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泰勒公式怎么记李守力《周易密钥》前言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19 08:52
tags:周易公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湖南铁道学院

2020年10月19日发(作者:乌震)
《周易密钥》前言
前言

前言1:发现《周易》卦爻辞的“推导公式”
——论“观象系辞”通例

【提要】
《周易》本身暗藏着一个自然科学体 系,一个简单的相当于现在
初中水平的数学公式。这个公式主要以爻象(爻数)、卦象为主体,
以互体、变卦为辅助。《周易》古经卦爻辞都是由这个简单的公式推
导出来的,夫子所谓“居则观其象而 玩其辞”也。
以汉代易学为代表的纳甲、飞伏、卦变、升降、旁通、之正、卦
气、爻辰、五行 、干支等繁琐的象数系统,属于古代自然科学体系。
虽然汉代易学家(京房、郑玄、荀爽、虞翻等)极力 用它们来“穿凿
附会”式地解读当时具有无上权威的《周易》经文,但事实上它们与
《周易》古 经卦爻辞的生成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些象数体系有的源自
《连山》《归藏》,有的则是易学家重新架构的 新体系,它们既能用
于《周易》“圣人之道”的卜筮之学,即夫子所谓“动则观其变而玩
其占” ,又能在客观上创生崭新的宇宙和人文哲学体系。
卦气、纳甲、五行、干支之学起源很早,《连山》《 归藏》时已
有,故它们都属于易学体系。由于五行与八卦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
故《周易》时期 文王、周公刻意撇开这些繁琐的阴阳五行术数体系,
而仅以筮卦阴阳组合原理,通过人天相感,按卦象和 爻象(爻数)阴

1
《周易密钥》前言
阳爻组合拟造《周易》古经卦爻辞。卦爻象即阴阳爻的组合,庄子所
谓“易以道阴阳”也。
《系辞传》曰: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
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由于两千年来,繁琐的《周易》卜筮体系、制器尚象体系与简单
的《周易》古经言辞的观象系辞 体系一直混合在一起,遂使后之传易
经师们对于卦符与卦爻辞的象数关系始终不得圆解。
孔子 说《周易》有“古之遗言”,即古圣先贤的教训哲理,今谓
之社会科学。故《周易》经文是由一个简单的 自然科学的数学公式推
导出来的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科学体系。这就是《易传》说的“《易》
与 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一、苏东坡说:若知数学,则余之《东坡易传》当传万世
《 周易》古经由六十四个卦辞和三百八十四个爻辞组成。卦辞又
称为彖辞,《彖传》阐述了卦辞的形成原理 。《彖传》先自下卦而上
卦释卦德,次以卦主和主爻分析全卦的总纲,最后得出全卦的卦义哲
理 。《大象传》虽然列于《彖传》之后,实则《大象传》乃虞夏《连
山易》之遗存,经周公、孔子而损益之 。《大象传》先自上卦而下卦
释卦象,然后得出全卦的人文启示。《彖传》对《大象传》既有继承,也有扬弃。《小象传》释爻辞则以爻位、爻象、爻数为宗旨,次以卦
象、卦德为辅助。此东坡先生所 谓《周易》“数学”之大略也。
《系辞传》曰:

2
《周易密钥》前言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系辞”即是指卦爻辞,卦爻辞皆由观象而得。卦辞是根据全卦
之卦爻象而系辞,爻辞是根据一爻所 属卦爻象而系辞。
《经义考》卷十九引胡一桂云:晁以道问东坡曰:“先生《易传》
当传万世?” 曰:“尚恨其不知数学!”
数学,《周易》象数也。根据这段记载,即知苏东坡先生对于象
数 的重视。虽然他自己解《易》,喜作义理哲学的发挥,但仍以“不
知数学”为憾,盖《周易》以象数为本 ,东坡先生恨不知《周易》数
学,于是担心自己的《东坡易传》不能传万世。
东坡先生说的“ 数学”就是指《周易》卦爻辞的“推导公式”。
这个推导公式非常简单,它只有卦象、爻象(爻数)、变 卦、互体组
成,而不含有汉代象数易学的卦变、卦气、升降、纳甲、五行、飞伏、
爻辰等复杂的 象数体系。
以东坡先生的智商,他应该会轻而易举地掌握《周易》卦爻辞的
“推导公式”,但 是他为什么没有掌握呢?这是因为《周易》的“卜

3
《周易密钥》前言
筮玩占”象数体系与《周易》“观象系辞”象数体系历来一直混淆在
一起所致。
《周 易》古经因其卜筮的外壳免遭秦火,但是《周易》的注本《易
象》(周公所著)由于被视为与《周礼》有 相同性质,所以肯定会付
之一炬(鲁昭公二年春,公元前540 年,时孔子12岁,晋侯派韩起
到鲁国,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
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 以王也。”)。
《易象》藏于鲁大史,故孔子得以见到并传承。孔子晚年关于《周
易》的评论 性文献无疑也被视为儒家之书而遭秦火毁灭。传本《易传》
来源于孔门弟子的口口相传和竹帛秘笈的递相 私授。
正是由于秦始皇的文化专制,险些导致《周易》传承的大断裂。
朱伯崑先生总结说: “历代的易学家,从春秋的筮者,到清代学
者,都努力寻求卦爻象和卦爻辞间的内在的联系,或者通过对 卦象的
各种解释,或者通过对卦爻辞的注释,将二者统一起来,以证明《周
易》是神圣的典籍, 具有完整的奥妙的思想体系,是圣人之书。”(《易
学哲学史》(第1卷)11页)
汉代易学 家为了找回这个公式,无所不用其极,把繁琐的《周易》
“卜筮玩占”象数体系与简单的《周易》“观象 系辞”象数体系混合
在一起,于是出现了逻辑混乱不堪的局面,最后结果是让人望象生叹,
后之 传易经师们对于象辞关系始终不得圆解。
两汉象数易学出于对《周易》经传的过分执着,于是对于象数 也
过分执着,正是由于这种过分执着,衍生出了象数学上的穿凿附会之

4
《周易密钥》前言
风。此风一起,愈演愈烈,至集两汉象数易学之大成的虞翻那里,达
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br>物极必反,象数易学的泛滥,终于导致两汉象数易学的衰微和王
弼义理易学的崛起。王弼扫象是易 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王弼使易学
研究由混乱的象数逻辑走向了清明的义理发展道路。但是王弼扫象矫< br>枉过正,他只继承了爻象,而把《周易》观象系辞体系的卦象、互体
扫除了。
两晋,南 朝宋、齐,北朝,《易》学博士多是郑玄之学。及至南
朝梁、陈时,王弼《易》注才与郑注并列于国学。 梁武帝大力倡导儒、
道、佛,以玄学讲《易》的风气颇盛。王弼《易》注开始盛行,郑学
则渐式 微而殆绝。
《周易》经注,西汉的梁丘、施、高氏之学,都已亡于西晋,京
氏、孟氏流于谶 纬灾祥,学者不传。南北朝唯传郑玄、王弼易注。唐
太宗下令孔颖达主持编纂五经注疏定本,郑氏讲爻辰 象数,王氏详玄
学义理,相比之下,王注义例明备,“独冠古今”,故孔颖达《周易
正义》用王 注。此后由于王弼易学在历史上一直占统治地位,所以《周
易》观象系辞体系仍不能复兴。
宋代图书之学并非原始的观象系辞体系。宋代易学仍以程朱理学
为主,走的是义理派的路子。
清代汉易复兴,只是在作抢救汇集工作。
民国新文化运动,将古文化打倒,疑古思潮兴起,诽 谤圣贤之说,
《周易》观象系辞象数体系沉没更深。

5
《周易密钥》前言
二、《周易》观象系辞体系推导公式:
卦爻辞=爻象+卦象。
爻象为经,卦象为纬。
爻象有爻位之象和承乘比应之象。
卦象有本卦之象、互卦之象、变卦之象。本卦为先,互卦、变卦
次之。
本卦即上下经 卦(又称体卦),互体也是本卦之互体,变卦(之
卦)一般不再取用互体。互体多用于三、四爻,三爻取 互体下卦(二
至四),四爻取互体上卦(三至五)。
互体还有连互,即四爻连互、五爻连互。如初至四连互、二至五
连互之类。
这个简单 的公式,可以还原《周易》的绝大部分卦爻辞!这就是
两千年来古人梦寐以求的观象系辞秘笈!如此简单 ,古人为何不悟?
这是由于高深繁杂的《周易》象数体系对简单的系辞公式“混淆视听”
的结果 。纷繁复杂、变易莫测的象数如大海之汹涌波涛,简易的系辞
公式如金针,大海捞针,就显得不易了。
《周易·系辞传上》曰: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
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 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
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 成
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6
《周易密钥》前言
这段文字就是《周易》观象系辞公式的详细说明:
所谓卦象,是圣人看到天地万物高深玄奥, 于是模拟它的形态容
貌,恰当地象征它们,这就是卦象的发明。圣人看到了天下各种各样
的变动 ,于是考察它们的交会贯通,总结出了各种事物恒常的规则,
附上文字说明,用以判断它们的吉凶,这就 是爻辞的发明。穷尽天下
事物之玄奥归结于卦象,囊括天下事物之变化归结于爻辞。变化规律
的 裁断用变卦表示,事物内部的推进运行法则用互体交通、爻象应比
表示。使周易之道理能神妙而高明者, 在于人之善于运用;默默无闻
而能成功运用《周易》,不宣传就能取信于人,这是由于其人之德行
深厚。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 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
是故谓之爻。”这段文字在《系辞传上》先后出现两 次,这不是竹简
错乱而导致的重复,而是为了强调《周易》观象系辞公式。
《系辞传下》则详 细阐述了卦象与爻象的规律。“制器尚象”十
三卦,近人皆鄙视之,殊不知这是上古圣人发明卦象的历史 。“杂物
撰德”一节则是阐述中爻互体和爻象的规律。
《说卦传》则历述自《连山》《归藏》 以至于《周易》一以贯之
的八经卦属性与八卦类象。金景芳研究《周易》70年,96岁时发现:
《说卦传》为孔子为《周易》作传时,有意识地保存下来的《连山》
《归藏》二易遗说,这些遗说《周 易》还在继续使用。
三、系辞“不可为典要”,系辞的象征作用则“有典常”:

7
《周易密钥》前言
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周易》的卦爻辞只是以文王、周公 为
代表的时代智慧的结果,《周易》有《周易》的彖辞(卦辞),《连
山》《归藏》有《连山》 《归藏》的彖辞(卦辞),这证明六十四卦
的卦爻辞不是唯一的,但它们都是依据业已成为定理的《说卦 传》的
卦象而拟造。卦象分为基本属性和类象,一个经卦可以有多种类象(如
乾为天,为圆,为 君,为父,为玉,为金之类),所以《三易》六十
四卦的卦辞有不同。然而不论类象有多少,其每卦的基 本属性为一
(如:乾,健也,坤,顺也),这就决定了只要是同一个卦,其卦爻
辞可以不同,但 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属性)是一致的。所以完全可以
视《周易》卦爻辞是一标准版的文字系统,也就是说 《周易》是“经
典”。
如何检验卦爻辞的原义,其依据就是卦象和爻象,《归藏》遗文
也完全符合卦象。近来学者主要以训诂的方法阐述卦爻辞的含义,这
背离了《周易》本义。训诂固然不 可缺少,然而训诂的意义在于还原
古文字的原义,而不是卦爻辞的原义。
通过卦爻象理解卦爻 辞,通过卦爻辞理解其象征意义,这是从象
数到义理的升华。《周易》人文科学的义理是建立在自然科学 象数的
基础上的,《易》永远是以象数为根本,义理是象数结出的花果。抛
弃象数的易学义理哲 学研究,犹如在园圃里浇灌着塑料插花,看似红
红火火,实际毫无生机!

8
《周易密钥》前言
《周易》卦爻辞主要用形象语言,这是古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缘
故 。《周易》通过象征性的语言表达哲理,这种形式更具有普及大众
百姓的作用。
《周易·系辞传》曰: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
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
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 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
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经》这本书所讨论都是 很切近百姓的具体原理,没有那么虚
无缥缈,事物总是变化的,就象六爻的依次递进,刚柔变化作用,故
而不可墨守陈规,要适应变化。当一个人遇到忧患疑难时,即使师傅
不在身边,《周易》就像父 母一样庇护着他的安全。研究易理,先理
解卦爻辞之原义,而后审度其象征意义,终可掌握适应事物变化 之恒
常法则,因此《周易》具有永恒的价值。假如未有笃信易理,深具易
德之人,则周易之哲理 将难以凭空推行。
四、“观象系辞”通例:
1.《周易》的“观象系辞”通例即文王、周公 的作《易》体例,
此作《易》体例并非全部出于文王、周公的主观约定,而是基于天人
相感的结 果,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周公对此天人相感的体例进行总
结,是为《易象》。
《周易密钥》 一书的全部任务是论证文王、周公当初作《易》时
的《易象》体例。《易传》是孔子编辑《易象》的成果 。《周易》古

9
《周易密钥》前言
经是真理之锁,《易传》是一把因年 久而生了锈的钥匙,《周易密钥》
就是为了找回那把不生锈的钥匙。
《易经》是结构型语言,它通过卦序结构和卦爻结构表达自然、
社会与人生。
2.《 周易》卦序是对天人总规律的数理模拟,卦序是自然和社会
的内在演变逻辑。《周易》的卦爻辞是对整个 天人网络的细化。《周
易》的卦名是卦爻辞的总纲,卦名以内卦为贞,在卦象上体现了重卦
的结 构组合,在数理上描述了卦序天人网络节点特征。
3.《大象传》不属于《周易》体系,而是《连山易》遗存。
4.《周易》以重卦为体,以爻象(爻数)为经,卦象为纬,而定
情伪。
重卦:重卦 是自下而上,如屯卦下震上坎(《大象传》是自上而
下)。有了重卦,于是就有了爻象、互体。别卦六爻 的演进也是自下
而上。
爻象(爻数):承乘比应也。此爻象体例最为重要,详见《周易
密钥》的细则:
第2-1节:论《周易》的“当位说”与“初上无位说”;
第2-2节:论《周易》“爻位妒合”体例;
第2-3节:《周易》之“中”“心”与二五、三四爻的关系;
第2-10节:用爻位的“相应方向性”体例解说屯卦卦义主题;
第2-11节:什么情况下乘刚转化为亲比?——论《周易》的数学
几何思维(爻数);

10
《周易密钥》前言
第3-2节:周易彖传“柔进而上行”释读;
第3-9节:论《周易》“志”的象数规律。
爻位:代表位阶(初爻为元士,二爻为大夫,三 爻为公侯,四爻
为诸侯,五爻为天子,六爻为宗庙;又初爻为足,上爻为首之类)。
当位为正, 二五为中,中正为贵,中可统正。
卦象:《说卦传》乾为天、坤为地之类。《周易》卦爻辞用字与卦象密切相关,详见《周易诠释》具体解读。《周易密钥》也有卦象
与系辞用字的研究:
第3-5节:《周易》“匪寇婚媾”释读;
第3-6节:关于“‘惕’ 义新解”的认识和“血惕”相连的破
译;
第3-10节:《周易》“涉大川”解读;
第3-12节:从《周易》古经看“笑”与“哭”(号)的取象与结
构原义;
第3-13节:论《周易》卦爻辞中的“系”、“羸”、“挛”。
体主义,卦之时义。
经主性,爻之情伪吉凶也。
纬主事,爻辞取象寓意也。
5.《周易》的爻位与爻辞 密切相关。如二、五爻为下卦、上卦中
爻,爻辞多系以“中”字(以下引文转引自黄沛荣《易学乾坤》) :
《师》九二:在师中,吉。
《泰》九二:得尚于中行。

11
《周易密钥》前言
《家人》六二:无攸遂,在中馈。
《夬》九五:中行无咎。
《丰》六二:日中见斗。
又,二爻为初、三爻所包,五爻为四、上爻所包,故二、五爻又
多用“包”字:
《蒙》九二:包蒙,吉。
《泰》九二:包荒,用冯河。
《否》六二:包承。
《否》九五:系于苞桑。
《姤》九二:包有鱼。
《姤》九五:以杞包瓜。
又,幽深隐藏,亦中包义:
《履》九二:幽人贞吉。
《归妹》九二:利幽人之贞。
又,阴爻居于二五之位,又多系以“黄”字:
《坤》六五:黄裳元吉。
《鼎》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离》六二:黄离,元吉。
《遯》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噬嗑》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解》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李守力按:黄沛荣认为
阴爻中位系于“黄”字。此例可 证阳爻亦可,盖中之色为黄也)。

12
《周易密钥》前言
又,屈万里先生指出:“按爻位以五为最尊,故经于天、帝、君、
王等辞,多于五爻发之。
乾九五:飞龙在天。
姤九五:有陨自天。
此以天言者也。
泰六五、归妹六五并曰:帝乙归妹。
此以帝言者也。
临六五:大君之宜,吉。
归妹六五: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此以君言者也。
比九五:王用三驱。
家人九五:王假有家。
涣九五:涣王居,无咎。
此以王言者也。
除二、 五爻用字颇有规律外,三、上两爻的用字,也多有相通之
处。如三爻居下卦之终,上爻居上卦之终,故爻 辞常系以“终”字:
《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坤》六三:无成有终。
《讼》六三:贞厉,终吉。
《谦》九三:君子有终,吉。
《家人》九三:妇子嘻嘻,终吝。
《睽》六三:无初有终。

13
《周易密钥》前言
《鼎》九三:终吉。
《需》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讼》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复》上六:终有大败。
《家人》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夬》上六:终有凶。
另据屈万里先生研究,在《周易》中,三、四两爻,意义每每相
通。经文多疑而不定之辞。黄沛 荣先生认为,之所以如此,乃由于三
爻居下卦之终,四爻居上卦之始,同处变动之时,临进退之位之故。
6.《周易》的爻位与占断辞密切相关。《周易》中的占断辞并非
只有吉凶两种,根据卦德、卦 象、爻象情伪的不同,占断辞的吉凶约
有20种,可大致分为三类:(1)吉类:包括亨、吉、大吉、元 吉、
利、无不利。(2) 凶类:包括吝、厉、悔、咎、灾、眚、凶、无
攸利、不利。(3)凶 中求吉类:包括无咎、何咎、何其咎、匪咎、
无悔、悔亡、无眚等。
《系辞传》云:“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
据黄沛荣先生统计,《周易》卦 爻辞“吉”字121见,“利”字
51见,“咎”字92见,“悔”字33见,“凶”字53见。而吉、 凶、
悔、吝等所置诸爻之比例为:二、五爻吉辞最多,合计占47.06%,
几达总数之半;其 凶辞最少,合计仅占13.94%。三爻凶辞最多,
上爻次之,三、上合计占62.3%;三爻吉辞最少 ,仅占6.5%;初、

14
《周易密钥》前言
四爻凶中求吉类最多,占 44.54%。由此看来,《周易》之占断术
语“亦多经过安排,绝非随意为之者”。
当然, 这种“安排”并非纯是人力所为,乃是出乎天然数理。古
人若是依据卦象、爻象的复杂数理关系来拟造卦 爻辞、占断辞,那么
如此繁琐的象数运算所耗费的脑力是极其庞大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出
唯一的 卦爻辞。所以《周易》的经文只能是天人相感的产物。
《系辞传》最后说:“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
能。”
“天地设位, 圣人成能”:圣人如伏羲、神农、黄帝、大禹、商
汤、文王、周公、孔子,他们可以按照“天地设位”的 先天八卦创成
《易》的六十四卦卦序结构,只需观六十四卦的卦画结构就可领悟天
地人万物的功 用。“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圣人通过祭天、祭祖、
通神(鬼谋)将获得的卦序、卦象、筮辞资料加以 系统化整理(人谋),
编辑成文字《易》,让百官、百姓也能参与运用《易》理。

五、解《易》举例:
《周易》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15
《周易密钥》前言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一)每解一卦,首先观其卦序。
《周易》 卦序的规律详见《周易诠释》第6-1节:破译《序卦传》
的象数规律: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 》卦序的关系。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乾坤、泰否是主卦,在
乾坤与泰否之 间是八个辅卦。这八个辅卦由乾坤统摄,乾为君、坤为
国,故第3卦屯卦言部落、国邑之创始,屯卦卦辞 曰“利建侯”。乾
刚坤柔,屯卦之贞为震卦,震卦为“刚柔始交”。第4卦蒙卦是屯卦
的覆卦, 《礼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故屯卦之后是蒙卦。
3、4两卦为一宫,是二阳四阴卦,按“阳卦 多阴”为阳卦,故居《周
易》卦序图第三宫(奇数为阳)。屯蒙之后是第四宫需讼,需讼为四
阳 二阴卦,按“阴卦多阳”为阴卦,故需讼居《周易》卦序图第四宫
(偶数为阴)。第二宫坤卦与第一宫乾 卦合策360,第四宫与第三宫
乾坤合策360。需讼之后是第五宫师比,师比是一阳五阴为阳卦,故< br>居奇数宫。师比之后是第六宫小畜履卦,小畜履卦是五阳一阴为阴卦,
故居偶数宫。第六宫与第五 宫乾坤合策360。
屯蒙需讼师比六卦皆有坎卦,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第10
卦履卦为太阳历,日数十也。
(二)然后观其卦爻辞、彖传、大象传、小象传,以蒙卦为例:

16
《周易密钥》前言


1、初六:体卦坎,变卦兑。与九二亲比,与六四相敌。
2、九二:体卦坎,变卦坤,互体震。与初六亲比,与六五相应。
3、六三:体卦坎,变卦巽,互体震之中,坤之初。与上九相应。
4、六四:体卦艮,变卦离,互体坤之中,震之末。无应比。
5、六五:体卦艮,变卦巽,互体坤。与九二相应。
6、上九:体卦艮,变卦坤。与六三相应,与六五亲比。
【卦辞】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传】
《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
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解读】
1、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体卦艮坎。
2、蒙亨,以亨行,时中也:爻象,卦主九二与君位六五相应。
3、“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我指卦主九二,六五应九
二。
4:“初筮告”,以刚中也:九二刚爻居中。
5、“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坎为三、坎为渎。

17
《周易密钥》前言
6、蒙以养正,圣功也:二至上互颐卦,颐,养也。圣,上九下比六
五为圣。
【初六爻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解读】
1、发:爻位。初爻为开启,蒙卦之时,故为发蒙。
2、刑人:体卦坎为陷,引申为牢,刑人。
3、用说桎梏:桎梏仍是坎卦,说,即脱,兑卦, 初六变卦为兑。说
桎梏当为好事,与九二亲比故。
4、以往吝:与六四敌,故往吝。
【九二爻辞】: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解读】
1、包蒙吉,爻象。九二下比 初六,上应六五,是一阳包二阴,阳爻
为治蒙,阴爻为蒙昧,容治二蒙也。
2、纳妇吉,九二上应六五。变卦坤为妇。
3、子克家:体坎为中男,二爻为大夫之家。互体震为长子。
【六三爻辞】: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解读】
1、爻象:六三与上九相应,然有六四、六五阴爻阻隔,不如与九二
苟合。
2、金夫:九二刚爻。盖六三变卦为巽,巽为近利市三倍,故曰金夫。
3、三四五为坤体,六三下比九二,失同类也,坤为身,故曰“不有
躬”。

18
《周易密钥》前言
4、无攸利:六三乘刚,不义也。故曰“勿用取女”、“无攸利”。
【六四爻辞】:困蒙,吝。
【解读】
1、上下阴爻,近无比,远无应。爻象为困。
【六五爻辞】:童蒙,吉。
【解读】
1、体卦艮为少男,童也。
2、六五守中,与九二相应,故吉。
【上九爻辞】: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解读】
1、爻位:蒙卦之极,体卦艮为手,故为击。寇,暴也,击也。
2、利御 寇:上九与六五亲比,九五为君位,体艮为防御,与六三相
应,三体卦坎为寇。


19
《周易密钥》前言
前言2:解读易经是永恒的最伟大事业

一、解读《易经》是最伟大的事业
从孔子作《易传》始,2500年以来,至少有8000位 学者前仆后
继、穷毕生精力研究《易经》。流传至今的易学著作也有3000种之
多,所谓易林 三千。《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经部占篇幅最多的是《易
经》著作。解读《易经》是永恒的最伟大事业。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易经》为大道之源,《易经》是大道的模型,《易经》是
宇宙人生的总方程式。
《易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是故知幽明之故。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
忧;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
神无方而易无体。
《郭店楚简·语丛》:
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即 使是《周易》的卜筮之术也只有“通
人达才”才能领会运用。“太史公曰:盖孔子晚而喜易。《易》之为
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故周太史之卦田敬仲完,占

20
《周易密钥》前言
至十世之后;及完奔齐,懿仲卜之亦云。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专
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
这就是说,“田氏代齐”现象上是由历史态势的 发展而导致的,
但是史官于三百多年前就以《周易》预测到了,幽明深远的《周易》
术数揭示了 “田氏代齐”有着天地定数法则在里头。
这只是说的《周易》的卜筮之道。而《易》有圣人之道四:
《易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
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
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 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
下之 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
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 ,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解读《易经》是为了悟道。是为了破译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为了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1
《周易密钥》前言
《易传》: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
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悟道,佛家谓之大开圆解。解读《易经》属于文殊法门,也称为
“慧解脱法”,大开圆解即是圆 融无碍、一以贯之地释读《易经》,
彻底破译六十四卦的奥妙,由此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
这就是为什么2500多年来,士大夫乃至民间有志君子不惜花费一
生的精力去解读《易经》。
二、解读《易经》是长久的事业:
以下举例说明。
1.张行成,南宋学者,易学家。写《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述衍》
用了十年时间。
2 .俞琰(1253-1316),自幼承其家学,刻苦研《易》达三四十年
之久,冥心独造,其论往往超 过前人。自言:“予生平有读《易》癖??
虽隆冬大暑不辍,每读一字一句而有疑焉,则终日终夜沉思, 必欲释
其疑,乃已自得其说则欣然,如获拱璧。亲戚朋友咸笑之,以为学虽
勤而不见用于时何? ?”。
《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
道大笑之。”
3.黄泽黄楚望(1260—1346)《易学滥觞》云:

22
《周易密钥》前言
“泽年十七始(1276年),熟复《系辞》,既又读《左传》,疑
于艮之八及诸占法,盖探索之劳积四十余年,至今犹未有释然者,然
无所不尽其思矣。大徳三年(12 99年),于《易》象始有所悟,又
积十数年,大概得其五六,由是始具藁。又积十年,乃稍得其节目。
然所悟深者,大抵不入藁而存诸心。方其劳心苦志也,若神明昼夜役
使之者。及其悟也,则如天 开其愚、神启其秘。”
4.来知德(1525~1604)明理学家。 字矣鲜,别号瞿塘,明夔州府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县)人。来知德自幼生性聪明,八岁已读完
《四书》、《五经》,九岁便能 作诗词。乡试中举人后,便“杜门谢
客,穷研经史”。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父 母相继去世,他守墓6年,麻
衣蔬食,极尽孝道。6年中,他在守墓的同时,深钻《易经》,但仍
觉有些道理难以明确,所以守墓6年以后,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
年),45岁的来知德应友人之 邀,到万州虬(qiú)溪(今万州长滩
镇龙泉沟)深山隐居,专心研《易》29年,在他74岁的时候 ,举世
闻名的《<易经>集注》完稿。
来知德研究《易经》的时间加上守墓的6年,实际为三十五年。
万历三十年,被特授翰林院侍读。死后建来子嗣,皇帝御赐“崛
起真儒”匾额,以褒其贤。 < br>5.胡煦(1655─1736),字沧晓,河南光山人。他在《易》学上
积累四十余年精力,代 表作是《周易函书》(今存五十二卷)。康熙
屡次召见胡煦研究《周易》(很少人知道康熙帝是易经大家 ),见卦

23
《周易密钥》前言
爻中疑义,命画图以讲解,甚得康熙赏 识,夸其为“真苦心读书人”。
康熙命胡煦与大学士李光地(李光地为《周易折中》的总编)共论《易》 ,
光地无以难之。
6.惠栋(1697~1758),字定宇﹐号松。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 )
人。祖周惕,父士奇,皆治《易》学,三世传经,赞为一代佳话。乾
嘉考据学派主要分为吴、 皖两大派。吴派以惠栋为首。
在《惠先生栋传》(钱大昕作)中,作者准确地把握住惠栋《易》
学与汉学复兴的关系,写道:“(惠栋)专心经术,尤邃于《易》。
谓宣尼作《十翼》,其微言大义, 七十子之徒相传,至汉犹有存者。
自王弼兴而汉学亡,幸存其略于李氏《集解》中。精研三十年,引伸< br>触类,始得贯通其旨。乃撰次《周易述》一编,专宗虞仲翔,参以荀、
郑诸家之义,约其旨为注, 演其说为疏。汉学之绝者千有五百余年,
至是而灿然复章矣。”
惠栋在笔记里记叙了自己专心 经术的快乐:“正月二十一日睡觉,
道味满于胸中,数年乐境唯此为最(己巳(1749)正月记)。”
三、解读《易经》获得“大开圆解”:
前述惠栋专心经术“道味满于胸中”的快乐,此即禅悦、法乐,
天人感应道交之心境也。
解读《易经》获得“大开圆解”,今以王阳明、尚秉和为例说之。
1.王阳明“玩易窝”研《易》悟道: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 字伯安,号阳明子,
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24
《周易密钥》前言
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 家、道家,
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
祀孔庙东庑第5 8位。
明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因上疏援救戴铣等21人蒙冤坐牢一
事因而触怒太监 刘瑾,被廷杖四十而后关进监狱一个多月,后来又贬
谪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当驿丞。
王阳 明一路上九死一生最终躲过了刘瑾的追杀,于正德三年
(1508)春天到达龙场。初到龙场时,因驿站 破败无处居住,王阳明
便到离驿站不远的一个天然溶洞里居住,在洞内研究《易经》,取洞
名为 “玩易窝”,并写了《玩易窝记》。
王阳明作的《玩易窝记》云:
“阳明子之居夷也,穴山 麓之窝而读《易》其间。始其未得也,
仰而思焉,俯而疑焉,函六合,入无微,茫乎其无所指,孑乎其若 株。
其或得之也,沛兮其若决,联兮其若彻,菹淤出焉,精华入焉,若有
相者而莫知其所以然。 其得而玩之也,优然其休焉,充然其喜焉,油
然其春生焉;精粗一,外内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 厄也。于
是阳明子抚几而叹曰:“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
不知其老之将至也 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名其窝曰“玩易”,而
为之说曰:
夫《易》,三才之道备焉。 古之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
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观象玩辞,三才之体立矣;观变玩占,三才之用
行矣。体立,故存而神;用行,故动而化。神,故知周万物而无方;

25
《周易密钥》前言
化,故范围天地而无迹。无方,则象辞基焉;无迹,则变占生焉。是
故君子洗心而退藏于密,斋戒以神明其德也。盖昔者夫子尝韦编三绝
焉。呜呼!假我数十年以学《易》 ,其亦可以无大过已夫!”(引自
《王阳明全集》,下同)
王阳明远谪龙场已经到了人生的最 低谷,这位工作在最艰苦“第
一线”的最低级“公务员”的生活水准还不如山沟里的夷民,可是太
监刘瑾对他的仇恨并没有消失,王阳明仍有生命危险,“时瑾憾未已,
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 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墎,自誓曰:
‘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
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
复调越曲,杂以诙笑,始 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因念‘圣人处此,
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 者,不觉
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乃以默记《五经 》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这就
是“龙场悟道”。
王阳明正是借助于读《 易》解《易》,深刻地领会了人生的进退
之道,并以此为基础打破了“生死一念”,最终彻悟宇宙人生真 谛,
解《易》本身也构成了“龙场悟道”的重要内容。
王阳明在龙场呆了整整两年,正德五年 (1510年)迁江西庐陵知
县,此后传道讲学,平江西之乱民,定朱宸濠之反叛,其一生实现了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26
《周易密钥》前言
日本的近代史始 自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统治的二百多
年中,日本的朱子学始终处于官学的统治地位,然而,在 幕府末年,
阳明学成了维新志士所普遍信奉的一种哲学,并因此为维新运动造就
了一批杰出的思 想家和领导人。蒋介石在日本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
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传习录》,看一会,闭目沉 思一会。他大为
震惊,于是开始阅读《传习录》,并崇拜王阳明。阳明学在日本至今
仍很有深广 的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2.易学大师尚秉和悟道因缘:
尚秉和(1870-195 0),名秉和,字节之,号石烟道人,晚号滋溪
老人,学者称槐轩先生。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 流村人。晚
清进士,著名易学家。博学善文,喜玩金石,工于绘事,精通中医,
与易学造诣渊深 。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尚秉和于《易》研讨最深,主张“象为学《易》之本。曾全面考究汉《易》象数学的特点,详探《左传》、《国语》、《逸周书》尤
其是《易林》中久已为人忘忽的 《周易》内外卦象、互象、对象、正
反象、半象、大象等百二十余象的应用规律。凡立说与取象,多有创
见,而不苟同于先儒。时贤王树楠称其“将二千年易家之盲词呓说一
一驳倒,使西汉易学复明于 世,孟子所谓其功不在禹下。”
试问:先生后来悟道否?然也!
尚秉和先生晚年开悟的心路历程见《尚秉和传》:
老人自幼游佛庙则喜,历道院则否,殊 不知其所以然。初读佛经,
懵不知落处。后阅《五灯会元》,达观禅师云:“禅是经纲,经是禅

27
《周易密钥》前言
纲,提纲正纲,了禅见经。”乃穷览禅说。久之,知唐宋以 来禅家大
师,道齐诸圣。其寥寥数语,能括尽经教精华。其大自在处,已入吾
儒圣境。凡吾儒谤 佛者,皆不知佛之实际与吾儒同,且不知吾儒中庸
之道与佛无异也。盖自唐之王维、白居易、裴休,宋之 杨亿、李遵勖、
张九成、李丙、冯楫,十数人外,鲜有知此者矣。禅语既会,再读诸
经,立知归 宿,然仍不能解脱也。十四年冬,因时局兀臬不能去怀。
偶阅马祖与百丈观野鸭因缘,遂脱然放下。 因 说偈曰:“参得江西
过去禅,应无所住得真铨。森罗万象飞飞过,不许些微把眼穿。”因
废弃时 事,安心著书。后读僧璨信心铭曰:“大道无难,惟嫌拣择。
但莫爱憎,洞然明白”。又曰:“才有是非 ,纷然失心。”凡著书不
能无拣择,无是非。於是著书之念亦放下,放下再放,回思旧梦,尽
是 云烟。历历数之,真多事也!

四、解读《易经》用减法:
《老子》曰: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是“为学”,越学越多,越学越生,所以称“学生”。学习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因为用的是加法。
解读《易经》则用减法,解易是“为道”,越解 负担就越减轻,
所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易是为道,不是学习知识。学
易是用减法 ,请不要被现有的知识所蒙蔽,知见越多越没有智慧。
为学主要用左脑,为道主要用右脑。二者通过实践连在一起。

28
《周易密钥》前言
把《易经》比喻成一棵大树,象数是根本,理占是花果。
象为根,数为本,理为花,占为果。
象是右脑的德能,数理是左脑的德能,占又是右脑的德能 。《易
经》智慧从右脑开始,转到左脑筹划,最后又回归右脑。
解读《易经》如何使用减法, 就是“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清除
自己的污染,“损之又损以至于无”,那时真如本性放大光明,人天< br>交接,易道得矣。


29

没有工作怎么办-教师节送礼


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怎样做教师节贺卡


大众传播的特点-直角坐标系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事业编转公务员被堵死


一般英语培训机构收费-四时田园杂兴一


山东省高考改革-小成本投资项目


适合男人长期做的行业-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画画大全简单漂亮人物-什么是文化



本文更新与2020-10-19 08: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14101.html

李守力《周易密钥》前言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