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重点复习笔记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21 07:22
tags: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推荐

垂直平分线-concert

2020年10月21日发(作者:郝懿行)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 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 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
活动。
第一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研究的深化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的争论:
第一种观点认为 应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的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片面,还有
非政治思想和行为)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过于宏观,并非专有特殊的对象)
第三种观 点认为以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
象。多数论者持这一观点 。
第四种观点认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虽然应重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的研究,但应将它作为另一门独立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去专门研究。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
应当根据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来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研究对象便是对于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而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的特殊矛盾是 一定社
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
由思想政治 教育学的特殊矛盾,我们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
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客观外界条件
即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 ,又受到主观内部因素如人的生理心理的制约。人
的思想和行为受这两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另外还要研究 人们的思想如何转化为行为,如何运
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探索 < br>从实际情况来看,思教学范畴包括广义和狭义。从广义而言,是指反应和概括死教学领域各
种现象 的方面、关系、本质、特性的所有基本概念;从狭义而言,仅仅研究那些反应和概括
思教学研究领域中各 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
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一般从狭义上研究。
思教学范畴与思教规律的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都是思教本质联系在人们头 脑中的反
映,都是人们认识思教的思维形式,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们认识思教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结晶,又都是人们进一步的实践和深化对思教的认识提供认识工具。但,思
教规律对 思教本质联系反应的更完整和深刻,而思教学范畴则从某一侧面、某一环节上反应
四角的某系本质联系。
3: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和结构
第一, 按思教范畴的性质、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和关系范畴。
①实体:反应思教客观内容、实在基础和各个环节。
②属性:反应思教内在本质联系所规定的特点、属性和功能性的。
③:反应思教各种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联结关系和综合联系等普遍关系的。
第二, 按思教学范畴作用大小不同,分为基本范畴、重要范畴和据具体范畴。


第三, 按在范畴体系中高低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思教学的高层、中层次和低层次范畴。
5: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特征和功能
(1)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基本特征
① 客观性
②流动性:我们把思教学范畴的发展性、相对性、辩证性统称为流动性。第一,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思教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认识能力的提高,不仅会丰富已有的思教
学范畴的 内容,而且还会提出和增加新的范畴。第二,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思教时间的
深度、广度的相对性、 有限性的制约,作为主观反映的思维形式的思教学范畴也具有相对性、
暂时性。第三,思教学范畴的辩证 转化也反映了它的暂时性、过渡性和渗透性。
③抽象性:思教学范畴的形成是在分析思教的矛盾运动中 ,从感性的具体到科学的抽象,对
矛盾运动的性质、属性、特征概括出最简单的规定、压缩性的基本概念 。
④阶级性。
(2)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主要功能
① 认识功能。首先,表 现为规范思教学科的理论知识。其次,是认识和揭示思教的本质和
规律。再次,是开拓人们的思维,起着 思维再生产的作用。
②方法功能。首先,它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其次,它体现认识运动中个别和一般 的各个思
维环节。再次,它激发思维的超越,为学科理论知识宝库增值。
③构建功能。首先, 它能指导人们构建思教学科的理论体系。其次,它是构建思教学科体系
的基本条件。最后,它是思教学科 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思教学的起点范畴:思想和行 为。第一,思想和行为是思教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
的范畴。第二,思想和行为同思教学的研究对 象互相规定。第三,思想与行为固有的内在矛
盾,蕴藏着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剁成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第四,思想和行为也是思教形成
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思想是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 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
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 进行整合后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
识现象的一部分。
人的行为是指为满足需要而采取的一连串行动所组成的作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中心范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第一,作为思教学基本范畴系统的中心范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系统中的整体性范畴。
第二 ,作为思教学基本范畴系统的逻辑基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对思教领域的特殊矛盾及
其运动规律进行研 究的重要因素,从而体现了基本范畴系统的本质特征。
教育者是指经过专门训练,能有目的和按计划对 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受教育
者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中介范畴: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
理,逻辑中项联结逻辑始项和逻 辑终项。处于原则、方针的重要地位。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结果范畴:内化与外化
内化是 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
观点、思想体系、道 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人意识,使个体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思想
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 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
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并多次 重复良好行为使其成为行为习惯,产
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
5.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终点范 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教本质、体现
思教领域特殊矛盾性的基本范畴。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建构
为了合理、科学、有效地建构思教学范畴体系,应当遵循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等原则:
1 .实践性原则。贯彻实践性原则,要注意下列问题。第一,通过思教实践,使思教学范畴得
到检验。一方 面,使某些思教学范畴成为过世的或是陈旧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会使某些思
教学范畴的内容更精确、更 科学、更完善。第二,通过思教实践,使思教学范畴得到发展。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研 究和建构思教学范畴体系时,必须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
考察其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即对其作多方面、多 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全面的认
识对象,这是思维的本质所在。而“要真正的认识事物,就必须 包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
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 这一要求可以
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全面性原则的基本逻辑要求是:第一,从整体出发考察思教
学范畴的纵向发展过程,反对那种脱离整体而孤立地考察对象的部分或要素的做法。第二,
用对 立统一的辩证观点考察思教学范畴的横向连理,反对形而上学地割裂成对范畴之间的辩
证关系的思维方法 。
3.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指在研究和建构思教学范畴体系时,必须充分认识它同社会环境系
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遵循开放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
点:第一, 坚持时代性。第二 ,坚持全面性和联系性
4.创新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思教学范畴体系时,必 须具有敢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追求独到和最佳的精神,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开拓性的现代思维方式 。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内容:
思教学的理论基础 研究:思教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教的功能和价值研究,思教的过程和规
律研究,思教的对象和接受研究 ,思教的目的和任务研究,思教的内容及方针、原则研究,
思教与社会环境的研究等。
思教的 形成和发展:这部分研究思教在阶级社会的普遍性和历史发展,研究在马义指导下批
判继承、批判借鉴的 问题。
思教的方法理论:这一部分主要研究如何在哲学方法的指导下,恰当运用一般方法去创造、总结、掌握、运用思教自身的科学方法。
思教的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岁思教活动的全过程实行 有效调控,包括思教信息的调查分
析、思教的预测、决策、实施和评估的研究,思教的管理体制、运行机 制和组织领导研究,
思教队伍建设研究,思教者的素质及修养的研究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
深化思教学科建设,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 一,认清思教学科与马义理论学科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思教学科的作用。马克思早就指
出:“理论一经 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
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 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其二,重视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大力建设思教新的分支学科。与思教 直接有关的非智力
因素研究及其分支学科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①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研究。在思教中运用 心理
学,重点是研究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心理现象与发展变化规律,其直接目的就是引导人
们保持思想健康,做到由思想自发到思想自觉,更好地开发个人的潜能。②婚恋规范与婚恋
道德研究。③ 事业理想与职业选择研究。④现代人际交往研究。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此外,学习学、创造学、 成功学等国外研究成果,也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予以借鉴研究,
在实践中探索其本土化的路径。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现代思教的理论基础是马义,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义科
学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是现代思教学能够得以 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思教
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以完整、准确的马义科学体系 为理论基础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整体性
的马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另一方面,要始终 坚持以马义中国话的最新伟大成果为指导。
1.坚持以整体性的马义科学体系为指导。要理解马义的整 体性,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马义,
怎样坚持马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即我们应“坚持什么样 的马义,如何坚持马义。”
要全面理解和回答“坚持什么样的马义”,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br>(1)最根本的要坚持马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义性质、实质,对坚持马义的基本
原理、 基本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正确、全面的马义观对马义本质规定性的认识至少应包括
以下几点:一是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义最根本的理论特
征和理论基石;二是科学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这是马义的根本性质和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马 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四是坚持
与时俱进,这是马义的最根本的理论品质。这四点是马义内在 的本质规定性,是保障马义不
变质、不变色的根本,是区分真假马义的分水岭和试金石,也是揭示马义中 国化客观规律的
关键躲在。
(2)要坚持马义基本原理。是马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马义本质规定性的生动表
现。包括:一是马义哲学中的基本原理。二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所有制理论。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基本原理。
(3)坚持马义的 基本特征。是马义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是马义与其他思想
体系根本区别的标志。第一层次 是列宁所说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这是马义最根本的
特征。第二层次是指开放性、创新性、动态性 ,这是第一层次特征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如何正确坚持马义:一是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义理论 的科学体系。二是必须坚持和巩固
马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回应种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 地捍卫马义。三是必
须坚定不移推进马义中国化。
2.坚持以马义中国话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 导。所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特别
要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 当前,我们党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
领经济社会发展,当然,也必须用科观来统领思教并推进思教学科建 设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
思教学主要借鉴吸取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 、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吸收
现代西方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理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有益成分 。
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一 )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现代思教学在马义指导下,是中共思教丰富经验的理论升华,
不仅具有科学性 ,反映了思教的客观规律,而且具有价值性,在它指导下的思教实践,能够
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和人 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它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高度一致的。
(二)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它是在思政实 践中反复出现的丰富经验的理论抽象,它透过
现象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反映了新时期思政的客观规律, 对思政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三)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综合性:第一,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 第二,综合协调各方
面的力量。第三,思教具有全程性。第四,思教具有全员性。
科学发展到 今天,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这一学科发展的客观趋势表明,任何一门现代
科学都是在综合应用多学 科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横向学科。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
思教发展的历史,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思教建设实践、思教学科化的发展历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发展
思教概念是其在特定的时空境遇下,实现内涵的丰富性和外延 的拓展行,思教概念将在既定
的阐释之上,沿着内涵和外延而不断发展,从而经历了从历史到当下、从传 统到现代的发展
过程。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2.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阐释
思教概念的理解,是在对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 相近概念的比较研究中逐渐
澄明。政治工作是这群概念中的最高概念,它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和阻止为 实现自己的纲
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思教的概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思教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2)思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思教 以教育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现代演进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实践内涵的发展,其发展首要的是重新审视交往实践在思教中的基
础作用,真正实现思教在交往实践中生 成“人”的价值关怀,以回应对思教“人学空场”的
误读。
(2)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阶级内涵的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教育内涵的发展。其发展 ,首要的是用要与的理念整合思想政治教
育活动,是思教活动的方式回归教育并只想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 养成和践行,尤其是当代的
教育理念及其发展与思教活动相结合,如生活世界教育、建构主义教育、体现 思教的价值关
怀和人文观照的维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
西周时期:
政治上:“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极力宣传“天命论”、“王权神授”,以维护君主至高无
上的权利地位。
道德上:“明人 论”,把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伦作为社会伦理的基本元素,以
此确立上下尊卑的等级差别 ,教导人们安守本分。
封建时期:“三纲五常”,规范人们的言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孟子、荀子
2.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
奴隶制城邦国家:
斯巴 达:在贵族子弟中进行“战士教育”,目的在于灌输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思想情感;
雅典:思想政治教 育不仅包括对奴隶主贵族子弟的教育,还包括对平民的教育。对统治阶级
进行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其熟悉民 主政治生活,掌握获得公民支持的技巧;对平民的教育的目
的是要平民消除对统治者的反抗心里,其主要 内容是自制、控制情绪。
封建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在宗教教育的名义下进行,其内 容主要是对全体成员进行宗教神权教
育,教会鼓吹“上帝创始说”。
文艺复兴时期:
资产阶级提出了与神学世界观对立的新世界观,即人道主义。
二战后:参考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3.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
从马到列宁的社会主义灌输论和 政治教育,全面开展理论建设和政治教育工作再到斯大林在
联公布17大第一次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 的概念。
4.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期
中 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思教,尤其是把思教渗透到工农运动中。秋收起义把党
支部建在连上,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期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思教 主要是对军队的思教,同时也包括对最广泛的社会群体的思
想政治教育,思教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进一 步发展,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
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 议)中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
要算是教育的问题”①,要“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② ,从而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到
了第一位。这是我军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党的思想 政治教育史上
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我党我军思教形成的重要标志。
(3)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期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
讲话,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4)思想政治教育成熟期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 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思教的“生命线”、“中心环节”、“重要政治优势” 江泽民用“四个
如何认识”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 特
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思教的学科化,既是思教体系化、科 学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教学科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学科主体确立 ---分支学科发展---综合深入发展”的三个阶段。
1.学科主体确立阶段(1978-1995)
这一阶段主要探索学科主要理论框架与学科的 基本理论,确立并建设学科理论体系与专业主
干课程体系。这一阶段经历了全面探索期和系统建设期,思 教学科在这一阶段中逐渐系统化
和科学化。
全面探索时期(1978-1984)思教工作者 就如何建立思教学科、实现思教科学化这一重大课
题开展了开拓性的探索,为现代思教学科的创立奠定了 良好的思想基础。
系统建设阶段(1984-1995),首先,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教学的教学和研究 队伍。其次,思教
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
2.分支学科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
这一阶段,思教学科的主干课程从不同层面上得以延伸,形成了理论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方
法、 思教管理学、思教心理学等分支学科。
3.学科综合深入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思教与其他 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渗透,并应用相关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进行思教
基础理论建设,形成颇具特色的思教研 究领域,这种综合性、交叉性研究使思教学科建设始
终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从而显示出学科的生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视阈
思教发展的本质是思教现代化的问题,其动力来源于思教内在运 行和时空境遇的合力。对思
教发展的本质、动力和特征的回答,旨在展示思教发展的应然性和合理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空境遇


1.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由于经济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它的改变必然影响并反映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因此,全
球化 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和文化领域,从而形成政治和文化交往的全球化,正是在这
一过程中,全球化 在经济领域的扩张演变为意识形态和文化的话语权的争夺。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使思教面临多重挑战 ,促使思教予以回应。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文
化交流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选择、吸 收“他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向
“他文化”输出自身的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的不 均衡激化了文化冲突。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的思教发展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主体是 具有健全经济理性和道德约束的人,它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不断提
升,这就要求思教改变传统的单一教育模 式,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模式和民主参与模式,
充分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和社会角色的多样化需求。另一 方,市场经济是以个人为活动主题和
利益本位的经济体制,个体总是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以自我 利益为核心的个人主义。
同时,对外开放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也将呈现在人 们的思想意识
中,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尖锐对立:“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
颠覆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事甚至是十分尖锐的。这就要求思教不断进行发展和
创新 ,一方面,思教要培育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另一方面,思教应
发挥在社会价值取 向上的协调和主导功能,既要充分尊重个体价值取向多样性,又要用社会
主义道德进行引导和建设,维护 社会主义一是形态的主导权,坚持价值导向一元性和个体价
值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思教发展
一方面,科学技术对世界“解蔽”塑造了人的主体意 识和理智能力,它不仅培育了人的主体
性,而且充分开发了人的自由自觉特性。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标 准化、集权化、理性化等
基本原则缺乏人文关怀的维度,它容易因科技至上而失去人的意义和精神观照, 引发人类的
道德危机和意义缺失。
这就要求思教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自我建设,建构思教运 行并得以介入到新的社会群体的
平台。另一方面,思教应积极介入到新空间和新的社会群体中,在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指导
下对其进行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包含两个向度:一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发展的
过程;二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发展的过程,思教发展的实质是实现思教的现代化。
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涵
思教的发展,是以现代思教为指向,以传统思教为参照,在思教 观念、体制、内容、方法等
方面的现代化。
其一,思教理念的现代化。思教理念表征着思教的 自我认识和态度,它渗透在思教的价值、
内容、方式、体制等各个环节中。思教理念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 开放的观念、发展的观念和
多样化的观念上。
其二,思教内容的现代化。
其三,思教体制的现代化。其蕴涵这思教运行领域、决策与管理体制的发展。
其四,思教方法的现代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点
1.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
内涵发展,指思教在特定的时空境遇下,其本质、结构、特性等 的发展。内涵发展的核心是
教育质量的提高。内涵发展是思教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使思教呈现为内源发展 。
其次,思教的发展,需要外延发展为其提供空间和条件。是在领域上的拓展。内涵发展为外


提供前提和基础,外为内涵发展提供舞台和条件。
2.渐进和飞跃相结合的发展。思想 政治教育的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和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主导下进行的,而不是对原来思想政治教育的 完全否定,但同时也涉及到局部的变革。
3.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协调式发展就是一种平衡发展, 强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
作用,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作用的发挥。突破式是一种 不平衡的发展,有
利于思政的创新。
4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
1.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保证同一群体文化特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代文化底蕴
现代文化通过主体创造实现文化有旧形态向新形态转变 ,从而超越传统文化和落后文化。现
代文化的生成不仅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特质和超越落后文化,更 重要的是创造先进的文
化要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回应
中国共产党思 教的历史事件和现实实践,对思教的内在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理论创新,这
些实践和理论积淀对思教发 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坚持思教的“三贴近”原则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
4.坚持以弘扬主旋律为思教的着力点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1.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需要更加重视思教
2.借鉴西方国家相关学科的只是,丰富我国思教体系
3.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用的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有效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之维
(一)理论动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 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
础之上,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 相结合,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核
心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正是这一理论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对社会主义发展
的科学阐述,规定了思教发展的性质、方向和目标,成为思教发展的理论动力支撑。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人的发展的内容规定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发展观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社会主义发展的出
发点、目标和途径。思教做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一 维,其发展不仅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建设,以体现其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而起理应有传统思教对人 的漠视转向“以人为本”。
把思教活动视为引导主体进行价值追求、价值创造、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的过 程,以满足和
发展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人的发展的实践转换
在中特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中,社会主义社 会各个层面的和谐发展构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两 个相互推进的历史进程,他们相互结
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思教发展直接指向两个层面:一是建设以 社会主义道德和价值为
支撑的和谐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二是观照主体的意义和价值,建设和 谐的精神
家园。


(二)理论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
从马 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的视角审视思教的发展,旨在摒弃对思教实践的单一主体的自我
中心范式,而走向 “主------客------- 主”的交往实践,从而在交往实践中高扬人的主体性,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其一,交往实 践活动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思教正是交往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一方
面,交往实践使主体之间形 成角色共同体,在理解、解释和参与中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主
体之间的这种交往不仅使作为意义的文化 要素得以传播和理解,而且通过解释生成新的意
义。
其二,人在交往实践中生成自由的人,这与思教的终极指向相一致。
(三)理论拓展:人才资源开发理论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 一维,它旨在通过人才的个体开发
和社会开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 持和精神支撑。
1.人力资源开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
思教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它与人才资源开发密切相联。一方面,人才资源开发的目标与
思教的目标相一致,它们都指向人的自由而 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与思教的相
互支撑,共同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这在于:思教通过个 体的思想素质塑造及其对其他素质
的导向,表现出强大的人力资源开发功能;而思教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 重要途径,理应对人
力资源开发、对个体素质的优化及需求予以回应。
首先,改变中国深层文化结构,为培养和炫白人才创造有利环境。
其次,增强思教的创造性,培养具有特色的各种人才。
再次,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进行人的内在潜能的深度开发。
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多重视角
本章以思教的领域、功能和形态发展为重点,构建思教发展的多重视角。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发展
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扩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 发展。思教的领域发展,既基
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也基于现代社会和学科领 域的高度分化与
综合并举的发展趋势。思教的分化,就是思教向未知领域、宏观、微观领域的扩展深入, 开
辟新的教育领域,发展新的学科分支;思教的综合,就是思教向业务、网络、环境领域的渗
透 ,与业务工作、环境建设、网络建设整合,克服思教“两张皮”现象,形成综合教育格局
和综合性学科分 支。思教的分化与整合发展趋势总是相辅相成地结合在一起的,分化中有综
合,综合中有分化,分化与综 合相结合,形成思教立体发展态势。
1.思教向宏观领域的发展
一是国内层面,把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作为政治方向,作为思教的主题,思教要同业务活动、
经济活动、管理工作具有广泛渗透性而 深深根植于现代社会生活之中。二是国际层面,指为
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们要培养大批面向世界的 人才。
2.思教向未来领域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相互联系的两个 方面:其一是思教本身的科学预测
与决策。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教的科学预测与决策问题,是教育由经验 走向科学的重要标志,
是争取主动并取得成效的前提。其二,保证和促进单位及个人面向未来的顺利发展 。
3.思教向微观领域的发展
思教的微观领域,是指思教主体的内心世界。微观领域涉思教 活动主题的知、情、意、信、
行。我国思教实践和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学科领域对人的内心 的现代研究成果,
为思教向微观领域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准备。
(一)思教心理研究。(二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旨在展示受教育者认同社会主导思想


并进行思想行为转化的活 动过程。
4.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发展
思教的“生活世界”,是指与思教活动密 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思教进入“生活世界”,展
示了思教社会化的过程,它是思教特性和现代社会的 客观要求。就特性而言,一方面,思教
运行是在与个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展开,旨在实现个体思 想行为与社会生活的统
一。另一方面,思教只有推向社会生活领域,才能打破思教的狭隘视界,不仅让社 会各个群
体都参与到死角中,而且有效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形成“全员育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展
思教的领域发展,必然带来思教的功能发展。思教的功能发展 ,是由思教的结构发展决定的,
是思教的内涵发展。
1.由复制功能向超越功能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教的生命线作用、先导性作用,应当合理地被理解和作为超越功能进
行发展和 发挥。
2.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的发展
首先,思教的政治功能不会丧失,而是在新的形势下发展
其次,发展思教的经济功能,发挥思 教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思教的经济功能,是由思教的
工作对象、作用对象和工作目的所决定的。 再次,从思教的作用对象来看,其作用对象是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作用的目的是促进经济
工作、业 务工作的发展。
3.由传承功能向创新功能发展
在全球化、现代化、个体主体意识和创新意 识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中,思教仅仅执行社会主
导的思想意识的传递功能还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 它需要有传承功能向创新功能发
展,发挥思教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创造功能。
首先,发展思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功能。
其次,发展思教文化创新功能。其一,思教进行 “文化选择”。其二,思教通过建设社会宏
观环境而实现“文化创造”。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发展
思教的形态发展,是指思教的运行方式和整体特征的转换,主 要呈现为传统思教形态向主导
式、交往式和网络式的思教的转换。这三种思教的新形态既是基于特定的时 空境遇和人的发
展的诉求的回应,又是思教发展本质的具体表征。
1.主导性思教
其是针对单一性思教而言,是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强调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教形态。
其 一,主导性思教发展的基点。其二,主导性思教发展的内涵。主导性思教形态呈现为向内
和向外两个层面 :一是思教在社会运行中所呈现出的主导性,二是思教各个要素所呈现出的
主导性。
2.交往 式思教。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的实践基础是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
能够达成相互理解和 解释,进入共同的认知领域。
3.网络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空机遇下 ,以认清网络本质和
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虚拟实践活动。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
思教,既同人的思想、行为和人的发展有着 直接的关系,又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有着广泛的联系,我们不能之根据它自身的结构、功能、 过程去认识它,而必须从历史发展
的视角,从它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层面,认识和理解它的特殊性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探索
1.原始社会的生活式德育
原始人 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在与自然交换和人与人的交换过程中,伴随着意识、情感、
规则的发生与发展, 这就是人所特有的德性萌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济把这种原始形态的
德性称之为“生活式的德育”。尽 管这种生活式德育极其原始,但它已经历史性地“承担着
社会生产性和生活性”,“维护社会公共生产和 生活”,传递和驯化人的德性职能。
2.我国古代关于道德教育本源性探索
我国古代先哲在 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尽管对人性只能做出主观的猜测或某种预设,而且观点
迥异,但他们都强调了人与动 物的区别,这就是人要向善,人要讲德,从本源上确认了人对
善与德的需要;都从不同角度为道德教育做 了论证,从根本上确立了道德教育对社会和人的
价值。
3.西方古代关于道德教育本源性探索
柏拉图以善德和理性为标志的理想国,建立途径有两个:一是教育二是理想国要由理性和善
德最 高者来治理。柏拉图从治国和个体层面论震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柏拉图根据他设定的
人性前提,提出了 道德可教、知德合一的道德教育理论。其“性善论”假定,认为人都有舍
恶趋善的本性,人不是天性为恶 。但人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行善和讲德,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
善恶的能力;人能知善,一定行善,人能知恶 ,必能避恶,行恶者不是恶性使然,而是无知。
西方古代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和《尼各马科 伦理学》两部名著中,系统研究了道
德教育的起源和本质,其论证也从人性和社会两个层面展开,
4.资产阶级学者关于道德教育本源性探索
英国哲学家培根,是实验科学的始祖,经验论的奠 基人。他至少表述了这样两个观点:一是
人们既要尊重和利用科学,也要追求人道和美德,这是每个人不 可替代的两个方面,二是社
会既要以科学方式推进繁荣发展,也要以社会方式进行调解和美德教育,这是 社会发展不可
替代的两种方式。培根对美德、道德教育所做的理想描述,超越了以往思想家仅仅从人性的
唯心预设出发来论述道德与道德教育的局限,第一次把,美德和科学联系起来,提出了与科
学发 展相一致的道德与道德教育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其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 理性批判》中,论证了人
的自由本性,并为人的道德立法。
深受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 家思想影响的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了权威
主义教育理论。他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理论, 即德育理论和教育性教学理论。
杜威是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其引述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对道德和道德教育
的起源、发展作了论证。其认为,道德需要与发展的根源是人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作 用和人
的积极构造,是人在合作中不断解决道德问题的探索过程。杜威把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一致
起来,肯定实际生活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冲破了传统道德教育脱离实际、滞后于实际的惯
性,使道德 教育根植于现实生活,这是道德教育思想的进步。但是,杜威把道德教育与人们
的现实生活等同起来,似 乎有些简单化。总之,杜威为道德教育摆脱宗教与形而上学的传统
模式,进入现代发展轨道,开辟了途径 。但是,杜威的教育理论在西方社会背景下,既受西
方个人主义主导价值观影响,也受他的实用主义论理 学的制约,他强调个人的道德经验、价
值选择和主体地位,否定道德规范与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必定走向 个人主义道德和相对主义
道德;他衡量“价值的存在是依赖情景的”思想,是他“有用即真理”的伦理思 想在道德上
的贯彻,也必定使道德教育陷入实用主义的泥潭。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论述
1.从人与社会实践性本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或劳动,是人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一方面,它是人与


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基 本方式,具有物质的性质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另
一方面,它又是以人为主体和以人为主体和以客观对象 为客体的自觉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
体性特点。所以,人的实践活动同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同,人既要坚持 “物的尺度”,即符合
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又要坚持“人的尺度”,即符合人的目的性,满足人的需要。 马义以“实
践”作为根据,科学揭示了社会与人的需要的物质与精神的根源,为思教的存在和发展提供< br>了本源性论证。
2.从人的社会性本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马义认为,实践不是个 人孤立的活动,而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及其处理、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
也是受一定社会关系制约的历史性 活动。因而,人既需要社会关系,又受制于社会关系。“社
会关系”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 系。思想的社会关系不过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
上层建筑,而物质的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 而形成的,是人维持生存的活动
的形式。人的生存和发展,既需要物质的社会关系,也需要精神的社会关 系。思想社会关系
的需要与满足,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
3.从人的主观能动性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源
实践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人 的存在不是一种纯自然的客观存在,而是一
种有意识的,有思想的存在。
4.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思想
上述三点的说明:第一,人的实践活动是由目的 和受一定思想支配的,人由客观存在引发出
出主观思想,又由主观思想见之于客观行动,是人区别于动物 的根本特性。第二,人的自觉
能动性,决定人对思想、精神的需要,人只有通过确立目标、理想来指导自 己的行动,才能
实现社会与自身发展。所以,人对思想精神的需要,人对目标、理想的追求,是思教赖以 存
在和发展的本源。人的实践活动,就是不断地通过人的主观和客观、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
基 础的辩证互动来创造历史的,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
1.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思政的实践性就是思政的现实性和思政价值实现的实效性,在社会 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
活动的结合和渗透。
2.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
也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政”。
3.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
4.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 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思政目的必须遵循
一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反映统治阶级 的利益。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思教的规律是思教活动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
由于思教所涉及的因素广泛且联系复杂,既有本质 的联系,也有非本质的联系,既有贯穿思
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矛盾运动,也有只在思想政治教育某一类型 、某一环节存在的矛盾运动。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探讨
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同的思路和观点。
首先,关于基本规律的研究思路问题。
应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作为思想政治 教育的基本规律,把它融合到思想政
治教育学科的体系中去,并结合学科建设和实际工作,不断深化对思 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
研究和运用。


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界定,有不同的视角。
再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的、原则、功能等具体内容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客观 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特性,普遍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性。我们认识思想政治
教育的规律,应当 从它的复杂关系中,揭示其必然的、本质的关系,不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
的某一因素、准则、目标、任务 等作为规律来研究。
2.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的关系
思教的基本规律,也叫思 教的一般规律或普遍规律,它是在一切思教中普遍存在的、贯穿于
思教始终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思 教的基本规律,是思教诸多因素和复杂关系中基本关
系的反映。
在思教活动中,基本关系的表 现首先是受教育者的实际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实际,这是教育
者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也是受教育者 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础。其次,教育者与受
教育者共同进行的教育活动,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教 育原则、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
法,提高思想品德水平并付诸实践,这是思教的落脚点。从出发点到落 脚点,是受教育者已
有思想品德水平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矛盾,就是思想政 治教育
的基本矛盾,即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人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基本矛
盾,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各个系 统、各项工作同样构成两个基本关系,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受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决定、制约和影响的 关系,即思教要服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
展的要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其二是思 教必须超越社会的客观条件,服从和
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这样思教是在既“受制约”又“起 作用”,既“服从”又
“服务”的矛盾关系中进行的。由这一关系所决定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思想政治 教育服从
和服务于社会发展。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是实现服从和服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因为任何思想的作用,包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都只能靠人来实现。所以
人的发展 与社会发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的互动。
思教的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的关系,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同,作用方式不
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也不同。
(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揭示了一般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 系的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一种必然性根据,即分析、研究各
种思想意识、思想过程的产生、发展 、变化,只能在社会存在中去寻找根源;提高思想认识,
推进思维活动也必须以“人们的存在”,即人们 的实际生活过程为基础。
2.能动反映论和灌输论,揭示了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
辩证唯 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能动反映
论之所以是正确思想 形成发展的理论,是因为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客观的、能动的、
社会的历史活动,是人们能动地 认识、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马义的灌输论,是由列宁提出来的教育理论。列宁根据人的能动 特性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
性,提出了“人的一是不仅反应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的命题。他认 为科学社会主
义思想就是指导人们反映、改造和创造客观社会的理论。我们不能把灌输理论简单地理解为
一种教育方法,它实际上揭示了科学思想体系,正确世界观只能通过学习、教育、实践而自
觉形 成,不可能自发产生,这就是科学思想、正确世界观形成发展的规律。
能动性和灌输理论虽各有侧重, 但在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上是统一的,它们既揭示了实践起
决定作用的规律,又揭示了理论、思想的相对 独立性与反作用规律。
(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
这一基本规律,是由思教的上层建 筑性质所决定,是思教在社会中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


本依据。
1.思想政治教育服从社会发展
其指就是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制约。
第一, 思教受社会政治制约。思教要根据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目标的要求,确立教育
的性质和 方向,并把政治教育置于主导地位。
第二,思教受社会经济制约。其对思教起决定性作用。
第三,思教受文化的影响。文化既以观念形态反应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等过程,又以观念
形态根植于人 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成为人们的深层心理结构。文化环境、文化条件,也影响
着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选 择和教育的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发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首 先,思教要为巩固社会政治制度、维护社会政治稳
定服务。这是思教发挥政治主导作用的集中表现。其次 ,思教通过广泛持久的民主法治教育
和方针政策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 实施。再次,思教通过
为国家培养接班人,推进政权的延续和政治目标的实现。
第二,思想政 治教育为经济、业务发展服务。思想政治保证,一是保证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
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创造 良好的思教环境,保证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为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
思教通过向社会传播精神文化,分配政治资源,生产精 神产品,担负着维护、丰富、发展主
流文化或主导意识形态的任务,同时也担负着批判、抵制有害文化, 借鉴、吸收有益文化的
职责。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教功能,是思教本质的外在集中显露。认识思教功能,有利于更全面深刻地把握其内在本
质。
(一)导向功能
1.理想信念导向
理想信念导向就是通过思教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 理想信念,并通过理想新年来凝聚社会、激
发动力,指导行为。理想信念具有指向性、确信性、稳定性的 特点。
2.奋斗目标导向
3.行为规范导向
所谓行为规范导向,就是按照道德、 法纪的准则、要求进行导向。行为规范导向,主要有两
个方面,一是道德规范导向,二是法纪规范导向。
(二)保证功能
其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思教的 保证功能主要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政治共识性。其二是思想一致性。其三是行动统一性。
(三)育人功能
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来实现。
(四)开发功能
通过思教,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掘人的内在潜能。
首先,尊重人的兴趣爱好, 发挥人的特长与优势,是发挥人的潜能的基础。其次,充分调动
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人的智力与能 力的发展,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重点。再次,培养创
造精神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最高层次。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 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反应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最本质的愿望和要求,体现一定
社会发展的目标 ,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概括地说就是要提高人们认识世
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 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一)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毛泽东说过,思想是 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
性。人愈是能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 础上规定自己的目的,就愈能利用客观世界的规律来达到
这个目的,而他的主观能动性也越大。另外,我 们还应当看到,思教只有立足于提高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有效实现有物质到精神、由精 神到物质的飞跃,取得实际成
果。
(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在认 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通过不断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
不断地深化对客观 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既是推动 党的事业向前发展的规律,也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规律。改造主观世界,既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 的,也要受到客观世界的
各种影响。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结果,具有较强的显示性 。而改造主
观世界的成效,不容易很快在实际的工作中显现出来。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要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问题。改造客观世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行动。要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就必须使主
观的思想符合客观的规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观,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面的 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
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受生产力水平 和社会政治制
度的制约,人们往往呈现片面发展的状态。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就是客服“道 德人”、“经济人”、工具人的局限,真正按照人的属性
实现人的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道德与政治 、生理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
展,真正成为“完整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反映了人的能动性特点和人的发展要求。
当然,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也 并不是人的发展取向与各种素质的平均性,即发展取向的无侧
重性。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对社会政治、道 德、教育等领域的冲击,也是经济主导价值观单
一化而导致的对其他社会价值观的替代性现象。
马克思提到的“个人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劳动能力(包括体力的和智力的)的充分自由发
展,是人的 才能和品质的多方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协
调发展。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要使人真正成为自然和历史 的主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
人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实现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的途径: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和基
础。二是需要进行制度改革 。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要求构成社会“活的有机体”各要素,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综合协 调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还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 的发展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


社会理想,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 个基本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
地位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 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建立
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它们的社会财富 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
阶段。在第三个阶段,人们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 的发展,成
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这就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
理想和信念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理想的实现依靠信念的力量,新年 的坚定基于理想的选择,
二者同属于精神范畴。是否有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是事关革 命和建设事
业能否胜利并继续推向前进的核心为题,是培养人的基本标准,也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者< br>的基本尺度。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坚持以理想信念 教育为核心,就是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
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理想、为实现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促进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 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
力和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在新的形势下,具备爱国 情怀、报答国家的养育之恩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行动之中。一
是关注祖国的政治命运、发展方向,这 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中心内容。二是以国家的兴衰为己
任,具有为国、为民分忧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这是 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三是继承、弘扬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是爱国主义发展的思想纽带,也是加 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
精神支柱。
一是社会心理升华为爱国信念。二是把爱国思想转化为爱国行动。
(三)道德教育是基础
经过两个飞跃、明理、重行
(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科学的思 维方式,需要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引导人们面向生活
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是引导人们转变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三是培养科学精神,为形成合理地思维方式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
一、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
所谓思教的价值,是人与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
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
性质是否与 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接近、相适合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
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 会关系中呵护主体全面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
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 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思教的主体是谁,其核心在于把 握住“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
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这里的主体有两个:即处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中 的社会集团与个
体,或处于一定思教情境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


思教的本质是,价值主体的需要------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
-----满足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属性之 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的质的规定性联系
而成的思教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综合统一。思教价值有其 普遍的客观基础和复杂的表现形
式。换句话说,一切具有价值特征的人和事物,总是以一定形式的主客体 关系表现出来。从
最终意义上来说,思教价值客体是构成思教关系的客观基础,思教价值主体是思教关系 的直
接承担者。
通过分析,我们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作几点具体的归纳:
第一,思教价值的合目的性。
第二,思教价值的合规律性
思教价值的实现,一是基 于对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认识,二是基于对思教客观规律本身
的认识,三是基于对自身价值的实现规 律的认识,四是基于对满足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运动
规律的认识。思教本身的规律和它对人和社会的价值 运动规律就构成了评论思教价值本质的
两个尺度,即和规律性和合目的性。
第三,思教价值的合必然性
思教的和必然性是指思教唯有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才能实现其本体教育价
值和工具理性价值而且这种价值的实现是必然的,它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做出质 的规定。思
教价值的合必然性具体表现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主体具有明确的导向价值。二是思< br>想政治教育对价值主体具有巨大的动力价值。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主体具有合理地整合
协调价 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
思教价值作为主体的对象性活动的产物和主客体之间的一 种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
象。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存在形态,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 关系中从客体的角度
区分价值的类型,从一个侧面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客观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结构
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分为不同的形态结构。
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
按条件和依据分,从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角度来看,有 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思教的理想价值,
是思教的根本目标逐步实现所呈现出的一种对任何社会发展的积 极效用和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具体
来讲,现实价值是理想价值的基础,理想价值是现实价值的积累,反过来又吸引和激励现实
价值。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价值中包含有现实价值的因素,而思教的现实价值是实现
其理想价值的 必由之路。
2.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
这是按性质作用来划分的。思教活动产生正面价值的前提条件是目的性明确。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按效果显现分,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思教的直接价值表现为满足价值主体---- 人的精神
需要,促使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体现为一种精神价值。
思教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是紧密相连、辩证统一的关系。直接价值孕育着间接价值,是间
接价值的基础 。间接价值又是直接价值的综合反映和集中表现。
4.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按评价分,有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思教的相对价值,一是对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长远价
值而言;二是 对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价值大小的比较而言。它具有受制约性和可变性的
特点。思教的绝对价值是指 思教最终通过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呈现出的终极价值。
它具有无条件性和不可变性的特点。相对 价值和绝对价值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相对价值是


绝对价值的基础,没有相对价值,也无 所谓绝对价值,绝对价值实现于无数的、历史的相对
价值的积累之中。一句话,思教的价值是相对的,也 是绝对的,是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统
一。
5.思教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按价值主体分,可分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思想 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导向、精神动力的激发、个体人格的
塑造、个体思想和 行为的规范等几个方面。
1.引导政治方向 2.激发精神动力 3.塑造个体人格 4.规范调控行为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1.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
所谓思教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教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
神需要的效应 。
思教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思教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 首
先,激发人的活力,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变革生产关系。最后,思教在
科 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中起着推动作用。第二,思教对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价值。---首先,
它保证我国 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产生推动给个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保证我国
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 作用的巩固和发展。最后,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进步的 环境营造价值。首先,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认识环境。
其次,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道德环境。最后, 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社会心理环境。
2.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它的内容涵盖传播政治 意识、引导政治行为、造就政治人才、和谐政治关系。一句话,它起
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 发展的作用。
第一,社会精神生产的价值。第二,政治关系再生产的价值。第三,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 发
展的价值。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包括肯定性选择和否定性选择。其文化选择功能是一
个目的系统,一定的社会观念、思想、知识、习惯、 风俗等文化因子,如果与思想政治教育
的目的一致,则以积极地态度加以吸取、整编,纳入其教育的体系 。反之。
第二,思教的文化传播、变异功能。思教的文化变异性功能,即是思教具有改变社会文化内< br>容与结构,使其不断发展的功能。思教在文化深层变迁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第三,思 教的文化渗透、创造功能。思教应发挥自己的文化渗透功能,将社会主流文化渗透
到各种亚文化中去,引 导其发展方向,调节社会文化冲突,创造良好的文化交流、文化吸收、
文化融合氛围,使企业文化、校园 文化等成为现代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载体,进而为促
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服务。能否培养有创造精神和 创造能力的人才,尤其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
的人才,为建设创造型国家服务,这是衡量新时期思教的一个 根本指标。
4、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生态环境教育,是指以生态学的 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其生态
价值渗透到思教的实践活动中,对人们进行环境法规和生态伦理 教育,从而明确人在生物圈
中、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人来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 树立生态意识,
为调控生态平衡,达到协调而采取积极的对策。
第一,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
第二,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
5.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第一,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
第二,与时俱进的发展价值
第三,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思教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主要通过社 会政治的整合、人际关系
的改善和利益矛盾的协调而实现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思教价值的实现,其内涵是价值的有“潜”到“显”其
是指 是价值客体的主体化。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由“潜”到“显”
从客体方面来 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潜价值”到“价值”
的转变过程。思教价值的实 现,亦即思教所蕴含的思想、认识、政治、道德等内容,只有为
受教育者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各自的某 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
的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增强它们的主体 意识和主体力量。这样,思教的价值
才能有“潜”到“显”,才能获得完备的形态,反之,如果思教没有 接受主体,即使它本身
确实具有某种价值,那也是一种潜价值,而不能说是现实的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客体主体化
价值实现是客体作用于主体,对主体产生实际 的效应,这个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客体
主体化过程。客体主体化正是价值实现的实质。思教主体化 ,从客体来说,就是有现实的价
值客体到作用于主体,转化为价值即对主题的效应的过程----从内在 价值到价值的转化;从
主体来说,则是客体作用于主体,使主体受到客体的一定作用和影响。我们以思教 价值的实
现为例来说明为什么客体主体化是价值实现的实质?思教作为客体作用于主体----社会和< br>人,客体的属性作用于主体,内化为主题的意识和动机,再有主体将其外化为良好的品德和
行为, 从而得到进步和发展。因而客体主体化就是价值的实现,是价值实现的本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只有从主体的需要的现实性和客体满足主体的可能性两方 面的联系中去探讨价值实现的基
本途径,才切合本文的旨意。
思教价值作为客体,要满足主体 的需要,从效用关系角度看,应采取两种途径,即灌输途径
和接受途径。它们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 值实现活动的两个轴心。
1.灌输途径
所谓“从外面灌输”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向工 人灌输他们原来并不了解和掌握的先进
意识,二是指导工人从政治角度去认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 性质,明确无产阶级的历
史使命。列宁当时提出“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并不仅仅是指向工人提供 解答某些问
题的现成结论,最重要的是指引导工人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灌输的过程,就是< br>用马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过程 。灌输的实质是革命理论和群众实践相结合。灌输的方法主要是阻止理论学习,进行
宣传鼓动工作。
2.接受途径
思教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教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教接受主客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是
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 br>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联结的、完整的活动过程。当前,思教价值难以充分实现的一个
重要原 因,是人们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大从“接受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接受途
径关注不够。运用接 受途径应把握如下方面:
一是认清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的双向互动作用。
二是要把握接受主体的需要与驱动之间的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


思教价值的实现规律是一个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规律体系,它有诸多要素组成。下面就来重点探讨如下几种具体规律:
1.神形统一律
思教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它所传播的精神是无形的,但它却指导人们的一
切活动,成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灵魂,是精神层面的 东西,即“神”。它包含指引方向、
提供动力、给与保证等三层意思。那么“形”则指经济工作和其他一 切工作,它们是有形的,
是思教的落脚点和目的所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同其他一切工作在方向上的统一。政治导向。
第二,思教与经 济工作同其他一切工作在动力问题上的统一。------其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人民内部矛盾相 对地比较突出起来,处理的不好,对个人而言,就会产生消极的思想情
绪;对一个单位乃至整个社会而言 ,就可能人心离散,有事会使矛盾激化,导致政局不稳,
弄出乱子。其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保 护生产力,关键在于人。其三,经济工作和
其他一切工作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革而改革的,如果人们的思想 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因循守
旧,墨守成规,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改革就会出现阻力。第四,不论从 事什么性质工作
的人,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他们不仅有富裕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有高尚的精神生 活
需要。
第三,思教与经济工作同其他一切工作在保证问题上的统一。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 时期的
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所要求的。在现代化建设中,思教保证这党的路线和国家的法规、政策
的贯彻执行,保证着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的胜利实现。
2.真善美统一律
所谓“真”,是指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 的规律性。真的
本质在于和规律性,也就是主观符合客观,主体和客体在观念形态上达到统一。“善”它 表
示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价值关系。善的本质在于和目的性,也就是客体符合主体的目
的 ,是主体改造客体的一种理想。“‘美’,是这样一种境界:客体的存在和属性满足了主体
身心的一种特 殊需要------‘美感’的需要,它是客体某些方面达到了与主体的高度统一和和
谐。”
真善美的统一,标志着主体与客体的完整的全面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张岱年认为,
人们经常谈论 的价值,其中最根本、最主要的价值是真善美,“真为认识的价值,善为行为
的价值,美为艺术的价值。 ”
对于思教价值的实现来说,真善美统一律就是指思教应该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的规律。
3.虚实转化律
思教是为了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即精神世界的问题,属于“虚”的方面,是精 神性的东西。
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们可以直接表现为行动和效果,属于“实”
的方面,是物质性的东西。所谓虚实转化律,是指物质与精神互相转化的规律。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论
现代思教,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坚持 主导性和
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实现对个体价值选择与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满足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 br>1.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基本含义主导性即规定性和指向性,也就是在诸种事物或现象的关
系中 ,其中有一种事物或现象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事物或现象起着指导、引导、领导、统
领的作用,规定着 其他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而也就规定着所有事物或现象构成
的整体系统的性质和走向。


思教的主导性,从根本上说,是指思教的指导、引导、领导、统领的性质、地位、作用。
从内涵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
科学 ”
2.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本质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其本质表现也就是对政治教 育的主导性、思想教育的主导性、品德
教育的主导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教育的主导。培养和树立坚定地政治方向。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教育的主导。
从广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属文化教育范畴,但它又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教育,而是一种
专门的思想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品德教育的主导。
3.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客观基础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也就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
性问 题。思教及其主导性问题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主要是社会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和思想认识基础。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社会经济基础。
作为观念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主导性,属于 社会意识范畴,依赖于社会存在,主要是依
赖于物 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这是它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社会经济基础。恩格斯说:“每
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 精神的历史的基
础”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社会阶级基础。
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
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
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 想。一般来说,其利益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相
一致的进步的社会集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是与客 观性、科学性相容的。
4.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社会功能
坚持思教的主导性,来自于一定 阶级的人们对其本质和功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以及自觉
运用。思教主导性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主 要有:规范功能、评价功能、控制功能。
思教主导性的规范功能。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指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活
动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规则。
在当代中国,充分发挥思教主导 性的规范功能,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
意志、行动统一起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奋斗。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评价功能。
作为一个特定的阶级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 行为规范,这里就有一个评价问题即价值取向问
题。各个阶级总是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和需要出发,选择和 推行自己的规范准则,影响以至支
配社会生活。坚持思教主导性的评价功能,有利于促进和激励全党和全 国人民,自觉地选择
和坚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一是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控制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具有如下的情形: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样性
思教主体的多样性,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个人教育主体、集团教育主体和社会教育主体。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多样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思教目标的多样性主要 体现在进行教育的层次上。如


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广泛性和先进性向结合 。共同理想:高度文明、高度民
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 会。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4.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就其 方法来说,按高低不同的层次分,有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具体方法和各种具体的教育
艺术、现代化教育 手段和方法等。
5.思想政治教育考评的多样性
思教考评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 说是坚持实事求是,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
行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以事实为依据,实行动态考评与 静态考评相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
考评相结合,全面考评与重点考评相结合,阶段性考评与总结性考评相 结合,教师考评与学
生考评相结合。考评以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程度、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程 度为主
要标准,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的高低。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辩证 < br>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矛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
性与多 样性的辩证统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主导性和多样性相互依赖,互为存在 的前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
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思教的主导性, 所体现的是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和绝对性,
所揭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的普遍本质。思教的多样性,所体现的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
思教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和相对性,所揭示 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
认识:
第一,主导性不能离开多样性而存在 ,主导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列宁所说的“一般只能在
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个别一定与 一般相联而存在。
第二,多样性也不能离开主导性而存在,多样性又总是和主导性向联系而存在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一,主导性决定多样性。第二,多样性能动的反作用于主导性。
3.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价值定位及其表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价值定位
价值范畴是一个主体性范畴,价值关系本质上 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是主体对于
客体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关系。所谓价 值,就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通
过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是适应与满 足所表现出的效
益、效用和意义。在这里,主体的需要是价值的现实构造因素,客体的属性是价值的基础 和
载体,实践是价值的实际确定者。
思教的价值,就是思教的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教 育主题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客体的
存在和属性即教育内容对于教育主体需要的满足与适应所表现出来的效 益、效用和意义。
(二)对个体价值选择和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 人的发展相统一的理论,是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价值的基本
依据。
1.对个体价值选择的主导
对个体价值选择的主导,集中体现在个体政治价值、信仰价值和道德价值选择的主导。
第一,对个体政治价值选择的主导
个体的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 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


治敏锐性诸方面。
第二,对个体信仰价值选择的主导
个体的信仰价值,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方面。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即科学
信仰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高尚的精神境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是塑造共产主
义信任的基本原则。
第三,对个体道德价值选择的主导
个体的道 德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何对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利害等方面,在这个问题
上,能不能做出正确的 选择,是关系到如何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问题。为人民
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2.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
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集中体现在对社会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取向的主导方面。
第一,对社会政治价值取向的的主导
从根本上说,政治价值的内容,包括政治实体(国家机关 、军队、法庭、政党、群众团体等)、
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政治观念的价值。但是,如果从最一般意义 上来说,政治所具有的最
基本的价值是:政治法律思想的价值、政治制度的价值、政治工作的价值。政治 法律思想的
价值取向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表达政治主体的意志;指导政治行为;维护政治关系;制< br>约政治发展。
第二,对社会经济价值取向的主导
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经济价值取向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经济价值目标的选择上。
第三,对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主导
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指的是后者,即与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 济制度相关联的观念形态的文
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观念形态的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 会政治和经济在
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影响 和
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
(三)满足个体个性化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1. 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才能在教育目标问题上实现
层次性发展和系统性整合。
2. 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才能在教育内容问题上实现
多样性发展和系统性整合。
3. 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才能在教育方式问题上实现多
样化发展和系统性整合。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产 生于14世纪至16世纪的西方人道主义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根据的。抽象人性论的根本特
点是脱离人的 社会性和历史性来讨论普遍的人性,而这种普遍人性其实是以资产者为模特儿
描绘出来的,只不过被解释 为一切人共有的人性而已。中国封建的民本思想对抑制过度的剥
削和压迫,保护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作 用,有历史的进步性。但是,这种民本思想的前提
还是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
以马克思主义命 题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群众史观基础上的,是以确认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
者、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翁的 地位为前提的。在现代思教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的价值原则,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以 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思想
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具有 高度人文关怀的社会。
(二)坚持主渠道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坚持主渠道教育 ,要立足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指导学生从中学习它


的立场、观点、 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每一条原理都是整个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只有放在整个体系中,放在与其他原理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得到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 不只是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它的论证过程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过程
中。学习马义,并不是 要求把我们的头脑变成塞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仓库,而是要获取
一个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 维方法,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这是坚
持主渠道教育的根本。
2.坚持主渠 道教育,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
创新。
把继承、坚持和创新 、发展统一起来,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
的要求。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
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 的,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
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突出 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不
断打开理论创新的新视野,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新进展,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坚持主渠道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
4.坚持主渠道教育,要正确处理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
的关系,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三)坚持主旋律教育,促进教育多样化发展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必须坚持主旋律教 育,充分发挥思教对道德教育、思想教育、
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等多样化教育的价值导向 作用。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总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内在统一的。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 < br>思教结构决定这思教功能,决定着思教整体效应的形成和发挥。研究思教,不仅需要研究思
教的各 个组成部分,尤其需要研究思教的系统整体,分析思教结构,以便从整体上认识、把
握和改进思想政治教 育。
思教系统研究的角度不同,结构分析的重点也不同。从思教的基本构成来看,思教是一个包
括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基本要素的系统,需要分析和研究思教诸要素的基本关系及其
结构;此外 ,还有目标和内容,都分别形成目标结构和内容结构。思教的基本结构、目标结
构和内容结构有着内在的 联系。其中,基本结构对目标结构和内容结构起着基础的决定性的
作用。分析思教的系统结构,不仅要分 析思教的基本结构,而且要分析思教的目标结构与内
容结构,并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
思教结构分析的基点,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相互 关系即结合方式,即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的基本结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客体、介体、环体。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教主体的主体性 ,表现为思教主体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超越性等属性,即主体能
动性。思教主体具有不同的类型 。一般来说,思教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思教个体,另一类
主体是思教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 具有主导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正式
----情感性、渗透性和多样性。


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思教客体的客体性表现为思教客体的受动性、受控性和 可塑性。包括个体与群体、正式群体
与非正式群体、固定群体与流动群体。
3.思想政治教育介体
思教介体是指思教主体与思教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主 要包括思教主体作用
于思教客体时的思想信息内容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教介体的根本特点是中介性 ---表现为
关联性、传导性和互动性。
思教介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一是物质介体与精神 介体,这是从思教介体的属性来看的。
二是直接介体与间接介体,这是从思教介体发挥作用的程度来看的 。三是传统介体与现代介
体。这是从介体的历史发展来看的。
4.思想政治教育环体
思教环体即思教的环境,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产
生影响的外 部因素。
思教环体的根本特点是条件性。思教环境是思教得以进行的根本条件。条件性表现为---- 具
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历史性。
思教环体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一是大环境与小环境。 小环境主要指人们直接生活和工作
于其中,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作用的单位和局部环 境。二是软环境与硬
环境。三是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研究虚拟环境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是 现代思
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四是积极环境与消极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思教主体起着主导作用,其对思教诸要素相互关系的形成 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思教主体
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认识思教客体的状况及特点,确定思教的方向与目 的;选择思教的内容
与方法,发挥思教的中介作用;加强对思教环境的开发利用,坚持从具体的环境出发 ,组织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进程。
思教客体具有主动作用。思 教客体的主动作用表现在:思教客体的实际状况制约和决定着思
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教客体主动参与 思教的程度决定着思教运行的机制、方式、层次和
水平,决定着思教的实施效果。
思教的介体 具有纽带作用。思教介体是思教主体、客体、环体相互联结的纽带。思教介体的
纽带作用表现在:它是思 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环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在
思教主体、客体、环体之间承担和履行 这传播、反馈、调节思教信息的职能。没有介体,思
教就无法使主体与客体相联系、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思教环体起着条件作用。其作为思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主体的教育决策和实施、 介体的选
择和客体的思想行为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思教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教诸要素中最基本的关系,这一关系决定着思教的根本目的和性
质,决定 着思教诸要素其他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分析思教结构关系,着重要分析思教
主、客体关系。 主要从以下把握其关系:第一,民主平等的关系。第二,双向互动的关系。第三,主导和主
动地关系 。第四,互相转化的关系。
3.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分析,不仅要分 析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且要
分析思教诸要素相互结合的方式,即结构方式。
纵观思教的发展,思教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方式主要


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主体中心模式
主体中心模式是以主体为中心来构建思教 诸要素特别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的一种思想
政治教育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思教主体处于中心和 权威地位,客体处于次要和从属地
位。主体中心模式在思教历史特别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产生过 广泛影响。爱尔维修
认为:“教育者通过控制学生的生活环境,给他们必须的教育,可以吧学生培养成他 所希望
的样子。”
主体中心模式的集中表现就是“三个中心”,即在道德教育中,“以教师为 中心,以教材为中
心,以课堂为中心。”主体中心模式看到了主体在思教诸要素中的主导地位,但它把主 体的
决定作用绝对化了,并否定了客体的主动作用,把客体看做完全被动的受教育者,容易形成
主体单方面作用客体的单向教育模式。
第二,客体中心模式
客体中心模式强调客体的德育中 心地位,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强调个体的生活经验与道德
经验。
第三,多元主题模式
好的行为是一个有好的本性倾向的人与好的环境接触的结果。
第四, 等级结构模式。等级结 构模式是在主、客体关系上严格的等级为特征而形成的一种
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模式。
第五,双 向互动模式。其是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
特别是主体与客体的相 互关系的一种思教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主体起主导作用,客体
起主动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结构
思教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合的,是一个目标系统,具有内在的 结构。思教目标及其结构
既是思教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诸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又对思教内容的实施 起着制约和
指导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适应和满足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是制定和确立一定的思教目标的根本依据。思教适应和满
足一 定的社会发展需要,不仅要适应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变化、发展的需要,最根本的
是要适应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需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客观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起着 决定
性的影响。
2.适应人的发展需要
人的发展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自然人向社 会人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是逐步增强社会性,形
成、发展和完善人的社会本质,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 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结构
思教目标的基本层次是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思教 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目标形
成了一定关系及其结构,即目标层次结构。
1.个体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目标建立在人的思想品德结构基础之上,是人的思想品德结构 状况及其发
展完善需要的反映。
思想品德结构; 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 用、相互联结的方式。人的思
想品德结构是一个有心理、观念和行为三个子系统以一定方式联结起来的三 位立体结构。其
中,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观念是思想品德的内核。思想观念是在人的心理活动基础上 产


生的。思想观念是一种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尤其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 反映。
思想观念既是心理活动的升华,又是行为活动的指南,是联结心理与行为的纽带。行为是思
想品德的外在表现。
培养“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总的要求,它包含这不同层次的个 体目标,这
些目标主要有:
思想素质目标 政治素质目标 道德素质目标 心理素质目标
在上述思教个体目标中,思想素质目标是前提,对其他个体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政治 素
质目标是核心,对其他目标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道德素质目标是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着重要实现的目标;心理素质目标是基础,是对每一个人最起码的素
质要求。
2.社会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
经济目标:促进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目标就
是要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政治目标:维护社会制度和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促进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与进步。
文化 目标:促进社会的文化发展,建设与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
思想道德素质与科 学文化素质。
在思教的社会目标中,政治目标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目标 决
定着文化目标的内容和性质。经济目标是政治目标和文化目标的基础。文化目标受到经济、
政 治目标的制约。
3.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
思教社会目标是思教中带有全局性、普遍性 、根本性的目标,是比个体目标更高层次的目标。
它对个起着主导、支配作用。首先,其决定着思教个体 目标的形成。个是社目标的具体化。
其次,社会目标决定着个的性质。再次,社会目标决定这个的实现。
思教个体目标是思教中具有个别性、特殊性、具体型的目标。个是社的基础。首先,个体目
标是 社会目标的来源,社是个的升华。其次,个体目标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基础。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结构
思教目标从空间上看,具有多维性与层次性。从时间上看, 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不同发展
阶段的思教目标,具有内在的联系及其联结方式,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目 标的发展结构。
1.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
长远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 长远需要,贯穿于思教的全过程。指明了思教长期奋
斗的方向和前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是 战略目标。
中期目标具有阶段性、局部性和过渡性,是思教的战役目标
近期目标反映了社会 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思教当前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具有现实性、
具体性、可操作性,是思教的战术 目标。
2.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关系
近是中远的基础,中期目标是联结近期和 远期目标的桥梁与纽带,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思教
远期目标是近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的指南。
思 教战略目标决定这战役目标与战术目标,思教战役目标与战术目标服从、服务于思教的战
略目标,三者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依次渐进的发展结构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


思想教育:主要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着重解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
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情感、
政治方法、 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是解决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
立场和态度。
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观念,发展道德判断,培
养道德情感, 养成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素质。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构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诸内容构成了思教 内容体系,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结构。
在其中,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心理教育是基础。
实际上,在 思教内容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思教的重点有所不同,思教内容体系的结构方式也
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 种结构类型:
第一种:政治主导型 第二种:思想主导型 第三种:道德主导型 第四种:心理主导型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按照诸教育内容在相互关系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来建构其合理结 构,并根
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在全面施教的基础上,选择实施教育的重点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应从以下方面加以优化: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
必须坚持以政治教育为主导---- 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教的核心内容----坚持进行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以理 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才能体现思教的本质,突出思
教的主题,提高思教的层次,带动和促进其他各项思教 内容的实施。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优化思教内容结构,不仅要突出核心内容,而 且要完善内容体系。前者是为了体现思教的根
本性质与功能,后者是为了提高思教的整体效应。
完善思教内容体系,就要拓宽思教的领域。首先,要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
理教育四大 内容子系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涵盖思教的全部内容领
域。其次,完善思教内容每 一子系统的体系,拓宽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
育每一方面的领域。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
在政治教育内容来看,必须充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教育、充实马克思主
义人权观教育的新内容。从思教的内容来看,加强创新精神、国际意识的培 养,使受教育者
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能够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从道德教育的内容 来
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着力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
观 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自律与他律、个人
价值与社会价值 等关系,努力形成把国建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
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同时, 要尤其注重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
研究教育者与受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
性,满足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 质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等级关系
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都有师道尊严的教育传统,教师被推崇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赫尔巴特的“三中心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为典型代表。
其“传统教育”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他指出:“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
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 目的。”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关系
现代思教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做是行之有效 的教育形式。这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是现代思教
的重要标志。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与层次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
思教的主体性是由思教者的主体性、受教者的主体性和思教活动的主体性有机构成的复杂整
体。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在对象性关系和活动中取得和确证的。要分析和把握思 教的主体性,必须考虑思教
者所处的对象性关系及其进行的对象性活动。
第一,全面客观的认识受教育者。
思教者要主动研究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全面把握受教育者 在个性特征、认识能力、思维方
式、价值取向诸方面的差异。
第二,科学运用教育介体。
科学运用教育介体,也是提高思教实效性的关键,其具体要求是:
其一,分解教育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第二,丰富和发展教育内容。
其三,选择创新教育方法。
其四,主动适应、选择、改造教育环境。
其五,自我改造、自我提升。
2.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受教育者 作为思教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受教育者自觉认同教育目标和教
育要求,独立作出判断和选择,自主调节行 为,并在实践中完善自身品德,丰富和发展社会
道德规范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其一,与教育者的平等互动。
在思教中,互动与单向灌输相对应。
其二,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价值认同。
其三,自教自律。
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
活动的主体性是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整合。
其二,目的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性的根本表现。
思教活动的目的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对 思教的决定性影响和制约作用,也体现了思教对社会
的适应和反作用,它既是思教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思 教活动的归宿。
其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提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归宿。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层次
1.独立自主性
思教独立自主性的基本内涵是: 其一,合规律性。思教的独立自主性根源于自身的特殊规律
性。思教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存在,它与政治 、经济、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其他领域相比,
有特殊的对象,即人的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即促进正 确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
的形成;也有自身特殊的规律,即不仅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据社 会发展的规律,还要
考虑个人的发展要求,遵循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


其二,合目的性。
其三,对社会其他领域的能动性。
2.积极主动性
思教的积极主动性是指思教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功能,拓展领域, 积极能动地反
作用于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先导,并积极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
其一,与时俱 进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现代化。思教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以自身的
变革和现代化发展为保障的 。
思教的发展和现代化,要大胆借鉴国外关于思教的新理论,特别是西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
的理论研究成果,如以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和“公正团体”理论,班杜拉为
代表的社会 学习理论,罗杰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S.西蒙的价值澄清理论,麦克
菲尔的体谅或生活指导 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出现反映了西方关于思教发展的新趋势---- 实施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其二,拓展功能。
其三,培养和增强人的主体性。
其四,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开拓创新性 思教的开拓创新是指思教随着当代时间的发展,解放思想,在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在实践
上不断有 新创造。
思教的独立自主性、积极主动性和开拓创新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 br>体,独立自主性是前提,积极主动性是关键,开拓创新性是最高层次。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
教育模式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它力图从知识形态上解 决理论与实践的连接问题。教育模
式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的中介。中介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它以独特的形式既
区别于理论知识,也不同于实践知识。借助教育模式这一中介,使教育理论走向实践 成为可
能,没有教育模式的研究,理论的应用性就失去基本的知识依据。
思教主体互动模式的 研究和建构无疑对实施主体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思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
义和实践价值。
(一)教育原则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二)教育伦理观: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高度尊重
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确认
2.研究受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
3.实现主体间的平等对话
(三)教育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
思教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社会历史发展主体来推动的,思教的个体价值是其社
会价值的基础 。
思教个体价值表现为对个人发展的“有为”,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主体性。人的
全面发展,既包括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内的主体性的发展,又包括人的民主性、
规范性与开放 性在内的社会化的发展。
(三) 教育实践观:理论教育的实践转向
实践转向是思教实现自 身价值的必然要求,在急剧变革和发展的当代,思教的实践转向有着
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缘由。
从理论层面看,马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目的、发展动力和检验的标准。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功能


思教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的主要特征。
(一)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类型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范围、状态、性质和内容上进行划分。
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影响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2. 思教环境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
3. 思教环境按其状态,可以划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
4. 思教环境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精神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1.多维性
环境要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是多维性的第一个表现。此外,人的主观选择的多 向度,需
要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主观选择的丰富程度。需要的丰富性推进了自主选择的多样性,进而增强了人们对社会环境认识多样性的过程。
2.复杂性
从主观角度而言,复杂性是一种思 维方式,而从客观的角度而言,复杂性是世界存在的一种
状态,这种状态既表现为事物的客观存在的复杂 性,也表现为客观存在对人的影响的复杂性。
思教环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影响因素的广泛性。 二是影响性质的多重性。第三,
影响方式的多样性。
3.开放性
思教的开放性主要 表现在:影响因素在空间上没有固定界限。第二,影响因素在时间上没有
严格的界限。第三,思想政治教 育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环境。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
1.强化功能
强化是 指外部刺激对人的主观认识的巩固与深化的过程。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强化主要表
现为三个方面:第一 ,反复强化。其二,综合强化。其三,累积强化。除上面三种强化方式
之外,思教的强化功能还表现为舆 论强化、制度强化、榜样强化等途径。
2.导向功能
在现代社会,思教的导向作用主要是通过规范导向、舆论导向和利益导向实现的。
3.感染功能
社会环境的感染主要表现为情绪感染、形象感染、群体感染。
(四)环境的发展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 虚拟环境、媒介环境;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环境、制度环境;对外开放----
全方位的开放 环境正在形成。众多的环境要素中,媒介环境、虚拟环境和竞争环境是具有代
表性的新的环境因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思教环境理论,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思想以及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在我国古代,思教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教 育是教育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而留下了丰
富的关于道德教育与环境关系的思想。我国古代教育家关于这 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如下几个方
面:
1. 重视人际关系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影响。
2. 重视主观思想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其思教环 境论发展的主要阶段可以划分为:自然经济条件下朴素的环境论;商品经济条件下
理性主义的环境决定论 ;一体化时期进步主义的环境论和流派的形成三个时期。


1.自然经济条件下朴素的环境论
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好的行为是一个好的 本性倾向与好的环境接触的结果。亚里士多德继
承了他们的思想,并把环境影响与人的美德的形成结合起 来。
2.商品经济条件下理性主义的环境决定论
在近代西方,关于教育与环境关系发挥较多的是卢梭。卢梭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
3.一体化时期进步主义的环境论和流派的形成
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 础。以后的裴斯泰洛奇、福禄培尔和杜威继承
了它的许多思想。在现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莫过于杜威。在 它早期的著作《学校与社会》一
书中,他努力阐明讲了下列原则: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建立紧密的联 系;制订真正对孩
子有意义的课程;从学习者的经验中导出学习信条;提供个别注意以使每一个孩子都能 按自
己的兴趣学习。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
除了上述思想家的观点外,在现代社会,关于环境与教育的关系,还形成了许多流派。主要
有:
(1)对环境教育作用具有肯定倾向的流派。主要代表是现代的行为主义学派和社会学习理
论。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行为主义者把人的道德和不道德的行为,都看做是环境影响的
结果。社会学习理 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班图拉。他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的行为
是这个互动体的反应,人既能够 对环境的刺激做出反映,也能够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
人的行为不仅可以被现实经验所规定,也受未 来预测所影响。它的核心概念是观察学习。强
调人可以从环境中直接学习,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 段。
(2)对环境教育作用具有否定倾向的流派和观点。主要代表是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存在主义认为自我存在没有任何约束,可以处在无的境界中,人可以不顾周围的环境,自由
地设计自己 ,创造自己。弗洛伊德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学派提出无意识理论。即人的原始欲、
各种本能和出生后被压抑 的欲望。所以,道德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客观环境的反映。
(3)对环境作用持折中性倾向的流派和观点。
代表是基督教的境遇伦理学。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1.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首先,马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奠定了思教环境论的唯物论基础。
其次,社 会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形成了
性质不同的历史阶段。
再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唯心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进行批判的同时,对机械唯物
主义 的环境论也进行了评价。
2、反对“环境决定论”和“生物决定论”
(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也是个系统工程。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条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环境建设和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培养并重的思想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与开发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作为一个系统 来优化和建设,重视各要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②互利性原则。就是要努力选择有利 的环境因素,避开或排除不利的环境因素,就是在选择、
利用环境的同时,对环境建设和优化负责并有利 ,而不是损害和污染环境。
③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的前提是要确立主体对环境的自主意识,克服依 赖意识,表现为


自主选择、自主把握、自主分辨、自主取舍等几个方面。
2、教育环境的优化方法
①环境选择实验法。这是根据培养某一方面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的需 要而特意创造相应客观
条件的方法。
②环境选择隔离法。这是相对封闭的手段选择环境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不良环境因素的处理,
环境隔离的方法有围墙隔离法、信息隔离法。
3、社会环境的优化措施
①优化传媒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②优化单位环境和相关的社区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保证
③建设教育场地和社会教育基地
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社会综合治理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发
在现代社会里环境的开发不仅被一些企业和学校所重视,而 且也成为研究者重视的课题。现
代社会条件下,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切入点就是建设本单位的精神文 化。单位的精神文
化作为一种主观存在,是通过单位的人际关系,舆论环境等载体表现出来的,是所有有 形环
境的精神凝聚。
开发单位精神文化的措施包括:
1、提炼和确立单位精神文化的内容,形成一定群体的共同价值观
2、把单位精神文化渗透到制度文化和活动方式中去
3、把开发富有特色的精神文化环境与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结合起来
(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予以规 定和把握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情境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气氛和人际 互动。其创设的基
本思路如下:
1、集体学习情境创设。集体学习是指诸教育主体之间在一个 共同的环境内互动式的学习,
集体学习的主要情境包括情趣环境、对话情境、学习型组织等。
2、认知情境创设。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情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情境、日常生活中的认知
情境、大众传 媒中的认知情境三个方面
3、人文感化情境的创设。包括人文学科教育和心理关怀情境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 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
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 受教育者产生内
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与一般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人
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和正面性。正面性是指思想政治教 育影响总是选择
积极的价值内容和最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教育方式。
2、突出的复杂性与广 泛的社会性。这是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过程相比。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过程、影响 结果都具有复杂性。社会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如果说引导性特征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人的思政
素质形成过程 的区别,那么长期性就反映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长期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的反 复性和渐进性。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机制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机制是指在人的思 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内外影响因素
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调节形式。
(一)、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
1、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 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
活动。
2、社区环境。包括社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特点
3、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4、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5、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6、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如邻居、朋友等非正式群体
7、现代大众传媒环境
(二)、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
思想政治素质形 成这一过程包括两个转化:一是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
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 意识;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意识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和行为
习惯。
1、内化机制。思想政治 素质的内化就是个人真正接受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
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变为自 己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支配、控制自己的思
想、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是一个感受、 分析、选择的过程。
2、外化机制。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中的外化是指受教育者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观点 、价值观
念、道德准则自主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这一阶段课分为以下阶段:
①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一定思想动机的驱使下指向思想政治活动对象,这是思想政
治外化红的的开始。
②在思想动机的制约下,选择行为途径和形式。
③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动机外化为行为,并在行为的多次反复中变成习惯。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相互关联的若干 阶段,本书将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分为制定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
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思想政 治素质的发展状况,以及思想政
治教育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为达到一定的目标,遵循一定的 原则和程序,制定
出各种行动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
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为制定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必须满足四个要求:逛、准、精、快
2、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教育者开展的各项思想政
治教育活动所要达 到的预想结果,它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未来,规定着思想政治教
育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也是衡量 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目标必须有针对性、具体明
确、具有可行性、分清主次缓急。
3、拟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分两步进行:构思轮廓,设计细部
4、优选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实施
在这一阶段,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制定一个方案的实施计划, 以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其次在
进行实施的组织准备工作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预先对方案的潜在问题进 行分析。


教育活动要做到以下要求:
1、加强对各种教育活动的指导和组织
2、各种教育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
3、尽可能将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学习、工作联系起来
4、活动应因地制宜、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
5、教育活动应讲求实效,不可太多太烂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测量和统计分析的方 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及其实际效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核心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分为阶段 性评估和总结
性评估。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主 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和受教过程,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直接的相互作用过程。
从总体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备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建立关系,这是教育者施教的前提。这种关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兼
容性 和非对等性。
2、受教育者的心理准备,这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前提,所谓心理准备,就是使受 教
育者形成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形成接受教育,提高自己思想道德境界的精神需
求 和信任、尊重教育者的态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从总体上来说,这一环节是完成思想道德到道德行为的转化,完成这一任务的具体步骤包括:
1、传导思想政治观念,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认识。这需要灌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
观念、道德规 范,使人们的情、意、行建立在可靠的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
2、引导受教育者实现从品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培养人们的品德践行能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的强化
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广义的奖 惩相联系的评价。从思想政治教育过
程发展的时段分为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评价的向度来分,正 评价和负评价;从评价
的主体分教育者的评价和受教育者的评价。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 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
必然趋势
(一)、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这里所讲的适度张力 有其特定的涵义,是指在思想政治活动中,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
适当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品德 基础,有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
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
(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就是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的一个规律
(三)、协调与控制各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两大影响 因素:教育者所施加的自觉影响,社会环境因素的自
发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上述两大方面的各种因素紧 密相连,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也
是掺和在一起,这种情况表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 仅要积极主动地施加教育
影响,也要注意对影响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加以分 析,并尽最
大努力对各种因素加以调控使之与社会要求的方向发挥作用。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结构与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 ,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
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关于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的理论,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具体运用。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是运用辩证唯物论 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研究和揭示人
们的思想形成、发展,转化的规律,实施思政的规律,以及运用这 些规律提升人们思想政治
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联结的扭结
3、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层次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一种专门的方法体系,其所属方 法因其适用范围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
层次:
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认识方法、实施方法、评估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方法:具体方法的实际运用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艺术和技巧,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运用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横向结构
最认同的是郑永廷所提出的结构模式,以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为指导,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建构起来的方法论体系。这个体系以人们“认识——实践——再认 识——再实践”这一认识
规律、活动规律为基础,按照思政实践从掌握情况、认识对象、明确目标入手, 继而组织开
展具体的思政活动,实施活动,调节评估活动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从< br>而构建起由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方法、实施方法和调节评估方法系统组成的方法论体系。
1、思想 政治教育认识方法系统。是指教育者在认识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过程所采用的思
想方法。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的方法:
①通过观察、调查、预测的方法掌握教育对象思想道德信息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获取方法。
②对思想道德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其实质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思想信息分析方法。
③根据人们的思想道德实际以及发展趋势制定具体教育方案与计划的思政决策方法。
2.思想 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系统。就是教育者面对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的改造教育环
境以及针对教育对象 思想状况施加教育影响的方法,也叫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主要有四类:
①基本方法, 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活动形式中所运用的方法: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批评与
自我批评
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经常运用的一般方法:思想疏导、典型教育、比较教育、自我教育
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别情况下和特殊情况下采用的特殊方法。
④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而形成的方法组合
3、思想政治教育调节评估方法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调节、检测评估、总结提高,是思想 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思想政
治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者在这个环节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就构成了思想政 治教育的调节评估
系统。它包括对一定阶级和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反馈,检测,评估 ,调
节的反馈调节法、检测评估法和总结提高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和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
疏,就是疏通,就是广开言路,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导,就是引导 ,就是对正确的观点加
以肯定使其进一步发展,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说服教育,批评,引导为正确。
坚持这一原则要求:
①发扬民主,畅通言路,创造畅所欲言的气氛。
②要坚持正面引导和说服教育为主
③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人们思想活动的规律,遵循 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遵循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克服盲目性与随意性。
方向性,就是 指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实际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的价值性与合理性。
坚持这一原则要求:
①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针对人们的思 想实际,合乎人们的思想道德活动规律和思想政治
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
③在具体的教育实践 中,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进行必要的灌输,也要做到实事求 是,坚持群众路线。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强调行为养成,实现知行统一。
②要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法相结合,灵活运用。
③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①正视人们当前关心的具体问题,和面临的实际问题
②在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要引导人们正确面对他们
③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抓主时机,适时适地开展教育活动
5、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自己的言行,把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转化为教育对象
的自 觉行动的实际活动
自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自己教育自己,自觉接受积极的影响,完善自己的思想品德, 个性特
点的自主建构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新发展
1、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①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主旋律教育,培养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教育
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
主导性要求:
①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②坚持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心 内容


③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多样性的要求:
①内容选择的多样性
②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实施教育
3、自主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原则
就是要通过加强自主性,竞争性提高人们的主体性;通过加 强社会性,合作性教育,提高人
们的社会化程度。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继承中发展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主要方法有:正面灌输、身教示 范、礼乐结合、化民成俗、环境陶冶、
因材施教
中国古代修身方法主要有:提倡学思并重、注 重反省内求、奉行积善成德、主张身体力行、
要求慎独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借鉴中发展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新方法
1、探索满足主体多样性发展的咨询辅导方法 < br>2、发展与现代传媒相协调的隐性教育方法。包括渗透式教育方法、陶冶式教育方法、实践
体验教 育方法。
3、推广符合民主法制要求的管理评估方法
①自觉运用管理评估方法,可以通过相互比较,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②自觉运用管理评估方法,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①网络上丰富的共享信息的多种多样的信息形式,为开展思政提供了可利用的巨大信息资源
② 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有助于迅速、准确地了解人们的思想情绪和他们
关系的热点问题 ,增进相互沟通,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③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和非强制性,有助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对于 网上的思政信息,人们能
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利用
④网络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形 象生动,逼真地表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和
吸引力
四、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
(一)针对性
针对性就是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讲究针对性,具体要求做到 如下几点:
1、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选择方法
2、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方法
3、针对具体思想热点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
(二)、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的要求,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 综合分析思想
政治体系内部各要素的特点,以及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特点,同时或先后选择一种以上的
教育方法运用于教育过程,并在把握不同教育方法各自特点及其共同趋向的基础上,进行有
效的 协调综合,有机地构成共同教育目标,工作任务服务的统一性方法体系,形成整体性优
势和综合性效果。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强调方法运用的综合性,主要是因为:


1、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因素是复杂的、综合的
2、人们参与的社会活动是多方面的,接触的人、事、信息是多方面的。
3、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各项工作和研究领域,都出现了社会化和综合化的倾向
(三)创造性
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造性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增强思政的实效性为基本要求
②吸取和运用现代科学科研成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和功能
(一)涵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 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 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
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如,语言,文字,开会,谈话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
1、承载性。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承载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思想
政治教育信息的特性
2、中介性。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联系 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内化与外化的中介作
用的特性。
3、可控性。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为主体所操作与控制的特性
4、目的性。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教育主体所运用的指向性特征
5、阶级性。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阶级社会里能为不同的阶级利用和服务的特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承载、传导功能
2、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功能
3、渗透教育内容的蕴含功能
4、导向与养成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
根据载体的基本形态来分类, 可以把载体分为语言载体与行动载体;根据载体的历史发展来
分类,可以把载体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 。
(一)、语言载体与行动载体
1、语言载体: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2、行动载体
(二)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
1、传统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历程中早就产生并在继续发挥作用的载体,主要包
括谈话、开会、理论教育等
2、现代载体。 是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主要有:
①文化载 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
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 透于各项文化建设之中,让各种文化活动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
能。
优势: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广泛实现
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价值观
②活动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 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思政信息寓于活动之中,使人
们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作用:
它是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
它是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
它是加强群众工作的新方式
怎样更好地运用社会活动载体:
切实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各项活动的首要地位,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含量。
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把群众吸引到活动中来,把深刻的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形式中
加强对各种活动的指导,组织好各项活动
③传媒载体。是指大众传媒向广大受众传播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使其在接受广泛信息的同时,
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载 体、广播载体、电视载体、
网络载体
④管理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管理活动之中 并与管理手段结合,通过运用一定
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来约束、规范和协调人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 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并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调动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怎样有效运用管理载体: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使其得到普遍恰当的运用;
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政素质和思政意识,自觉地使管理的载体承担一部分思政功能;
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思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的发挥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科学定位
1、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思想政治教 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必不可少
的组成部分;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过程分析,思想 政治教育载体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枢纽,是各要
素相互作用实现的形式;
3、从思想政治教育 的实施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必不可少
的活动形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利用
1、必须紧紧围绕思政内容来选择载体,以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必须正确把握各种载体的形式和特征,正确选择利用载体
3、必须不断吸收新观念,增强及时发现,运用新载体的敏感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创新,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创新,必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
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的开发创新,必须紧密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创新与
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4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创新,要面对当前社会化趋势明显的教育现状和丰富多样的教
育载体,从载体 设计方面进行完善和发展。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与准则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的目标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运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所


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实现科学化管理,充分地发挥社会效用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民主化管理
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社会有效性
突出表现为思政管理工作应该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地发展 、思政管理还应该有效地促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准则
1、方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方向性是指思想政治 教育管理必须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它作为思政管理的一个基本准则,体
现了思政的阶级本质的基本要求
2、理论性与渗透性的统一
渗透性就是要遵循人的思想发展规律,把思政渗透到经济工作、业 务工作、与各种工作有机
结合起来。
3、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4、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是指对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提出的若干个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做
出最优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特点
1、思政决策具有明显的弱结构性
2、思政决策具有明确的价值倾向性
3、思政决策具有前瞻性
4、思政决策还具有动态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基本要求
1、决策科学化
2、健全的决策组织体系
3、素质优良的决策工作队伍
(三)、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原则与方法
1、原则: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联系性原则、预见性原则、可调性原则
2、方法:专家研讨法、集体磋商法、经验判断法、系统分析法、试点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 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和系统的实施举措的统一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1、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及其特点
特征: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工具,是同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上的专制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它必然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采用灌 输式教育、重私
德轻公德、重规约轻人格
2、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及其特点
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相对明显的发展时期:
①从古代到19世纪,西方的思政管理同宗教密切结合,其模式主要是实行宗教式管理。
②从 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世俗道德教育逐步发展,西方国家形成强调权威的思政管
理模式,也就是资 本家把工业的管理方式与宗教教育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了权威教育模式。


③从第二次世 界大战到现在,进行管理方面的创新和道德方面的改变,从研究人的认知、心
理、行为和道德入手
3、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异同比较
同:
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作用
②重视人的心理需要
③重视改善人际关系
④重视对人的激励
⑤重视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素质和作风
异:
①管理的性质不同
②管理的方式不同
③管理的宗旨不同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1、全面素质型管理。全面素质型管理模式正是一种贯彻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并将
理想逐步转 化为现实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2、民主制度型管理。
①要确立制度的权威性,就必须使制度具有确定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和普遍约束
力。
②确立制度权威还必须建立保证制度权威的机制
③制度权威的形成,离不开群众对教育的关心和参与
④这种民主制度型管理模式的形成,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
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
(一)职业化管理
1、职业形象
2、职业理想
3、职业技能
(二)专业化管理
1. 知识结构
2. 能力结构
3. 专业职务和职称管理
(三)发展性管理
1、培训提高
2、终身学习
(四)动态管理
1、吸收更新
2、培养输出人长
3、兼职与专业人员交流
五、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与领域的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的新发展
1、“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2、柔性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变革意识、鼓励学习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领域的新拓展
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领域:


1、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了机遇
2、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思政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网络条件下如何加强思政管理的探索工作:
1、思政管理要注重网络建设管理的全面性,努力使管理工作涵盖整个网络系统
2、管理方式应有集中走向分散
3、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1、思政的特色首先在于它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2、思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1、思政观念现代化
2、思政体制现代化
3、思政内容现代化
4、思政手段现代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
1、思政要面向社会求发展,要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去
2、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克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发展趋势
1、确立为群众认同的思政制度
2、确立制度权威,还必须建立保证制度权威的机制
3、制度权威的形成,各项机制的确立,必须引发群众对教育的关心与参与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1、思政面向国际发展,首先要增强国际化意识,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
2、思政面向国际发展,要培养人们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能力
3、思政面向国际发展,还要防止和抵制已经出现的世界性问题。






























衍的意思-黄教


总是英文-披头散发读音


strcmp-排骨门


一暴十寒-承担费用英文


veer-樛怎么读


莅临怎么读-红利发放日


芡实怎么读-倾注的意思


储气筒-远离英语



本文更新与2020-10-21 07: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15529.html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重点复习笔记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