)?
,则
tan
?
t an
?
?

55
3

11
??
_________. 5.求值:
sin20?tan40?6.已知
cos
?
?
?
1

2
??
?
?
3
?
3
?
?
??
.求
cos
?
2
?
?
?
的值
?
?, ?
?
?
4
?
5224
??
解:
cos?
2
?
?
?
?
?
?
??
2< br>?
cos2
?
?sin2
?
?
.

?cos2
?
cos?sin2
?
sin?
?
4
?
442

?
2
?
?
?
3
???
3
??
7
?
?
且cos
?
?
?
?
?0,
?
?
??,

24
?
444
?
?
?
?
?
4
??
?sin?
?
?
?
??1?cos
2
?
?
?< br>?
??

4
?
4
?
5
??
从而
cos2
?
?sin
?
2
?
?
??
?
?
?
??
?
?
24
?
? 2sin
?
?cos
?
???

?????
2< br>?
4
??
4
?
25
?
?
?
?
?
7
??
sin2
?
??cos
?
2< br>?
?
?
?1?2cos
2
?
?
?
?
?

2425
????
?
?
2
?
247
?
312
?

?cos
?
2
??
?
??
?
??
?
??
42252550????












39203


2012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三章 三角函数B

第5课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
【考点导读】 < br>1.能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借助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
[0,2
?
]

正切函数在
(?
??
,)
上的性质 ;
22
2.了解函数
y?Asin(
?
x?
?
)
的实际意义,能画出
y?Asin(
?
x?
?
)
的 图像;
3.了解函数的周期性,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基础练习】
1. 已知简谐运动
f(x)?2sin()
的图象经过点( 0,1),则该简谐运动的最小
3
?
2

6
T?
?
?
正周期_____6____;初相__________.
?
x?
?
)(
?
?
?
,k?Z}

?
-x)=1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
?
3. 函数
y?Asin(?x??)(??0,??,x? R)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表达式为
2
??

y??4sin(x?)

8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角方程2sin(





{xx?2k
?
?
?
第3题
?

?
??
y?sinx
y?cosx?
4. 要 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
?
??
的图象向右平移__________
?
??
个单位.
【范例解析】
例1.已知函数
f(x)?2sinx(sinx?cosx)

?
??< br>?
(Ⅰ)用五点法画出函数在区间
?
?,
?
上的图象,长度为 一个周期;
?
22
?
(Ⅱ)说明
f(x)?2sinx(sinx ?cosx)
的图像可由
y?sinx
的图像经过怎样变换而得到.
分析:化为
Asin(
?
x?
?
)
形式.
40203


解:(I)由
f(x)?2sinx?2sinxcos x?1?cos2x?sin2x


?1?2(sin2x?cos
列表,取点,描图:


2
?
?cos2xsin)?1?2sin(2x?)

444
??
x

y

?
3
?

8
1
?
?
8

?

8
1
3
?

8
5
?

8
1
1?2

1?2

故函数
y?f(x)
在区间
[?









??
,]
上的图象是:
22
(Ⅱ)解法一:把
y?sin x
图像上所有点向右平移
?
?
个单位,得到
y?sin(x?)的图像,
4
4
1
(纵坐标不变),得到
2
再把
y?sin(x?
?
4
)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y? sin(2x?)
的图像,然后把
y?sin(2x?)
的图像上所有点纵坐标伸长到 原来的
2
44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
y?
??
2sin( 2x?)
的图像,再将
y?2sin(2x?)
的图像上所
44
??
有点向上平移1个单位,即得到
y?1?2sin(2x?
?
4
)< br>的图像.
1
2
解法二:把
y?sinx
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 标缩短为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得到
y?sin2x
的图像,再把
y?sin2x< br>图像上所有点向右平移
然后把
y?sin(2x?
?
?
个单位 ,得到
y?sin(2x?)
的图像,
4
8
?
4
)
的图像上所有点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2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
y?2sin (2x?)
的图像,再将
y?2sin(2x?)
的图像上所有点向上平移1个单位,
44
??
41203


即得到
y?1?2sin(2 x?
?
4
)
的图像.
例2.已知正弦函数
y?Asin(
?
x?
?
)(A?0,
?
?0)
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f
1
(x)

(2)求与< br>f
1
(x)
图像关于直线
x?8
对称的曲线的解析式
f
2
(x)

(3)作出函数
y?f
1
(x)? f
2
(x)
的图像的简图.








-2


分析:识别图像,抓住关键点.
解:(1)由图知,
A?2

y
x=8
2

O
2
x
2
?
?
?2?(6?2)?16
?
?
?
?
8
,即
y?2sin(
?
8
x?
?
)


x?2

y? 2
代入,得
2sin(
?
4
?
?
)?2
, 解得
?
?
?
4
,即
f
1
(x)?2sin (
?
x?)

84
?
(2)设函数
f
2
(x)
图像上任一点为
M(x,y)
,与它关于直线
x?8
对称的对称点为
M
?
(x
?
,y
?
)

?
x
?
?x
?8,
?

?
2?
?
y
?
?y.
f
2
(x)??2sin(< br>解得
?
x
?
?16?x,
代入
?
?
y
?
?y.
f
1
(x
?
)?2sin(
?
x
?
?)
中,得
84
?
?
x?)

84
2sin(
?
(3)
y?f
1
(x)?f
2
(x)?









?
x?)?2sin(x?)?2cosx
,简图如图所示.
84848
y
????
2
12
-4
O
4
x
42203


点评:由图像求解析式,
A< br>比较容易求解,困难的是待定系数求
?

?
,通常利用周期确

?
,代入最高点或最低点求
?


【反馈演练】 x
?
1.为了得到函数
y?2sin(?),x?R
的图像,只需把函数
y?2sinx

x?R
的图像上所
36
有的点
?
1
①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6
3
?
1
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 的倍(纵坐标不变);
6
3
③向左平移
④向右平移
?
6< br>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纵坐标不变);
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纵坐标不变).
6
其中,正确的序号有_____③______.
2.为了得到函数
y?sin(2x?
个单位长度.
3.若函数
f (x)?2sin(
?
x?
?
)

x?R
(其中< br>?
?0

?
?
)的最小正周期是
?
,且2
?

?
?
6
)
的图象,可以将函数
y?cos2x
的图象向右平移__
?
__
3
?
f(0)? 3
,则
?
?
__2____;
?
?
_______ ___.
3
4.在
?
0,2
?
?
内,使
sinx?cosx
成立的
x
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 _.
5.下列函数:
?
?
5
?
?
,
?
44
?
?

?
?
?
?
???y?sinx?y?sin2x?

??
; ②
??

6
?
6
???

y?cos< br>?
4x?
?
?
?
?
3
?
?
; ④
y?cos
?
2x?
?
?
?< br>?
?

6
?
第5题
其中函数图象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的序号有_____④_____.
6.如图,某地一天从 6时至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
y?Asin(
?
x?
?
)?b

(1)求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
(2)写出这段时间的函数解析式.
解:(1)由图示,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
30?10?20

(2)图中 从6时到14时的图象是函数
y?Asin(
?
x?
?
)?b
的半个周期
12
?
?
??14?6
,解得
?
?

2
?
8
11
由图示,
A?(30?10)?10

b?(10?30)?20

22

43203
第6题


这时,
y?10sin(
?
8
x?
?
)?20

3
?

4
?
3
?
)?20

x?[6,14]
) 综上,所求的解析式为
y?10sin(x?
84
π
0
?
≤ )
的图象与
y
轴相交于点
(0,3)
,7.如图,函数
y? 2cos(
?
x?
?
)(x?R,
?
>0,≤
2< br>将
x?6,y?10
代入上式,可取
?
?
且该函数的最小正周 期为
?

(1)求
?

?
的值;
0< br>?
,点
P
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点
Q(x
0
,y0
)

PA
的中点, (2)已知点
A
?
,< br>3
?
π
?

x
0
?
?
,< br>π
?
时,求
x
0
的值.
2
?
2< br>?
?
π
?
2
?
?
y

3

O

A
P


y
0
?


x

第7题 解:(1)将
x?0

y?3
代入函数
y?2cos(
?
x?
?
)

cos
?
?
因为
0 ≤
?

3

2
??
,所以
?
?

26
又因为该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
?
,所以
?
?2

因此
y?2c os
?
2x?
?
?
?
?
?

6
?
?
?
3

2
0
?

Q(x
0
,y
0
)

PA
的中点,y
0
?
(2)因为点
A
?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
2x
0
?
?
?
?
2< br>?
?
?
?
,3
?

2
?
?
??
5?
?
3
?
y?2cos2x?
P
又因为点在.
??
的图象上,所以
cos
?
4x
0
?
?
?
6
?
62
?
??
因为
7 ?5?19?
?
≤x
0
≤?
,所以
≤4x
0
?≤

666
2
5?11?5?13?
??

4x
0
?

6666
从而得
4x
0
?
44203



x
0
?



2?3?

x
0
?

34

















第6课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
【考点导读】
1.理解三角函数
y?sinx

y?cosx
y?tanx
的性质,进一步学会研究形如函数
y?Asin(
?x?
?
)
的性质;
2.在解题中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三角恒等变形转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来研究.
【基础练习】
1.写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sin
x
{x6k
?
?x?6k
?
?3
?
,k?Z}

;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x?k
?
?,k?Z}

sin2x
2
(2)y?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cosx
?
?

2.函数f (x) = | sin x +cos 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__.
2
?


)?sin(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
44
?
(,0)
?
4. 函数y=sin(2x+)的图象关于点_______________对称.
3
3
fx)?sin(x?
3.函数

2
??
45203


5. 已知函数
y?tan
?
x
在(-
【范例解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
??
?1?
?
?0

. ,) 内是减函数,则
?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2
sinx
?2sinx?1
;(2)
y?2?log
1
x?tanx

tanx
2
?
?
??
x?k
?
?,x ?k
?
?,
??
22
??
解:(1)
?
t anx?0,

?
x?k
?
,

?
2s inx?1?0.
?
?
7
?
??
2k
?
? ?x?2k
?
?.
66
??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
{x2k?
?
?
6
?x?2k
?
?
7
?
?

x?k
?
,
x?k
?
?,k?Z}

6
2
2?log
1
x?0,
?
0?x?4,
?
?
?
2
(2)
?

?
?
< br>k
?
?x?k
?
?.
?
?
?
tan x?0.
?2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
(0,
?
2
)?[
?
,4]

点评:由几个函数的和构成的函数,其定义域是每一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第(2)问可用
数轴取交集.

例2.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1)
y?sin(
?
3
?2x)
; (2)
y?
2cosx

?
x
sin(?)
42
解:(1)因为
2k
?
?
?
2
?
?
3
?2x?2k
?
?
?
2
,故原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k
?
?
?
12
,k
?
?
5
?
](k?Z)

12
(2)由
sin(
?
?< br>x
?)?0
,得
{xx?2k
?
?,k?Z}
, < br>2
42

y?
2cosxx
?
?4sin(?)
?
x
24
sin(?)
42
46203


所以该函数递减区间为
2k
?
?
?
2
?x
?
3
?
?
5
?
??2k
?
?)(k?Z)
.,即
(4k
?
?,4k
?
?

24222
点评:利用复合函数求单调区间应注意定义域的限制.
例3.求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1)
y?5tan(2x?1)
;(2 )
y?sin
?
x?
?
?
?
?
?
??
sinx?
???

3
??
2
?
π
?
,得
y?5tan(2x?1)
的周期
T?

2
2
解:(1)由函数
y?5tan(2x?1)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y?sin(x?
?
)sin(x?)?(sinxcos?cosxsin) cosx

3233
???
13131?cos2x
?sinxco sx?cos
2
x?sin2x??

22422

?
31
?
?sin(2x?)

?T?
?

423
点评:求三角函数的周期一般有两种:(1)化 为
Asin(
?
x?
?
)
的形式特征,利用公式求解;(2)利用函数图像特征求解.









【反馈演练】
?

42
1.函数
y?sinx?cosx
的最小正周期为 _____________.
2
?
2
?
7
?
5
?
[,][,]

?
??
3

632.设函数
f(x)?sin
?
x?
?
(x?R)
,则
f(x)

[0,2
?
]
上的单调递减
6
区间
3
??
___________________.
[?
?
6
,0]

3.函数
f(x)?sinx? 3cosx(x?[?
?
,0])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 _.
2
?

3
4.设函数
f(x)?sin3x?|si n3x|
,则
f(x)
的最小正周期为_______________.
47203
[,
?
]

3
?

5.函数
f(x)?cosx?2cos
22
x

[0,
?
]
上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
2
π
??
1?2cos
?
2x?
?
4
??
6.已知函 数
f(x)?

π
??
sin
?
x?
?
2
??
(Ⅰ)求
f(x)
的定义域;
(Ⅱ)若角
?
在第一象限且
cos
?
?
3
,求
f(
?
)

5
解:(Ⅰ) 由
sin
?
x?
?
?
π
?
ππ
(k?Z)

?0
x??? k
π
x?k
π
?
得,即
?
2
?
2 2
π
2
?
?

f(x)
的定义域为
?x?R|x?kπ?,k?Z
?

?
?
4
?
3
?
sin
?
?1?cos
?
?1??
(Ⅱ)由已 知条件得.
??
5
?
5
?
2
2
π
??
1?2cos
?
2
?
?
?
4
??< br>从而
f(
?
)?

π
??
sin
?
?
?
?
2
??
ππ
??
1?2
?
cos2
?
cos?sin2
?
sin
?
44??
?

cos
?
1?cos2
?
?sin2
?
2cos
2
?
?2sin
?
cos
?< br>??

cos
?
cos
?
?2(cos
?< br>?sin
?
)?
14

5
7. 设函数
f(x)?sin(2x?
?
) (?
?
?
??0),y?f(x)
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
x?
(Ⅰ)求
?

(Ⅱ)求函数
y?f(x)
的单调增区间;
(Ⅲ)画出函数
y ?f(x)
在区间
[0,
?
]
上的图像
?
8

48203


解:(Ⅰ)
?
x?
?
8
是函数y?f(x)
的图像的对称轴,
?sin(2?< br>,k?Z.

??
?
?
?
?0,
???
3
?
.

4
?
8
?
?
)
??
1,

?
?
4
?
?
?k
?
?
?
23
?
3
?
,因此y?sin(2x?).

44
?
3
??
?2k
?
?,k?Z.
由 题意得
2k
?
??2x?
242
3
??
5
?
)的单调增区间为[k
?
?,k
?
?],k?Z.
所以函数
y?sin(2x?
488
3
?
)知
(Ⅲ)由< br>y?sin(2x?
4
3
?
5
?
7
?
?

x 0
888
8
(Ⅱ)由(Ⅰ)知
?
??
y
?
?

?
2

2
-1
0 1 0
2

2
[0,
?
]上图像是
故函数
y?f(x)在区间
3
2
1
1
2
1
-
2< br>y
o
?
8
?
4
3
?
8
?< br>2
5
?
8
3
?
4
7
?
8< br>?
x
-1
3
-
2








第7课 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考点导读】
1.掌握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的求法,能运用三角函数最值解决实际问题;
2.求三角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1)化为一个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形式,利用函数的有
界性或单调性求解;(2)化为一个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形式的一元二次式,利用配方法或图像
49203


法求解;(3)借助直线的斜率的关系用数形结合求解;(4)换元法.
【基础练习】
1.函数
y?sinx?3cosx
在区间
[0,< br>2.函数
f(x)?cosx?
?
1
cos2x(x?R)
的 最大值等于 .
2
(??,?1]?[1,??)

???
3.函数
y?tan(?x)(??x?

x?0)
的值域 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4
]
上的最小值为 1 .
2
3

4
1?cos2x?8sin
2
x
4.当
0?x?
时,函数
f(x)?
的最小值为 4 .
2
sin2x
?
【范例解析】
例1.(1)已知
si nx?siny?
1
,求
siny?cos
2
x
的最大值与 最小值.
3
(2)求函数
y?sinx?cosx?sinx?cosx
的最大值.
分析:可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
解:(1)由已知得:
siny?
12
?sinx

siny?[?1,1]
,则
sinx?[?,1]< br>.
33
111111
?siny?cos
2
x?(sinx ?)
2
?
,当
sinx?
时,
siny?cos
2
x
有最小值
?
;当
2122
12
24
si nx??
时,
siny?cos
2
x
有最小值.
3
9
t
2
?1
1
2
1
(2)设
sinx? cosx?t
(?2?t?2)
,则
sinx?cosx?
,则
y? t?t?
,当
2
22
1
t?2
时,
y
有最 大值为
?2

2
点评:第(1)小题利用消元法,第(2)小题利用换元法 最终都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
但要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2.求函数
y?< br>2?cosx
(0?x?
?
)
的最小值.
sinx
分析:利用函数的有界性求解.

50203

< br>解法一:原式可化为
ysinx?cosx?2(0?x?
?
)
,得< br>1?y
2
sin(x?
?
)?2
,即
sin(x?< br>?
)?
2
1?y
2
2
1?y
2


?1
,解得
y?3

y??3
(舍),所以y
的最小值为
3

2?cosx
(0?x?
?
)
表示的是点
A(0,2)

B(?sinx,cosx)
连线的 斜率,其
sinx
22
解法二:
y?
中点B在左半圆
a?b ?1(a?0)
上,由图像知,当AB与半圆相切时,
y
最小,此时
k
AB
?3
,所以
y
的最小值为
3

点评:解法一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解;解法二从结构出发利用斜率公式,结合图像求解.
例3.已知函数
f(x)?2sin
?
2
?
π
??
ππ
?
?x
?
?3cos2x

x?
?

?

?
4
??
42
?
(I)求
f(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II)若不等式
f(x)?m?2
x?
?

?
上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42
分析:观察角,单角二次型,降次整理为
asinx?bcosx
形式.
解:(Ⅰ)
∵f(x)?
?
1?cos
?
?
ππ< br>?
??
?
?
?
π
?
?
?2x
?
?
?3cos2x?1?sin2x?3cos2x

?
2?
?
π
??
?1?2sin
?
2x?
?

3
??

∵x?
?

?


?
ππ
?
?
42
?
π
?
ππ 2π
?

2x?

,即
2

1?2sin
?
2x?
?

3

3
?
633
?
∴f(x)
max
?3,f(x)
min
?2

(Ⅱ)
∵f(x)?m?2?f(x)?2?m?f(x)?2

x?
?

?

42
?
ππ
?
??
∴m?f(x)
max
?2

m?f(x)
min
?2
,4)

∴1?m?4
,即
m
的取值范围是
(1
51203


点评:第(Ⅱ)问属于恒成立问题,可以先去绝对值,利用参数分离转化为求最值问题.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和不等式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三角公式、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
题的能力 .


【反馈演练】
1.函数
y?2sin(
??3
?x)?cos(
6
?x)(x?R)
的最小值等于____-1__ _____.
2.当
0?x?
?
cos
2
x
4< br>时,函数
f(x)?
cosxsinx?sin
2
x
的最小值 是______4 _______.
3
3.函数
y?
sinx
?
3

cosx?2
的最大值为_______
3

,最小值为________.
3
4.函数
y?cosx?tanx
的值域为 .
(?1,1)

5.已知函数
f(x)?2sin
?
x(< br>?
?0)
在区间
?
?
?
?
?
3,
?
?
4
?
?
上的最小值是
?2
,则
?
的最小值等
于_________.
6.已知函数
f(x)?2cosx(sinx?cosx)?1,x?R

(Ⅰ)求函数
f(x)
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函数
f(x)在区间
?
?
π3π
?
?
8

4
?
?
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Ⅰ)
f(x)?2cosx(sinx ?cosx)?1?sin2x?cos2x?2sin
?
?
2x?
π
?
?
4
?
?

因此,函数
f(x)
的最小正周期为
π

(Ⅱ)因为f(x)?2sin
?
?
π
??
π3π
??
3 π3
?
2x?
4
?
?
在区间
?
?
8

π
?
8
?
?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
?< br>?
8

4
?
?
上为减
函数,又
f< br>?
?
π
?
?
8
?
?
?0

f
?
?

?
f
?
?

?
?
4
?
?
?2sin
?
?

?
2
?
π
?
4
?
?
??2cos
π
?
8
?
?
?2

4
??1

故函数
f(x)
在区间
?
π3π
?
?
8< br>,
?
4
?
?
上的最大值为
2
,最小值为?1


52203
3
2











第8课 解三角形
【考点导读】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2.解三角形的基 本途径:根据所给条件灵活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然后通过化边为角或
化角为边,实施边和角互化.
【基础练习】
4

6


. 1.在△ABC中,已知BC=12,A=60°,B=45°,则AC=
?


3
2.在
?ABC
中,若
sinA:sinB:sinC?5:7: 8
,则
?B
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

10

3.在
△ABC
中,若
tanA?
【范例解析】
1

C?150

BC?1
,则
AB?

3

2

cosA?
C?2A
,例1. 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已知
a?c?20

c< br>的值;(2)求
b
的值.
a
分析:利用
C?2A
转化为边的关系.
(1)求
解:(1)由
3

4
csinCsin2A3
???2cosA?

asinAsi nA2
?
a?c?20,
?
a?8,
?
222
(2 )由
?
c3

?
.由余弦定理
a?b?c?2bccosA

?.
c?12.
?
?
?
a2
得:
b?18b?80?0
,解得:
b?8

b?10

b?8
,则
A?B
,得
A?
2
?
4
,即
cosA?
23
?
矛盾,故
b?10

24
点评:在解三角形时,应注意多解的情况,往往要分类讨论.
53203


例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
(a?b)sin(A?B)?(a?b)sin( A?B)
,试判断该三角形
的形状.
解法一:(边化角)由已知得:
a[s in(A?B)?sin(A?B)]?b[?sin(A?B)?sin(A?B)]

化简得
2acosAsinB?2bcosBsinA

由正弦定理得:< br>22
2222
22
sin
2
AcosAsinB?sin2
BcosBsinA
,即
sinAsinB(sinAcosA?sinBco sB)?0


A,B?(0,
?
)

?sin A?sinB?0

?sin2A?sin2B

?2A?2B

2A?
?
?2B
,又
2A,2B?(0,2
?
)< br>,即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法二:(角化边)同解法一得:
2acosAsinB?2bcosBsinA

222
b
2
?c
2
?a
2
2
a? c?b
?ba
由正余弦定理得:
ab

2bc2ac
2< br>22
整理得:
(a
2
?b
2
)(c
2
?a
2
?b
2
)?0
,即
a?b

c? a?b

即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评:判断三角形形状主要利用 正弦或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从而利用角或边判定三角形
形状.
例3.如图,D是直角△A BC斜边BC上一点,AB=AD,记∠CAD=
?
,∠ABC=
?
.
A
(1)证明:
sin
?
?cos2
?
?0

(2)若AC=
3
DC,求
?

β
分析:识别图中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等量关系.
(1)证明:
B
α
222
?
?
?
?C

C?
?
2< br>?B

?2
?
?
?
2
例4
D C
?
?

?sin
?
?cos2
?
?0

(2)解:AC=
3
DC,
?sin
?
?3sin
?
??3cos2
?
?23sin
2
?
?3
.
3
?
?
?
?(0,)

?sin
?
?

?< br>?
?
.
2
23
点评:本题重点是从图中寻找到角之间的等量 关系,从而建立三角函数关系,进而求出
?

值.
54203



【反馈演练】
00
3?3

1.在
?ABC
中,
AB?3,A?45,C?75,
则BC =_____________.
2.
?ABC
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 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
c?2a


cosB?
_____.
3.在
?ABC
中,若
2a?b?c

s inA?sinBsinC
,则
?ABC
的形状是____等边___三
15

角形.
3
2
3

4
4.若
?ABC
的内角
A
满足
sin2A?
2
,则
sin A?cosA
= .
3
4

5
5.在?ABC
中,已知
AC?2

BC?3

cosA??
(Ⅰ)求
sinB
的值;
(Ⅱ)求
sin
?
2B?


?
?
?
?
?
的值.
6
?
3?
4
?
sinA?1?cosA?1???
?ABC
解:(Ⅰ) 在中,,由正弦定理,
??
5
?
5
?
2
2
BCACAC232
?sinA???
. .所以
sinB?
sinAsi nBBC355
(Ⅱ)因为
cosA??
4
,所以角
A
为钝 角,从而角
B
为锐角,于是
5
2
21
?
2
?
cosB?1?sin
2
B?1?
??
?

55
??
cos2B?2cos
2
B?1?2?(
21
2< br>17
)?1?

525
221421
sin2B?2sinBcosB?2???

5525
?
?
??
4213171127?17
?
sin
?
2B?
?
?sin2Bcos?cos2Bsin
?????
6
?
66
25225250
?
55203


6.在
?ABC
中,已知内角
A?
?
,边
BC?23
.设内角
B?x
,周长为
y

?
(1 )求函数
y?f(x)
的解析式和定义域;(2)求
y
的最大值.
解:(1)
?ABC
的内角和
A?B?C??
,由
A?
2?
?
,B?0,C?0

0?B?

?
?
应用正弦定理,知
AC?
BC23
sinB?sinx?4sinx

?
sinA
sin
?
因为
y?AB?BC?AC

AB?
BC
?
2?
?
sinC?4sin
?
?x
?

sinA
?
?
?
所以
y? 4sinx?4sin
?
2?
??
2?
??
?x
?
?23
?
0?x?
?

3
??
?
??

??
?1
(2)因为y?4
?
?
sinx?
?
cosx?
2
sin x
?
?
?23

??

?
?
? 5?
???
?
?43sinx??23?x??
?

???
?
?
??
???
?
???
?
,即
x?
时,
y
取得最大值
63

???


所以,当
x?
7.在
?ABC
中,
tanA?< br>13

tanB?

45
(Ⅰ)求角
C
的 大小;(Ⅱ)若
?ABC
最大边的边长为
17
,求最小边的边长.
13
?
解:(Ⅰ)
C?π?(A?B)

?tanC??tan(A ?B)??
45
??1

13
1??
45
0?C?π

?C?
3
π

4
(Ⅱ)
C?
3
?

?AB
边最大,即
AB?17
. < br>4

?
?
?
tanA?tanB,A,B?
?
0,
?

?

A
最小,
BC
边为最小边 .
?
?
?
56203


sinA1
?tanA??,
?
?
π
?
cosA4

A?< br>?
0,
?
, 由
?
?
2
?
?
sin
2
A?cos
2
A?1,
?

sinA?
17
ABBCsinA
??2
. .由得:
BC?AB
17
sinCsinAsinC
所以,最小边
BC?2






















第9课 解三角形的应用
【考点导读】
1.运用正余弦定理等知识与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综合运用 三角函数各种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深化对三角公式和基础知识的理解,进
一步提高三角变换的能力 .
400

3
1.在200
m
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 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_________
m

【基础练习】
2.某人朝正东方向走x km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km,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
3
2
3

_______________
3

km,那么x的值为km.
3.一船以每小时15km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处看到一个灯 塔B在北偏东
60
,行驶4h
302

后,船到达C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
15
,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 km.
4.如图,我炮兵阵地位于A处,两观察所分别设于B,D,已知
?ABD
为 边长等于
a
的正
57203
C


三角形,当目标出 现于C时,测得
?BDC?45

?CBD?75
,求炮击目标的距离
AC

解:在
?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
aBC
?

sin60?sin45?

BC?
6
a

3222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C?AB?BC?2AB?BC ?cos?ABC


AC?
5?23
a

3
5?23
a

3
答:线段
AC
的长为
【范例解析】
例 .如图,甲船以 每小时
302
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
105
方向的
B
1
处,此时两船相距
20
海当甲船位于
A
1
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

里,当甲船航行
20
分钟到达
A
2
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
120
方向的
B
2
处,
此时两船相距
102
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分析:读懂题意,正确构造三角形,结合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解法一:如图(2),连结
A
1
B
2
,由已知< br>A
2
B
2
?102

120

A
2

B
2

B
1


105

A

1

例1(1)
A1
A
2
?302?
20
?102

?A
1
A
2
?A
2
B
2

60


∠A
△A
1
A
2
B
2
是等边三 角形,
1
A
2
B
2
?180?120?60
,< br>?
120

A

2
B
2

B
1


105

?A
1
B< br>2
?A
1
A
2
?102

由已知,
A
1
A
1
B
2
?105?60?45

1
B
1
?20

∠B
A
1


例1(2)
58203



△A
1< br>B
2
B
1
中,由余弦定理,
22
22
B< br>1
B
2
?A
1
B
1
2
?A
1
B
2
?2A
1
B
1
A
1
B2
cos45
?20?(102)?2?20?102?
2
?200
2
102
?60?302
(海里小时)
?B
1B
2
?102
.因此,乙船的速度的大小为.

20
答:乙船每小时航行
302
海里.
解法二:如图(3),连结
A
2
B
1

120

A

2
B
2

B
1

105

A
1

20AA?302??102

∠B
1
A
1
A
2< br>?105
, 由已知
A

B?20
12
11
60


例1(3)
cos105?cos(45?60)
?cos45cos60?sin 45sin60
?
2(1?3)

4
2(1?3)
. < br>4
sin105?sin(45?60)
?sin45cos60?cos45sin6 0
?

△A
2
A
1
B
1
中,由余 弦定理,
2
A
2
B
1
2
?A
1
B
1
2
?A
1
A
2
?2A
1
B< br>1
A
1
A
2
cos105

?(102)< br>2
?20
2
?2?102?20?
2(1?3)
?100(4 ?23)

4
?A
2
B
1
?10(1?3)

由正 弦定理
sin∠A
1
A
2
B
1
?
A
1
B
1
20
sin∠B
1
A
1
A
2
?
A
2
B
1
10(1?3)
2(1?3)2< br>,
?
42
2(1?3)

4
?∠A
1< br>A
2
B
1
?45
,即
∠B
1
A2
B
1
?60?45?15

cos15?sin105?
△B
1
A
2
B
2
中,由已知
A2
B
2
?102
,由余弦定理,
22
B
1< br>B
2
?A
2
B
1
2
?A
2
B
2
?2A
2
B
1
A
2
B
2cos15
?10
2
(1?3)
2
?(102)
2?2?10(1?3)?102?
2(1?3)
?200

4
59203


?B
1
B
2
?10 2
,乙船的速度的大小为
答:乙船每小时航行
302
海里.
102
?60?302
(海里小时).
20
点评:解法二也是构造 三角形的一种方法,但计算量大,通过比较二种方法,学生要善于利
用条件简化解题过程.

【反馈演练】
1.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m,江中有两条船,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

30?
,而且
103

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
30?
角,则两条船相距____________m.
2.有一长为1km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
20?
,现要将倾斜角改为
10?
,则坡底要伸长
____1___km.
3.某船上的人开始看见灯塔在南偏东30?
方向,后来船沿南偏东
60?
方向航行45海里后,
153

__________海里. 看见灯塔在正西方向,则此时船与灯塔的距离是
4.把一根 长为30cm的木条锯成两段,分别作钝角三角形
ABC
的两边
AB

BC
,且

?ABC?120?
,则第三条边
15
AC< br>3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cm.
5.设
y?f(t)
是某港口水的深度y(米)关于时间t(时)的函数,其中
0?t?24
.下表是
该港 口某一天
从0时至24时记录的时间t与水深y的关系:
t
y

0
12
3
15.1
6
12.1
9
9.1
12
11.9
15
14.9
18
11.9
21
8.9
24
12.1
经长期观察, 函数
y?f(t)
的图象可以近似地看成函数
y?k?Asin(
?
t?
?
)
的图象.
下面的函数中,
最能近似表示表中数据间对应关系的函数是 ( A )








A.
y?12?3sin
C.
y?12?3sin
?
6
t,t?[0,24]

t,t?[0,24]

B.
y?12?3sin(
D.
y ?12?3sin(
?
6
t?
?
),t?[0,24]
< br>t?
?
12
?
12
?
2
),t[0,24]


60203


2012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四章 平面向量与复数

【知识图解】
Ⅰ.
平面向量知识结构表

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加、减法


实数与向量的积


向量的数量积

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向量
向量的运算


向量的运用
Ⅱ.复数的知识结构表


数系的扩充与

复数的引入
复数的概念
复数的运算



【方法点拨】
由于向量融形、数于一体,具有几何形式与代数形式的“ 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了中学
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成为联系众多知识内容的媒介。所以,向量成 为了“在知识网
络交汇处设计试题”的很好载体。从高考新课程卷来看,对向量的考查力度在逐年加大, 除
了直接考查平面向量外,将向量与解析几何、向量与三角等内容相结合,在知识交汇点处命
题 ,既是当今高考的热点,又是重点。
复习巩固相关的平面向量知识,既要注重回顾和梳理基础知识,又 要注意平面向量与
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用向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综合运用 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站在新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向量。
1. 向量是具有大小和和方向的量 ,具有“数”和“形”的特点,向量是数形结合的桥梁,
在处理向量问题时注意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处理向量问题的基础,也是平面向量坐标表示的基础,它表明同一
平 面内任意向量都可以表示为其他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
3. 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上是向量的代数形式,引入坐标表示,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
问题解决.
4. 要了解向量的工具作用,熟悉利用向量只是解决平面几何及解析几何中的简单问题的方
数系的扩充

61203


法.


第1课 向量的概念及基本运算
【考点导读】
1. 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 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3. 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基础练习】
1.出下列命题:①若
a?b
,则
a?b
; ②若A、B、C、D是不共线的四点,则
AB?DC
是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若< br>a?b,b?c
,则
a?c
;④
a?b
的充要条件是
a?b

ab
;⑤若
ab

bc
,则
ac
。其中,正确命题材的序号是②③

2. 化简
AC?
BD?
CD?
AB

0

3 .在四边形ABCD中,
AB
=a+2b,
BC
=-4a-b,
CD
=-5a-3b,其中a、b不共线,则四
边形ABCD为梯形
4.如图,设点P、Q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
21

OA
=a,
OB
=b,则
OP

a?b

33
12
OQ

a?b
(用a、b表示)
33
b
a
B
Q
P
A
第4题
O

【范例导析】
例1 .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的边AD和BC的中点分别为E、F,
求证:
AB?DC?2EF
.
分析:构造三角形,利用向量的三角形法则证明.
证明:如图,连接EB和EC ,
D
C
E F

A B
例1

EA ?AB?EB

EF?FB?EB
可得,
EA?AB?EF?FB
(1)

ED?DC?EC

EF?FC?EC
可得,
ED?DC?EF?FC
(2)
(1)+(2)得,
EA?ED?AB?DC?2EF?FB?FC
(3)
∵E、F分 别为AD和BC的中点,∴
EA?ED?0

FB?FC?0

62203


代入(3)式得,
AB?DC?2EF

点拨:运用向量加减法解决几何问题时,需要发现或构造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例2.已知
OA,OB
不共线,
OP?aOA?bOB
, 求证:A,P,B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a?b?1

分析:证明三点共线可以通过向量共线来证明.
解:先证必要性:若A,P,B三点共线,则 存在实数
?
,使得
AP?
?
AB
,即
OP?OA?
?
OB?OA
??
,∴
OP?
?
1?
?< br>?
OA?
?
OB,

OP?aOA?bOB
,∴a?1?
?
,b?
?
,∴
a?b?1.

再证 充分性:若
a?b?1.

AP?OP?OA
=
?
a?1< br>?
OA?bOB?bOB?OA
=
bAB
,∴
??
AP

AB
共线,∴A,P,B三点共线.
点拨:向量共线定理是向量知识中的一个基本定理,通常可以证明三点共线、直线平行等问题.
【反馈练习】
1.已知向量a和b反向,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C)
A. |a|-|b|=|a

b| B. |a|-|b|=|a+b| C.|a|+|b|=|a

b| D. |a|+
|b|=|a+b|
2.设四边形ABCD中,有
DC?
1
AB,AD?BC
则这个四边形是(C)
2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等腰梯形 D.菱形
3.设A、B、C、D、O是平面上的任意五点,试化简:

AB?BC?CD
, ②
DB?AC?BD
, ③
?OA?OC?OB?CO

解析:①原式=
(AB?BC)?CD?AC?CD?AD

②原式=
(DB?BD)?AC?0?AC?AC

③原式=
(OB?OA)?(?OC?CO)?AB?(OC?CO)?AB?0?AB

4.设
x
为未知向量,
a

b
为已知向量,x
满足方程2
x
?(5
a
+3
x
?4
b
)+
1
a
?3
b
=0,
2

x
=
?
9
a?b
(用
a

b
表示 )
2
63203


5.在四面体O-ABC中,
OA?a, OB?b,OC?c,D
为BC的中点,E为AD的中点,则
OE
=
111< br>a?b?c
(用a,b,c表示)
244
6如图平行四边形OADB的对角线 OD,AB相交于点C,线段BC上有一点M满足BC=3BM,
线段CD上有一点N满足CD=3CN ,设
OA?a,OB?b,试用a,b表示OM,ON,MN

解:
11111
BM=BC=BA,?BM=BA=OA- OB=
?
a?b
?

36666
??
?OM=OB+BM?
15142
a?b
.
?CN?CD,?ON?CD?OD

66333
第6题
22211
?ON=OD=OA+OB?
?
a?b
?

?MN=ON-OM?a?b

33326
??

第2课 向量的数量积
【考点导读】
1. 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几何意义.
2. 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运算律.
3. 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
4. 能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处理有关垂直、角度、长度的问题.

【基础练习】
1.已知
a,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
60
,那么
a?3b?
0
13

2.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
i,j
分别 是与
x
轴,
y
轴平行的单位向量,若直角三角形
ABC
中,
AB?2i?j

AC?3i?kj
,则
k
的可能值个数为 2个
3. 若
a?1
,
b?2

a

b
的夹角为
60
,若
(3a+5b)?(ma?b)
,则
m< br>的值为
4.

|a|?1,|b|?2,c?a?b
,且
c? a
,则向量
a

b
的夹角为 120°
【范例导析】

例1.已知两单位向量
a

b
的夹角为
120< br>,若
c?2a?b,d?3b?a
,试求
c

d
的夹 角
的余弦值。
0
0
23

8
64203


分析:利用
a
2
?a
2

cos
?
?
a?b
求解.
a?b
0
解:由题意,
a?b ?1
,且
a

b
的夹角为
120
,所以,
a?b?abcos120???
2
1

2
c?c?c?
?
2a?b
?
?
?
2a?b
?
?4a
2?4a?b?b
2
?7
?c?7
,同理可得
?db
2< br>?4ac?13

c?d?
(2a?b)?(3b?a)?7a?b?3b
2
?2a
2
??
17
2713
1791

182
17
,设
?

2
c

d< br>的夹角,则
cos
?
????
点评:向量的模的求法和向量间的乘法计 算可见一斑。
例2.已知平面上三个向量
a

b

c的模均为1,它们相互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1)求证:
(a?b)
⊥< br>c
;(2)若
|ka?b?c|?1(k?R)
,求
k
的取值 范围.
分析:问题(1)通过证明
(a?b)?c?0
证明
(a?b)?c
,问题(2)可以利用
|ka?b?c|
2
?
?
ka?b? c
?

解:(1)∵
|a|?|b|?|c|?1
,且
a

b

c
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a?b)?c?a?c?b?c?|a||c|cos120?|b||c|cos120?0


(a?b)?c?0

2
(2)∵
|ka?b?c|?1
,即
|ka?b?c|?1

00
2
也就是
ka?b?c?2ka?b?2ka?c?2b?c?1

∵ < br>a?b?b?c?a?c??
2222
1
2
,∴
k?2k?0

2
所以
k?0


k?2

解:对于有关向量的长度、夹角的求解以及垂直关系的判断通常是运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
决.
例3.如图,在直角△ABC中,已知
BC?a
,若长为
2a
的线段
PQ
以点
A
为中点,问
PQ与BC
的夹角
?

何值时
BP?CQ
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分析:本题涉及向量较多,可通过向量的加减法则得
BP?CQ?(AP?AB)?(AQ?AC)
,再结合直角三
角形和各线段长度特征法解决问题
解:
AB?AC,?AB?AC?0.


65203


AP??AQ,BP?AP?AB,CQ?AQ?AC ,
?BP?CQ?(AP?AB)?(AQ?AC)

?AP?AQ?AP?AC?A B?AQ?AB?AC
??a
2
?AP?AC?AB?AP
??a
2
?AP?(AB?AC)
1

??a
2
?PQ?BC
2
1
??a
2
?PQ?BC
2
??a
2
?a
2
cos
?
.
故当cos
?
?0,即
?
?

例3

?
2
(PQ与BC方向相同)时, BP?CQ最大.其最大值为?a
2
.

点拨:运用向量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充分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对于大量几何问题,不仅可以
用向量语言加以叙述,而且完全可以借助向量 的方法予以证明和求解,从而把抽象的问题转化
为具体的向量运算.
【反馈练习】
1.已知向量
a,b
满足
a=1,b?4,且ab?2
,

a

b
的夹角为
?????
?

3
??
D
C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B|?|BD|?|DC|?4, AB?BD?BD?DC?0,

|AB|?|BD|?|BD|?|DC|?4
,则
(AB?DC)?AC
的值为4
3.若向量
a,b
满足
a =b=1
,
a,b
的夹角为60°,则
aa+ab
=
4.若 向量
a=1,b?2,且a-b?2
,则
a+b?
3

2
AB
???????
6

第2题
5.已知| a|=4,|b|=5,|a+b|=
21
,求:① a·b ;②(2a-b) ·(a+3b)
解:(1)|a+b|
2
=(a+b)
2
=a2
+2ab+b
2
=|a|
2
+2a·b+|b|
2< br>,∴
ab?
a?b?a?b
2
222
??10
(2)(2a-b)·(a+3b)=2a
2
+5a·b-3b
2
=2| a|
2
+5a·b-3|b|
2
=2×4
2
+5×(-10 )-3×5
2
=
-93.
6.已知a与b都是非零向量,且a+3b与 7a-5b垂直,a

4b与7a

2b垂直,求a与b的夹
角.
解:∵且a+3b与7a-5b垂直,a

4b与7a

2b垂直,
22
∴(a+3b)·(7a-5b)=0,(a

4b)·(7a

2b)=0 ∴7a+16 a·b-15 b
2
=0,7a-30 a·b
+8 b
2
=0,
66203


∴b
2
=2 a·b,|a|=|b| ∴
cos
?
?


a
?
b
1

?
?60

?
a
?
b
2
第3课 向量的坐标运算
【考点导读】
1. 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2.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及数乘、数量积运算.
3.掌握平面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并利用它解决向量平行的有关问题.
【基础练习】
1若
OA
=
(2,8)

OB=
(?7,2)
,则
1
AB
=
(?3,?2)

3
2平面向量
a,b
中,若
a?(4,?3)

b
=1,且
a?b?5
,则向量
b
=
(,?)
4
5
3
5
3.已知向量
OA?(k,12),OB?(4,5) ,OC?(?k,10)
,且A、B、C三点共线,则k=
?
4.已知平面向量
a?(3,1)

b?(x,?3)
,且
a?b
,则
x?
1
【范例导析】
例1.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
a?
?
3, 2
?
,b?
?
?1,2
?
,c?
?
4,1
?
,回答下列问题:
(1)求满足
a?mb?nc
的实数m,n;
(2)若
?
a?kc
?

?
2b?a
?,求实数k;
(3)若
d
满足
?
d?c
?
< br>?
a?b
?
,且
d?c?
2

3
5
,求
d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向量及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解:(1)由题意得
?
3,2
?
?m
?
?1,2< br>?
?n
?
4,1
?

5
?
m?
?
?
?m?4n?3
9
所以< br>?
,得
?
8
?
2m?n?2
?
n?
9
?
(2)
a?kc?
?
3?4k,2?k
?
,2 b?a?
?
?5,2
?

67203


?2 ?
?
3?4k
?
?
?
?5
??
2?k?
?0,?k??
16

13
(3)设
d?
?
x,y
?
,则
d?c?
?
x?4,y?1
?
,a?b?
?
2,4
?

?
4
?
x?4
?
?2
?
y?1
?
?0
由题意得
?

22
????
x?4?y?1?5
?

?
?< br>x?3
?
x?5
3
?

?

d?
?
3,?1
?

?
5,
?
y??1
?
y?3
点拨:根据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及两个向量平等行的充要条件、模的计算公式,建立 方程组
求解。

例2.已知△ABC的顶点分别为A(2,1),B(3,2),C (-3,-1),BC边上的高为AD,求
AD
及点D的坐标、
分析:注意向量坐标法的应用,及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解:设点D的坐标为(x,y)
∵AD是边BC上的高,
∴AD⊥BC,∴
AD

BC

又∵C、B、D三点共线,

BC

BD


AD
=(x-2,y-1),
BC
=(-6,-3)
BD
=(x-3,y-2)

?
?
?6(x?2)?3(y?1)?0

?6(y?2)?3(x?3)?0
?
例2
解方程组,得x=
7
9
,y=
55
72
9
1
,),
AD
的坐标为(-,) 555
5
∴点D的坐标为(
点拨:在解题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向量的各种运算解决问 题.
例3.已知向量
a?
?
cos
?
?
3x3x
?
xx
?
?
?
?
?
,sin
?< br>,b?
?
cos,?sin
?
,

x?
?< br>0,
?

22
?
22
??
?
2
?
68203


求(1)
a?b

a?b
;(2)若
f
?
x
?
?a?b?2
?
a?b
的最小值是
?
分析: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解:(1)
a?b?cos
3
,求
?
的值。
2< br>3x3
?
x
?
xcos?sinx
?
?sin
?
?cos2x

222
?
2
?
22
3 x
??
3x
??

a?b?
?
cosx?cos< br>?
?
?
sinx?sin
?
?2?2cos2x?2cosx .

22
??
22
??
?
?
?
x ?
?
0,
?
,?a?b?2cosx

?
2?
(2)
f
?
x
?
?cos2x?4
?
cosx?2cosx?4
?
cosx?1?2
?
cosx?
?< br>?
?2
?
?1

2
2
2
?
?
?
?
x?
?
0,
?
?cosx?
?0,1
?

?
2
?
2
2
(1) 当< br>?
?
?
0,1
?
时,
cosx?
?
,f
?
x
?
min
??2
?
?1
??2< br>?
?1??,?
?
?
3
2
5

2
(2) 当
?
?0
时,
cosx?0,f
?x
?
min
??1??
3

2
35
?
?
??1

28
(3) 当?
?1
时,
cosx?1,f
?
x
?
min< br>?1?4
?
??
综上所述:
?
?
5

2
点拨:注意运用不同章节知识综合处理问题,对于求二次函数得分最值问题,注意分类讨论.
【反馈练习】
1.已知向量
a?(?5,6)

b?(6,5)< br>,则
a

b
(A)
A.垂直 B.不垂直也不平行 C.平行且同向 D.平行且反向

2.与向量a=
?
,
?
,
b=
?
,
?
的夹解相等 ,且模为1的向量是
?
,?
?

?
?,
?

4
??
2
3.已知向量
OA?(4,6),OB?(3,5),
OC?OA,ACOB,
则向量
OC
等于
?
,??

?
721
?
?
71
?
?
22
?
?
17
?
?
22
?
?
4< br>?
5
3
?
5
?
?
43
?
?
55
?
4.已知向量
a?(1,2),b?(?2,?4),|c|?5,若 (a?b)?c?
5
,则a与c的夹角为
120°
2
69203


5.若
A(1,2),B(2,3),C(?2,5)
,试判断则△A BC的形状____直角三角形_____
6.已知向量
a?(cos
?
, sin
?
)
,向量
b?(3,?1)
,则
2a?b
的最大值是 4
7.若
a,b
是非零向量且满足
(a?2b) ?a

(b?2a)?b
,则
a

b
的夹角是
8.已知:
a

b

c
是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向量,其中
a
=(1,2)
(1)若|
c
|
?25
,且
ca
,求
c< br>的坐标;
?
3

5
,

a?2b

2a?b
垂直,求
a

b
的夹角
?
. (2)若|
b
|=
2
解:(1)设
c?(x,y)
,由ca

c?25
可得:
?
1?y?2?x?0
?
x?2
?
x??2

?
2

?

?

2
y??4
y?4
?
x?y?20
??

c?(2,4)
,或
c?(?2,?4)

22
(2)
(a?2b)?(2a?b),?(a?2b)(2a?b)?0

2a?3a?b?2b?0,

?2|a|
2
?3a?b?2|b|
2
?0

55

2?5?3a?b?2??0
, 所以
a?b??

42
a?b
??1,

?
?[0,
?
]

cos
?
?
|a|?|b|

?
?
?
.
9.已知点
O

?ABC内 的一点,?AOB?150
0
,?BOC?90
0

设OA?a,O B?b,OC?c,

a?2,b?1,c?3,
试用
a,和b表示c
.

解:以O为原点,OC,OB所在的直线为
x
轴和
y
轴建立如图3所示的坐标系.
,,3
, 由OA=2,
?AOx?120
, 所以
A2cos120,2sin120,即A-1
-1
?
,C
?< br>3,0
?
,设 易求
B
?
0,
OA?λ
1< br>OB?λ
2
OC,即-1,3?λ
1
?
0,-1
?< br>?λ
2
?
3,0
?

?
λ
1
?-3
-1
?

?
2
??

??1
.
?
?
3
?

1
?
λ< br>2
?-
3
?

0
?
00
?
??
??
1
a??3b?c
.
3

第9题

70203






第4课 向量综合应用
【考点导读】
1. 能综合运用所学向量知识及有关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向量知 识内部综合问题和与函数、不
等式、三角函数、数列等知识的综合问题.
2. 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概括数学模型,了解向量知识的实际应用.
【基础练习】
1.已知a= (5,4),b=(3,2),则与2a-3b平行的单位向量为
e??(
5
5
,
2
5
5
)

2.已知
a
=1,
b
=1,a与b的夹角为60°,x=2a-b,y=3b-a,则x与y的夹
角的余弦值为
?
【范例导析】
例1.已知平面向量
a
=(
3
, -1),
b
=(
21
14

1
3
, ).
2
2
(1) 若存在实数k和t,便得x=a+(t
2
-3)b, y
=-
ka+tb,且x⊥y,试求函数的关系式k
=f(t)


(2) 根据(1)的结论,确定k=f(t)的单调区间。
分析:利用向量知识转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t
2
?23?33t
2
?23?23
1
解:(1)法一:由题意知x=(,), y=(t-
3
k,t+
222
2
k),又x⊥y
t
2
?23?33t
2
?23?23
1
故x · y=×(t-
3
k)+×(t+k)=0。
222
2
整理得:t- 3t-4k=0,即k=
3
1
3
3
t-t.
44
法二:∵a=(
3
,-1),b=(
1
3
, ), ∴.
a
=2,
b
=1且a⊥b
2
2
2223
∵x⊥y,∴x · y=0,即-k
a
+t (t-3)
b
=0,∴t-3t-4k=0,即k=
1
3
3
t-t
44
71203


(2) 由(1)知:k=f(t) =
1
3
33
2
3
t-t ∴k?=f?(t) =t-,
4444
令k?<0得-1<t<1;令k?>0得t<-1或t>1.
故k=f(t)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 1 ),单调递增区间是(-∞,-1)和(1,+∞).
点拨:第1问中两种解法是解决向量垂直的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先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分
别求 得两个向量的坐标,再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二是直接利用向量的垂直的充要条件,
其过程要用到向 量的数量积公式及求模公式,达到同样的求解目的(但运算过程大大简化,
值得注意)。第2问中求函数 的极值运用的是求导的方法,这是新旧知识交汇点处的综合运
用。

例2.已知两个 力(单位:牛)
f
1

f
2
的夹角为
60
,其中
f
1
?
,某质点在这两个
(2,0)
力的共同作用下 ,由点
A(1,1)
移动到点
B(3,3)
(单位:米)
(1) 求
f
1

(2) 求
f
1

f
2
的合力对质点所做的功
分析:理解向量及向量数量积的物理意义,将物理中的求力和功的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解决.
(2,2),f=2,令f=(tt?0)
解:
?
1
?
f=

12
13
?f?(3+1,3+3)
?2?t?t,t=2(3+1)

2
22
?2,2)=(
?
2
?
W=f?AB? (f
1
?f
2
)(
【反馈练习】
3+3,3+3)(?2,2)=12+43

点拨:学习向量要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并能用向量的知识解决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 1),B(-1, 3), 若点C满足< br>OC??OA??OB
,其中
?

?
∈R且
?
+
?
=1,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x+2y-5=0
2.已知a,b是非零向量且满 足(a-2b)⊥a,(b-2a)⊥b,则a与b的夹角是
?

3
3. 已知直线x+y=a与圆x
2
+y
2
=4交于A、 B两点,且|
OA
+
OB
|=|
OA
-
OB
|,其中O为原点,
则实数a的值为2或-2
4.已知向量a=(
cos?,si n?
),向量b=(
3,?1
),则|2a-b|的最大值是 4
5.如图,
AB?(6,1),BC?(x,y),CD?(?2,?3)

72203
第5题


(1)若
BC

DA
,求x与y间的关系;
(2)在(1)的条件下,若有
AC?BD
,求x,y的值及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1)
AD?(4?x,y?2),

BC

DA,
?x(y?2)?y(4?x)?0

?x?2y?0

( 2)由
AC

BD
,得(x-2)(6+x)+(y-3)·(y+1)=0 ,②
即x
2
+y
2
+4x-2y-15=0 由①,②得
?

?
x??6
?
x?2
?S?16

?
y?3y?1
??
第5课 复数的概念和运算
【考点导读】
1.了解数系的扩充的基本思想,了解引入复数的必要性.
2.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
【基础练习】
1.设
a

b

c

d?R
,若
a?b i
为实数,则
bc?ad?0

c?di
2
2.复数
z?
1
的共轭复数是
1
?
1
i

1?i
2
i
2
+(1+
3
i)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1 ?i
2
3
4.若复数
z
满足方程
z?2?0
,则< br>z?
?22 i

3.在复平面内,复数
【范例导析】
m
2
?m?6
?(m
2
?2m?15)i
(1)例 .m取何实数时,复数
z?
是实数?(2)是虚数?(3)
m?3
是纯虚数?
分析:本题是判断复数在何种情况下为实数、虚数、纯虚数.由于所给复数z已写成标准形
式, 即
z?a?bi(a、b?R)
,所以只需按题目要求,对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处理,就极易< br>解决此题.
?
m
2
?2m?15?0时,
?
m?5或m??3时 即m?5
解:(1)当
?

?

m?5
时,z是实数.
?
m??3
?
m?3?0
?
m
2
?2m?15?0时,
?
m?5且m??3
(2) 当
?

?
∴当
m?5

m??3
时,z是虚数.
m??3
m?3?0
?
?
73203


?< br>m
2
?m?6?0
?
m?3或m??2
?
?
(3)当
?
m?3?0时

?
m??3
∴当
m?3

m??2
时,z是纯虚数.
?
m
2
?2m?1 5?0
?
m?5且m??3
?
?
点拨:研究一个复数在什么情况下是 实数、虚数或纯虚数时,首先要保证这个复数的
实部、虚部是有意义的,这是一个前提条件,学生易忽略 这一点.如本题易忽略分母不能为
0的条件,丢掉
m?3?0
,导致解答出错.

【反馈练习】
2
1.如果复数
(m?i)(1?mi)
是实数,则实数
m?
?1

2.已知复数z满足(
3
+3i )z=3i,则z=

3
4
3
i

4
3 .若复数Z=
1?i
2
,则Z
100
+Z
50
+1 +i的值为0
4.设
x

y
为实数,且
xy5
? ?
,则
x
+
y
=4.
1?i1?2i1?3i

74203


2012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五章 数列

【知识图解】

通项
一般数列

n
项 和
函 数 数 列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n
项和公式
中项性质
特殊数列
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

n
项和公式
中项性质
【方法点拨】
1.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分析、思考,学会归纳、猜想、验证.
2.强化基本量思想,并在确定基本量时注重设变量的技巧与解方程组的技巧.
3.在重点掌 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中项等基础知识的同时,会针对可
化为等差(比)数列的比较 简单的数列进行化归与转化.
4.一些简单特殊数列的求通项与求和问题,应注重通性通法的复习.如 错位相减法、迭加
法、迭乘法等.
5.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会针对有关应用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出其解.



第1课 数列的概念
【考点导读】
1. 了解数列(含等差数列、等比 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
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 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和一些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3. 能通过一些基本的转化解决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的问题。
【基础练习】
75203


1.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br>a
1
?0,a
n?1
?
a
n
?3
3 a
n
?1
(n?N
*
)
,则
a
20
=
?3

分析:由a
1
=0,
a
n?1
?
a
n
?3
3a
n
?1
(n?N
?)

a
2
??3,a
3
?3,a
4
? 0,??????
由此可知:
数列
{a
n
}
是周期变化的,且三个一循环,所以可得:
a
20
?a
2
??3.

2.在数列
{a
n
}
中,若
a
1
?1

a
n?1
?a
n
?2(n?1)
,则该数列的通项
a
n
?< br> 2n-1 。
a
1
(3
n
?1)
(n?N
*
)
,且
a
4
?54
,则
a
1
?
____2_ _. 3.设数列
{a
n
}
的前n项和为
S
n
,< br>S
n
?
2
4.已知数列
{a
n
}
的 前
n
项和
S
n
??
【范例导析】
例1.设数列< br>{a
n
}
的通项公式是
a
n
?n?8n?5
,则
(1)70是这个数列中的项吗?如果是,是第几项?
(2)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并作出前5项的图象;
(3)这个数列所有项中有没有最小的项?如果有,是第几项?
分析:70是否是数列的项, 只要通过解方程
70?n?8n?5
就可以知道;而作图时则要注
意数列与函数的区别 ,数列的图象是一系列孤立的点;判断有无最小项的问题可以用函数的
观点来解决,一样的是要注意定义 域问题。
解:(1)由
70?n?8n?5
得:
n?13

n??5

所以70是这个数列中的项,是第13项。
(2)这个数列的前5项是
?2,?7,?10,?11,?10
;(图象略) (3)由函数
f(x)?x?8x?5
的单调性:
(??,4)
是减区间 ,
(4,??)
是增区间,
所以当
n?4
时,
a
n
最小,即
a
4
最小。
点评:该题考察数列通项的定义,会判断数 列项的归属,要注重函数与数列之间的联系,用
函数的观点解决数列的问题有时非常方便。
2
2
2
n(5n?1)
,则其通项
a
n
?

?5n?2

2
2
例2.设数列
{a
n
}
的前n项和为
S
n
,点
(n,

{a
n
}
的通项公式。
S
n
)(n?N
?
)< br>均在函数y=3x-2的图像上,求数
n
76203


分析:根 据题目的条件利用
S
n

a
n
的关系:
a
n
?
?
的情况)求出数列
{a
n
}
的通项。 < br>?
S
1
(当n?1时)
?
S
n
(当n?2时 )
,(要特别注意讨论n=1
解:依题意得,
S
n
n
?3n ?2,

S
n
?3n
2
?2n

当n≥ 2时,
a
n
?
2
2
?
?(3n?2n)?3n?1 ?2(n?1)
?
?6n?5
;
??
S
n
?S< br>n?1
??
当n=1时,
a
1
?S
1
?1< br> 所以
a
n
?6n?5(n?N)

*
例 3.已知数列{a
n
}满足
a
1
?1
,
a
n?1
?2a
n
?1(n?N)

*
(Ⅰ)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Ⅱ)若 数列
{b
n
}
满足
4
1
b?1b
2
?1
4...4
b
n
?1
?(a
n
?1)
b
n
.(n?N
*
)
,证明:
{b
n
}
是等差数列;
分析:本题第1问采用构造等比数列来求通项问题,第2问依然是构造问题。
解:(I)
a
n?1
?2a
n
?1(n?N
*),

?a
n?1
?1?2(a
n
?1),

?
?
a
n
?1
?
是以
a
1
?1?2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n
?1?2
n
.


a
n
?2?1(n?N).

(II)


n*
4
b
1
?1
4
b
2
?1
...4
b
n
?1
?(a
n
?1)
b
n
.

?4
(b
1
?b
2
?...?b
n
)?n
?2
nb
n
.

?2[(b
1
?b
2
?...?b
n
)?n]?nb
n
,


2[(b
1
?b< br>2
?...?b
n
?b
n?1
)?(n?1)]?(n?1) b
n?1
.
②;

(n?1)b
n?1
?nb
n
?2?0,
③ ② -①,得
2(b
n?1
?1)?(n?1)b
n?1
?nb
n
,


nb
n?2
?(n?1)b
n?1
?2?0.

③-④,得
nb
n?2
?2nb
n?1
?nb
n
?0,

b
n?2
?2b
n?1
?bn
?0,
?b
n?2
?b
n?1
?b
n?1< br>?b
n
(n?N
*
),
?
?
b
n< br>?
是等差数列。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化归的数学思想 方法,考查综合解题
能力。

77203


【反馈演练】
1.若数列
?
a
n
?
前8项的值各异,且
a
n?8
?a
n
对任意
n
∈N都成立,则下列数列中可取遍
?
a
n
?

*
前8项值的数列为 (2) 。
(1)
?
a
2k?1
?
(2)
?
a
3k?1
?
(3)
?
a
4k?1
?

2
(4)
?
a
6k?1
?

2.设
S
n
是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 和,且
S
n
=
n
,则
?
a
n
?< br>是 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
3.设
f

n
)=
1111
???????

n
∈N),那么
f

n
+1)-
f

n
)等于
n?1n?2n?3 2n
11
?

2n?12n?2
4.根据市场调查结果,预测某 种家用商品从年初开始的
n
个月内累积的需求量
S
n
(万件)
近似地满足
S
n
=
n
2
(21
n
n
-5)(
n
=1,2,……,12).按此预测,在本年度内,需求量超
90
过1.5万件的月份是 7月、8月 。
5.在数列
{a
n
}
中,
a
1
?1, a
2
?2?3,a
3
?4?5?6,a
4
?7?8?9?1 0,

a
10
?
505 。
n
2
?n?1
(n?N
?
)
, 6.数列
?
a
n
?
中,已知
a
n
?
3
( 1)写出
a
10

a
n?1

a
n
2
; (2)
79
2
是否是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
3
n
2
?n?1
10
2
?10?1109
(n?N
?
)
,∴
a
10
??
解:(1)∵
an
?

3
33
3
3
2
n
2
?n?1
(2)令
79
?
,解方程得
n?15,或n??1 6

3
3

n?N
?
,∴
n?15
, 即
79







a
n?1
?
n?1
?
?
?
n?1
?
?1< br>?
n
?
2
2
?3n?1

a
n2
3
n
??
?
2
2
?n
2
? 1
n
4
?n
2
?1
?

3
2
为该数列的第15项。
3
第2课 等差、等比数列
78203


【考点导读】
1. 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n
项和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 理解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了解等差、等比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3. 注意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运用。
【基础练习】
1.在等差数列{
a
n< br>}中,已知
a
5
=10,
a
12
=31,首项
a
1
= -2 ,公差
d
= 3 。
2.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与第4项分别是12与18,则它的第1项是
16
,第2项是 8 。
3
3.设
?
a
n
?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 若
a
1
?a
2
?a
3
?15

a
1
a
2
a
3
?80
,则
a
11< br>?a
12
?a
13
?
105

4.公差不 为0的等差数列{
a
n
}中,
a
2

a
3

a
6
依次成等比数列,则公比等于 3 。
【范例导析】
例1.(1)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 有项的和为390,
则这个数列有
13 项。
(2)设数列{
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2 。
解:(1)答案:13
法1:设这个数列有
n

3?2
?
S?3a?d
1
?
3
2
?
?
?

?
S
3
?S
n
?S
n?3
?3a
1
?3nd?6d
?
n(n?1)
?
S
n
?a
1
n? d
2
?
?

n
=13
法2:设这个数列有
n


?
?
3(a
1
?d)?34
?

?
3a
1
?3d(n?2)? 146

?
n(n?1)d
?
a
1
n??390< br>2
?

a
1
?a
2
?a
3
?34,a
n
?a
n?1
?a
n?2
?146


(a
1
?a
n
)?(a
2
?a
n?1
)?(a
3
?a
n?2
)?3(a
1
?a< br>n
)?34?146?180

a
1
?a
n
?60


n(a
1
?a
n
)
?390

n
=13
2
S
3
(2)答案:2 因为前三项 和为12,∴
a
1

a
2

a
3
=12,∴
a
2
==4
3

a
1
·a
2
·
a
3
=48, ∵
a
2
=4, ∴
a
1
·
a
3
=12,
a
1
+< br>a
3
=8,

a
1

a
3
作为方程的两根且
a
1

a
3

2

x
-8
x
+12=0,
x
1
=6,
x2
=2,∴
a
1
=2,
a
3
=6,∴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79 203


能力。
例2.(1)已知数列
{log
2
(a
n
?1)}n?N)
为等差数列,且
a
1
?3,a3
?9.

(Ⅰ)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Ⅱ)证明
*
111
???????1.

a
2
?a
1
a
3
?a
2
a
n?1
?a
n
*
分析:(1)借助
a
1
?3,a
3
?9.通过等差数列的定义求出数列
{log
2
(a
n
?1)}n?N )
的公差,
再求出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2)求和还 是要先求出数列
{
通项公式进行求和。
解:(1)设等差数列
{log2
(a
n
?1)}
的公差为
d


a
1
?3,a
3
?9得:2(log
2
2?d)?log< br>2
2?log
2
8,

d
=1。
所以
log
2
(a
n
?1)?1?(n?1)?1?n,

a
n
?2?1.

(II)证明:因为
n
1
}
的通项公式,再利用
a
n?1
?a
n
111
?
n?1
?
nn

a
n?1
?a
n
2?22
所以
1111111
???????
1
?
2?
3
?L?
n

a
2
?a
1
a
3
?a
2
a
n?1
?a
n
2222111
?
n
?
2
?1?
1
?1.

2

?
2
1
2
n
1?
2
点评:该题通过求通项公式,最终通过通项公式解释复杂的不等问题,属于综合性的题目,
解题过程中 注意观察规律。
例3.已知数列
?
a
n
?
的首项
a
1
?2a?1

a
是常数,且
a??1
),a
n
?2a
n?1
?n?4n?2
2

n?2
),数列
?
b
n
?
的首项
b
1
? a

b
n
?a
n
?n

n?2
) 。
2
(1)证明:
?
b
n
?
从第2项起是以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设
S
n
为数列
?
b
n
?
的前n项和,且
?
S
n
?
是等比数列,求实数< br>a
的值。
分析:第(1)问用定义证明,进一步第(2)问也可以求出。
解:(1)∵
b
n
?a
n
?n

bn?1
?a
n?1
?(n?1)?2a
n
?(n?1)?4(n ?1)?2?(n?1)

2222
?2a
n
?2n
2?2b
n
(n≥2)
80203



a
1
?2a?1

a
2
?4a

b
2?a
2
?4?4a?4
,∵
a??1
,∴
b
2
?0


{b
n
}
从第2项起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4a ?4)(1?2
n?1
)
??3a?4?(2a?2)2
n
(2)
S
n
?a?
1?2
S
n
(2a?2)2
n
?3a?43a?4
当n≥2时,
??2?
n?1n?1
S
n?1
(2a?2)2?3a?4(a?1)2?3a?4
4

{S
n
}
是等比数列, ∴
S
n
(n≥2)是常数, ∴3a+4=0,即
a??

3
S
n?1
点评:本题考 查了用定义证明等比数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有一定的综合性。
【反馈演练】
1.已知 等差数列
?
a
n
?
中,
a
2
?7,a4
?15
,则前10项的和
S
10
= 210 。
2.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已知
a
1< br>?2,a
2
?a
3
?13,

a
4
?a
5
?a
6
= 42 。
3.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 3 。
4.如果
?1,a,b,c,?9
成等比数列,则
b?
3 ,
ac?
-9 。
5.设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已知
a3
=12,
S
12
>0,
S
13
<0.
(1)求公差
d
的取值范围;
(2)指出
S
1

S
2
、…、
S
12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
?
a
3
?a
1
?2d?12,
?
12 ?11
?
d?0
解:(1)依题意有:
?
S
12
?12a
1
?
2
?
13?12
?
S?13a?d? 0
131
?
2
?
24

d
<-3. 7
(2)解法一:由
d
<0可知
a
1
>
a2
>
a
3
>…>
a
12
>
a
13
,因此,在
S
1

S
2
,…,
S12

S
k
为最大值的条件
解之得公差
d
的取 值范围为-
?
a
3
?(k?3)d?0
为:
a
k< br>≥0且
a
k
+1
<0,即
?

a?(k?2 )d?0
?
3
?
kd?3d?12
1212

a< br>3
=12, ∴
?
, ∵
d
<0, ∴2-<
k
≤3-
dd
?
kd?2d?12
7
2 4
12

d
<-3,∴<-<4,得5.5<
k
<7. < br>2
d
7
因为
k
是正整数,所以
k
=6,即在
S
1

S
2
,…,
S
12
中,< br>S
6
最大.
解法二:由
d
<0得
a
1>
a
2
>…>
a
12
>
a
13

∵-
81203


因此若在1≤
k
≤12中有 自然数
k
,使得
a
k
≥0,且
a
k
+1< br><0,则
S
k

S
1

S
2
,…,
S
12
中的最大值。
1
2
S
13
<0, ∴
a
7
<0,
a
7
+
a6
=
a
1
+
a
12
=
S
12
>0, ∴
a
6
≥-
a
7
>0
6< br>13
故在
S
1

S
2
,…,
S12

S
6
最大.
nd
2
解法三:依题意得 :
S
n
?na
1
?(n?1)d?n(12?2d)?(n?n)< br>
22
d124d24124
?[n?(5?)]
2
?(5? )
2
,?d?0,?[n?(5?)]
2
最小时,
S
n最大;
22d8d2d
1
2424
∵-<
d
<-3, ∴6<(5-)<6.5.
2
7d
1
24
2
从而,在正整 数中,当
n
=6时,[
n
- (5-)]最小,所以
S
6
最大.
2
d
又2
a< br>7
=
a
1
+
a
13
=
点评:该题的 第(1)问通过建立不等式组求解属基本要求,难度不高,入手容易.
第(2)问难度较高,为求{< br>S
n
}中的最大值
S
k
(1≤
k
≤12): 思路之一是知道
S
k
为最大值的充要
条件是
a
k
≥ 0且
a
k
+1
<0;而思路之二则是通过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和性探寻数列的分 布规律,
找出“分水岭”,从而得解;思路之三是可视
S
n

n的二次函数,借助配方法可求解,它考
查了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较好地 体现了高考试题注重能力考查
的特点.


第3课 数列的求和
【考点导读】
对于一般数列求和是很困难的,在推导等差、等比数列的和时出现了一些方法可 以迁移到一
般数列的求和上,掌握数列求和的常见方法有:
(1)公式法:⑴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⑵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求和有困难时常, 将“和式”中的“同类项”先合并在
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如:通项中含
(-1)
因式,周期数列等等)
(3)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与首末两项等距 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则可用把正着写和与倒着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了一个常数列的和 ,这一求和方
法称为倒序相加法。特征:a
n
+a
1
=a
n -1
+a
2

(4)错项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 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相乘所
组成,此时求和可采用错位相减法。
(5)裂项相消法:把一个数 列的各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
前n项之和变成首尾若干少数项之和。
【基础练习】
1.已知公差不为0的正项等差数列{a
n
}中,S
n
为前n项之和,lga
1
、lga
2
、lga
4
成等差数列,
若a
5
=10,
则S
5
= 30 。
2.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且a
2
=8,a
8
=26,从{a
n
}中依次取出第3项,第9项,第27项…,
nn+1第3项,按原来的顺序构成一个新的数列{b
n
}, 则bn=__3+2___
n
82203


3.若数列
?
a
n
?
满足:
a
1
?1,a
n?1
?2a
n
, n?1
,2,3….则
a
1
?a
2
???a
n?
2?1
.
n
【范例导析】
例1.已知等比数列
{a
n
}中,a
2
,a
3
,a
4
分别是某 等差数列的第5项、第3项、第2项,且
a
1
?64,公比q?1

(Ⅰ)求
a
n

的前n项和T
n
.
(Ⅱ)设
b
n
?log
2
a
n
,求数列
{|b
n
|}
解:(I)依题意
a
2
?a
4
?3(a
3
?a
4
) ,即2a
4
?3a
2
?a
2
?0

?2a
1
q
3
?3a
1
q
3
?a1
q?0

?2q
2
?3q?1?0?q?1或q?
11
n?1

故a
n
?64?()

22
1
2
n?1
1

2

?q?1?q?

(II)
b
n
?log
2
[64?()
?
7?n
]?log
2
2
7?n
? 7?n

?|b
n
|?
?
?
n?7
n( 6?7?n)n(13?n)
?

22

n?7

n?7

?当n?7时,|b
1
|?6,T
n
?< br>当n?7时,|b
8
|?1,T
n
?T
7
?
(1?n?7)(n?7)(n?6)(n?7)
?21?

22
?
n(13?n)
(n?7)
?
?
2
?T
n
?
?

(n?6)(n?7)
?
?21(n?7)
?
2?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和等差数列的求和,本题还考查了转化的思想。
例2.数列
{a
n
}

n
项之和
S
n满足:
t?(S
n?1
?1)?(2t?1)S
n
(n?N,t ?0)

(1) 求证:数列
{a
n
}
是等比数列
(n?2)

(2) 若数列
{a
n
}
的公比为
f(t)
,数列
{b
n
}
满足:
b
1
?1,b
n?1?f(
项公式;
*
1
)
,求数列
{b
n}
的通
b
n
83203


(3) 定义数列{c
n
}

c
n
?
1
,求数列
{c
n
}
的前
n
项之和
T
n


b
n
b
n?1
*
解:(1)由
t?(S
n?1
?1)?(2t?1)S
n
(n?N,t?0)
得:
t?( S
n
?1)?(2t?1)S
n?1
(n?2)

两式相减 得:
t?a
n?1
?(2t?1)a
n
,(n?2)

∴数列
{a
n
}
是等比数列
(n?2)
。 < br>(2)
b
n?1
?f(
a
n?1
2t?11
??2?,(n?2)
,
a
n
tt
1
)?2?b
n
,则有
b
n?1
?b
n
?2

b
n
?2n?1

b
n
(3)
c
n
?
11111
???(?)

b< br>n
b
n?1
(2n?1)(2n?1)22n?12n?1
?
1111
?)?(1?)

2n?12n?122n?1

T
n
?
111111
?(1??????
233557
点评:本题考 查了
a
n

S
n
之间的转化问题,考查了基本等差数列的定 义,还有裂项相消法
求和问题。
例3.已知数列
?
a
n
?
满足
a
1
?
a
n?1
1
a?(n?2,n ?N)
. ,
n
n
4
?
?1
?
a
n?1
?2
1
a
n
2
(Ⅰ)求数列
?
a< br>n
?
的通项公式
a
n
; (Ⅱ)设
b
n
?
,求数列
?
b
n
?
的前
n
项 和
S
n

(Ⅲ)设
c
n
?a
n
sin
(2n?1)
?
4
?
T
n
?
.,数 列
?
c
n
?
的前
n
项和为
T
n< br>.求证:对任意的
n?N

27
分析:本题所给的递推关系式是要分 别“取倒”再转化成等比型的数列,对数列中不等式的
证明通常是放缩通项以利于求和。
解: (Ⅰ)
?
1211
?(?1)
n
??(?1)
n
? (?2)[?
(
?
1)
n?1
]
, ,
?
a
n
a
n?1
a
n
a
n?1
?
1
1
n
?
?(?1)?3

?
数列
?
?
?
?1
?
?
是首项为
3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又
?
a
1
?
a
n
?
1
(?1)
n?1
nn?1
?(?1)?3(?2)
, 即
a
n
?
.
n?1
a
n
3?2?1
84203


(Ⅱ)
b
n
?(3?2
n?1
?1)
2
?9?4
n?1
?6?2
n?1
?1

1?(1?4
n
) 1?(1?2
n
)
S
n
?9??6??n?3?4
n
?6?2
n
?n?9

1?41?2
(2n?1)
?
(?1)
n?1
1
n?1
?(?1)

?c
n
?
(Ⅲ)
?
sin

?
2
3(?2)
n?1
?(?1)
n
3?2
n?1
?1

n?3
时,则
T
n
?
11 11
?????

2n?1
3?13?2?1
3?2?13?2?1
n?2
1
[1?(
1
]
1111111
122)
?
??

????
23n?1
1
47
3?2
281?
2
3?23?2
?
4
?[1?()
n?2
]?????

286228684847
?
?T
1
?T
2
?T
3

?
对任意的
n?N

T
n
?
4

7
点评:本题利用转化思想将递推关系式转化成我们熟悉的结构求得数列
?
a
n
?
的通项
a
n
,第
二问分组求和法是非常常见的 方法,第三问不等式的证明要用到放缩的办法,放缩的目的是
利于求和,所以通常会放成等差、等比数列 求和,或者放缩之后可以裂项相消求和。

【反馈演练】
1.已知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a
n
?2n?1(n?N)
,其 前
n
项和为
S
n
,则数列
{
项的和为 75 。
2(n?2k?1)*
2.已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br>a
n
?{
2n?1(n?2k)
(k?N)
,其前
n
项和为
S
n
,则
S
9
?

n?1
*
S
n
}
的前10
n
377 。
3.已知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
S
n
?2a
n
?1
,则数列{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2
*
n?1

4.已知数列
{a
n
}
中,
a
1
?1,
且有
(2n?1)a
n
?(2n?3)a
n?1< br>(n?N,n?2)
,则数列
{a
n
}

通项公式为
a
n
?
3113n
(?)
,前
n
项和为。
22n?12n?1
2n?1
85203


5.数列{
a
n
}满足
a
1
=2,对于任意的
n
∈N都有< br>a
n
>0, 且(
n
+1)
a
n
+
a
n
·
a
n
+1

na
n
+1< br>=0,
n
-1
又知数列{
b
n
}的通项为
b
n
=2+1.
(1)求数列{
a
n
}的通项
a
n
及它的前
n
项和
S
n

(2)求数列 {
b
n
}的前
n
项和
T
n

* 22
a
n?1
n?1
2
?
解:(1)可解得,从而
a
n
=2
n
,有
S
n
=
n
+n

a
n
n
(2)
T
n
=2+n
-1.
*
6.数列{
a
n
}中,
a
1
=8,
a
4
=2且满足
a
n
+2
=2
a
n
+1

a
n
,(
n
∈N).
(1)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2)设
S
n
=|
a
1
|+|
a
2
|+…+|
an
|,求
S
n
;
(3)设
b
n
=< br>n
1
**
(
n
∈N),
T
n
=b
1
+
b
2
+……+
b
n
(
n
∈N),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
m
,使得对
n(12?a
n
)
m
成立?若存在,求出
m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2解:(1)由
a
n
+2
=2
a
n
+1

a
n
?
a
n
+2

a
n
+1
=
a
n
+1

a
n
可知{
a
n
}
a?a
1
d
=
4
=-2,∴a
n
=10-2
n
.
4?1
22
(2)由< br>a
n
=10-2
n
≥0可得
n
≤5,当
n< br>≤5时,
S
n
=-
n
+9
n
,当
n
>5时,
S
n
=
n
-9
n
+40, 任意
n
∈N均有
T
n

*
2
?
1?n?5
?
?n?9n

S
n
=
?
2

?
n?5
?
n?9n?40
(3)
b
n
=
11111
??(?)

n (12?a
n
)n(2n?2)2nn?1
m
111111n
?T< br>n
?b
1
?b
2
?
?
?b
n
?[(1?)?(?)?
?
?(?)]?
;要使
T
n
>< br>32
2223nn?12(n?1)
总成立,需













m
1

T
1
=成立,即
m
<8且
m
∈Z,故适合条件的
m
的最大值为7.
32
4
86203




第4课 数列的应用
【考点导读】
1.能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数列的等差、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2 .注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构造思想:已知数列构造新数列,转化思想:将非等差、
等比数列转化 为等差、等比数列。
【基础练习】
1.若数列
?
a
n
?
中,
a
1
?
1
1
,且对任意的正整数
p< br>、
q
都有
a
p?q
?a
p
a
q,则
a
n
?

n
.
3
32.设等比数列
?
a
n
?
的公比为
q
,前n
项和为
S
n
,若
S
n?1
,S
n< br>,S
n?2
成等差数列,则
q
的值

?2

3.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的公差为2,若
a
1
,a
3
,a
4
成等比数列,则
a
2
?

?6

【范例导析】
例1.已知正数组成的两个数列
{a
n
},{b
n
}
,若
a
n
,a
n?1
是关于
x
的方程
2
x
2
?2b
n
x?a
n
b
n
b< br>n?1
?0
的两根
(1)求证:
{b
n
}
为等差数列;
(2)已知< br>a
1
?2,a
2
?6,
分别求数列
{a
n< br>},{b
n
}
的通项公式;
(3)求数
{
b
n
}的前n项和s
n

2
n
22
(1)证明:由
a
n
,a
n?1
是关于x 的方程x?2b
n
x?a
n
b
n
b
n?1
?0
的两根得:
22
a
n
?a
n?1
?2bn
,a
n
a
n?1
?a
n
b
n
b
n?1

?2b
n
?b
n?1
b
n
?b
n
b
n?1
,

2
?b
n?1
?b
n?1
(n?1)

?{b
n
}
是等差数列
?b
n
?0

?2b
n
2
(2)由(1)知
2b
1
?a
1
?a
2
?8,

?b
1
?2,
< br>?a
2
?b
1
b
2
,?b
2
?3, ?b
n
?n?1,?b
1
?n


a
n< br>?b
n?1
b
n
?n(n?1)(n?1)

a
1
?2
也符合该式,
?a
n
?n(n?1)

87203


( 3)
s
n
?
234n?1
?
2
?
3
???
n

2
222
134n?1
s
n?
2
?
3
???
n?1

2
222
①—②得
11111n?1
s
n
?1?
2
?
3
?
4
???
n
?
n?1< br>2
22222
11n?1
(1?
n?1
)?
n?1< br>
2
22
11
(1?
n?1
)
n?1
2
?1?
4
?
n?1
1
2
1?
2
?1?
?s
n
?3?
n?3
.
n
2
点 评:本题考查了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的构造,数列的转化思想,乘公比错项相减
法求和等。 < br>例2.设数列
?
a
n
??
,b
n
?
满足
a
1
?b
1
?6,a
2
?b
2
?4,a
3
?b
3
?3
,且数列
?
a
n?1
?a
n
?
?
n?N
?
?
是等差数列 ,数列
?
b
n
?2
?
?
n?N
?
?
是等比数列。
(I)求数列
?
a
n
?

?
b
n
?
的通项公式;
(II)是否存在
k?N*,使
a
k
?b
k
?
?
0,
?
,若存在,求出
k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由题意得:
?
?< br>1
?
2
?
a
n
?a
1
?(a
2
?a
1
)?(a
3
?a
1
)???(a
n
?a
n?1
)
?6?(?2)?(?1)?0???(n?4)

?
(?2)?(n?4)
?
(n?1)
n
2
?7n ?18

?6?
= ;
2
2
1
?
1?
由已知
b
1
?2?4,b
2
?2?2
得公比
q?

?b
n
?2?
?
b
1
?2
?
??
2
?
2
?
n?1
?
1
?
?4?
??
?
2
?
n?1

?
1
?
?b
n
?2?8?
??

?
2
?
k
?
1
2
7
?
?
?
1
?
?
(2)
f(k)?a
k
?b
k< br>?
?
k?k?9
?
?
?
2?8?
??
?

2
?
2
?
?
?
2
?
?
??
n
88203


2k
1
?
?
7
?
49
?
?
1
?
?
?
?
k?
?
?
?
?8?
??
?7
,所以当
k?4
时,
f(k)
是增函数。
2
?
2
?
4
?
?
2
?
?
?
?

?f(4)?
11
, 所以当
k?4

f(k)?

22

?f(1)?f(2)?f(3)?0
, 所以不存在
k
,使
f(k)?
?
0,
?


【反馈演练】
1.制造某种产品,计划经过两年要使成本降低
36%
,则平均每年应降低成本
20%

2.等比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则
a
16
?a
17?a
18
?a
19
?a
20
?
54 。
S
5
?2,S
10
?6

3.设
{an
}
为等差数列,已知
S
7
?7,S
15
?7 5
,{
S
n
为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
T
n
为数列
?
?
1
?
2
?
S
n

n
n
2
?9n
的前n
项和,则
T
n
?

4
4.已知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项和,且a
2
?3, 4S
2
?S
4
.

(1)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2)求证数列
{2
n
}
是等比数列;
(3)求使得
S< br>n?2
?2S
n
的成立的n
的集合.
解:(1)设数列< br>{a
n
}的首项为a
1
,公差为d
,由题意得:
?< br>解得:
a
1
?1,d?2
a
?
a
1
?d?3

4?(2a?d)?4a?6d
11
?
?a
n< br>?2n?1

2
a
n
2
2n?1
(2)由题 意知:
a
n?1
?
2n?3
?4

2
2
?数列{2
a
n
}
为首项为2,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3 )由
a
1
?1,d?2,a
n
?2n?1得,S
n
?n

2
?S
n?2
?2S
n
?(n?2)
2
?2n
2
?(n?2)
2
?8
?n?1,2,3,4< br>故n的集合为:{1,2,3,4}

89203


5.已知数 列
?
a
n
?
的各项均为正数,
S
n
为其前
n
项和,对于任意
n?N*
,满足关系
S
n
?2a
n
?2
.
证明:
?
a
n
?
是等比数列;
证明:∵
S
n
?2a
n
?2(n?N*)
① ∴
S
n?1
?2a
n?1
?2(n?N*)
② < br>②-①,得
a
n?1
?2a
n?1
?2a
n
(n?N*)


a
a
n?1
n
?0,?
a
?2 (n?N*)

n
故: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90203


2012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六章 不等式
【知识图解】














【方法点拨】
不等式是高 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等式的性质是解、证不等式的基础,两个正数
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 平均数的定理及其变形在不等式的证明和解决有关不等式
的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解不等式是研 究方程和函数的重要工具,不等式的概念和
性质涉及到求最大(小)值,比较大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等 ,不等式的解法包括解不等式
和求参数,不等式的综合题主要是不等式与集合、函数、数列、三角函数、 解析几何、导数
等知识的综合,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高考复习的难点.
1. 掌握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能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
求 最值时一定要紧扣“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
2. 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一类重要的不等式, 要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了解一元二次不
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和相互转化。
3. 线性规划问题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且作为最优化方法之一又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对于这部分内容应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能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同时注意数形结合 的思想在线性规划中的运用。





应用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法
基本不等式
应用
证明



一元二次不等式
应用
几何意义




91203


第1课 基本不等式

【考点导读】
1. 能用基本不等式证明其他的不等式,能用基本不等式求解简单的最值问题。
2. 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综合形较强的问题。
【基础练习】
a
2
?b
2
1.“a>b>0”是“ab<”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填写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
2
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a?b?1,b?c?2, c?a?2,则ab?bc?ca
的最小值为
222222
1
?3

2
3.已知
x,y?R
?
,且
x?4y?1
,则< br>x?y
的最大值为
1

16
4.已知
lgx?lgy?1
,则
【范例导析】
例1.已知
x?
52
?
的最小值是2
xy
51
,求函数
y?4x?2?
的最大值.
44x?5
分析:由于
4x?5?0
,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
解:∵
x?
5

5?4x?0

4
∴y= 4x-2+
1
?
1
?
=
?
?
5?4x?< br>?
?3
≤-2+3=1
5?4x
4x?5
??
1< br>,即x=1时,上式成立,故当x=1时,
y
max
?1
.
5?4x
当且仅当
5?4x?
例2.(1)已知a,
b
为正常数,x 、y为正实数,且
ab
+=1
,求x+y的最小值。
xy
(2) 已知
x?0,y?0
,且
x?2y?xy?30
,求
xy
的 最大值.
分析:问题(1)可以采用常数代换的方法也可以进行变量代换从而转化为一元函数再利用< br>基本不等式求解;问题(2)既可以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将题目中的等式转化为关于
xy
的不
等式,也可以采用变量代换转换为一元函数再求解.
解:(1)法一:直接利用基本不等 式:
x+y=(x+y)(
abbxay
+)=a+b++

xyy x
92203


?
aybx
?
x
=
y
?
?
?
x=a+ab
,即
?
时等号成立
a+b+2ab
当且仅当
?
ab
?
?
+=1
?< br>y=b+ab
?
?
xy
法二:

ab
ay
+=1

x=

xy
y-b
aya(y?b)?ab
?y??y
y?by?b

aba b
?a??y??(y?b)?a?b
y?by?b
?x?y?
∵ x>0,y>0,a>0 ∴ 由
ay
>0得y-b>0 ∴ x+y≥
2ab+a+b

y-b
?
ab
?
y-b
=y-b
?
?
?
y=b+ab
当且仅当
?
,即
?
时,等号成立
ab
?
?
+=1
?
x=a+ab
?
?
xy
(2)法一:由
x?2y?xy?30
,可得,
y?
30?x
 (0?x?30)

2?x
6 4
?
30x?x
2
?(2?x)
2
?34(2?x)?64
?
xy??

?34?
?
(x?2)?

?
x?2
2?x2?x
??
注意到
(x?2)?
6464< br>?2(x?2)??16
.可得,
xy?18

x?2x?2
64
,即
x?6
时等号成立,代入
x?2y?xy?30
中得y?3
,故
xy

x?2
当且仅当
x?2?
最 大值为18.
法二:
?x,y?R
?

?x?2y?22xy?2 2?xy

代入
x?2y?xy?30
中得:
22?xy?xy?30

解此不等式得
0?xy?18
.下面解法见解法一,下略.
点拨:求条件最 值的问题,基本思想是借助条件化二元函数为一元函数,代入法是最基本的
方法,也可考虑通过变形直接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

【反馈练习】
93203


1 .设a>1,且
m?log
a
(a?1),n?log
a
(a?1) ,p?log
a
(2a)
,则
m,n,p
的大小关系为m>p
>n
2.已知下列四个结论:
①若
a,b?R,

b
?
a
?2
b
?
a
?2
; ②若
x,y?R
?
,则
lgx?lgy?2lgxlgy

abab
2
③若
x?R,

x?
4
??2x?< br>4
??4
; ④若
x?R,

2
x
?2< br>?x
?22
x
?2
?x
?2

??
xx
其中正确的是④
3.已知不等式
(x?y)(?
1
x
a
)?9
对任意正实数
x,y
恒成立,则正实数
a
的最小值为6
y
x
2
?y
2
4.(1)已知 :
x?y?0
,且:
xy?1
,求证:
?22
,并且求等号 成立的条件.
x?y
xy
(2)设实数x,y满足y+x
2
=0, 0log
a
a+a

log
a
2 ?
??
1

8
解: (1)分析:由已知条件
x,y?R
?
,可以考虑使用均值不等式,但所求证的式子中有
x?y
,无法利用
x?y?2xy
,故猜想先将所求证的式子进行变形,看能否出现
(x?y)?
1< br>型,再行论证.
(x?y)
证明:
?x?y?0,?x?y?0.又?xy?1,

2
2
x
2
?y
2
(x?y)
2
?2xy< br>?2(x?y)??22.
等号成立
?(x?y)?
??
(x?y)
x?y
x?yx?y
当且仅当
(x?y)?
2
222
时.
?(x?y)?2,x?y?2,x?y?4.

(x?y)
6?26?2
,y?

22
?xy?1,?(x ?y)
2
?6,
?x?y?6.
由以上得
x?
6?26?2
,y?
时等号成立.
22
即当
x?
说明:本题是基本题型 的变形题.在基本题型中,大量的是整式中直接使用的均值不等式,
这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本题中是利用 条件将所求证的式子化成分式后再使用均值不等式.要
注意灵活运用均值不等式.
(2)∵
a?a

2a
x?y
?
xy
x?x
22a
2
?
111
?(x?)
2
?
2a
228

?
111
1
(x?)
2
?
≤,0228
8
94203



111
?(x? )
2
?
2a
228

2a

a?a

2a

1
(2a
8
1
8
xy
1
8

log
a
(a?a)

log
a


xy
)?log
a
2?
1

8






第2课 一元二次不等式
【考点导读】
1. 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2. 能运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基础练习】
1.解不等式:
(1)
?3x?4x?4?0
(2)
2
1
2
3
x?x??0

22
1< br>2
(3)
?
x?1
??
x?3
?
?2x?x ?2
2
(4)
?4??x?x???2


22
3
解:(1)原不等式化为
3x?4x?4?0
,解集为
?
2
2
?x?2

3
(2)原不等式化为
x?2x?3?0
,解集为R
(3)原不等式化为
x?x?1?0
,解集为
?

2
2
3
?
1
2
x?x??4
?
?
x
2
?2x?1?0
1
2
3
?
2
?
2,得
?
2
(4)由
2?x?x??4,得
?

22
?
?
x?2x?5?0
?
1
x
2
?x ?
3
?2
?
?22
?
?
x?2?1或x??2?1
,

?
?
?
?6?1?x?6?1
?x?(? 6?1,?2?1)(2?1,6?1)

点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要注意二次项系数的符号、 对应方程
?
的判断、以及对应方程两
根大小的比较.
95203


2. 函数
y?log
1
(x
2
?1)
的定义域为
?< br>?
?2,?1
2
??
1,2
?
?

3..二次函数y=ax
2
+bx+c(x∈R)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y
-3
6
-2
0
-1
-4
0
-6
1
-6
2
-4
3
0
4
6
则不等式ax
2
+bx+c>0的解集是
(??,?2)?(3,??)

4.若不等式
x? bx?c?0
的解集是
{xx?3或x??1}
,则b=__-2____ c=__-3____.
【范例导析】
例.解关于x的不等式
2
a(x?1)
?1(a?1)

x?2
分析:本题可以转化为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要注意分类讨论.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a?1)x?(a?2)
?0

a?1
∴等价 于:
x?2
a?2
?
?
a?1
?
?
?< br>x?
?
a?1
??
?0
(*)
x?2
x?
a>1时,(*)式等价于
a?2
a?1
>0∵
a?2
?1?
1
<1∴x<
a?2
或x>2 a?1a?1a?1
x?2
a?2
a?1
<0由2-
a?2
a
知:
a?1
a?1
x?2
x?
a<1时 ,(*)式等价于
当0a?2a?2
>2,∴2a?1a?1
当a<0时,
a?2a?2
<2,∴a?1a?1
a?2
=2,∴x∈φ
a?1
a?2
,2) ;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
a?1
当a

0时,当综上所述可知: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96203


为φ;当0 a?2
);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a?1
∞,
a?2
)∪(2,+∞)。
a?1
思维点拨:含参数不 等式,应选择恰当的讨论标准对所含字母分类讨论,要做到不重不漏.

【反馈练习】 1.若关于x的不等式
ax?ax?a?1?0,
的解集为R,则
a
的取 值范围是
?
??,0
?

2
2.不等式
ax?b x?2?0
解集为
?
2
2
11
?x?
,则ab值分 别为-12,-2
23
3.若函数f(x) =

2
x?2ax ?a
?1
的定义域为R,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
?10
?

4.已知M是关于x的不等式2x
2
+(3a-7)x+3+a-2a
2
<0解集,且M中的一个元素是0,求
实数a的取值范围,并用a表示出该不等式的 解集.
解:原不等式即(2x-a-1)(x+2a-3)<0,

x?0
适合不等式故得
(a?1)(2a?3)?0
,所以
a??1
,或
a?

a??1
,则
?2a?3?
此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x |

a?
3
.
2
a?15
a?1
?(? a?1)?5
,∴
3?2a?

22
2
a?1
?x?3?2a}

2
3a?15 5
a?1
?(?a?1)??
,∴
3?2a?
,由
?2a? 3?

2224
2
a?1
}

2
此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x|3?2a?x?

第3课 线性规划
【考点导读】
1. 会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对应的区域, 能由给定的平
面区域确定所对应的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 能利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并从中体会线性规划所体现的用几何图形研究
代数问题的思想.
【基础练习】
1.原点(0,0)和点P(1,1)在直线
x?y?a?0
的两侧,则a的取值范围是0=(x,y)|x,y,1?x?y是三角形的三边长
,2. 设集合
A

A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含边
97203
??


界的阴影部分)是( A )
1
y
1y
1
y
1
y
1
2
1
2
12
1
2
o
1
2
2

A B C D
1
x
o
1
2
1
x
o
1
2
1
x
o
1
1
x

?
x?y?1?0,
3.下面 给出四个点中,位于
?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 C )
x?y?1?0
?
2)
A.
(0,

0)
B.
(?2,?2)
C.
(0,0)
D.< br>(2,
4.由直线x+y+2=0

x+2y+1=0,2x+y+1=0围成 的三角形区域(不含边界)用不等式表示
?
x?y?2?0
?

?
x?2y?1?0

?
2x?y?1?0
?
5. 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
?
y??3x?1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2
?
【范例导析】
?
y?x?1
3
?
x ?4y??3
?
例1.设x,y满足约束条件
?
3x?5y?25
, 求目标函数z=6x+10y的最大值,最小值。
?
x?1
?
分析:求目标 函数的最值,必须先画出准确的可行域,然后把线性目标函数转化为一族平行
直线,这样就把线性规划问 题转化为一族平行直线与一平面区域有交点,直线在y轴上截距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
解:先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中
?ABC
的区域,
且求得A(5,2),B(1,1),C(1,
22
)

5
例1图

作出直线L
0
:6x+10y=0,再将直线L
0
平移
当L
0
的平行线过B点时,可使z=6x+10y达到最小值
当L
0
的平行线过A点时,可使z=6x+10y达到最大值
所以z
min
=16;z
max
=50
点拨:几个结论: (1)、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也可能
在边界处取得。
98203


(2)、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要注意分析线性目标函数所表 示的几何意义——在y轴上
的截距或其相反数。

例2.已知,
(1) 求
z?x?2y
的最大和最小值。
(2) 求
z?
y
的取值范围。
x
(3) 求
z?x
2
?y
2
的最大和最小值。
解析:注意目标函数是代表的几何意义.
解:作出可行域。
(1)
z?x ?2y?y??
1z1z
x?y?4?0
x?
,作一组平行线l:
y ??x?
,解方程组
{
2x?y?5?0
2222
?3?2?1?5
。解
{
2x?y?5?0
得最优解C(7,9),
min
x ?y?2?0
得最优解B(3,1),
?z
?z
max
?7?2?9 ?25

(2)
z?
y
?
y?0
表示可行域内的点 (x,y)与(0,0)的连线的斜率。从图中可得,
xx?0
1

?
1
?z?3
。 ,又
k
k?z?k
?3,k?
OBOA< br>OAOB
3
3
2222
(3)
z?x?y?(x?0)?(y ?0)
表示可行域内的点(x,y)到(0,0)的距离的平
方。从图中易得,
zOF?
0?0?4
2
?OC
2

?OF
2,(OF为O到直线AB的距离),
z
max
min
2
?8,O C
2
?130
?z

?22

OF
max
?130

z
min
?8

点拨:关键要明确每 一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从而将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某几何量的
取值范围.
例3.本公 司计划2008年在甲、乙两个电视台做总时间不超过300分钟的广告,广告总费
用不超过9万元,甲 、乙电视台的广告收费标准分别为
500
元分钟和200元分钟,规定甲、
乙两个电视 台为该公司所做的每分钟广告,能给公司事来的收益分别为0.3万元和0.2万
元.问该公司如何分配 在甲、乙两个电视台的广告时间,才能使公司的收益最大,最大收益
是多少万元?
分析:本例 是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题,其解题步骤是:(1)设出变量,列出约束条件及目标
函数;(2)画出可行 域(3)观察平行直线系
z?3000x?2000y
的运动,求出目标函数的
最值.
99203


解:设公司在甲电视台和乙电视台做广告的时间分别为
x
分钟和
y
分钟,总收益为
z
元,
?
x?y≤300 ,
?
由题意得
?
500x?200y≤90000,

?< br>x≥0,y≥0.
?
目标函数为
z?3000x?2000y

y
500
400
?
x?y≤300,
?
二元 一次不等式组等价于
?
5x?2y≤900,

?
x≥0,y≥0.
?
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即可行域.
如图:
作直线
l:3000x?2000y?0

300
l 200
100
M
0 100 200 300
x

3x?2y?0

平移直线
l
,从图中可知,当直线< br>l

M
点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
例3
?
x ?y?300,
联立
?
解得
x?100,y?200

?
5x?2y?900.
200)

?

M的坐标为
(100,
?z
max
?3000x?2000y?70000 0
(元)
答:该公司在甲电视台做100分钟广告,在乙电视台做200分钟广告,公司的收 益最大,最
大收益是70万元.

【反馈练习】
?
x?y?5≥ ?,
?
1.不等式组
?
y≥a,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三角形,则< br>a
的取值范围是
5≤a?7

?
0≤x≤2
?
?
x?2?0,
?
2.已知点P(x,y)在不等式组
?
y?1? 0,
表示的平面区域上运动,则z=x-y的取值
?
x?2y?2?0
?范围是[-1,2]
?
x?y?5,
?
3x?2y?12,
?
3.设
x

y
满足约束条件
?
则使得目标函数z?6x?5y
的最大的点
(x,y)

?
0?x?3,
?
?
0?y?4.
(2,3).
100203

学而思高中数学名师-苏教 高中数学教材版本


高中数学总复习基础题-高中数学题最难无答案


高中数学初等函数公式-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概率经典结论


高中数学会考时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从哪些方面反思


高中数学高一下期末-高中数学必修1重难点部分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学反思-2018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视频-高中数学为什么先学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5教学视频教学-2019年下半年高中数学教资



本文更新与2020-09-21 20: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7437.html

2019高中数学总复习全套讲义【高考必备】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