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必修1教材全解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07 12:38
tags:教材全解-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竞赛用处-知识树高中数学必修五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武庆产)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 的权利,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 的控制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两大特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这 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认祖归宗、祭祀先祖的现象,这是受到中国古代哪种制度的影响: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3.《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
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 B.西周中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分封制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4.“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疑生 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
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 乱。”(《吕氏
春秋·审分览·慎势》),其中,“先王之法”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5.下列对西周分封制表述正确的是:
(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2)受封诸侯绝对服从周王,无独立性
(3)通过分封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
(4)分封制度的实行促进西周交通事业的发展
A.(1)(3)(4) B.(1)(2)(3) C.(2)(3) D.(2)(4)
6..西周时期,受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主要义务是:
(1)随从作战(2)建立武装(3)镇守疆土(4)朝觐述职
A.(1)(2)(3) B.(1)(3)(4) C.(1)(2)(4) D.(1)(2)(3)(4)
7.通过宗 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
定,下列在 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 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 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 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8.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郡守掌握这一地区的行政、军事和监察权 B、“县”隶属于“郡”,县令由郡守任命
C、“县”是秦王朝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D、“郡县制”的确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 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
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 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国并行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
10.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 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1.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了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1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在于:
A.郡、县与诸侯国的大小不同 B.郡守、县令与诸侯王的权力不同
C.郡守、县令与诸侯王的产生方式不同 D.郡、县与诸侯国的作用不同
13.“天下共苦战不休,已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此材料表明: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D.推崇世袭制
1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立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刑法,严刑峻法
15.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至上 B.权力高度集中 C.三公九卿 D.“家天下”的继承制度
16.紫禁城坐落在北 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
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 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17.西汉统治者总结秦 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
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制度
18 .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义,国小则无邪心,
令海 内之执,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人”。贾谊建议的具体落实表现为:
A.刘邦时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 B.汉景帝采取晁错“削藩”建议
C.汉武帝颁布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 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19.唐太 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的事实涉及众多机构。按
照制度规定其 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中书省—工部—门下省
20. 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
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
是竭泽而渔的做 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兵部
2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 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
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 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22..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23.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选??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
(2)地方官吏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4)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权
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学科网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 C.设转运使 D.“杯酒释兵权”学科网
24.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代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5.元朝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26.隋唐实行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在于: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27.关于科举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隋朝创立,一致沿用到清朝 B.体现了选官制度的公开化和公正化
C.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唐太宗开始设置进士科和明经科
28. 两汉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都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 B.注重了官吏的品德
C.实现了选贤任能 D.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29.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代设立中书省
30.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
(1)秦设御史大夫 (2)唐设三省六部
(3)北宋设参知政事 (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1)(2) B.(1)(3) C.(2)(3) D.(2)(4)
31.“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社会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32..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1)参知政事的设置 (2)丞相制度的废除
(3)军机处的设立 (4)三省六部制度的设立
A.(1)(2)(3)(4) B.(4)(3)(2)(1)
C.(2)(4)(1)(3) D.(4)(1)(2)(3)
33.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34.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A.(1)(2)(3)(4) B.(1)(2)(3) C.(2)(3)(4) D.(1)(3)(4)
35.汉武帝设立中朝、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增设参知政事,其共同目的是:
A.分割相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高度集中皇权 D.完善中央官僚体制
36.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权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A.门下省(唐) B.枢密院(宋) C.中书省(元) D.理藩院(清)
37.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 清朝 B、汉朝 明朝 C、秦朝 明朝 D、秦朝 汉朝
38.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是指:
(1)承宣布政使司(2)提刑按察使司(3)奴儿干都司(4)都指挥使司
A.(1)(2)(3) B.(1)(2)(4) C.(1)(3)(4) D.(2)(3)(4)
39.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 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
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40.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41.明太祖统治时期对地方和中央政治体制进行的三项重大改革是:
(1)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地方上三司分权
(2)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中央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设置内阁参决政事 (4)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
A.(2)(3)(4) B.(1)(3)(4) C.(1)(2)(4) D.(1)(2)(3)
42.《枢垣记略》记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指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一
现象发生在:A
A.顺治帝时 B.康熙帝时 C.雍正帝时 D.乾隆帝时
43.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在: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清康熙帝时 D、清雍正帝时
44.对军机处职能的解释 ,正确的是:
A.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的机构 B.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
C.主要职能是监督各级大臣 D.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
45.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在:
(1)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带皇帝手中
(3)皇帝掌握国家最高决策权 (4)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A.(1)(2)(3) B.(1)(2)(4) C.(2)(3)(4) D.(1)(3)(4)
46.下列古代中央机构设置的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军机处 ②三省六部 ③三公九卿 ④内阁
2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47.下列机构中负责管理监察事务的是:
(1)唐朝门下省(2)元朝御史台(3)明朝提刑按察使司(4)清议政王大臣会议
A.(1)(3) B.(2)(4) C.(2)(3) D.(3)(4)
48.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 处等制度。这些变革
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9.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来源:Z&xx&]
3.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逐渐发展的君主专制 B.平等互利的社会观念
C.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D.素质较好的公民集体
4.古希腊城邦的特色主要包括:
①公民的民主政治 ②发达的商品经济 ③繁荣的思想文化 ④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5.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 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
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斯巴达 D.雅典
6.克利斯提尼改革的重要举措是:
A.设陪审法庭 B.公民大会的设置 C.确立了“陶片放逐法” D.废除债奴制
7.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与克利斯提尼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都是为了:
A.削弱奴隶主特权 B.削弱旧氏族贵族的势力
C.削弱地方势力 D.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利
8.伯利克里时代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当时:
A.创立“陶片放逐法”维护民主政治 B.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四等级
C.实行参政薪酬制,并发放“观剧津贴” D.设五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9.下列关于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主要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抽签产生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权力充分
C.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发放津贴保障公民参政
10.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西方政党政治之先河 B.自由民和奴隶也享有公民权
C.其范围主要限于雅典男性公民 D.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
11.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 B.促进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C.是雅典社会不公正的暴力机器 D.限制了非公民的自身发展能力
12.《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是( )
A.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B.长期对外扩张的结果
C.罗马共和国建立的结果 D.法学家积极立法的结果
13. 《十二铜表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中产生 B.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C.条文明晰,内容广泛 D.它极力打击贵族,维护平民利益
14.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罗马习惯法发展史的起点 B.是罗马公民法的组成部分
C.是奴隶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D.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15.“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 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人利用法律扩大了帝国版图 B.适用罗马法的国家发展都较快
3


地地地


方 方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A B C D
二、问答题
1.列举秦、汉、北宋、元、明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1 .秦设郡县制;2.汉郡县与封国并存,实行“推恩令”;(唐中期设地方节度使,削弱了
中央集权); 3.北宋把军权、行政权、地方财权收归中央,并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通判);
4.元朝设立行省制,便 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5.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
挥司、按察司)。
总趋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2.列举秦、汉、唐、北宋 、明、(清)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
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1.秦设立皇帝制度;2.汉武帝削弱相权;3.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4. 北宋
设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分割相权;(元朝设中书省
替 代三省,宰相权力增大,威胁皇权);5.明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6.清设军机处,君
主专制达到顶 峰。
总体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结果的评价;罗马法的形成、内容和影响)
1. 古代希腊的特点不包括:
A. 城邦民主政治发达 B.商品经济繁荣 C.影响了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D.是古代大河文明的代表
2.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推动了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出现
B.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但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有利于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D.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赋予希腊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C.罗马人的法律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 D.罗马法维系了庞大罗马帝国的持久统治
16.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1)维护财产公有制(2)有利于调整当时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3)为调整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4)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A.(1)(2)(3)(4) B.(2)(3)(4) C.(1)(2)(3) D.(1)(3)(4)
17.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 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
体公民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A.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B.主权在民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18.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1)制定罗马法的目的 是为了维护贵族的统治(2)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3)
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 泛(4)罗马法有力地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A.(1)(2)(3) B.(2)(3)(4) C.(1)(2)(4) D.(1)(3)(4)
19.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20.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21.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22.罗马法不断积累和完善的根本原因是
A.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 B.罗马法拥有发达的立法技术
C.罗马社会发展的推动 D.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完善的过程
二.材料题:
1.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有些中国学者认为,在伯利克里时代,尽管民主政治有了高度发展,但其阶级本质仍然是奴隶主
的民主,是对奴隶实行专政的手段,所有不能美化。
请回答:如何评价希腊城邦的成就?
我 们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中,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
峰,这是推 动希腊与世界进步的因素,其进步性是明显的,在评价中应占主要的部分,其阶级局限性
也是有的,但只 居次要地位。
2.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担任相应的官职:
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任执政官、司库。
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任执政官。
第三等级:200麦斗以上称为“牛扼级”,只能任低官。
第四等级:200麦斗以下统称“日拥级”,与一切官职无缘。
请回答:上述措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主要意义: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打破了贵族制出身的世袭原则,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
4
定了基础。
3.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
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2世纪时的罗马皇帝之言
材料三: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
惩治。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局限性的评价。
统治阶级从根本上维护其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都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奴隶
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4.罗马法是古罗马人在法制方面的重要贡献,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材料一 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 ,
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第八表(私犯):如有 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
可以减半。
第十一表:(婚姻):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1)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限制平民的权利;维护了贵族利益。
(2)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十二铜表法》的看法。
《十二铜表法》是在平民的强 烈要求和争斗下制定的,成文法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的专横,
因此它是平民的胜利。另一方面,它保留 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的法规,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 3 )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罗马法宣扬君权神授,严格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一切法律都是带有阶级性的,是统治阶
级 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4)材料一能否真正限制贵族的特权?为什么?
不能。因为法律规定奴隶和债务人的地位极端低下;平民也不能与贵族通婚。
(5)材料二的规定能否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
不能,因为奴隶和平民不能享受与奴隶主平等的权利。
(6)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体现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有其局限性。
(7)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认识这两个法律的历史地位。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民法大全 》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
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8)罗马法的哪些原则对欧美国家的近代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是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德两国的代议制:二是以共和制为特征的美、法两国的代议制)
1.下列有关英国内阁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包括首相在内的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B.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C.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
D.随着两党制的形成而逐渐发展
2.英国女皇:
(1)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2)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3)是英联邦的首脑 (4)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A.(2)(3)(4) B.(1)(3)(4) C.(1)(2)(4) D.(1)(2)(3)
3.《权利法案》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似之处是:
A.都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B.强调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限制了国王或总统的全部权力 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
4.英国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开始于:
A.《大宪章》的颁布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1640年的英国革命 D.英国两党制的形成
5. 1689年一文件规定:“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为非
法权力”,“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此规定的根本
意义在于:
A.否定贵族的权威 B.提高资产阶级的地位
C.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 D.剥夺国王的权力
6.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7. 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
议会所困扰,但 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
制的哪一方面:
A.君主立宪制 B.代议制民主 C.两党制 D.责任内阁制

8.下列关于独立之初美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1)独立之初的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2) 独立之初,国家无权征收税,也不掌握军队(3)独立之
初,美国各地经常发生骚乱(4)独立之初的美 国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
A.(1)(2)(3)(4) B.(1)(2)(3) C.(1)(3)(4) D.(2)(3)(4)
9.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 B.州政府隶属与联邦政府管辖
5
C.国家的主权属于联邦政府 D.州政府不能违背联邦法律
10.美国1787年宪法,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允许奴隶制的存在 (2)没有表明人民拥有言论、出版、集会、信仰自由
(3)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4)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有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
A.(1)(4) B.(1)(2)(3) C.(2)(3)(4) D.(1)(2)(3)(4)
11.下列较为突出地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制宪原则的是:
(1)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2)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和立法行为
(3)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
A.(1)(2) B.(1)(3) C.(2)(3) D.(1)(2)(3)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2)美国总统及其内阁对国会负责
(3)英国内阁阁员必须联合起来集体负责 (4)英国首相必须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议会负责
A.(1)(3)(4) B.(1)(2)(3) C.(1)(3) D.(1)(2)(3)(4)
13.美国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可以:
A.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B.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C.与外国缔结条约 D.自行任命联邦法官
14.美国总统 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
不是浩翰的经典 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
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 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是:
A.实行三权分立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D.国会制约总统权力
15.1858年华若翰借“调停”中英.中法冲突之机,诱迫清政府与美国签 订《天津条约》,但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该条约必须经美国哪一机构批准并与清政府换约 才能生效:
A.总统 B.参议院 C.众议院 D.最高法院
16.下列关于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比较,正确的是:
(1)都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2)都是政府首脑,实际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3)都与政党政治关系密切 (4)都受议会制约
A.(1)(2)(4) B.(1)(4) C.(1)(3)(4) D.(2)(3)
17.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两国的国家元首都:
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 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C.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D.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18.法国总统不能够:
A.作为国家元首出访别国 B.指挥法国军队 C.缔结条约 D.解散参议院
19.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说明:
(1)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
(3)当时法国的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4)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A.(1)(2)(3) B.(2)(3)(4) C.(1)(2)(4) D.(1)(3)(4)
20.下列不属于《德意志宪法》内容的是:
A.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政府对议会负责
C.宰相对皇帝负责 D.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立法权
21.下列关于德意志宰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皇帝任命,主持帝国政府工作 B.普鲁士邦的宰相即帝国宰相
C.与帝国皇帝平起平坐 D.宰相是内阁首相
22.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A.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
B.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
C.议会掌握全国的军队 D.议会拥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23.法国总统的产生方式与美国不同,主要表现在:
A.由选民直接选出 B.同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C.由选民间接选出 D.由参议院选出
24. 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此后,德国
颁布 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表明:
A.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统治彻底结束 B.代议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统治已不可逆转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趋向统一
2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①其形成都与普法战争有关 ②国家元首同时也是军队统帅
③都实行两院制议会 ④内阁都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间接民主制的形式 B.议会在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C.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议会拥有立法权


二、材料题:
1.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 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
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 ,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 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
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 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材料三: 军机处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日侍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其属曰章京,
满洲十有六 人,汉二十人,分掌清文、汉字。初设议政处,令巩阿岱等为议政大臣,参画军要。雍正
十年,用兵西北 ,虑儤直者泄机密,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而满洲大学士尚有兼议政衔者。
——《清史稿·职官志》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美、法、德三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法国1875年宪法的制定,德国1871年宪法的颁布。
(2)上述三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3)根据材料 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三权分立分别由谁掌握?从三者的关系看,体现这种政治制
度的什么原则?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体现
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4)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同处于17世纪,中西方两种政治体制有何不同?各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君主独揽国家大权;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没有实权。影响:清朝的君
主专制走向没落,阻碍社会发展;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使其走向了资产阶级民主化的道路,社会的
进步 。
2.
美国三权分立是如何相互制衡的?
国会掌握立法权,但是总统有权否决国会 通过的法案;总统掌握行政权,但是国会有
权弹劾总统,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最 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但是总
统和国会可以通过最高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来限制最高法院的权力,最高法院可 以宣布国会
的立法、总统的行政命令“违宪”而无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反民主的潮流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在于二者的: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2.18世纪中期起,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农业经济比较发达 D.英国对中国土特产品需求量大
3.恩格 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中高度评价一场战役说“驻防旗兵虽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
和锐气。这 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该战役发生:
A.厦门 B.定海 C.镇江 D.广州
4.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点有:
①发生在道光皇帝在位期间 ②列强侵占天津和北京
③为了满足西方列强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④都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取得的哪一项侵略权益对以后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造成的危害最大: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6
行政
立法
司法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6.中美《望厦条约 》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
“设立医院、建立教堂 ”等。英国凭借特权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英国享受的特权是指
A、协定关税 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A.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8.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
英雄。”其中,“煮豆燃萁”的根本原因是:
A.天京事变 B.农民阶级局限性
C.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D.太平天国军事全盛
9.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 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
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天京变乱”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10.柳 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
论英雄。” 诗中“莫将成败论英雄”实际上包含着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
A、肯定 B、否定 C、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D、上述态度全有
11.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永安建制 ②颁布《资政新篇》 ③天京事变 ④定都天京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12.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最主要的是:
A.废除了南方各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D.加剧了清王朝的衰落与崩溃
13.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 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
14.“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 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5.《资政新篇》较《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A.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B.明确要依法治国。有公众选举官吏
C.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1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是: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
C.都反映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1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7
(1)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2)都违背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3)都在实践当中没有实施 (4)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A.(1)(2) B.(2)(3) C.(1)(4) D.(3)(4)
18.下列属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是:
A.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 B.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代表先进中国人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D. 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19.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20.丘逢甲 在《春愁》中写到“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
湾。”诗中反映 的事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 部),平时请款辄驳诘,
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 已,今日尚有李
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 因在于: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22.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3.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24.《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25.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26.“最恨和 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运动》)材料反
映了义和团运动 是 ( )
A.洋教势力横行于中国的产物 B.清政府误国殃民的产物
C.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D.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的产物
27.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D、战略失误,贻误战机
28.19世纪末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29.下列条约中,既涉及割地又涉及赔款的是:
(1)《南京条约》(2)《北京条约》(3)《马关条约》(4)《辛丑条约》
A.(1)(2)(3)(4) B.(1)(2)(3) C.(1)(2)(4) D.(1)(3)(4)
30.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而发动 B.侵略者都曾进犯过京津地区
C.战争期间都烧杀抢掠,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
D.战后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31.“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
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32.《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D.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33.《辛丑条约》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主要是指
A.侵华策略的转变,由战争转为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政府
B.由商品输出发展为资本主义输出
C.由掠夺变为建设,缓和与中国人民的矛盾
D.列强侵华问题上由矛盾变为合作,共同控制中国
34.我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中国国民党
3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发动武昌起义 ③建立中华民国 ④黄花岗起义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36.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3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38.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是:
(1)列强扶植袁世凯(2)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3)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
(4)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
A.(1)(2)(3) B.(1)(3)(4) C.(1)(2)(4) D.(1)(2)(3)(4)
39.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 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
“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4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1)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8
(3)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 (4)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1)(2)(3) B.(1)(2)(4) C.(1)(3)(4) D.(2)(3)(4)
41.1921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确认了国民的权力和自由
42.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的主要依据是: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B、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 D、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中华民国 < br>43.“……学子激扬焚倿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 br>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44.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还我青岛 D、拒绝和约签字
45.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最明显的不同是:
A.反帝反封建 B.领导力量 C.广泛的群众性 D.所处的时代
46.中共成立后,中共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表现在: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
(3)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4)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1)(2)(3) B.(2)(3)(4) C.(1)(3)(4) D.(1)(2)(4)
47.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
A.造成北洋军阀统治崩溃 B.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全部侵略权益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48.遵义会议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从根本上讲是指:
A.从王明统治到毛泽东的领导 B.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
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地运用马克思思想路线 D.从失败走向胜利
49.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实行了北上抗日的目的 B.开辟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传播了革命思想

50.下列对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国共两党的特点和合作方式决定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积极抗战
C.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D.两个战场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抗战任务
51.关于平型关战役属性的正确表述是:
A.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C.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52.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有:
(1)旅顺大屠杀(2)潘家峪惨案(3)南京大屠杀(4)“七三一”部队细菌战(5)火烧圆明园
A.(1)(2)(3) B.(2)(3)(4) C.(1)(2) D.(2)(3)(5)
53.下列军事行动中,属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是: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①凇沪会战 ②太原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4.1940年下半年,在华北战场指挥百团大战取得胜利的是:
A、朱德 B、毛泽东 C、彭德怀 D、叶剑英
55.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这突出地说明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最大 D、日本对外侵略的最大企图是占领中国
56.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它:
A.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 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57.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D.美国主张和平谈判
58.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5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的和平谈判有:
(1)重庆谈判(2)北平谈判(3)南北议和(4)西安谈判
A.(1)(2) B.(3)(4) C.(1)(3) D.(2)(4)
60.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
A.全面进攻解放区 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 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
61.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 < br>62.毛泽东在其诗作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反映的史实有:
①渡江战役 ②挺进大别山 ③解放南京 ④三大战役
A.①③ B.④ C.③④ D.②③④
6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不包括:
A.国民政府统治腐朽,不得人心 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中共召开新政协,巩固统一战线 D.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64.有人形象 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
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从总统府徐徐落下,升起了红旗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9

第五单元 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主张:
(1)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起到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2)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3)资本主义必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4)无产阶级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A.(1)(3)(4) B.(1)(2)(4) C.(1)(2)(3) D.(1)(2)(3)(4)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A.资本主义社会必被社会主义取代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的理论
4.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B.规定公职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5.巴黎公社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B.无产阶级建立了政权
C.剥夺了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D改变了私有制.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累 B.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工人运动的兴起 D.共产主义建设委员会的建立
7.社会主义能够从空想变成科学,根本的客观原因是:
A.马克思、恩格斯的杰出才能 B.工人阶级已经觉醒
C.资本主义的发展,基本矛盾暴露 D.19世纪欧洲先进国家的优秀思想成果
8.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9.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 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这三个最先进国家“是指: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10. “四月提纲”提出:
A.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B.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推翻沙皇专制政权 D.立刻开始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11.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12.对十月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C.开辟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D.为各国无产阶级作出了榜样
13.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 br>(1)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充分,奠定了物质基础(2)在阶级社会中,无产阶级的斗争推动历史发展(3)
先进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是革命成功的关键(4)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A.(1)(2)(3)(4) B.(1)(2)(3) C.(2)(3) D.(2)(3)(4)
14.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后,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共产党宣言》在俄国的传播 B.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C.列宁起草《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通过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1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1)“四月提纲”的发表 (2)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形成
(3)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4)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A.(1)(3)(2)(4) B.(2)(4)(1)(3)
C.(2)(1)(3)(4) D.(1)(2)(3)(4)
16.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 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D.颁布了《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17.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
A.布尔什维克起了领导 B.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以暴力革命为主
18.对十月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经济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获得胜利 B.革命历程曲折反复
C.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D.走由城市到农场的革命道路
二、材料题
1.“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 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
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 展。
请回答: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吸取了哪些优秀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
治经济学
(2)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
1871 年的法国巴黎工人起义,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俄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
10
井冈山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俄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是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包括三大民主制 度及新时期逐步确立依法治国方略,村民选举制度;二是
祖国统一大业及“一国两制”)
一.选择题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2)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3)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1)(2)(3) B.(1)(2)(4) C.(1)(3)(4) D.(2)(3)(4)
2.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
3.1949年,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 B.改造现有的民主党派
C.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取得民主党派的支持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 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
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民主党派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 中,中央人
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 民主人士
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1)国家最高行政机关(2)国家最高立法机关(3)国家最高权利机关(4)国家最高司法机关
A.(1)(2)(3) B.(2)(3) C.(1)(2)(3)(4) D.(1)(3)(4)
10.建国后我党推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际上是指:
A.中共与民主党派民主协商,共同执政 B.中共与民主党派轮流执政,共商国是
C.中共与民主党派一起参政议政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1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2.文革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正确认识阶级斗争问题
C、要防止个人崇拜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13.改革开放新时期通过的第一部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82年宪法 C.1999年宪法 D.2003年宪法
14.“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表现在: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能召开 (2)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3)各种违宪行为不断 (4)社会秩序极度混乱
A.(1)(2)(3) B.(2)(3)(4) C.(1)(2)(4)D.(1)(2)(3)(4)
15.之所以要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是因为我国的政党制度;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4)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A.(1)(2) B.(3)(4) C.(1)(2)(4) D.(1)(2)(3)(4)
16.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17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的认识,
正确 的是
A、香港、澳门 B、香港、台湾 C、台湾、澳门 D、台湾、香港
18.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 义,但是是一个统一
的中国”。该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1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 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 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20.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B.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都依法享有高度自治权
11
D.前者是我国内政问题,后者是国际关系问题
21.我国政府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
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的取得
C.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削弱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2.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 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
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持自己的军队
23.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利的直接行使者
24.从1954年到1982年,我国宪法颁布了四部宪法,其中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br>时期需要的是:
A.1954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82年
25.2005年全国人大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 势力分裂国家,促进
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上述观点表明:
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一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二是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三是新时 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以
及取得的成就)
1.(1)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最早提出在:
A. 中印联合声明 B.《中美联合公报》 C日内瓦国际会议. D.万隆会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际形势是:
A.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立 B.美国改变了敌对中国的政策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D.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处于低潮
(3)“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和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3.下列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只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C.毛泽东首次访苏是这一方针的体现 D.使新中国不至于孤立无援
4.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是由中国政府首先提出的
C.它只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D.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5.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并成功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是指: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
B.促使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C.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D.促成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6. 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 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
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 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
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印边界问题会谈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7.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8.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维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它只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它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仍然适应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9.下列史实最能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的是:
A.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11.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1)中日建交(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建交
A.(1)(2)(3) B.(2)(1)(3) C.(3)(2)(1) D.(1)(3)(2)
1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13.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兵乓球队首次访华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14.(如图)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是
“改变世界的七天”,最主要的依据是 :D
A.有助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B.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C.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12
D.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基础


15.美国代表也被迫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美
国”。这个“转折点”指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美国不在操纵联合国
C.联合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D.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壮大
16.美 国卡特政府曾签署一个《与台湾关系法》,该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从中美关
系的发展 前景看,这意味着:
A.中国与美国断交 B.美与“中华民国”恢复外交关系
C.制造“一个中国,两个政府” D.中美关系的发展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17.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政策时: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B.认清敌友是极为困难的
C.没有必要区别朋友和敌人 D.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18.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的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苏建交
C.亚非会议召开 D.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出现
19.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中日签署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A.(1)(2)(3) B.(2)(3)(4) C.(1)(2)(4) D.(1)(3)(4)
20.由中国主导创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组织 D.西亚合作组织
21.(1)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
A.打击恐怖主义 B.打击民族主义
C.打击宗教极端主义 D.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2)下列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相互结盟的地区性国际组织 B.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是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形成的
2 2.中国注重参与联合国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下列各项属于地区
性 国际组织的是: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东南亚国家联盟(3)欧盟(4)世界贸易组织(5)上海合作组织
A.(1)(2)(3)(4)(5) B.(1)(2)(3)(4)
C.(1)(2)(3)(5) D.(1)(2)(4)(5)
23.在一次会议上,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 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
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72年中美上海会议
24.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国内发展迅速
25.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
或事件的是: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3)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4)中日邦交正常化 (5)“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1)(2)(3)(4) B.(1)(2)(3)(5) C.(2)(3)(4) D.(1)(3)(4)(5)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1)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2)支持联邦德国崛起(3)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4)成立军事政
治集团北约组织
A.(1)(3)(4) B.(1)(2)(3) C.(1)(2)(4) D.(1)(2)(3)(4)
3.杜鲁门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核桃的两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26.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的具体表现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对外开放的政策 D.不结盟政策
27.下列关于“求同存异”方针中“求同”的理解不正确
...
的是:
A.共同的历史命运――遭受过殖民主义压迫
B.共同的历史任务――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C.共同的发展愿望――发展民族经济,促进世界和平
D.共同的社会制度――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
28.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中国维和警察 ②上海合作组织 ③千年首脑会晤 ④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9.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的首要目标是
A、制定外交原则 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30.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与苏联的建交 B、《共同纲领》宣布的外交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求同存异“的方针的提出
3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32.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1955年万隆会议的相同点是
A、都是大国操纵会议 B、中国都起了积极作用
C、目的都是解决大国之间的纷争 D、都圆满成功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A.都是美国遏制战略的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都着眼于反共反苏 D.都为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4.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根源)是:
A.世界各种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B.国际性会议召开
C.国际性组织建立 D.战争的影响
5.“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1)它使受援国度过了经济困难 (2)它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3)它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商品输出市场
(4)它使受援国在经济、政治上都受美国的控制
A.(1)(2)(3)(4) B.(1)(2)(4) C.(2)(3)(4) D.(1)(3)(4)
6.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和发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西欧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限制 B.西欧国家的整体实力超过了美国
C.有利于世界朝多极化方向的发展 D.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缓和社会矛盾
7.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外交政策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A.控制—竞争—扶植 B.控制—扶植—竞争、合作
C.竞争—控制—扶植 D.扶植—竞争—控制、合作
8.欧共体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是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西欧各国的矛盾
C.是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9.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美国有能力来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使日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受到冲击
10.欧共体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域经济联盟 D.“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11 .“冷战”时期,北约、华沙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
国际 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12.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B.西欧和日本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苏联争霸的失败
13.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政治形势发展总趋势的基本特点是:
13


高一历史 必修1 教材全解 宁小涛
A.破坏共处 B.动荡加剧 ①日本积极建立“政治大国” ②欧共体的迅速发展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④
C.区域性合作增强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⑤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
14.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A.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所取代
B.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被美英苏共同主宰的格局所取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D.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5.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征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阻止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16.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多极”是指:
A.美、日、欧盟、中、苏 B.美、日、英、法、中
C.美、日、英、法、俄 D.美、日、欧盟、中、俄
17. 二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
是:
A.北约的成立 B.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18.1967年欧洲共同体组建时的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项目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团结,消弭历史宿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19.(1)朝鲜战争爆发后,在经济上直接受益的是: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苏联
(2)二战后,为日本发展现代经济奠定基础的措施是:
A.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B.进一步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C.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D.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20.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源在于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21.二战后美日关系经历的发展的轨迹是
A.占领制裁——扶植订货——战略伙伴 B.扶植订货——战略伙伴——对抗
C.军事制裁——经济援助——合作对抗 D.惩罚——合作——对抗
22.1945年1 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
产能力维持在2 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1948年后,美国政府一再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已拆迁的工
业设备全部发还 ,同时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致使美国政府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
A.扶持日本对抗西欧
B.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苏联和中国
C.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 D.缓和与日本矛盾,建立两者的盟友关系
23.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
14

高中数学圆双曲线的视频教程-江苏 高中数学 公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图文总结-高中数学函数一块应该复习吗


高中数学老师要学基础数学-高中数学联赛四川初赛


高中数学之函数视频教学视频教学视频下载-高中数学试题打包下载


镇江高中数学名师推荐-高中数学53和天利哪个好


山西高中数学会考模拟题-高中数学射击概率问题


微积分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高中数学备课组长发言稿100


高中数学必修1 难题 答案-西安2018高中数学考纲



本文更新与2020-10-07 12: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12301.html

高中必修1教材全解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