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25 00:16
tags:最近几年

小巷深处-灰鼠

2020年10月25日发(作者:左漠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张连城
内容提要: 2009年, 本轮经济周期已完成筑底, 2010年, 中国将进入下一轮经济
周期的扩张
阶段。根据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的特点, 未来
的扩张期将长达
7—8年之久。但是, 未来的经济扩张很可能是缓慢的、在波动过程中完成的。
排除随机因素的冲 击和错误货币政策的影响, 根据中国物价水平波动与经济波动的
相关关系, 在未来3—5年内, 中
国爆发通货膨胀的概率很小, 经济较快增长和低通胀是经济运行的主旋律。为
保持中国经济在未 来扩张期内稳定健康地发展, 应当确定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 并
根据适度增长区间随时调整经济 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作者简介:张连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预期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本轮经济周期2007 年到达波峰, 2008 年掉头向下进入收缩阶段, 2009 年已完成
筑底。 2010年以后的经济运行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对通货膨胀应当持有怎样的预
期, 以及如何避免 通货膨胀和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
题。
一、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扩张期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既包括经济扩张期, 也包括经济收缩期。经济扩张期是指
经济从波 谷向上运行至波峰所持续的时间, 经济收缩期则是指经济从波峰向下运行



至波谷所持续的时 间。我们可以把经济扩张期分为复苏和繁荣两个阶段。复苏阶
段是指经济从波谷运行至经济 增长趋势线即运行至经济正常增长路径附近的阶段;
繁荣阶段是指经济从正常增长路径继续 上行到达波峰的阶段。同样, 我们也可以把
经济收缩期分为衰退和萧条两个阶段。衰退阶段 是经济从波峰向下运行至经济增
长趋势线附近的阶段; 萧条阶段则是指经济从趋势线继续下 行运行至波谷的阶段。
本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期始于2000年。经过8年的持续增长, 到2007年, 经济运
行到本轮 周期的波峰, 经济增长率高达13%。2008年经济开始向下运行, 经济增长
率跌至9% , 2009年 经济继续下行。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从2008年开始进入了经济
周期的收缩期。根据2009年经 济的运行态势和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 可以肯
定地说, 2009年应是本轮周期的波谷年。 经济在完成筑底后, 2010年将进入新一轮
经济周期的扩张期, 不存在2010年经济二次探底的 可能。
经济周期无论是处于扩张、收缩还是筑底阶段, 实际上都是由经济运行的周期
规律支配 41
2010年第1期总第147期
的。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波峰年分别是1978年、
1984年、1992年 和2007年。波峰年的峰值(GDP增长率 分别是1117%、1512%、
1412%和13%。经济增长率 最低的波谷年分别是1981年、1990年、1999年和
2009年。前三年的谷值(GDP增长率 分别 为512%、318%和716%。2009年的谷值
可能在813%左右。
如果依据波峰年计算周期的长度, 从1978年到2007年的29年间, 总共完成了
3个经济 周期, 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166年; 若依据波谷年计算周期的长度, 从1981
年到2009年的28 年间也已经完成了3个经济周期, 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133年。这
就是说, 自1978年以来, 我 国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是915年左右, 或者说, 经济周期
的波长平均在9—10年之间。



在经济周期性运行过程中, 扩张期和收缩期的长短是因经济体制的不同而大相
径庭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经济周期具有扩张期短而收缩期长的特点, 与之相反,
市场经济体制下则 具有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特点。1999年以前的经济周期, 从波
谷到波峰的扩张期都只有 2—3年的时间。例如, 从1981年到1984年的扩张期只用
了3年时间, 1990年到1992年的扩 张期更缩短到2年。而从波峰到波谷的收缩期
通常会长达5—7年的时间。例如, 从1984年 到1990年, 收缩期为6年, 从1992年
到1999年的收缩期更长达7年之久。而从1978年到 1981年的收缩期只用了3年
的时间, 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仅仅是个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 扩张期和收缩期
的长度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在始于1999年到2009年的本轮经济周期中, 扩张期长达
8年之久, 2009年如果完成筑底, 那么收缩期就只用了2年的时间。
之所以存在上述不同的特点, 这是由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造成的。
在计划经 济体制中, 存在一种把经济自动推向过热的力量和机制, 因此计划经济制
度下周期的扩张期一 般都比较短, 通常只需2—3年的时间就可以把经济从周期的
波谷推向波峰, 形成过热的经济 态势。与此相联系的是, 要抑制强烈的扩张驱动, 把
过热的经济压缩下来, 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一般会长达5—7年之久。与此相反的是,
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就存在一种把经济自动推向 收缩或衰退的力量和机制, 经济
周期是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的, 并且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 济的常态, 因此, 在一
个纯粹的市场经济制度中, 经济周期的扩张期一般比较长, 而收缩期比较 短。前者
通常需要6—8年的时间, 甚至更长, 而后者一般只需1—2年的时间, 甚至更短。例
如, 美国经济的收缩期最短为7个月, 最长为17个月, 平均为11个月。
虽然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始于1978年, 但从理论上确立中国要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并付诸实践则始于1992年。这就是说, 中国真正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轨道实际 上是1990年代以后的事情。因此, 始于1999以后的新一轮经济周期,
就出现了扩张期长而收 缩期短的特点。正是由于经济周期的这一制度特征, 才使我
国1990年代以后的经济运行出现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 即在1992年和2007年



之间, 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个长达15年之久的 开口很大的“V ”字形。显然, 这是两种
经济体制转换造成的。
既然中国经济周期的波长平均在9—10年之间, 并且市场经济体制下又存在扩
张期长而 收缩期短的特征, 据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始于1999年的本轮经济周期,
在经过10年的扩 张和收缩以后, 已在2009年完成筑底。2010年, 中国经济将步入
新一轮周期的扩张期, 并且 在没有随机因素对经济形成大的冲击的情况下, 新一轮
的扩张期可能会长达7—8年之久。 4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二、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可能是在波动中完成的
虽然未来的扩张期可能长达7—8年之久, 但经济扩张很可能是在波动中完成
的。这就是 说, 始于2010年的经济扩张, 不一定像2009年后三个季度那样, 表现为
直线和快速的上升, 同 时也不一定是稳步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造成的:
第一, 从经济复苏必须具备的条件来看, 要实现可持续的而非扩张性经济政策导
致的“激 素刺激型”的经济增长, 仅就国内经济而言, 至少需要具备如下两个方面的
条件:一是在经济 处于萧条阶段和筑底的过程中, 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复苏, 必须积蓄
足够的能量。所谓实现持续 的经济复苏必须积蓄能量, 主要是指居民购买力必须稳
步增长。而居民购买力的增长既有赖 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也有赖于物价水平
的下降。二是在经济萧条阶段和筑底过程中, 要 实现经济的持续复苏, 还必须进行
充分的结构调整。经济运行从波峰进入收缩阶段, 不仅是由 于有效需求不足, 即总
量失衡造成的, 而且与结构失衡相关。实际上, 经济衰退的实质就是调 整。只有经
过充分的结构调整, 才有可能在技术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步入下一 轮
周期的扩张阶段。结构调整既包括存量调整, 也包括增量调整。这意味着在调整过
程中不 仅要消除产能过剩, 在新的技术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 也应当允许甚至促使
大量效率低下的企



业倒闭破产, 进行重组并购, 当然也要允许大量的新企业诞生, 包括允许新企业
进入垄断程度 较高的行业。
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 只有具备上述两个条件, 经济扩张才会持续下
去。但是,
从我国2009年经济回稳的原因以及尚未完成结构调整的现实来看, 经济扩张的
可持续性所需 要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居民收入水平虽然有所提高, 但收入差距进
一步拉大, 这不利于消费 的增长; 物价水平虽然有所下降, 但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
房地产价格不降反升。同时, 产能 过剩的问题依然严重, 结构调整实际上还没有起
步。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经济的持续、稳定
增长。
第二, 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征来看, 尽管我国目前基本上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
但经济中
依然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特征。由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经
济周期的机制 不同, 因此,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任务
和难点应是如何抑制经 济过热而不是刺激经济增长。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政府平
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任务和 难点应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而不是抑制经济过
热。但在我国现阶段, 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 基本建立起来, 但经济中仍然存在着
计划经济成分。因此, 目前我国经济既存在把经济推向过 热的力量和机制, 也存在
把经济推向过冷的力量和机制。两种力量和机制并存, 这就意味着在 未来的扩张期
中, 经济忽冷忽热的状态可能会交替出现, 即未来经济的扩张极有可能是在波动 中
完成的。
第三, 来自经济体和经济系统外部的随机因素的冲击, 也会导致未来的经济扩张
具有波动
性的特征。因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今天,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增长的
对外依存度较 高的条件下, 要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经济环



境。但目前无论是世界经 济形势, 还是世界政治形势, 其变化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难免会对中国未来的经 济增长形成或大或小的外部冲击。此外, 一个
国家的经济运行不仅受经济规律的支配, 还会受 到来自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
经济因素的影响。尽管这些因素的影响不会改变宏观经济的
43
2010年第1期总第147期
整体走势, 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运行形成冲击, 从而使未来的经济扩张具
有波动的特点。
三、对未来扩张阶段的通货膨胀预期
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从2010年进入复苏阶段已经基本成为现实, 但伴
随经济形 势的好转, 又引起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如果排除制度变革、战争、自然灾害、供给冲击等随机因素的影响, 通货膨胀
只有在两种情 况下才可能发生:一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 当出现产出正缺口, 特别是
当经济呈现出过热的状 态时; 二是货币政策出现严重失误, 导致过度货币供给或流
动性过剩时, 才会出现通货膨胀。 如果是后者, 并且是在实体经济没有明显增长的
情况下, 由于货币当局投放了过多的货币而引 发通货膨胀, 就会导致滞涨局面的出
现。
从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来看, 只有在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产出增
长率即出
现产出正缺口时, 通货膨胀才有可能发生。根据笔者的研究, 我国未来几年的潜
在产出增长率 为915%左右。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表明了这一点。这就是说, 当经济
增长率低于915% ,特别 是低于9%时, 中国经济就会出现产出负缺口。在出现产出
负缺口的状态下, 由于资源未能被 充分利用, 经济运行就会呈现冷的状态, 其主要表
现就是失业, 有时也会伴随通货紧缩; 而当经 济增长率高于915%特别是高于10%时,



中国经济则会出现正缺口, 在经济存在正缺口的状态 下, 由于资源被过度利用, 经济
运行就会呈现出热的状态, 其主要表现是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
这就是说, 只有当经济呈现热特别是过热状态时, 通货膨胀才有可能出现。而在
此之前, 伴随 经济的复苏, 尽管物价水平也会有所上升, 但一般都是恢复性的增长,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通货 膨胀。
在研究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时, 通货膨胀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也是不能忽视的重
要因素。 观察图1, 可以看出中国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波动的相关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公报。
图1:物价水平的波动与经济波动
图1中的纵轴是用GDP 表示的经济增长率和用CP I表示的通货膨胀率, 横轴
表示以年为
单位的时间。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轨迹。
其中2009年 的数据是作者根据推测给出的。对2009年的推测数据是:经济增长率
为813% ,通货膨胀率 44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为零增长。
从图1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最高通货膨胀率发
生的年份 要滞后于波峰年1—4年; 由于在萧条期价格的波动滞后于波谷的时间较
短, 通常只有一两个 季度的时间, 因此, 最低通货膨胀率基本与波谷年同步。
物价水平的波动滞后于经济波动的原因是, 市场经济中产出变动机制通常总是
先于价格 机制发生作用。在市场经济制度中, 当总量出现失衡时, 首先是产出变动
机制发生作用, 而后 才是价格机制发生作用。这就是说, 当经济运行出现失衡时, 厂
商一般总是首先通过调节产量 来平衡供求, 只有当供求失衡持续一段时间以后, 厂



商才会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来平衡市场供 求。因此, 价格的波动一般总是滞后于产出
的波动。物价水平的周期性波动滞后于经济波动 的事实表明, 能够引发实际通货膨
胀的不是本期而是上一期的经济运行状况, 本期的经济运行 状况只会对下一期的物
价水平形成压力。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 2009年作为经济筑底的一年, 产出存在负缺口,
不可能
对2010年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2虽然2010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扩
张期, 但由于 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特点, 因此在短期内, 尤其
在经济复苏阶段不会爆 发通货膨胀。只有当经济运行进入扩张期的繁荣阶段以后,
出现通货膨胀的危险才会真正降 临。(3在经济复苏阶段, 伴随经济增长率持续上升,
物价水平也会有所上升, 但不会爆发通 货膨胀, 即不会导致物价水平持续、显著的
上升。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张期长的特点, 可以 预期, 在未来3—5年内, 物价水
平的上升有可能保持在2%甚至115%的水平以下。图1显 示, 在上一个经济周期的
复苏期, 即2000—2003年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4排除外部随 机因素的冲击, 在
未来3—5年中, 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如果货币政 策不出
现失误, 经济较快增长和低通胀就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
四、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与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政策取向
要使中国经济能够保持7—8年的持续、稳定增长, 并把通货膨胀控制在较低的
水平, 不是
没有条件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以及
政府调控经济 运行的政策不失误。
政府应当在什么时候使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在什么时候使用紧缩性的经济政
策干预经 济运行呢? 这首先与产出缺口有关。一般而言,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
货币政策通常在产 出出现负缺口, 经济出现冷的时候被采用, 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
紧缩性货币政策只有在产出出 现正缺口, 经济出现热的时候被采用。



根据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质和我国的经济实践, 如果GDP 年增长率保持在
9—10%之
间, 经济的运行状况就是基本良好的, 经济的冷热状态都不很明显。一旦实际经
济增长率低于 9% ,经济运行就会呈现冷的状态, 并且经济增长率越低, 经济就越
冷。在经济出现过冷的状态
时, 现有的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产品滞销, 企业生产不足, 甚至大批企
业倒闭破产, 工人下岗, 农民工返乡, 并且还伴随着价格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反之,
当经济增长率高于 10%时, 经济运行就会呈现热的状态。并且经济增长率越高, 经
济就越热。在经济出现过热的 状态时, 资源被过度利用, 不仅表现为资源短缺、产
品短缺、生产能力短缺, 甚至出现劳动力短 缺, 同时还会引发通货膨胀。此外, 过热
的经济增长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 9—10% 45
2010年第1期总第147期
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当前经济增长最理想的或最优适度区间。在此
情况下, 如果 经济增长率低于9% ,政府就应当使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同样, 如果经
济增长率高于10% ,政 府就应当使用紧缩性的经济政策。并且产出缺口越大, 政策
的力度也应当越大; 反之亦然。当 然, 如果经济运行在9—10%的区间之内, 政府使
用中性的经济政策是适宜的。由于经济运行 具有周期性, 因此产出正负缺口的出现
也就具有周期性。与此相联系, 宏观经济政策也必然存 在周期性。问题的关键是政
策的取向和转换要及时, 并且政策的力度要适当。
要把经济增长控制在9—10%的最优适度区间内, 应当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然而这却
是我国宏观调控所要实现的最优目标。退一步说, 如果要放松调控的难度, 就要
放宽经济增长 和宏观调控的适度区间。可以考虑以915%的增长率为中心, 以上下
浮动1个百分点作为宏 观调控的目标, 即把经济增长率控制在815—1015%这一次



优适度区间之内, 应当是可行的。 把经济运行控制在适度区间之内, 不仅可以降低
经济运行的成本, 而且可以避免破坏经济稳定 增长的机制。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体系的现状而言, 最差的或勉强可以接受的
控制区间 也应当是把经济增长率控制在8—11%之间。目前, 我国在实践中只是对
最低经济增长速度 设定了下限, 即力图把经济增长率控制在8%以上。例如1998年
和2008年经济处在萧条阶段 时, 政府都提出了要确保经济增长率不低于8%的口号,
并采取了相应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措施。但是对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界限却从来
没有作出过明确的界定。甚至当2007年的经济 增长率高达13%时, 我们仍然没有
认为这是经济过热, 而是定义为增长速度“偏快”。之所以 在宏观调控时只设定最低
下限而没有设定明确的最高上限,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政府和人们都 无法容忍经济
增长速度过低所带来的后果, 尤其是失业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的压力。但对于 过热
的经济增长, 就有较高的容忍限度。这不仅仅是各级政府和企业都有追求高增长的
动机 和部分领域仍然存在软预算约束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 高增长带来的好处是明
显的:它可以发 展经济、增加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和财政收入、提高政府的业绩
等等。但是由高增长所带来
的坏处, 例如环境污染人们有时是感受不到的, 即使感受到了, 但由于大多数人
基本上还处在 追求收入水平而没有达到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 对此往往采取容忍的
态度。实际上, 经济出现 过冷和过热都同样有害, 都要付出代价。因此, 要在实现经
济稳定、较快增长的同时避免通货 膨胀的发生, 政府不仅要确保最低经济增长率,
也要确保经济增长速度不越过最高边界。
参考文献:
刘树成、张连城、张平, 2009:《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北京:中国经济出
版社。
张连城, 2007:“当前我国所处经济增长阶段研究”, 《人民日报》, 2007—09—
28。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2008:《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 《经
济研究》, 2008, 8。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2009:《全球失衡、金融危机
与中国经济的复苏》, 《经济研究》, 2009, 5。 (责任编辑:刘 英
46__

孔塔-相向是什么意思


日用品发票-吐不出象牙


混凝土英文-英语三级b成绩查询


fields怎么读-寻常的近义词


寓言故事怎么写-evony


立刻的英文短语-髫年


coat是什么意思中文-gmat网课


锵然-面首



本文更新与2020-10-25 00: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24106.html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的相关文章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