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资料溶液.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07 16:52
tags: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成都七中高中数学教辅-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ppt课件ppt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高球)


2007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资料
无机化学II 溶液和胶体

【竞赛要求】
分散系。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选择 )。重结
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 br>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胶体的分类。
胶粒 的基本结构。亨利定律。稀溶液通性。溶剂(包括混合溶剂)。
【知识梳理】
一、 分散系统及其分类
所谓分散系统,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系统。如牛奶中奶< br>油液滴分散在水中,颜料分散在有机液体中形成油漆等等。通常把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起分 散作用的物质叫分散介质。分散系统可分为均相分散系统和非均相分散系统。
均相分散系统是物质彼此 以分子形态分散或混合所形成的系统。此类系统的分散相
及分散介质之间无相界面存在,是热力学稳定的 系统。非均相分散系统是物质以微相形态
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多相系统。
分散相(分散物质):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连续相 (分散介质):包围着分散物质而处
于连续状态的物质。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表2-1 分散系铵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
分散系类型
分子分散系





高分子
溶液
溶胶
分散质
粒子直
径 nm
<1
1~100
1~100
>100
分散质
小分子、离
子或原子
大分子
分子的小
聚集体
分子的大
聚集体
主要性质
分散系
均相*,稳定,扩散快,颗粒
能透过半透膜
均相,稳定扩散慢,颗粒不
能透过半透膜
多相,较稳定,扩散慢,颗
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多相,不稳定,扩散很慢,
颗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糖水
血液
[Fe(OH)
3
]
胶体
泥水
实例
分散质

蛋白质
[Fe(OH)
3
]
n

泥土
分散剂



水 粗分散系
*在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一部分称相。
分子分散系又称溶液,因此溶液是指 分散质分子、离子或原子均匀地分散在分散剂中所得
的分散系。溶液可分为固态溶液(如某些合金)、气 态溶液(如空气)和液态溶液。最常见也
是最重要的是液态溶液,特别是以水为溶剂的水溶液。
二、 胶体
(一) 胶体的分类 液溶胶:
1、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固溶胶
气溶胶


- 1 -



憎液溶胶
2、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粒子由很多分子组成,热力学不稳定、不可逆体系.)

亲液溶胶




(粒子由即为一个大分子,热力学稳定、可逆体系)

(1)憎液溶胶: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
相界面,易聚沉,是热力学上 的不稳定体系。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溶
胶,是 一个不可逆体系,如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等。
憎液溶胶的特性:
a、特有的分散程度:粒子的大小在10
-9
~10
-7
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
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和乳光现象。
b、 多相不均匀性: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复杂,有的保持了
该难溶盐的原有 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c、热力学不稳定性:因为 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自发
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 动聚结成大粒子。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 :(1)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2)还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
胶粒易聚结而聚沉。
(2)亲液溶胶:半径落在胶体 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一旦将溶剂蒸发,
大分子化合物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 溶胶,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

(二)胶粒的结构
胶粒 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然后
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 剂中的一种离子,形成紧密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
形成反号离子的包围圈,从而形成 了带与紧密层相同电荷的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
形成一个电中性的胶团。

(图例:AgI胶粒结构图1) (图例:AgI胶粒结构图2)
胶核吸 附离子是有选择性的,首先吸附与胶核中相同的某种离子,用同离子效应使胶核
不易溶解。若无相同离子 ,则首先吸附水化能力较弱的负离子,所以自然界中的胶粒大多带负
电,如泥浆水、豆浆等都是负溶胶。





- 2 -


例1: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 KI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上图1)
固相 紧密层 扩散层
[(AgI)
m
n I

(n-x)K
+
]
x–
xK
+


胶核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例2: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KNO3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上图2)
固相 紧密层 扩散层
[(AgI)
m
n Ag
+
(n-x)NO
3
-
]
x–
x NO
3
-


胶核

胶粒(带正电)


胶团(电中性)

胶体分散系统中 的胶团具有层状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胶核、紧密吸附层(又称Stern
层)和扩散层。胶核的表面带 有固定数目的电荷(对于不同类型的胶体颗粒,有的胶核带正
电,有的胶核带负电荷);紧密吸附层中的 电荷总是与胶核所带电荷相反,电荷量比胶核
的电荷量小;扩散层也带有与胶核相反的电荷,电荷量也比 胶核的电荷量小,但紧密吸附
层和扩散层中的电荷总量等于胶核的电荷总量,使得整个胶团呈电中性。扩 散层的电荷分
布随距胶核表面的距离的增大而下降,直到溶液本体处下降为0

(三)胶体的制备

1、分散法(利用机械设备):胶体磨(有干磨和湿磨之分)、 气流粉碎机(粉碎程度可达1?m)、
电弧法
2. 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将蒸气状态的物质或溶解状态的物质凝聚为胶体分散状态的方法


(2)化学凝聚法——是利用生成不溶性物质的各类化学反应,控制析晶过程,使其停留在胶核尺度的阶段。一般采用较大的过饱和浓度,较低的操作温度,以利于晶核的大量生
成而减缓晶 体长大的速率,防止发生聚沉,即可得到溶胶。
实例:As
2
S
3
溶胶的制备: 利用H
2
S( g)缓慢通入As
2
O
3
的饱和溶液中,使之产生淡黄色的As
2< br>S
3
- 3 -


溶胶。略过量的H
2
S(g)在水解时产生的HS
-
可作为这种溶胶的稳定剂,使溶胶带负电。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s
2
O
3
+ 3H
2
O = 2 H
3
AsO
3
2 H
3
AsO
3
+ 3 H
2
S(g) = As
2
S
3
(溶胶) +6 H
2
O
3. 溶胶的净化
不论是分散法还是凝聚法制备的溶胶,其中往往含有很多电解质或其它杂质。电解质虽有稳定溶胶的作用,但过量了就会影响溶胶的稳定性。因此通常需要将初制备的溶胶进
行净化。最 常用的净化方法是渗析法。此方法是利用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分子
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将溶 胶中过量的电解质除去。渗析时,将溶胶放在半透膜内,然后
把整个膜袋浸在蒸馏水中,进行渗析。为了 提高渗析速率,可搅拌溶胶或适当加热 。为
加快渗析速率,普遍采用电渗析。
(四)胶体的破坏
1、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
(1)外加电解质的影响。 这影响最大,主要影响胶粒的带电情况,促使胶粒聚结。
(2)浓度的影响。浓度增加,粒子碰撞机会增多。
(3)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粒子碰撞机会增多,碰撞强度增加。
(4)胶体体系的相互作用。 带不同电荷的胶粒互吸而聚沉。
2、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少量电解质,可以使胶粒吸附的离子增加,增加溶胶的稳定性,称为稳定剂。
当电解质的浓度足够大, 部分反粒子进入紧密层,扩散层变薄, 胶粒之间静电斥力减小而导致
聚沉,则称为聚沉剂。
影响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因素:
(a) 主要取决于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反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即价数)。反离子
的 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b) 价数相同的反离子的水合半径越小,聚沉能力越强。
(c) 与胶粒电性相同的离子,一般说来,价数越高,水合半径越小,聚沉能力越弱。
3、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所带电量相等时,相互混合也会发生聚沉。
明矾净水原理:水中含有泥沙等污物的负溶胶,加入KAl(SO4)2在水中水解生成Al(OH)3 正溶
胶。在适当量下,发生相互聚沉。
与加入电解质情况不同的是,当两种溶胶的用量恰能使 其所带电荷的量相等时,才会完全
聚沉,否则会不完全聚沉,甚至不聚沉。
4、高分子化合物的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少量高分子化合物可使溶胶聚沉,称为敏化作用(絮凝 作用)。在溶胶中加入
足够多的高分子化合物,则会阻止溶胶的聚沉,称为空间保护作用。
三、 溶解度和饱和溶液
1、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在一定量溶剂中 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
溶解度。易溶于水的固体的溶解度用100 g水中溶解溶质 的质量(g)表示;一定温度下,难
溶物质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常用来表示难溶物质的溶解度 。例如298 K氯化银的溶
解度为1×10
-5
mol·L
-1

2、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未溶解的溶质跟已溶解的 溶质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存在着下列量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
=
常数

溶液的质量
- 4 -


溶质的质量
=
常数

溶剂的质量
3、溶解度与温度
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其平衡移动的方向服从勒沙 特列原理。一个已经饱和的溶液,
如果它的继续溶解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时溶解度增大;如果它的继 续溶解过程是放热的,
升高温度时溶解度减小。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
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溶解度与压强
固体或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受压 力的影响很小。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受压力影响很大。对于溶
解度很小,又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在温度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和它的分压在一定
范围内成正比”,这个定律叫亨利(Henry)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是:
C
g
= K
g
·p
g
(2-1)
式中p
g
为液面上该气体的分压,C
g
为某气 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其单位可用g·L
-1

?1
L
(气)
·L
(水)
、mol·L
-1
表示),K
g
称为亨利常数 。
5、溶解平衡
任何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溶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对于难溶或
微溶于水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解与结晶的速率相等,便建立了固体和溶液中离子之 间
的动态平衡,简称溶解平衡。
四、溶液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有很多方法表示溶 液的组成,化学上常用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质量
分数等表示。
1、物质的量浓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表示。其定义为 :溶液中所含
溶质A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用符号c
A
表示。
c
A
=
n
A
(2-11)
V
(2)质量摩尔浓度
用1k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的浓 度称为质量摩尔浓度,用b
A
表示,单位为
mol·kg
-1
,即:
b
A
=
n
A
m
A
= (2-13)
m
B
M
A
m
B
(3)摩尔分数 < br>溶液中某一组分A的物质的量(n
A
)占全部溶液的物质的量(n)的分数,称为A的摩
尔分数,记为x
A

x
A
=
n
A
(2-14)
n
n
A
n
B
x
B
=
n
A
?n
B
n
A
?n
B
若溶液由 A和B两种组分组成,溶质A和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
A
和n
B
,则:
x
A
=
很显然 x
A
+ x
B
= 1
(4)质量分数
溶质A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分数称为溶质A的质量分数,符号为w
A
,即
w
A
=

m
A
(2-15)
m
- 5 -



四、 溶液的性质
1、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的某些性质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溶质粒子的数目,而与溶质本身的 性质无关,这些
性质称为依数性。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和渗 透压。
(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9世纪80年代拉乌尔(Raoult)研究了几十种溶 液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发现:在一
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p等于纯溶剂蒸气压p
0
A
与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x
A
的乘积,即:
p = p
0
A
·x
A
(2-2)
这就是拉乌尔定律。用分子运动论可以对此作出解释。当气体和液体处于相平衡时 ,液态
分子气化的数目和气态分子凝聚的数目应相等。若溶质不挥发,则溶液的蒸气压全由溶剂分子挥发所产生,所以由液相逸出的溶剂分子数目自然与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成正比,而气相中溶
剂分子 的多少决定蒸气压大小,因此有:
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x
A
溶液的蒸气压
=
出溶剂物质的量分数为1
纯溶剂的蒸气压
即: p = p
0

A
·x
A

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x
B
与x
A
之和应等于1,因此p = p
0
A
·x
A
式可作如下变换:
p = p
0
A
(1–x
B

0
p
0
A
–p = p
A
·x
B

p = p
0
A
x
B
(2-3)
这是拉乌尔定律的另一表达式,
?
p为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对于稀溶液 而言,溶剂的量
n
A
远大于溶质的量n
B
,n
A
+ n
B
≈n
A
,因此(2-3)式可改写为:
?
?
p = p
0
A
·
n
B

n
A
n
B
用质量摩尔度b表示,上式变为:
n
A
在定温下,一种溶剂的p
0
A
为定值,
?
p ≈ p
0
A
·
b
= K·b (2-4)
1000M
式中K = p
0
(2-4)式也是拉乌尔定律的一种表达形式。
A
·M1000,M是溶剂的摩尔质量。
(2)液体的沸点升高

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

0
纯溶剂
液体就沸腾,这个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T
b
)。因溶液的蒸气压
0
低于纯溶剂,所以在T
b
时,溶液的蒸气压小于外压。当温度继
续升高到T
b
时,溶液的蒸气压才等于外压,此时溶液沸腾。T
b





101.3kPa
0
与T
b< br>之差即为溶液的沸点升高值(
?
T
b

?
T
b

?
p
?
T
b
= k
?
p

k
·
p
0
A
·
b
= K
b
·
b
1000M
温度
0
T
b
T
b



2-1

溶液的沸点升高
(2-5)
即:
?
T
b

K
b
·
b

式中K
b
是溶剂的摩尔沸点升高常数。不同溶剂的K
b
值 不同(表2-2)。利用沸点升高,
可以测定溶质的分子量。在实验工作中常常利用沸点升高现象用较浓 的盐溶液来做高温热浴。
- 6 -


(3)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在101 k Pa下,纯液体和它的固相平衡的温度就是该液体的正常凝固点,在此温度时液相
的蒸气压与固相的蒸气压相等。纯水的凝固点为0℃,此温度时水和冰的蒸气压相等。但在0℃
水溶液 的蒸气压低于纯水的,所以水溶液在0℃不结冰。若温度继续下降,冰的蒸气压下降率
比水溶液大,当冷 却到T
f
时,冰和溶液的蒸气压相等,这个平衡温度(T
f
)就是溶液的凝< br>固点。T
0
f
-T
f
=

T
f
就是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同样,它也是和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
比,即:

T
f

K
f
·b (2-6)
式中K
f
是溶剂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不同溶剂的K
f
值不同(表2-2)。利用凝固点降
低,可以测定溶质的分子量,并且准确度优于沸点升高法。这是由 于同一溶剂的K
f
比K
b
大,
实验误差相应较小,而且在凝固点时,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现象明显,容易观察,因此利用凝
固点降低测定分子量的方法应用很广。此外,溶液 的凝固点降低在生产、科研方面也有广泛应
用。例如在严寒的冬天,汽车散热水箱中加入甘油或乙二醇等 物质,可以防止水结冰;食盐和
冰的混合物作冷冻剂,可获得-22.4℃的低温。
表2-2 常用溶剂的K
f
和K
b

溶剂


环己烷
乙酸
氯仿

樟脑
T
0
f
K
273.0
278.5
279.5
290.0

353.0
451.0
K
f
(K·kg·mol
-1
)
1.86
5.10
20.20
3.90

6.90
40.00
0
T
b
K
K
b
(K·kg·mol
-1
)
0.512
2.53
2.79
2.93
3.63
5.80
5.95
373
353.15
354.0
391.0
333.19
491.0
481.0

从热力学观点看,溶液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乃是熵效应的结果。如水在沸点时的相变过
程:H
2
O(1) H
2
O(g) △
r
G
0
m
= 0。根据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有
00
T
b
= △
r
H
0
m
(S
m
[H
2
O(g)]-S
m[H
2
O(l)])
0
加入难挥发的溶质后,使液体熵值增加,而S< br>0
m
[H
2
O(g)]和△
r
H
m
却几乎不变,于是式中
分母项变小,导T
b
升高。对凝固点降低,可作同样的分析。
(4)溶液的渗透压
如图2-2所示,用一种能够让溶剂分子通过而不让溶质分子通
半透膜

过的半透膜(如胶棉、硝酸纤维素膜、动植物膜组织等)把纯水和
蔗糖溶液隔开,这时由于膜内外水的浓度不同,因此单位时间内纯
水透过半透膜而进入蔗糖溶液的水分子数比从蔗糖水溶液透过半透
糖水
膜而进入纯水的水分子数多,,从表观看来,只是水透过半透膜而
进入蔗糖溶液。这种让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单方向的扩散过程,
称为渗透。
图2-2溶液的渗透压
由于渗透作用,蔗糖溶液的体积逐渐增大,垂直的细玻璃管中液面上升 ,因而静水压随之
增加,这样单位时间内水分子从溶液进入纯水的个数也就增加。当静水压达到一定数值 时,单
位时间内,水分子从两个方向穿过半透膜的数目彼此相等,这时体系达到渗透平衡,玻璃管内的液面停止上升,渗透过程即告终止。这种刚刚足以阻止发生渗透过程所外加的压力叫做溶液
的渗透 压。
19世纪80年代,范特荷甫对当时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比较后发现,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浓
- 7 -


度、温度的关系,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相似,可表示为:

?
=
n
RT (2-8)
V
式中
?
是溶液的渗透压,V式溶液体积,n是溶质的物质的量 ,R是气体常数,T是绝对
温度。
渗透作用在动植物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动植物体都要 通过细胞膜产生的渗透作用,
以吸收水分和养料。人体的体液、血液、组织等都有一定的渗透压。对人体 进行静脉注射时,
必须使用与人体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等渗溶液,如临床常用的0.9 %的生理盐水和5 %的葡萄糖
溶液。否则将引起血球膨胀(水向细胞内渗透)或萎缩(水向细胞外渗透)而产生严重后果。
同样道理,如果土壤溶液的渗透压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将导致植物枯死,所以不能使用
过 浓的肥料。
化学上利用渗透作用来分离溶液中的杂质,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近年来,电渗析法< br>和反渗透法普遍应用于海水、咸水的淡化。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p,△T
b
, △T
f
以及
?
的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相符,但电解质溶液
的实验值与 计算值差别相当大。如0.01 mol·kg
-1
的NaCl溶液,△T
f
计算值为0.0186 K,而
实际测定△T
f
值却是0.0361 K。阿累尼乌斯认为,这是由于电解质在 溶液中发生了电离的结
果。有些电解质(如醋酸、氨水、氯化汞等)电离度很小,称为弱电解质;有些电 解质(如盐
酸、氢氧化钠、氯化钾等)的电离度相当大,称为强电解质。现代的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认为,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但由于离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离子的行动并不完全自由,
所以实际测定的“表观”电离度并不是100 %。
2、分配定律
(1)分配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一种溶质分配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浓度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规律
就称为分配定 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
K = c
?
A
c
A
(2-9)
?
式中K为分配系数;c
?
A
为溶质A在溶剂
?
中的浓度;c
A
为溶质A在溶剂
?
中的浓度。
(2)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法是利用一种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与试液一起震荡,使某组分转入 有机相,另
外的组分留在水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溶剂萃取的实质是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
分配差异。萃取过程是物质在两相中溶解过程的竞争,服从相似相溶原理。萃取分离的主要仪
器 是分液漏斗。具体操作如下:将试液(水溶液)置于60 ~ 125mL的梨形分液漏斗中,加入
萃取 溶剂后立即震荡,使溶质充分转移至萃取溶剂中。静置分层,然后将两相分开。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萃 取百分率E来表示萃取的完全程度。萃取百分率是物质被萃取到
有机相中的比率。
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的总量
E = ×100%
被萃取物质的总量
萃取时,为提高萃取效率,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 < br>设有V
W
(mL)溶液内含有被萃取物质m
0
(g),用V
0
(mL)溶剂萃取n次后,水相中剩余被
萃取物质m
n
(g),则
m
n
= m
0
(
式中K为分配系数,K =

V
W
)
n
(2-10)
V
W
?KV
0
c
0
A
w< br>c
A
0
;c
w
A
为溶质A在水溶液中的浓度,cA
为溶质A在萃取溶剂
- 8 -


中的浓度。
3、溶解度原理(相似相溶原理)
限于理论发展水平,至今我们还无法预言气体、液体、固体 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但是
我们可以按照“相似相溶”这个一般溶解度原理来估计不同溶质在液体溶剂 中的相对溶解程度。
“相似”是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或极性上相似,因此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大小也基 本相同;
“相溶”是指彼此互溶。也就是说,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而弱极性或非极性分< br>子易溶于弱极性或非极性溶剂(如有机溶剂氯仿、四氯化碳等)
液体溶质,如乙醇C
2
H
5
OH在水中的溶解度比乙醚CH
3
OCH
3
大 得多,这是因为乙醇是极
性分子,分子中含有—OH基,与水相似,而且C
2
H
5
OH与C
2
H
5
OH、C
2
H
5OH与H
2
O、H
2
O
与H
2
O分子间都含有 氢键,作用力也大致相等;而乙醚属非极性分子。
在固体溶质中,大多数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大,非极性分子如固态I
2
难溶于水
而易溶于弱极性或非极性的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 )中。另外,固态物质的熔点对其在液体溶
剂中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结构相似的固体化合物在 同一溶剂中低熔点的固体将比高
熔点固体易溶解。
对于气体而言,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 是:在同一溶剂中,高沸点气体比低沸点气体
的溶解度大;具有与气体溶质最为近似分子间力的溶剂是该 气体的最佳溶剂。如卤化氢气体较
稀有气体易溶于水,而且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卤化氢的沸点升高 ,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典型例题】
例1?8:由BaCl
2
和K
2
SO
4
溶液反应制备BaSO
4
溶胶,

若是K
2
SO
4
溶液过量,写出BaSO
4
溶胶的 胶团结构式。

?2-

解:由于K
2
SO
4溶液过量,溶液中存在大量K和SO
4


2-
则SO
4
为电位离子,K
?
为反离子。


故BaSO
4
溶胶的胶团结构为:

2-?2x-
{(?2xK
?

BaSO
4
)m
?nSO
4
?2(n-x)K}

2-?x-?
或{(BaSO)?nSO?(2n-x)K}?xK
4m4

例2、已知20℃时Ca(OH)
2
的溶解度为0.165 g 100 g水,及在不同的CO
2
压力下碳酸钙
的溶解度为:
CO
2
压力Pa 0 14084 99501
溶解度(g CaCO
3
100g H
2
O) 0.0013 0.0223 0.109
请用计算说明,当持续把CO
2
(压强为99501Pa,下同)通入饱和石灰水,开 始生成的白
色沉淀是否完全“消失”?在多次实验中出现了下列现象,请解释:
(1)由碳酸钙和盐酸(约6 molL)作用生成的CO
2
直接通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所观察
到的现象是:开始通CO
2
时生成的沉淀到最后完全消失。若使CO
2
经水洗后再通入饱和石灰
水溶液则开始生成的白色沉淀到最后不能完全“消失”,为什么?
(2)把饱和石灰水置于一敞口容器中,过了一段时间后,溶液表面有一层硬壳。把硬壳
下部的 溶液倒入另一容器中,再通入经水洗过的CO
2
,最后能得清液,请解释。若把硬壳取出
磨细后,全部放回到原石灰水溶液中,再持续通入经水洗过的CO
2
,最后能得清液吗? < br>(3)用适量水稀释饱和石灰水溶液后,再持续通入经水洗过的CO
2
结果是因稀释程度 不
同,有时到最后能得清液;有时得不到清液,请估算用水将饱和石灰水稀释多少倍时,准能得
到清液(设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即20℃)
- 9 -


分析:CO
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浑浊,继续通入过量的CO
2
浑 浊“消失”。本题借助于
一些数据,定量地分析这一常见实验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加深对实验的认识 。在数据处理
时,由于是等物质的量进行转化,即1 mol Ca(OH)
2
吸收1 mol CO
2
,生成1 mol CaCO
3
…… 因
此将溶解度 中溶质的克数换算成物质的量,便于分析得出结论。20℃时饱和石灰水溶解度为
0.165 g,相当于0.16574 = 0.00223 mol,而当CO
2
压力为1.01×10
5
Pa时,CaCO
3
溶解度为
0.109 g,相当于0.109100 = 0.00109 mol。由于0.00109 mol<0.00223 mol,所以把过量CO
2
通入饱和石灰水后产生的沉淀不能全部消失。
(1)由CaCO
3
和6 mol L盐酸制取的CO
2
中混有逸出 的HCl气体,当过量的该气体通
入饱和石灰水中,开始产生的沉淀溶于盐酸及生成Ca(HCO
3
)
2
而消失。用水洗过的CO
2
,因除
去了混有的HC l气体,所以沉淀不消失。
(2)饱和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
2
,在表面形成一层 硬壳,取硬壳下面的溶液,由于产
生表面的硬壳,消耗了一定量的Ca(OH)
2
。当 CO
2
通入时产生CaCO
3
的量将减少,通入过量
水洗的CO2
可能沉淀消失,得澄清溶液。若将硬壳全部放回,由于生成的沉淀CaCO
3
总 量不
变,再通入水洗过的过量CO
2
,沉淀不消失。
(3)要使开始产生的 沉淀消失,必须将Ca(OH)
2
在100g水中溶解量降到0.00109 mol,
这样产生的CaCO
3
也是0.00109 mol,过量水洗过的CO
2
通入,沉淀将消失。所以加水量是:

0.00223
-1)= 1. 05倍
0.00109
解:由于0.16574>0.109100,沉淀不消失
(1)CO
2
中混有HCl气体,沉淀溶解;水洗除去HCl后,沉淀不消失。 (2)CaCO
3
总量减少,沉淀可能消失;“硬壳”返回后,CaCO
3
总量不变,沉淀不消失。
(3)加入超过1.05倍体积的水,可得清液。
例3、A、B 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入下图所示。现要用结晶法从A、B混合物中提取
A(不考虑A、B共存时,对 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1)50 g混合物,将它溶于100 g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
则混合液中B的质量分数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2)取w g混合物,将它溶于100 g热水,然后冷却
至10℃,若仍要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A的质量
分数应满足什么关系式(以w、a、b表示)
分析:本题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
响,因此只需要找出同时满足各自条件的量即可。
由于都溶于热水中,可直接用溶解度数值计算。
解:(1) A要析出 50×A%>10
B不析出 50 ×B%≤20 ∴B%≤40%
(2)10℃溶解度:A——a;B——b
a

w
w?b
B不析出 w×B%≤b (∵A% + B%= 1) A%≥
w
A要析出 w×A%>a A%>

w?b

w
a
w-b<a即 w<a + b ①包含② A%>
w
当w-b>a即 w>a + b ②包含① A%≥
例4 、Na
2
CrO
4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现有100 g 60℃时 Na
2
CrO
4
饱和溶液分别
降温到(1)40℃(2)0℃时,析 出晶体多少克?(0—20℃ 析出晶体为Na
2
CrO
4
·10H
2
O,
- 10 -


30—60℃析出晶体为Na
2
CrO
4·4H
2
O)
温度℃
Na
2
CrO
4
(g100g
H
2
O)
0
31.70
10
50.17
20
88.70
30
88.70
40
95.96
50
104
60
114.6
70
123.0
分析:表中所列数据是指在 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无水物的克数。若析出晶体不含结
晶水,其计算方法很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若析出晶体含结晶水,晶体质量将超过无水物的质
量。其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1)先假设析出无水 物,并计算其质量;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
无水物对应结晶水的质量。再由结晶水量(相当于溶剂减少) 计算又析出无水物质量…… 无
限循环。求和,取极限,导出晶体总质量,此法繁琐。(2)从最终结果 考虑,析出一定质量的
晶体。其中晶体中无水物为原溶液中溶质的一部分,结晶水为溶剂的一部分,剩余 溶质和溶剂
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对应。
解:(1)设析出x g Na
2
CrO
4
·4H
2
O晶体
100?
114.6162
?
?
214.6234
=
95.96
x =21.876 g
10072
?
1 00
100??
214.6234
(2)设析出y g Na
2
CrO
4
·10H
2
O晶体
114.6162y
?
214.6342
=
31.7
y = 125.9g
100180y
100
100??
214.6342
100?
因为125.9>100说明已全部结晶析出,但不全为Na
2
Cr O
4
·10H
2
O
例5、有每毫升含碘1 mg的水溶液10 mL,若用6 mL CCl
4
一次萃取此水溶液中的碘,问
水溶液中剩余多少碘?若将6 mL CCl
4
分成三次萃取,每次用2 mL CCl
4
,最后水溶液中剩余
多少碘?哪个方法好?(已知K为85)
解:溶液中碘的含量为:m = 1×10 =10 mg
用6 mL CCl
4
一次萃取后水相中碘的剩余量为:
m
a
= m ·
1
V
1?k
0
V
a
= 10·
1
6
1?85
10
≈ 0.19 mg
1
5
若每次萃取用2 mL CCl
4
(相当于水相体积的进行三次萃取,则水相中碘的剩余量应为:
m
a

3

== m (
55
)
3
= 10 ()
3
≈0.0017 mg
5?K5?85
1

112
显然后一种方法比前一种方法的萃取效 果要好,后者碘在水相中的剩余量为前者的
例6、在20℃和101 kPa下,每升水最多能溶解氧气0.0434 g,氢气0.0016 g,氮气0.0190
g,试计算:
(1)在20℃时202 k Pa下,氧、氢、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mL·L
-1
表示)。
(2)设有一混合气体,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氧气25 %、氢气40 %、氮气35 %。总
压力为505 k Pa。试问在20℃时,该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溶液中含氧气、氢气、氮气的质量分数
各为多少?
分析:①根据亨利定律,求出202 k Pa下各组分气体的溶解度。②再根据气态方程pV=nRT
公式就可将这些理想气体质量换算为体积。③根据分压定律,分别求出O
2
、H
2
、N
2
分压,从
而求出它们在每升水中的溶解度。
解:(1)在202 k Pa下各组分气体的溶解度为:
- 11 -


O
2
:(2×0.0434)g·L
-1
= 0.0868 g·L
-1
H
2
:(2×0.0016)g·L
-1
= 0.0032 g·L
-1
N
2
:(2×0.0190)g·L
-1
= 0.0380 g·L
-1
应用pV= nRT公式,将这些气体质量换算成体积:
0.0868g·L
?1
32g·mol
V
(
O
2
)
= (×8.31×10
3
k Pa·L
-1
mol
-1
·K×293K) = 32.70 mL
202kPa
V
(
H
2
)
= (
V(
N
2
0.0032g·L
?1
2g·mol
×8.3 1×10
3
k Pa·L
-1
mol
-1
·K×293K) = 19.29 mL
202kPa
0.038g·L
?1
28g·mol
×8.31×103
k Pa·L
-1
mol
-1
·K×293K) = 16.36 mL
)
= (
202kPa
(2)根据分压定律:
p
(
O
2
)
=(505×25%)kPa = 126 kPa p
(
H
2
)
=(505×40%)kPa = 202 kPa
p
(
N
2
)
=(505×35%)kPa = 177 kPa
所以它们在每升水中的溶解度为:
126202
×0.434)g·L
-1
= 0.05425 g·L
-1
H
2
(×0.0016)g·L
-1
= 0.0032 g·L
-1
101101
177
N
2
(×0.019)g·L
-1
= 0.03325 g·L
-1
101
O
2

所以它们在饱和水溶液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0.054250.0032
×100% = 59.81 % H
2
:×100% = 3.53 %
0.09070.0907
0.03325
N
2
:×100% = 36.66 %
0.0907
O
2

例7、已知某不挥发性物质的 水溶液的沸点是100.39℃,在18℃ 101 kPa下,将3.00 L
空气缓慢地通过此溶液时,将带走水多少克?(已知水的摩尔沸点升高常数K
b
= 0.52)
分析:①根据稀溶液定律公式求得溶液质量摩尔浓度b,
②根据18℃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公式求得溶液的蒸气压。
③将水的蒸气压按理想气体处理,根据气态方程式求得。
解:根据稀溶液定律

T
b
= K
b
·b b =
b =
0.39
= 0.75
0.52
?T
b


T
b
=100.39-100.00 = 0.39
K
b
查表得18℃时水的饱和蒸气压p
0
= 2.06 kPa,则溶液的蒸气压为:
p = p
0
100018.02
55.49
p
0
= = 0.9867×2.06 k Pa =2.03 k Pa
(100018.02)?m
5 5.49?0.75
如将此水蒸气按理想气体处理,忽略水蒸气所增加的体积(精确计算时不可忽略), 则根
据气态方程式得:
m =
pVM
2.03?10
3
? 3.00?10
?3
?18
=
g
= 0.0453 g
RT
8.31?291
- 12 -



【知能训练】
1、现有50 g 5 %的硫酸铜溶液,要使其溶液浓度提高至10 %,应该采取措施有:
(1)可蒸发水 g。
(2)加入12.5 %的硫酸铜溶液 g。
(3)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 g。
(4)加入蓝矾晶体 g。
2、在1 L水中溶解560 L(标准状况)的氨气,所得氨水的密度是0.9 gcm
3
,该氨水溶
液的质量分数是(1) ,物质的量浓度是(2) ,质量摩尔浓度是(3) ,
摩尔分数是(4) 。
3、分子的相对质量为M,化学式为A的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温度t
1
℃时,用W g水
配制成饱和溶液,该溶液中若按物质的量计算,A占a %,问:
(1)t
1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若干?
(2)当温度降至t
2
℃时,析出A·n H
2
O结晶多少克?(已知t
2
℃时每克水中能溶解S g
该物质)。
(3)t
2
℃时,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若干?
(4)若A是Na
2
CO
3
,将t
2
= 373 K,W = 180g,a % = 6.96 %,t
2
= 393 K,S = 0.22,n =
10,分别代入(1)、(2)、(3)题所得关系式中得到什么结果?




4、已知CO
2
过量时,CO
2
与 NaOH反应生成NaHCO
3
(CO
2
+NaOH=NaHCO
3
)。参照物
质的溶解度,用NaOH(固)、CaCO
3
(固)、水、盐酸为 原料制取33 g纯NaHCO
3

25℃
溶解度g
NaHCO
3
9
Na
2
CO
3
33
NaOH
110







g


(1)若用100 g水,则制取时需用NaOH g。
(2)若用17.86 g NaOH(固),则需用水 g。


5、下表是四种盐的溶解度(g)。


0
35.7
73
27.6
13.3
10
35.8
80
31
20.9
20
36.0
88
34.0
31.6
30
36.3
96
37.0
45.8
40
36.6
104
40.0
63.9
60
37.3
124
45.5
110.0
80
38.4
148
51.1
169
100
39.8
180
56.7
246
NaCl
NaNO
3

KCl
KNO
3

请设计一个从硝酸钠和氯化钾制备纯硝酸钾晶体的实验(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及实验步
骤)。

- 13 -


6、下面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

10℃
100℃
NaNO
3
80.5
175
KNO
3
20.9
246
NaCl
35.7
39.1
KCl
31.0
56.6
(计算时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过滤晶体时,溶剂损耗忽略不计)
取23.4 g NaCl和40.4 g KNO
3
,加70.0 g H
2
O,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50.0 g H
2
O,
维 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
m
高温
);将滤液冷却到10℃,待 充分结
晶后、过滤,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
m
低温
)。



7、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6 kPa,求在相同温度下5.0 %的尿素[CO(NH
2
)
2
]水溶
液的饱和蒸气压。



8、烟草的有害成分尼古丁的实验式是C
5
H
7
N,今将496 mg尼古丁溶于10.0 g水中,所
得溶液的沸点是100.17℃。求尼古丁的分子式。(水的K
b
= 0.512 K·kg·mol
-1



9、把1.00 g硫溶于20.0 g荼中,溶液的凝固点为351.72 K,求硫的分子量。


10、在1.00 dm
3
溶液中,含有5.0 g马的血红素,在298 K时测得溶液的渗透压为1.82×
10
2
Pa,求马的血红素分子量。


11、含I
2
的水溶液100 mL,其中含I
2
10.00 mg,用90 mL CCl
4
按下述两种方法进行萃取:
4< br>c
H
2
O
= (1)90 mL一次萃取;(2)每次用30 mL,分三次萃取。试比较其萃取效率(K = c
CCi
II
22
85)。


12、已知A + B → C + 水。t℃、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 别为S
1
、S
2
、S
3
g。现取
t℃时A的饱和溶液M g,B的饱和溶液N g,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物质P g。
(1)求反应中生成水多少g?
(2)通过计算推断:在此反应中C物质沉淀的条件是什么?
- 14 -


参考答案:
1、(1)25 g (2)100 g (3)2.78 g (4)4.63 g
2、(1)29.82 % (2)15.79 mol L (3)25 mol kg H
2
O (4)0.31
3、(1)
100Ma
M?18n(m?SW)S
(2) (3)×100% (4)44.1;171;18.03
18(100?a)
M?18nS1?S
4、(1)20 (2)50
5、化学方程式为:NaNO
3
+KClKNO
3
+NaCl < br>步骤如下:①将NaNO
3
和KCl按化学方程式中要求的用量用水加热溶解。加热至沸 ,不
断搅拌,蒸发水分。当析出晶体时,趁热过滤,晶体必为NaCl,因在100℃其溶解度最小。< br>接收滤液容器中预先加入少量蒸馏水,预防NaCl饱和液降温时析出。 ②由于过滤出NaCl
晶体,上述反应强烈向右进行,当滤液冷却后析出大量KNO
3
(因其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迅速 降
低)时,过滤,得KNO
3
晶体。 ③将所得KNO
3
用少量水 加热溶解,冷却后析出较纯的KNO
3

过滤。滤液含NaCl及KNO
3< br>。可重复第③步,获得更纯的KNO
3

6、100℃析出的NaCl质量:
m
高温
=15.58克 10℃析出N aCl晶体质量为:0.68克;析
出KNO
3
晶体的质量为36.22克;析出晶体 总质量
m
低温
=36.9克
7、利用p = p
0
A
·x
A

p = p
0
A
·
n
A
95.018
= 3.166× = 3.12 k Pa
n
A
?n
B
95.018?5.060
8、解:利用△T ≈ K
b
·b求解
(273.15 + 100.17)-(273.15 + 100.00) = 0.512×
0.496M

10.01000
0.170.496
= ; M = 1.5×10
2
g·mol
-1
0.5120.0100M
9、利用△T
f
≈K
f
·b
353.00-351.72 = 6.90×
10、利用
?
=
1.00M
; M = 270 g·mol
-1
故M
r
=270
20.01000
n
RT
V
5.0M
0.182 = ×8.31×298 ;M = 6.8×10
4
g·mol
-1
故M
r
= 6.8×10
4

1.00
11、(1)用90 mL一次萃取时,
m
1
= 10.00 ×(
E =
100
)= 0.13 mg
85?90?100
10.00?0.13
×100% = 98.7 %
10.00
(2)每次用30 mL,分三次萃取时,
100

3
= 0.00054 mg
85?30?100
10.00?0.00054
E = ×100% = 99.99%
10.00
m
3
= 10.00 ×(
由此可见,同样量的萃取溶剂,分几次萃取的效率比一次萃取的效率高。
12、(1)
MS
1
NS
2
+ -P
100?S
1
100?S
2
(2)P >

(M?N?P)S
3

100
- 15 -

高中数学必须三菲薄纳西数列-三个月高中数学如何快速提高


凤凰新学案高中数学必修二-高中数学 极值定义


高中数学使用课本-高中数学研修活动资料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情况分析-高中数学教师年度履职总结


高中数学茎叶图说课-高中数学进度14532


高中数学金考卷专题二-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视频二面角-高中数学集合题百度文库


高中数学必修一公式终结-高中数学特值法典型例题



本文更新与2020-10-07 16: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12504.html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资料溶液.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