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03 00:37
tags:高中数学公开课

找高中数学解答题-高中数学十八题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颜梅华)


2016年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





2016年10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正弦定理》第一课时,出自新人教A版必修5第 一章第一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课程安排在“三角、向量”知识之后,是三角函数知识在三角形中 的具体运用,更是初中“三角形
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续和拓展,同时也是处理可 转化为三角形计算的其他
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的内容共分为三个 层次:第一,从实际问题导入,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基础上,
触碰解斜三角形的思维困惑点,自 然生成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熟悉的解直角三角形顺利过
渡到即将要面对的解任意三角形,实现知 识的螺旋式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第二,带着疑问,
在探究得到直角三角形边角量化关系的基础上 ,以此作为启发点,首先对特殊的斜三角形边角量化
关实验验证。其次是严密的数学推导证明,得到正弦 定理,以解直角三角形为知识基础,验证和证
明,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第三,解 决引例,首尾呼应,并学以致用。
正弦定理其实是把“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这一几何关系的解析 化。从三角学的历史发展
来看,三角函数其实就是有关三角形、圆的性质的解析表达。这样在悄无声息中 ,渗透了学科发展
中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嬗变。这其实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
通过这三个 层次:探索发现——推导证明——实际应用。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课堂上,
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直 观感知、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理论验证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置
《数学课 程标准》中关于本节课的
课程目标要求是:“在本章中,学生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
上,通过对任 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认
识运用它们可以解决 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根据课程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观察、实验、验证、猜想、证明,从特殊到一般得到正弦定理;



2、证明正弦定理,了解正弦定理的一些推导方法;
3、初步熟知正弦定理的两个重要应用。
另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正弦定理的发现、验证、证 明,体会“陌生的知识借助熟悉的知识处
理” 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正弦定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善于发现、不畏艰难的思维
品质和个人素养;培养学生合情合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具有的基础
本节课内容安排在高二上学期讲授,学生在 初中已经学过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较为熟
练地解直角三角形,必修四中也刚刚学过三角函数,在 本章节的理解上不会有太大问题。
2、即将面临的问题
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但是在前后知识的串联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学
生对解直角三角形熟悉,但是面对一般的解三角 形问题,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确定本节
课的难点是借助熟知的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生成正弦定理 的过程。
3、难点突破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多得设 置思维引导点,带领学生一起
分析并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处理上,更加注重前后知识的串联,用已有知识 解决新问题,并得到新
知识;学习过程的推进也是逐步实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在老师 的引导下,让学生
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尽可能多的质疑、探究、讨论,多参与课堂知识的生成和发 现的过程,
形成思维。



五、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展示
? 1、
通过观察、实验、验证、猜想、证明,从特殊到一般得到正弦定理

? 2、
证明正弦定理,了解正弦定理的一些推导方法

? 3、
初步熟知正弦定理的两个重要应用
.
学习环节







(一)
实例引入
激发动机






学习目标









观察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完成
过程,并让学生分
享展示结果,评价
学生的转化化归
能力 ,对后续证明
的影响。
评价任务
获取学生解
直角三角形的知
识的 掌握情况,评
价学生设计方案
的合理性。



学习活动
引例1: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
两岸,测绘人员只有皮尺和测角仪两种工
具,没法 跨河测量,利用现有工具,你能
利用所学的解三角形知识设计一个测量
A、B两点距离的方案吗 ?
(学生发散思维,老师提问发言)



(老师追问)
引例2:如果测量人员任意选取C
点,测出
BC
的距离是54m,
设 计意图
引例1:引导学
生从熟知的直角三
角形出发,解决实
际问题,为后续 处
理一般三角形埋下
伏笔。



引例2:对于一
般三角形,学生比
较熟悉转化为直角
三角形解决,转化
化归的思想为后续
正 弦定理证明埋下
伏笔。
目标1
?B?45
,
?C?60
.问根据这些数据能
解决测量者的问题吗?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目标1
评价任务
评价学生前后
知识串联的熟练
程度和对新问题
的探究欲望。
学习活动
引例2数学模型:在
?ABC
中,
BC?54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数学
建模思维。

?B?45
,
?C?60
.求边长
AB
.
问题:再看这个数学问题,已知三角
形的部分边长和内角,求其他边长和内
角。这个问题其 实是解斜三角形的边角关
系问题。但是没有学过,我们知道在任意
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 对小角的关
系,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得到这个边、角关
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
(一)
实例引入
激发动机








在新问题产生
时,学生根据已有
的知识 是迷茫的,
有疑惑的,这时也
是产生知识缺陷,
急需新知的时候,
恰如其分的 勾起了
学生的求知欲。


评价学生利
用三角函数定义
串 联三边和三个
内角数量关系是
否准确合理。
探究一:直角三角形边角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正弦函数定义,关键是引
导学生把两个正弦等式
从已有的知识
结构出发,不让学
生在思维上出现跳
跃,逐层递进,通
过已经熟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的探究作为切入
点,再对特殊的斜
三角形进行验证,
过 渡到一般的斜三
(二)
实验探究 目标1
猜想证明




目标2
ab
?sinA?;sinB?
糅合在一起。)
cc

探究二:斜三角形边角数量关系
实验1:如图,在等边
?ABC
中,
?A??B??C?
?
3
,对应边的边长
a:b:c?1:1:1
,验证
abc
??
是否成立?
sinAsinBsinC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目标1
目标2




评价任务
评价学生实
验的完成情况,和
实 验结果的准确
性,对实验结果的
认可。



评价展示过
程,观察学生的感
知情况,把握信息
的情况。
学习活动
实验2:如图,在等腰
?ABC
中,
设计意图
角形边角关系的探< br>究。让学生亲自体
验数学实验探究的
过程,逐层递进,
体会数学实验的归
纳和演绎推理两个
侧面。

?A??B?30
?
,
?C ?120
?
,对应边的
边长
a:b:c?1:1:3
,验证
abc
是否成立?
??
sinAsinBsinC




实验3: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引导
发现随着三角形的任意变换,
(二)
实验探究
猜想证明










目标1
目标2
多媒体技术的
引入演示,让学生
更加直观感受到变
换,加深理解。

abc
的值相等。
、、
sinAsinBsinC

< br>猜想:通过这样的一些实验,我们可
以猜想对于任意的斜三角型也存在这样
的边角数量关 系:
大胆猜想,激
发学生探索未知世
界的勇气。

经历猜想到证
abc
??

sinAsinBsinC

问题:但是并没有经过严密的数学推
导,那么如何证明这个结论呢?
明的过程,让学生
体会到数学新知识
的获得仅仅靠猜想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目标1
目标2






评价任务
评价学生证
明过程的展示,证
明方法和解决思
路的能力。







评价学生对
生成概念的理解
的准确程度。






概念生成:
学习活动
证明方法1——作高法和面积法 引导学生利用熟悉的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对锐角三角形边角数量关系进行证
明,学生展示证明 过程,并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
和演绎推理是不 够
的,必须经过严密
的数学推导进行证
明才可以。在这个
过程中,也进一步< br>促进学生数学思维
品质的提升。


让学生加深对(二)
实验探究 目标1
猜想证明















目标1
目标2
展示正弦定理的定义:我们把三角形
边角关系的这条性质称为正弦定理(law 正弦定理概念的准
of sines),即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各边
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确理解





证明方法2——外接圆法
评价学生证
引导学生思考外接圆中直角的生
多种方法的证
明,拓宽 学生思维,
成,并进一步鼓励学生课下对其他证明方
进一步加深对正弦
法的搜集和整理 。
定理的理解。
abc
??

sinAsinBsinC
明正弦定理的方
法的掌握程度。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学生正
弦定理 解决引例
的情况,和前后不
同解决方法对比
的优越性。
学习活动
带领学生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演
示解题过程,解决引例中的疑问,引导学
生对前后方法进行 对比,体会正弦定理的
应用。
借助解决过程给出定义:一般地,把
三角形的三个角< br>A、B、C
和它们的对

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
三角形。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三
角形的概念,形成
知识的完备性。回
过头来,解决引例
中的问题,让学生
体 会学习正弦定理
新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方便,激发学
生不断探索新知识
的欲望 。
(三)
首尾呼应 目标1
解决引例



目标3






关注学生能够使< br>用规范的数学语
言和符号表述解
题过程,能够顺利
使用正弦定理,体
现 正弦定理的工
具性。
评价学生利
用正弦定理解决
问题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利用正弦定理解决例题并
展示,教师展示规范的解题过程。
例1:
在?ABC中,已知A?30


通过例题归纳
出正弦定理在解三
(四)
学以致用 目标1
归类总结





目标3
B?45,a?2,求C、b、c.

角形中的两个主要
A?30,
引导学生归纳正弦的第一个主要应应用,形成用正弦
定理解三角形的思
路,解决问题,提例2:在
?ABC
中,已知升学习热情,体验
?
a?22
b?23

A?45

解三角形。
学习乐趣。
引导学生归纳正弦的第二个主要应
用。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目标1
目标3
评价任务
了解学生对
正弦定理解三角
形的理解深度,并
引导后续的学习。
学习活动
问题:解三角形还有其他情况吗?
如:已知两边和夹角。
设计意图
串联前后知
识,形成知识串,
激发学生后续学习
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
分享内容,把握学
生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程度。
提问学生,总结分享收获:


通过学生的总结,突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br>和技能,提炼学习过程中渗透的数学思想
方法,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有助于加深学< br>生对本节课重点核
心知识和数学思想
方法的把握,提升
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 目标 1
总结升华 目标2
提升素养














目标3
1、正弦定理的其他证明方法;
2、通过以下题目, 在已知三角形两条边
和其中一条的对角的条件下探究三角形
解的情况:
?在?ABC
中,已知
A?45
,
a?
?
课堂的学习时间有限,课后的练
习和探究除了能够
加深对本节课重点
(六) 目标 1
布置作业 目标2
课下探究




目标3
关注学生作业的
完成情况,进一步
跟进学生的学习
和思考。
6
知识的巩固,还可
以让学生的学习延
b?3
,求
B
;
?在
?ABC
中,已知
A?45
,
a?
?伸到课外,获取更
6

2
多数学知识,培养
学生探究的兴趣。
b?3
,求
B
;
1
?
?在
?ABC
中,已知
A?45
,
a?

2
b?3
,求
B
;



《正弦定理》点评
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作为驱动,创设了问题情境, 明确了学习目标。从特
殊到一般,猜想正弦定理,然后证明正弦定理。猜想、证明的流程自然、
有序、明了,体现了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了思想方法的渗透,展示了数
学内在的逻辑力量。“先猜后证 ”是数学研究的一般模式,用之于数学教学
也是合情合理的。在学生大胆猜测结论的过程中,还对定理的 发现机制进
行了设计,从形式美的角度大胆猜测,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结构之美、之
称。然后回 归引例,首尾呼应,通过两个例题,让学初步体会学有所成,
能够及时应用,收获成就感。
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动态演示,以及通过计算器的应用,
辅助于课堂教学,学生手脑并用,两 者结合的恰到好处。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以问题作为知识产生之源,在猜想证明中分析问
题 解决问题,在变式训练中巩固知识。从数学知识掌握的连续性上看,老
师很善于做数学的“减法”,用已 有的知识解决新的知识。提出问题是一门
学科的真正进步。从育人的角度而言,本节课在问题作为引领的 前提下,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经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体会
数学的价值, 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可以看出本节课设计的理念是新的,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是一节优秀的示 范课。




必修二高中数学卷子-无锡高中数学周老师


高中数学不等式定理-高中数学三维答案


高中数学教学研讨课-文科高中数学解题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课件-湖南高中数学是学了哪几本书


高中数学解题题典pdf-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资源


高中数学函数求解析式的方法-高中数学课堂小结的功能和作用


学霸手帐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要备考多久


高中数学面试公式写错了-高中数学作业与测评



本文更新与2020-10-03 00: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9335.html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