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数学物理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参考书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0 22:16
tags:一年级下册数学

高中数学课本有几本-湖南二本

2020年11月10日发(作者:贺循)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参考书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 拼组,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
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 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
围扩大到1 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
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 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
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 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 一
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
安排了应用所 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
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 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 拼组
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
学图形之间 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 还安
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
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 欣赏
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
据的简单方 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 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体
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
践能 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 、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 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 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 法计算知识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 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 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
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
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 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
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
─┐
│ │ 单元结
束 │ 期 末 │
│ ├─────┬──────┼─────┬──
────┤
│ │平均错误率│ 速 度 │平均错误率
│ 速 度 │
├──────┼─────┼──────┼─────┼──────┤
│20 以内的退 │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7%以内 │绝人多数达到

│位减法 │ │每分钟做8题
│ │每分钟做10题│
├──────┼─────┼──────┼─────┼──────┤
│100 以内的 │12%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

│加、减法口算│ │每分钟做5题
│ │每分钟做6题 │
└──────┴─────┴──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 上进行编排。力求
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
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
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 ,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
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
富的知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
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 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注意
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 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九年
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相比较,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 ”、
“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位置”和“图
形的拼组 ”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
间观念的内容;“找规律”是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
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 正式教学的开始。这
样,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
2.以学生 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
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数 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
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
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 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
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 br>学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念本套实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 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
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 园活动碰到的各种
计算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
减的计算方法。“找规律”从学生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
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 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
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 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
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 学生体会到
计算意义和作用。又如教材在第6页、第37页和第85页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
分别展示了学生所能见到的含有数学内容的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 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
技能而设 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 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
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 生生活,图画的风格
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第19页的放学
以后、第31页的牧场、第86~87页的小小商店等,都是反映学生生活的内容。
教材还设计 了一些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内容,如第20页的热闹的小河边、第25
页的爱劳动的小松鼠、第41页的 小熊一家,第43页的能干的小青蛙等。这些都
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 包含有许多奇妙的数学
知识,需要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安< br>排了一些有趣的游戏,第9页的“听反话”、第30页的“教你折飞机”、第44
页的“估一估、 猜一猜”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
学习体验。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 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 应
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
识,还应包括 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
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 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
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 个充满探索和自
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
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上述原理,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先让
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 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然后探索
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再试着用语 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等,
使学生经历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又如“统计 ”单元的
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让学生收集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的数据,进行简单
的分析 ;再调查本班学生各喜欢什么颜色,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让
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
的简单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到 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 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用数学解决
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 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
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
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
决问题能力的重 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
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本册教材安排了 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
题的内容,例如第19~20页的例题和练习,第22页、第75 ~77页的一些练习
题等,这里一般都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提示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
索的氛围中学习。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努力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
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 自探索、操作
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
本 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
提示教师要不断创 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
学,并会主动地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 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
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 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
识的含义。例如,图形的拼组,安排了例 2、例3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
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探索、发现、感受所学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 关系。又如数
100以内数的教学,教材也展示了开放式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数
数,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对100以内数的感性认识。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 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
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 本的技能。近年
来,有关数与计算教学领域的改革已经形成了几个明显的趋势。如重视发展学生
的数感、提倡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降低笔算难度和熟练要求、提倡使用计算
器等等,这些也是《标准 》的重要理念。为此,本册教材在数与计算教学方面采
取了如下措施。
(1)丰富关于数概念 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
《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在小学低年级,要使学 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就是要
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的意义,学会用数及其关系来表示和交流,能为解 决
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等。本册教材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加强了形成学生
数感的教学 内容。例如,用100只羊的图给学生以100的整体感受,体会100
的大小。安排了比较100以内 各数相对大小的例题,以及用比一个数“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 的关系的练习,帮助学生建
立起100以内各数的大小的概念。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 ,展
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第44页第8题)以及“生活中的数”等等。
使学生在丰 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
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 选择,
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同时,教材展示学生之间对各种算法进行讨论交
流的活动 ,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与他人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了解存在着多
种算法,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 。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根据《标准》的规定,本册教
材在计算教学的 要求和训练强度上有所变化。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较,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要求并没有降低 ,但训练的时间和频度有所减少;100
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教学要求和训练强度都相对降低了。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 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
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空 间观念,不仅可以从形状上去认
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而且也为进一步发展 各种能
力奠定了基础。小学数学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因此,在 《标准》中,空间与图形是大力加强的内容。
根据这一要求,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关于图形与空间的更丰 富的内容和素材。
安排了“位置”和“图形的拼组”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对空间方位概念的
体验和理解,对所学图形特征及其图形间关系的感知,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另一方面教材设计了 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
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 义及其相对性,图形之间的关系与
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 教材还根
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即那些
学生能 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如布置房间,用长方形纸做圆筒,用三角形拼
出美丽的图案等,丰富学生对空 间方位与图形关系的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 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
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根据《标准 》的理念,解决
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应用题”的教学。
并且《标准》对解决问题教学提出了详细的教学目标。为此,本册教材在解决问
题教学方面采取了这样几 个措施。
首先,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内容。本 册教材注意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
练习。当然主要的是结合计算教学 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体现在计算教学从
实际问题引入,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 情境,通过探索提出
问题,再应用计算知识来解决。这样就使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对于一些用特殊解决方法的问题,也结合计算教学单独出现例题进行
教学。例 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就安排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
整十数”中教学(第72页例3、 例4)。
第三,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解决
问题,不 仅仅是实际问题,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在数学范畴之内已经符号化了的问
题,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因此,从本册教材开始,
编者尝试系统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安排一些探索纯数学问 题的内容,如在本册
安排的“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找规律”一单元)。这些教学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 ,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
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 美的意识。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体 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仍然是
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教材 一方面尽可能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师组织教
学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还注意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过程提供更多的空间和
时间。这主要表现在: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 素材。许多例题插图中安排
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供教师选择使用,如第1页的长江大桥图、第2页的 公
共汽车站图、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第67页的买玩具图等。为教师创造性
地组织教 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长江大桥图,在学生理解了“上、下”的基
本含义以后,教师可以利用火车与 汽车、轮船的相对关系,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
体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2)很多插图提供的 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
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 了方便。例如,第2页的公
共汽车站图、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第19页的放学以后图、第61 页的发
新书图、第72页的作业评比图、第88页的联欢会图等等。
────┴─────┴──────┘
第一册实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了一些教具和学 具,如实物图卡片、方
木块、小棒等,进行第二册教学时可以继续使用。这里再
结合第二册教学 内容介绍几种构造简单、便于进行演示或
操作的教具和学具,供参考。
1.计数器(如右图) 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数100
以内的数、认数位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演示用的教
具,可 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板做底,上面插入3根木棍
或粗铁丝。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 纸盒,上面插入3根小竹
棍。再准备一些带孔的珠子,把珠子穿到木棍上就可以用来表示数
了。
2.数位表(如右图) 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100以内数的
读法和写法,也可以教学10 0以内加减法。教具的做法是:用一块
绒板,在绒板上贴上线,并在上面贴上“百”、“十”、“个”,
再用纸剪一些不同颜色的圆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把图片
贴在绒板上。学生操作用的学 具,可以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学
习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用的学具卡片(以下简称“一年级下册学具卡 片”),其
中第8页印有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见
人民教育出版 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5、6、10、11、12页。这些卡片
是配合教科书帮助学生学习认数 、100以内加减法、图形的拼组等内容的。具体
用法可以参看有关的单元或小节的教学建议。
4.百数图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7页,可以用
于教学100以内 数的顺序和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
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以便于反复 使用。
5.人民币图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3~23页。
包括 当前流通的所有的纸币图和硬币图。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
把这些图剪下来,进行元、角 、分的变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6.钟面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25页 。教学前,
让学生把钟面和表针剪下来,把时针和分针钉在钟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拨动表
针, 表示出指定的时刻。
7.口算练习卡片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4页。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一种练习材料,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编
制的。各条的练习内 容如下:(1)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
(4)十几减6,(5)十几减5、4、 3、2,(6)20以内加减法混合练习,(7)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8)整十数加、减 整十数,(9)两位数加一
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10)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 1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1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13)100以
内 加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4)100以内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5)100以内
加、减法口算的混 合练习。教学时,可以根据进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条目进行练
习。学生练习时,可以看着题口说得数;或 者拿一张纸放在式题的右边,对准每
一道题写出得数,然后大家一起对得数;也可以全班学生同时进行练 习。用这种
卡片进行练习,费时不多,全班每人都能得到练习。
8.口算加、减法练习表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
9页。利用表上的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 可以节省教师出题的时间
和学生书写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表的用法如下:
( 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第一列的数加第二列的数,如75+3,
43+2……第二列的数加第 三列的数,如3+34,2+66……
(2)两位数加整十数:第五、七列的数分别加第八列的数,第八列的数加
第九列的数。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第三列的数加第四列的数,第四列的数加
第五列的数,第五列的数 加第六列的数,第六列的数加第七列的数。
(4)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第一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第三列的数
减第二列的数。
(5)两位数减整十数:第三、五、七列的数减第八列的数。
(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第三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减
第六列的数,第一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
(7)混合练习:第九列的数加、减第十列的数,上面没有列出的其他任意
两列的数相加、减。
可以把表放大挂在墙上,练习时随时使用。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
学具。
根 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
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 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
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 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
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1 ………………………………………………………………………………3课时
左右

2 ………………………………………………………………………………4课时
左右

3 ………………………………………………………………………………2课时
左右
整理和复
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
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
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
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
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
币……………………………………………………………………………2课时
简单的计
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
数 ………………………………………………………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
数 …………………………………………………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
数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习………………………………………………………………………2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
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一、位 置
(第1~9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 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
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说明
儿童在日常 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
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 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 习从两个维度来
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
个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表征 至少有三种形式:(1)自我中心的表征。即用主体
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 置。如儿童背靠着物体,说
物体在他的后面。(2)自然标志的表征。即用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 间
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茶几在沙发的前面,电视在茶几的前面。(3)
去自我中 心的表征,利用一些抽象的形式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如用地图来描述
目标物的位置(参见“空间概念的 发展”—《认知发展心理学》陈英和浙江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而一年级(6~ 7岁)儿童正处在前运算
阶段的末期,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动
来进行。例如,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真正站在对方的
位置上才能确定 ,以后才能逐步想象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上,以此确定其左右。
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创设 了适合学生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
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 方位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2.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认识空 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根据研究,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 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
部位相对应,建立起以下的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 是脸,后面是背,
右面是右手,左面是左手。儿童最早分出的是垂直轴的上边的方向,这是由儿童
身体的垂直位置决定的。儿童对垂直轴下边的方向的区分和对水平面两对方向
(前和后,左和右)的区 分则要晚些(参见“儿童空间定向的发展”—《学前儿
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苏〕A.M.列乌申娜曹 筱宁成有信朴永馨译人民教育出
版社1982年1月第1版。),其中对左、右的区分则比较困难一些, 研究表明,
儿童一般在7~9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
准辨 别左右(参见“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
朱智贤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2年9月第1版。)。所以,教材把有关方
位的认识安排到本册,并按照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难 易程度来安排,其顺序:“上、
下”,“前、后”,“左、右”。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 、下”、“前、后”,但以自身
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参见“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初步 实验研
究”叶绚方芸秋──《心理学报》1958年第1期。)。因此,对于“上、下”、
“前 、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
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 心进行辨别。
本书内容应注意启发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学校、家庭等生活实际,用自己的
语言 正确表述物体的空间方位。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 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如握握
手,听反话等)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 的资源或自己
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对一些一时理解不
了 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逐步理解。
“左、右”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采用“生活 中的数
学”板块形式,加以介绍,仅供学生了解,不作教学要求。
对“位置”的教学,教材只 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
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如小红坐在第3组第2 行,可以说:“小红是
第3组第2个”。不要求用(3,2)来确定小红的位置。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1~6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
的第1~7题。
1.上、下。
教材提供了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如下图):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于长江,一艘轮船正穿桥而过,桥上的铁道上正奔驰着一列高速列车,铁路上方
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 辆辆形态各异的汽车,桥头左右两边屹立着的三面红旗仿佛
正迎风招展,好一幅雄伟壮观的景色。学生从 中不仅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
的位置关系,认识了“上、下”方位,而且也感受到了祖国蒸蒸日上的 勃勃生气。

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如上图,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
上面,火车对汽车来 说,却在汽车的下面。它们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教材列举
了几个,其他的关系则让学生自己去辨别。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让学生把数学书、语
文书和铅笔盒按教师 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教学本节内容时,主要让学生判别两个物体的 上下位置关系,还可以选择不
同的参照物或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2.前、后。
教材通过排队上车图,说明前、后位置关系。图中车的旁边还有一个站牌,上面按顺序排列着公共汽车所经站名,这可作为教学资源供教师选用。

教学时,既可以 利用此图也可以让本班同学进行实地演习,不管采取何种方
式,都可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 流。如谁排最前,谁排最后,李林
的后面是谁,王英在谁的后面,在谁的前面,李林在谁和谁之间,李林 的后面有
几人等,使学生明确:前后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而
且参照 物改变了,前后也可以转换。
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拟人的小狗游泳比赛图,进一步让 学
生认识前、后及其相对性。
3.左、右。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帮助学生建立左、右标准,例2认识左、右的相
对性。
(1)建立左、右标准。
对于左、右辨别的根据心理学家曾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左、右辨 别的根
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
体,而是 手。接着有人进一步说明分化的依据是活动着的手(优势手),即右手
(参见“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初步 实验研究”叶绚方芸秋──《心理学报》1958
年第1期。)。因此教材例1,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举 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
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
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
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第1题,通过让学生摸左、右耳,拍 左、右肩,抬
左、右脚,感知身体的左右。“做一做”第2题,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说一说
自 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进一步把握左右。
(2)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材例2通过几个活动(见下页图),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首先两个同学一 组面对面互相握一握对方的右手,引起认知冲突,虽然伸出
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 一个方向,由此体会右的相对性,
同样也可以伸出左手握一握,感知左的相对性。然后两个同学一组,一 个同学判
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 难理解,活动时,可以先观察自己的左(或右)和对面同
学的左(或右),然后真正站到对面同学的位置 上验证一下,看两人的左(或右)
是否一致。以后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转到对面同学的位置,来判 断该同学
的左右。
(3)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个社会没有秩序,生活将会杂 乱无章,人们为了维持秩序,设定了一些规
则,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就变得井然有序。生活中按照左、 右制定规则的事例
也很多,教科书第6页在“生活中的数学”中举了几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车辆、行人靠右行,同时还介绍了北京、香港两地汽车行驶方向的不同规则(见
下页图),北京是车 辆靠右行,香港是车辆靠左行。相应的北京的车门在汽车的
右边,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香港的车门在 汽车的左边,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
车。

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事例或让学生自 己举出一些事例,让学生一方面
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左、右,另一方面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同 时了解
一些生活常识,如过马路要先看看左边,再瞧瞧右边。
4.位置。
按行、列 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如,学生的位置,电影院
的座位等等。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既 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的需
要。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座位引入位置。教学时,教 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班
里有几组,每组有几人,再说出自己的座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要 确
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说出自己在第几组,又要说出自己在第几个(或第几排)。
为了让学生体 会这一点,还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如,先说明某个同学在第几组
第几个(或第几排),让同学们猜这个 同学是谁。或者反过来,先指明某个同学,
让学生说说他(或她)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 在学生清楚地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可以每二个或四个学生一组,说
出自己前后左右四个同学 的座位,并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和
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从 而发现:左右同学和自己在同
一排,前后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
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是 一个让学生确定动物图片位置的活动(见下图)。
活动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摆放图片(摆 放的行数、列数可以自定),
然后互相提问题,如指定一个动物,说出它所在的行、列,或根据行、列猜 出是
哪个动物。

5.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包含了基数、序数、前后、左右等内容。
可以分组来做,参加活动的学生坐成 一排,每组选一名同学发口令,其他同学按
口令活动。
第2题,是一个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 每两个同学一组,同时按同一口令拍
手,如,说:“上”,同时拍上,说:“左”,同时拍左。这个游戏 的人数也可
以变动,可以三人一组,一人发口令,两个拍手,谁拍错了,就去发口令。
第3题 ,通过一个实际操作活动,帮小明布置房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下、
前后、左右的方位,又体会了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活动时,可以利
用与教科书配套的学具卡片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并说一 说摆放的理由。摆好
后,同学间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有些东西的摆放位置可能不一样,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第4题,提供了一个电影院找座位的情景,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识:
电影院(或音乐厅、剧场等)的座号与教室座位的编排不同,它是按单、双号分
开编排的,小号数在中间 。教学时,可以把教室的座位排成影院的样子,让学生
实际活动。
第5题,是一个有关方位的 练习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卡片在方格上亲
自移一移,体会路径的多样性。有条件的话,可以制作成 课件,动态展示虫子、
蚂蚁行进的路径和吃掉水果的过程。
第6题,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根 据左、右方位找出需要的衣物。这题既有
意思,又使人感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练习时,可以充分利 用这幅图,让学
生既按题目要求找寻衣物,又可以几人一组互相提要求找衣物。
第7题,通过 一栋居民楼,让学生准确地说出图中人物的位置。此题比较简
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科 书第9页最后的数学游戏,与练习一的第2题的意图相同,都是为了巩
固上、下,前、后,左、右三对方 位。所不同的是,这个活动是听反话,即说“上”,
拍“下”,说“左”,拍“右”。这个游戏比较难, 在学生对三对方位还不熟悉
的时候,先不要做。
(第10~26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 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 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
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 须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
实为以后学习 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
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计算和应用
要结合编排。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个层次是用“卖气球”、“ 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
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20以内退
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同时,让学生在具
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
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 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第二个层次,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为“十几减几”的学
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例1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
减9”的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 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在“做一做”的练习中,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算
理掌握口算方法。在综合练习中,除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外,还注意计算与解决
问题的结合,让学生不断体会数学的作用。
第三个层次,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 的办法,引导学
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
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
用不同思路思考, 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
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 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
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 算方法的前提
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的练习
中 和综合练习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另外,综合练习中,还突出了练习形式的灵活、
多变和富有童趣;以及计 算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如例1中渗透集合思想 ;
练习二中的第4题、第5题,练习三中的第3题、第9题等渗透函数思想;练习
五中的第7题 初步呈现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内容。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 了一幅
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
以内 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在
解题要求上,从根据题意直接 计算,到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再计算。在“做一做”
的练习中,出现了扩大开放性、增加信息量、给学生更 大思维空间的综合情景图
──“美丽的大自然”,引导学生根据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鹿、河里游的鱼为
素材,独立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综合练习中,有关“用数学”的内容,一般都引导学生
结合情景图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结合 情景图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
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
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 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
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 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
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 趣,调动
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
之间的 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
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 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
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教材在设计方 面已经体现了这方面的
意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自觉地创造性地发挥和设< br>计。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 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 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
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 2-9。由具体
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
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
要强调多摆、多圈、多 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 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
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 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
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 br>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
教学13-8,1 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
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 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
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 ,再加上在应用中
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
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 ,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
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 求每分钟
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一年级
小 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
“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 习。练习的面要广,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练习过程
中,要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平采取有针对性 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
习效率。(2)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 17-9,
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习,稳步提高口算的水平。(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
道理不清,还是记忆 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再是对他们要耐心,给予更多的关
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 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也有成功感,
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 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
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图,里面包含了
大量的数学信息,而 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启发学生独立
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 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
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 学的作用,
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本单元的两部分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安排。第一部分是“十 几减9”,包括
情景引入和“十几减9”例题1的教学。第二部分是“十几减几”,即例题2的
教学。第三部分是数学应用的教学。第四部分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系统整理和
全单元的全面复习。每一 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
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 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
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本单元可用12课时完成。第一部分3课时,第二部分4课时,第三部分2
课时,第四部分3课 时。
1.十几减9。
(1)本单元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 车”、
“猜字谜”、“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见下页图),为学习“十
几减9” 的口算提供丰富的资源。
“卖气球图”通过一个小朋友与卖气球阿姨的对话,引出条件和问题。许多< br>小朋友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争先
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材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①点数结果,一个
一个数出还有6个。②“想加算减”,根据 9+6=15,便知道15-9=6,所以还剩
6个。以此来体现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编写 意图。
“套圈游戏图”是用一个小朋友套圈后算结果的情节,以对话的形式:一个
小朋友说出 条件“我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另一个小朋友提出问题“套
中几个?”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参与14-9的学习。
“卖风车图”和“猜字谜图”只提供了背景资料,启 发学生去独立的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以上几幅图的意图,就是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 性的学习。
教学时,可用挂图、投影或课件,先展现“卖气球图”的画面,有条件的可
做成动 态画面,更具体地体现事物的发展情节。待学生们弄明白图意后,请学生
围绕“还有几个气球?”动脑思 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允许学生相互交流,共同
研究。之后,请学生广泛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提倡学生评议和争论。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意见和方法要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可能要比
画面上的方法多,还会出现“连续减”、“破十减”等方法,都是允许的,但要
让学生在理解和 体验的基础上,自然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
在初步解决了“卖气球”的问题后,接着出示动态的“套 圈游戏”画面,让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套中几个圈”的方法。在
组与组之间交流时,要启发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讲道理,说理由。既让学生
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多样的,又体验到有的方法更简便。
在解决了两道数学信息比较明显的问题后,直接出示“卖风车图 ”和“猜字
谜图”,引导学生提出“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问题。教师筛选有代表性
的问 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自我完善方法的意
识,为后面学习做准备。 < br>(2)例1(见下页图)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动
手操作,扎实、系统地 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图中有12个纸
风车,用虚线圈表示去了9个,求还剩几个。由 两个小朋友操作后的讨论,引出
“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在具体对话中,又 把两种
方法计算的道理表达了出来,最后各自用不同的方法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教材
意图一方 面体现算法多样化,一方面给学生留出比较、消化的空间。在图的最下
面,还用一个小朋友提醒的方式, 问同学“你喜欢哪种方法?”启发学生在进一
步的体验中选取更优的方法。

教学时 ,可以结合前面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引出此题,也可以以游戏的方式,
引导学生直接拿学具,解决“12 个风车,去掉9个,还剩几个”的问题。让学
生先根据自己的想法“摆一摆”学具,再互相交流各自的想 法。在互相交流和对
比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想法。由于“破十减”对加法基础薄弱的同学一开始学,好思考,容易想出来。而“想加算减”一旦理解了,熟练了,算得
快,还能用一道加法 算式计算两道减法算式。教师在具体引导中,要充分发挥教
学的艺术性,既鼓励学生能开放性的思考,又 能通过自己的体验完善自己的方法。
(3)例1后面的“做一做”有三道练习题。第1题有两道小题, 让学生仿
照例题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以实物操作来加强表象。第2题也是两道小题,
但要求 用圈实物图的方式,帮助计算,比上一题抽象了一步,是用实物图来加强
表象。第3题有6道小题,要求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算得数,脱离实物和
图形利用表象来支持思维,充分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 原则。
教学时,可按练习的顺序分三步练。在摆学具时,可变换着学具多摆几道题,
从摆的过 程中可了解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的情况,同时加强用实物来帮助建立表
象的作用。在做圈图计算的题时, 学生圈完后,可多让几位同学说说圈图时是怎
么想的,一是加深学生的印象,二是了解学生计算的方法, 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在完成第3题时,学生填完得数后,应让同位之间交流1~2题计算的方法,然< br>后全班再有针对性的交流部分题目,以提升弱一点学生的思维水平。
(4)关于练习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练习二共有8道题,练习计算的有6道,另 两道是情境题,用“十几减9”
的计算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第1题是通过分木块与合木块 的实物图沟通加法与减法的联系,进一步为
“想加算减”打基础。第2题是用在实物图中圈得数的形式, 提高思维的水平,
感受“想加算减”的优越性。第1、2题,可结合例1学习或“做一做”的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喜欢用什么计算方法,引导
学生尽快掌握自己认 为简捷的方法。
第3题是通过给鸽子找窝的有趣的练习形式,进行“十几减9”的初步综合
练 习。在设计上算式和得数排列没有规律,学生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培养仔细
认真的学习态度。第3题最 好做成活动的学具,鸽子窝大一点,带鸽子的卡片题
多一点,以游戏的方式,调动好多同学来参与“鸽子 找窝”游戏,学生有兴趣,
练习效果好。
第4、5题都是练习“十几减9”的综合练习题,除 了练口算还有熟悉写算
式的作用,同时渗透函数思想。这两题可以让学生“改写算式卡片”的形式进行< br>练习,正面写算式,背面写得数,既练了口算,又熟悉了算式,还为以后同位互
相对练准备了卡片 。练习后,应启发学生找找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在加减法计算
中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结果也发生 变化的现象,渗透函数思想。
第6题和第8题都是情境题,第6题是通过小白兔对话给出信息,然后提 出
问题,让学生选择信息计算。第8题在情景图中,由一只小猴的自言自语给出数
学信息,让学 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再计算。另外,还可自己收集其他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进行计算。第6题、第8题可 放手让学生说明图意,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确实弄明白图中的信息和图意后,再解题计算。特别是第8题 ,学生除解决条
件明确的问题外,可能还提出其他有关加法和减法的许多问题,只要合理都要给
以表扬和鼓励,从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第7题是“十几减9”的9道口算式题 的混合练习,带有检查性的作用。可
放在最后,以综合练习的形式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各类学生对“十 几减9”口
算掌握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关照和辅导。

2.十几减几。
(1)例2用“小猫观鱼图”,通过两只小猫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了不同
的数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 的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小朋友的不同思考。左边的
小朋友从左边小花猫的对话中得知,鱼缸中有13条 金鱼,花的有8条的信息,
想出求黑的有几条,用“破十减”,10-8=2,2+3=5,算出黑金鱼 5条。中间的
小朋友从右边小花猫的对话中得知,有13条金鱼,黑的有5条的信息,想出求
花 的有几条,用“破十减”,10-5=5,5+3=8,算出花金鱼有8条。右边的小朋
友全面收集图中 的数学信息和两只小猫提出的不同问题,想出了方便快捷的“想
加算减”的计算方法:由8+5=13得 出13-5=8和13-8=5,算出花金鱼8条,黑
金鱼5条。教材最后还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 你还可以怎样算?”以启发性
的提问引导学生更开放的思考。
教学例2时,可出示多媒体动画 课件,以体现金鱼的游动变化,给人以现实
感,同时由小猫的带声交流,给人的亲切感和趣味性,更能吸 引学生投入学习,
展开思维。若有的地方受条件限制,不能制作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片出示画
面,但应描绘出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学习。创设出生动、活泼、引人的情景后,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在小组内广泛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果讨论的气氛宽松开放,
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 连续减”、“点数结果”等方法。在
此基础上,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对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争论与评 议。最后,
教师在表扬鼓励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
教学 中,特别应该注意,这一个例题要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十几
减几”的口算方法。因此,在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
性,使学生在自愿选择方法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地选择 “想加算减”的方法。
(2)例2下面的“做一做”一共有两道练习题。第1题6道小题分成三栏,< br>每一栏上下两题是加减紧密配合练习“想加算减”的思路练习题。若能较好地建
立起上下两题的联 系,就基本学会了“想加算减”的基本方法。第2题是在第1
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增加抽象性, 增加连贯性,以这种方式来提高“想
加算减”的思维水平,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要求。
练习“做一做”第1题时,可先用计算卡片(正面加法题,反面对应的减法
题)训练一部分题目 ,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这种练习形式,有了明确的思路,再计
算书上的题,练习的效果比较好。第2题可以 先把书上的□填出来,引导学生把
上下两道算式反复读,比较熟练后,再用事先做好的计算卡片以“开火 车”或“猜
□”的形式进一步练习,既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又提高练习的效率。
(3)关于练习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练习三有13道习题,其中10道题是练习 计算的,一道题是用数学直接解决
问题,还有两道情景题,是让学生从具体情景中,根据提供的信息,自 己想办法
解决问题。
第1题借助学具实物图巩固一道加法题计算两道减法题的思路。第2题是 通
过实物图,让学生从符号所表达的信息和数据中抽取数学问题进行计算,以提高
初步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多请几位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借助具体 画面提高“想加算减”的自觉性。
第3题、第9题,除练习减法口算,还隐含熟悉算式和渗透函数思想 的作用。
第3题可以先在图的旁边口算出得数,再写出算式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看得数的
变化规 律,帮助记得数。第9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渗透
函数思想。
第4、7 、12题是要求比较高的口算混合练习题。第4、12题要求细心准确,
实际也有适当熟练的要求。第7 题加减口算混合式题,增加综合性,提高灵活计
算的要求。第4、7、12题除在书上填得数外,还可做 成卡片经常练。
第5、6、8题是变换形式,增加趣味性的给算式找得数的口算练习题。第5
题5个人找座位,第6题用连线的方式“找朋友”,第8题给小动物找食物,以
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练习 的积极性。第5、6、8题是呈现几种练习形式,引导教
师发挥创造性,设计更好的练习形式,调动练习 积极性。书上的练习形式也可做
成动画,用动态的变化方式增加趣味性。这些练习形式可以个人完成,也 可分小
组完成,还可全班开展游戏完成,要多变化,防止枯燥。
第10题以填“>”、“<” 、“=”的方式,练习算式与数比大小,实际是
增加思考的难度,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让学生独立完成 ,找出填得准、填得快
的办法。
第11题是情景题,以老鹰捉小鸡游戏图中提供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理
解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先让学生说明图意,
结 合图意理解图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填算式进行计算。
第13题是一道由情景提供信息的开放题。树上 有7只小猴,地上有6只小
猴,共有13只猴子。让学生自己搭配条件和问题,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加法 或
减法问题,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让每个学生
看图后,独立 收集数学信息,编出自己心目中的数学问题,然后广泛交流。通过
总结,进一步沟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 系,进一步熟练“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同时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
3.用数学解决问题。
(1)例3“放学以后”用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 息,为教
学准备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其中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小朋友是捉方,求
藏起来 几人。还有8个男同学和6个男同学做丢手绢游戏和16人踢球,来了9
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 提出问题再计算。此幅综合情境图实际是按三个
层次安排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 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
计算;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 br>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 学这幅图时,可首先出示课件制作的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并伴有声音
出示图中提供的文字信息。若条件 不具备的学校也可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借助教
师的描述体现出要提供的数学信息。之后,首先由学生独立 观察,再在小组内讨
论解决“捉迷藏”图中的问题,然后组间交流,总结解题的思路。有了解决第一个图的基础,第2、3幅图中的问题可由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通过参
与小组讨论和巡视了 解收集到的好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可通过讲评,提升同学们
的思考水平。最后,放开手,让学生看着三幅 图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 br>(2)“做一做”中“热闹的小河边”是一幅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情境图。
其中包括15只小鹿 、17只小鸟、13条小鱼等。而且鹿有站着不动的,有飞快奔
跑的;小鸟有落在树上休息的,有在天空 飞翔的;小鱼有集中一起觅食的,有向
远处游走的。这一些素材都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解决问题提
供了背景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用数学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思维提供
导 向,图下面还提出了三个问题:①树上有几只小鸟?②跑了几只小鹿?③你还
能提出什么问题?以此体现 两个层次,一是有指导的提问题,二是创造性的提问
题。

在完成“做一做”的练习 时,可出示动态的情境图(课件)或挂图、投影片,
创造出一种真实、生动、生机勃勃的自然气氛,吸引 学生参与学习。接着,让学
生独立观察图意,并在同位之间或小组内广泛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通过组与 组
之间的汇报,展示各组的才能。交流汇报时,先展示明显的问题,再展现信息不
明显的问题。 教师对同学点滴的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想法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
励,以启发大家动脑筋想问题。各种问 题弄明白后,请每位同学计算出得数,说
一说单位名称。
(3)关于练习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练习四共有7道题,其中4道是练习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其余3道是巩
固计算的。
第1题给出15只兔的条件和画面,引导学生从左右两组和黑白两种兔子不
同角度提出问题,同时增加 计算的练习面。
第2题,由两位同学各要写15个大字,通过对话引出需要的条件和问题,
帮 助学生理解和计算。
第4题是一道借助学生的对话提供信息,要求学生解答的“知道和与一个加
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完备的应用问题。第1、2、4题应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
成后广泛交流自己的 想法。通过评议,学生应学会自我订正。教师要通过巡视摸
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帮助。 第3题要求都算对,实际强调思维流畅;给学生创造安静、宽松的环境,让
学生独立完成(也可印在 纸上),及时收集学生计算的情况,然后分类要求,分
类指导,不断提高每位同学的计算水平。
第5题加减题放在一起混合练习,一是增加灵活性,二是进一步巩固“想加
算减”的口算方法。第6题 是减法算式与一个数比大小,主要是变换形式,增加
难度,提高思考问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第5、6题 为了提高计算的效率、防止
形式呆板,最好先把算式做成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一练,学生在有趣 、
有激励性的活动中完成题目效果好。
第7题只给画面,要求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学生根据
已学知识可能提出加法、减法多种问题。教学时可以先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画面后,直接在小组内讲想法、提问题、算得数。在讨论得比较深入的情况下,组
织全班汇报,展示各 组的成果,评议各组表现,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创
造性思考。最后写算式口算结果,说明单位名 称。
4.整理和复习。
(1)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 “20以
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
的掌握 水平。在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系
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 ,让学生从整体上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
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用小精灵的对话和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横看、竖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 的,
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第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法表。一方
面启发学生 创新,另一方面从多角度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规律,培养探索的
乐趣。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可先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反复的看,
首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大体了解算式是怎么排 列的,一共有多少个。然后让学
生分成小组主动地找规律,开始找的规律可能是比较明显的,如横着第一 行都是
11减几,竖着第一行都是减9的等等。再深一步,可能横看、竖看得数的排列
是有规律 的。这时,可以组织一次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了解情况,互相启发。同
时提出“还能发现什么规律?”让 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可能还会发现
得数相等的算式等。最后启发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 片重新排一个表,以
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2)关于练习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练习五一共安排了11道练习题,充分体现对本单元的综合复习。其中巩固
计算的是6道题,巩 固用数学解决问题的5道题,另外还有一道思考题。
第1题是借助找差是6的一组算式,熟悉退位减法 表。完成后,请几个学生
说一说从减法表中能看出什么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20以内退位减
法表”。
第2题是利用看图计算的形式沟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为“想加算减”巩固
思路。由学生们独立完成,完成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引导学生体验加
减法的联系,增强“想加 算减”的自觉性。
第3题是式题计算的混合练习,题量多、综合性强,目的是提高计算的准确
性和流畅性。练习时让学生集中精力,独立完成。订正时,可让算错的同学找一
找算错的原因。必要时可 印成练习纸,让学生完成后,留作分析情况的材料,细
心帮差生弥补缺陷。
第5题是由一道加 法题算两道减法题,集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思路。
除了让学生完成书上的题外,还可让学生随便出 加法题,请其他同学说出两道减
法题,以扩大练习量,提高效果,增加兴趣。
第4、6、9、 11题都是情境题。第4题通过水盆里放纸船和两个小朋友看着
水盆里的纸船对话,让同学了解情景中的 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第6题由两只小
松鼠向松鼠妈妈汇报采松果的对话,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解决问 题。第9题有
两个小题,左图木盒里放着小鹿玩具,图中给出了小鹿的总只数和可看见的小鹿,
求看不见的小鹿的只数。右图给出了粉笔的总枝数,盒外放着一部分粉笔,求粉
笔盒内粉笔的数量。第1 1题由情景描述出小狗的总只数和小黄狗的只数,求小
花狗的只数。第4、6、9、11题是有情景的解 决问题的练习题。练习时,应先让
学生独立观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同位或小组同学及时交流,说说自 己的想法,
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又独立探索,又互相促进的目的。
第7题是以直观统计表的形 式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数据,体现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联系。先请同学说明题的意思,再填得数。本 题填数简单,但信息丰
富,一个表解决三个问题,因此要重视这类题的教学。同时,要随时比较各种汽< br>车数量的变化,体现信息感,渗透统计思想。
第8题是混合练习题,强调做一步对一步,专心细 致。虽然只有6道题,实
际包含了12道一步口算题,是检查学生计算水平的好素材。学生练习时,教师
要细心巡视了解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10题学生计算夺红旗只是手 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因此,比赛前先让同学在小组内独立练习一次,再在黑板上摆 出比赛的架势,请
个人或小组比赛,以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练习计算的积极性。
最后是一道思 考题,“一队12个男生,每两个男生之间插入一个女生,问
可插进多少个女生”。意图是让学生借助亲 身的经验或通过摆弄学具,弄明白其
中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中提 供的信息,
明白图里所表达的意思,再进行独立思考,想不出来再摆一摆学具,最后交流想
法, 初步理解思考这样题目的基本方法。
课题: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
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复习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可用卡片出示)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多媒体出示“ 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
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 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 ,黑
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
出现“有1 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
(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
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 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
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 题时喜欢哪种方法,
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 ,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
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 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 么关系,
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 化方式,可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
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 ,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 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
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 到每一个同学,
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
教学过程:
教师:( 拿一个大信封,里面放有3个彩纸做的风车)我来讲一件事情。小
红姐姐用纸做了12个风车,把9个送 给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剩下的装在了这个
信封里准备留给弟弟。我说上班用,就拿到了这里,准备送给同 学们玩。同学们,
你能算出信封里有几个风车吗?
学生(齐):能。
教师:先说出 得数不行,必须说出想的方法。同学们可先拿出学具(圆形纸
板或三角形纸板)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 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谁摆得好,说得
好。
(学生动手摆学具,摆完后组织小组交流。)
教师: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到前边摆边讲给大家听。
学生1:(边摆边说),我先放上 9个(圆片),我数了数缺3个是12个
(圆片),我就知道信封里有3个风车。
学生2:( 边摆边说),我摆上12个(三角片),我一看这些(指左边)
是10个,去了9个,我又拨过1个和这 边(右边)的合起来是3个。我知道信
封里有3个风车。
学生3:(边摆边说),我摆上12 个(圆片),我一看有9个,我一下就
想出是3个(很快向右边摆3个),就知道信封里有3个风车。
……
教师:谁能知道第一个同学是怎么想的?
学生1:(抢着说)我看见9,接着数10、11、12缺3个,不正好是3吗?
教师:我明白了,是数出来的,可以。
教师:谁知道第二个同学是怎么想的?
学生4:我觉着他是把12看成10和2,10-9=1,1+2=3。
(生2点头同意,大家都同意。)
教师:谁知道第三个同学是怎么想的?
学生5: 听他说,我想他不是摆出来的是想出来的。他可能是这样想的:
9+3=12,12-9=3。因为我也 是这样想的。
(师生一齐示意,都同意他的看法。)
……
教师:同学们很聪明, 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2-9的方法。请小组同学交流一
下,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讲讲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议论、交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动画、加小鸟叫,小鹿跑的声音,出示“热闹的小河边”图。)
教师: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想到这个地方很漂亮,小鸟、小鹿、小鱼都很快乐。
学生:我想到这儿的环境也很好,草很绿,树很旺,我想到这个地方玩玩。
(画面出声:看, 有15只小鹿。接着,在一只小鸟的嘴边出现文字。稍停,
画面再次出声: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 接着在一只小鹿的嘴边出现文字。)
教师:看到现在的画面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想提个问题。
教师:这个同学真好,不光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还想提问题,真是好学生。
你想提个什么问题?
学生:15只小鹿,跑了几只?
学生:我也提一个问题,树上有几只小鸟?
学生:我觉得这样说更好。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树上还有几只?
教师:这个同学说的真完整,给他鼓掌。
(学生们高兴地鼓掌)
(许多学生要求发言)
学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还有几条鱼?
学生:飞走了8只小鸟,树上还有9只,一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左边有6条小鱼在游玩,右边游着7条鱼,一共有几条鱼?
……
教师:咱们先来解决跑了几只小鹿这个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
学生:15-6=9,跑了9只小鹿。
教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因为6+9=15,所以15-6=9。
学生:也可以这么算:10-6=4,4+5=9。
教师: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很好。具体计算时,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
什么方法算。
学生:我也会6+9=15,15-6=9。10-6=4,4+5=9。
教师:你真棒,会两种方法。做题时,选一种就行。下面算一算,树上有几
只小鸟?
学生:把题说完整更好算。有17只小鸟,飞走8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17-8=9,树上有9只小 鸟。
……

数学成绩差检讨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文版txt下载-信息技术课程网


数学北京2017理-浙江大学专业


浙江省我爱数学杯-厦门大学录取分数线2019


19年高考数学题-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丘维声.高等代数学习指导书-四川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2010黄冈中考数学-上海大专


2014浙江省理科数学-河南省高考分数线



本文更新与2020-11-10 22: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1955.html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参考书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参考书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