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数学漫画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3 07:34
tags: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七上数学书苏教版-高中语文小说答题模板

2020年11月13日发(作者:步智信)

备课教师
课题
教材

科目
(班级)
数学
年级
二(2)班
1课时 解决问题(一) 课时分配
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
分析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分析
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目标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
好情感。

教学
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
重、
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 题中使用小括号。
难点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分析
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
教具
小黑板
准备

- 1 -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 ,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
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
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教学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过程
3、小组交流讨论。
(包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含师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生活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动)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 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
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18+56=74 74-29=45
(2)44-17=27 27+32=5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 2 -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 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
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
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
师结合题目 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
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 3 -


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练习
设计
(1)18+56=74 74-29=45
(2)44-17=27 27+32=59

解决问题
板书
例1: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1)22+13-6
设计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2)22-6+13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4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4 -


备课教师
课题
教材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解决问题(二) 课时分配 1课时
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
分析
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学情
学生会把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的基础上学习如何使用小括号;
分析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 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
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
目标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解决具体问题,培养 学生
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
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 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重、
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分析
教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
教具
小黑板
准备

- 5 -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 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
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 、指导学生看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
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 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
包?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动)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 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
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35+21=56 83-56=27
(2) 8+22=30 66-30=36

- 6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 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
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 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
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
生 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
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
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 7 -


练习
设计
你能把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1)35+21=56 83-56=27
(2) 8+22=30 66-30=36

解决问题
板书
例2、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1)54-8-22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2)54-(8+22)
设计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24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 8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解决问题(三) 课时分配 1课时
掌握解决问
教材
本内容的安排在于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分析
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所以在学习这部分
学情
在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乘加和乘减,
分析
内容时应该没有困难。 < br>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
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问题。
教学
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 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合
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
难点
能 力。
分析
教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
教具
小黑板
准备

- 9 -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
好吗?
2、指导学 生看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
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 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
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 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动)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
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 br>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
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 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 10 -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 br>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
学生以启发。
2 、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
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
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
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 11 -

你能把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练习
(1)16+21=37 4×4=16
设计
(2)5×9=45 45-19=26



解决问题
板书
设计
例3 、(1)4X3+7=19
(2)2X6+7=19
(3)2X8+3=19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24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12 -


备课教师
课题
平均分
教材
分析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时分配 1课时
认识平均分是在整个除法的初步 认识中占比较重要的地
位,只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平均分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学习除
法。
学情 学生新接触这个知识,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
分析 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还要合理组织教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目标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
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
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难点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分析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
教具
磁性教具、小棒。
准备

- 13 -

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棒,请动手把小棒分给小组
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小棒分完。(每一组的小棒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教学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
过程
取个合适 的名称吗?
(包
(4)、学生自己取名。
含师
生活
动)
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
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 14 -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
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
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 15 -

练习
完成练习三1、2、3题。
设计
板书
平均分
设计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 16 -

备课教师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用“平均分” 唐桂凤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教材
分析
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1课时

本教材的内容在于引导学生在发现 信息、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把解题过程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表现,喜欢自己
学情
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
分析
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
教学
多样化。
目标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应用的意识。
教学
重点: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重、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分析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学法
教具
磁性教具、小棒。
准备

- 17 -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 指导看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教学
过程
2、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
法?
(包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含师
生活
动)
3、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 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
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 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
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
么分。)
2、 练习三第4、5题。

- 18 -

(1)、第4题。指导看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
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



- 19 -


练习
设计
有18个香蕉:
(1)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2)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板书
设计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例3: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
船。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20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
分析
课时分配 1课时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 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
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 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
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及对
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 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
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已经 熟悉了2—6的乘法口诀。在生
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 的具体意
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在
之前 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问到:什么时候学习除法?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 了不错的基础。
学情
分析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教学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目标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
重点: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重、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分析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学法
教具
磁性教具、小棒。
准备

- 21 -


、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指导看情景图。
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
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 支一
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
都是一样的,每个盘 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学
二、 学习新知 过程
(包
含师
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
1、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
生活
揭示课题。除法
动)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
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 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
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写时先画一条
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

- 22 -

等于3。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
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4、 谈话,指导看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
算式。
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7、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
称。
8、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9、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
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 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
(4)、小结。
四、 课堂总结。

- 23 -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练习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设计
(2)、第二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板书
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读作:除号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24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
分析
课时分配 1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
已经掌握 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是学
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 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
分析
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是学生首次接触到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
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的含义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除法的初步认
识中同学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并在具体 情境中体会平
均分的含义。但是如何将学生感性的动手分的过程,转化成除法算式,或者看到除
法算式,还原回平均分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本节课可能存在的最大障碍。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
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 种方
教学
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目标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
重、
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难点
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具
准备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磁性教具、小棒。
- 25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学习例题1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
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用小棒表示桃子)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动)
4、 学生交流想法。
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 小结。
(二)学习例题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3、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 26 -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
那该怎样想呢?

4、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5、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
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27 -

连一连
练习
设计
24÷6 1×5 18÷6

25÷5 2×2 6÷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板书
设计
4×6=24(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24 ÷4=6(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4 ÷6=4(棵)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28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
分析
课时分配 1课时
学生对除法算式中的各个数量之间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例3呈现给学生
15个小 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并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练 一练中“做一做”一题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
分析
学生在看情境图时,提出的问题可能不会按你的意愿来提,因此,学生先 提出
哪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个问题,顺其自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表述题
意的时候 ,会用到除法的含义,学生可能会表述不清,教师要注意引导。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
目标
2、 通过提 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
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
重、
难点
分析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学法
教具
磁性教具
准备

- 29 -


、谈话引入
指导学生观察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教学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过程
(包
含师
(3 )、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 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
分几组?
生活
解答的理由。
动)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
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
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
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 30 -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P29 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
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 图中提供
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
题。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31 -

练习
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板书
设计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3: 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15÷3=5(人)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 32 -
2014年 2 月 25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
分析
课时分配 1课时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结合现实
生活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的知 识后,学习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情
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 的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
难点
分析
教法
讲授法、练习法。
重点: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引
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学法
教具
小黑板
准备

- 33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
过程
(包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 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
含师
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 少钱。
生活
动)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
么?
2、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34 -


练习
完成33页第7题。
设计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设计
例4: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12÷3=4(元)
4×5=20(元)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35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整理与复习
教材
课时分配 1课时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
分析
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学情
学生已经学过本单元的知识,复习时加强口算练习,进一步记忆乘
分析
法口诀。
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目标
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 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
重、
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分析
切联系。

教法
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
教具
小棒
准备

- 36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
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 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
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
过程
(包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2、 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含师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生活
(2)、复习除法计算。
动)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 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
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
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三、 拓展应用

- 37 -

1、引导学生完成P35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 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38 -


练习
完成练习八1、2题
设计
板书
设计
整理和复习
“÷”,读作:除号
18÷6=3,读作:18除以6等于3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 39 -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锐角和钝角
教材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
分析
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
学情
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
分析
角。 < br>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
力求 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实践练习,注重 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
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 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 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
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重、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难点
分析
教法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法
教具
活动的角
准备

- 40 -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 br>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教学
过程
(包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3、比较锐角和 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
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 比较。
含师
生活
动)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
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 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
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
板演两个直角。
④、 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
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

- 41 -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 ,
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
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
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
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
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 。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
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
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 组成
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 42 -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 br>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
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 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
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作业布置
p39第1、2、3题


- 43 -


练习
设计
p39第1、2、3题
板书
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钝角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3 月12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44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平移和旋转
教材
分析
课时分配 1课时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
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 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
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 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学情
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 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
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 用教材上
提供的素材以外,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
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 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
教学
目标
和旋转。
过程与方法: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
重、
难点
分析
教法
动手操作法、演示法。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学法
教具
实物若干
准备

- 45 -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
页的彩图)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动)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 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
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 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
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习(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 46 -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
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
页第4题)
三、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
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四、布置作业。
课后活动 :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 47 -


练习
设计
课后活动 :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平移和旋转
板书
设计
1、“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
2、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 生方向上的改变,这种现象
就是平移。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3 月 12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48 -


备课教师
课题 剪一剪
教材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时分配 1课时
“剪一剪”,要让学生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并会判断。
分析
学情
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时,是在认识生活中
的 平移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旋转现象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
重、
能剪出各样图形。
难点
分析
教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学法
教具
彩纸数张,剪刀、铅笔等。
准备

- 49 -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二、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
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 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
名字吧。
2、出示,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
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 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
教学
过程
(包
含 师
生活
动)
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 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
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 。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
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 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
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学生再活动一次,再 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
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
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四、作业布置: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 50 -


练习
设计
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板书
设计
剪一剪
( 贴 图 )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3 月12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51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
分析
课时分配 1课时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节编排,而是集中
编排, 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
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情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学习这部
分析
分内容时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教学
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
重点: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
题的能力。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具
准备

难点: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
小组合作探究 法、讲授法、练习法。

小黑板
- 52 -

一、 复习旧知
1、 口算练习
4×5 5 × 8 7 × 9 9 × 4
7 × 3 6 × 8 9 × 5 8 × 8
7 × 8 3 × 6 9 × 9 6 × 7
2、 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
五十四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动)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
十八
3、 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二、 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 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
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
你能帮他们一 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
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
乘算除)

- 53 -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
说出自己的计 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2、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 br>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
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 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三、 巩固练习
1、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
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 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53页第12题。


- 54 -



练习
设计
完成课本53页第12题。
板书
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56÷8=7
81
÷
9 =9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3 月 12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55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解决问题
教材
分析
课时分配 2课时
在 二级上册教学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学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 题。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一
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及解答方法;例3, 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
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
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 立
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
同时培 养学生迁移能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
教学
目标
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
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
难点
分析
教法
重点: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
一般解决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
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
教具
准备

小黑板
- 56 -

第一课时
一、 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
×3=15
(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
的有多少人?
板书:6×2=12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2、组织学生说 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
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 、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
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 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
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生活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动)
1、教学例2.
(1)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
一架飞机?
(2)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
几倍?
(4) 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
(5) 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

- 57 -

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
是单位名称 ,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6) 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2、 教学例3.
(1)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这个问题?
(2)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4) 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1、2、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必要时进行讲解。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布置
完成57页5、6题。









- 58 -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指导看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
们在玩些什么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
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
(2) 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问题是这么
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2)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 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要先算出“一
共有多少人?”板书:6×4=2 4。然后用24÷3=8(板书)
(4) 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
(1)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 59 -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布置
完成61页第4、5题。


- 60 -

练习
完成57页5、6题。
设计
解决问题
板书
设计
例3: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7=5
例4:6×4=24
24÷3=8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3 月 12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61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材
课时分配 1课时
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
分析
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学情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
分析
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
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 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 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
重、
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具
准备

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练习法。

小黑板
- 62 -

一、 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
在干什么?
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 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
整理除法算式。)
教学
(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过程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包
(3)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
含师
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 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
生活
的思想方法。
动)
三、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1)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
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
的方法。
2、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1)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2)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 63 -

3、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
4、做第65页中第5题
(1)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
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五、 作业布置
完成63页第2、3题。


- 64 -


练习
设计
完成63页第2、3题。
板书
设计
整理和复习
1、分步解答:6ⅹ6=36(人) 36÷9=4(组)
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3 月 12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65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课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
分析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时分配 1课时
《千以内数 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小节
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1000的含义 ,认识计数单位“千”,沟通个级四个计数单位
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情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位顺序,掌握数位顺序表,进一步发展学生
分析
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的十进制关系并 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
重 、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
难点
十向前一位进 1)
分析
教法
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
教具
计数器、磁性教具。
准备

- 66 -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指导看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 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动)
人?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根小棒,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根小棒,应怎样数呢?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 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
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千”是我们今 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呢?(个或一、十、百。)
(4) 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
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 所在的数位。)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

- 67 -

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练习
1、 想一想,填一填。
(1) 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 )百、( )百、( )百、( )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
(3) 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5) 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 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 68 -

(1) 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 )百、( )百、( )百、( )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 )。
练习
五百、
设计
(3) 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千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 例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设计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3 月 12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69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千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
教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数的读写都是建立在对数位意义的正确理解之上的,读法和写法之
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材将三位数 的读写安排在同一例题中同时教
分析
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
教学时先复习数位顺序、千以内数的组成,注意组织学生讨论“千
学情
以内数的我们是怎样读的?怎样写的?”让学生在读数写数过程中悟出
分析
方法。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
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 不上。
教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目标 < br>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
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自信心。
教学
重、
难点
分析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讲授法。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学法
教具
计数器。
准备

- 70 -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86 90 100 51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教学
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过程
(包
含师
② 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生活
③ 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动)
4、教师拨出580。
① 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 请学生核对。
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
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
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 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 480 521 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

- 71 -

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
千以内的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
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
演核对。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 72 -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指导看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 br>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
2、 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
6○20 66 ○ 62 100 ○ 89 75 ○ 57
二、新课教学活动
指导看教学例3 : 小鸟叼卡图 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 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
一百。
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
所以100<1000。
③ 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
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 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 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 73 -

(让学生说,使 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
个表示一百,所以210>120。)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 ○ 456 730 ○ 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 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 第1题。(可以先估计一
下谁多谁少,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 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 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比较千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
得出: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
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 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
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 br>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74 -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
一层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 架上的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 75 -

练习
设计
完成72页第4题。
千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
板书 126 读作:一百二十六 例3:100<1000
设计 304 读作:三百零四 210>120
四百八十 写作: 480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3 月 12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76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
分析
课时分配 1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内 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
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 位数的认识
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本单元
的 教学内容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
生已经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读写”,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数的读写法
学情
则,同时对数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知识的迁移,学生对于没有零
分析
的万以内 数的读写,基本上已经掌握。鉴于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教学读
写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 结论。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
教学
目标
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
表。
教学
重、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难点
分析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
教具
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准备

- 77 -

一、 准备练习。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
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教学
二、 讲授新课
过程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
(包
长 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含师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 认读。接着老师问
生活
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动)
1、指导看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
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 78 -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
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
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
位……。)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 79 -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75页“做一做”。


- 80 -

练习
完成75页“做一做”。
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
设计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例5:2356 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这个数是由( 2 )个千,( 3 )个百,
(5 )个十和( 6 )个一组成的。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3 月 12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81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
教材
分析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通过放手让学生交流,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
学情
学生已有数数、1000以内读写及10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知
分析
识基础。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
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 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教学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
感。

教学
重、
难点
分析
教法
讲授法、练习法。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学法
教具
计数器。
准备

- 82 -

第一课时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569( ) ( ) ( )
(2)1998( ) ( ) ( )
(3)9997( ) ( ) ( )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
第三位是( ),第四位是( ),第五位是( )。
(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 )820读作( )409读作( )500读作( )4758
读作( )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 六百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 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是 3500元,学
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
几个一组成的。
这 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呢?
(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
的数的读写。
三、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动)
校学生人数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

- 83 -

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
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 读。)
4、教师分别拨出4305、3003。
(1)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师生小结: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 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
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有的0读不读。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读一个0。
四、巩固练习
1、第76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核对。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4、同桌拨数,读写。
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
后再换过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
表的是几个0,即要弄清前后 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 84 -

第二课时
一、准备活动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
么?
257 1059 5791 135
2、填空
( )个一是十。
(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 ),10个( )是一万。
八百七十二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
3、在 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
是两位数的有( )是四位数的有( )最大的数有( )。
最小的数有( )。
二、学习情景的创设
1、看主题图
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器,聪聪和妈妈看中 了空调和电视机。
售货员说空调的价格是由3一个千、四个百和三个十组成的。你知道空
调的价 格吗?
2、引导学生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
比1000少,又比 5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示学生“多一些”、“多得多”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 85 -

板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
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1430和980 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小组汇报结果1430大 于980。因为1430是四位数,而980是三
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也就是不同数位的数比较, 数位多的数就大。
谁来说说聪聪和妈妈能买到什么电器?你是怎么想的?及时帮助
学生理清思 路,比较出数的大小。
探究四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课件,聪聪正在和另一个小朋 友比赛谁读数的速度快,聪聪得
了3864分,另外一个小朋友得了3529分。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 的大小?
汇报得出:因为3864大于 3529。所以聪聪获得胜利,是先比较
千位一样大,所以比较百位,3864的百位是8比3529的 百位5大,
所以3864大于3529。
师生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 的数大,数位
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教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
汇报比较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5850和863 7239和7007 2133和3144 5488

- 86 -

和5458
独立比较,集体订正。
四、课外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 ○ 2867 7□00>7240 646 > 6□2 □49 > 413 □
21 > 201 4293 > 4□63 15+7< □+7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 ( )、( )
(2)1720、1730、( )、( )、( )
(3)5000、5100、( )、( )、( )
(4)1360、2360、( )、( )、5360、( )
(5)2130、3240、( )、( )、6570、( )
(6)9999、8888、( ) 、( ) 、5555、( )



- 87 -

练习
设计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
板书
设计
例6:4305 读作:四千三百零五
3003 读作:三千零三
例7: 1430 > 980
3864 > 3529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4 月 2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88 -

备课教师
课题 近似数
教材
分析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时分配 1课时
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 现实意义。教材
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情境,通过对比育英小学及新长镇
的准确人数与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时必须以现实情境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
学情
分析
可以先将情境图整体出现,让学生讨论“1506和1500都表示育英小学的人数,< br>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指出1500是1506
的近似数 。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
教学
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 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
重、
难点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具
准备

重点: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小黑板。
- 89 -

一、准备练习
1、 接着数数。
1998、( )、( )、( )
9997、( )、( )、 ( )
497、( ) ( ) 、(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 ( )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动)
205 306 402
( ) < ( ) < ( )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指导看例8的主题图。
聪聪 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
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 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
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预设) < br>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
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 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
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
人的意思。

- 90 -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 数”,而1500
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 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
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 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
数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预设)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 所以,一般
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 。按照教师的要
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
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
是怎么猜的?

- 91 -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 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
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 读摆出的数;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课外训练
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
猜数游戏。
(2) 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
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 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
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 92 -

练习
设计
完成课课练练习。
板书
设计
近似数
例8: 1500是1506的近似数
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4 月30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93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题 整百、整千加减法
教材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
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
分析
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学情
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
分析
极性。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
教学
索口算整百、整千的 加减的方法, 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
重、
难点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具
准备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练习法、讲授法。
小黑板
- 94 -

一、准备练习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 (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动)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三、 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 练习本上,
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
多少钱?
先自己独 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
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 000-1000=( )
想一想:( )个百加( )个百是( )个百,也就是( );( )
个千减( )个千是( )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用这些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 引导学生说出一

- 95 -

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 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
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出示:80+50 = 130-50=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 9000 +6000= 1500 -600= 1500
- 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 集体校正
5、 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四、 展性练习
1、 你有几种填法?(练习十七第5题)
8□27 >8263
2、 ○里填上“> ”、“< ”或“ = ”。
20 +80 ○40 +60 5800- 800 ○3600 -
3000
130+ 70○200 +20 700 -90 ○ 700- 80
1200 -200 ○1000+ 200 500 -50○ 400 +50
90 +50 ○200 -60 90 -60 ○100 -70


- 96 -

练习
设计
完成课课练练习

整百、整千加减法
例9:(1)一共花多少钱? 例10:80+50 =130
板书
设计
2000+1000=3000(元) 130-50=80
(2)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元?
2000-1000=1000(元)

课后
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4 月 30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 97 -


备课教师 唐桂凤
课题 克和千克的认识。
科目
(班级)
二(2)班 数学
年级
课时分配 2课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 用,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 br>教材
分析
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 而得出
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
进率。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
学情
分析
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始
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 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
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
物品的重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
认识1000克=1千克。
难点
分析

- 98 -

教法
学法
教具

讲授法、动手实践法。
实物若干。
准备

- 99 -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
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
右边。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动)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
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
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
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 硬币和棉花就不
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
们就用克 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
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 100 -

外国人做中国数学题-包身工教案


2016高考文科数学-中国国际地位


儒家数学-学信网注册


数学题凌晨y-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


哈三中数学答案-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


2014数学内高班试卷图片-碳酸盐


2017长沙高考数学-西安理工大学分数线


高考数学考积分-古诗文默写



本文更新与2020-11-13 07: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3878.html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