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考数学基础教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07 21:12
tags:浙江高中数学教材

湖南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数学-高中数学人教b版 课件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巴雅尔)


第1节
常见不等式及其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
ax

b
(
a
≠0)的解集为:当
a
>0时,解集为{
x
|
x
>}.当
a
<0时,解集为{< br>x
|
x
<}.
2.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判别式
2
Δ

b
-4
ac

Δ
>0
Δ
=0
二次函数
y

ax

bx

c
(
a
>0)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2< br>ax

bx

c
=0(
a
>0)的根
2
b
a
b
a

Δ
<0

有两相异实根
x
1

x
2
(
x
1

x
2
)
{
x
|
x
>
x
2

x
<
x
1
}
{
x|
x
1

x

x
2
}

有两相等实根
x
1

b
x
2
=-
2
a
{
x
|
x
≠-}
2
a
?
没有实数根
ax
2

bx
c
>0(
a
>0)
的解集
b
R
?
ax
2

bx

c
<0(
a
>0)
的解集
温馨提示:二次项系数中含有参数时,则应先考虑二次项是否为零, 然后再讨论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时
的情形,以便确定解集的形式.
解集是解的集合,故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一定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解不等式(高中我们能遇到的所有不等式)的通用步骤:①解方程②画图像③写解集
例1.解下列不等式:
(1)2
x
+7
x
+3>0; (2)
x
-4
x
-5≤0; (3)-4
x
+18
x

≥0;
1
2
(4)-
x
+3
x
-5>0;
2< br>2
222
81
4
(5)-2
x
+3
x
-2<0;
2
2
(6)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x

ax

b
<0的解集为{
x
|1<
x
<2},求关于
x
的不等式
bx

ax
+1>0的解集.
x
+22
x
-1
例2.解下列不等式: (1)≥0; (2)>1
3-
x
3-4
x
1.已知集合
P
={
x
|
x

x
-2≤0},
Q
={
x
|log
2
(
x
-1)≤1},则(?
R
P)∩
Q
=( )
A.[2,3]
C.(2,3]
B.(-∞,1]∪[3,+∞)
D.(-∞,-1]∪(3,+∞)
2
2.设
a
>0,不等式-< br>c
<
ax

b
<
c
的解集是{
x< br>|-2<
x
<1},则
a

b

c
=( )
A.1∶2∶3 B.2∶1∶3 C.3∶1∶2 D.3∶2∶1
1
2
3.(2013·高考江西卷)下列选项中,使不等式
x
<<
x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x
A.(-∞,-1)
C.(0,1)
22
B.(-1,0)
D.(1,+∞)
4.若不等式
mx+2
mx
-4<2
x
+4
x
对任意
x
均成立,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A.(-2,2] B.(-2,2) C.(-∞,-2)∪[2,+∞) D.(-∞,2]
5.解下列不等式

6.解下列方程组
第2节 高考数学中的运算——对数运算
对数的概念
(1)对数的定义:
如果
a

N
(
a
>0且
a
≠1),那么数
x叫做以
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
x
=log
a< br>N
,其中
a
叫做对数的底数,
N

做真数(真数必为 正数).当
a
=10时叫常用对数,记作
x
=lg
N
;当
a
=e时叫自然对数,记作
x
=ln
N

(2)对数的常用关系式(
a

b

c

d
均大于0且不等于1):
①log
a
1=0.
m
②log
a
a
=1,
log
a
a?m

x
③对数恒等式:
a
log
aN

N

logc
b
1
④换底公式:log
a
b
=, 推广log
a
b

log
c
a
log
b
a
log
a
b
·log
b
c
·log
c
d
=log
a
d

(3)对数的运算法则:如果
a
>0,且
a
≠1,
M
>0,
N
>0,那么:
①log
a
(
M
·
N
)=log
a
M
+log
aN

③log
a
M

n
log
a
M
(
n
∈R);
1.化简下列各式:
(1)
4lg2?3lg5?lg
2
n




②log
a
=log
a
M
-log
a< br>N

④log

a
M
=log
a
M=

mn
M
N

n
m
1

5

(2)
lg
log
4
12
3
?lg70?lg3
7

log
25
1
3
(3)
lg2?lg5?lg20?1

2(15.浙江)计算:
log
2
(4)
2?3
log
9
27
?5

2
?
________,
2
log
2
3?log
4
3
?
________.若,则________.
2
3.方程log
2
(1-2
x
)=1的解
x
=_________. 计算log
6< br>[log
4
(log
3
81)]=_________.
4.有下列五个等式,其中a>0且a≠1,x>0 , y>0,其中正确的是 .

log
a
(x?y)?log
a
x?log
a
y


log
a
22

loga
(x?y)?2(log
a
x?log
a
y)

x1
?log
a
x?log
a
y
, ④log
a
x?log
a
y?log
a
(x?y)

y2
第3节 高考数学中的运算——三角计算
一.任意角
1.角的概念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2.角的表示
顶点:用
O
表示;始边:用
OA
表示,用语言可表示为起始位置;
终边:用
OB
表示,用语言可表示为终止位置.
3.角的分类


(1)正角:按 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加一个角按 方向旋转.
(2)负角:按 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减一个角按 方向旋转.
(3)零角: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称为形成一个零角.
任意角大小比较: ,因此小于90°的角不一定是锐角…………
4.象限角
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角时,当角的 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时,角的终
边在第几象限,就说 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5.终边相同的角
所有与角
α
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
α
在 内,可构成一个集合
S

{
β
|
β

α< br>+
k
·360°,
k

Z
}
,即
任 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二.弧度制
1.角度制和弧度制
1
用度作为度量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规定1度的角等于周角的
360
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符号rad表示,读作弧
弧度制 度
以弧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
备注:在同一个式子中,角度制不可与弧度制混用!
2.任意角的弧度数与实数的对应关系
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
3.角的弧度数的计算
角度制
如果半径为
r
的圆的圆心角
α
所对弧的长为
l
,那么,角
α
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
α
|=.
扇形的面积公式:
4.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角度化弧度 弧度化角度
360°=2π rad 2π rad=360°
180°=π rad π rad=180°
π180
1°=rad≈0.01745 rad 1 rad=()°≈57.30°
180π
(2)一些特殊角与弧度数的对应关系:
12
度 0° 1° 30° 45° 60° 90°
° ° ° °
弧度 0

π

l
r
270
°

360
°

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将角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

始边与直角坐标系x轴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上任意取一点
P
(
x
y
),则对
应角的正弦值sin
α

y
x
2
?y
2
,余弦值cos
α

x
x
2
?y
2
,正切值tan
α

y
,常记
r?x
2
?y
2

x
由此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可按以下步骤完成:
常见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利用两特殊直角三角形计算并记忆!)

正弦
余弦
正切



0




























2.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sin
α
,cos
α
,tan
α

π
(1)
α
=-; (2)已知角
α
的终边经过点
P
(-3,4).
3
(3) 角
α
的终边经过点
P
(-4
a,
3
a
)(
a
≠0),则sin
α
=________;
12
(4) 已知角
α
的终边过点
P
(5,
a
),且tan
α
=-,求sin
α
+cos
α
的值.
5
1.已知角
α
的终边经过点
P
(-1,2),则cos
α
的值为( )
A.-
5
B.-5
5

25
C.
5
D.
5
< br>2
2.
α
是第二象限角,
P
(
x
,5)是其 终边上一点,且cos
α

A.3 B.±3 C.-3
2
x
,则
x
的值为( )
4
D.-2
3.如果点
P
(sin
θ
+cos
θ
,sin
θ
cos
θ
)位于第二象限,那么角
θ
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若角
α
是第二象限角,则点
P
(sin
α
,cos
α
)在第________象限.
5.(2011· 江西高考)已知角
θ
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
x
轴的正半轴,若
P
(4,
y
)是角
θ
终边上一点,
25
且sin
θ
=-,则
y
=________.

5
四.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由三角函数定义易得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平方关系
sin
α
+cos
α
=1
22
商数关系
sin
α
π
tan
α
= (
α

k
π+,
k
∈Z)
cos
α
2
同一个角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该角的正切值.
1.以上公式揭示了“同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公式中
α
是任意的,只要是同一 个角就有上述
sin 3
α
22
式子成立,如sin2
α
+ cos2
α
=1,tan 3
α
=都是成立的.
cos 3
α
2.两个公式常见变形(解题时可“知一求二”: )
sin
α
+cos
α
=1?sin
α
=1-c os
α
?cos
α
=1-sin
α

222222
tan
α

sin
α
?sin
α
=tan
cos
α
α
·cos
α

46sin
α
-2cos
α
例1.已知tan
α
=,且
α
是第三象限角(1)求sin
α
,cos
α
的值;(2)求的值.
33sin
α
+5cos
α
1
例2.(1)已知sin
α
-cos
α
=,求sin
α
cos
α
的值.
2
1
(2)已知0<
α
<π,sin
α
+cos
α
=,求tan
α
的值.
5
(3)已知
α
∈R,sin
α
+2cos
α

10
求tan 2
α

2
44
(4)已知
2sin
?
?tan
?
?3
, 求
sin
?
?cos
?
的值.
五.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填空
(1)公式一:sin(
α
+2
k
π)= , cos(
α
+2
k
π)= , tan(
α
+2
k
π)=


[
k
∈Z].
(2)公式二:sin(π+
α
)= ,
= .
(3)公式三:sin(-
α
)= , cos(-
α
)= ,
(4)公式四:sin(π-
α
)= ,
= .
πππ
(5)公式五:sin(-
α
)= , cos(-
α
)= , tan(-
α
)
222
= .
πππ
(6)公式六:sin(+
α
)= , cos(+
α
)= , tan(-
α
)
222
= .
口诀记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π3π
cos+
α
·co s2π-
α
·sin-
α

22
例.已知
f
(
α
)=.

sin-π-
α
·sin+
α
2
3π1
(1)化简
f
(
α
);(2)若
α
是第三象限角,且cos(
α
-)=,求
f
(
α
)的值.
25
π1π
1.已知sin(
α
-)=,则cos(+
α
)的值等于( )
434
22
A.
3
2.填正负号:
sin(

23
B.-
3

1
C.
3

1
D.-
3
tan(-
α
)= .
tan(π-
α
)
cos(π+
α
)= , tan(π+
α
)
cos(π-
α
)= ,
?
?2x)?__sin(2x?)

cos(?2x)?__cos(2x ?)

tan(?x)?__tan(x?)

333333
?
??
??
第4节 正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 :一般地,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三条对边
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
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a
2
b
2

c
2
-2
bc
cos
A

abc
222
内容
===2
R
(
R
为△
ABC
外接圆半径)
b

c

a
-2
ca
cos
B

sin
A
sin
B
sin
C
c
2

a
2

b
2
-2
ab
co s
C

b
2

c
2

a
2
a
=2
R
sin
A

b
=2
R
sin
B

c
=2
R
sin
C

cos
A
=;
2
bc
abc
sin
A
=,sin
B
=,sin
C
=;
2
R
2
R
2
R
c
2

a
2

b
2
变形形式
cos
B
=;
2
ca
a

b

c
=sin
A
∶sinB
∶sin
C

a

b

caa
2

b
2

c
2

cos
C

sin
A
+sin
B
+sin
C
sin
A
2
ab
能解的
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也可用余弦定理)
1.已知三边
2.已知两边和其夹角
2.三角形面积公式
设△
ABC
的三边分别为
a

b

c
,所对的三个角分 别为
A

B

C
,其面积为
S

1111
(1)
S

ah
(
h

BC< br>边上的高);(2)
S=absin C=bcsin
A=
acsinB
(一般根据角选公式)
2222
重点考法: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若转


化为边边关系,一般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若转化为内角 的
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 应

A

B

C
=π这个结论,因此sin(A+ B)= ,cos(A+B)= .
重要结论1:在△
ABC中,若
acosA?bcosB
,则三角形的形状为: 结论2:在△
ABC
中求证:
acosB?bcosA?c

c cosB?bcosC?a

acosC?ccosA?b

结论3: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
在△
ABC
中,
A
>
B
?
a
>
b
?s in
A
>sin
B

【基础练习】
1.在△
ABC
中,
A
=60°,
B
=75°,
a
=10 ,则
c
等于( ).
A.52 B.102
106
C. D.56
3
sin
A
cos
B
2.在△
ABC
中,若=,则
B
的值为( ).
ab
A.30° B.45° C.60° D.90°
3.(2011·郑州联考)在△
ABC
中,
a
=3,
b
=1,
c
=2,则
A
等于( ).
A.30° B.45° C.60° D.75°
1
4.在△
ABC
中,
a
=32,
b
=23,cos
C
=,则△
ABC
的面积为( ).
3
A.33
2
B.23 C.43
22
D.3
5.已知△
ABC
三边满足
a
b

c
-3
ab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_.
cos
Bb
6.在△
ABC
中,
a

b

c
分别是角
A

B

C
的对边 ,且=-;
cos
C
2
a

c
(1)求角
B
的大小; (2 )若
b
=13,
a

c
=4,求△
ABC
的面积.
7.在△
ABC
中,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
,设
S< br>为△
ABC
的面积,满足
S

求角
C
的大小 ;(2)求sin
A
+sin
B
的最大值.
3
222(
a

b

c
).(1)
4
第5节 数列
数列的概念
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 数列的项.
a
1
称为数列{
a
n
}
的第1项(或称 为首项),
a
2
称为第2项,…,
a
n
称为第
n< br>项.
数列的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
1

a
2

a
3
,…,
a
n
…简记为{
an
}.
[化解疑难]
1.数列的定义中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定顺序”与“ 一列数”.也就是说构成数列的元素是“数”,
并且这些数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即确定的数在 确定的位置.
2.项
a
n
与序号
n
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 这个数列中的一个确定的数,而序号是指项在数列中的位次.
3.{
a
n
} 与
a
n
是不同概念:{
a
n
}表示数列
a
1

a
2

a
3
,…,
a
n,…;而
a
n
表示数列{
a
n
}中的第
n项.
分类标准
按项的个数
名称
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
含义
项数有限的数列
项数无限的数列


递增数列
按项的变化
趋势
递减数列
常数列
摆动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各项相等的数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如果数列{
a< br>n
}的第
n
项与序号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 么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
的通项公式。求通项公式即求第
n
项的表达式。
数列的前
n
项和及与通项公式的关系
?
?
S
1
n
=1
(1)
S
n

a
1
a
2
+…+
a
n
; (2)
a
n

?
?
S
n

S
n
-1
?n
≥2

(该式对任意数列都成立)
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 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递推公式表示:
a
n? 1
?a
n
?d,n?N
即为等差数列.
等差中项
如果三 个数
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
a

b
的等差中项.这三个数满足的关系式是 .反
之,当 时,
A

a

b
的等差中项.
等差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
a
n

a
1
+(
n
-1)
d

a
m
+(
n< br>-m)
d
. 【累加法可得】
2.前
n
项和公式(解题时要注意把项数n数清楚!)
已知
条件
选用
公式
首项
a
1
,公差
d
首项
a
1
,末项
a
n

nn
-1
S
n

na
1

d

2
na
1

a
n
S
n

2
提示:在
d
≠0时,
a
n
是关于
n
的 一次函数,一次项系数为
d

S
n
是关于
n
的二次 函数,二次项系数为,且
2
常数项为0.
等差数列的性质
*
1. 若
m

n

p

q
∈N,且
m< br>+
n

p

q
,{
a
n
} 为等差数列,则
a
m

a
n

a
p

a
q

2.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项之和可以写成
S
n

n

n

An

Bn
,当
d
≠0时它表示二次函数且
(a
1
?d)
2
2
没有常数项.
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如果 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
等比数 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
q
表示,定义的表达式为
常数). < br>等比中项:如果在
a

b
中间插入一个数
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
G
叫做
a

b
的等比中项,

G

a
·
b
,由等比中项的定义可知,等比中项一定可以求出两个.
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及性质 (1)通项公式:
a
n

a
1
q
n
- 1
2
d
d
2
1
2
a
n
+1
*

q
(
n
∈N,
q
为非零
an

a
m
q
n

m
a< br>1
(1?q
n
)
(2)前
n
项和公式:
S< br>n
=(
q?1

1?q


特别说明:①等比数 列的前
n
项和
S
n
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的,注意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列 求和中的运
用.②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
q
=1与
q
≠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
q
=1这一特殊
39
情 形导致解题失误,例如:若
a
3
=,
S
3
=,求
a
1
和公比
q

22
重要性质:在等比数列{
a< br>n
}中,若
m

n

p

q
=2
r
(
m

n

p

q
r
∈N),则
a
m
·a
n
=a
p< br>·a
q
=a
r
,特别
*
2
地,
a< br>1
a
n

a
2
a
n
-1

a
3
a
n
-2
=…
考法示例
例1.( 1){
a
n
}为等差数列,
a
3

a
4< br>+
a
5

a
6

a
7
=4 50.求
a
2

a
8
= .
(2)设数列{
a
n
},{
b
n
}都是等差数列. 若
a
1

b
1
=7,
a
3
b
3
=21,则
a
5

b
5
= .
1
例2.已知{
a
n
}为等差数列,
S
n为其前
n
项和,若
a
1
=,
S
2
=< br>a
3
,则
a
2
=__________;
S
n
=________.
2
练习:已知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 br>53
(1)
a
1
=,
a
15
=-,
S
n
=-5,求
n

d

62
(2)< br>a
1
=4,
S
8
=172,求
a
8

d

2
例3.已知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S
n
=2n+n-1,求{
a
n
}的通项公式. < br>例4.等比数列{
a
n
}中,(1)
a
4
=2,a
7
=8,求
a
n
;(2)
a
2
+< br>a
5
=18,
a
3

a
6
=9求S
n

练习1.设等差数列{
a
n
}的公差
d不为0,
a
1
=9
d
,若
a
k
a
1

a
2
k
的等比中项,求
k
的值 .
32
例5.等比数列{
a
n
}满足:
a
1
a
6
=11,
a
3
·
a
4
=,且公比
q
∈(0,1);
9
(1)求数列{
a
n}的通项公式;(2)若该数列前
n
项和
S
n
=21,求
n
的值.
第6节 数列求和基本方法练习

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 br>一.公式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则求和时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公
式,注意等比数列公比
q
的取值情况要分
q
=1或
q
≠1,另外一定要数清楚有多少项!!!
二.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分组转化求和法: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
求和时可用分组转化法,分别求和而后相加减.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
(1)若
an

b
n
±
c
n
,且{
b
n
},{
c
n
}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
a
n
}的前
n
项和.
?
?
b
n

n
为奇数
(2)通项公式为
a
n

?
?
c
n

n
为偶数
?

的数列,其中数列{
b
n
},{
c
n
}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
2.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
个数列的前
n
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就是用此法推导 的.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
应注意:(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 2)在写出“
S
n
”与“
qS
n
”的表达
式时应特 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
S
n

qS
n”的表达式;(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 1两种情况求解.
3.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 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一般以分式为主,
注意到以下两点:
(1)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 ,应注意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
后面也剩两项.将通项裂项后 ,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使裂开的两项之差和系数之积与原通项相等.
1111
(2) 常见的拆项公式有:①若{
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d
,则=(- );
a
n
·
a
n
+1
da
n
a
n
+1
11
1k
111
11
②=
(?)< br>; =
(

n
+1-
n

?)
. ③
nn

kk
nn
2
n
-12
n
+12
2n?12n?1
n
+1+
n
1.公式法与分组求和法


111
例1.(1)数列{
c
n
}:1,2,3,…,试 求{
c
n
}的前
n
项和;
248
2.错位相减法
例2.已知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
S
n
=2
n

n

n∈N,数列{
b
n
}满足
a
n
=4log
2< br>b
n
+3,
n
∈N.
(1)求
a
n

b
n
; (2)求数列{
a
n
·
b
n
}的前
n
项和
T
n< br>.
2**
3.裂项相消法
例3.等差数列{
a
n
}满足:
a
3
=7,
a
5

a
7
=26,{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1
*
(1)求
a
n

S
n
; (2)令
b
n

2
(
n
∈N),求数列{
b
n
}的前
n
项和
T
n

a
n
-1

华哥高中数学不等式-高中数学实用的知识大全


山西省高中数学会考题-招教考试小学数学考高中数学吗


高中数学的特征-高中数学几何垂直


中国高中数学题英文版-关于高中数学课外读物有哪些


说课高中数学视频下载-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湖南省高中数学竞赛时间-高中数学2O分如同逆袭


高中数学直到型框图-浙江高中数学必修四图片


福建省高中数学教材-高中数学高考题书



本文更新与2020-10-07 21: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12697.html

高考数学基础教材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