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的周长公式-方程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理解”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理解,并能够准 确地实行千
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
过本 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理解。这不但是工农业生
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 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体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先通过两
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点,揭示
了吨 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
推算体重协助学生哇加深1 吨=1000千克的理解。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
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理解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点,知道1吨=1000
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水平。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点,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增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 自感受中推算,尽可能
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协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 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
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 br>
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协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 ,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
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吨的理解”。
教师板书:吨的理解。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理解。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 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
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个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理解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
提问,再小结,让学生 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理解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 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
袋地数数(100千克100 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
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
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是 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这个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 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自感受和
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点,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 ,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
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
这个 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
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的单位。 ·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高三厌学-厦门城市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地址-湖北最新消息
during的用法-孩子特别叛逆怎么办
高中数学导数公式-远程教育哪个学校好
考研资格要求-熬夜的后果
新概念英语适合多大的孩子学-唐宋八大家是谁
家政服务专业-韩语表白一段中文谐音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式量
本文更新与2020-10-29 23: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31566.html
-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下一篇:布的克重与成品克重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