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2020年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知识复习讲义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21 06:29
tags: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推荐

关于执行力的文章-andrea怎么读

2020年10月21日发(作者:岑参)



《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界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1941年3月 ,党的理论工作者
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
泽东同志的思想 ”这一提法,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
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 东
思想”这一概念。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
东思想的科 学涵义作出了新的概括: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
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 革
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
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
际相结合上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
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第二,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


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 和阶级条件;
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石毛 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
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五,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
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党的创立和大
革命时期
标志:毛 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
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代表作:《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
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代表了这一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力量创造的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5)土地革命战争
前中期
标志:具有中 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即关于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
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
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反对本本主 义》、《怎样分析农村的阶级》
【练习】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提出
C.从思想上对党理论的阐述
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土地革命后期
和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中共七大确立
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解放战争
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第二章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1、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
争;加速: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
关条约》的签订;最 终形成:《辛丑条约》的签订。
2、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作了如下分析: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基础是被破坏了;
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
旧保持着,而且同 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
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
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 会
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与外
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 多或少的联系。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
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 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
阶级联盟的专政。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
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
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 ,又由于中国


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
不平衡 。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
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 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
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
的程度,是世 界所少见的。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5、近代中国革命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
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1)性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从


正规意义上说是从孙 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始的。它是中
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纲领。同盟会的纲领(1905 年孙中山在《〈民报〉发
刊词》中把它概括为民族、民 权、民生三大主义,即旧三
民主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纲领,但 是,它又是一个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历史地位。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它在 中国近
代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
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
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沉
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同时也有力地冲击
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统治,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
生了重要影响。它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
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 闸门,使反动统治秩
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它成了 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
巨变。
(4)经验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除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
合绞杀外,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先天的
软弱性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它没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彻底
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 ,没能把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
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一个农村大变动,没能形成一个坚强有
力的革 命政党。它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


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它的失 败,表明资产阶级
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7、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转变条件:
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
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
B.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
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
C. 1915 年开始的由陈独秀等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
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
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是新文
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 和科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之后,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
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成为中国宣
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D.俄国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
纪元,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革命< br>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
主义转变的国际因素、时代条件。
【真题精选】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


大,其中有一位被称“ 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孙中山 D.毛泽东
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就国际背景而言,它成立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就国
内条件来看,它的成立不但是近代中国社会 政治经济思想
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
结合的产物。具体地说: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②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
人运动 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 了
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④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
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党的 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
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
与希望,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变,具有划
时代的伟大意义:①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
的领导核心;②中国革命从 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③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
运动同世 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
中一部分。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 /p>


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完整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总路线。这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
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 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
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根本上解
决被束 缚的生产力。最根本的目的是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
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
产阶级是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
命的动力之一。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中国共产党。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
革命。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①新的时代 条


件,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属于旧的资产
阶级世界革命的范 畴。②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通
过它的政党)来领导,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③新的革命指导< br>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
想的指导。④新的革命前途,即经由新 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达
到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不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这
就是新、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和最根
本的区别是“主要的革命者”(即领导阶级)的不同。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新民主主
义革 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的关系问题,中国革命的现在阶
段和将来阶段的关系。
毛泽东根据中国 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 民主主义的国家;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即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
革命继续向前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中共党内在革命前途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
“一次革命论”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
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
和国。
国体是-各 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 中,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9年 6月 30
日,毛泽东发表了《论 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著作,完整地
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
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人民民主
专政的理论已全面付诸实践。
2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
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 所有;
保护民资工商业。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
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
经济纲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双重 性质,一方面具有
民主革命性质,另一方面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 济成分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
会上的报告中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作了分析:“国营经济
是社 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
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 的国家资


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这些就是构 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新民主主义经济由
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 资本
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只能是一种过渡 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
然是社会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党的七 届二中全会后,制定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简称“四 面
八方”政策。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建设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
共产主义思想 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无 产阶级领导”,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
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文化 中居
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 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
4、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
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一、统一战线
1、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 p>
(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时间:1924年1月中国国民
党一大——1927年。参加人 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它是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主要目
标: 推翻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主义共和国。主要
阶段:国民革命时期。
(2)工农民主 统一战线,时间:1927年——1937年。
参加人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主要目标:反 对
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主要阶段:第二次国内革
命战争。
(3)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时间:1937年——1945年。
参加人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主要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主要阶段:抗日战争时期。
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
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庐 山谈话,实际承认共产党的
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正式 形成。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时间:1945年——1949年。
参加人员:工人、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开明绅士、其他爱国人士、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主要
目标: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主要
阶段:解放战争时期。


2、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原则和基本经验。
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 盟。
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
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人民 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
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的联盟 ,也包括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
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 ,第一个联盟
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在巩固和发展以工农
联盟为主体的第一个 联盟的同时,也必须注意统一战线的第
二个联盟,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的联盟。整个说来,统一战线本身就是这两个联盟的对立统一,
必须正确处理这两个联盟的关系。具体 地说就是:第一,放手
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第二,尽可 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
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互相 促进。
统一战线基本经验:
(1)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
导权。
(2)必须区分清楚统 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政治
势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施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
力、 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


盟者,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打击敌人 。
(3)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
策略。
(4)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坚强的人民武装为支
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二、武装斗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1)毛泽东在 总结井冈山和其它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
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
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
(2)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①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 经济发展
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基本国情,也是走农
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最 根本原因。
②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③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不能走议会道路 ,也不
能像俄国的十月革命一样走先占领城市、后进攻农村的革命


道路。
②中国人口中80%是农民,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③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
决定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有密切关系。
(4)“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社会
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条件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
要形式,但武装斗争要和其他形式的斗 争配合。无产阶级领
导的武装斗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毛泽东也做出了“枪
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论断。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
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 斗争为主要形式。
(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的凶残,不
仅拥有强大的反革命 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和
技术的援助。
(3)敌我力量的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 各派的军阀之
间的矛盾、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
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 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
将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1)关于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的分析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大国
第二,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
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的红色政权 建设的总观念。
4、人民军队的建设原则——党指挥枪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了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
这个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
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根本原则。(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3)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
生命线。
5、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第一、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
视敌人。
第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第三、十大军事原则。
三、党的建设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对中国革
命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毛泽东在1 939年10月发表的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
群众性的、 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
产党,称之为一项“伟大的工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 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斗争中,积累了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
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 设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
列主义的建党学说。
2、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1) 在农村和城市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
农民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 进
性。
(2)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的性质。
(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
的组织原则。
(4)保持和发 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第一、党的优
良传统之一就是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第二、注重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
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 合、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5)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 争,开展整风运
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整风运动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
救人”,通过团结— —批评——团结的方式,达到既弄清思
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1942年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
【练习一】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B.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
C.资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
2.我们党在长期执政 时间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
面 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 设
的基本经营。其中一条是党的建设必须把__建设放在
首位。
A思想 B政治
C组织 D作风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
验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1949年10月1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 命取得基本胜利。
中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新民


主 主义社会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
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
成分并存的制度。
(2)在政 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
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 br>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3)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
1949年10月——1952年底,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 、封
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1953
——1956年,国内是工 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
要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这 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 p>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
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 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
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
化是社会主义 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
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
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
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
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
要在发展生产 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国家按照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
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个体农民引导到
互助合作 的道路上来。
(2)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
质的互助组,到办社会主 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
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高级社
实 行土地及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实
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逐步过渡。
(3 )在合作化的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即
依靠贫农,巩固地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对 待富
农经济,采取了由限制富农剥削到逐步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
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 子结合起来。


四、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创造了由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 ,
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化,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
合作化的过渡形式;
( 3)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办法,
提高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在自愿的 基础上联
合起来;
(4)规定了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
贸易服务的 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
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采取了 和平改造的方针,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
限制、改造的政策。国家实行赎买的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逐步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全民
所有制。
(2)创造了在工业 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
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再 逐步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企业合营等高级形式的
国家资本主义。
(3)把对企业的改 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在
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同时,给资本家出路,发挥他们的一
技 之长,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


(4)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 br>革命的胜利。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的
学说。
六、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中
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开始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五章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
的探索成果
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
中心任务
1956 年中共 八大的政治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
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 况之间的矛盾。党
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
力来解决这个矛盾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2、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1956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 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把国

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
这一中心任务,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
在新的生产关系 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团结全国各族人
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 br>家。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是我国在
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 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
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表现为对
抗性质的冲突。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
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 制度本身不断地解决。解决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
基 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
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 民内部矛盾是非对
抗性的矛盾。
B. 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


基本方法。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
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 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
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
的方法。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针、新政策。
其中主要有: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 盾,实行“团
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 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
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
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
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
和科学实践、艺 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
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
结互助的方针,等等。
三、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四个现代化”的内涵。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
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就是建
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 通运输和现代
化的国防。
四、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论述
毛泽东所讲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


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五、执政条件下党建设
1、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1949年3月
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同志:“务必使同
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 使同志们继续
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2、中共八大决定在全党进行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
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3、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
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 的监督;
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4、加强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
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5、反对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
6、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成无
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政策和策略是党
的生命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
问题。”
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与主要内容。
①形成过程:毛泽东在1945 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上
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建一个绝大多数人
为基础的民 主联盟国家制度。在1948年12月30发表的《将
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 主专政”
的概念。1946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
政》一文,完整地提出 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并科
学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存在的一系列
问 题。
② 主要内容: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
敌人实行专政。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
工农联盟。
第三、人民民主专 政的职能任务。对外防止帝国主义和
各国反动派的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对内镇压
敌对势力,保护人民的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建设。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优点和特点。
第一、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 社会
主义改造时期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畴,而不是作为
专政的对象。


第二、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第三、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体是实行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四、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在解决民族问题上采用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1956 年在中共八大上,根据周恩 来、陈云的建议,制
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
建设方针。这是 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这一方针的执行虽然经历了曲折反复,但在实践中取得
了成果和经验。1961 年 1 月中 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
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样体
现了这样 的精神。
2、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1)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 处理重
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不能照搬苏联片面地发展
重工业的模式,而要从中国是 一个农业大国这种情况出发,正


确处理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 和轻
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中指出,中国的工业
化道路问题,“主要地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问题”。
196 2 年党中央把毛泽东这一思想概括为“以农业为基础,
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3、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关于经济体制。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 ,
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并为八大决议采纳,60 年代初,邓子
恢、刘少奇、陈云、邓小平对农村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也表示赞成,成为我国 70 年代末以后农村改革的先声。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成立了五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他 们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 2)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在统一的中国境内,以少
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 治机关。
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它是我国各民族在统一的祖国


大家庭里实行平等的联合,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适当形式 ,
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重要制度。
(3)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 < br>(4)1957年,除个别地区以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绝
大部分已经基本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 主义改造,全国各民
族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建
立在平等、团结 、互助基础上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的方针
四、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确定的 外交政策。“另
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政策。
(2)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
期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br>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大贡献。主要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
(3)1974年 2 月,毛泽东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时
第一次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三个世界”
划分的思想使世界反霸权主义的力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
大,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五、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实现祖国统一,结束国家分裂,是中华 民族的根本
利益所在,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即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
式。
1955年 5 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5 次会议
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 争
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国
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争取和平的 方式解放台湾。这是第一
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63 年,周恩来将我国
对台政 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
国。“四目”为:(1)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 交必须统一于
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
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 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
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
坏对方团结之举。
第七章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毛泽东活思想的活的灵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实事
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路线早在 1930 年 5 月,毛泽东 针对当时党和红军内部普
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
次使用了 党的“思想路线”。 1978 年关于实践是检验标准
的大讨论成了全党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使解 放思想、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在全党重新确立起来。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 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
实事求是进行了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 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
(1)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按 照客
观规律办事;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2)实事求是思想路 线的三项基本要求:一切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 br>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
方面的有机统一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 原则,是毛泽东思想
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
法,是我们党的 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


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基本内涵和基本
要求:
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周恩
来,1929 年由他主持、陈毅参加起 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
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提出红军筹款等工作要注意
“群众路 线”这一方式的作用。1943 年,毛泽东在为中央起
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 我党的一切
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如此无限循环, 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
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
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
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了起 来。1945 年,
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从
党的性质和宗 旨出发,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
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区 别
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一 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
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的,是党的一切工作 的根本出发
点和归宿。具体包含以下含义和要求:
①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 是无产阶级政


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②一 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③一
切依靠群众,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要尊重和支持
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④一切依靠群众,就必须倾听群众
呼声,善于从群众的 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
政策。⑤一切依靠群众,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 br>义。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
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工作路 线。它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的认识过程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
中的 创造性运用,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4、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1)涵义:一个国家的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
胜利,必须首先立足于本国,从本国的实际出 发,依靠本国
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革
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 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正
确道路,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搞好。
(2)独立自主 方针和原则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关于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思想。
(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
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 进行革
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问


题的基本方针 。
【练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是(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二、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
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二大对 毛泽东思想的科
学含义做出了新的概括。
3、中共十五大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
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共十
六大和十七大均有论述。
4、毛泽东思想在今天仍然是带领全国人民奋斗的一面
旗帜。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必须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才能坚持和发
展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
3、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先导。
【练习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家里的英文-consideration是什么意思


tvb是什么的意思-硬币的英文


南冰洋-中韩在线翻译器


二硫化硒-公共英语考试时间


唛头怎么写-靺鞨


读书的英文-焚


商品的英文-匮乏的意思


日语兼职-TORSION



本文更新与2020-10-21 06:2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15478.html

2020年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知识复习讲义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