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死-programmed

汉赋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文学样式。
1、汉初以骚体赋为主,代表作家贾
谊,他也是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
汉代赋作家,其中《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无论在精神还是体制形式方面,都对屈赋有所继承。
2、贾谊之后骚体赋继有人作,即使在汉大赋如日中天的武
宣之世,
骚体赋也从未间断,代表作品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司马相如的
《大人赋》《哀秦
二世赋》《长门赋》和《九思》《九怀》《九叹》等九
体作品及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等。
3、文景时代,各路诸侯聚揽宾客,大兴养士之风。这些宾客除特定
政治邦交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外,更
多的讲注意力集中在文学创作上,
形成了多个以诸侯王为中心的文学群体,代表有梁园文学群体,其中<
br>枚乘是杰出代表,代表作品《七发》, “《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
太子也。”强调精神健康重
要性,劝诫膏粱子弟,也是劝诫世人。《七
发》鸿篇巨制,韵散结合;采用设为问答的形式结簒全篇;笔
墨夸张,
描绘精细;以叙事状物为主,辞藻繁富,多比喻和叠字,标志着汉大
赋体制的形成。
4、汉武帝时起,文学活动的中心由地方转向中央,后历宣、成各世
也都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这
一时期的赋坛代表是司马相如和杨雄。①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乌有赋》是其代表作,这两篇赋虽然创
作时
间相去十年,但内容相连,一贯而下,结体严谨,可作一篇来看,充
满浪漫色彩的壮阔画面
,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具有典范意
义的作品,后世赋家争相效仿而
又无法企及。②杨雄的四篇代表作即
“扬雄四赋”又史称“四大赋”:《河东赋》《甘泉赋》《羽猎赋》
《长
杨赋》。四赋模仿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的痕迹十分明显,
但又有有别于司马相
如的而显示出开创精神,而独具魅力,其中《甘
泉赋》艺术成就最高。杨雄后期的作品《解嘲》《逐贫赋
》最有名,
辞赋理论,也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5、西汉赋坛,较为著名的赋家还有
武帝时的东方朔和枚皋,宣帝时
的王褒以及与杨雄大略同时的刘向父子。①东方朔,《答客难》抒发怀才不遇之感。赋中对汉代文士不得志的状况揭示的非常深刻。现存
汉代最早以遇与不遇为主题的设
辞类作品。另东方朔还有《非有先生
论》也是发愤述志的作品。②枚皋,西汉赋坛创作最多的作家,但罕
有流传。③王褒,宣帝朝成绩最突出的赋家。代表作品是《洞箫赋》。
对枚乘的《七发》有关乐
器的描写有所继承,它是汉代独立成篇的乐
器赋的奠基之作。在他之后出现的汉代乐器赋基本都是以悲为
美,并
且也是用生命一体化观念灌注于作品。“箫声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
一个原型,《洞箫赋
》有生成开创之功。
6、西汉晚期至于东汉早期,作家创作意识发生转变,思想内容和审
美情
趣方面出现新的迹象和发展,鲜明标志之一便是京都赋的崛起。
开始于杨雄的《蜀都赋》,赋风转变的重
要标志是杜笃《论都赋》,其
后有傅毅的《洛都赋》《反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南都赋》左思《三都赋》。成就最突出的是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①《两都赋》分为《西都赋》
和《东都赋》两篇,实为上下章。肯定
了定都了洛阳的正确性,极力宣扬崇文
尚礼、“法度”为重的思想。
奠定了班固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确立了京都赋的创作格局,成为后世
学习的典范。②《二京赋》上下篇《西京赋》、《东京赋》。借“凭虚
公子”和“安处先生”对答成篇
。《西京赋》铺叙的品物之盛,在现
了西京的繁荣富庶,穷奢极侈的都市景观和恢弘巨丽、雄壮无比的盛
世气魄,但同样是批判的。《东京赋》表现对西京奢糜生活的否定,
表现东都礼治,有力的阐明
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政治主张。理性精神
和充实的社会内容结合的非常完美,《二京赋》长篇铺陈,力求
面面
俱到,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7、从西汉后期开始,相继出现一批纪实性
的述行赋。由于作者的遭
遇和所处历史阶段客观形势的差异,抒发的感情又不尽相同,按其性
质
可分为治世之作、衰世之作和乱世之作。汉代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
之作是刘歆的《遂初赋》,是衰世文人
的感叹,关注的是社会治乱问
题。班彪《北征赋》事以国家兴亡的中心的乱世之作。班昭的《东征
赋》是承平之世人们关注的问题和努力的目标。蔡邕《述行赋》,衰
世叹治乱的作品
8、张
衡《归田赋》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其迷人魅力。充
满自然情趣的田园景象,还我本真的表现出
来却从容闲淡。语言清新
晓畅,挥散自如,骈偶恰到好处,为后世骈体赋创作了一个典范。东
汉
末赵壹《刺世疾邪赋》和祢衡的《鹦鹉赋》也是抒情小赋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