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同步练习数学数学家小故事20字大全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4 08:12
tags:数学家小故事

3年级下册数学小报-祝福教案

2020年11月14日发(作者:劳远昌)
数学家小故事20字大全


【篇一:数学家小故事20字大全】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 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
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 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
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 ,有时还不及格。
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
扭,做数学 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
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 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
鸦的本子 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
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 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
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
“ 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
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 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 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
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
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
代早日 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 会特
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
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 ”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
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 去寻求
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
但这么一“逼”往往 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 4岁,抗日战争开
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
孩子们进 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 12个子女,但最后
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
中国的老 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
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 言、不善辞令的他处
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
偏偏他又 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
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 流的,特别是孩子。
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
但陈景 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
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 的宝塔,他要寻求突
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
的教育教 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
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一生大 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
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 ,能给孩子带来最大、
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
命式的 ,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
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 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
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 空界的
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
主任,1948年回到 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
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 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
对象的年龄 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
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 把那些年幼的学
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
的巨大热情。 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
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 10......,这些凡是能被2
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 一种
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
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
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 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
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
24=11+13. .....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
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 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
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
兴 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
想。”这下 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 后来,哥德巴赫写
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
是立刻投入 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
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 为这个猜想作出
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
年来,曾令许 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
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 一下全给调动
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 我刚
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
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 ,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
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
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 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
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
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
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 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
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 br>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
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 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
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 景润再度完成了对
(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
名为“ 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
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 ,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 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
教。1957年调入中国 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
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 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
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篇二:数学家小故事20字大全】


美国的克雷数学研究所于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了众多数学
家评选的结果:对七个 千禧年数学难题 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这
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将会改变新世纪数学发展 的历史进
程。

篇二:数学家的故事

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 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
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但欧拉还热爱着学习,小欧拉成了这所大< br>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篇三: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对螺线有研究,他死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 我虽
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篇三:数学家小故事20字大全】


欧拉的故事

当时 ,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
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 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
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
我们 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
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 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
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
有扶 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
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 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
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
问住了 ,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
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 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
居然责怪 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
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 的问题。在欧拉的
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
允许自由思 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
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 光环消失了。他
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
帝是个独裁者 ,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
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回家后无事,他就 帮助爸爸放羊,
成了一个牧童。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
圈有点小了 ,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
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 好是600平方米,
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
只够围1 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
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 +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
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 羊的面
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
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 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
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 移动
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
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 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
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 备
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
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 ,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
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 15米
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
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 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
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 小欧拉设计
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
面积也足够 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
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
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
了一个大数学 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
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 岁,是这所大学最年
轻的大学生。

蘑菇 数学-政法类大学


初一数学章节-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


张家港数学竞赛获奖名单-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


下载云数学-河北工程大学分数线


数学上的平均数的意义-公费师范生有哪些院校


数学怎么通分-黑龙江东方经贸学院


一下数学教学案例论文-圆锥的所有公式


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凡是什么结构



本文更新与2020-11-14 08: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3929.html

数学家小故事20字大全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