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高英第二册十一课课文翻译-高级英语2-Unit11-Lesson11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27 22:22
tags:英国人用英语怎么说

响板-弱化是什么意思

2020年10月27日发(作者:郭祝官)


第十一课
英国人的未来
若想用世界上流行的标准政治术语,即左、中、 右三派这种毫无意义的陈腔老调来描述
英国人的话,那多半是白费时间,徒耗精力。英国人可是与众不同 。他们甚至比自己想象中
的英国人还要不同,倒是同他们自己感觉中的英国人差不多。而他们所感觉到的 ?这一点再
次反映出英国人的特性——比他们想象到的更为重要。在英国,决定一切事物形式和色彩的< br>不是人的理性思维,而是人的本能感觉。
举例来说,尽管英国人表面上似乎存在着严重的意 见分歧,彼此之间进行政治上的攻击
谩骂也是常有的事,但英国却不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有那么多的共产 主义者以及新的或潜在
的法西斯主义分子。再如,虽然英国人举行的群众集会、示威游行、与当局对抗的 事件似乎
比一般国家多,但有些在法国或美国有可能发展成生死搏斗,在日本有可能演变成街头血战的恶性事件,而在英国至多也不过以一阵扭打或几个人被拘捕的结局了事。这是因为在英国
人当中狂 热的盲从分子较少,同时,在他们那一片乱哄哄的争论、谩骂和吵闹的背后,还蕴
藏着一股河海般深厚、 纯真的同胞之情。这种情谊虽然还不到充溢的程度,却还没有枯竭。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利用这种 蕴藏的同胞之情。在英国,毫无疑问,还存在着那么一
些喜欢大声咆哮的工会代表,他们口口声声嚷着要 为工人们争自由,而事实上,其真正目的
是想破坏现行的社会制度及一切保障自由的措施。毫无疑问,也 有那么一些腰缠万贯的资本
家,他们面对着电视摄像机,笑容可掬地宣称他们唯一的愿望是同自己的劳动 队伍建立起最
亲密友好的关系,而实际上他们心里只想拿起鞭子狠狠抽打那群专爱惹事生非的懒虫。不过 ,
像这样的人,无论在管理者中间还是在劳动者中间,都不是很多,而且他们无疑也不是典型
的 英国人。他们性格上的肿瘤已经吞噬了他们身上的英国人特性。
那些“与众不同的”真正地道的英 国人,由于继承了英国人的特性而又尚未抛弃这一祖
传特性,因而对于这个代表了整个时代日新月异的发 展形势的现代世界感到不很习惯。现代
世界事事求“大”,而英国人却对此不以为然。(现在不仅工业上 存在着大规模。科学上也存
在着大规模,需要的投资越来越多,而研究出的成果越来越小。)显然,不是 一切工作都能
由规模较小而又较富人情味的企业来完成的。一座能令人感受到温情的小船厂就不可能造出
一艘十五万吨级的轮船,假如我们硬要造这样的轮船,那或许就会造成我们的决策失误。然
而, 可以有把握地说,尽管英国人也有可能勉勉强强地接受大规模的东西,但英国所出现的
庞然大物却决不会 受到人们由衷的欢迎。那些庞然大物在美国看来好像倒没什么不对,因为
美国本身就有那么大,但在英国 就显得完全不相称了。伴随着对大规模的要求而出现的是对
严格的高效率的要求,这种要求虽然常常是合 乎理性的,但却是不合情理的,因而与英国人
特性格格不入。为了给那些庞然大物提供越来越高的投资, 创造越来越多的利润,还有一个
必不可少的要求,这就是需要有声势浩大的广告运动和大批精明强干的推 销员。最后,从这
些庞然大物及其所有代言人那里不断重复地传来这样的信息,其大意为:“你本该快乐 ;但
你并不快乐。不过,你仍有可能得到快乐,只要你购买我们为你制造的产品。”这里也许应
该加上一句伊阿古的名言:“把钱都装进你的口袋吧。”
我想将这种现象称作“商业广告推销”, 此后将一直采用这一名称。我还要预告一下英
国人的未来取决于什么,而同时又几乎与所有的人背道而驰 地避免谈及经济问题。英国人的
未来取决于一场已进行多年的战斗的最终结局。这场战斗说明了英国人不 仅在外国人眼中,
而且在国内某些人眼中显得如此稀奇古怪、不令人满意的原因。这是一场发生在英国人 思想
领域的战斗,它在商业广告推销和英国人特性之间展开。商业广告推销业已征服了大半个西
方世界,而英国人特性则是贫病交加,无法取得大量美元、法郎、德国马克之类的官方津贴
来进行公关和 广告宣传活动。商业广告推销的胜局已很明显,它的活动在可见的外部世界进
行,向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 东西一一当然索取的钱也越来越多——从而创造了所谓的“美好


生活”。相形之下,至少 从表面上看,英国人特性似乎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影子戏——就像
是五彩缤纷的广告画旁边贴着的一幅淡 色的铅笔素描——它实际上属于不可见的内心世界,
不能为人们提供那品类繁多的物质用品,而只能提供 精神上的境界。不过,物质用品固然重
要,精神境界则更加重要。
商业广告推销同英国人 特性之间会发生这样一场冲突,其原因也容易理解。商业广告推
销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如果 这方面的条件充分具备——当然这是绝不可能的,
因为商业广告推销本身就含着永不满足的成分——人们 就会有足够的钱去换取它所宣传的
“美好生活”。然而,值得顺便提一下的是,在多年来一直是商业广告 推销的主要倡导者的
美国,我们看到有太多太多的伤透了脑筋的经理人员过早地跌进了坟墓;有太多太多 的筋疲
力竭的推销员躲进酒吧借酒浇愁,弄得家庭破裂;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人成天忍受着单调乏味
的时间一动作研究的苦楚,心中在纳闷:不知自己究竟是怎样陷入这些坑人的陷井的。足以
令美国自豪 的是,我们发现美国也有一些对这一切进行抨击并从中摆脱出来的有识之士。不
过,本书所要描写的是英 国人,不是美国人。再说英国人特性,因与潜意识相关联,又依赖
于本能和直觉而存在,故不能割断与过 去的联系:它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英国人特性本身
是一种精神境界,因而它不能不注意其他的精神境界 。也就不能不觉得商业广告推销,由于
其残酷的竞争性,其将人仅仅看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思想观念,其 对不知足心理、贪婪和妒
忌心理的依存性而必然会导致坏的而不是好的精神境界。而且,尽管英国人并不 反对变革,
但对于为变革而变革的做法却深怀疑虑,对那种认为我们现在必须无条件地欢迎机械化的进< br>步的观点也拒不接受。在此我们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英国人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支持人们
对于更 多更好的住房的刻不容缓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安身之处,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像
样的房子,人们会感 到凄惨。但在英国这样一个不太大的国家里,人们并不一定需要拥有越
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轿车以及供这 些轿车使用的越来越长、越来越宽的高速公路,因为这样
会破坏乡村自然景色。假如他们认为需要这些, 那便是商业广告推销在作祟。人们渴望拥有
自己的房屋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了.而渴望拥有自己的汽车才 只是很短时期的事。就英国人
特性而言,把汽车和公路摆到住房之上的做法似乎是一种社会性的愚蠢之举 。
决定英国人的未来的战斗正在我们周围进行着。就在本人撰写本文的时候,我们英国人
正处于激战之中。本人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尽管英国人特性目前尚能在战斗中坚持下去,但
最终取胜的可 能还是商业广告推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
并不是每一个英国人都牢固 地保持着英国人特性。一些有权势有影响的人物正处心积虑地设
法使自己摆脱它——这些人中有政客、有 文人、有官僚、有野心勃勃的金融家和企业家一一
而另外还有一大群浅薄愚鲁的人也丢掉了它.随随便便 地抛弃了自己的传统。英国人特性的
影响力连三十年前也比不上了。它需要用人们对于人类的尊严和命运 的认识来培育和加强。
它必须拥有一些可以支取的道德资本,而且不久以后就有可能要求透支。“时代精 神”似乎
在为商业广告推销推波助澜,我们所读到和听到的东西,一多半都是如此。甚至连那使得大家为求多赚钱而你争我夺的通货膨胀,也往往不被视为一种危险的讯号,不被视为真正的美
好生活的 敌人,而往往倒是被视为我们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商业广告推销的证明。
一支迟到战场的大部队 的指挥官在差不多最后一刻决定倒戈,从而决定了某些战役的胜
败。我觉得英国工人中很有势力的一部分 人和他们的工会头头们跟那个指挥官在下决心前的
处境相同。这些人相信,如果“美好的生活”已经到来 ,那么现在就是他们分享的时候了。
但是他们身上残存的一些英国人特性却暗示了“这里面怕是有鬼”。 仅仅因为老板们在搞“人
时”生产力的把戏而把你们累得半死不活,这就算是什么“美好的生活”吗?不 论怎么说,
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骗局。如果我们不像老一辈们过去那样工作,就生产不出过去要求他们< br>生产的那种货真价实的东西来。现在要紧的是利润,而不是产品。有一半的时候我们在骗工
头,工 头在骗经理,经理在骗顾客。好吧,假如我们要的是工作时间短、假期长、工资高—


—那 么我们所要的就是广告里宣传的“美好生活”。抑或我们是在自己骗自己?
我现在并不是在故弄 玄虚地说,在英国所有的工业部门都有这种议论。可以肯定地说,
在对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有一种真正的 自豪一即使是如今已不时兴的那种自豪~的部门,这
种议论是没有的。但恰恰就是在那种最赚钱、最单调 乏味、麻烦最多、“工业行动”最多,
老实说.即商业广告推销最厉害的地方,人们有类似这样的议论、 想法或感触。在无休止的
争吵,突然的罢工,让许多外国评论家迷惑不解的咄咄逼人的固执背后是这样一 种矛盾:一
方面是商业广告推销,向你提供众多的东西;一方面是英国人特性,本能地对这种商业广告< br>推销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感到反感。当然,在经理人员中也有人可能意识到这种矛盾在自己
身上也 存在,但大概不会那么尖锐,因为通过商业广告推销,他们得利较大,而他们的本能
感觉又不那么强烈。 除了这种矛盾外,还有别的东西在使比较有势力的工会里的不少官员和
会员感到不安。由于这种东西几乎 从来不公开讨论,因此更令人担心。这就是这些庞大组织
的异常地位。这些组织到底是什么呢?一会儿他 们说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谈判工资额、工作
时间和工作条件,一会儿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似乎预示着这个国 家正在走向工联主义,而他们
就是先锋。过一个星期他们又会倒回去扮演他们那种纯粹是谈判的角色。他 们使我们其余的
人觉得要么他们应该起更重要的作用,可能的话更有创新精神。要么起不那么重要的作用 ,
只管他们自己的事。而现在,他们就像只河马闯进闯出玩赏动物的茶会。不仅如此,他们迟
早 要解决这种商业广告推销和他们残存的一些英国人特性之间的矛盾,下决心站到这一边或
那一边,因为他 们不能同时享有二者。英国人的未来也许要取决于这个决定。
当然,各个阶层之中也还有一些不甘 心被商业广告推销所迷惑然后任其摆布的人。如有
必要的话,这些人还愿意做出一些牺牲,主要是物质方 面的牺牲,以求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
精神境界。他们也许像我一样地相信,商业广告推销所宣传的“美好 生活”是彻头彻尾的骗
局。(就连它所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多半是一些破烂货,只要你有钱经常购买就应当 不断地予
以替换。)这样的人在那些规模较小、经营有方、不搞欺诈的企业的工人中可以找到,因为在这样的企业里,人们仍然把心思用在产品上,而不是把顾客都当成傻瓜。在那些不愿走进
伦敦市商 业区,不愿接受董事经理的高薪厚俸的、顽固的高层保守党成员中也可以找到此种
人——尽管为数不会很 多,因为这种人本就在日益减少。但是,这些人的力量最大,而且,
据我看,在职业阶层中他们的人数也 在增长。这些男男女女也许相信我所说的英国人特性,
也许不信,但他们拒绝接受商业广告推销。他们一 般都是能言善辩的;在本职业领域内外都
有许多相识,而且都对他们言听计从;他们当中还有不少人有机 会在电视或广播中发表演讲。
假如这场战斗能胜利,很可能就是要靠这些男男女女去起推动作用。
那么,年轻一代又如何呢?说到这儿,我们不能忘记,只要我们考虑到未来,哪怕是不
远的 未来,我们所说的年轻一代到那时也再不是年轻一代了,那时会出现又一个年轻一代。
这是美国反主流文 化运动的热心支持者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当他们还正在颂扬那些
敢于反潮流的年轻人的时候,那些 被颂扬的年轻男女中恐怕有一半已丧失青春,而且可能正
在忙着适应麦迪逊大街的生活,正如他们过去忙 着适应加利福尼亚嬉皮士生活或加德满都之
路的神秘生活一样。谈到英国的年轻人,我对那爱闹的类型, 无论是在街头狂呼乱叫,还是
在流行音乐会上跟着起哄凑热闹的,都有些怀疑。他们之中有太多的人缺乏 抵挡商业广告推
销的个性,因为商业广告推销使他们可以加入更多更大的欢闹的群伙。我对那些比较文静 的
年轻人的信心要大得多,这类年轻人从不吵吵嚷嚷,高谈阔论;他们可能受到一两位职业男
女 的影响:他们也许曾思索过四十或四十五岁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也有可能起到扭
转战局的作用。
下面所说的情况不适用于上了年纪的退休人员,不适用于那些仍然在多劳少得的人,也
不适 用于所有那些具有正直的品格、独立的判断力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英国人。其余的英国人
中有许多——虽不 能说是大多数一一都是一些马大哈式的人物。他们容易相处,通常都是和


和气气的,但就 是不可信赖。他们平庸无能,懒懒散散,办事草率,拖泥带水。这也不完全
是他们自己的过错。和自己的 父辈或祖辈们不一样,他们没有经受过严峻环境的锻炼。他们
不再会因为干活马虎或参加罢工而面临挨饿 的威胁,不再会因为对上司不恭或无礼顶撞而被
撵出去,不再发现自己成为许多严酷事实的牺牲品了。在 我看来,这正是文明社会中应有的
现象。但人们从严酷的环境约束中解放出来之后就应该努力学会一些自 我约束的方法。一个
人没有自我约束,便不能在文明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而只能无所事事地混日子,什 么责任
也不承担,工作起来马马虎虎,敷衍塞责,不但欺骗老板、资本家,甚至连自己的左邻右舍
也一样欺骗。除非他属于某种不一般的类型,他甚至对自己这种有损于人的自尊的不劳而获
的混帐生活 都不会感到太大的满足。(我所说的这些都是指的男性,妇女的问题一般来说更
带个性,更直接,感情上 更急切,所以,除非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典型,她一般都会去正视并
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部分问题。)这就是 许多内心纯洁的英国人今天所处的状况。他们感到困
惑、彷徨,开始四处摸索,虚耗光阴,因为他们两头 都落了空:旧有的苛刻束缚已不复存在,
而新的必要的自我约束要么不被人理解,要么被看作是不可企及 的。
烦闷情绪是一种威胁,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所有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都在制造烦闷情绪。这不仅仅是因为工业化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大多让人厌烦,而且也是因为工业化社会打破了过
去生活的 慢节奏,消灭了各种传统的劳动技艺,瓦解了农村社会严密的群体结构之后,又让
人们群集在一起,用一 些言过其实而又根本无法兑现的承诺来诱惑他们,因而使得他们产生
厌烦情绪。现在的英国人——至少那 些生活经历与我相同的当代英国人——很容易感到厌烦,
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他们那么 喜欢酗酒赌博,爱看社会上的一切热闹场面,
爱听任何能激起热烈议论的奇闻怪事。居住在都市中的英国 人在我看来都是一些爱大惊小怪
的人物。只要厌烦情绪不消除,危险便始终存在于我们面前。青少年在白 天没能用完自己的
精力(本应该让他们多干点活儿),到了晚上便就胡作非为,四处捣乱。日子一长,一 旦厌烦
发展成绝望,他们中的一些人(有可能很多人)便会走上犯罪道路,从到商店里小偷小摸到穷凶极恶的暴力抢劫,种种罪恶无所不为。
在我年轻的时候,生活其实比现在艰难困苦得多,表 面上的安全感也少得多,但人们似
乎比现在的人诚实,尔虞我诈、鼠窃狗偷的现象很少见,严重犯罪的现 象自然就更是少得多
了。看来?除了厌烦情绪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其中包括伊阿古那句“ 把钱装
入你的腰包”的名言,以及那种认为社会有愧于你而你却无愧于社会的错误观念,还有一种
思想认为做坏事只要不被人发现便一切都好——再没有什么最后的审判来威胁你,也不会有
人理解我行 我素者也有可能受到各种形式的惩罚。不管人们是陷入彻底的麻木状态,还是由
于苦闷而发出暴力的呼喊 ,这一切的背后都隐藏着这样一种感觉,认为一切事物都已今非昔
比了,生活被“发现”为毫无意义,毫 无目的,对全人类或祖国都没有什么积极作用。自然,
我并不是说所有英国人都已堕落到这种地步。我们 依然保留着一些英国人特性,使我们对过
去能保持清醒的认识,对未来也还保持着一些信心,排斥那些通 过诡辩式逻辑得出的理性结
论,而宁愿接受那些虽然不被完全理解但却完全合乎情理的东西,拒绝抛弃自 己原有的本能
与直觉。
不错,英国人特性依然与我们同在,但它急需增强活力,补充养分 ,在当今我们的公共
生活看来正准备令其自生自灭的形势下尤其如此。有些英国人似乎将政治看成一场比 赛,而
又不是他们自己所喜爱的比赛——比如说打马球之类。这种人在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中都有,
但三十岁以下的比六十岁以上的要多得多。对这些人来说,下议院只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一个
吵架斗嘴的 场所。那些得势掌权的政党犹如一些定期换演剧目的剧团在上演一出出魔幻政治
闹剧,其中唯一真实的事 情便是轮到一帮人担任部长职务,而另一帮人则装出一副惊骇不已
的样子,大发一通国家要从此遭殃的议 论。所有这一切,在这些人眼中看来,不过是一场既
费钱而又无聊的闹剧。我认为,他们的这种思想是错 误的,而且是极危险的错误。我只希望


一切天才的青年煽动家及其朋友都不要听信这种论 调。否则,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而且是很
痛苦地发现,严厉无情的铁腕有可能压到他们那一直想甩掉政治 的肩膀上。你可以不问政治,
对一切听之任之,但结果你会发现你的亲人们突然失踪,你自己也会在凌晨 三点钟被秘密警
察敲门叫醒。独裁统治在先是漠不关心、继而惊恐万状的多数人和四分五裂、酷爱争吵而 又
愚昧无知的少数人中间盛行起来。
在我撰写本文之时,英国既存在着那种自以为是超出 于政治之外的、愤世嫉俗或举止轻
狂的多数派,又存在着那种各执己见、四分五裂,只在目光短浅、自私 自利两方面有共同语
言的少数派。但我相信,这里也必然存在着英国人特有的社会群体感、高尚的同胞之 情和正
义之感,尽管隐藏得很深。(孩子们仍喊叫着“这不公平”。)尽管到处弥漫着商业广告气氛,< br>存在着通货膨胀和猖狂的剥削行为,这些东西即使是今日也一定依然存在,因为它们深深植
根于英 国。但那些根一定正急需营养。要给英国人特性提供营养,却不能靠狭隘的理性思维
的东风,最近的盈亏 数字或对私利的不断呼唤。政客们总是发出这样的呼唤,而政治家——
如果还能找到政治家的话——则宁 愿将自己和听众带出股票交易所、股东会议及帐房之类的
场所。他们提供机会,使人们努力向上,而不是 保持原样。他们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使得贪婪、嫉妒和怨恨这些常见的行为显得渺小、可鄙。他 们使人们恢复原有的那种彼此亲
如一家的观念。这种现象在英国曾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过。但近来情形却不 一样,那种以深情
唤起深情,以想象激发想象的情况已经很罕见,或者说根本没有了。近年来“我们身上 所有
不朽的东西已被洗劫一空”。但我们没必要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没必要去加入一个具有民族
特征的共同市场。许多年前,我就曾首次公开表示过我的一个观点:英国人。尽管表面上给
人以许多相反 的印象,但在内心深处却是一个富于想象的民族,他们对生活中任何激动人心
的事物能迅速作出反应。这 一点如果被剥夺了,他们便会变得烦闷、愠怒,与人发生愚蠢的、
目光短浅的争吵。不论是戴着圆顶礼帽 的老成持重的生意人,还是那些头发蓬乱的毛头小伙
子,全都是这样。要正确地面对未来,他们需要有人 来指明方向并给以精神上的巨大鼓舞。
再贫困、再冷酷一些的生活也不能让英国人低头——只要他们在精 神上不是更冷酷、更贫困,
只要他们依然拒绝抛弃英国人特性——这就是千百年来这些岛国居民的奇特气 质和非理性
特点以及他们的许多弱点和创造力的奥秘所在。
(选自《英国人》)

暑假英语-reciprocity


网络语td是什么意思啊-粉煤灰水泥


撼的拼音-习怎么写


绾的寓意好吗-拉祜族怎么读


宗教音乐-lazy


英语一到十怎么写-mist


初二几何-liaison


童话英语-未央的意思



本文更新与2020-10-27 22: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29923.html

高英第二册十一课课文翻译-高级英语2-Unit11-Lesson11的相关文章

高英第二册十一课课文翻译-高级英语2-Unit11-Lesson11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