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国汉字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03 08:32
tags:刀心

举的近义词-卷心菜英语

2020年11月3日发(作者:汪金祥)


中国汉字
课程标准在评价部分对识字的评价,提出这样的建议:“ 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
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关于识字评价的这个部分跟实验稿相比,没有变化。强调在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的基础上,要掌 握汉字基本意义,并且强调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字形,有两个原因,首先,汉字音形义三 要素中,字形是汉字的物质外壳,没有
字形则不能谈汉字;其次,儿童在一二年级段,需要完成从口语向 书面语的转换,
而这个转换的直接中介就是字形。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字形教学就被重视起
来,以至于重视到忽略了意义的教学,甚至出现荒诞不经的为了记字形而“不择
手段”的现象。比如, 学习 “ 壮 ” 时,老师解释说 “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
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 (《狼牙山五壮士》战士 —
壮士)学习 “ 妹 ” 时,说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学习 “ 心 ” 时,
“ 卧钩 ” 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编成的儿歌:一口小锅,
煎了三条小鱼 ,两条蹦出锅外,一条留在锅里。诸如此类的例子在现实的课堂中
很多。为了字形教学而不顾教学语言的 科学性、严谨性,这样的识字教学误人很
深。
因此课标提出要“ 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
的能力 ”。
汉字最大的特点就 “因形知义”,即根据字形可以了解字义。而字义的记忆又可
以帮助记忆字形和区别字形。比如: “即 ”与“既”是一对形体、读音都很相
近的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区分这两个字很困难。我们不妨尝试从汉 字的源头处
来找到二者的区别。
“即”字的甲骨文为“ ”,左边为簋的象形,是一种圆形食器。右边“卩”
读为 ji é,是一个跪坐的人形,正对着食物要 进食。表示吃饭这个动作正在进
行或就要进行。词义引申表示走近、靠近,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 即炉火
烧绝之。”其中即表示靠近,成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等都表示“靠
近”的 意义。而即席、即兴、即位、即景生情则是进一步引申的结果。后来语法
化为副词、连词等。但是,即便 是虚化以后的副词、连词,其表示正在进行,和
马上就要进行的意义仍然存在,如, 即使是假设的事实前提,客观上没有发生。
“既”字的甲骨文为“ ”,左边跟上文谈到的“即”的形体相同,是簋的
象形。右边“ 旡 ”读为 j ì,象人吃晚饭掉头 想走之形。表示吃饭这个动作已
经完成,是一种已然的状态。所以,词义引申为已经、尽了、完毕了的意 义,如:
既往不咎,表示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责罚。既成事实、既得利益,前者表示已
经成为 事实,后者表示已经到手的利益。既定表示已经确定等等。


通过追溯甲骨文字形,可 以清楚地看出这两个字形象地描绘了就餐和餐毕的情景。
同时也可以看出古人造字时凸显的智慧。在教学 中适当传播古人造字的智慧,可
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因此,在汉字教学中,不能因形害意,而要按照汉字规律教学,可以达到更为长
远的目标。
(二)基本字表使用举例
附录四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该字表收 300 个字,这些 字,正如《标准》
所言“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基本字,就是或者独立成字,或者参与构字,是构成汉字这座大厦的基础。
以字表前面所列的 17 个 字为例,这些字作为汉字的部首,统摄大量汉字。如刀
(刂),当刀字处于上下结构的字中时,比如分、 召、剪、劈、券、解等字中,
刀不变形;而在大部分左右结构的字中(除了初、切、 ?、刃 ),都以 变形“刂”
的形式出现,主要是因为汉字书写的避让规律等在起作用;而在辨、班中,中间
的部 分也是“刀”的变体,这两个字因为跟“刀”有关,所以字义也有“切分”
的意思,辨别、分辨,跟辨一 起构成词的字也从刀。“班”,是用到分玉的意思,
我们现在教学的班,也有把人进行归类分成一个个集 体的意思。归纳这些变体,
把刀下所属的汉字进行系统梳理,我们会发现“刀”在这些字中一般是表意作 用。
只有在“召”中充当声符。从一个“刀”及其各种变形,我们就会发现汉字的规
律之外还有 不少例外,这是汉字发展两千多年之后形成的产物。
再如“心”字,在左右结构的字中,无一例外都 写作“忄”,而在上下结构中,
则除了“心”本来的形体之外,还有一个“恭字底”,也是“心”的变体 ,这种
字不多,有慕、恭和忝。从心的字,在古人看来都是思考、心理等词汇。因此描
写人们情 绪和心理活动的词如:恐惧、惧怕、喜悦、忧患、忧愁、思想、思念、
恭敬、羡慕、怠慢、懒惰、愤怒等 就都从“心”字。《说文解字》中,从“心”
的字有 276 字。可见,表征人类的心理活动的词汇多么密集。
字表把这 17 个部首专门列出,自然是因为这 些部首统属的字量大,这些字记录
的词汇意义又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这 17 个部首应该是 汉字教学的重
点,在不同的学段应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一二年级主要是认识之后学会书写这
些 基本部首或者基本汉字。到了中段则需要归纳和总结这些字构成的词语的意义,
形成词汇的积累,形成对 感性材料的了解。在高段,则要在之前感性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归纳,梳理这些部首下的汉字的 特点,以及这些汉字记录的语
言的特点。
(三)偏旁与部首的关系
在下校听课 时,常听到老师们把偏旁部首混用,对上课的老师进行访谈,发现对
偏旁部首的认识停留于感性,缺乏理 性的整理与归纳,而这种缺乏理性的思考,
给教学和评价带来了混乱。


偏旁 是针对合体字来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偏旁的定义是“在汉字形体中常
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如‘ 位、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
中的‘囗',‘偏、翩、篇、匾'中的‘扁',‘拎 、伶、翎、零'中的‘令',都
是偏旁。”由《现代汉语词典》的例证可以看出,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都 是偏旁,
就是说在从“亻”的那组字中,除了“人”是偏旁,“立、主、亭”等也是偏旁。
早期 的汉字偏旁,针对形声字,并且针对左右结构的形声字而言的,左为偏,右
为旁。 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
一律称之为 “ 偏旁 ” 。 比如:湖,偏旁为“氵和胡”,解偏旁为“角刀牛”,
前者为形声字,偏旁为声旁和形旁;后者为会意字 ,偏旁为构成会意字的各个构
件。这些偏旁,有的表意,有的标音,还有的偏旁兼有二者的功能,比如“ 斤”
是断的偏旁,在断字中,斤表意;而在芹字中,斤则表音。
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有许多汉字的 “ 偏旁 ” 本身还包括几
个互相离散 的构字成分,仍以“湖”为例,胡还包括几个构字成分,即古、月;
而古还可以分为十和口。因此,我们 说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
部首是针对所有汉字来说的。部首还是针对汉字检索来说的 。《现代汉语词典》
对部首的定义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山、口、火、石等。”部首是为了汉字检索方便而设立的。最早的汉字部首来自于《说文解字》,
这部成于东汉的字 典,开创了后世字典部首检字的先河。《说文解字》中的部首,
是文字学意义的部首,按照作者许慎的体 例,其中的 540 个部首都是意义部首,
即部首均表意。比如,看到“氵”,我们会产生江河湖海, 波涛汹涌的意义联想。
而到了后世,部首发生了变化,一般只用于检索汉字,为了检索方便,辞书编撰< br>者考虑到了形体部首,比如“亏”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属于“二”部,在
《现代汉语规范辞 典》中属于“一”部,并且无论是“一”还是“二”,这个部
首跟“亏”字的意义没有任何联系。就是说 这个部首只能使我们产生形体联想。
并且,在现代词典的部首中,如果出现形体部首跟意义部首的冲突, 一般先选择
形体部首。比如“戴”,其意义部首为“ 異 (异繁体字)”,但是由于该部首
在 现代汉字中已经被简化掉了,所以,如果用部首检索,就只能从“十”(《现
代汉语规范词典》)或“戈 ”(《现代汉语词典》)中检索到了。并且在不同字
典中,其归部也不同。
因此,部首分为 形体部首和意义部首。字典中的意义部首居多。但是不排除形体
部首一个部首统属的字中,既包含形体部 首字也包含意义部首的字。比如“灬”,
本是“火”的变体,从意义部首看,该部的字应该是煎熬蒸煮之 类的跟火有关的
字,但是,该部中也有一个“燕”字,下部的“灬”为燕子尾巴的象形。
鉴 于偏旁和部首针对的汉字范围不同,针对的使用范围不同,二者在教学语言和
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有所区 别,在考试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这样的表述“给下列的
字换偏旁部首”,比如湖字,如果换偏旁,答案就可 以是“海、糊”,如果是换
部首,答案就只能是“糊”。
(四)常用字表使用举例


附录五是常用字表,该字表收录 3500 个汉字,主要是根据它们在当代各类汉语< br>阅读材料中出现的频率和汉字教学的需要而编制的。其中,字表一包含 2500 个
汉字,要求小学毕业的时候要全部会写。这 2500 个汉字如果全部逐一教学,识
字效率 无疑会很低,并且长此以往,师生对于识字教学会深恶痛绝。因此,如何
利用汉字的系统性进行教学就显 得尤为重要。
汉字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有声符系统,形符系统,义符系统,同源系统,大
大小小的系统使得汉字教学中的集中识字成为可能。
就读音来说,有 声符统属的系统,如:扁编蝙遍篇偏骗;分 纷芬粉份贫扮颁 ;
非菲啡排徘;副福富辐蝠逼
就意义来说,有 字义的统属:包抱饱苞炮;川 训驯顺巡;经颈胫径茎;乔桥骄
娇轿;喿燥噪躁。包象人怀孕之形,因此包就有饱满的、包围的意义, 所以从
包的这些字,如抱有环围的意义;饱有饱满充实的意义;苞是花没开时包着的花
骨朵;炮 需要加入弹药方可发射。川,是两山之间的流水,山间流水为川流,很
顺畅。从川之字如训用言语教训使 顺;驯使马驯服;顺是向着同一个方向;巡指
巡行如川流之畅。巠是水脉,即水的支流,支流一般具有细 长等特点,颈是人的
脖子,又细又长;胫是人的小腿又细又长;径是小路,也有细长的特点;植物的茎 细长;经线更是细长。乔表示高大,所以树木分类为乔木和灌木。从乔的字
一般有高大意义,如 桥架在水上方便行走,必高于水面;骄本指马的高大,引申
为骄傲,也指自视甚高;娇形容女子姿容出色 ;轿,是地位的象征,能做轿车、
轿子的人自非常人。喿,众鸟在树上喧嚣;再加一个口更形象地描摹出 喧嚣之感;
喧嚣易使人不安躁动急躁,燥热暴躁。
以上属于形声字的声符标音和表意的一系列字,这样的字在字表中还有很多。在
此不逐一列举。
就义符的统属作用来看,斤为斧子,有一个成语叫运斤成风,该成语来自于《庄
子·徐无鬼》 ,用来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其中“斤”为斧子,孟子还有“斧
斤以时入山林”,其中“斤”为斧,从斤的字如 兵 、 析 、 斩 、 断 、 匠 、
斧 等都跟斧子有关; 自 本意是鼻子,自表示鼻子的意义,在早期的甲骨文比
较常见,后来“自”借作反身代词,不再表示鼻子的意思了,形声字大发展的时
候,为自加一个 声符“畀”,成为了鼻字;虽然“自”借出去了,但是用“自”
构成的一系列字如 鼻 、 息 、 臭 等还保留了自作为鼻子的意思。
“辛”构词能力较强,比如:辛苦、辛劳、辛勤、艰辛、辛辣、辛酸 等,从这一
系列的词可以看出,“辛”构成的词表示的意义,或者辛勤奔走,或者心情饱含
苦楚 ,或者味觉受到刺激,总之,都是一种令人不舒适的状态。
再看用“辛”构成的合体字,常用的如辜 、宰、辠,“辜”是罪的意思;“宰”
现在是主宰、宰相的意义,其本意是“于屋下操‘辛'以切割牛羊 牲牷者,故引
申为宰夫,主管烹饪”;“辠”其实就“罪”,据许慎《说文解字》秦始皇帝初
兼 天下后,发现“辠”和“皇”长相酷似,以为不善,便废“辠”,改为“罪”,
取“网罗是非”之意。


我们看到,用“辛”构成的词语,在意义上总是有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感觉,用“辛”构成的字,或多或少都跟“罪”有关。汉字是表意文字,在造字之始便被赋予了
意义的基因,一些字 ,从出生到长了这几千年以后,形体也许有了些许的变化,
但是骨子里的意义还是没有变。“辛”最早就 是个刑具,所以,一系列从“辛”
的字也好,语言中的“辛”也好,都是跟罪过等意义相关联。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常用字表可以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尤其在复习阶段,
带着学生做一些相 关字的归类和游戏,寻找汉字学习的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学
习。
(五)关于写字部分
写字部分是这次课标修订中,改动最大的部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在一二三学
段每天的语文课 都要用十分钟的时间专门练习写字。这恐怕在以后的评优课上会
成为一个硬性的指标。也意味着每节课都 要拿出来专门的一个教学环节来写字,
而该环节的目标单一,指向明确,就是用来练字的。之前教学中的 那种随文写字
等情况,就不能算是专门为写字而设计的环节了。
练字是一项高实践性的工作。因此,在 10 分钟的练字过程中,教师要杜绝那种
光说不练的 做法。一定要让学生写字,在写字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一年级上册,
以书写简单的独体字为主,逐步学会 写基本笔画。指导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
的执笔姿势和坐姿;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笔画的高低、长短、斜 正、收放等,手把
手地教好每个笔画的运笔,力争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一年级刚入学的学
生,小手肌肉群力量不是很大,尤其刚刚接近学龄的小孩子,要予以特殊关注,
不可布置太大的写字量 。
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开始大量写合体字。这些字的教学要以写好偏旁为重
点,教师 要引导学生观察独体字成为偏旁之后的书写变化,引导发现其中的一些
因为避让规则而引起的变化等书写 规律,帮助学生写好每个偏旁,为写好整个字
做准备。
三四年级,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 笔画和大多数偏旁,写字的重点要转移到部
件的组合搭配上,学习向背、呼应、避让、穿插等组合规律, 重点指导上下、左
右、包围等结构的字的书写。选择有代表性的字重点指导,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六年级,教材中编排的生字减少,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书写的基本规律,大部分
生 字学生可以自己写好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一些笔画多的、容易出错的字。
此外,中高年级除了生字 书写指导外,还要指导写好一篇字,如课后的抄写句子
和段落,如何做到工整美观,字与字的谦让,大小 匀称,排列整齐,标点符号的
规范写法等。高年级的小练笔,保证速度的基础上,做到整洁和流利,行款 整齐
等。从而达成课标提出的“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 br>写字的评价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以鼓励为主。对于写不好的,或者不能写的,老
师要“执其手教之 ”,就像民国时代的先生们教学生一样“每写一笔,须亲视学
生已否学写,而后再写第二笔,其不能写者 ,执其手教之,不必求工,但令练习
起笔之先后即止……”教师要用这样的耐心去培育学生写字的兴趣。 并且教师本
身的写字水平也需要不断提升,在每次上课之前,自己要先写写,看哪些字的哪
些笔 画不容易写好,自己写不好的地方也往往可能是学生写不好的地方,在这些
地方要多加指点。也可以看看 老派的特级教师,如于永正、靳家彦老师等是如何
指导写字的教学片段。
三.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栽”字的教学案例:
师:栽树种花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咱们同学中有谁栽过树、种过花?
生:今年春天,我和爷爷在院子里栽了一棵香椿树。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栽的吗?
生:先用铁锹在地上挖一个坑,浇点水,然后把香椿树苗放进树坑中央,接着往
坑里填土,用脚 踩实了,再浇点水。
师:(教师出示“栽”字,学习字音。)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种香椿树的介绍,分
析“栽”的字形。
生:“栽”字上面是“土”,下面的横要拉长,底下的“木”代表树,右 边是个
斜钩,撇,点。“栽”就是把树种在“土”里。
生:“栽”字左上是个“十”字,左 下是个“木”字,右边是个“戈”字,戈字
表示兵器或工具,种树要用铁锹。
生:“栽”字 的“土”的下面一横写得很长,和“戈”共用了一横,我是这样记
“栽”的,用铁锹把树(“木”)种在 “土”里就是“栽”。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栽”的意思来分析字形,说得既形象又有道理。下面我 们
分小组用学习“栽”的方法学习裁衣的“裁”字。
……
生:我们把“戈”字 看出裁剪衣服的剪刀,把“栽”字下面的木换成“衣”,就
学会裁衣服的“裁”了。
案例分析:
? 教师的不作为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三位学生 回答了三种答案,教师对于其回答是否正确未置可
否,接着便请学生用学习“栽”的方法学习“裁”。整 个案例中我们看不到教师
究竟给学生教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迁移学习裁。
课改以 来,由于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很多老师在学生的自主面前迷失、
缺位、不作为。正像案例中的这 位老师一样,三种答案,可能有一个答案是正确
的,或者一个都不正确。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把感性的认 识进行归纳和提升,把
感性的思考、浅层次的思考引导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个学生三种 回答,第一个学生把汉字的构件拆分为一个个笔画,这对于独体字
的记忆也许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合体字 ,这种记忆方法是最糟糕的一种方法。老
师并未进行适当的指导。
第二个学生把栽拆分为“十、戈、木”。
第三个学生把栽拆分为“土、戈、木”。 老师对三个学生用了同一个评价语言“你们都说的既形象又有道理”。从这个评
价语言我们可以看出 该教师学科知识的匮乏。
? 教正确的知识还是正确地教知识
当栽字独立出现的时候 ,缺乏科学汉字学知识的教师可能不好判断其到底应该如
何拆分。但如果将其还原到系统,就会发现有一 个系列的字:栽裁载哉戴,它们
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 ”,且这些字读音相似,有共同的声符。很容易 可以
判定这是一组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就是形符表示意义,声符表示读音。显然,
这组字的声 符就是“ ”,读为灾。
而在该案例中,教师对“栽”字的预设是栽为会意字,所以,当学生说用戈 把木
种到土中时,教师表示了赞同。学生说种树要用铁锹时,老师也表示的赞同。
这里我们 就需要反思我们应该教正确的知识还是正确地教知识?前者是教学内
容的正确性、科学性;后者是教学方 法的选择。当内容不正确的时候,方法对了,
又有何用?
? 系统观照,凸显汉字的意义教学
而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识字教学中意义教学的随意性, 对于“戈”
字的解释,到底是“兵器”,“工具”,“铁锹”还是“剪刀”?学生共说了四
种答 案,严格来说,应该只有一个是准确的。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予以任何干涉。
这些随意的解释长此以往, 会引导学生认为汉字是可以随意说解的,随意理解的,
以此类推,汉字也是可以随意运用的,这样会带来 一系列的恶果,导致语文课堂


教学的失败。这也是目前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重视形 体和读音的教学而忽
略意义的教学。
汉字的意义是汉字的生命,缺乏意义教学的识字教学会 逐渐变得枯燥而没有情趣,
干瘪而没有文化的厚重;而胡乱赋予意义则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造成学生使 用
语言的态度不严谨,不科学。这些态度都将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
汉字是因义构形的文 字,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汉字一直坚持着表意的原则。由于
汉字记录汉语的特殊性,在古代汉语中,一个 汉字就是一个词,尽管在现代汉语
中,双音节词占了上风,但是,基本的词素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因此, 对于汉语
来说,字的意义明晰了,用这个字构成的词的意义就明晰了。
以上列举的“栽、裁 、载、哉、戴”等字中,栽的义符是“木”,意义跟种植有
关;裁的义符是“衣”,跟裁衣有关;载是乘 的意义,跟车有关;哉是语气词,
所以从口;戴的初文就是異(异的繁体),其甲骨文形体为
头上戴物,后来随着意义的分化,加声符“
,就像一个人往
”,表示把东西加在头上 或用头
顶着的意义。所以一般戴的宾语如戴帽子,戴眼镜,戴红领巾等都是跟身体紧密
接触,表 示加物于面、手、胸等部位,并且此“戴”是所戴物品具有一定功能。
比如“犯人戴着一副手铐”,这手 铐是有作用的。而这个“戴”因为跟“带”同
音,且有一些意义接近的义项,因此小学生在使用时常常混 淆二者的用法。带从
“巾”,是一种织物。如果教师在识字教学的初始就强调意义的教学,那么二者之间的混淆就不易发生了。
综上所述,汉字的意义教学可以使汉字知识转化为使用汉字汉语的能 力,也是学
生积累词汇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且通过汉字意义教学积累的词汇,可以让学生能
够更 加准确而灵活地运用在语言中。
四、识字教学方法
如何进行汉字教学,海峡两岸、华语 区的好几代教师为之付出了辛勤的探索,诸
多的识字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主流的“随文识字”、“集中识 字”“字理识字”,
支流的“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谜语识字”“听读识字”……主流也好,支流也罢,都在识字教学的舞台上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无论何
种识字方法,都是一 线教师和研究者们辛勤探索的结果。
但是,当很多方法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斟酌的问题是到底 哪种方法能够更
高效地教学生识字,识字的效果最好,数量最多。所谓效果好,我们认为就是经
教师认真教过的字,要实现以“会用”为目的;所谓数量多,首先是有限的时间
内,我们帮助学生理解了 哪些字;其次是经教师认真教过的字,学生能据此举一
反三,自己去学习更多的字。基于此,再探讨方法 问题,就有了一个标准。


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杨树之歌》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成天喜 欢哗啦啦地歌唱”,
其中“喜”是课后呈现的会写字。就这个字,两位老师分别做了重点教学。具体课堂实录如下: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口上十个豆”
师:老师这里有个谜语:口上十个豆,保准不发愁。猜猜是什么字?
生:喜
师:这个字哪里容易写错?
生 2 :士不是土。
生 3 :横要长。
师:组词
生:喜出望外、双喜临门
生:喜气洋洋
生:喜闻乐见
生:喜形于色
生:喜出望外
案例二:喜由 “ 吉、倒八、横和口构成 ”
“喜”字的学习,老师呈现了甲骨文、金文、小篆: 喜 喜喜
师:喜字在甲骨文中是鼓, 因为敲鼓,所以喜庆,口表示笑口常开。这个字含有
吉、口字。谁来组词?
生:喜庆、欢喜、喜欢
老师指导书写:这个字由吉、倒八、横和口构成。
案例 一的老师用了谜语识字的方法,案例二的老师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进行了
形体的溯源。同一个字形,同 一个语境,两位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我们需要
追问,到底哪位老师的教学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到底哪位老师的教学是
有助于后续学习的?到底哪位老师达到了我们上文提及的“效果好”、“数量< br>多”?


(二)本节课,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喜”字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喜”在本课书中是个一类字,出现在第一小节,本小节诗歌内容如下: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杨,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喜欢”奠定了这首儿童诗歌的情感基调,因为“喜欢”,所以无论刮风、下雨,
还是没有风雨,大叶杨 都会唱歌,而且在不同情境下,分别会唱得“欢快”、“响
亮”、“悄悄地”。并且在整首诗歌中,大叶 杨都是因为喜欢而歌唱,唱给小宝
宝,老奶奶,老爷爷,拉手唱,鼓掌唱,无论唱给谁,怎样唱,都是在 写大叶杨
“喜欢”唱歌。
这样的一个关键字,必须得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因此,“ 喜”字教学的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会写、理解这个字在诗歌中的意思,并且会用。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再来分析教师的课堂实录。
案例一中,通过字谜把“喜”字拆分 成“十、豆、口”,通过有趣的谜语和拆字
为构件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了“喜”,并且,学生用“喜”跟 自己日常积累进行
了勾连,说了很多成语。
案例二中,通过字形溯源的方式,请学生看了“ 喜”字从甲骨文到小篆的演变,
并且结合字形简单讲了字义,敲鼓表示喜庆,口表示笑口常开,所以喜庆 。然而,
在接下来的写字过程中,老师又回到了构件和笔画的拆分,说改字由“这个字由
吉、倒 八、横和口构成”,这未免令人疑惑,“喜”到底是由表示鼓的字和口构
成的还是有吉、倒八、横和口构 成的?
在汉字中由“ 壴 ”构成的字,有一个系列:喜、鼓、彭、嘉。如果再加上繁体
字 还有樹(树)、廚(厨)等。在简化字这个系列当中,“ 壴 ”作为义符出现
在会意字当中,正如案例二中的老师描述的,“ 壴 ”是一面鼓的象形,“鼓”
字字右边部分表示手执鼓槌,击鼓,所以最初“鼓”是动词,《左传·庄公十年》
曹刿论战时说:“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这里表
示击鼓。“彭”右边的“彡”表示击鼓发出嘭 嘭的声音, 后来加上“口”成为
“ 嘭 ”,表示鼓声。“嘉”,为形声字,表示美好的意思。鼓是庆 典的乐曲,
很庄重,表示美好的意思,《诗经·周南·关雎》:“钟鼓乐之”, 以钟鼓之
声庆贺“君子”终于求得“窈窕淑女”。


通过从汉字学的角度分析,“喜”字从 壴从口。表示喜庆、高兴之意。并且在
《杨树之歌》一诗中,也有“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的“鼓”字。如果能够联系
这个字一起进行学习,那 么对“喜”字的理解会加深,对“喜”字的记忆也会加
深。
任何教学都应该是为了深刻理解 而教的。无论把这个字拆分为“十、豆、口”还
是“吉、倒八、横、口”, 都没有实现意义的教学,而没有意义的教学,对于
字形的记忆是十分不利的。
(三)根据不同字情,选择合理的识字方法
那么,在汉字教学的诸多方法中,到底什么时候 用谜语、什么时候用字理、什么
时候拆分为笔画、什么时候……教学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在汉字教学中有 规律,
但是没有模式。遵循汉字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能够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就是
好方法。 具体选用什么方法,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汉字和具体的学情来做具体的判
断。
比如,教给二年 级学生“感谢”二字,就不适合用形声字的方法,请学生说感是
形声字,心是形符,咸是声符;谢是形声 字,言是形符,射是声符。可以肯定,
从汉字学角度来看感谢是形声字,但是从学生角度来看,其中的“ 咸”“射”虽
然号称声符,但是声符已不再表示读音,而其中的音理变化规律不是小学生能够
掌 握的内容。如果学生这么说了,那么学生肯定是跟着老师说概念,而该概念并
没有变成有意义的知识,顺 应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那么“感谢”如何教?我
们认为结合生活实际教比较可行。“感谢”是个日常 用语,把这个词语写出来之
后,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理解,然后进行记忆即可。
而“ 告”字,本来从口从牛,老师出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对于一年级的孩
子,就非常生动,因为首先, 此处“牛”是变体;其次,“牛”在这里已经失去
表意作用。所以溯源等方法就会导致效率低下。 < br>再看“诉”字,《说文解字》中是一个省声字,对于没有汉字学专业知识的人来
说,这是一个很陌 生的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学习“讠”,
并且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斤”这个度 量单位,而“斥”则更书面语一些。因
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把诉字拆分为“言、斤、点”,我们认为就 是在尊重汉字
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这个字到了高年级再讲,就必须得拆分
为 “言、斥”了。
在汉字教学中,勾连旧知识也很重要,比如学习“话”,老师会帮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活”字。这种方法会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也会提醒学生注意复习。
总之,汉字教 学,教无定法,但是教必有法。首先是遵循汉字规律,其次是遵循
学生认知规律,然后根据具体的字情和 学情来决定采用什么方法。

偶像英语怎么说-deluxe什么意思


自出机杼-如何快速背英语课文


英语单词在线发音-趋炎附势


跑的英语怎么读-蹦蹦跳跳造句


抑郁状态-未决赔款准备金


有朋自远方来英语-level是什么意思


浅的英文-考研英语国家分数线


屯粮-轻开头的成语



本文更新与2020-11-03 08: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37586.html

中国汉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