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概率”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07 05:42
tags:高中数学培训班

常熟哪里补高中数学比较好-高中数学必修32-1测试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褚传禹)


高中数学“概率”教学研究
一、整体把握高中“概率”教学内容
随机现象在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
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
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 公民的必备常识.
高中数学“概率”位于必修三和选修2-3(理科限选).主要知识如下:
(一)概率知识结构图

课标要求:
必修三:
(1)在具体情 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
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通过实例,理解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
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
估计概率,初步体 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5)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选修2-3 < br>(1)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
认识分布列对 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
(2)通过实例(如彩票抽奖),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
应用.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
复试验的模型及二 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 的概念,能计算简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通过实际 问题,借助直观(如实际问题的直方图),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
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
必修三概率部分: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 义.高中“概
率”,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
机现象的理解,并学习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选修2-3(理科限 选)部分:主要内容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研究一个随机现象,
就是要了解它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和每一个结果出现的概率,分布列正是描述了离散型随机
变量取值的概率规律,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是 两个应用广泛的概率模型.
结合课标要求,可得如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从思想方法的角度:重点是对随机现象的理解,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
的稳 定性,从而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从知识技能的角度:
一是概率的统计定义;
二是古典概型以及概率的加法公式;
三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以及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期望、方差.具体地说:
二项分布(期望、方差)和超几何分布(期望)
难点: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几何概型;条件概率;
二、高中“概率”教与学的策略
(一)“概率的定义”的教学策略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过概率,
(1)知 道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
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2)能列出随机现象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
发生的概 率.
(3)知道通过大量地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那么,学生在高中学习概率 定义,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有何区别?重点应该强调的
是什么?主要有两点:
(1)加强对随机现象的认识,
(2)将“通过大量地重复试验,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这种直 观地感性认识逐步提升到
理论的层面,学习“概率的统计定义”.
如何做到这些呢?老师首先需要提升认识:
历史上,概率源于赌博.博弈的形式多种多样,但 是它们的前提是“公平”,即“机
会均等”,而这正是古典定义适用的重要条件:同等可能.16世纪意 大利数学家和赌博家


卡尔丹(1501—1576)所说的“诚实的骰子”,即道明了这 一点.在卡尔丹以后约三百年的
时间里,帕斯卡、费马、伯努利等数学家都在古典概率的计算、公式推导 和扩大应用等方面
做了重要的工作.直到1812年,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在《 概率的分析理论》
中给出概率的古典定义:事件
A
的概率等于一次试验中有利于事件< br>A
的可能结果数与该事件
中所有可能结果数之比.
古典定义适用的条件有二: (1)可能结果总数有限;(2)每个结果的出现有同等可
能.其中第(2)条尤其重要,它是古典概率 思想产生的前提.
这就使得古典定义的方法能应用的范围很窄,同时还有一些数学上的问题(贝特朗悖
论). < br>1919年,德国数学家冯.米塞斯(1883—1953)在《概率论基础研究》一书中提出了概
率的统计定义: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加,某个事件出现的频率mn
总是在一个固 定数值p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把这个固定的数值p定义为这一
事件的概率.
虽 然统计定义不能像古典定义那样确切地算出概率,但是却给出了一个估计概率的方
法.而且,它不再需要 “等可能”的条件,因此,从应用的角度来讲,它的适用范围更广.但
是从数学理论上讲,统计定义仍然 是有问题的.有循环定义之嫌.
因为定义中出现了‘可能性’.这指的就是概率.(类似地在古典概率 定义中通常出
现‘等可能性’).你可以设法避免这类词出现,但其本质的意义无法避免.事实上,概率
的统计定义的数学描述是(弱)贝努里大数律(老师们在大学都学过):

它说的是 :当试验次数时,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某个常数p的偏差
大于任一个正常数的可能性趋于零.之所以不 能用这个式子中的常数p作为‘概
率’的定义,是因为在这个式子中已经有了‘概率’.
也就 是说:概率的概念笼统说并不难,但若深入到理论或哲学中去讨论,问题就有一
大堆.在数学上,概率的 概念是用公理化的形式定义的.


即使是大学数学系的学生,由于他们大都不学‘测度论 ’,也无法完整地理解这种公
理体系的意义.概率的古典定义、统计定义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不能 因噎废食.这里
希望教师了解的是,在各种教科书中出现的‘概率统计定义’,‘古典概率定义’,‘几 何概
率定义’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说法,教师不应该过分地去揣摩,探究那里的用语,而应理解其
实质.
那么,我们在中学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把握概率的概念呢?“理解其实质”是指什么
呢?
我想主要应该理解以下几点:
1.“重复试验”.“重复试验”是指条件相同下的试验,严格 说在现实中两次试验条
件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这里给出的是数学模型.至于现实中哪些问题能用这个数 学模型来
近似描述,这是另一个问题.
2.频率和概率的关系.频率反映了事件发生频繁的程 度,从而可以用来度量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大小.但频率是随机的,是这n次试验中的频率.换另外n次试 验,一般说,频率
将不同,而概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常数.因此,人们用概率来度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不过,
在现实中,概率往往是不知道的,通常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恰如在现实中,一根木棒的长度
是一个客观的常数,但其值是未知的,我们是用测量值来估计其长度,不论仪器多么精确,
测得的数值 都会有误差(即测量值是随机的),但总是稳定在木棒的真实长度值的附近.
3.概率反映的是多次试 验中频率的稳定性.有人往往错误地以为,掷一个均匀硬币,
正面出现的概率等于二分之一,就应该两次 试验中出现一次正面.掷一个均匀骰子,每掷六
次,各点都应该出现一次.否则就是不均匀.事实上,频 率的稳定性反映的是大量试验中出
现的性质,其稳定性要在试验次数很多时才体现出来.对个别的几次试 验,由于其随机性,
是无法预料的.
4.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趋于概率?请正确理解< br>与的区别.正确的应该是:即使
n
非常大,出现频率偏离概率较大的情
形也是可 能的,这是随机现象的特性.在概率的教学中,对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
有人建议用试验的办法 帮助学生理解,这当然是很好的.例如,在讨论抽签与抽取顺序无关
时,就可以用试验来模拟.但必须注 意到频率偏离概率大的情形.例如,扔一百个均匀硬币,
一面出现30个,另一面出现70个,是不奇怪 的.对此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


5.结果的随机性不同于结果未知.比如,至今人们还 不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成立,
但这个命题没有任何随机性.
6.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定要大量试验?实验次数多少合适?狄莫弗- 拉普拉斯极限定
理给出了解答:

.(*)
其中,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例如掷硬币的问题,若要保证有95%的把握使正面向上 的频率与其概率0.5之差落在
0.1的范围内,那要抛掷多少次?根据(*)式,可以估计出. 有人认为概率的统计定义没什么可讲的,学生有生活经验,很容易理解.从某一方面
看,确实如此. 学生不难理解掷均匀硬币时,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掷均匀骰子时,
出现各个点数的可能性都是 六分之一,等等.(不过,从历史上看,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是经
过了很长的一个时期的.教科书上记载的 那些历史上掷硬币的试验说明了这一点.之所以会
做这么多的试验,就是因为人们在过去认识不到这种频 率的稳定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策略:
1)首先通过大量实例,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归纳出随机事件的概念.
2)然后再深入情境,体会随机事件的规律性.
通过发现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 着统计规律性,认识概率的意义.很
自然地提出问题:如何把握规律?
3)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信息,体会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的方法来估计概率.
紧紧抓住大量、重复这两个关键词,认识用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这种方法.


4)通过数学实验,观察频率,再次体会随机性与规律性,形成概率的统计定义. 其中还可以结合历史上科学家们做抛掷硬币实验的例子,让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同
时,进一步体会大量 重复试验的必要性.
(二)古典概型的教学
需要明确的是古典概率是一类数学模型,并非是 现实生活的确切描述.扔一个硬币,
可以看成只有两个结果:“正面向上”和“正面向下”.每个结果出 现的可能性相同,从而
符合古典概率的模型.但现实情况是,硬币可能卡在一个缝中,每一面既不向上也 不向下.另
外, 硬币是否均匀,也只能是近似的.
同一个现实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模型来描述 .例如物理上,地球有时被看成是一个质点
(在研究天体运动时),有时被看成椭球(飞机的航程),有 时被看成平面(人在地面行走时).在
这里同样如此.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古典概率模型来解决.在 古典概率的问题中,关键
是要给出正确的模型.一题多解所体现的恰是多个模型.下面举一个例子. < br>例1.某人有6把钥匙,但忘记了打开房门的钥匙是哪一把.于是,他逐把不重复地试
开.若6把 中只有1把能打开房门,则
(1)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的概率是多少?
(2)最多3次试开一定能打开房门的概率是多少?
解法1:把6把钥匙分别编号,能打开 房门的钥匙记为“k”.把用6把钥匙逐把试开
房门当作一次试验(即把6把钥匙全部试完,不论能否打 开房门),于是每个基本事件就相
当于6把钥匙的一个全排列,所有基本事件的个数为.这些结果是等可 能的.
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即“
k
”排在第3位上,共有种结果,故“恰好第三次 打开
房门(设为事件
A
)”的概率为.
最多3次试开一定能打开房门,即“
k
”排在前3位上,共有种结果,故“最多
3次试开一定能打开房门(设为事件
B
)”的概率为.


解法2:由于本题中讨论的是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的概率 ,所以,我们可以着眼于前三
次,把“从6把钥匙中选出3把,逐把试开房门”当作一次试验.于是,所 有基本事件的个
数为.这些结果是等可能的.
(1); (2).
解法3:还可以 着眼于k的位置.把“用6把钥匙逐把试开房门”当作一次试验(即把
6把钥匙全部试完,不论能否打开 房门),但只考虑第几次能打开房门,也就是考虑k排在
第几位,这样,就只有6个基本事件.
(1); (2).
解法4: 仍把钥匙如前编号.我们只关注第三次(前三次)取到的钥匙 .第三次取到
的钥匙显然是这6把钥匙之一,即,有6种结果.且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当
第三次取到“
k
” 时,第三次恰好打开房门.因此,“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的概率 为;
最多3次试开一定能打开房门的概率为.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很好地体会概率 的古典模型、体会概率模型的意义.但
其中排列组合并非必要的知识.
若将问题改为: 有1个黑球和5个白球(除颜色外它们都相同)放在一个袋中,现从中取球,取出记
录颜色后再放回 .求“第3次取到黑球”的概率.
解:由于是有放回地抽取,所以,每次抽取都可以看做是相互独立的 ,故第3次取到
黑球的概率为.
对古典概率模型的认识 在具体题目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ⅰ)等可能性与非等可能性;


(ⅱ)有序取与无序取;
(ⅲ)有放回取与不放回取;
(ⅳ)通过全排列的方法,更容易构造等可能事件.
(三)紧扣“等可能”,突破几何概型教学的难点
前一阵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
1.等腰RtΔABC中,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求AM小于AC的概率
2.等腰RtΔ ABC中,过直角顶点C在∠ACB内部任作一条射线CM,与线段AB交于点M,
求AM小于AC的概 率
前者的概率是,后者的概率是
这两个看上去很相近的问题,答案为什么会不同呢?这个问 题引起学生的很多的困
惑.其实,要解决它,还得回到几何概型的定义.
几何概型的定义是: 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
何区域Ω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 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A的发生
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中的点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等.用这样的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从几何概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基本步骤是:(1)找出等可能
基本事件;(2)对应几何图形(所有等可能基本事件所在的区域Ω和随机事件中等可能基
本事件所在 的区域A);(3)由区域确定测度.
第一个事件所对应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应该是在线段AB上随机取 一点,这一点落在这个
线段上是等可能的.
第二个事件所对应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应该是在直角 区域内任取一条射线,显然若射线
等可能出现在直角区域内,则点M就不可能等可能出现在线段AB上.


如何确定等可能基本事件?
抓住“任意”、“随机”等词,确定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空间.
贝特朗悖论:
几何概 率是十九世纪末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使很多概率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而不
用运用微积分的知识.然而 ,1899年,法国学者贝特朗提出了所谓“贝特朗悖论”,矛头
直指几何概率概念本身:
在一个圆内随机地画一条弦,它的长度大于该圆内接等边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是多少?
从不同方面考虑,可得不同结果:
(1)由于对称性,可预先指定弦的方向.作垂直于此方向的直径,只有交直径于14 点
与 34 点间的弦,其长才大于内接正三角形边长.所有交点是等可能的,则所求概率为
12 .
(2)由于对称性,可预先固定弦的一端.仅当弦与过此端点的切线的交角在60°~
120° 之间,其长才合乎要求.所有方向是等可能的,则所求概率为13 .
(3)弦被 其中点位置唯一确定.只有当弦的中点落在半径缩小了一半的同心圆内,其
长才合乎要求.中点位置都是 等可能的,则所求概率为14.
这导致同一事件有不同概率,因此为悖论.
得到三种不同 的结果,是因为在取弦时采用了不同的等可能性假设:在第一种解法中
则假定弦的中点在直径上均匀分布 ;在第二种解法中假定端点在圆周上均匀分布,而第三种
解法中又假定弦的中点在圆内均匀分布.这三种 答案是针对三种不同的随机试验,对于各自
的随机试验而言,它们都是正确的.
三个结果都正确!——这就是让老师和学生感到迷惑不解的原因.
这一悖论揭示了几何概率在 19世纪刚兴盛时期存在着其逻辑基础的脆弱性,也反映出
古典概率有着相当的局限.这也推动了20世 纪概率论公理化工作的早日到来.
关于这个悖论有很多种讨论,在此不一一赘述.老师们只需明白的 是确定“等可能基
本事件”的重要性,在解决几何概型问题时,必须找准观察角度、明确随机选择的意义 、判
断好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


如何对应几何图形?
有的问题, 几何特征较为明显,能迅速找到相应的几何图形,计算其测度.但有的问
题中,找到相应的几何图形较为 困难.如:
例.一家快递公司的投递员承诺在上午9:00—10:00之间将一份文件送到某单位.
(Ⅰ)如果这家单位的接收人员在上午9:45离开单位,写出他在离开单位前能拿到
文件的概 率;
(Ⅱ)如果这家单位的接收人员将在上午9:30—11:00之间离开单位,那么他在离
开单位前能拿到文件的概率是多少?
解:(Ⅰ)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Ⅱ)设为投递员到 达该单位的时间,为接受人员离开单位的时间.可以
看成平面中的点,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

这是一个长方形区域,面积为.
设事件表示“接受人员在离开单位之前能拿到文件”,则事件所构成的区域为

面积为.
这是一个几何概型,所以.
即接受人员在离开单位之前能拿到文件的概率为.


利用几何概型可以很好地给 出随机模拟的思想.随机模拟的思想十分重要,老师应给
予充分的重视.这里就不多说了.
(四)条件概率与事件独立性的教学
课标要求:了解.
条件概率:
对于 任何两个事件A和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
率,记作:P(B|A )
计算公式:.
例1.某科动物出生后活到20岁以上的概率为0.7,活到25岁以上的 概率为0.56,求
现年为20岁的该科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
设A表示“活到20岁以上”,B表示“活到25岁以上”,则有P(A)= 0.7,
,所求的实际上是 = 0.8.
例2.某电子元件厂有职工180人,男职工10 0人,女职工80人,男、女职工中非熟
练工人分别有20人和5人,现从该厂中任选一名职工,若已知 被选出的是女职工,求她是
非熟练工人的概率.
设A表示“任选一名职工为女职工”,B表示 “任选一名工人为非熟练工人”,则所求
就是“在A事件发生的条件下B事件发生的概率P(B|A)” .
方法一:公式法 ,,(,显然)
.
方法二:缩小样本空间 P(B|A)= 580 = 116.
需要注意的是:


1. 条件概率中的事件
A

B
,指的是任何两个事件A和B(事件A、B不一定有包含关
系).
2. 分清“AB同时发生”P(AB),还是“在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 P(B|A)
事件的独立性
若事件A是否发生对事件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即
(),则称事件A、B相互独立.

此时,
事实上,,,相互等价.
独立的直观概念并不难理解.现实中许 多问题可以近似看成是相互独立的.例如,对
一组对象有放回地抽取;重复地投掷硬币或骰子;不同射手 的射击等等.因此,在概率论的
研究中,我们给出的数学模型通常会根据其背景假设它满足独立的条件或 不满足独立的条
件.而不是通过验证是否成立来判断
A

B
是否独立 .
(五)正确区分概率模型,准确解决概率问题
概率可以进行运算,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 件是概率加、乘两种运算在两个特殊概率
模型中的体现.
互斥事件:是指在同一个试验下,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特例:对立事件——在同一试验下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
相互独立事件:在两个或多个独 立实验下,一个事件是否发生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
率没有影响.
特例:独立重复实验,将同一实验独立重复n次,研究同一事件发生k次的概率.
正确区分概率模型,有助于准确解决概率问题.
例1.一个口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1个红球, 2个黑球和3个白球,从口袋中一次摸出
一个球,摸出的球不再放回.


(Ⅰ)连续摸球2次,求第一次摸出黑球,第二次摸出白球的概率;
(Ⅱ)如果摸出红球,则停止摸球,求摸球次数不超过2次的概率.
解:(Ⅰ)古典概型 < br>从袋中依次摸出2个球共有6×5=30种结果,第一次摸出黑球、第二次摸出白球有2
×3=6 种结果,
则所求概率.
(Ⅱ)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第一次摸出红球的概率为,第二次摸出红球的概率为,则摸球次数不超过2
次的概率为. 例2.一位国王的铸币大臣在每箱100枚的硬币中各掺入了一枚劣币,国王怀疑大臣作
弊,他用两 种方法来检测.
方法一:在10箱中各任意抽查一枚;
方法二:在5箱中各任意抽查两枚.
国王用方法一、二能发现至少一枚劣币的概率分别记为和.则
(A) (B) (C)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B
解:每箱抽查可看做相互独立.考查不放回的抽样、重点考查二项分布的概率.


方法一:每箱不能选中劣币的概率均为,故至少发现一枚劣币的概率为

方法二:每箱不能选中劣币的概率均为,故至少发现一枚劣币的概率为
,因为,显然<. 例3.如图,由
M

N
的电路中有4个元件,
分别标为
T

T

T

T
,电源能通过
T

T

T
的概率都是,电源能通过
T
的概率是0.9,电< br>源能否通过各元件相互独立.已知
T

T

T
中至少 有一个能通过电流的概率为0.999.
(Ⅰ)求;
(Ⅱ)求电流能在
M

N
之间通过的概率.
分析:本题考查了概率中的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及独立事件的概率.
解:记依次表示事件:电流能通过
A
表示事件:中至少有一个能通过电流,
B
表示事件:电流能在
M

N
之间通过,
(Ⅰ)相互独立,

又,


故,
(Ⅱ),



=0.9+0.1×0.9×0.9+0.1×0.1×0.9×0.9=0.9891
1、概率计算中首先要明确随机事件是什么,正确识别概率类型.
2、会将复合事件的概率分解为若干个已知概率或易求概率的事件的“和”或“积”.
(六)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教学
在必修课程概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 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有了
一定的了解,结果的随机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是随机现象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那么 ,怎样才
算把一个随机现象的规律研究清楚了?
了解一个随机现象的规律,就是指了解这个随 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及每个结
果的概率.为了在数学上处理,一个常用的做法就是:把每一个可 能出现的结果都对应一个
数,实际上是建立一个从实验结果的集合到实数集合的映射,这就引出了离散型 随机变量及
其分布列的概念.
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是几类特殊的分布,尽管这些 分布无法覆盖各种各
样的随机现象,但他们描述了随机现象中最有用,最常见的情形,他们有助于我们对 一般随
机现象的理解和讨论.
1.注重对具体分布模型的认识和应用
注意超几何分 布的使用条件为不放回地抽取,二项分布的使用条件为n次独立重复实
验相当于有放回抽取.
二项分布: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次数ξ服从二项分布:



超几何分布:设有N个产品,其中有M个次品(M≤N),从中任取n个, 令ξ表示取到
的次品数,则. k=0,1,2,?,min(M,n)
称随机变量ξ服从超几何分布,其中N,M,n是分布的参数.
例如从全班任取n个人,取 到女生的人数;从扑克牌中取n张,取到黑桃的张数;买n
张彩票,中奖的张数,等等都可以用超几何分 布描述.
正态分布,要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到总体分布的过程,让学生明确总体分布的来源,从
而了解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直观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
的意义.了 解正态曲线随着μ和σ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解析式及
概率的性质,了解3σ原 则.
应要求学生掌握这三种分布列的结构特点,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不过从写分布列的
角度 看,学生对各种分布列的特性知道与否,似乎都不太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其它
分布列(单点分布 、两点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分布、帕斯卡分布等)时,用而不谈名称
就是了.下用具体问题进一步说 明上述情况.
例1.某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对5家小型煤矿进行安全检查(简称安检).若安检不合格,
则必须进行整改.若整改后经复查仍不合格,则强行关闭.设每家煤矿安检是否合格是相互独
立 的,且每家煤矿整改前安检合格的概率是0.5, 整改后安检合格的概率是0.8,计算(结果
精确到0.01):
(Ⅰ)恰好有两家煤矿必须整改的概率;
(Ⅱ)平均有多少家煤矿必须整改;
(Ⅲ)至少关闭一家煤矿的概率.
解:(I)每家煤矿必须整改的概率是1—0.5,且每家 煤矿是否整改是相互独立的,所
以恰好有两家煤矿必须整改的概率是.


(II )由题设,必须整改的煤矿数服从二项公布
,即平均有2.50家煤矿必须整改.
,从而的数 学期望是
(III)某煤矿被关闭,即该煤矿第一次安检不合格,整改后经复查仍不合格,所以该
煤矿被关闭的概率是,从而该煤矿不被关闭的概率是,由
题意,每家煤矿是否被关闭是相互独立的,故 至少关闭一家煤矿的概率是

例2.A、B两位同学各有五张卡片,现以投掷均匀硬币的形式 进行游戏,当出现正面
朝上时A赢得B一张卡片,否则B赢得A一张卡片.规定掷硬币的次数达9次时, 或在此前
某人已赢得所有卡片时游戏终止. 设表示游戏终止时掷硬币的次数.
(1)求的取值范围;(2)求的数学期望E.
分析:理解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1)设正面出现的次数为m,反面出现的次数为n,则,可得:

(2)

例3.已知随机变量,若,则=


(A)0.477 (B)0.628 (C)0.954 (D)0.977
答案:C
解:因为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所以正态曲线关于直线对称,
,所以,所以
0.954,故选C.
【选题目的】本题考查正态分布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础知识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
2.注重对期望、方差的现实意义的解读
在实际中,有许多决策问题,是用随机变量均值的大 小来决策的.(从下面的例子可
以看到,均值常常是人们期望得到的值.均值被称为‘数学期望’.)
例4.有两个公司欢迎你去面试求职,设想它们各方面条件相同而且你去面试求职的可
能结果也 一样:你得到年薪4万的可能性是20%,得到年薪3万的可能性是30%,得到年薪
2万5千元的可能 性是40%,公司不雇用你的可能性是10%.你先去一个公司面试,条件是,
一旦你决定在第一个公司 工作,就不能再去第二个公司;如果你放弃了第一个公司的工作,
也不允许再返回.试问你该如何决策.
解:当公司1给你年薪4万时,你应该接受.因为公司2无论如何也不会提供比这更
多的年薪. 当公司1不雇用你时,你别无选择,只能去公司2面试. 问题是当公司1给你
3万和2万5千年薪时,你应该如何决策.
显然,当公司1给你的年薪比 公司2给你的年薪低时,你应该去公司2;当公司1给你
的年薪比公司2高时,你接受公司1的工作,不 再去公司2求职.问题是公司2给你的年薪
是随机的,事前无法确定.如前所述,我们只能和公司2的平 均年薪比较.
现在去公司2 能得到的平均年薪是.因此,
当公司1给你3万的年薪,接受它 ;若公司1给你2.5万元的年薪,拒绝它,去公司2面试.这
个决策使你有0.2的概率得到4万,0 .3的概率得到3万,有0.5的概率去公司2面试得到
2.7万的平均年薪.从而,这个决策的平均年 薪为
(七)随机模拟试验
万元.


由于计算机具有高速度和大容量的 特点,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那些庞大而复杂的
试验,这种模拟称为随机模拟或数字模拟,是一种非常 重要的方法.
先来看一个例子.
例1(掷硬币问题)掷有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 为0.5,那么,把一个均匀
硬币掷100次,出现50次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否接近0.5?
解 出现50次正面的概率为 .
我们知道,掷一个均匀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0.5 .有人以为,掷100次应该出
现50次正面.为什么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0.08,和想象相差甚远 .好像均匀硬币不应该
有这样的结果.你学过了概率的统计定义,该如何解释这一结果呢?
事 实上,一个事件的概率0.5是指,在大量重复试验中,该事件出现的频率‘稳定’
在0.5(即在0. 5附近,偏离0.5很大的可能性极小),并非每两次试验中出现一次.那么,
掷100次均匀硬币出现 50次正面的概率,也应该理解为,做大量重复试验,即多次地掷100
次硬币,‘出现50次正面’的 频率应‘稳定’在0.08.
下面是一个模拟试验结果.
1.在excel表格中输入“=rand()”;(产生不小于0,小于1的随机数)
2.用下拉列表得到100个随机数(相当于做100次试验);
3.用countif函数 统计其中小于0.5的随机数(我们规定小于0.5的随机数代表正面
朝上);(100次试验中正面朝 上的次数)
4.用下拉列表得到n组试验数据;
5.将n组数据中正面朝上的次数复制到另一个表格中;
6.仍用countif函数统计各个次数的组数;
我们看到,掷100个均匀硬币不一定出 现50个正面.可以出现54个正面,也可以出
现46个正面,等等.计算在上述n组试验中,出现50 个正面向上的次数的的频率.和理论
上的值0.08比较大小.
应该看到,对一个均匀硬币来 说,掷100次‘出现50次正面’的概率虽然不大,但比
正面出现其它次数,例如出现49次、53次 等的概率还是大的.


在上述的模拟试验中,一共掷了100n次硬币,只需把上表中的 n个数据求和,即可计
算正面出现的频率,与0.5作比较.说明我们的硬币是均匀的.
鼓励 学生尽可能运用计算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进行模拟活动,更好地体会统计思
想和概率的意义.
三、学生学习目标检测分析
(一)课程标准与高考对“概率”的要求
1.事件与概率
① 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
率与概率的区别.
②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古典概型
① 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② 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① 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② 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4.(理科限选)概率
① 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
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
② 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③ 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 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
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 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
随 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 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总体而言,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理科)是考察
的重点.
但概率的意义、随机的思想,这些是很难在一张试卷中体现出来的,需要老师们紧密
结合生活, 提出相关问题,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
作为考试的题目,应该如何选择,下面我们选择一些例题加以说明:
(二)典型题目的检测分析
例1. 甲、乙两人各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是和. 假设两人射击是否
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每人各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也没有影响.
(Ⅰ)求甲射击4次,至少有1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
...
(Ⅱ)求两人各射击4次,甲恰好击中目标2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3次的概率;
(Ⅲ)假设某人连续2次未击中目标,则中止其射击. 问:乙恰好射击5次后,被
...
中止射击的概率是多少?
解:记“甲第
i
次射击,击中目标”为事件,“乙第
i
次射击,击中目标”为事件,
则,.
(Ⅰ)设“甲连续射击4次,至少有1次未击中目标”为事件,则事件为“4次
全击中目标”. 由题意,射击4次,相当于做4次独立重复试验,故
.


(Ⅱ)记“甲射击4次,恰有2次击中目标”为事件
中目标”为事件,则
,“乙射击4次,恰有3次击
;.
由于甲、乙射击相互独立,故.
(Ⅲ)记“乙恰好射击5次后,被中止射击”为事件,,故
.
【选题目的】考查独 立重复试验,对立事件的概率等知识的运用.层次递进,第(Ⅲ)
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转化问题的能 力.
例2. 某迷宫有三个通道,进入迷宫的每个人都要经过一扇智能门.首次到达此门,系
统会随机(即等可能)为你打开一个通道,若是1号通道,则需要1小时走出迷宫;若是2
号、3号通道 ,则分别需要2小时、3小时返回智能门.再次到达智能门时,系统会随机打
开一个你未到过的通道,直 至走完迷宫为止.令表示走出迷宫所需的时间.
...
(Ⅰ)求的分布列;
(Ⅱ)求的数学期望.
解:必须要走到1号门才能走出,可能的取值为1,3,4,6



【选题目的】考察学生对于分布列的认识,题目不难,规范解答.
例3. 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0.9,现播种了1000粒,对于没有发芽的种子,
每 粒需再补种1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则的数学期望为
(A)100 (B)200 (C)300 (D)400
【选题目的】单纯考查学生对二项分布模型的认识.
例4.某同学参加3门课 程的考试.假设该同学第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为
第二、第三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分别为, (

>),且不同课程是否取得优秀
成绩相互独立.记为该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 其分布列为

(Ⅰ)求该生至少有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
(Ⅱ)求,的值;


(Ⅲ)求数学期望.
解:设事件表示“该生第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1,2,3,由题意知
,,
( Ⅰ)由于事件“该生至少有1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与事件“
以该生至少有1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 是
”是对立的,所

(Ⅱ)由题意知,

整理得 ,,
由,可得,.
(Ⅲ)由题意知

=,


=.
【选题目的】考查学生对随机变量分布列的认识,却并不死板,需要学生从表中读出
相关信息. (Ⅱ)利用列方程解决概率问题,不同于直接求解,在考查概率的同时,还考查
方程的思想.
例5. 某地区教研部门要对高三期中数学练习进行调研,考察试卷中某道填空题的得分
情况. 已知该题有两空,第一空答对得3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第二空答对得2分,答错
或不答得0分.第一 空答对与否与第二空答对与否是相互独立的.从所有试卷中随机抽取1000
份试卷,其中该题的得分组 成容量为1000的样本,统计结果如下表:
第一空得分情况
得分
人数
0
198
3

第二空得分情况
得分
人数
0
698
2
(Ⅰ)
求样本试


802 302
卷中该题
的平均分,并据此估计这个地区高三学生该题的平均分;
(Ⅱ)这个地区的 一名高三学生因故未参加考试,如果这名学生参加考试,以样本中
各种得分情况的频率(精确到0.1) 作为该同学相应的各种得分情况的概率.试求该同学这道
题第一空得分不低于第二空得分的概率.
(Ⅰ)据此可估计这个地区高三学生该题的平均分为3.01分 (Ⅱ)0.94
【选题目的 】是统计与概率的综合问题,第一空得分不低于第二空得分,即第一空得3
分,或第一空、第二空均得0 分.在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下,考查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为
基本概率模型的能力.
例6.样 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
a
,0,1,2,3.若该样本的平均值为1,则
样本 方差为
(A) (B) (C) (D)2
答案:
D


解:由题意知,解得,所以样本方差为
=2,故选D.
【选题目的】本题考查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的计算方法,属基础题.
互动对话
【参与人员】
梁丽平: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侯立伟:北京市十一中学
马 萍: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互动话题】
1.如何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和深化学生对概率的认识
通过设计数学试验(抛硬币、掷 图钉、投骰子等)“用频率估计概率”,无论是初中
还是高中的教学都有涉及,那这样的设计是简单重复 ?还是螺旋上升?高中教学的提升点在
哪里?这部分内容高中教学的重点在哪里呢?
本话题就 是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讨论展开,主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高中阶段的教学
设计如何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 深化学生对概率的认识?(以“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数学试验
设计为例)②高中阶段“概率”的教学,哪 些内容适合设计数学试验?数学试验的类型有哪
些?
2.“概率中的随机模拟”
“概率”中的哪些内容可以发挥计算机的作用促进学生的理解?本话题就是围绕这个
问题展开。


在教学和复习中,教师往往更多的是关注于几何概型题目的解答,而往往忽视了它的一个重要的应用价值,即它的随机模拟的思想。利用几何概型的原理可以估计圆周率的近似
值,计算 复杂图形的面积等,在教学中应注重突出随机模拟的思想。
3.“如何在概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话题从“概率章节复习题设置的一次尝试” 展开,教师将出概率复习题的任务交给
了学生自己,让他们出三道概率复习题,要求从易到难三个层次, 并要说明为什么选这三道
题,说明理由。学生们的表现如何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4.把握“概率”教学的重点----从“学习概率之前要不要先学排列组合”说起
不少教师 对于“学习概率之前要不要先学习排列组合”心存疑惑,其实对这个问题的
思考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认识 ,如果概率教学的重点不在复杂的含有排列组合的概率计算
上,那么我们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本话题就是 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展开。
5.概率与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占大多数的实 际上只是概率问题”------拉普拉斯。即概
率与数理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说明概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拉普
拉斯已经把数学思想上升到生活中的哲学高度了。
在生活 中,人们总是希望能够预知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概率正是人们“预见未来,
把握现在”的愿望在数学上 的体现。另一个方面,概率不仅是人们预测未来的工具,也是选
择未来的判断依据,通过过去了解未来, 是人们普遍的思维方式。
本话题围绕着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探讨的“小概率事件”和“大概率事件”展 开。通
过大量丰富的实例(北京市购买小汽车的比例问题、英国约克郡偶像石、华南虎事件、50
个人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等),让学生领会如何从概率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生活中发
生的现象, 从而认识到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评析:《随机事件的概率》
授课教师:李秋生(人大附属中学)


评析教师:梁丽平(人大附属中学)
【课堂实录】
【案例评析】
一、恰当地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许多人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数学,很 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感觉数学难、枯燥乏味.是否可
能让学习数学的过程象读小说、听音乐一样轻松愉快、 易于接受,同时又不丧失数学的本质?
应该说: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知识从学术形态转化为教 育形态.李秋生老师
的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本节课中,李秋生老师引用了很多生动有 趣的实例:麦迪的35秒奇迹、杜丽奥运会再
夺金、石头——剪刀——布等,有的激动人心,百看不厌, 有的耳熟能详,倍感亲切,整个
课堂生动活泼,涌动着浓浓的生命气息,散发着数学迷人的魅力;从这些 事例出发,概括、
抽象出数学问题,不仅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也揭示了数学的本质.
为了让学 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对于有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深入地研究教材,
追踪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将其 稚化模拟,转化为可以让学生操作的活动,然后放手让学生探
索,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的目的.本节课中, 概率的统计定义,正是这样一种过程的体现.

启示:做到这一点,一是教师对数学深入理解;二是要借助人文精神的融合.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法灵活
整节课,老师始终面带微笑,用优美的语言,用自己对于 生活的热情和对于数学的喜
爱去感染学生.传递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不仅仅如此,李 老师还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学
生主动建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 氛热烈.我们不仅能看到学生专注的眼神,更能看到学
生会心的微笑,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 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一种愉快体验的
生命历程.学生的微笑和专注就是对于教学的最好的评价.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突出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习
本节课中的概念看似基本 、简单,但需要有一个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摆脱自发性概念的粗糙、肤浅状 态.本节课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尤其注重概念
的形成过程.
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其 中都有丰富的经历,充满着人类探索的艰辛和智
慧.这些思维成果不经自己头脑的消化是不可能吸收的. 学生固然不需要完全重复先前人们
的思维过程,但重新经历其中某些重要的过程是很有必要、很有帮助的 .
李老师在概念的形成上可以说是浓墨重彩,每个概念的形成,都采用了“创设情境—
—形成 概念——深化理解”这样一种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两点:
一是有效的问题情境.
本节课中,李老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有实例、数学实验、数学交 流??,既贴
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问题引领,使学生把握其
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迅速切入主题,使得情境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二是突出理性思维,学生深入参与课堂教学
高中的概率课与初中有何区别,本节课从一个侧面 给了我们回答:突出理性思维,揭
示概念的内涵,体现了数学概念的严谨性.
比如概率的统计 定义,就紧紧抓住“大量重复”这个条件,设计数学实验,让学生自
己发现并感受在此条件下频率所呈现 出的规律性,从而得出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这种方
法,把握这个概念的精髓.
整节课中,学 生不仅通过实验参与教学,更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发现规律,解决
问题,在行为和思维上参与教学活 动,是一种深层次参与.
四、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多媒体设备的 应用.数学实验中,随着学生汇报试验结果,
屏幕上就动态产生了各组试验频率及折线图,还有后来累积 频率的计算及折线图,都是通过
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实现的.此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仅迅速、 准确地反映了学生实验
的结果,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同时还能够从数、形两方面观察试 验结果,
有效的配合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思考与活动
1.高中概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2.设计一份概率的检测试题。
3.用概率的知识分析下面的问题:
在买彩票时,有人说过去中奖的号码里某一数码,比如‘ 5’出现最多,‘5’是幸运号
码,应该买‘5’这个号码.也有人说某一数码,比如‘7’,在过去出 现最少,由于每个数
出现的机会是一样的,因此,下次‘7’出现的机会就大了,应该买‘7’这个号码 .那一种
说法正确呢?
4.听专家讲述,谈自己的教学故亊。包括教学案例、教学感受、教学 思考等。用一自
身案例写出自己的教学思考。
参考资料
【相关资源】
1.“一节精彩的几何概型公开课”白玉有瑕(PDF)
2.“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意义和区别的理解(PDF)
3.例谈超几何概率和伯努利概型的区别(PDF)
4.初中“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教学解析(PDF)
5.如何学好来自生活的概率(PDF)
6.强化数学思想提高解题能力(PDF)
7.探寻“赌金分配问题”的历史解答(PDF)
8.概率论简史(PDF)
9.神奇的骰子(PDF)
【参考文献】


1.《统计与概率》严士健主编,张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人人都来 掷骰子——日常生活中的概率与统计》:(英)迈克尔·M·伍夫森编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张饴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简介
高中数学“概率”教学研究
【课程简介】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 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
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 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
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学生在初中 阶段,已经学习
过概率,知道:
(1)知道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 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
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2)能列出随机现象所有可能的结果,以 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
发生的概率.
(3)知道通过大量地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那么,学生在高中学习概率定义,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有何区别?重点应该强调的
是什么?本课程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中“概率”进行了 阐述:
一、整体把握高中“概率”教学内容
二、“概率”教与学的策略
三、“概率”学生学习目标检测分析
本课程主要面向一线教师和教研员,部分优秀学生也可参 照学习.课程第一部分从概
率的起源和高中概率的知识结构谈起,分析高中概率教学的重难点;第二部分 则从教学的难
点和重点出发,针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从教学设计


到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第三部分通过举例说明,目的在于帮助学 员
学会根据检测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评价和检测方案.
【学习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概率的起源,把握概率的核心概念、核心方法、核心知识。
2.明确高中“概率”教 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能运
用概率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天气预报中下 雨的概率问题,彩票中的幸运号码等。并能设计
相应的教学方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能根据课标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一套高中“概率”的检测试题。
教师团队
【主讲教师】
梁丽平
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校数学教研组组长,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导师。
多年从 事一线教学工作,多年担任海淀区兼职教研员,所教学生成绩突出:有高考状元、数学满分、
IMO金牌 。本人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十余篇论文,编写新课标教材《初等数论》(北师大版);与他
人合著北 京市补充教材《概率统计》;曾多次参与北京市高中毕业会考命题;参与北京市新课程数学教学
指导意见 的编写。
【互动教师】
侯立伟
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兼职教 研员,从事高中教学十余年,有多年高三教学经
验,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2 010年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上担任信息技术主讲
教师.
马萍


山 东滕州人。2009年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至人大附中任教,曾参与多项数学教育研究项目(国
际 视野下中国学生数学素养指标设计;中国数学课堂教学传统与特色研究等)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数学
通 报》、《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杂志》等,并有论文被中国人大报刊资料中心转载。主要研究方向为
高 中统计教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项目学习等。

高中数学教师发展的需要-家长会上高中数学教师发言


高中数学必须5a版电子版-高中数学复数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奥林匹克杯赛-高中数学上出现听不懂咋办


高中数学作业反思-高中数学函数题要图像


高中数学 创设教学情境-2019济南高中数学教材改版


高中数学130分能考什么大学-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课件


恩施高中数学老师-高中数学学过什么曲线


高级高中数学教科书-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



本文更新与2020-10-07 05: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11667.html

高中数学“概率”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