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专题之抛物线(汇总解析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06 00:10
tags:高中数学抛物线

高中数学为什么总是要假设-高中数学归纳结构图

2020年10月6日发(作者:姚诵尧)



圆锥曲线第3讲 抛物线

【知识要点】
一、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到某一定点
F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
l
F?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这
个定点
F
叫做抛 物线的焦点,定直线
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注1:在抛物线的定义中,必须强调:定 点
F
不在定直线
l
上,否则点的轨迹就不是一个抛
物线,而是过点< br>F
且垂直于直线
l
的一条直线。
注2:抛物线的定义也可以说成是: 平面内到某一定点
F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
l

F?l
的距离之比等于1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
注3:抛物线的定义指明了抛物线上的点到其焦点的距离 与到其准线的距离相等这样一个事
实。以后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时,这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利用抛物 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

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以下四种:
pp
F(,0)x??
2
,准线为
2
; (1)
y ?2px

p?0
),其焦点为
2
2
y??2px

p?0
)(2),其焦点为
F(?
pp
,0)x?
2,准线为
2

pp
F(0,)y??
2
,准线为
2
; (3)
x ?2py

p?0
),其焦点为
2
pp
F(0,?)y?< br>2
,准线为
2
. (4)
x??2py

p?0
),其焦点为
2

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特点


22
y??2pxx
p?0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或
??2py

p?0
)的特点在于:等号的 一端
是某个变元的完全平方,等号的另一端是另一个变元的一次项,抛物线方程的这个形式与其
位置特征相对应:当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
轴时,抛物线方程中的一次项就是
x
的一次项,且
一次项
x
的符号指明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y
轴时,抛物线方程中的一
次项就是
y
的一次项,且一次项
y
的符号指明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三、抛物线的性质
2
y?2px< br>(
p?0
)为例,其他形式的方程可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相关结论。 以标准方程
(1)范围:
x?0

y?R

(2)顶点:坐标原点
O(0,0)

(3)对称性:关于
x
轴轴对称,对称轴方程为
y?0

(4)开口方向:向右;
(5)焦参数:
p

p
F(,0)
2
; (6)焦点:
x??
(7)准线:
p
2

(8)焦准距:
p

(9)离心率:
e?1

(10)焦半径:若
P(x
0
,y
0
)
2
y?2p x

p?0
)上一点,则由抛物线的定义,有为抛物线
PF?x
0< br>?
p
2

(11)通径长:
2p
.
2< br>y?2px
注1:抛物线的焦准距指的是抛物线的焦点到其相应准线的距离。以抛物线

< p>
pppp
F(,0)x???(?)?p
2
和准线
l

2
为例,可求得其焦准距为
22

p?0
)的焦点; 注2:抛物线的焦点弦指的是由过抛物线的焦点与该抛物线交于不同两点的直线所构成的
p
F(,0)
2
且不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交该弦。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y? 2px

p?0
),过其焦点
2
抛物线于
A(x
1
,y
1
)

B(x
2
,y
2
)< br>两点,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其焦半径
pppp
AF?x
1
?(?) ?x
1
?BF?x
2
?(?)?x
2
?
22

22
,于是该抛物线的焦点弦长为
pp
AB?AF?BF?(x
1
?)?(x
2
?)?x
1
?x
2
?p
2 2
.
注3:抛物线的通径指的是过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其对称轴的弦。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 焦
p
F(,0)
2
且垂直于
x
轴点弦中最短的弦。设抛物线 的方程为
y?2px

p?0
),过其焦点
2
pp
A(,p)B(,?p)
22
的直线交该抛物线于
A

B
两 点(不妨令点
A

x
轴的上方),则、,
于是该抛物线的通径长为< br>
四、与抛物线相关的几个重要结论
AB?p?(?p)?2p
.
pp
F(,0)x??
2
是其焦点,直线
l

2
是 其准线,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y?2px

p?0
),点
2
若 过该抛物线焦点
F
的直线交该抛物线于
A(x
1
,y
1)

B(x
2
,y
2
)
两点(即线段
AB
是该抛物
线的焦点弦),并且点
A
、点
B
在其准线上的 垂足分别为点
C
、点
D
,线段
CD
的中点为点
N< br>,则可以证明:
p
2
x
1
x
2
?
2
yy??p
4

12
(1),
(2)
AB?x
1
?x
2
?p?
2p
sin
2
?
(这里,
?
为直线
AB
的倾斜角);


(3)
S
?AOB
p
2
?
2sin
?
(这里,
?
为直线
AB
的倾斜角);
(4)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与该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5)
?ANB?90

?CFD?90

(6)以线段
CD
为直径的圆切直线
AB
于点
F
.
证明:由于当直线
AB
的斜率不存在或斜率存在且不为零时,均符合题意,因此为避免 分情
??
p
F(,0)
2
,我们可巧设其方程为况进行讨论而使得证 明过程比较繁琐,根据直线
AB
过点
x?cot
?
?y?
p
2
,这里,
?
为直线
AB
的倾斜角.
?
y
2
??2px
?
p
?
x?cot
?
?y ?
22
?
y?2pcot
?
?y?p?0

2
?
(1)联立,得
?2pcot
?
?p
2??p
2
y
1
?y
2
???2pcot
?y
1
y
2
?
1
1
由韦达定理,有 ,
22
y
1
2
y
2
y
1
2
?y< br>2
(y
1
?y
2
)
2
?2y
1y
2
(2pcot
?
)
2
?2(?p
2
)
x
1
?x
2
?????
2p2p2p2p2p

4p
2
cot
2
?
?2p
2
??2p cot
2
?
?p?p(2cot
2
?
?1)
2p< br>
2
y
1
2
y
2
(y
1
y
2
)
2
(?p
2
)
2
p
4
p
2
x
1
x
2
??????
222
2p 2p4p4p4p4

pp
AB?AF?BF?AC?BD?[x
1
?(?)]?[x
2
?(?)]
22
(2)由抛物线的定义,有
p ppp
?(x
1
?)?(x
2
?)?x
1
?x2
?p?(cot
?
?y
1
?)?(cot
?
?y
2
?)?p
2222

?cot
?
(y
1
?y
2
)?2p?cot
?
?2pcot
?
? 2p?2p(cot
2
?
?1)?2p?csc
2
?
?(3)
2p
sin
2
?

11ppp
S
?AOB
?OF?y
1
?y
2
???(y
1
?y
2
)
2
?(y
1
?y
2
)
2?4y
1
y
2
?(2pcot
?
)
2
?4(?p
2
)
22244

?
ppppp
4p< br>2
cot
2
?
?4p
2
?4p
2
( cot
2
?
?1)?4p
2
csc
2
?
? 2pcsc
?
??2pcsc
?
44444


p
2
1p
2
???
2sin
?
2sin
?

(4)设
AB
的中点为
M(x
0
,y
0
)

ppx
1
?x
2
px
1
? x
2
?pp(2cot
2
?
?1)?p2p(cot
2?
?1)
x
0
?(?)?x
0
???????p(co t
2
?
?1)
2222222

2222
AB? (x?x)?(y?y)?(x?x)?4xx?(y?y)?4y
1
y
212121 21212

?

p
2
?[p(2cot
?
?1)]?4??(2pcot
?
)
2
?4(?p
2
)?
4
22
p
2
(4cot
4
?
?4cot< br>2
?
?1)?p
2
?4p
2
cot
2
?
?4p
2


?4p
2
cot
4?
?8p
2
cot
2
?
?4p
2
?4 p
2
(cot
4
?
?2cot
2
?
?1) ?4p
2
(cot
2
?
?1)
2
?2p(cot< br>2
?
?1)
?2p(cot
2
?
?1)

p1
?x
0
?(?)?AB
22

这表明,
AB
的中点
M(x
0
,y
0
)
到准线
l

x??
p
2
的距离等于
AB
的一半,即以线段< br>AB

直径的圆的圆心
M(x
0
,y
0
)< br>到准线
l

x??
p
2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故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与该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5)
?A(x< br>1
,y
1
)

B(x
2
,y
2)

N(?
py
1
?y
2
,)
22< br>
?k
NA
y
1
?y
2
y
1
?y
2
y?y
2
y?y
2
y
2
?
1
?
1
2
?
222
?k
NB
??
pppp
x
1
?(?)x
1
?x
2
?(?)x< br>2
?
22

22

y
1
?
于是k
NA
?k
NB
y
1
?y
2
y
1
?y
2
(y
1
?y
2
)
2
( y
1
?y
2
)
2
?4y
1
y
2< br>?
22
??
44
????
2
pppp
pp< br>x
1
?x
2
?(x
1
?)(x
2
? )
x
1
x
2
?(x
1
?x
2
)?
2222
24
(2pcot
?
)
2
?4(?p2
)4p
2
cot
2
?
?4p
2
p< br>2
cot
2
?
?p
2
44
??
2< br>??
2
??
2
??1
22
22
ppppp< br>pcot
?
?p
??p(2cot
2
?
?1)??( 2cot
2
?
?1)
42422

?

NA?NB
,即
?ANB?90


?
C(?
ppp
,y
1
)D(?,y
2)F(,0)
222
,,
?FC?(?p,y
1
)

FD?(?p,y
2
)

222
FC?FD?p?yy?p?(?p)?0

12
于是
?

FC?FD
,即
?CFD?90

ppy?y
2
2
?NF?[?(?)]
2
?(0?
1
)?
2 22
(6)
p
2
?(
y
1
?y
2
2
)?
2
p
2
?(
2pcot
?
2
)?
2
p
2
?p
2
cot
2
?

?p
2
(1?cot
2
?
)?p(1?cot
2< br>?
)

CD?y
1
?y
2
?(y
1
?y
2
)
2
?(y
1
?y
2
)< br>2
?4y
1
y
2
?(2pcot
?
)
2
?4(?p
2
)


?4p
2
cot
2
?
?4p
2
?4p
2
(cot
2
?
?1)?2p(cot
2
?
?1)

?NF?
1
CD
2

N(?
py
1
?y
2
p
,)F(,0)
222
的距离等于
CD
的一半,到点即以线段
CD

CD
的中点这表明,
N(?
直 径的圆的圆心
py
1
?y
2
p
,)F(,0)
22 2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到点
故以线段
CD
为直径的圆切直线
AB
于点
F


【例题选讲】
题型1: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2
y?x
的 焦点,
A

FB
是该抛物线上的两点,
AF?BF?3
,1 . 已知是抛物线则线段
AB
的中点到
y
轴的距离为___________.
解:在抛物线
y?x
中,
2p?1
,即
2
p?1
2

11
F(,0)x??
4

?
该抛物线的焦点为
4
,准线方程为


11
AF?BF???1< br>22
,与已知
AF?BF?3
矛盾 由此可知,直线
AB
不垂 直于
x
轴,否则

A(x
1
,y
1
)
B(x
2
,y
2
)

则线段
AB< br>的中点到
y
轴的距离
d?
x
1
?x
2
2
,并且由抛物线的定义,有
1111
AF?x
1
?(?)?x
1
?BF?x
2
?(?)?x
2
?
44

44

AF?BF?3
于是由,有
x
1
?x2
?
15
?3?x
1
?x
2
?
22< br>
5
x?x5
d?
12
?
2
?
22 4
故线段
AB
的中点到
y
轴的距离

2
y?8x
的焦点为
F
,准线为
l
,点
P
为该抛物线 上一点,
PA?l
,点
A
为垂2. 设抛物线
PF
足,如果 直线
AF
的斜率为
?3
,那么=___________.
2
y?8x
中,
2p?8
,即
p?4
解:在抛物 线
?
该抛物线的焦点为
F(2,0)
,准线方程为
x??2


k
AF
??3

F(2,0)
可知,直线
AF
的方程为
y?0??3(x?2)
,即
y??3x?23

?
y??3x?23
?
x??2
联立
?
,得
?
x??2
?
?
y?43

?A(?2,43)

于是由
PA?l
于点
A
知,
y
P
?y
A
?43

(43)
2
x
P
??6
2
y?8x
8
将其代入方程中,得
故由抛物线的定义,有

2
y?4x
上的两点
A

B
满足
AF?3FB

F
3. 已知以为焦点的抛物线则弦
AB
的中点到准
PF?PA?x
P
?(?2)?6?2?8

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_.


2
y?4x
中,2p?4
,即
p?2
解:在抛物线
?
该抛物线的焦点为
F(1,0)
,准线方程为
x??1


A(x
1
,y
1
)

B(x
2
,y
2
)

则弦
AB
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
d?
x
1
?x
2
x?x
?(?1)?
12
?1
22
,并且
AF ?(1?x
1
,?y
1
)

FB?(x
1
?1,y
2
)

?
1?x
1
?3(x
2< br>?1)
?
x
1
??3x
2
?4
?
? ?
?y?3y
12
?
y
1
??3y
2
, 于是由
AF?3FB
,有
?
又由
AF?3FB
可知,直线< br>AB
的斜率存在,不妨设为
k

则直线
AB
的方程为
y?0?k(x?1)
,即
y?kx?k

?
y
2
?4x
?
2
y?kx?k
ky?4y?4k?0

?
联立,得
由韦达定理,有
2
yy??3y
122

y
1
y
2
?
?4k
??4
k

22
??3y
2
??4?y
2
?
44
2< br>y
1
2
?9y
2
?9??12
3

3

2
4
y12
y1
x
1
?
1< br>??3
x
2
?
2
?
3
?
44
443
于是,
2
故弦
AB
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

题型2:求抛物线的方程
d?
x
1
?x
2
?1?
2
3?
1
3
?1?
5
?1?
8
2 33

4. 设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准线方程为
x??2
,则该抛物线 的方程是___________.
2
y?2px

p?0
) < br>x??2
解:由所求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可设其方程为


?
则有
p
??2?p?4
2

2
y?8x
故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5. 设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焦点到准线的 距离为2,则该抛物线的
方程是___________.
22
y??2pxxp?0
解:由题设条件可设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或
??2py

p? 0

则由焦准距为2,有
p?2

22
y??4xx
故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或
??4y


6. 已知抛物线过点
P(?3,2)
,则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 __,其准线方程为
___________.
22
y??2pxx
P(? 3,2)p?0
解:由所求抛物线过点,可设其方程为()或
?2py

p? 0

则有
4?6p

9?4p

p?
于是
29
p?
3

4

49
y
2
??xx
2
?y
3

2
故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7.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
F
在直线
x?2y ?4?0
上,则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
其准线方程为_______ ____.
解:在方程
x?2y?4?0
中,令
x?0
,得
y??2
;令
y?0
,得
x?4

于是所求抛物线的焦点为
F(0,?2)

F(4,0)

2
x
F(0,?2)
(ⅰ)当所求抛物线的焦点为时,据此可设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br>??2py

p?0

p
??2?p?4
2
则有
?


2
x
于是此时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8y
,其准线方程为
y?
p
?2
2

2
y?2px

p?0

F( 4,0)
(ⅱ)当所求抛物线的焦点为时,据此可设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p
?4?p?8
则有
2

于是此时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y?16x
,其准线方程为
2
x??
p
??4
2

22
x??8yy?16x
,它们对应的准线方程分别为
y?2

x??4
. 故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或

22
(x?3)?y?9
外切,且与
y
轴相切,则动圆圆心
M
的轨迹方程为
A
8. 已知动圆与圆:
___________.
解:设
M(x,y)

则由动圆
M
与圆
A
外切,且与
y
轴相切,有
MA?x?3

x?0


x?0
)(
?

?(x?3)
2
?( y?0)
2
?x?3

x?0
),即
y
2
?6(x?x)
22
y?12xy?0

x?0x?0
??
当时,由()式,有;当时,由()式,有
?
y
2
?12x,x?0
?
2
y?0,x?0
故动圆圆心
M
的轨迹方程为
?


222
y?2pxx?y?2
的右焦点,
p?0
9. 若抛物线()的焦点恰好是双曲线则
p
=___________.
pp
F (,0)x??
2
y?2px
的焦点为
2
,准线方程为
2< br> 解:抛物线
x
2
y
2
??1
22
2222 2
x?y?2
22
在双曲线,即中,
a?b?2

c?a? b?2?2?4

?a?b?2

c?2

22
x ?y?2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1
(?2,0)

F
2
(2,0)
于是双曲线


p
F(,0)
2
y?2px
2
恰好是点
(2,0)

?
抛物线的焦点
p
?2
2


p?4

?

222
y?2pxx?y?1
的一个焦点,则
p?0
10. 若抛物线()的准线经过双曲线
p
=___________.
pp
F(, 0)x??
2
y?2px
的焦点为
2
,准线方程为
2
解:抛物线
22
x?y?1
中,
a
2
?b
2< br>?1

c
2
?a
2
?b
2
?1?1 ?2
在双曲线
?a?b?1

c?2

于是双曲线
x?y?1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1
(?2,0)

F< br>2
(2,0)

2
22

?
抛物线
y?2px
的准线
x??
p
2
经过点
(?2,0)

??

p
??2
2


p?22


22
16x?9y?144
的左顶点,则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1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双曲线
___________.
x
2
y
2< br>??1
2222222
16x?9y?144a?9,b?16,c?a?b?9?16 ?25

916
解: 在双曲线,即中,
?a?3,b?4,c?5

于是该双曲线的左顶点为
(?3,0)

2
y??2px

p?0

F(?3,0)
因而 所求抛物线的焦点为,据此可设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p
??3?p?6
2
则有
?


2
y??12x
故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12.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
F

x
轴上,直线
y??3与该抛物线交于点
A
,并且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
22
y?2pxy??2px
p?0
x
解: 由所求抛物线的焦点在轴上,可设其方程为()或(
p?0

2
y?2px

p?0
)(ⅰ)对于抛物线,设
A(m,?3)

m?0

AF?5
,则该
pp
m?(?)?5m??5
AF?5< br>22
则由,有,即①
2
y?2px

A(m,?3)
?
又点在抛物线
?9?2pm

联立①、②, 得
p?1

p?9

22
y?2xy?18x
于是此时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或
2
y?? 2px

p?0
)(ⅱ)对于抛物线,设
A(n,?3)

n?0

p
?n?5
AF?5
2
则由,有③
2
y??2px

A(n,?3)
?
又点在抛物线
?9??2pn

联立③、④, 得
p?1

p?9

22
y??2xy??18x
于是此时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或
22
y??2xy??18x
故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或

题型3:抛物线的性质
2
y?2px

p?0
)过点
A(1,?2)
,与抛物线
C
有公共点的直线
l
平行
C
13. 已知抛物线:
5

OA

O
为坐标原点),并且直线
OA

l
之间的距离等于5
,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___________. 2
y?2px
过点
A(1,?2)
,有
4?2p?p?2

C
解:由抛物线:
2
?
抛物线
C
的方程为y?4x
,其焦点为
F(1,0)
,准线方程为
x??1
由直线
lOA

OA
的方程为
y??2x
,即
2x?y?0
,可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2x?y?t?0

5

?
平行直线
OA

2x?y?0

l< br>:
2x?y?t?0
之间的距离等于
5

?d?
t? 0
2
2
?1
2
?
t
5
?
5
?t??1
5

?
y
2
?4x
?
2y??2x?t
y?2y?2t?0

?
联立,得
则由直线
l
与抛物线
C
有公共点,有
于是
t??1
(舍去
t?1

故直线
l
的方程为
2x?y?1?0


14. 过抛物线
x?2py

p?0
)的焦点作斜率为1的直线
l
与该抛物线交于
A

B
两点,
A

2
?? 2
2
?4?1?2t?4?8t?0?t?
1
2

B

x
轴上的正射影分别为
D

C
. 若 梯形
ABCD
的面积为
122
,则
p
=_________ __.
pp
F(0,)y??
2
,准线方程为
2
解:抛 物线
x?2py
的焦点为
2
ppp
F(0,)y??1?(x?0) y?x?
2
可知,
22
由直线
l
的斜率为1,且过点直线
l
的方程为,即

A(x
1
,y
1
)
B(x
2
,y
2
)

?
x
2
?2py
?
p
?
y?x?
22
?
x?2 px?p?0
解得:
x
1
?p?2p

x
2
?p?2p

2
?
联立, 得
S
梯形ABCD
pp
(x?)? (x?)
12
BC?AD
y
2
?y
1
y
1
?y
2
22
??CD??(x
1
?x
2
) ??(x
1
?x
2
)??(x
1
?x
2
)
2222

?


?
x
1
?x
2
?p2p?p
?(x
1
?x
2
)??22p?32p< br>2
?122
22

?p
2
?4


p?0


p?2


2
y??12x
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
M(0,6)
15. 过点且与抛物线
解:显然,点
M(0,6)
在抛物线
y??12x

(1)当所求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
2
y??12x
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方程为
x?0

M(0 ,6)
显然,过点且与抛物线
2
(2)当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时,不妨设其斜率为k

则由其过点
M(0,6)
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y?6? k(x?0)
,即
y?kx?6

?
y
2
??12 x
22
联立
?
,得
kx?(12k?12)x?36?0

?

?
y?kx?6
(ⅰ)若
k?0
,则由(< br>?
)式,有
12x?36?0?x??3

而此时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y?6

2
y??12x
的唯一公共点为
(?3,6)
,满足题意 即此时所求直线与抛物线
于是当
k?0
时,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y?6

(ⅱ)若
k?0
,则对(
?
)式,由所求直线与抛物线仅有一个公共 点,有
??(12k?12)
2
?4?k
2
?36?144k2
?288k?144?144k
2
?288k?144?0

1
?k??
,满足题意
2
于是当
k?0
时,所 求直线的方程为
y??
1
x?6

2
1
x?6
2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x?0

y?6

y??

16. 以抛物线
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
C

A

B
两点,交
C
的准线于
D

E
两点。已知


AB?42

DE?25
,则
C
的焦点到准 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_.
2
y?2px

p?0

C
解: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pp
F(,0)x??
2
,准线方 程为
2
则其焦点为
pp
?(?)?p
2
于是抛物线
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2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
A

B
两点关于
x
轴对称,
D

E
两点也关 于
x
轴对称

AB

x
轴交于点
G
DE

x
轴交于点
H

AG?
则< br>1111
AB??42?22DH?DE??25?5
2222

设以抛物线
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的半径为
r


OD?OA?r

22
2
pp
2
222
r?(5)?()?5?
OD?DH?OH
Rt?DHO
24
① 在中,,即

A(x
A
,y
A
)

(22 )
2
84
x
A
???
2
AG?22y
A< br>?AG?22
2p2pp
,则由知,,代入方程
y?2px
中,得
OG?

4
p

222
416
r
2
?(22)
2
?()
2
?8?
2
OA?AG?O G
pp
② 在
Rt?AGO
中,,即
p
2
16?
2
?3?0?p
4
?12p
2
?64?0
2 2
p?16p??4
(舍去)
4p
①-②,得 ,解得:或

p?0


p?4
,即
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

2< br>y?x
上,
C

D
两点在直线
l

ABCD
AB
17. 已知正方形的两个顶点、在抛物线


y?x?4< br>上,则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_.
解:在抛物线y?x
中,
2p?1
,即
2
p?
1
2

11
F(,0)x??
4

?
该抛物线的焦点为
4
,准线方程为

ABCD

CD
所在直线
l
的方程为
y?x?4
,即
x?y?4?0
,可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x?y?c?0
,即
y?x?c


A(x
1
,y
1
)

B(x
2
,y
2
)

?
y
2
?x
?
22
y?x?c
x?(2c?1)x?c?0

?
联立, 得
2c?1
?
x?x???1?2c
?
12
1
?
2
c
?
x
1
x
2
??c
2
1
由韦达定理,有
?

于是
222
AB?1?k
AB
x
1
?x
2
?1?k
AB
?(x
1
?x
2
)
2
?1?k
AB
?(x
1
?x
2
)
2< br>?4x
1
x
2

?1?1
2
?(1?2c)
2
?4c
2
?2?1?4c?2?8c

BC?
又 平行直线
AB

x?y?c?0

CD

x?y? 4?0
之间的距离
c?4
1?(?1)
22
?
c?4
2
?AB

?
c?4
2
?2?8c?c
2
?8c?16?4?16c
,即
c?8c?12?0
解得:
c??2

c??6


2
于是


AB?2?8?(?2)?18?32


AB?2?8?(?6)?50?52
S
正方形ABCD
?(32)2
?18S
正方形ABCD
?(52)
2
?50
,即正 方形
ABCD
的面积为18或50.
题型4: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
2
y?2px
18. 若抛物线(
p?0
)上的动点
Q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则
p
=___________.
pp
F(,0)x??
2
,准线方程为
2
解: 抛物线< br>y?2px
的焦点为
2



Q(x,y)
p
2
p
2
22
QF?(x?)?(y?0)?x?px??y< br>2
24


?

Q(x,y)
在抛物线
y?2px

2
?y
2
?2px

p
2
p
2< br>pp
2
QF?x?px??2px?x?px??(x?)
2
?x?< br>4422
于是
2

x?0

p?0
?QF?x?
PPP
p
?x??
[QF]?
min
22 2
,当且仅当
x?0
时,
QF
取得最小值,且
2

p
?1
2
于是有

p?2


注:由本题可见,抛物线的顶点到其焦点的距离最小。以后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这个结论可
以直接用。

2
y?4x
上一动点
P
到直线
l
14x?3y?6?0
ll
x??1
12
19. 已知直线:和直线:,则 抛物线
和直线
l
2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此时点< br>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
2
y?4x
中,
2p?4
,即
p?2
解:在抛物 线
?
该抛物线的焦点为
F(1,0)
,准线方程为
x??1

记点
P
到直线
l
1
和直线
l
2
的 距离分别为
d
1

d
2

(1)求
[d
1
?d
2
]
min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
P
到直线
l
2
的距离
于是
d
2
?PF

d
1
?d
2
?d
1
?PF


显然,
d
1
?PF
的最小值即为点
F(1,0)
到直线
l
1

4x?3y?6?0
的距离
[d
1
?d
2
]
min
?
于是
4?1?3?0?6
4
2
?3
2
?
10
?2
5

即 动点
P
到直线
l
1
和直线
l
2
的距离之和 的最小值为2.
(2)求点
P
的坐标
设过点
F(1,0)
且垂直于直线
l
1

4x?3y?6?0
的直线为
l
333
y?0??(x?1)y??x?
444

l
的方程为,即
?
y
2
?4x
?
33
1
?
y??x?
x?
?
44
,得
9x
2
?82x?9?0
解得:
P
9

x
P
?9
(舍去) 联立
?
313132
?y
P
????????
4941243

1212
P(,)(,)

93
,即当动点
P
到直 线
l
1
和直线
l
2
的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2时,点
P
的坐标为
93
.

2
y?x
上移动,
F
是该抛物线的焦点,
ABAB
20. 已知定长为3的线段的端点、在抛物线
A

B
两点到准线的垂线分别是
AC

BD
,则 线段
AB
的中点
M

y
轴的距离的最小值
是___ ________,此时点
M
的坐标为___________.
解:在抛物线y?x
中,
2p?1
,即
2
p?
1
2

11
F(,0)x??
4

?
该抛物线的焦点为
4
,准线
l
的方程为

MN?l
于点
N

1
MN?(AC?BD)
2
则有
又由抛物线的定义,有
AF?AC

BF?BD


113
?MN?(AF?BF)?AB?
222

11
MN?x
M
?(?)?x
M
?
44

x
M
?
13315
??x
M
???
42 244
,当且仅当弦
AB
过抛物线的焦点
F
时,“=”成立,
[x
M
]
min
?
5
4

于是有
即此时点
M

y
轴的距离
x
M
最小,并且
为求点
M
的坐标,下面我们求
y
M

1
F(,0 )
AB?3
由、
4
可知,直线
AB
的斜率存在,不妨设为< br>k

111
F(,0)y?0?k(x?)y?kx?k
4
, 即
4
则由直线
AB
过点
4
可知,其方程为
A(x
1
,y
1
)

B(x
2
,y< br>2
)


y
M
?
y
1
?y
2
2

?
y
2
?x
?
1
?
y?kx?k
2
?
4ky?4y?k?0

4
?
联立, 得
由 韦达定理,有
y
1
y
2
?
?k1
??
4k 4

1151
2
(y
1
?y
2
)
2
?y
1
2
?y
2
?2y
1
y
2
?x
1
?x
2
?2?(?)?2x
M
??2??? 2
4242
于是有
2
M
?4y?2
,即
2
y
M
?
2
1
?y
M
??
2

2

52
M(,?)
42

52
5
(,?)
y
42
4
MM
即当点到轴的距离取得最小值时,点 的坐标为.


注:当设出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坐标后,交点既在直线上,又在曲 线上,即交点的坐标不仅满
足直线方程,也满足曲线方程,这一点在解题时,要格外注意。

2
y?64x
上一动点,则当点
P
到直
4x?3y?46? 0
l
P
21. 已知直线的方程为,是抛物线
线
l
的距离最 短时,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这个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
2
y?64x
中,
2p?64
,即
p?32
解: 在抛物线
?
该抛物线的焦点为
F(16,0)
,准线方程为
x??1 6

?
y
2
?64x
?
2
4x?3y?4 6?0
y?48y?736?0

?
联立, 得
???48
2
?4?1?736?2304?2944?0

?
直线
l
与抛物线相离
于是点
P
到直线
l
的最短距离为平行于直线
l
且与该抛物线相切的直线到直线
l
的距 离,此时

P
即为切点
2
y?64x
相切的直线方程为
4x?3y?c?0

4x ?3y?46?0
l
设与直线:平行且与抛物线
?
y
2
?6 4x
?
2
4x?3y?c?0
y?48y?16c?0

?
联立, 得
2
??48?4?1?16c?4?16(12?3?c)? 64(36?c)?0
,得
c?36

22
y?48y?576?0(y?24)?0
,有
y??24
于是由,即
(?24)
2
x??9
2
y?64x
64
将其代入中,得

P(9,?24)
,其到直线
l

4x?3y?46?0
的最短距离
d?
4?9?3?(?24)?46
42
?3
2
?
10
?2
5

即当点P
到直线
l
的距离最短时,点
P
的坐标为
(9,?24 )
,这个最短距离为2.

注:抛物线上的点到已知直线的最短距离,就是与已知直 线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到已
知直线的距离,即切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题型5:与抛物线的焦点弦有关的问题
2
y?4x
的焦点,并与该抛物线交 于
A

B
两点,则
l
22. 已知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线段
AB
的长为___________.
2
y?4x
中,
2p?4
,即
p?2
解:在抛物 线
?
该抛物线的焦点为
F(1,0)
,准线方程为
x??1

由直线
l
的斜率为1,且过点
F(1,0)
可知,直线
l< br>的方程为
y?0?1?(x?1)
,即
y?x?1


A(x
1
,y
1
)

B(x
2
,y2
)

?
y
2
?4x
?
2
y ?x?1
?
x?6x?1?0
联立, 得
?6
?
x?x ???6
?
12
1
?
1
?
x
1
x
2
??1
1
由韦达定理,有
?

(法一)故
AB?1?k
l
x
1
?x
2
?1?k
l
?(x
1
?x
2
)
2
?1?k
l
?(x< br>1
?x
2
)
2
?4x
1
x
2
222

?1?1
2
?6
2
?4?1?2?32?64?8

(法二)

AB?AF?BF?[x
1
?(?1)]?[x
2
?(?1)]?(x
1
?x
2
)?2?6?2?8

?
23. 过抛物线
y?2px

p?0
)的焦点
F
作倾斜角为
4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

B
两点,
2
AF

A

x
轴上方,求
2
F B
.
pp
F(,0)x??
2
,准线方程为
2
证:抛物线
y?2px
的焦点为
?
?
直线
AB
的倾 斜角为
4

?k
AB
?1


ppp
F(,0)y?0?1?(x?)y?x?
2
可知,其方程为
2
,即
2
于是由直线
AB
过点
?
y
2
?2px
?
p
?(?2p)?(?2p)
2
?4?1?(?p
2)
?
y?x?
y??p?2p
22
?
y?2py?p? 0
2
?
2?1
联立,得 解得:

?

A

x
轴上方
?y
A
?p?2p

y
B
?p?2p
< br>?
过点
A

AA
?
?x
轴于点
A< br>?
,过点
B

BB?y
轴于点
B
?


AA
?
?y
A
?p?2p

BB
?
??y
B
?2p?p

故由
?AA
?
F

?BB
?
F
,有
AA
?
p?2p???
BFBB
?
2p?p
AF
2?1(2?1)
2< br>?
2?1(2?1)(2?1)

?

3?22
?3?22
2?1

注:有时,当把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联 立后的方程化为关于
y
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比化为关

x
的一个一元 二次方程要好:一是计算简便,二是更容易得出结果.

24. 点
P
在直 线
l

y?x?1
上,若存在过点
P
的直线交抛物线
y?x

A

B
两点,且
2
PA?AB
,则称点
P
为“好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直线
l
上不存在好点
B. 直线
l
上仅有两个点是“好点”
C. 直线
l
上有且仅有一个点是“好点”
D. 直线
l
上有无穷多个点是“好点”
?
y?x
2
?
2
y?x?1
解:联立
?
,得
x?x?1?0

???(?1)
2
?4?1?1??3?0


?直线
l

y?x?1
与抛物线
y?x
相离

?
PA?AB

2
?PA?AB?
1
P B
2
,这表明点
A
是线段
PB
的中点

A(m,n)

P(x,x?1)


B(2m?x,2n?x?1)

?
n?m
2
?
2
2n?x?1?(2m?x)
2
y?x
A(m,n)B(2m?x ,2n?x?1)
?
于是由、两点在抛物线上,有
?x
2
?(4m ?1)x?2m
2
?1?0

?

2222
?? ?[?(4m?1)]?4?1?(2m?1)?16m?8m?1?8m?4

?
对 于方程(),
1
?8m
2
?8m?5?8(m?)
2
?3? 0
2

?
方程(
?
)恒有实数解
故直线
l
上有无穷多个点是“好点”

2
y?2px
p?0
)的焦点
F
作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的准线于25 . 过抛物线
P

Q
两点,又过
P

Q
两 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对称轴
OF
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
M

N

点,证明:
M

F

N
三点共线.
pp
F(,0)x??
2
,准线方程为
2
证:抛物线y?2px
的焦点为
2

M(x
1
,y
1)

N(x
2
,y
2
)

P(?
pp
,y
1
)Q(?,y
2
)
22

于是
FP?(?p,y
1
)

FQ?(?p,y
2
)


?
FP?FQ

?FP?FQ?(?p ,y
1
)(?p,y
2
)?p
2
?y
1
y
2
?0


2
yy??p
12
于是有
k
MF
?

?
0?y
1
y
1y2py2py2p
??
2
1
?
2
1
2
?
2
1
?
pp
y
1
py
1
?p y
1
?y
1
y
2
y
1
?y
2?x
1
x
1
?
?
22
2p2

k
NF
?
0?y
2
y
2
y2py2py2p??
2
2
?
2
2
2
?
2
2< br>?
pp
y
2
py
2
?py
2
?y< br>1
y
2
y
1
?y
2
?x
2
x
2
?
?
22
2p2


?k
M F
?k
NF

M

F

N
三点共 线

注:为证三点共线,只需证明三点中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相等。此外,为证两直线平行, 也
可转化为证明两直线斜率相等。

2
y?2px

p? 0
)的焦点为
F
,经过点
F
的直线交该抛物线于
A

B
26. 已知已知抛物线
两点,点
C
在该抛物线的准线上,并且
BCx轴
,证明:直线
AC
必经过坐标原点
O
.
pp
F(,0)x??
2
,准线方程为
2
证:抛物线y?2px
的焦点为
2
(ⅰ)当
AB
不垂直于
x
轴时,设其斜率为
k

pp1
F(,0)y?0?k(x?)y?kx?p k
2
可知,其方程为
2
,即
2
则由直线
AB过点
2
t
1
2
t
2
p
A(,t
1
)B(,t
2
)
C(?,t
2
)
2

2p

2p

?
y
2
?2px
?
1
?
y?kx?pk
22
?
ky?2py?kp ?0

2
?
联立, 得
?kp
2
t
1< br>t
2
???p
2
k
由韦达定理,有


k
OA
?

?
t
1
?02p
?
k
OC
t
1
2
t
1
?0
2p
?p
2
2?
t?02t2p
t
1
?
2
??
2
???
p
ppt
1
??0
2
?k
OA
?k
OC
,这表明,
A

O

C
三点共线
故此时直线
AC
经过坐标原点
O

ppp
A(,p)B(,?p)C(?,?p)
22
(ⅱ)当
AB< br>垂直于
x
轴时,
2
,,
k
OA
?
?
p?0?p?0
?2k
OC
??2
pp
?0??0
22

,这表明,
A

O

C
三点共线
?k< br>OA
?k
OC
故此时直线
AC
也经过坐标原点
O
综上可知,直线
AC
总经过坐标原点
O


题型6:与抛物线有关的综合问题
27. 已知抛物线
C

y?4 x
的焦点为
F
,直线
y?2x?4
与抛物线
C
交于
A

B
两点,则
2
cos?AFB
=______ _____.
2
y?4x
中,
2p?4
,即
p?2
解:(法一 )在抛物线
?
该抛物线的焦点为
F(1,0)
,准线方程为
x??1

?
y
2
?4x
?
2
y?2x?4
联立
?
,得
x?5x?4?0
解得:
x?1

x?4

?y?2?1?4??2

y?2?4?4?4

不妨令
A(4,4)

B(1,?2)


AF? (4?1)
2
?(4?0)
2
?3
2
?4
2
?5

BF?(1?1)
2
?(?2?0)
2
?4?2< br>

AB?(4?1)
2
?[4?(?2)]
2
? 3
2
?6
2
?45?35


cos?AFB?
故由余弦定理,有
AF?BF?AB
2AF?BF
222
?
25?4 ?45?164
???
2?5?2205

(法二)由法一知,
A( 4,4)

B(1,?2)

F(1,0)

于是
FA?(3,4)

FB?(0,?2)

故cos?AFB?

FA?FB
FA?FB
?
3?0?4 ?(?2)
3
2
?4
2
?0
2
?(?2)
2
?
?84
??
5?25

28. 已知抛物线
C

不重合的点.
y?
1
2
x?1< br>2
,直线
l

y?x
. 证明:
C
上不存在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两个
11
P(m,m
2
?1)y?x2
?1
22
证:设是抛物线
C
:上任意一点
11P(m,m
2
?1)Q(m
2
?1,m)
2
则点关于直 线
l

y?x
的对称点为
2

111
Q( m
2
?1,m)y?x
2
?1P(m,m
2
?1)
22
若点
2
是抛物线
C
:上不与点重合的点
111
m?(m
2
?1)
2
?1m?m
2
?1
222< br>则,并且

11
m?(m
2
?1)
2
?1
42
22
由,有
m?4m?8m?4?0

?m
4
?4(m?1)
2
?0
,即
(m
2
?2m?2)( m
2
?2m?2)?0

22
?m?2m?2?(m?1)?1?0

?m
2
?2m?2?0

1
m
2
?21
2
m??m?1
m?m
2
?1
22
2
于是 有,而这显然与矛盾
故点
Q
不在抛物线
C
上,即
C
上不存在关于直线
l
对称的两个不重合的点.


2
x
A

B
是该抛物线上的两动点,29. 已知抛物线
?4y
的焦点为
F
,且
AF?
?
FB< br>(
?
?0
).

A

B
两点分别 作抛物线的切线,设这两条切线的交点为
M
.
(1)证明:
FM?AB
为定值;
(2)设
?ABM
的面 积为
S
,写出
S?f(
?
)
的表达式,并求出
S< br>的最小值.
2
x
证(1):在抛物线
?4y
中,
2 p?4
,即
p?2

?
该抛物线的焦点为
F(0,1)
,准线方程为
y??1


A(x
1
,y
1
)

B(x
2
,y
2
)


AF?(?x
1
,1?y< br>1
)

FB?(x
2
,y
2
?1)

于是由
AF?
?
FB
,有
?x
1
?
?
x
2
?,
1?y
1
?
?
(y
2
?1)
?

?
x?4y
,即
2
y?< br>1
2
x
4

11
?y
?
??2x?x
42

2
x于是过抛物线
?4y

A(x
1
,y
1
)
B(x
2
,y
2
)
两点的切线方程分别为
y?y
1
?
11
x
1
(x?x
1
)y?y
2
?x
2
(x?x
2
)
22

y?

1111111
x
1
x?x
1
2
? y
1
?x
1
x?x
1
2
?x
1
2
?x
1
x?x
1
2
2222424

y ?
11
2
11
2
1
2
11
2
x< br>2
x?x
2
?y
2
?x
2
x?x
2
?x
2
?x
2
x?x
2
2222424

x
1
?x
2
?
x?
?
2
?
xx
x?xxx
?
y?
12
?M(
12
,
12
)
4

?
24

11
2
?
y?xx?x
11
?
24
?
11
2
?< br>y?x
2
x?x
2
24
,得 联立
?
FM? (
于是
x
1
?x
2
x
1
x
2?4
,)
24
,而
AB?(x
2
?x
1
,y
2
?y
1
)

x
1
?x
2
x
1
x
2
?4x?xxx?4
,)(x
2
?x
1
,y
2
?y
1
)?
12
(x
2
?x
1
)?
12
(y
2
?y
1
)
2424

?FM?AB?(


1
22
x
1
x
2
?41
2
1
2
1
22x
1
x
2
?4
22
xx?4
22
?( x
2
?x
1
)?(x
2
?x
1
)?(x< br>2
?x
1
)?(x
2
?x
1
)?
1 2
(x
2
?x
1
)
244421616

?

2
xx??
?
x?x??
?
x??
?
?4y
2
??4
?
y
2

12222
由?有,
2
?
,得
x
1
?< br>?
x
2
,即
4y
1
?
?
?4y2
?4
?
y
2

?y
1
?
?
y
2

222222
2
代入?中,得
1?
?
y
2
?
?
y
2
?
?
,即
?
(
??1)y
2
?
?
?1

?y
2
?1
?

y
1
?
?
2
?
1?
?
?

于是
x
1
x
2
?? 4
?
?
1
?
??4

故由(
?
) 式,有
FM?AB?
?4?4
2
(x
2
?x
12
)?0
16
,即
FM?AB
为定值,其值为0.
解(2):由(1)知,
FM?AB?0

?FM?AB


?
AB?AF?BF?y
1
?(?1)?y
2
?(?1) ?y
1
?y
2
?2?
?
?
1
?
? 2

x?xxx?4
2
FM?(
12
)
2
?(
12
)?
24
2
x
1
2
?x
2
?2x
1
x
2
?4?4
2
1
2
1
2
1
?()?x
1
?x
2
??(?4)?444442

?y
1
?y
2
?2?
?
?
1
?
?2

?S?f(
?
)?
1111 11
AB?FM?(
?
??2)
?
??2?(
?
? ?2)
3
22
??
2
?

又由
?
?0
,有
“=”成立
?
?
1?
?2?2
?
?
1
?
?2?4
,当且仅当?
?
1
?
,即
?
?1
(舍去
?
??1
)时,
S?


111
3
11
(
?
??2)
3
?4?64??8?4
2
?
222< br>,当且仅当
?
?1
时,
S
取得最小值4.
pp
(,0)x??
2
相切,其中
p?0
. 30. 已知 动圆过定点
2
,且与直线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
C
的方程;
(2)设
A

B
是轨迹
C
上异于原点< br>O
的两个不同点,直线
OA

OB
的倾斜角分别为
?

?
,当
?

?
变化且
?
??
为定值
?

0?
?
?
?
)时,证明 :直线
AB
恒过某一定点,并
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pp
(,0)x??
2
于点
N
解(1):设动圆圆心为< br>M
,记定点
2

F
,过点
M

MN ?
直线
则由题意知,
MF?MN

pp
F(,0)x??
2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
2
的距离相等 这表明,点
M
到定点
pp
F(,0)x??
2
是其焦点,< br>2
是其准线 于是点
M
的轨迹为抛物线,其中
2
y?2px< br>(
p?0

C
故动圆圆心的轨迹的方程为
证(2):设A(x
1
,y
1
)

B(x
2
,y< br>2
)

则由题意知,
x
1
?x
2
, 并且
x
1
x
2
?0

于是直线
AB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不妨设其方程为
y?kx?b

k?0

?
y
2
?2px
?
2
y?kx?b
ky?2py? 2pb?0

?
联立,得
?2p2p
?
y?y???2
?
1
kk
?
2pb
?
y
1
y
2
?
k
由韦达定理,有
?

(ⅰ)当
?
?
?
?
?
?
?
2
时,
tan?
?tan(
?
?
?
)
不存在,但有
tan< br>?
?cot
?
?
1
tan
?

1? tan
?
?tan
?
?k
OA
?k
OB
于 是
y
1
y
2
y
1
y
2
y
1
y
2
4p
2
4p
2
2pk
????2
???
2
2pb
y
1
y
2
x
1
x
2
x
1
x
2
y
1
y
2
b
?
k
2p2p

?b?2pk

< p>
于是此时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2pk?k(x?2p)
,即
y?0?k[x?(?2p)]

这表明,当
?
?
?< br>?
?
?
?
2
时,直线
AB
恒过定点
(?2p,0)

(ⅱ)当
?
?
?
?
?
?
?
2
时,
tan
?
?tan(
?
?
?
)
存在
y
1
y
2
?
2
y< br>1
y
2
2p2p
y
1
2
y
2
??
x
1
x
2
y
1
y
2
2p2 p
???
2
y
1
y
2
y
1
y2
4p
1??1?
2
?
2
1?
y
1< br>y
2
x
1
x
2
y
1
y
2< br>2p2p

于是tan
?
?tan(
?
?
?
)?
k?k
tan
?
?tan
?
?
OAO B
1?tan
?
?tan
?
1?k
OA
?k
OB
2p4p
2
2p?
2p(y
2
?y
1
)2p
k
?
k
???
2
2pb
2pb?4kp< br>y
1
y
2
?4p
2
b?2pk
2
? 4p
k
k

2p
?b??2pk
tan
?

于是此时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
2p2p
?2pk? k(x?2p)?
tan
?
tan
?

y?

2p
?k[x?(?2p)]
tan
?
< br>这表明,当
?
?
?
?
?
?
?
2时,直线
AB
恒过定点
(?2p,
2p
)
tan
?

(?2p,
2p
)
tan
?
. 故当

?
?
?
2
时,直线
AB
恒过定点< br>(?2p,0)
;当
?
?
?
2
时,直线
AB
恒过定点
31. 设椭圆
?
1
的中心和抛物线
?
2
的顶点均为原点
O

?
1

?
2
的焦点均在
x
轴上,过
?
2
的焦

F
作直 线
l
,与
?
2
交于
A

B
两点, 在
?
1

?
2
上各取两个点,将其坐标记录于下表中:
x

y

3
?2

0
4
3

?23

?4

?
3
2

(1)求
?
1

?
2
的标准方程;


(2)设
M

?
2
准线上一点,直线
MF
的斜率为
探究:
k
0

MA

MB
的斜 率依次为
k
1

k
2
,请
k
0

k
1
?k
2
的关系;
S
?F
0
AB
(3)若
l

?
1
交于
C

D
两点,
最小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F
0

?
1
的左焦点,问
S
?F
0
CD
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求出
x
2
y
2
?
2
?1
2
?
b
解:(1)由题意可设椭圆
1
的标准方程为
a

a?b? 0
),抛物线
?
2
的标准方程
2
y?2px
p?0
) 为
由上表可见,椭圆
?
1
必过点
(?2,0)

?
40
2
??1?a?4
22
ab

x< br>2
y
2
?
2
?1
?
4b
于是
1

912
?
2
?1?b
2
?0
若< br>?
1
过点
(3,?23)
,则有
4b
,这显然不成立
1616
?
2
?1?b
2
?0

?
1
过点
(4,?4)
,则有
4b
,这显然不成立
33
3
4
(3,?)
?
2
?1?b
2
? 3
2
,则有
4b

?
1
过点,成立
x< br>2
y
2
??1
2
y?2px
必过
(3,?2 3)

??
43
因此椭圆
1
的标准方程为,并且可知,抛物 线
2

(4,?4)
两点
于是有
12?6p

16?8p?p?2

2
y?4x

?
2
因此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2y?4x
,其焦点为
F(1,0)
,准线方程为
x??1
?
(2)由(1)知,
2

(ⅰ)当直线
AB
的斜率存 在时,不妨设其斜率为
k

则由其过点
F(1,0)
可知,直线< br>AB
的方程为
y?0?k(x?1)
,即
y?kx?k



A(x
1
,y
1
)

B(x
2
,y
2
)

M(?1,m)

k
0
?k
MF
?

0?m1
??m
1?(?1)2

y
1
?my?my?my
2
?m(y
1
?m)(x
2
?1)?(y
2
?m)(x
1
?1)
?
2
?
1
??
x
1
?(?1)x
2?(?1)x
1
?1x
2
?1(x
1
?1)(x
2
?1)

k
1
?k
2
?k
MA
?k
MB
?
?
(kx
1
?k?m)(x
2
?1)?(kx
2
?k?m)(x
1
?1)kx
1
x2
?kx
1
?kx
2
?k?mx
2
?m?kx
2
x
1
?kx
2
?kx
1
?k?mx1
?m
?
x
1
x
2
?(x
1
?x
2
)?1x
1
x
2
?(x
1
?x2
)?1

?
2kx
1
x
2
?m(x
1
?x
2
)?2k?2m
x
1
x
2
?(x
1
?x
2
)?1

?

?y
2
?4x
?
2222
y?kx?k
kx?(2k?4 )x?k?0

?
联立,得
?
?(2k
2
?4) 2k
2
?4
x?x???
?
2
?
12
kk
2
?
2
k
?
x
1
x
2
?
2
?1
?
k
?
由韦达定理,有
k
1?k
2
?
2k?1?m(x
1
?x
2
)?2k ?2m?m[(x
1
?x
2
)?2]
???m
1?(x1
?x
2
)?1(x
1
?x
2
)?2
于是由(
?
)式,有
因而此时
k
1
?k
2
?2k
0

(ⅱ)当直线
AB
的斜率不存在时,
A(1,2 )

B(1,?2)

k
0
?k
MF
?< br>于是
0?m1
??m
1?(?1)2

2?m?2?m2?m?2?m
????m
1?(?1)1?(?1)2


k
1
?k
2
?k
MA
?k
MB
?
因而此时
故总有
k
1
?k
2
?2k0

k
1
?k
2
?2k
0
x
2
y
2
??1
F(?1,0)
F(1,0)
?
43
(3)由(1)知,
1
:,其左、右焦点分别为
0

设点
F
0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



S
?F
0
AB
S
?F
0
CD
1
AB?d
AB
?
2
?
1
CD?d< br>CD
2

(ⅰ)当直线
l
的斜率存在时,不妨设其斜率为
k

则由 其过点
F(1,0)
可知,直线
l
的方程为
y?0?k(x?1)< br>,即
y?kx?k


A(x
1
,y
1)

B(x
2
,y
2
)

?
y
2
?4x
?
2222
y?kx?k
kx?(2k?4)x ?k?0

?
联立,得

?
?(2k
2
?4)2k
2
?4
x?x???
?
?
12
k
2
k
2
?
2
k
?
x
1
x
2
?
2
?1
?
k
?
由韦达定理,有
于 是
AB?1?k
2
x
1
?x
2
?1?k
2
(x
1
?x
2
)
2
?1?k
2
( x
1
?x
2
)
2
?4x
1
x
2< br>2

?1?k
2
2k
2
?4
2
4k
4
?16k
2
?16?4k
4
4(k
2
? 1)
22
16(k?1)
()?4?1?1?k?1?k?
k
2k
4
k
4
k
2


C(x
3
,y
3
)

D(x
4
,y
4
)< br>
?
x
2
y
2
?
??1
?
43
2222
?
y?kx?k
(4k?3)x?8kx?4k?12?0
?
联立,得
?
?8k
2
8k
2
x ?x??
2
?
2
?
?
34
4k?34k?3
?
2
4k?12
?
x
3
x
4
?
?
4k
2
?3
由韦达定理,有
?

于是
C D?1?k
2
x
3
?x
4
?1?k
2
(x
3
?x
4
)
2
?1?k
2
(x
3
?x
4
)
2
?4x
3
x
4
2
?1?k
8k
2
2
4k
2
?1264k4
?(16k
2
?48)(4k
2
?3)
2
(
2
)?4??1?k
2
4k?34k?3(4k
2
?3)< br>2

64k
4
?(64k
4
?144k
2< br>?144)144(k
2
?1)12(k
2
?1)
2
?1?k?
(4k
2
?3)
2
(4k
2
?3)2
4k
2
?3

?1?k
2


S
?F
0
AB
S
?F
0
CD
因而此时
4(k
2
?1)
2
AB
4k
2
?3414
k
?????
2
?
CD
12(k
2
?1)
3k
2
3k3
4k
2
?3

33
C(1,)D(1,?)
2

2
(ⅱ)当直线
AB
的斜率不存在时,
A(1,2)

B(1,?2)

于是
AB?4

CD?3

S
?F
0
AB
因而此时
S
?F
0
CD
?
AB
CD
?
?
4
3

S
?F
0
AB
这表 明,总有
AB
CDS
?F
0
CD
?
4
3< br>
S
?F
0
AB


S
?F
0
CD
4
有最小值,并且最小值为
3
.
2
y
C
32. 已知抛物线:
?2x
的焦点为
F< br>,平行于
x
轴的两条直线
l
1

l
2
分别交
C

A

B

点,交
C
的准线于
P

Q
两点.
(1)若
F
在线段
AB
上,
R

PQ
的中点,证明:
ARFQ

(2)若
?PQF
的面积是
?ABF
的面积的两倍,求
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2
y?2x
中,
2p?2
,即
p?1
证(1):在抛物线
11
F(,0)x??
2

?
该抛物线 的焦点为
2
,准线方程为
(ⅰ)当
AB
不垂直于
x
轴时,
2
t
1
2
t
2
A(,t
1
)B(,t
2
)
22
设,
11
P(?,t
1< br>)Q(?,t
2
)
22
则,
1t?t
R(?,
12
)
22
于是


?k
AR
t
1
?t
2
t
2
?t
1
?t
1
2
?
t
1
?t
2
k?< br>t
2
?0
?
t
2
??t
?
2
?
FQ2
11
?1
1t
1
2
t
1
2
?1
t
1
2
?1
??
???
22222

t
2
?t
1
t
1
2
t
2
?t
1
t
1
2
2t
1
2< br>2t
1
2
y?t
1
?
22
(x?)?(x? )?(x?)?x?
t
2
t
1
2
(t
2
? t
1
)(t
2
?t
1
)
2t
1
? t
2
2t
1
?t
2
t
1
?t
2< br>?
2
AB
22
直线的方程为,
2t
1
22t
1
2
?t
1
t
2
?t
1
2
2tt
y?x??t
1
?x??x?
12
t
1< br>?t
2
t
1
?t
2
t
1
?t
2
t
1
?t
2
t
1
?t
2
t< br>1
?t
2

1
F(,0)

?

2
在直线
AB

?0?
21tttt?1
??< br>12
?
12
t
1
?t
2
2t
1?t
2
t
1
?t
2

于是
t
1
t
2
?1?0?t
1
t
2
??1
?k
AR
?
t
1
?t
2
t
1
?t
2
1?t
1
t
2
?????t
2
22
t
1
?1t
1
?t
1
t
2
t1
t
1

于是

k
AR
?k
FQ

ARFQ
(ⅱ)当
AB
垂直于
x
轴时,
此时四边形
ABQP
为矩形
AF?


?
11
ABRQ?PQ
AB?PQAF?RQ
22
,,,有

AFRQ
?
四边形
AFQR
为平行四边形

ARFQ

综上可知,总有
ARFQ

解(2):(ⅰ)当
AB
不垂直于
x
轴时,


设直线
PQ

x
轴于点
E

EF?


11
?(?)?1
22

< br>PQ?t
1
?t
2
于是
S
?PQF
?
111
PQ?EF?t
1
?t
2
?1?t
1
?t
2
222

G(x
0
,0)
设直线
AB

x
轴于点
GF?x
0
?

1
2

于是
S
?ABF
?S
?AGF
?S
?B GF
?
111
GF?PE?GF?EQ?GF(PE?EQ)
222

?
11111
GF?PQ?x
0
??t
1
?t2
?t
1
?t
2
?x
0
?
22222

S
?PQF
?2S
?ABF

?
11 111
?t
1
?t
2
?2?t
1
?t
2< br>?x
0
??x
0
??
22222

?x
0
?1

x
0
?0
(舍去)
于是
G(1,0)

设线段
AB
的中点为
M(x,y)

则由
k
MG
0?y2y2
??
?k
AB
1?xt
1
?t
2
,即
x?1t
1
?t
2
,有
2
(x?1)
t
1
?t
2

?

y?< br>于是有
又由
M(x,y)
是线段
AB
的中点,有
y?
t
1
?t
2
2
,即
t
1
?t2
?2y

y?
于是由(
?
)式,有
21(x?1)?(x?1)
2
y?x?1

2yy
,即

< p>
又当
AB
不垂直于
x
轴时,线段
AB
的中点< br>M
不在
x
轴上
?y?0?x?1

2
y?x?1

x?1

x
ABM
故当 不垂直于轴时,点的轨迹方程为
(ⅱ)当
AB
垂直于
x
轴时,
2
y?x?1

(1,0)
G
MM
点与点重合,此 时点的轨迹为点,满足方程
2
y?x?1
.
AB
综上可知,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山东潍坊高中数学书是什么版本-高中数学 100道必考压轴题


中公教育高中数学资格证视频-青岛四方高中数学培训


高中数学教师招聘试讲板书设计-高中数学套路大全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微盘-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和理综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8解读-高中数学奥赛一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教师晋级教学案例-江苏省高中数学竞赛怎么准备


高中数学有几本教材费-高中数学证明题有哪些证明方法


重庆市高中数学版本-高中数学招聘条件



本文更新与2020-10-06 00: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10085.html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专题之抛物线(汇总解析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