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什么百什么-一丢丢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毛泽东重要著作及其主要内容
毛泽东重要著作是《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每年必考的内容,可是由于著作较多,重点也
较多,在教材中知识点也比较分散,学生掌握起来比较
麻烦。为此,文都教育考研政治
名师专为同学们整理出《部分毛泽东重要著作及其主要内容》,可以供同
学们突击记忆。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2)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3) 中
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
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
妥协性;(4)
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5)
工业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1)
肯定农民的
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
命武装的必要性;(3)分
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
革命的力量;(4)
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1)建
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2)
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
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3)
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4)
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4.《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1)没有调
查,就没有发
言权;(2)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
中国情况”;(3)阐明了调
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5.《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1) 阐
述了中国
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
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6.《<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1)统一战线是
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2)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3)党的
建设是中
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7.《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
史文献:(1)
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
和领导等问题(3)阐述了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
新的科学概念(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
据地的重要性。
8.《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为中
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客观依据;(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3)文化与<
br>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5)革命实践才
是
检验真理的尺度;(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
的观点。
9.《论政策》(1940年)—— 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
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0.《改造我们的
学习》1941年: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第一次科
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11.《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 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1) 运用矛盾分
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2)
从实际出发
,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3)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
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12.《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
的纲领:(1)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
由城
市领导乡村的时期;(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
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
阐明了全国胜
利后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
相结合的思想武装全党。
13.《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1) 建立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
现的国内和国
外基本经验;(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
内容和职能;(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6) 制定
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4.《论十大关系》(1956年)—— 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2)
对立统一规律
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3)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
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
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4)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
外国的关系。
1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光辉典范:(1) 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的理
论;(2)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
法
;(3)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
折的;(4)“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5)
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
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