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热指数公式第10章 提问技能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23 04:48
tags:公式服

应用英语专业-2020年四川公务员省考时间

2020年9月23日发(作者:徐特立)
第10章 提问技能

1.提问技能的涵义特征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 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
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是师生双方共 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让学生思维不再 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
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 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
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 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古人
在《学记》上曾经指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自,及 其久也,相说以
解。不善问者反此”。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教学。他认为< br>“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
学生探求知 识。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教育家陶行知 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
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 在每事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
是一位提问高手,他使用“精神产婆术”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 断地提问让学生回答,
找出学生回答中的缺陷,使其意识到自己结论的荒谬,通过再思索,最终自己得出 正确
的结论。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2.提问的功能与作用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
馈的方式之一,是 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方式,是推动课堂 教学进程的动力。学生产生认知需
要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源泉,而这一需要则是通过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来 实现的。因此,
课堂提问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水平。
首先,提问能激发动机,引 起学生兴趣。当学生对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感到新奇
时,才会有愿望以一种愉悦积极的心态去探索。问 题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生原有
的认知结构产生距离,形成矛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冲 突的愿望和行为,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中获得认知的提高和完善。 其次,提问能激疑启思,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和产生愿望的
动力,而且,认知 的深化及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发展就是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实现的,在热烈 的讨论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第三,提问能评价反馈,随时调控教学过程。提问的评价反馈对教师 和学生双方产
生正面的激励效应。在课堂提问的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反应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形成对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借以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并及时地对 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信息,用以补充自己的知识,调整
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
第四,提问能组织教学,创设有效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的组织教学不仅体现在教
学内容的组织 安排上,也体现在教学秩序及学生学习情绪调控上。教师通过设计问题,
使教学内容进行自然地转化和过 渡,当学生的意识集中于教师提问所给予的语言刺激
时,会形成意识焦点,增强注意力。同时,通过学生 展开讨论,活跃气氛,有利于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提问过程的要素
课堂提问的模式大致为“精心设问——巧妙发问——分析引导——评价总结”。提
问的质量及其 实效,应是这四个要素的总和,即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应是提出问题恰当、
发问过程巧妙、分析引导适宜 、评价总结得当的完美结合。
(1)精心设问
“问什么”是课堂提问成功的前提条件,问题 的设计应从创设问题的情境中给学生
刺激,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与具体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学 习期待,进而产生
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
(2)巧妙发问
课堂 提问不仅要注意“问什么”,还要注意“怎么问”,发问的过程也是实现提问
目的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注 重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选准时机,设疑发问,教师只有在学
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发问 最好。二是问题明确,注意停顿,教师在
表达问题时,语言要简明易懂、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避免重复 ,提问之后应留出时间
让学生思考。
(3)分析引导
分析引导是学生装对问题做出 回答时,教师头脑中对此迅速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
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思维。教师应对学生不足 的回答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再结
合学生自身的情况,给予适当提示、巧妙点拨。
(4)评价总结
课堂提问的总结应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评价、综合深化、补充纠正,教师应 对学
生进行思路指导、语言评价和语态分析,使答案系统化、合理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
维习 惯。提问总结时,教师要首先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应复述一遍完
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 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
应做出标准化的示范。第三,无论是赞赏 还是批评,都应遵循“对事不对人”。
4.提问的类型:
课堂提问不是教学过程的独立教学 环节,它始终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
标准来划分,教学提问可以有多种类型。但就发问者而言 、课堂上以教师提问(自问)
为主,学生提问(质疑)为辅、课堂提问主要是教师的提问。下面是几个按 不同标准分
类的提问:
4.1按课堂提问的性质分类
按课堂提问的性质可分为: 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
评价性提问、运用性提问
a.回忆性提 问,常见提问内容有:作者,朝代,选自何处,修辞,文体知识,重点
词义,实词,虚词等,其特点是答 案具体。如:文章主人公是谁?回忆有关苏轼的文学
常识?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b.理解性 提问。通过提问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理解性提问好处是
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后对课文内容 有了清晰的理解,易于把握整体内容。
c.分析性提问。阅读理解的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分析字 词句段要注重知识与能
力相结合,提问时力图找出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纽带,即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 样,
分析提问的效果才会明显。
d.综合性提问。综合是阅读理解的核心,只有综合才能把握 中心,进而理解文章的
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问可以从以下三种途径入手:(1)从内容入手,主要有从 解题
入手,从分析背景入手,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从分析主体事件入手,从思路脉络入手
等等 ;(2)从结构入手;(3)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入手:如从分析抒情议论入手,
分析对比映衬入手, 分析折射暗示等。
e.评价性提问。评价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尤其是辨证思维能力。
如肯定与否定思维,递进与逆向思维,比较思维,多侧面思维等,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
生独立的 见解。评价性提问主要有评价内容,评价语言,评价结构,评价观点,评价表
现技巧,评价表达方式等等 。
f.运用性提问。这种提问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把解决此问题的知识、方法、思路用
于解 决彼问题,并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
能力,促进知识间的迁 移。
4.2按课堂提问的形式分类
按课堂提问的形式可分为:设问型、追问型、疑问型、互 问型、顺问型、曲向型、
比较型、急问型、平问型、开拓型等。
设问型。就是精心设计问题提 问学生,它的特点是将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作
答,而是自问自答,它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造成学 生的悬念感。
追问型。就是把所传授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系统地提问学生。
追问的特点是教师发问的语气较急促,问题与问题之间间隙时间较短,能创设热烈气氛,
训练学生的敏 捷、灵活的思维品质。追问能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刺激其积极思考,
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 系。
疑问型。是由教师设置疑点,提出问题,使学生觉得难解,于是去认真推敲问题,
提出观 点引用事例,组织答案。由于教学过程受诸因素制约,学生的学习会留下疑点。
互问型。就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互问是一种你来考考我、我来考考你的
教学活动。
顺问型。就是按照教材先后、由逻辑关系或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进行提问。
顺问的特点是 与教材的逻辑顺序合拍,顺应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但它不能够形成
奇峰突起的气势,激起学生思维 活动的波澜,它比较适合逻辑性较强的教材内容。
曲向型。曲问是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拐上一二个弯子 ,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
用这种提问方法提问,使学生明确课题的具体目的和意义,学生的学习动 机便由潜伏状
态进入活动状态。
比较型。就是教师在所提的问题中,综合讲一些可供比较的内 容。进行比较性提问,
去引发学生在比较中推出恰当的结论。比较提问的特点是提问时,为要求学生理解 的对
象提供可作比较的事物,它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在比较异同认识事物,理解
问题 。
开拓型。用于训练学生运用学到的基础知识及原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具体可分为
三种:方 法性提问,规律性提问,创造性提问。
4.3按照教学目要求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分类有:
第一:为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这类提 问在新课开始和两个教
学层次之间运用,不一定要求学生回答。目的是使全班学生的注意时时想着教学内 容,
集中在每一个教学要点上,使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保持一致,能顺利地贯彻教学意图。
第 二:为启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和本质的提问。这类提问在推导法则、公式之前
运用,目的是使学生看到 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推导法则和公式服
务。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归纳、概括的提问。这类提问一般用于讲授例题,观察
演示或者纠正学生思维中的缺点。其目的是使学生 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局部
的认识发展为完整的认识。
第四: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 的提问。这类提问在布置课堂练习或作业讲评时用,
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正确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5.课堂提问的应用要点: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 和教学水平的提
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 br>问对学生的作用,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教师设 计问题时,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每个问题的设
计都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 内容的手段,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纯粹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设问还要抓住 教材的关键,于重点和难
点处设问,以便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针对性。提问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理
解能力。有针对性的设问要求:问题的难易 要适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面向
全体学生,使多数学生参与,适当兼顾“两头”,并考虑某些 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
(3)系统性。系统是指问题不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应显示一定的难易深浅 的
梯度和内在联系,具有连贯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联系具有系
统性, 即由单一的暂时联系到复杂的暂时联系,再到复杂的联系系统,并把新的暂时联
系纳入到已有的暂时联系 系统中。学习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人的认识活动也具有一定的
系统性,就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 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循序渐
进。提问也应如此。
(4)启发性。教育家叶圣陶 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
像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 学生默默聆受。”(注释③)高明的提
问必定含有启发性,就像学生稍稍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树上的苹果一 样,经过认真思索,
总会有所得的。启发性原则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
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
会贯 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
力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 思维,帮助学生渡过困惑的桥梁。
(5)新颖性。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 弹”,将会令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1.趣味性。在设计提问时,教师最好能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问题。 设计具有趣味性的
问题,能够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中,同时可以
使学生从困倦的状态中转入积极 的思考氛围。
(6)科学性。为保证课堂提问的科学性,提问要做到:直截了当,主次分 明,围
绕问题,范围适中,语言规范,概念准确。
(7).顺序性。即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 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
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对问题进行设计,先提认知理解性问题,然后 是分析综合性问题,
最后是创设评价性问题。这样安排提问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学活动层 层
深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废止那些不 明确的、肤浅的、艰
涩的提问,零打碎敲、毫无联系的提问,单调、陈旧、八股式的提问。因为那些提问 只
能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学生智能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
提问技 能的作用,就必须遵守上述提问的基本原则。
6.提问技能的训练途径
(一) 提问应有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前,教师要做好提问的准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不要即兴提
问、随意提问 ,避免问题漫无目的,偏离目标。教师要事先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
及其处理办法,唯有准备充分, 有备而来,方能处乱不惊,稳操胜券。
(二) 提问应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的任务不是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真理,而是通过问答甚至
辩论的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最终经 由教师的引导或暗示,学生自己得出正确
的结论。有的教师经常自问自答,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时, 干脆提供正确答案,这
种喧宾夺主、越俎代庖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教师应该通过提示、 探究、
转引、转问、反问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以学生的
口 吻来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三) 提问宁精勿滥
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问 题的质量要比问题的数量更重要。如果教师所提问题
的答案显而易见,缺乏挑战性,即使学生回答得再积 极,这样的问题再多,学生的思维
也难有更高的发展。问题太多,学生往往把握不住教学重点。因此,教 师应对提问的问
题反复推敲,做到少而精。一般来说,在一节课中,教师提问不宜过多,以提三至五个< br>能真正触发学生思考、反映教学重点的关键性问题为宜。
(四) 提问应兼顾各种类型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问题可用于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提问
时,教师应该兼 顾各种类型、层次的问题,并且,兼顾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
7.课题提问的举例与分析
案例1:《“三问”激起曲词鉴赏千层浪——长亭送别曲词鉴赏提问设计》
作者:唐兴燕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信息网
第一问:
(学生自读《端正好》,女生再齐读一遍:碧云天,黄 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师:找一找《端正好》用哪些具体可感的景物来描写“暮秋天气”的 ?
生:碧云 黄花 西风 北雁 霜林
师:你从哪些字眼感受出了暮秋之气呢?
生1:西风“紧”,“紧”写出了风的大,凄紧的西风让人感受到了晚秋时的萧瑟凄
凉。
师:对,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下得正紧”的味道!一“紧”字用的好。
生2:“北 雁南飞”一北一南形成反衬,写出因暮秋天气寒冷,大雁也不愿在这儿
停留,而要去南方过冬。
生3:黄花满地,枫叶变红都是因天气变冷,风吹霜冻的缘故。
师:那你再读一遍这些景物描写,说一说作者这样写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生1:凄凉伤感
生2:萧瑟悲凉
生3:高远爽朗(学生中有人笑)
第二问:
师:《端正好》中有没有直接描写莺莺离别之情的句子?
生(齐答):总是离人泪。
师:以你们的经验“泪”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学生吃惊,既而笑。)
生(女):咸的, 生(男):苦的,没颜色。
师:“离人泪”呢?尝过没?
生(女):应该是苦涩的吧。(学生大笑)
师:许多同学在笑,看来缺少离别之苦,否者是笑不起来的。
第三问
师:凄冷的秋 景,苦涩的离人泪,有一句话将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你能用自己的
语言把它翻译出来吗?(学生思考)
生1: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晓”的意思弄不清。
生2:早晨谁让霜林喝醉了?(同学笑)
生3:早晨是谁把树叶染成了红色,像喝醉了酒的人的脸。
生4(问):为什么要说“霜林”醉了呢?
生5(问)为什么要用“染”呢?是“谁”“染”的呢?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泪”是一种 无色苦味的液体。它怎么会把霜林染成红色呢?
莫非离人泪有特别的功效。
小结:
师(小结):原来莺莺的离愁别恨并不是“秋”惹的祸,而是“离人心上秋”,连柳
永都承认“多情自古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想如若春天离别,他们定也看不
见山花烂漫,苏轼不是说“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 ”。
运用三段式提问法学习,同学 们又自读了《滚绣球》《脱布衫》《一煞》《收尾》,按
照“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的思路设计 问题,互相解答。以《一煞》为例,我把
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收集起来:
生1:《一煞》描写了哪些景物?构置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2:“青山隔送行”中“隔”是什么意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莺莺怎
样的感情?
生3:“无人语”“听马嘶”两句,是怎样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
悲哀?
[分析]:
这样的课堂提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很成功的。曲词的意境美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
审美活动,但如果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很容易使课堂变的枯燥,引起他们的反感。
可一味迎 合学生的口味,又容易脱离文本,有架空分析之嫌。因此,必须使学生在对课
文有了“亲密接触”之后, 再做这种深入要求。在教学设计时,作者只围绕了三个问题
“描写了什么景”“景中有什么情”“为什么 要用这个景来表现这种情”,简单的说就是
“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问题内容明确,重点突出 ,以学生为主体,启发诱导,
循循善诱;能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思路清晰,层层展开,有逻辑,促进学 生思维;使学生
鉴赏诗词,由品味意象到体悟情感,再到感怀心志,循序渐进。检查了学生对已学过的< br>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提供了反馈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第一问作者
重点解决“ 是什么”的问题,即找出具体的景物——也就是这里的意象。第二问看着似
乎是闲来之笔,但却从学生的 实际感受出发,让他们从主观上对主人公的情感有了一种
共鸣,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后面的深入体会蓄势, 使“泪”这一意象成为情感的载体。第
三问非常明显是一个小小的幽默,作者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和 领会的过程。“醉翁
之意不在酒”而在一个“离“字,这个问题的出现让“离”成为同学关注的焦点,让 学
生感到意境美更在景外,重在境中。最后为使学生更深入感知景——境——情三者的关
系,作 者做了一个简短的小结: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收集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三
个问题引来了所有同学不 断的思考和追问,每个同学都在他人和自己的问题中思索探
讨,这一堂曲词鉴赏课没有被动的归纳,没有 强制的总结,“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非常成功。
苏联教育学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 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
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 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
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 回答提问
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
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裴月娟 提问应答过程中的失误与对策性研究[J] 探究 2005年第一期
2.龙剑梅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之我见[J] 益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
3.邱淑萍 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提问技巧”[J] 教育现代化 2005.3 51
4. 魏彦良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J] 河北教育2005年8期
5.韦志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十大关系》载于《语文建设》,2004年第9期第5

6.冯文秀 :《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浅析》 《中国科技信息》2004年23期
7.王洁霜 :《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年
05期
8.李育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类型及设计》梅州教育城域网

广东二本大学-中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劝学特殊句式-杭州小学排名2019


最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经典个人简历样本


热门的职业-简历个人评价怎么写


励志歌曲大全100首-中秋节寄语


征兵体检项目-户籍怎么填写才正确


广东水利电力-驱遣


国际标准智商测试答案-焦虑症临床表现



本文更新与2020-09-23 04: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8534.html

第10章 提问技能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