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2018年考研政治必备关键复习资料(精华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24 05:52
tags:考研政治怎么复习

氯化铍-冠词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24日发(作者:于德基)


2018年考研政治必备关键复习资料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分清敌友是革 命的首要问题;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3、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 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
软弱性、妥协性。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 民是最可靠的同
盟军;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 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
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3、分析了 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
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 动群众。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内容: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
红军和小块红 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
地的路线与政策;4、提出中国革命 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毛泽
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 对教条主义的文献;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
想路线”的文章;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4、
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 情况”,标志着
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
即阶级分析方法。
五、《实践论》(1937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 、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2)实践是认
识的动力;(3)实践 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1)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 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六、《矛盾论》(1937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 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2、提出矛盾
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3、论述了矛盾同一 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七、《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
问题,指明战争 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
的军事战略的转变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 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八、 《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
设、);2、第一次提出“ 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3、把党的建设
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 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九、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
要历史文献
1、 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
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 题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必要性及建
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十、《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 解决提出了客观依据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
的观点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4、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
化的观点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 主
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十一、《论政策》(1940年)——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1、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 批判了“两个极端政策”;2、利用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3、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的方法论,提出了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4、利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辩证关系原理提出处理国内阶级关系的基本政策。
十二、《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内容: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十三、《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
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
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
斗争的辩证关系
十四、《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 根源和阶级根源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
主要哲学基础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十五、《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 次全面论 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 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
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 三结合”的
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2、提出中共三大作风:(1)理论联系实际(2)紧密联系群众
(3)批评与自我批评。3、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4、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 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5、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
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十六、《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中共十二月会议)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 大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
所有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 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
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1)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
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十七、《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 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第一次把 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
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十八、《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实现伟大历史性转
变的纲领
1、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
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级的状
况及其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
家政权的性质和 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
装全党。
十九、《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2、总结了人
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3、分析 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
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5、阐述了人民 民
主专政的历史任务6、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十、《论十大关系》(1956年)——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

1、 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
心思想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 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3、阐
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 了唯物史观4、辩证
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二十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光辉典范
1、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
义社会2、明确 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
论3、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 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
和方法4、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 域的斗争将是
长期的,曲折的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
步 的根本方针6、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必背知识:
◎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三大纲领:土地、没收官僚主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大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共十五大报告(1997年)
1、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毛、邓);
2、三次历史性巨变(20世纪):(1)辛亥 革命(1911年)(2)新中国成立(1949年)
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1956年)
(3)改革开放
3、三大伟人(孙、毛、邓);
4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1949)和人民解放(1956),二是实现国


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1. 中共一大――1921年7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
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2. 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 和 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 进行了分析,并
制定了当时党的 最低纲领 和 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 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
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纲领有其主客观的因素:
主观因素:①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②党对中国国情有了
初步认识。 < br>客观因素:①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②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注意,建
党开始我党没有意 识到党内的“左”右倾的问题。
历史意义: ① (初步指出)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
途;
②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③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党中央领导人民走上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征途。
附:1922年8月,李大 钊、陈等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会晤,商谈国共合作事
宜,孙决定实行联俄联共,邀请共产党员帮助改组 国民党。

3.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在广州举行(确定国共合作,党内合 作;第二
次在抗战时,遇事协商)
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 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 br>独立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
中共三大开始我 党比较明确的提到了和国民党合作过程中的“左”右两种错误倾
向(批评了陈的右倾倾向),大会批评了 这两种倾向,但是没有使用和“左”右
做斗争这个概念。

附:1924年1月2 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成
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 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
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策,从而把
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4.中共四大――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
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


维汉、 李立三等20人。
主要中心议题: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
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历史功绩: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
的领导权问题;
②大会还指出来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
农联盟的重要思 想;
③会议还把国民党分为了左、中、右三派。制定了对国民党的工作是扩大左派,
批评和争 取中派,反对右派;
④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的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⑤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不足:1、虽提出领导权问题,但对如 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方针,只讲
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2、 提出了农民是革
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 br>附:1925年11月《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
秋白、邓中夏 等就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 成为党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前身。

附: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 的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毛的萌芽的标志
特点:1、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或工人)(领导力量)来领导;
3、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主力军)是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
4、首次 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劳动阶级,
是我们同盟的对象,革命的基 本动力。)
内容: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要
团结)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 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革命的基本动力,也是同盟军),农民
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附: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

附:1926年 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5月20日,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
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揭开 了北伐序幕。

附: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 民问题
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在武汉召开。------- 这次代表大


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
主要任务: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 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
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
迅速加强农民的斗 争。
失败原因:1、虽然批判了陈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
的重大问 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
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 际的回答。
2、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
了 一些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


附: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
领。
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
导权的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
内容: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 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
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6.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提出了
“须知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 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
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心议题:①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陈的书记),
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7.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
改编
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 组织上,政治上
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8.中 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共产国际帮助下,莫斯科召开。
共有142人。会议毛 并未参加,会议是瞿秋白主持。
主要讨论:0、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 农的阶级
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
①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政治形势:两个革命高潮之


间;
革命力量:工人阶级;革命前途:社会 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
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③批判了王明“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和陈的右倾错
误。
⑤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
⑥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
存在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起了积极的作用。
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
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仍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对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附:1928年4月,朱德达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附:1928年10月,毛泽《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分析存在的原因。
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附:1928年年底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附:1929年4 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
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9.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红四军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主持
起草的《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阐明)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
这是人民军队 建设的根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

③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④古田会议的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 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
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党的领导及黄缺乏一致的 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
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
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 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出一
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附: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
道路
内容: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附: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内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
想路线这一 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
路线(周29年提出)、独立自主的基 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
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
本形成 。
意 义: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
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 上”的本本主义。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强调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
线。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 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附:1930年 9月24日至28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
主义的统治
附:193 0年12月16日,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
五次反围剿开始。

附: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
主要表现: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
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势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附:1931年基本形 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
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
命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限制富农。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政策。
(49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区土改运动中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合作化开展以后):对富农的政策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

附:1934 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0日晚,红
军开始长征。

10.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
会议。
会议内容: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政策问题,
瓦窑堡;思想 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
②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


③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④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 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
的总结的决议》,
⑤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 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
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重要意义: 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 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遵义会议是中 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附:1935年10月19日,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 红一方面军长征
胜利结束。

11.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关于
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会议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
潮的来临。
《决议》:①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②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
本策略路线),
③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1936年8月《致
中国国 民党书》再次改为“民主共和国”
④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危险的“左”倾关门 主义倾向(是
无产阶级先锋队,吸收工农;是全民族先锋队,所以要全部吸收。)同时也指出
了 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
的领导权。
会议 主要决议:把工农共和国变成人民共和国;对富农财产不再没收;红军战
略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实现对 抗日统一战线领导权。
重要意义:①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
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②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
命战争到抗日战 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它表明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
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附:1935年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证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必要性

附: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四个特点: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 7的革命;敌人强大;
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一切
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 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


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党实 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
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 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
地的政策。

附:1937年7月 、8月,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毛
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一些人犯错误
的认识论根 源,系统论述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践论》1937年----- 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内容: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a实践是认识的 源泉;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
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a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矛盾论》(1937年)--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内容: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12.洛川会议――193 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
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 纲领》。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中心议题:会议正 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
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 问题。
会议认为: 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②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③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④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
⑤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重要意义:洛川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
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 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
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附:1937年9月22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 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
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
附:1938年5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论持久战》


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
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
1、总结抗战以来的 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
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胜利。
2、毛泽东向全国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建设军
队的根本准则。
意义: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始终
保持军队无产阶级性

,使它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旧军队
的新型人民军队。
另外: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开展政治工作。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保证:坚持革命纪律和民主制度的高度统一。

附:1939年10月《 <共产党人 >发刊词》
1、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
想路线的角度);
2、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基本武
器)
3、伟大的工程: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
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 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4、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
来的。
这是一个历史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是任何资本主义
国家的革命史所没有的 。

附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
史文献 -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全新的科学概念。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
和领导等问题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
“中国革命是包 括: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现阶段的
革命和将 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
势。
4 、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
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注解:1、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
2、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 的概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
前途,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


3、并指明了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 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附: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⑴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 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⑵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⑶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的方案。
(4)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纲领。
政治纲 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
专政(国体)的民主共和国 (政体-民主集中制)。
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 归农民所
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有了中国工业和思想的基本思想(最早估计)。
文化纲领:---是无产积极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
(5)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这是新、旧民主革命在文化
上的区别标志。
总结:《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
A、客观依据、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
B、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D、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
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 观点。
《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毛
新 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标志着毛思发展与成熟。
附:1940年《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
《论政策》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发展进步势力(小、无、农),争取
中间势力(民、开明),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注意:在争取中间势力时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1.他们有充足的力量;
2.尊重他们的利益;
3.我们对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在这几篇文章中要强调的是:
⑴中间派是毛泽东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中提出的,它包
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⑵中间势力这一概念则有两种情况:
⒈当指三三制政权中的中间势力时,是毛泽东在《抗日根 据地的政权问题》中对
三三制政权的组成原则的划分中提出的,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 < br>⒉但当它用于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时,它包括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开
明士绅和地方实力 派。
3、“三三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另外: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斗争的原则是:


有理: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利:胜利原则,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斗则以,斗则必胜。
有节:休战原则,斗争取得胜利以后,要适可而止,保持斗争的暂时
性。
2、统一战线的两个 同盟: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
3、统一战线中的原则和方针:独立自主、对资产积极又联合又斗争。
< br>附: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科学地解释 了实事求是的含义中,作了精辟的阐述。
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求:研究;是:规律;马列与中
国实际“有的放矢”。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
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 遍展开。
1、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党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
误 ,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
2、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3 、要克服主观主义,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一
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 系实际的思想。
4、反对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消除主观主义在组织上和文风上的表现,也是整风
运动的主要任务。
9月26日,中央决定成立学习研究组,主要任务是
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 和党的
历史经验
,以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错误思想。

附: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
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
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
的辩证关系
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4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 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
风报告的决定》。
5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
6月8日,中宣部又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整风运
动在全党展开。

附:1942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发表重要讲话,阐明
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附:1943年6月,《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最早的完整的提出群众路线。
1、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2、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
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3、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4、有无群众的观点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附:194 4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上,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正式
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 政府的主张。

13.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通过了在党史上意义重 大重要决议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重要性:①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②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 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
③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 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
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1、《决议》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2、正式宣布了:“党在奋斗的过 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决议》说:“我党终于在土革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
是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 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
3、《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 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
认识,团结同志,而不是对犯错误者进行组织处理。
4、《关于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
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 要的准备。
A、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重要内容:强调从思想上建党;
B、毛的党建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高度的思想是:强调党的作
风建设。
C、用整风来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D、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

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 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
主要议程: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三大作风;
0、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
经地义。
1、运用矛盾分析 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
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2、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
斗任务; “一般纲领”: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


战线 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
“具体纲领”: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3、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 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4、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 一支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
况的变化, 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
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在报告中提到人 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
体制。
5、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 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
线)、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
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6、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
生产力,
是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7、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
的主张。
8、也有点《新民主主义论》里带出来的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思想。
②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 告》: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将它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
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③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 br>④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⑤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⑥通
过新的党章,选举 新的中央委员会。
6 月1 1 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贡 献:1、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
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总 结。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
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 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 风:理论
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附: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
四指示》。
---及时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46年9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
指示。
附: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西柏坡- 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
法大纲》,10月,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
----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
土地制度
附:1947年12月,陕北,通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 ---阐
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1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


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⑵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2、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总结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以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绝对优
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便漏网。
19 47年12月毛提出“十大军事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完善和
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 术。
抗战时期:毛泽东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
在反围剿:诱敌深入。
井冈山时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
我打,敌退我追。
另: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方针(积极防御);基本指导
思想(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 生力量);
战胜敌人的最好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敌人);主要形式(游击战、运动战)
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人和优待俘
虏。
附:1948年1月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
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 的政权。
附: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完整阐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革命;
A、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新、旧的标志;革命成败的关键)
B、其中人民大众就是指革命动力(包括: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
产积极)。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他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
主义。
3、明确的提出土改的总路线:
a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依靠的阶级路线);
b
有步骤地、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
c
发展农业生产
(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五四运动是划分标志)
A、相同:革命的对象一致(帝国、封建、官僚);革命的动力一致(工、农、
小资、民资)
B、不同: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西方资产
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
革命的前途不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专政国家--- 无产阶级领导各革
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附: 1948年9月8日至13日,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
泽东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附: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献辞,首次公开使
用人 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5.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西柏坡
中心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
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
①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②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
党的中心任务。
③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
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
④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
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⑤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
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 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
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6、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7、指出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
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大意义:确立 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
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 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附: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
领。
文中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领导者和阶
级基础是决定国 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附: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其中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
民民主专政”。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达到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之目的”;
“国家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
“使各种社会 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
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政策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
部的人民公敌,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国际的持久 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
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是新中 国的建国纲领。在人大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附:1949年10月1日,中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
1949—1956。
49年以前的国内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矛盾。
49 -53年的国内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
残余的矛盾。(土改没完、
53-56年的国内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的矛盾。
56年以后的国内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附: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有关协定。

附:1950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 人口多数
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950年6月6日,在北京召开。---为全面实施《共同
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 领。
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
应采取的 战略和策略方针。
1、毛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报告题目)。
2、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指出,“四面出 击,全国紧张,很不
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
使民族资产阶级 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
3、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 视同仁”的方针。
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
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4、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 一
视同仁”的方针。
5、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 进行思
想改造是错误的。
6、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 党的一系列


策略方针。
知识点:毛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
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 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附:1951年12月,“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 ,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
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附:1952年9月,毛: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
社会主义的过 渡,而不是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

附:1953年6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一化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宪法》,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
定下来。 < br>3、改造的目的: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继续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
另: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改在的内容:

1、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按照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 助的原则;
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
造成为社会 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行为。
2、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合作社(半
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 两面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和(拥护宪法)接受改造的一面。
4、建国初的国营经 济来源:解放区原有、没收官僚、接收外国;地主土地(给
农民了)、民族资产(赎买,不没收)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工
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 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
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部分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6、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 (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
利、资方红利)、定息(5%,7年—变10年)。
7、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剥削制度消灭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附:中央提出,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 出经
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 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
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3、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5、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
化道路。

附: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
行。
1、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 < br>2、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
交通运输业(科 学技术、人大三届一次)、国防。

附:1955年,中共七届六中全会--- 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附: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 会议。----周恩来表述知识
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1、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实行的政策是:团结、教
育、改造。
2、周提出“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任务;科技是关系国防、
经济、文化的关键因素。
3、毛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努力学习知识,迅速
赶上先进水平。

附:1955年4月25日《论十大关系》 -- 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
探索(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围绕的基
本方针。

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3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4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以苏联为鉴,走自己的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
路,你还想走?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
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内容: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
3 经济建设和国法建设;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
5 中央和地方; 6 汉族和少数民族; 7 党和非党;
8 革命和非革命; 9 是非; 10 中国和外国;
另外报告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和民主 党派的关系)、“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艺术风格自由发展、自由讨论;
b、不用行政力量;
c、艺术、科学的是非问题业内讨论,不轻率!



17.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议程: A、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
言。
B、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着重阐述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着重论述了加强党内、外(群众、民主党派)监
督的重要性。
C、周恩来作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1、提出应根据需要合理的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对大跃进苗头)。
D、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1、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 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
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
3、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①在经济建设方面,1、强调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956年12
月,新经济政策。
②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体制。
大会肯定陈云提 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57年陈说:建设规模必须与
国力相适应)

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
经营、自由生产和自 由市场作为补充。
③在政治关系方面,A、强调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
制;
董必武说:1、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
2、依法办事就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注重法制教育;在社会上培养守法的风尚
B、党和各民主党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
多党合作。
C、 1、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
2、要求更加重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警惕执政党脱离群众和实际;
3、强调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4、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
④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呜”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指
导方针,
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
⑤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


附:1957年12月27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学说和其运动规律(主要是三点):
1、矛盾普遍存在;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关系和力),(基础和建筑)的矛盾;
3、社会主义基 本矛盾
同其他社会形态
在性质,运动特点,解决方法途径方面有
着本质的不同。
从而,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4、提出解决社 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不是对抗性的,依靠社会主义
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5、解决的方法:通过调整两对关系中不适应的方面,是制度得到巩固。
B、提出了两类社会 矛盾的学说,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阐
明了正确处理的方针和方法:
1、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
2、前者是对抗性的,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
3、后者是人民 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
育的方法,即“团-批-团”的方法。
C、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以后,即56年 以后)
1、经济上,对国家、个人、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
当安排的方针。
2、科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
进步的根本方针。
3、政治上,“团-批-团”的方针。
4、党和民主党的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 另外,对外关系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1954年提出的,55万隆再


次重申。
6、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D、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文中,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 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
的高度论述,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注解:1、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造就一个又
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 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
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
治局面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
会。
3、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曲折的。
4、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



附:1958年5月5日至2 3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后,掀起“大
跃进”高潮。
正式提出“鼓足 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
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争取在15年内赶 超英美

附:1959—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
1 、毛泽东的四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工业、农业、科学(本来是交
运)还要国防现代化。
2、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3、六十年代:1、提出农、轻、重排序的国民经济方针。
2、把“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
60年代整个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内部矛盾)
4、邓子恢,积极支持“包产到户”,提出农业中要实行生
产责任制。
5、58年共产风之后,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重视价
值规律。
4、
附: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 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
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
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
风。

附:1962年3月于广州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上,
周恩来讲话,重新肯 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
子,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附: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七千人
大会)。
1、刘少奇代表中央向大会提出的书面报告草稿,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
以来经济建 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认为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在建设工作中经验不够;是几年来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
够谦虚谨慎,
违反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削弱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妨碍了党及
时地尽早地发现 问题和纠正错误。
2、毛泽东1月30日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中心是讲民主集中制,强调不论党内党< br>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并做了自我批评。
3、毛泽东联系三年“大跃进”的教训,阐明人类 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承
认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百年时间。
4、邓小平、周 恩来在大会上分别代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做自我批评,并分别
讲了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服目前困难的 主要办法。
附:1964年12月,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1、 新的四化目标: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原来是交通运
输—第一届人大)
2、 分两步走:
附:
1、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2、第一次明确提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共产党人发
刊词》;
3、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
4、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著作:《论联合政府》;
5、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6、第一次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
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文章:《 <共产党人 >发刊词》;
7、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
8、最完整系统地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9、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和理论阐述;
10、毛泽东思想成熟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
11、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
话》;
12、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3、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将革命进行到底》;
14、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献:中共七大刘少奇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
报告》;
15、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到城市的文献:在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
次会议上做的 报告;
16、第一次提出建设一项伟大的工程:《共产党人发刊词》;
17、第一次系统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共产党人发刊词》;
18、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把一切积极因素?“的报告:?《论十大关
系》;


19、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0、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
21、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文献: 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
放的道路》。
22、第一次使用“毛泽东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
23、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基本环节是:调查研究.其他基
本要求:解放 思想;反教条主义,反经验主义。
2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外交运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 外援为辅的方
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19 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
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命题。
(2)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
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
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 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过程中,在总结 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1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着毛泽东
思想开始形成;
2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 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 和策略,标
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3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
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
一步回答了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党的十六 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3)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1)2014年12月,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四个 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 面”为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
实践指 南。
(2)“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1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2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3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4问 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
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 众的新期待。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
措。其中,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 党。
1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
一步”;
2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
招”;
3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社会改革的法制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
石;
4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
标的实现;
5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
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
2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
3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
纲领。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
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2)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


的哲学论证。
(3)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 是的科
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4)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
要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5)进入21世纪,江泽民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6)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强调,必须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
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中的最
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处于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认清中国的
国情,乃是认清一切 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近代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
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 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
中国的反动统治。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 4月,毛泽东同志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总路线指明了中国革命的 对象、动力和领
导力量。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 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
根源(首要对象);
2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
主要障碍;
3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地束缚中国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r>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


题 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
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 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
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
2城 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属于劳动者阶级,不属于资产阶 级的范畴,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是无产
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3民族资产阶级有天 生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
的两面性。因此,对于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又联合又 斗争的政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 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
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 的领导权掌
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一般工人 阶级的共同优点,即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
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纪律性外,他还有自身的 特点:深受三重
压迫,革命最彻底;分布相对集中,便于组织;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
工农联盟;
4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
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
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
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5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
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 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
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等因素决定的。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 革命。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 的共
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 民主主
义的经济纲领概括为: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
的垄断资 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心
内容)。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 灭
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题中应有之
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保护民


族工商业,发 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
定的。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1)19 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
等文章中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 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
装割据”的思想。
(2)1930年1 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
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初步形成了以农村 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
权,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3)在《战争和战略 问题》中,明确了共产党的任务,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
斗争,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
性。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客观条
件)是根本原因;
2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重要客观条件);
3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必要主观条件);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策,是前提和根本保证(重要主观条件)。
3、新民民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 革命、武
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 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把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他指出:“统一战
线 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重要问题。”
(1)统一战线
1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 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
“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 人
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 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无产
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 和利用的力量
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3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 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


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 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3)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
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民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
革命阶段的开始。
(2)新民民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主导)、
半社会主 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民主义社会的
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民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矛盾 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大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
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道路
1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
2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
步过渡形式。
(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是完全
的社会主义性质。)
(2)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
1党和政府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 质的手工业供销小组
到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具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个步骤。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
第一步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
公积金、工人福 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第二步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司合营。
第三步是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
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 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
了重要条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
生产资料的主人。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
(4)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
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是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
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道
路的良好开端。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矛
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 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
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1关于社会主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 础之间的矛盾”;
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
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 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
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 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
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4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 矛盾的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解决敌我
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
(2)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
阶段;
2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a.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为补充;
b.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
c.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2)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


义的初级阶 段。这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我们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 主义;b.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程度),我们必须从实际出
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
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发展社会
主义所必经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
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 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
经济基础之上。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
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就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
展的根本依据。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
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解决主要矛盾的根
本途径 是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 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 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
路,是我们党和 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半殖民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控
制力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 决定性力量。
(2)封建政治特征: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
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封建经济基础:中国自然经济基础遭到 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
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新阶级政治软弱性: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但是在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5)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统一:近代中国各地 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极不平衡。帝国主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中国处于不统 一
状态。
(6)农民生活贫困,政治无权: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
的生活。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两大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 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
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2)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1、1841年5月在广州郊区发生的三元 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
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1885年,在中越边境镇南关,年近70岁的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取得镇南
关大捷。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 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
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
3、魏源在1 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历史、地理以
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 论述海防战术的《筹海篇》。在该书中,魏源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 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太平天国农民
政权企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 使,无处不均匀,无处
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
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1)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农民要求平均非
配土地的愿望,具有 进步意义。(2)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2、《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主要内容有:(1)在政治
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2)在经济方面, 主张发
展近代工矿、交通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
劳动制; (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
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在社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
通商。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则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3、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 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
府的统治根基;(2)提出了两个农民阶级文件--《天长田亩制度》和《资 政新篇》;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
柱; (4)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


太平天 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4、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1)农民阶级 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2)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不可能成功;(3)太平天 国未能正确地
对待儒学;(4)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5、太平天国起义 失败的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 它本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
争取得胜利。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 历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1、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 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
方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洋务派指导思想
2、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兴
办近代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创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洋 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引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
开办新式学堂,派出官派 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3)开风气之先,社会
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转变。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 戌维
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
运动;( 4)戊戌维新运动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4)维新
派主张改革社会风气,倡导文 明、重卫生等。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
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 敢根本否定
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
想上 ,虽然提倡学习西方,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 想。(3)惧怕人民群众。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
并 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
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 主义、民生主义。----三民
主义
(1)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
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有偿的土改,买地主阶级土地给农民。---旧三民主
义内容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第二节 辛亥革命和建立民国
1、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


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 权属于国民全体》,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
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驶司法权;参议院为 立法机关,行驶立法
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
民主权利。---- -主权灾民,三权分立。
《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 资
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结束了 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3)给人们带来 了一次思想
上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
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 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
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说,辛亥革命 的失败,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
在许多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 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
靠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三种政治力量: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三种主要
的政治力 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工
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 级,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建国方案:
(1)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 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中国继续
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 产阶级方案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产阶级方案
(3)建立一个工人阶级 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过人民
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即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 通,原因:一,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成立
独立资本主义共和国;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没有 勇气和能力领导
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是一次 真正的群众运动;(3)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五 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革
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 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举行。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代表50多名党员。出席会议的 还有共产国际
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纲领是:以无产阶级 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 消灭阶级。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
现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新三民主义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 。大会通
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中
华民族 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
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民生主义 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饿、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
的正式形成。
3、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
作的政治基础。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
彻底清算 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了 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 杆子中取得
的”。八七会议是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该理论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 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
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93 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
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 泽东
思想的初步形成。
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与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 线和土地
分配方法:(1)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
者, 消灭地主阶级;(2)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
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
纲领和路线。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 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
中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批评了博古、 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
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关于反对敌 人五次“围
剿”的总结的决议》。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 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
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 br>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西安事变:
蒋介石1936年1 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12
日凌晨,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 无效的情况下,毅然实行“兵谏”、
这就是西安事变。
中共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同南京方面代表 和平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
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为了促进国共两党合 作,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如果国民 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
意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 为中华民国
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
地的 政策。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阐述了持久作
战的总方针。
具体内容:(1)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2)
日本是小国 ,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
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 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因此,最后的胜
利属于中国;(3)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 略反攻三个阶段。战
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2、统一战 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1)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
上的独立性(2)党必须坚持对人 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3)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
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
固势力。
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 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 主要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
美派。
同顽固势力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4、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根据地 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的政权。边区、县参议会是民意机关,也是立 法机关;边区、县、乡抗日民主政
府是行政机关;边区高等法院和县法院是司法机关。
抗日民 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
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 占13。
5、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刘届六中全会。在这
次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 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
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理论著作,系统阐述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
内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 部革命运动。(中国革命两步走理论)
(2)毛泽东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 领:政治上,推
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
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 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 化上,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
(3)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 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
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7、整风运动:
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
整风运动。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
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 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
《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普遍展开 。
整风运动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
党八股整 顿文风。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 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2、《五四指示》
1946年5月4日,中共 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
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 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
田”的政策。
3、《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 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
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 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 公地,由乡村农会接
收”,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1)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 人士,确认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


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2)接受 中共领导,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发挥积极作用。
5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
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 本政策,指出了中国有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
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
虚、谨慎、不骄、不躁 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6、191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
仁堂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有662人。
会议通过了《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为
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2)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国家政权
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3)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4)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
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 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6)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 权的完整,维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
策 ”。
《共同纲领》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新 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3)农民
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中共中央在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 三改造” “一体两翼”
4、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其基本原则和方针:( 1)
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
后农民 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
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 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度
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
逐步推广的方法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
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 br>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
济联着的,并受工 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区别。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 营,国家只是在流通领域中加以控
制;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原来 的资本主
义企业通社会主义经济的联系不仅限于流通领域,而是深入到生产领域在这种合
营企业 中。
开始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公方代表已居于领导地位。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

< br>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全行业公私合 营,国家对资本家原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以核实私股股额;
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 股息,即定股定息。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探索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
(1)《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先后在1956年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
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总结经济建设 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
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 定要努力
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要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要素,全部调动
起来,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九月召开的中共
八大的指导思想。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矛盾, 而是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 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 要。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
政治建设 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
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
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 反对个人崇拜,发展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思想文化上,坚持“双百方针”。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 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的讲话。
内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 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
民内部矛盾。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 、教育的、“团结-批评
-团结”的方法去解决。解决敌我矛盾,要用专政方法处理解决。
毛 泽东还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做客科学分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
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任 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
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 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不断得到解决。
2、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 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
3、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 指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内容:全会冲破长期“ 左”的错误的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 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
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 放的战略
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
的民主 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 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同志
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物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
是第一位的,错 误时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
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第十 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概括了中国共 产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
级阶段。 (2)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无偿、深圳等地,发表重要
讲话。 < br>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
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 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
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6、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坚持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br>(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 会全面进步。
(2)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
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0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 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
境相协调,保证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7、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
通过自己的 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
量;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 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 共赢。

Raindrops-粼怎么读


知会-西班牙港


summary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fic


blackjack-ovc


相反的英文-46级


东珠是什么-工作汇报ppt案例欣赏


肯字开头的成语-cliffs


乏味是什么意思-高级职称英语考试



本文更新与2020-10-24 05: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22357.html

2018年考研政治必备关键复习资料(精华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