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第5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集训队试卷训练题A解答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07 11:30
tags:高中数学奥

高中数学 数列-上海高中数学初二课本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郭春原)


训练题A

1
、我们考虑如下变换
T
:对于由三个 正整数作成的有序组
X?(x,y,z)
,法则
T
将其
变成三个新的 正整数有序组:
T(X)?X
1
?(x
1
,y
1
, z
1
)

?
(x?2z,z,y?x?z)当x?y?z
?
其中,
(x
1
,y
1
,z
1
)?
?
(2y?x,y,x?y?z)当y?z?x?2y
?
?
(x?2y,x ?y?z,y)在其它情况下
?
1
?
?
2
?
?3
?

请利用变换
T
证明费尔马两平方和定理:若
p? 4n?1
是一个质数,则存在正整数
a,b

使
a?b?p

(注:这个变换属于近代数学家察基尔
(Zagi er)
,据此,他从另一观点证明了费尔马两平
方和定理,其想法如同天外来客,无中生有.)
证:容易验证,变换
T
保持
x?4yz
的值不变,例如我们按情况< br>?
1
?
做这个变换:则有
2
22
x
12
?4y
1
z
1
?(x?2z)
2
?4z(y ?x?z)?(x
2
?4xz?4z
2
)?(4yz?4xz?4z
2
)?x
2
?4yz

在其余的两种情况下,检验起来也是如此简 单的.这就是说,如果对于某个数
p
,有等式
x
2
?4yz?p< br>,那么在变换
T
后,这种等式的值保持不变.
我们再来检验,变换
T
是对合的,即两次运用
T
将使我们回到原来的数组.
例如我们仍按 照前一种情况
?
1
?
做这个变换,即当
x?y?z
时,有
x
1
?x?2z,y
1
?z,z
1
?y?x?z< br>,这时,由于
x
1
?x?2z?y
1
?z
1
?2z?x?y

)
需要按照情况
?
3
?
来进行 :这就是说,对
X
1
的变换
T(X
1
)?X
2?(x
2
,y
2
,z
2

x
2
?x
1
?2y
1
?(x?2z)?2z?x

y
2
?x
1
?y
1
?z
1
?(x?2z)?z?(y ?x?z)?y

z
2
?y
1
?z

在其余的情况下,一切都是类似的.
现在设,
p?4n?1
是一个素 数;首先,方程
x?4yz?p
2
(4)
,至少有两个显然解:
( x,y,z)?(1,1,n)

(1,n,1)
,前者满足
x?y
,后者满足
x?z
;马上想到的是,方程
(4)

否还有满足
y?z
的解?如果有,那么方程
(4)
立即变成等式:
x?(2y)?p< br>,结论已经
获得;我们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证明,满足这种条件的解确实存在.
22

1


容易说明,方程
(4)
的 正整数解
(x,y,z)
只有有限多组;因为不大于
p
的正整数
x, y,z

只有有限多个.据前面的察基尔变换可知,如果
(x,y,z)
是方 程
(4)
的一组正整数解,
那么
(x
1
,y
1< br>,z
1
)?T(x,y,z)
也是方程
(4)
的一组正整数解 ,反之亦然;
假若在它的全部解中,没有使
y?z
成立的解,那么我们得出, 变换
T
可以将所有的解
配对成
?
(x,y,z),T(x,y,z )
?
,只要
(x,y,z)?T(x,y,z)

现在我们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这样的配对,或者如人们所说,变换
T
是否具有不动点?
观察变换
T
中的三式,容易看出,
T
的不动点(即满足
(x,y, z)?T(x,y,z)?(x
1
,y
1
,z
1
)

的不动点),就是使
x?y
成立的不动点;但是方程
(4)
显然没 有使
x?y?1
的解(否则将

p?x?4yz?x?4xz?x(x?4z )
,与
p
为素数矛盾!),因此,满足
x?y
的不动点
只有 一个,那就是
(x,y,z)?(1,1,n)
,故由以上情况得出,方程
(4)的解的个数为奇数:其
中,不动点为
(1,1,n)
,而其余的解均可按对偶配对 .
为了导出与假设的矛盾,我们需要从另一途径来说明,方程
(4)
的解的个数又是 偶数;
设方程
(4)
的全体解构成集合
S?(x,y,z)x?4yz?p ,y?z
,任取
(x
0
,y
0
,z
0
)? S
,易
知必有
(x
0
,z
0
,y
0
)?S
,而因
y
0
?z
0
,则
(x
0< br>,y
0
,z
0
)

(x
0
,z0
,y
0
)
是一对不同的解,依据
这一办法,可以将
S
中的全体元素两两配对,因此,集
S
有偶数个元素.矛盾!
故所设不真,即 方程
(4)
必有满足
y?z
的解
(a,b,b)
,这时由方 程
(4)
得到等式:
22
?
2
?
a
2< br>?(2b)
2
?p
.定理证完.
(注意:如果把以上做法看成是 一个变换
H
,使得
(x
1
,y
1
,z
1< br>)?H(x,y,z)?(x,z,y)
,则
22
变换
H
也是 对合的;因为它也满足
H(x
1
,y
1
,z
1
)? (x,y,z)
,以及
x
1
?4y
1
z
1
?x?4yz
.而

y?z
的假定下,解集中的元素对于
H
不存在不动点,于是就可将解集的全体元素配对成
?
(x,y,z),H(x,y,z)
?
,因此,解的个数是偶数).
2
、若简单图
G

2n ?1
个顶点,至少
3n?1
条边
(n?2)
,证明:
G中必有偶圈.
证:由于图
G
的边数不小于顶点数,则
G
中必有 圈,今逐次这样地去掉图中的一些边:
使得每去掉一条边,就破坏一个圈,这样的操作至少可以进行< br>n?1
次,也就是至少可以去

2



n?1
条边,破坏至少
n?1
个圈,即是说,图
G
中的圈至少有
n ?1
个.

n?1
个圈中,必有两个圈有公共边,事实上如果任两个圈都无 公共边,由于每个圈
至少有
3
条边,则图
G
至少有
3(n? 1)?3n?3
条边,矛盾!
今设
C
1
,C
2
是 图
G
中两个有公共边的圈,则
C
1
至少有一条边不在
C2
中,
C
2
至少有一条边
不在
C
1
中 ,若
C
1
,C
2
含有公共边
e
的最长公共道路为< br>C
0
?(AB)
,若设
A
C
1
道路
C
0

r
条边,圈
C
1

r
1< br>条边(包括公共路),圈
C
2

r
2
条边(包括公< br>共路),(即圈
C
1
,C
2
的长分别是
r
1
,r
2
).
若去掉道路
C
0
?(A
B< br>C
2
B)
间的所有的边(即圈
C
1
,C
2< br>的上述公共边),则圈
C
1
,C
2
的剩下部分仍可合并为一个 圈,记为
C
*
,圈
C
*
的长为
r
1
?r
2
?2r

注意三个圈
C
1
,C
2
,C
长的和等于
2(r
1
?r
2
?r)
,它是一个偶数,故三个加项
*
r
1
,r
2

r
1
?r
2
?2r
中必有一个是偶数,即
G
中有偶圈 .
3
、设
G

n
阶图
?
n?5
?
,其边数
e?n?4
,证明
G
中存在两个无公共边的圈.
证:对
n
归纳,当
n?5
时,
e?9
,这相当于从
k
5
中至多去掉一条边,结论显然成立.

n?k
?
k ?6
?
时结论成立,当
n?k
时,
k
阶图
G
的边数
e?k?4
,由于
G
的边数
?

点数,其 中必有圈.

G
中存在一个长为
3

4
的圈C
1
,则从图
G
中删去圈
C
1
上所有的边,剩 下的
k
阶子

G
1
中,依然满足:边数
?
顶点数,其中又有圈
C
2
,显然,
C
1

C
2
都是
G
中的圈,且无
公共边.
以下假设,
G
中的每个圈长至少为
5
.

G中有点
v
0
,其度数
d
?
v
0
??1
,则删去点
v
0
以及它所关联的边,剩下的
k?1
阶子

G
2
中,有
k?1
个顶点,至少
?
k?1
?
?4
条边,据归纳假设,
G
2
中有不含公共边的两 个圈,
它们当然也是
G
中的圈.

G
中有点
v< br>0
,其度数
d
?
v
0
?
?2
,设与
v
0
邻接的两个点是
v
1
, v
2
,显然
v
1
, v
2
不相邻
(因G
中无三角形),此时,删去点
v
0
及其所发出的两条边,同时添加边< br>v
1
v
2
,所得的图
G
3
中,有
k ?1
个顶点,至少
?
k?1
?
?4
条边,据归纳假设,G
3
中有不含公共边的两个圈
C
1


3


C
2
. 再将边
v
1
v
2
去掉,恢复被删去的点
v
0
及其所发出的两条边
v
0
v1
, v
0
v
2
,回到图
G
,则
G< br>中也有不含公共边的两个圈(这是由于,若
G
3
中的这两个圈
C
1

C
2
都不含边
v
1
v
2
, 则这
两个圈
C
1

C
2
也是
G
中 的圈;若
G
3
中的这两个圈中有一个,例如
C
2
,含有边< br>v
1
v
2
,从该
圈中去掉
v
1
v< br>2
,并代之以边
v
0
v
1
, v
0
v
2
,得到圈
C
0
,则
C
0

C
1

G
中不含公共边的两个圈).

G
中所有的 点
v
i
,其度数
d
?
v
i
?
?3

i?1,2,,k
,如果
G
的边数
?k?4
,我 们
就从
G
中删去一些边,使得边数恰好为
k?4
,记此图为
G
4
.
在图
G
4
中,若
G
4
中 有一顶点的度数
?3
,则据前面的讨论,结论已经得证;

G
4< br>中每个顶点的度数皆
?3
,则
G
4
中各顶点的度数之和
?3k
,故
G
4
中的边数
?

k?4?
3k
,即
2
3k
,由此得,
k?8
. 而在此时,只要能证 得,在
G
4
中必有三角形或四边形,这
2
种三角形或四边形当然也在
G
中,这将与原先的假设(
G
中的每个圈长至少为
5
)相矛 盾.
事实上,由于
G
4
中的边数
k?4?
顶点数
k
,故
G
4
中必有圈,设
C
为极小圈,则圈
C
点与点之间不能再有其它边相连,否则圈
C
将被分成更小的圈,矛盾;设极小圈
C
的长为
r


r?k?2
.(由于每个顶点的度 数皆
?3
,若
r?k
,则圈
C
的点与点之间将有其它边相连 ,
于是圈
C
被分成更小的圈,矛盾;若
r?k?1
,圈
C? vv
12
vv
r1
上的每个点都要与圈外的
一点
v
0
相邻,于是得到三角形
v
0
v
1
v
2
, 矛盾);于是,当
k?5

k?6
时,
G
4
中的极 小圈
C
的长
r?4
.

k?7
时,有
r ?5
,若极小圈
C
为五边形
v
1
v
2
v< br>3
v
4
v
5
,另两点为
u,v
,五边形的五 个
顶点共向
u,v
发出至少
5
条边,则
u,v
中必 有一点,例如
u
,要向五边形的顶点发出至少
3

边,其中必有两个 相邻顶点,例如
v
1
v
2
都与
u
相邻,于是得到三 角形
uv
1
v
2
(更小的圈),矛
盾,因此
r?4
;当
k?8
时,有
r?6
,若极小圈为六边形
v
1
v
2
v
3
v
4
v
5
v
6
,六个顶点共向圈外
的两点
u,v
发出至少
6
条边,则其中 有一点,例如
u
,要向六边形的顶点发出至少
3
条边,
于是点
u
要向顶点组
?
v
1
,v
3
,v
5?
,
?
v
2
,v
4
,v
6
?
中的一组发出至少
2
条边,设
u

v
1
,v
3
相邻,
则得到四边形
v
1
v
2
v
3
u
,矛盾;若极小圈
C
为五边形
v
1
v
2
v
3
v
4
v
5
,另三点为
u, v,w
,五边形的
五个顶点共向
u,v,w
发出至少
5
条边 ,必有一点,例如
u
,要向五边形的顶点发出至少
2


4


边,由于五边形的任两个顶点,要么相邻,要么中间只隔一个顶点,因此得到一个含有点
u
的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矛盾,因此
r?4
.
综合以上讨论,可知本题结论成立.
4
、设正整数
m?2
,若正整 数
a

m
互质,并且
1?a?m
,就称
a

m
的“本原互
质数”,例如
10
的“本原互质数”为
3, 7,9
,其中
3,7
为质数,而
9
不是质数;
12
的“本原
互质数”为
5,7,11
,它们都是质数.
一般地说,若
m
为正整数,并且它的“本原互质数”所构成的集合是一个非空的质数
集,就称数
m< br>是单纯的,例如
12
就是一个单纯数.试求全体单纯数.
解:容易验证,
3,4,6,8,12,18,24,30
这八个数都是单纯数;
下面证明,除此而外,不再有其它的单纯数.
引理:用
p
1
,p< br>2
,p
3
,
表示全体质数自小到大排成的数列:
2,3,5, 7,11,
,则当
n?4
时,
2
成立不等式:
p
n?1
?p
1
?p
2
??p
n

22< br>引理证明:当
n?4
时,显然有
p
5
?11?p
1< br>p
2
p
3
p
4
?2?3?5?7?210
, 下面考虑一般
n?4
的情况,设
p
1
,p
2
,p
3
,
a
1
?p
1
p
2
a
2
?p
1
p
2
a
3
?p
1
p2
a
p
k
?p
1
p
2
p
k? 1
?1?1
p
k?1
?2?1
,p
k
是前
k
个质数,作
p
k
个数
a
1
,a
2
,a
3
,,a
p
k
,其中
p
k?1
?3?1
…… ①
p
k?1
?p< br>k
?1
,a
p
k
中,每个数皆与
p
1
,p
2
,p
3
,

p
k
个数
a
1
,a
2
,a
3
,
,p
k?1
中 的所有数互质,且任两个数
,a
p
k
中,任

对模
p
k
不同余,因此恰有一个是
p
k
的倍数;继而可知,这
p
k
个数
a
1
,a
2
,a
3
,< br>两个数对模
p
k?r
不同余,
r?1
,因此其中至多一个是< br>p
k?r
的倍数,
r?1,2,
对于给定的
n?k
, 如果数
p
k
,p
k?1
,,p
n
的个数少于集合< br>A?a
1
,a
2
,
?
,a
p
k中元素的
,p
n
?
个数,即,若
n?k?1?p
k … ②,那么集
A
中至少有一个数,设为
a
j
,它与
p
k
,p
k?1
,
都互质;又因
a
j
与< br>p
1
,p
2
,p
3
,,p
k?1
中 的所有数互质,
,p
n
皆互质,此数
a
j
要么本身是质数 ,要么存在质数
,p
n
,但是前
n
个质数已经
p
k
… ③ ;
5
于是,数
a
j
与前
n
个质数
p
1
,p
2
,p
3
,
因子,总之有 质数
p
,使得
pa
j
,此
p
当然异于
p< br>1
,p
2
,p
3
,
被我们列出,所以
p?p
n?1
.即有
p
n?1
?p?a
j
?p
1
p
2

p
k
?1?p
1
p
2


再证明,当
n?5
时,对于前
n
个质数
p
1
,p
2
,p
3
,,p
n
,存在
k
1?k?n
,使得
p
n?1
?p
1
p2
p
k
?p
k?1
p
k?2
p
n … ④
n?5
时,有
p
6
?13?p
1
p
2
p
3
?2?3?5?7?11?p
4
p
5 … ⑤,
n?6
时,有
p
7
?17?p
1
p
2
p
3
?2?3?5?7?11?13?p
4
p
5
p
6
… ⑥;
假若对于
n?m

m?1
,有
p
m?1
?p
1
p
2
p
i
?p
i?1
p
i ?2
p
m
… ⑦,与
p
m?2
?p
1
p< br>2
p
i
?p
i
2
+1
?p
i?1< br>p
i?2
p
j
?p
j?1
p
j?2
p
m+1
… ⑧
2
那么,由⑦,
p
m?1
?p< br>i?1
?p
1
p
2
p
m
?p
m?1
p
m?2
,约去
p
i?1

即有
pm?1
?p
i?1
?p
1
p
2
p
i< br>?p
i?1
?p
i?2
p
i?3
p
m
?p
m?1
p
m?2
… ⑨,
利用⑤⑥中
p
i?1
?p
3
?5
,以及切比雪夫定理(若实数
a?1
,在 区间
(a,2a)
中必有质数)
2

p
m?3
? 2p
m?2
?2p
m?1
?p
i?1
p
m?1 … ⑩,
由⑨⑩得,
p
m?3
?p
1
p
2
而由⑧,
p
m?2
?p
j?1
?p
1
p
2
2
p
i?1
?p
i?2
p
i?3
p
m?2

p
j
?p
2
j?1
?p< br>j?1
p
j?2
p
m?1
?p
m?2
pm?3
,仿照上面做法,得
p
m?4
?p
1
p
2
p
j?1
?p
j?2
p
j?3
p
m? 3
,故由归纳法得④式成立.
p
k
?p
k?1
p
k?2
p
n
,引理得证.
2
由④,
p
n?1?(p
1
p
2
p
k
)
2
?p
1
p
2
回到本题,显然,
3,4,6,8
是单纯数,当单纯数
m?4
,则
m
必为偶数,(否则,若
m

奇数,则合数< br>4
将与
m
互质,得
m
不是单纯数);
当单纯数m?9
,则
m
除了是偶数外,还应是
3
的倍数,(否则,若m

3
互质,则合数
,因此大于
9
的单纯数应是
2?3?6
的倍数;
9
将与
m
互质,得
m
不是 单纯数)
当单纯数
m?5
,则
m
除了是
6
的倍数外 ,还应是
5
的倍数,(否则,若
m

5
互质,
则合 数
5
将与
m
互质,得
m
不是单纯数),因此大于
5
的单纯数应是
2?3?5?30
的倍数;
继而可知,大于
7
的单纯数应是
2?3?5?7?210
的倍数;大于
11
的单纯数应是2
的单纯数应是
p
1
p
2
2?3?5?7?11?23 10
的倍数,…,大于
p
n
2
22
2
2
p
n
的倍数.
22
于是,在区间
(3,5)
内,它们都是单 纯数,在区间
(5,7)
内,
6
的倍数只有
12,18,24
22
30
的倍数只有
30
这个数,它是单纯数;
在区间
(7,11)?(49,121)
内,已经没有数是
2?3?5?7?210< br>的倍数,因此没有单纯

6
22


数,当
n? 4
时,由于
(p
n
,p
n?1
)
内的单纯数必须是
p
1
p
2
2
时,成立不等式:
p
n?1< br>?p
1
?p
2
?
22
22
p
n的倍数,而据引理,当
n?4
p
n
的倍数不在该区间内,因
2< br>?p
n
,也就是说,
p
1
p
2
此对任何n?4
,所有形如
(p
n
,p
n?1
)
的区间 内没有单纯数;又显然,当
n?2
时,
p
n
不是
2
单纯数(因为合数
p
n?1
与之互质),因此全部单纯数只有
3,4,6,8 ,12,18,24,30
这八个数.
5
、将
0,1,2,3,4,5,6 ,7,8,9
这十个原生数字分别填写于正五角星的十个交点处,使得
五角星的每条线段上的四 个数之和都是
9
的倍数,并且经过外环五点、内环五点所得到的两
个圆周上的五数之和 也都是
9
的倍数,称这样的填数图形为一个“五行轮”;
例如左图便是一个“五行轮”.
我们将经过空中翻转或旋转移动后能够重合的“五行轮”认为 是本质相同的,求本质
不同的“五行轮”的个数.
(注: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它们循环相生 相尅,是自古以来释、道、儒、玄易、中医诸
学穷研之精粹,如右图(源自古籍).而“五行轮”则是一 种传说中的兵器,使用方法奥秘
玄妙,对阵时按生尅关系,每招每式都需要用数学方法去推演的.本问题 借用其基本模型.)



1


9
3
8

7
木土

56


4


2
0


外环相生,内环相尅


解:若五条线上填写的数之和分别是
9S< br>k
,k?1,2,3,4,5
,则
9
?
S
k
?2
?
i?90
,所以
?
S
k
?10

k?1i?0
k?1
595
(1
0
)
、如果诸S
k
全相等,则每线上的四数和皆为
18
;注意到,五角星的每两线皆有 一
交点,而每一交点恰有两线经过;
先说明,此时
9

0
必共线,否则,假若
9

0
不共线,设
9
所在的一根线上的 另三数

x
1
,x
2
,x
3
,另一根线上 的另三数为
y
1
,y
2
,y
3
,则
36 ?(9?x
1
?x
2
?x
3
)?(9?y
1
?y
2
?y
3
)?18?(x
1
?x
2
?x
3
?y
1
?y
2
?y
3
)

?18?(1?2?3?4?5?6)?39
,矛盾!

7


现在设
9

0
所共的线为
l?(9,0,a
1< br>,a
2
)
,则因
a
1
?a
2
?9< br>,所以有
(a
1
,a
2
)?(1,8),(2,7),(3 ,6),(4,5)

0
所在的另一线为
l
0
?(0,b
1
,b
2
,b
3
)
,由于
b
1< br>?b
2
?b
3
?18
,则
(b
1
,b
2
,b
3
)?(3,7,8),(4,6,8),(5,6,7)

9
所在的另一线为
l
9
?(9,c
1
,c< br>2
,c
3
)
,由于
c
1
?c
2?c
3
?9
,则
(c
1
,c
2
,c
3
)?(1,2,6),(1,3,5),(2,3,4)


l ?(9,0,1,8)
,则
l
0
?(0,5,6,7)

l
9
?(9,2,3,4)
,这时
l
0

l?(9, 0,2,7)
,则
l
0
?(0,4,6,8)

l
9
?(9,1,3,5)
,这时
l
0

l?(9,0,3, 6)
,则
l
0
,l
9
皆与
l
有两个公共点 ,矛盾!

l?(9,0,4,5)
,则
l
0
?(0,3 ,7,8)

l
9
?(9,1,2,6)
,这时
l
0
l
9
??
,矛盾!
l
9
??
,矛盾!
l
9
??
,矛盾!
因此,使诸
S
k
全相等的填法不存在.于是这样的“五行轮”也不存在. < br>(2)
、今考虑诸
S
k
不全相等的情况,由于
?
S< br>k
?10
,其中若有某个
S
k
?4
,即若有
0
5
k?1
某根线上四数和
9S
k
?36
,那么其 余六点的填数和至多为
9
,矛盾!又若有两个数
S
i
,S
j


3
,则相应两线的填数和分别为
27
,这两线的公共点 的填数至多是
9
,于是两线上七个
不同的点填数和不小于
27?27?9?4 5
,也得矛盾!
因此,在诸
S
k
不全相等时,五角星的五条线填数 情况是:恰有一条线的填数和为
27

一条线的填数和为
9
,其余三 条线的填数和皆为
18

为了找出所有的“五行轮”,首先指出,如果
A? (a
0
,a
1
,
么,将每个
a
k
一律用< br>b
k
替换,其中
b
k
?9?a
k
,k?0, 1,
,a
9
)
是一个“五行轮”,那
,b
9
)
,9
,得到的
B?(b
0
,b
1
,
是一个“五行轮”,称这样的两个“五行轮”是“对偶”的;由于内、外圈的五数之和皆大

1 0(?0?1?2?3?4)
,且两圈的十数之和为
45
,故两圈的和数必
定 是,一个为
18
,而另一个为
27

由于上述“五行轮”
A,B
一一对应,我们也可以这样来限定
A

“五行轮”,使得它的外圈五数 之和恰为
18
,(于是内圈五数和恰为
.这样,全体“五行轮”的个数便等于
A
类“五行轮”个数的
2
倍.
27


8
P
Q


注意到,四数和为
9
的线段,只有三种情况:
?
1
?(0,1,2,6),
?
2
?(0,1,3,5),
?
3
?(0,2,3,4)

四数和为
27
的线段,也只有三种情况:
?
1
?(3,7 ,8,9),
?
2
?(4,6,8,9),
?
3
?(5,6 ,7,9)

由于同一个五角星中的
任两条线段
?
i
和< br>?
j
应当恰有
一个交点,故其交点的填数,
只有
3,4,5 ,6
四种情况,按照
1
4
0
6
8
3
61
2
5
91
0
8
7
4
4
5< br>2
7
5
0
0
3
8
9
6
6< br>0
4
8
1
5
3
7
9
2
2< br>1
6
90
3
9
7
2
5
3
7
8
42
5
4
7
1
3
9
8
6
“本质不同”的含义,我们可
始终将这样两条线段
?
i

?
j
的交点置于点
P

Q
处.
今按交点填数情况讨论:
(一)、交点在
P
处的情况:
(10
)
、当交点填数为
3
时,

?
2

6
个排列:它们只能与
5
0
4
3
8
96
2
3
6
2
1
4
92
0
7< br>8
5
5
4
0
7
0
1
1
2< br>4
3
8
7
6
9
3
7
9
1< br>84
66
0
2
0
5
1
4
2
3
9
7
5
8
3
9
8
5
7
1
6
?
1
搭配,共生成六个图,其中
前三个是
A
类 的,第四个是
B
类的,后两个则不具轮特征
(即:圈上五数和不是
9
的倍
数);


(2< br>0
)
、当交点填数为
3
时,按
?
3

6
个排列:它们也只能与
?
1
搭配,共生成六个图,其
中前三个是
A
类的,第四个是

B
类的,后两个则不具轮特征;



4
5
0
7
2
4
5
3
1
29
0
0
6
8
7
1
3
5
9
3
2
60
4
8
6
7
7
0
5
6
2
39
8
1
1
2
783
4
8
9
1
3
4
9
6
5< br>7
2
1
8
0
4
6
9
5
(3
0
)
、当交点填数为
4
时,按
?
3
6
个排列:它们只能与
?
2
搭配,共生成六个图,其中前两
个是
A
类的,中间两个是
B


9


的,后两个则不具有轮特征;


5
4
0
8
1
5
4
3
2
1
93
06
7
88
0
1
6
0
3
9
7
22
1
3
5
9
6
8
7
5
79
4
6
0
22
3
1
3
4
8< br>1
0
5
6
9
2
7
5
7
6< br>4
9
8
4
(4)
、当交点填数为
5
时,
?
2

6
个排列:它们只能与
0
?
3
搭配,共生成六个图,其中
前两个是
A
类的,中间两个是
B
类的,后两个则不具轮特
征;





< br>6
5
2
7
0
6
3
1
5
2< br>9
1
0
8
4
7
7
2
0
4< br>0
19
8
35
1
2
6
4
8
3
9
6
8
9
5
4
2
3
3
0
1
1
7
7
0
2
6
4
9
3
8
6
9
4
7
8
5
5
(5)、当交点填数为
6
时,

?
1

6
个 排列:若将它们与
0
?
2
搭配,共生成六个图,其中
第一个是
A
类的,中间三个是
B
类的,后两个则不具轮特
征;





6
4
1
8
0
6
4
15
88
0
5
1
2
9
7
332
0
6
7
5
4
9
6
7
33
2
2
88
0
1
6
5
9
3< br>7
6
9
4
4
(6)
当交点填数为
6
时,按
0
?
1

6
个排列:若将它们与
?
3
搭配,共生成六个图,其中
第一个是
A
类的,中间三个是
1
9
20
75
B
类的,后两个则不具轮特
34
8
征 ;
0
9
5
217


在此情形下,我们总共得到
24
个“五行轮“,其中
12

A
类五行轮,
12

B
类五行轮.

10


(二)、交点在
Q
处的情况:
(如果采用对偶方法,也可共 得到
24
个“五行轮“,其中
12

A
类五行轮,
12

B
类五
行轮,但为明确起见,且为了给出具体结果,我们仍旧实际操作 一遍.)

1
1
(1
0
)
、当交点填数为
3
时,
7
3
9
8
8
39
7
按< br>?
2

6
个排列:它们只能
56
02
44
0
2
56

?
1
搭配,共生成六个图,5
5
其中第一个是
A
类的,中间
三个是
B
类的 ,后两个则不
8
37
9
9
3
7
8
具轮特征 ;
02
1
4

6

4
6
1
02




22
(2
0
)
、当交点填数为
3
8
39
77
39
8
4
6
0
1
时,按
?
3
也 有
6
个排列:
55
0
1
46
它们也只能与
?
1
搭配,共生
4
0
成六个图,其中第一个是
A
7
3
8
9
8
3
7
9
类的,中间三个是
B
类的,
后两个则不具轮特征;
0
1
4
6

6
1
252
5



2
3

(3
0
)
、当交点的填数为
948
6
8
4
9
6
3
7
2
5< br>4
时,按
?
3

6
个排列:
5
7< br>0
1
0
1
它们只能与
?
2
搭配,共生
2
0
成六个图,其中前两个是
6
48
9
9
46
8
A
类的,中间两个是
B

0
1
的 ,后两个则不具轮特征;
3
7
5
1

372
5

0
9
38
7
14
2< br>56
0
7
38
9
56
2
1
4
0
9
37
8
25
1
46
4
9
3
8
7
2
5
6
0
1
0
8
4
6
9
2
5
1
3
7
3
6
4 9
8
0
1
7
2
5
11




1
3
7
8
67
1
2
0
8
59
4
2
3
67
1
5
0
64
2
8
3
6
8
76
0
8
4< br>1
4
5
9
2
7
9
(4
0
)
、当交点填数为
5
时,

?
2

6
个排列:它们只能与
9
3
5
4
0
1
6
0
3
4
8
57
2
9
9
?
3
搭配,共生成六个图,其中
前两个是
A
类的,中间两个是
B
类的,后 两个则不具轮特
征;



0
5
3
1< br>2
0
9
1
5
2
2
8
0
3< br>1
7
1
6
4
5
9
4
2
6< br>3
68
7
2
4
8
0
6
1
9
5
7
3
0
8
3
5
7
0
9
9
1
6
0
4
4
2
6
1
9
3
7
5
2
4
7
3
5
8
8
(5
0
)
、当交点填数为
6
时,按
?
1< br>有
6
个排列:若将
它们与
?
2
搭配,共生成六个图,其中前三个是
A
类的,
第四个是
B
类的,后两个则
不具轮特征;





0
9
2
6
7
8
4
1
1
7
6
5
9
5
6
3
1
5
7
0
6
2
9
4
8
3
0
7
9
9
6
0
5
5
1
6
2
9
3
8
4
1
5
7
7
(6)
当交点填数为
6
时,

?
1

6
个排列:若将它们

?
3
搭配,共生成六个图 ,
0
其中前三个是
A
类的,第四
0
438
12个是
B
类的,后两个则不具
3
43
轮特征;
20
84
28

在此情形下,我们也得到
24
个“ 五行轮”,其中
12

A
类五行轮,
12

B类五行轮;
因此全部“五行轮”共有
48
个(其中
24
A
类五行轮,
24

B
类五行轮).

(又 注,如果不考虑“轮”特征,只关注五角星填数,那么图形将有
72
般变化,也就是已
经列出来的全部图形,这是一个有趣的结果;本题融九五太极,八九玄功于一体,所生成的
十二组图形, 梯次而出,有如布阵排兵,体现了数学结构的美与和谐,很值得细细玩味.)

12

高中数学不会买啥辅导书-河北省高中数学竞赛省一等奖


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函数知识点-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课


东升中学高中数学导学案-高中数学选择填空专项练习


人教版高中数学有哪些课程-2011辽宁高中数学联赛


来川高中数学错题管理手册-高中数学补集教学片断


b站好的高中数学-天津市高中数学分类汇编百度


高中数学 大学数学差别-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试卷答案


高中数学老师的素养-应聘高中数学教师简历怎么写



本文更新与2020-10-07 11: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12252.html

第5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集训队试卷训练题A解答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第5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集训队试卷训练题A解答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