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是什么意思中文-唐僧的家书
课后强化演练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单项选择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
分出来的。据
此完成1~3题。
1.区域是( )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2.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与范围
B.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
3.下列关于我国区域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解析:本题组主
要考查区域的含义。第1题,注意选项A为区域的概念,而B、C、D
三项仅是区域的不同类型。第2题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
周边和相关地区。第3题,我国南北方的划分通
常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松辽平原包括松
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黑、吉、辽三省。
答案:1.A 2.D 3.B
(2013·启东月考)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4~5题。
4.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
A.连续性
C.相似性
B.差异性
D.联系性
5.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
B.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C.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
D.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区域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三大区
域之间的面
积、人口与城市化水平不同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与区域划分的指标。(2)面积、
人口数值的确定性,
说明区域是以行政区划分为界线的。(3)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
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
相关地区。
答案:4.B 5.C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6~8题。
6.
某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37.6∶24.5∶37.9,则该地区就业比例在图中的
对应点
是( )
A.①
C.③
解析:通过三角形坐标图可直接读出答案。
答案:D
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B.②
D.④
解析:读图可
知,③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大,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小,
说明其工业化程度最低。
答案:C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化水平不断提
高,图中显示①地区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大
,且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
二、一”的格局。因此,①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答案:A
(2012·烟台高二检测)读2010年某区域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构成图,回答9~10题。
9.区域发展水平较低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四个地区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的是③和④,但
④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
更低,说明发展水平更低。
答案:D
10.以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为区域发展主导力量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四个区域中,区域①的第三
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很高,说明其经济发展水
平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
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答案:A
(2009·重庆高考改编)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
题。
11.在该方案中,工
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该城市所在区域的( )
A.自然地理条件
C.区域的开放程度
B.城市化水平
D.区域的对外联系
解析:平坦的地形不仅可以减少工业区的建设成本,而且交通便利,便于
原料和产品的
运输;工业区位于下风向,可避免废气污染城区的大气,这说明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
然地理条件。
答案:A
12.从总体上看,该城镇( )
①没有农业活动 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带动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
A.①②
C.①②③
B.①③
D.②③
解析:城镇区域也有农业活动,只是不占主要地位。
答案:D
13.从空间分布形式看,规划工业区表现为( )
A.面状
C.点状
解析: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答案:D
二、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A、B、C表示某一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结构变化。
B.线状
D.岛状
材料二:图二为该区域1985年至2010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
(1)图一所示信息显示该区域城市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影响该
区域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简述图一中该区域交通运输业发展变化的两大特点: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图二中四条曲线标记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4)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区域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城市数目增多且规模扩大,总体上由最初沿河发展,向沿公
路、铁路干
线分布,最后向沿海地区聚集,因此交通运输业发展是影响该区域城市空间形态
变化的主要原因。第(2
)题,交通运输方式逐渐增多且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交通线路由简
单到复杂,呈现网络化的特点。第(
3)题,结合两材料可知该区域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可
判断曲线②为城市人口比重;曲线④比重逐年下
降,应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曲线①与③
相比,③上升速度较快,应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4)题
,由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可
知,工业化的推进促进了该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化 交通运输线路网络化
(3)D
(4)自1985年以
来,该区域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工业化的推进促进了农村用地向城
市用地的发展,同
时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中央新疆
工作座谈会,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
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
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
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
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喀什经济区图。
(1)有关喀什经济特区,正确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B.区域内部自然环境完全一致
C.具有明显的优势区位特征
D.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推动力不大
(2)试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
(3)填表对比图中喀什市与央布拉克良种场的空间结构差异。
景观特征
人口分布
产业活动
空间形态
喀什市
央布拉克良种场
(4)读1978~2002年新疆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变化图,分析新疆产业结构特点。
解析:第(1)、(2)题,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为推动西部发展与新疆建设的重要战
略措施,其位于我国西大门,边境口岸众多,利于与中亚、南亚各国加强经济合作。第(3)
题,喀什市为城市地域,而央布拉克良种场为乡村地域,因此空间结构可根据教材知识回答。
第(4) 题,分析时注意三类产业的变化状况与比值大小。
答案:(1)C
(2)地理位置重要,边 境线漫长;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国家西部开发和建设新疆
等优惠政策的支持。
(3)
建筑物高大密集,人流和车流量大
人口密集
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点状
聚落规模小,农田环绕,以田园风光为主
人口稀疏
以农业为主
面状 < br>(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且比重最低;第二产业波动较大,但比重最高;第三产业持续
上升,呈 现出“二、三、一”的格局。
李阳疯狂英语零基础-harmonic
面试口语-画画的英文怎么写
刀具预调仪-abandon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英语-省辖市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意思-食物链的意思
盛气凌人的凌的意思-美妙绝伦
dunno-砭怎么读
食邑-谁的的英文
-
上一篇:Altium Designer使用指南
下一篇:NCBI中各符号代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