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小结论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22 06:34
tags:高中数学圆锥曲线

高中数学分为几大板块-高中数学教师名著

2020年9月22日发(作者:穆仲芹)


椭 圆
1. 点P处的切线PT平分△PF
1
F
2
在点P处的外角.
2. PT 平分△PF
1
F
2
在点P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上的射影H点的轨迹是 以长轴为直
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PQ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 以焦点半径PF
1
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x
2
y
2
xxyy
5. 若
P
0
(x
0
,y
0
)
在椭圆
2
?
2
? 1
上,则过
P
0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
0
2
?
0
2
?1
.
ab
ab
x
2
y
2
6. 若
P
0
(x
0
,y
0
)
在椭圆
2
?
2< br>?1
外 ,则过Po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
、P
2
,则 切
ab
xxyy
点弦P
1
P
2
的直线方程是
0
2
?
0
2
?1
.
ab
x
2
y
2
7. 椭圆
2
?
2
?1
(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F
2
,点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ab
?F
1
PF
2
?
?
,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 面积为
S
?F
1
PF
2
?b
2
tan?
2
.
x
2
y
2
8. 椭圆
2
?
2
?1
(a>b>0)的焦半径公式:
ab|MF
1
|?a?ex
0
,
|MF
2
|?a? ex
0
(
F
1
(?c,0)
,
F
2
(c,0)M(x
0
,y
0
)
).
9. 设过椭圆焦点F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Q两点,A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
AQ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的椭圆准线于M、N两点,则MF⊥NF.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Q, A
1
、A
2
为椭圆长轴上 的顶点,A
1
P和
A
2
Q交于点M,A
2
P和A< br>1
Q交于点N,则MF⊥NF.
x
2
y
2
11. AB是椭圆
2
?
2
?1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x0
,y
0
)
为AB的中点,则
ab
b
2
k
OM
?k
AB
??
2

a
b
2
x
0

K
AB
??
2

ay
0
双曲线
1. 点P处的切线PT平分△PF
1
F
2
在点P处的内角.
2. PT 平分△PF
1
F
2
在点P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上的射影H点的轨迹是 以长轴
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PQ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


4. 以焦点半径PF
1
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在右支;外切:
P在左支)
x
2
y
2
5. 若
P
0
(x
0< br>,y
0
)
在双曲线
2
?
2
?1
(a >0,b>0)上,则过
P
0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ab
xxyy
0
2
?
0
2
?1
.
ab
x
2
y
2
6. 若
P
0
(x
0
,y
0
)
在双曲线
2
?
2
?1
(a>0,b>0)外 ,则过Po作双曲线的两条切
ab
xxyy
线切点为 P
1
、P
2
,则切点弦P
1
P
2
的直线方 程是
0
2
?
0
2
?1
.
ab
x
2
y
2
7. 双曲线
2
?
2
?1
(a>0,b>o)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F
2
,点P为双曲线上任意
ab
2
一点
?F
1
PF
2< br>?
?
,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
S
?F
1
PF< br>2
?bcot
?
2
.
x
2
y
2
8. 双曲线
2
?
2
? 1
(a>0,b>o)的焦半径公式:(
F
1
(?c,0)
,
F
2
(c,0)

ab

M(x
0
,y
0
)
在右支上时,
|MF
1
|?ex
0?a
,
|MF
2
|?ex
0
?a
.

M(x
0
,y
0
)
在左支上时,
|MF
1
|??ex
0
?a
,
|MF
2
|??ex
0
?a

9. 设过双曲线焦点F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Q两点,A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
连结AP 和AQ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的双曲线准线于M、N两点,则MF⊥NF.
10. 过双曲线一个焦点F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Q, A
1
、A
2
为双曲线 实轴上的顶
点,A
1
P和A
2
Q交于点M,A
2
P 和A
1
Q交于点N,则MF⊥NF.
x
2
y
2
11. AB是双曲线
2
?
2< br>?1
(a>0,b>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x
0
,y
0
)
为AB
ab
b
2
x
0
b
2
x
0
的中点,则
K
OM
?K
AB
?
2
,即
K
AB
?
2

ay
0
ay
0
x
2
y
2
12. 若
P
0
(x
0
,y
0
)
在双曲线
2
?
2
?1
(a>0,b>0)内,则被Po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
a b
x
0
xy
0
yx
0
2
y
02
程是
2
?
2
?
2
?
2
.
abab
x
2
y
2
13. 若
P
0
(x
0
,y
0
)
在双曲线
2
?
2
?1
(a>0,b>0)内,则过Po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ab
x
2
y
2
x
0
xy
0
y

2
?2
?
2
?
2
.
abab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
椭 圆


x
2
y
2
1. 椭圆
2
?
2
?1
(a>b>o)的两个顶点为
A
1
(?a,0)
,< br>A
2
(a,0)
,与y轴平行的直
ab
x
2
y
2
线交椭圆于P
1

P
2
时A
1
P
1
与A
2
P
2
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2
?
2
?1
.
ab
x
2
y
2
2. 过椭圆
2
?
2
?1
(a>0, b>0)上任一点
A(x
0
,y
0
)
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
ab
b< br>2
x
0
交椭圆于B,C两点,则直线BC有定向且
k
BC?
2
(常数).
ay
0
x
2
y
2
3. 若P为椭圆
2?
2
?1
(a>b>0)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F
1
, F
2
是焦点,
ab
?PF
1
F
2
?
?
,
?P F
2
F
1
?
?
,则
a?c
??
? tancot
.
a?c22
x
2
y
2
4. 设椭 圆
2
?
2
?1
(a>b>0)的两个焦点为F
1
、 F
2
,P(异于长轴端点)为椭圆上
ab
任意一点,在△PF
1F
2
中,记
?F
1
PF
2
?
?
,
?PF
1
F
2
?
?
,
?F
1
F
2
P?
?
,则有
sin
?
c
??e
.
sin
?
?sin
?
a
x
2< br>y
2
5. 若椭圆
2
?
2
?1
(a>b>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F
2
,左准线为L,则当0
ab
<e≤
2?1
时,可在椭圆上求一点P,使得PF
1
是P到对应准线距离d 与PF
2

比例中项.
x
2
y
2
6. P为椭圆
2
?
2
?1
(a>b>0)上任一点,F
1
,F
2
为二焦点,A为椭圆内一定点,
ab

2a?|AF
2
|?|PA|?|PF
1
|?2a?|AF
1
|
,当且 仅当
A,F
2
,P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
立.
(x?x0
)
2
(y?y
0
)
2
??1
与直线
Ax?By?C?0
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7. 椭圆
22
ab
22 22
Aa?Bb?(Ax
0
?By
0
?C)
2
.
x
2
y
2
8. 已知椭圆
2
?
2
?1
(a>b>0),O为坐标原点,P、Q为椭圆上两动点,且
ab
22
4 ab
1111
2
+|OQ|
2
的最大值为
???
O P?OQ
.(1);(2)|OP|;
a
2
?b
2
|OP|
2
|OQ|
2
a
2
b
2
a
2b
2
(3)
S
?OPQ
的最小值是
2
.
2
a?b


x
2
y
2
9. 过椭圆< br>2
?
2
?1
(a>b>0)的右焦点F作直线交该椭圆右支于M,N两 点,弦
ab
|PF|e
?
. MN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P,则
|M N|2
x
2
y
2
10. 已知椭圆
2
?
2
?1
( a>b>0) ,A、B、是椭圆上的两点 ,线段AB的垂直平
ab
a
2
?b
2
a
2
?b
2
?x
0
?
分线与x轴相交于点
P(x
0,0)
, 则
?
.
aa
x
2
y
2
11. 设P点是椭圆
2
?
2
?1
( a>b>0)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 ,F
1
、F
2
为其焦点
ab
2b
2
?2

?F
1
PF
2
?
?
,则(1)< br>|PF
1
||PF
2
|?
.(2)
S
?PF
1
F
2
?btan
.
1?cos
?
2
x
2
y
2
12. 设A、B是椭圆
2
?
2
?1
( a>b>0)的长轴两端点,P是椭圆上的一点,
ab
?PAB?
?
, ?PBA?
?
,
?BPA?
?
,c、e分别是椭圆的半焦距离心 率,则有
2ab
2
|cos
?
|
2a
2
b
2
2
cot
?
. (1)
|PA|?
2
.(2)
tan
?
tan
?
?1?e
.(3)
S
?PAB
?
2
22
2
a?ccos
?
b?a
x
2
y
2
13. 已知椭圆
2
?
2
?1
( a>b>0)的右准线
l
与x轴相交于点
E
,过椭圆右焦点
F
ab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 两点,点
C
在右准线
l
上,且
BC?x
轴,则直线AC经< br>过线段EF 的中点.
14. 过椭圆焦半径的端点作椭圆的切线,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 则相应交点与相应
焦点的连线必与切线垂直.
15. 过椭圆焦半径的端点作椭圆的切线交相应准线于一点,则该点与焦点的连线必与焦
半径互相垂直.
16. 椭圆焦三角形中,内点到一焦点的距离与以该焦点为端点的焦半径之比为常数
e(离心率).
(注:在椭圆焦三角形中,非焦顶点的内、外角平分线与长轴交点分别称为内、外点.)
17. 椭圆焦三角形中,内心将内点与非焦顶点连线段分成定比e.
18. 椭圆焦三角形中,半焦距必为内、外点到椭圆中心的比例中项.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
双曲线
x
2
y
2
1. 双曲线
2
?
2
? 1
(a>0,b>0)的两个顶点为
A
1
(?a,0)
,
A
2
(a,0)
,与y轴
ab
x
2
y
2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
1

P
2
时A
1
P< br>1
与A
2
P
2
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2
?
2
?1
.
ab
x
2
y
2
2. 过双曲 线
2
?
2
?1
(a>0,b>o)上任一点
A(x
0
,y
0
)
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
ab
b
2
x
0
的直线交双曲线于B,C两点,则直线BC有定向且
k
BC
? ?
2
(常数).
ay
0
x
2
y
2
3. 若P为双曲线
2< br>?
2
?1
(a>0,b>0)右(或左)支上除顶点外的任一点,F
1
,
ab
F
2
是焦点,
?PF
1
F
2
?
?
,
?PF
2
F
1
?
?
,则
c?a
??
?tancot
(或
c?a22
c?a
??
?tancot
).
c?a22
x
2
y
2
4. 设双曲线
2
?
2
?1
(a>0,b>0)的两个焦点为F
1
、F
2
,P(异于长轴端点)
ab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在△PF
1
F
2
中,记
?F
1
PF
2
?
?
,
? PF
1
F
2
?
?
,
?F
1
F2
P?
?
,则有
sin
?
c
??e
.
?(sin
?
?sin
?
)a
x
2
y2
5. 若双曲线
2
?
2
?1
(a>0,b>0)的左 、右焦点分别为F
1
、F
2
,左准线为L,
ab
则当1<e ≤
2?1
时,可在双曲线上求一点P,使得PF
1
是P到对应准线距离
d与PF
2
的比例中项.
x
2
y
2
6. P为 双曲线
2
?
2
?1
(a>0,b>0)上任一点,F
1,F
2
为二焦点,A为双曲线内
ab
一定点,则
|AF
2
|?2a?|PA|?|PF
1
|
,当且仅当
A,F
2< br>,P
三点共线且
P

A,F
2
在y轴同侧时,等号成 立.


x
2
y
2
7. 双曲线
2
?
2
?1
(a>0,b>0)与直线
Ax?By?C?0
有公共点的充 要条
ab
22222
件是
Aa?Bb?C
.
x
2
y
2
8. 已知双曲线
2
?
2
?1
(b>a >0),O为坐标原点,P、Q为双曲线上两动
ab
点,且
OP?OQ
. < br>22
4ab
1111
2
+|OQ|
2
的最小值为???
(1);(2)|OP|;(3)
S
?OPQ
22
222 2
b?a
|OP||OQ|ab
a
2
b
2
的最小值 是
2
.
2
b?a
x
2
y
2
9. 过双曲线
2
?
2
?1
(a>0,b>0)的右焦点F作直线交该双曲 线的右支于
ab
|PF|e
?
. M,N两点,弦MN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 P,则
|MN|2
x
2
y
2
10. 已知双曲线
2
?
2
?1
(a>0,b>0),A、B是双曲线上的两点,线段AB的
ab
a
2
?b
2
a
2
?b
2
垂 直平分线与x轴相交于点
P(x
0
,0)
, 则
x
0
?

x
0
??
.
a
a
x
2
y
2
11. 设P点是双曲线
2
?
2
?1
(a>0,b>0)上异于实轴端点的任一点,F
1
、F
2
ab
2b
2
?
2
为其焦点记
?F
1
PF
2
?
?
,则(1)
|PF
1
||PF
2
|?
.(2)
S
?PF
1
F
2
?bcot
.
1?cos
?
2
x
2
y
2
12. 设A、 B是双曲线
2
?
2
?1
(a>0,b>0)的长轴两端点,P是双曲 线上的
ab
一点,
?PAB?
?
,
?PBA?
?
,
?BPA?
?
,c、e分别是双曲线的半焦距离
2ab
2
|cos
?
|
心率,则有(1)
|PA|?
2
.
22
|a?ccos
?
|
(2)
tan
?
tan
?
?1?e
.(3)
S
?PAB
2
2a
2
b
2
?
2
cot
?
.
2
b?a
x
2
y
2
13. 已知 双曲线
2
?
2
?1
(a>0,b>0)的右准线
l
与x轴相交于点
E
,过双曲
ab
线右焦点
F
的直线与双曲线 相交于A、B两点,点
C
在右准线
l
上,且
BC?x
轴,则 直线AC经过线段EF 的中点.
14. 过双曲线焦半径的端点作双曲线的切线,与以长轴为直径的 圆相交,则相应交
点与相应焦点的连线必与切线垂直.
15. 过双曲线焦半径的端点作双曲线的切线交相应准线于一点,则该点与焦点的连
线必与焦半径互相垂直.


16.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外点到一焦点的距离与以该焦点为端点的焦半径之比为常
数e(离心率).
(注:在双曲线焦三角形中,非焦顶点的内、外角平分线与长轴交点分别称为内、外
点).
17.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其焦点所对的旁心将外点与非焦顶点连线段分成定比e.
18.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半焦距必为内、外点到双曲线中心的比例中项.


圆锥曲线问题解题方法

圆锥曲线中的知识综合性较强,因 而解题时就需要运用多种基础知识、采用多种数学手段来处理问
题。熟记各种定义、基本公式、法则固然 重要,但要做到迅速、准确解题,还须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 紧扣定义,灵活解题
灵活运用定义,方法往往直接又明了。
y
2
例1. 已知点A(3,2),F(2,0),双曲线
x??1
,P为双曲线上一点。
3
1

|PA|?|PF|
的最小值。
2
2
解析:如图所示,

?
双曲线离心率为2,F为右焦点,由第二定律知

?|PA|?
1
|PF|
即点P到准线距离。
2

15
|PF|?|PA|?|PE|?AM?

22

二. 引入参数,简捷明快
参数的引入,尤如化学中的催化剂,能简化和加快问题的解决。
例2. 求共焦点F、共准线
l
的椭圆短轴端点的轨迹方程。
解:取如图所示的坐标 系,设点F到准线
l
的距离为p(定值),椭圆中心坐标为M(t,0)(t为
参数)

b
,而
c?t

c
2

?b?pc?pt


?
2
p?
再设椭圆短轴端点坐标为P(x,y),则

?
?
x?c?t
?
?
?
y?b?pt

2
消去t,得轨迹方程
y?px


三. 数形结合,直观显示
将“数”与“形”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数”的严密性和“形”的直观性,以 数促形,用形助数,
结合使用,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熟练的使用它,常能巧妙地解决 许多貌似困难和麻烦
的问题。


例3. 已知
x,y
解析:
?
斜率,如图所示
?R
,且满足方程
x
2
?y
2
?3(y?0)
,又
m?
y?3
,求m范围。 x?3
m?
y?3
22
的几何意义为,曲线
x?y?3(y?0 )
上的点与点(-3,-3)连线的
x?3

k
PA
?m?k
PB



?
3?33?5
?m?
22


四. 应用平几,一目了然
用代数研究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本质特征,因此,很多“解几”题中的一些图形 性质就和“平几”知
识相关联,要抓住关键,适时引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
2
?y
2
?4
和直线
y?mx
的交点为P、Q,则
|OP||?OQ|
的值为________。
解:
??OMP~?OQN


|OP||?OQ|?|OM||?ON|?5

例4. 已知圆
(x

五. 应用平面向量,简化解题
向量的坐标形式与解析几何有机融为一体,因此,平面向量成为解决解析几何知识的有力工具。
x
2
y
2
xy
??1
,直线
l

??1
,P是
l
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一点R,例5. 已知椭圆:
2 416
128
点Q在OP上且满足
|OQ||?OP|?|OR|
2
,当点P在
l
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

分析:考生见到此 题基本上用的都是解析几何法,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如果用向量共线的
条件便可简便地解出。
????????
解:如图,
OQ,OR,OP
共线,设
O R?
?
OQ

OP?
?
OQ

OQ?(x ,y)
,则
??
OR?(
?
x,
?
y)

OP?(
?
x,
?
y)

???
2
?OP|?|OR|

?|OQ||


?
2
?
22

?
?
|OQ|?
?
|OQ|


?
?
?
?
2

?

?
点R在椭圆上,P点在直线
l


?
?
2
x
2
24
?
2
y
2
16
?1

?
x
12
?
?
y
8
?1

x
2
y
2
xy

???

2416128
化简整理得点Q的轨迹方程为:

(x?1)
2
(y?1)
2
2
??1(直线
y??x
上方部分)
55
3
23

六. 应用曲线系,事半功倍
利用曲线系解题,往往简捷明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灵活 运用曲线系是解析几何中重要的解题方
法和技巧之一。
例6. 求经过两圆
x
2
?y
2
?6x?4?0

x
2
?y
2
?6y?28?0
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
x?y?4?0
上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
2
?y
2
?6x?4?
?
(x
2
?y
2
?6 y?28)?0

(1?
?
)x
2
?(1?
?)y
2
?6x?6
?
y?(28
?
?4)?0

?3?3
?
则圆心为
(,)
,在直线
x?y?4?0

1?
?
1?
?

?
解得
?
??7

22
故所求的方程为
x?y?x?7y?32?0


七. 巧用点差,简捷易行
在圆锥曲线中求线段中点轨迹方程,往往采用点差法,此法比其它方法更简捷一些。
y
2
?1
相交于两点P
1
、P
2
,求线段P
1P
2
中点的轨迹方程。例7. 过点A(2,1)的直线与双曲线
x?

2
解:设
P
1
(x
1
,y
1)

P
2
(x
2
,y
2
)
, 则
2

?
2
y
1
2
x
1
??1
?
?
2
?
2
?
x
2
?
y
2
?1
2
?
2
?
(x
2< br>?x
1
)(x
1
?x
2
)?
?1?

?2?
<2>-<1>得
(y
2
?y
1
)(y
1
?y
2
)

2
y
2
?y
1
2(x
1
?x
2
)
?

x
2
?x
1
y
1
?y
2
设P
1
P
2
的中点为
M(x
0
,y
0)
,则
y
2
?y
1
2x
0
?

k
PP
?

12
x
2
?x
1y
0
y
0
?1

k
AM
?
,而P
1
、A、M、P
2
共线
x
0
?2



?k
P P
12
?k
AM
,即
y
0
?12x
0?
x
0
?2y
0
2


?P
1
P
2
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
2x

?y
2
?4x?y?0

解析几何题怎么解
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题(2个选择题, 1个填空题, 1个解答题), 共计30分左右, 考查的知识
点约为20个左右. 其命题一般紧扣课本, 突出重点, 全面考查.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直线, 圆, 圆锥曲线,
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中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知识的重组与链接,
使知识形成网络, 着重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求解有时还要用到平几的基本知识,这点值得考生
在复课时强化.

例1 已知点T是半圆O的直径AB上一点,AB=2、OT=t (0AA
?
B
?
B
,使
AA
?
垂直且等于A T,使
BB
?
垂直且等于BT,
A
?
B
?
交半圆于P、Q两点,建立如图
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1)写出直线
A
?
B
?
的方程; (2)计算出点P、Q的坐标;
(3)证明:由点P发出的光线,经AB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点Q.
讲解: 通过读图, 看出
A
(1 ) 显然
A
'
'
,B
'
点的坐标.

?
1,1?t
?
,
B
?
?1,1?t
?

于是 直线
A
?
B
?

的方程为
y??tx?1

?
x
2
?y
2
?1,
2
t
1?
t
2
(2)由方程组
?
解出
P(0,1)

Q
(,)

22
1?
t
1?
t
?
y??tx?1,
1?01
??< br>,
k
QT
0?
tt
1?
t
2
?0
2
1?
t
2
1
1?
t
???
.
2
2
t
t
t(
1?
t)
?
t
2
1?
t
(3)
k
PT
?
由直线PT的斜率和直线QT的斜率互为相反数知,由点P发出的光线经点T反射,反射光线通过点
Q.
需要注意的是, Q点的坐标本质上是三角中的万能公式, 有趣吗?
x
2
y
2
例2 已知直线l与椭圆
2
?
2
?1(a?b?0)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Q,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R、S,
ab< br>求以线段SR为对角线的矩形ORPS的一个顶点P的轨迹方程.
讲解:从直线
l
所处的位置, 设出直线
l
的方程,
由已知,直线l不过椭圆的四个顶点,所以设直线l的方程为
y?kx?m(k?0).
代入椭圆方程
b
2
x
2
?a
2
y
2< br>?a
2
b
2


b
2
x
2
?a
2
(k
2
x
2
?2kmx?m< br>2
)?a
2
b
2
.

化简后,得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
2
k
2
?b
2
)x
2
?2ka
2
mx?a
2
m
2
?a
2
b
2
?0.

于是其 判别式
??(2ka
2
m)
2
?4(a
2
k
2
?b
2
)(a
2
m
2
?a
2
b
2
)?4a
2
b
2
(a
2
k
2
?b
2
?m
2
).

由已知,得△=0.即
a
2
k
2
?b
2
?m
2
.

在直线方程
y?kx?m
中,分别令y=0,x=0,求得
R(?
m
,0),S(0,m).

k


my
??
x??,k??,
??
kx
??
令顶点P的坐标为(x,y), 由已知,得
解得
??
?
y?m.
?
m?y.
??
??
代入①式并整理,得
a
?
b
?1
, 即为所求顶点P的轨迹方程.
22
22
xy

22
ab
方程
??1
形似椭圆的标准方程, 你能画出它的图形吗?
x
2
y
2
例3
23
x
2
y
2
已知双曲线
2
?
2
?1
的离心率
e?< br>,过
A(a,0),B(0,?b)
的直线到原点的距离是
3
ab3
.

2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已知直线
值.
讲解:∵(1)
y?kx?5(k?0)
交双曲线 于不同的点C,D且C,D都在以B为圆心的圆上,求k的
c23
?,
原点到直线a3
AB:
xy
??1
的距离
ab
d?
ab< br>a
2
?b
2
?
3.
ab3
?.
c2
.
?b?1,a?
2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x
?y
2
?1.

3
(2)把
y?kx? 5代入x
2
?3y
2
?3
中消去y,整理得

C(x
1
,y
1
),D(x
2
,y
2),CD
的中点是
E(x
0
,y
0
)
,则

x?
x
1
?x
2
?
0
(1?3k
2
)x
2
?30kx?78?0
.
2
y
0
?1
15k51

?y?kx?5?,k? ??.
00BE
1?3k
2
1?3k
2
x
0
k

?x
0
?ky
0
?k?0,
15k5 k
2
??k?0,又k?0,?k?7

1?3k
2
1?3k
2
故所求k=±
7
. 为了求出
k
的值, 需要通过消元, 想法设法建构
k
的方程.
例4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
1
、F
2
在x轴上,点P为椭圆上的 一个动点,且∠F
1
PF
2
的最大
值为90°,直线l过左焦点F< br>1
与椭圆交于A、B两点,△ABF
2
的面积最大值为12.
(1)求椭圆C的离心率; (2)求椭圆C的方程.
讲解:(1)设
|PF
1
|?r
1
,|PF
2
|?r
2
,|F
1
F
2
|?2c
, 对
?PF
1
F
2
,
由余弦定理, 得

< br>2
r
1
1
?r
2
2
?4c
2
(r
1
?r
2
)
2
?2r
1
r
2
?4c
2
4a
2
?4c
2
4a
2
?4c
2

cos?F
1
PF
2
????1?? 1
?1?2e?0

r?r
2r
1
r
2
2 r
1
r
2
2r
1
r
2
2(
12< br>)
2
2
解出
e?
2

.
2
(2)考虑直线
l
的斜率的存在性,可分两种情况:
i) 当k存在时,设l的方程为
y?k(x?c)
………………①
x
2
y
2
2

a
2
?2c
2
,b
2
?c
2
. 椭圆方程为 由
??1,A(x,y),B(x,y)
e?.
1122
a2
b
2
2
于是椭圆方程可转化为
将①代入②,消去
x
2
?2y
2
?2c
2
?0
………………② x
2
?2k
2
(x?c)
2
?2c
2
?0
,
y

整理为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得
(1?2k
2
)x
2
?4ck
2
x?2c
2
(k
2
?1)?0
.
2
22c1?k
2
则x
1
、x
2
是上述方程的两根.且
|x
2
?x
1
|?

|AB|?1?k
2
|x?x|?
22c (1?k)

21
1?2k
2
1?2k
2
也可这样求解:
|k |
AB边上的高
h?|F
1
F
2
|sin?BF
1
F
2
?2c?,

1
1?k
2
S?|F< br>1
F
2
|?|y
1
?y
2
|

2
11?k
2
|k|
S?22c()2c

2
2
2
1?2k
1?k

?c?|k|?|x
1
?x
2
|


?22c
2
1?k
2
|k|k
2
?k
4
1
22
?22c?22c?2c
2
.

224
11?2k1?4k?4k
4?
4
k?k
2
ii) 当k不存在时 ,把直线
x??c
代入椭圆方程得
y??
21
c,|AB|?2c, S?2c?2c
2

22
由①②知S的最大值为
2c
2
由题意得
2c
2
=12 所以
c
2
?62?b
2

a
2
?122

x
2
122
?
y
2
62
?1.
故当△ABF
2
面积最大时椭圆的方程为:
下面给出本题的另一解法,请读者比较二者的优劣:
设过左焦点的直线方程为:
x?my?c
…………①
(这样设直线方程的好处是什么?还请读者进一步反思反思.)
22
椭圆的方程为:
x
?
y
?1,A(x
1
,y
1
),B(x
2
,y
2
)

22
ab

e?< br>2
222
.
得:
a
2
?2c
2
,b
2
?c
2
,
于是椭圆方程可化为:
x?2y?2c?0……②
2
把①代入②并整理得:
(m
2
?2)y
2< br>?2mcy?c
2
?0

于是
y
1
,y
2
是上述方程的两根.
|AB|? (x
1
?x
2
)
2
?(y
1
?y
2
)
2
?1?m
2
|y
2
?y
1
|
?
22c(1?m
2
)
,
m
2
?2< br>?1?m
2
4m
2
c
2
?4c
2
( m
2
?2)
m
2
?2


AB边上的高
h?
2c
1?m
2
,
2
1?m
2
2从而
S?
1
|AB|h?
1
?
22c(1?m)
?
2c
?22c
2
22m
2
?2(m?2)
2< br>?22c
1?m
2
1
m
2
?1?
1
?2
m
2
?1
?2c
2
.

当且仅当m=0取等号,即
S
max
?2c
2
.

由题意知
2c
2
?12
, 于是
b
2
?c
2
?62,a
2
?122
.
故当△ABF
2
面积最大时椭圆的方程为:
x
2
122
?
y
2
62
?1.


x
2
y
2
例5 已知直线
y??x?1
与椭圆
2
?
2
?1(a?b?0)
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 的中
ab
点在直线
l:x?2y?0
上.(1)求此椭圆的离心率;
2
(2 )若椭圆的右焦点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的在圆
x?y
2
?4
上,求此椭圆的方程.

?
y??x?1,
?< br>讲解:(1)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x
1
,y
1
), B(x
2
,y
2
).则由
?
x
2
得 < br>y
2
?
2
?
2
?1
b
?
a
(a
2
?b
2
)x
2
?2a
2
x ?a
2
?a
2
b
2
?0
,
根据韦达定理,得
2a
2
2b
2
x
1
? x
2
?
2
,y
1
?y
2
??(x
1
?x
2
)?2?
2
,

22
a?ba?b
).
a
2
b
2
,
2
∴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
22
a?ba?b
2
a
2
2b
2
222222< br>??0,?a?2b?2(a?c)?a?2c
由已知得
2
,故椭圆的离心率 为
222
a?ba?b
e?
2
2
.
(2)由(1)知
b?c,
从而椭圆的右焦点坐标为
F(b,0),
F(b,0)
关于直线
l:x?2y?0
的对称
点为
(x
0
,y
0
),则
y
0
?0
1
x?by< br>34
???1且
0
?2?
0
?0,
解得
x
0
?b且y
0
?b

x
0
?b222
55
2
0
由已知得
x< br>2
y
2
3
2
4
22
??1
. < br>x?y?4,?(b)?(b)?4,?b?4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84
55
2
0


例6 已知⊙M:
x
2
?(y? 2)
2
?1,Q是x
轴上的动点,QA,QB分别切⊙M于A,B两点,

程.
(1)如果
|AB|?
42
3
,求直线MQ的方程; (2)求动弦AB的中点P的轨迹方
讲解:(1)由
|AB|?
42
3
,可得
|MP|?|MA|2
?(
|AB|
2
22
2
1
)?1
2
?()?,
233
由射影定理,得
|MB|
2
?|MP|?|MQ|,得|MQ|?3,
在Rt△MOQ中,

|OQ|?|MQ|
2
?|MO|
2
?3
2< br>?2
2
?5
,故
a?5或a??5

5y?25?0或2x?5y?25?0;


所以直线AB方程是
2x?
(2)连接MB,MQ,设
P(x,y),Q( a,0),
由点M,P,Q在一直线上,得
2y?2
?,(*)

? ax
由射影定理得
|MB|
2
?|MP|?|MQ|,

x
2
?(y?2)
2
?a
2
?4?1,(**)

把(*)及(**)消去a,并注意到

71
y?2
,可得
x
2
?(y?)
2
?(y?2).

416
2< br>2
适时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这是快速解答本题的要害所在,还请读者反思其中的奥妙.
例7 如图,在Rt△ABC中,∠CBA=90°,AB=2,AC=。DO⊥AB于O点,OA=OB, DO=2,
曲线E过C点,动点P在E上运动,且保持| PA |+| PB |的值不变.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E的方程;
(2)过D点的直线L与曲线E相交于不同的两 点M、N且M在D、N之间,设
DM
?
?
,试确定实数
DN
C
?
的取值范围.
讲解: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 PA |+| PB |=| CA |+| CB |
y=
22
?2
2?()
2
?22
∴动点
22
x
2
?y
2
?1
.
2
P的轨迹是椭圆∵
a?2,b?1,c?1
∴曲
A O B
线E的方程是
(2)设直线L的方程为
y?kx?2
, 代入 曲线E的方程
x
2
?2y
2
?2
,得
(2k
2
?1)x
2
?8kx?6?0
设M
1

x1,
y
1
),N(x
2
,y
2
)
, 则


?
?
??(8k)
2
?4(2k?1)?6?0 ,
?
8k
?

x?x??,
?
12
2
2k?1
?
6
?
xx?.
12
?
2< br>2k?1
?
i) L与y轴重合时,
?





?
|DM|1
?

|DN|3
x ?x
M
x
DM
3
?
D
?
1
k2
?.
又∵
?
?
DNx
D
?x
N
x
2
2
, ii) L与y轴不重合时, 由①得

x
2
?x
1
?0,

x
2
?x
1
?0,
∴0<
?
<1 , < br>(x?x
2
)
2
(x
1
?x
2
)< br>2
x
1
x
2
64k
2
1

??
???2?
?
??2

2
x
1
?x< br>2
x
1
?x
2
x
2
x
1
?
6(2k?1)
31
,

6?3(2?
2
)?8.

4?
2
k
32
1
3(2?
2
)
k


k
2
?
32
3(2?
1
)
k
2
?
16
116
,

4?
?
??2?
,
3
?
3

?
?
0?
?
?1,?
1
110
?
2?
?
??
,
?
?
??2,
?
?
3
?
110
?
?
??,
?
?
3
?
?
1
?
1
?< br>?
?
?1.

?
的取值范围是
?
,1
?
.
3
?
3
?
值得读者注意的是,直线L与y轴重合的情况易于遗漏,应当引起警惕.
例8 直线
l
过抛物线
(1)求证:
4x
1
x
2
分线.
2
讲解: (1)易求得抛物线的焦点
F(
P
,0)
. 若l⊥x轴,则l的方程为< br>x?
P
,显然xx?
P
.若l不垂直于
12
242
y
2
?2px(p?0)
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
(x< br>1
,y
1
)和B(x
2
,y
2
)
两 点.
?p
2
;(2)求证:对于抛物线的任意给定的一条弦CD,直线l不是CD的 垂直平
22
x轴,可设
y?k(x?
P
)
,代入抛物线方程 整理得
x
2
?P(1?
2P
)x?
P
?0,则x< br>1
x
2
?
P
. 综上可知
2
2
k
44
4x
1
x
2
?p
2
.
2 2
22
(2)设
C(
c
,c),D(
d
,d)且c ?d
,则CD的垂直平分线
l
?
的方程为
y?
c?d
??
c?d
(x?
c?d
)

2p2p
22p4 p


22
c?dc?dpc?d
222
?
假设
l
过F,则
0???(?)
整理得
(c?d)(2p?c?d)?0

?p?0

22p24p?2p
2
?c
2
?d
2
?0

?c? d?0
. 这时
l
?
的方程为y=0,从而
l
?
与 抛物线
y
2
?2px
只相交于原点.
而l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 点,因此
l
?
与l不重合,l不是CD的垂直平分线.



此题是课本题的深化,你能够找到它的原形吗?知识在记忆中积累,能力在联想中提升. 课本是高考

试题的生长点,复课切忌忘掉课本!

沪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函数总复习


含三个未知数的高中数学题-小鸟校园高中数学


2019高中数学教材-高中数学基础得分点


高中数学诱导公式五六-高中数学教科书必修五答案


高中数学有没有函数 阶乘-高中数学的R是什么


高中数学同步导学案-高中数学微型课格式


安徽阜阳高中数学学什么版-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报告范文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教材分析-高中数学家教需要会什么



本文更新与2020-09-22 06: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7947.html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小结论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