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等数学第六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4 21:31
tags: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肖老侃数学-2016江苏高考数学

2020年11月14日发(作者:戎维域)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 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
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 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
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
位。
二、 新授
1、 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 练习
1、 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 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 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 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1 13

四、 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先让个别学生说;然后教师再小结。
五、 作业设计:
1、 填空
(1)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2)图钉的长大约是( )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铅笔长( )厘米。
(2)数学课本长( )厘米。
(3)你的笔盒长( )厘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4至5页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4至6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
量较长物体 的长度。
2、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识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
一把米尺、1米长的小棍、一盘卷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宽是1厘米。
2、 让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 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用学生尺量黑 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 ;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
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
位。如果要量黑 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 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
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 13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1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 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
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 =100厘米;并让
学生齐读两遍。
2、 用米量。
(1)、教师出示一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一盘卷尺;用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校长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指名两个学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长度是几米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做课本练习一第4题第1、3两小题。
2、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五、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米的认识和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还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六、 作业设计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
2、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3、5厘米+30厘米=( )厘米 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里填上米或厘米。
(1)电线杆高8( ) (2)教室长8( )
(3)钢笔长15( ) (4)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00( )
(5)量篮球场的长度用( )作单位 (6)一张课桌长1( )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线段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4;练习一7、8、9、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画、量整厘米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仔细、准确画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具准备:一把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请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
2、 请同学分别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或1米的物体。
3、 口答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 新授
1; 认识线段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 、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
摸;发现什么?

3 13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 也看作个点;把这
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做线段。
2、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3、 量线段的长
(1)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提问:
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向学生说明 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先让学生互相交流量法。教师总
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 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
米。
(2)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中三条线段的长度。
4、 教学例4。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条3 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
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 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5、 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三、 巩固练习
1、 练习一的第8题;全班练习;个别同学回答;集体订正。
2、 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四、 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那么线段有什么特征?怎样画线段?如何量一 条线段
的长度?
五、 作业设计
1、 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2、 量一量再填空。
(1) ( )厘米
(2) ( )厘米
第二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长( )厘米。
3、 画一画
(1) 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2) 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3厘米长7厘米的线段。

4、 思考题
下图能数出( )条线段。
教学反思:



4 13





第四课时:长度单位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一的6、8、10题及相应的补充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
4、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找一找;让学生按老师要求分别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3厘米、8厘米、15厘米的长度。
2、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
长度 大约是1米?
3、画一画。
(1) 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2) 画一条长9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4、判断题。
(1)一座楼房高12厘米。 ( )
(2)一张桌子长1厘米。 ( )
(3)小明手掌宽8米。 ( )
(4)一只杯子高10厘米。 ( )
二、指导练习
1、第6、8两小题引导学生先进行分别估计;并把估计数和测量结果填入 课本空格中;把填写
结果进行对比看看自己估计能力如何。
2、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三、作业设计: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1)数学课本的宽是14( )。
(2)学校操场的长是70( )。
(3)铅笔的长是15( )。
(4)大树的高是6( )。
2、下面的图中可数出几条线段;最短的一条长是几厘米。

上图有( )条线段;最短的一条线段长( )厘米。
3、 下面是一条线段;请画一条比它长3厘米的另一条线段。

4、 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49厘米 12厘米 25厘米 1米
( )>( )>( )>( )
教学反思:



5 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第8——10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1.引出问题;进行估算。
⑴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海洋博物馆;
想去吗?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
(出示第8题的主题图)
⑵师:那么 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大家能帮老师解
决这个问题吗?
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
(想好后小组交流)
2. 反馈。
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3)班和二(4)
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第二种: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 的二(2)班和二(3)班
可以再合乘一辆车。
……

3. 验证。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方法;这些方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引出可以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⑴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也可以请小棒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
交流。
⑵汇报。
可能会有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用口算验证;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所以这两个班可
以合乘一辆车。
方法二: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所以可以合乘一辆车。
方法三 :用小棒来帮忙;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少;可
以合乘一辆车 。(课件演示)
方法四:用竖式算;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0=6;在个位下面 写6:十位上
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课件演示)
⑶讨论你喜欢哪种算法;但保留大家的意见。
⑷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2个问题进行验证。比较得出用竖式计算又对又快。
4. 学习列竖式计算。

6 13

⑴师:看来学会用竖式 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
意什么呢?(请刚才用竖式计算的 学生上来介绍。)
计算方法:首先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 数写在个
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也有些同学可能是从十位开始加的。)
35+34=69
⑵师:真不错;在验证第一种方案的过程中大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
方法对这种方案进行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再指名反馈。
(第1个问题:36+34;个位6+4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36+34=70正好可以坐满一辆车。
第2个问题:30+35=65;个位相加没满十;不用进位。65比70小可以乘坐一辆车。)
⑶同桌说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呢?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说出□里可以填几;(四人小组每人一题)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59+40= 20+67=
59 20
+40 +67
□□ □□
24+63= 46+24=
24 46
+63 +24
□□ □□
2.独立练习。
任选一组题目;用竖式做做
⑴62+17= 36+24=
⑵3+84= 43+17=
3.我帮你检查。(练习)
17+20=19 23+17=30 50+26=76 42+38=80
1 7 2 3 5 0 4 2
+ 2 + 1 7 +2 6 +3 8
1 9 3 0 7 6 8 0
⑴说说错误原因
⑵订正。
三、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出示课本13页第1题。)
1.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他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评价。)
2. 比比谁聪明。
37 45
+ 2□ +□5
59 70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可帮了老师的大忙了;不但想出了乘车的办法;还创造出了一种 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笔算加法)。不过;老师有一事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不安排二(1)班和二(3) 班的同
学同乘一辆车呢?这个问题留下来给大家课后解决;下一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好不好?
教学反思:




7 13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学习内容:P11~P12例3;练习二第3~6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在 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
方法;熟练掌握进位加竖 式计算。
2、发展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具有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难点:明确为什么进位;怎样进位等问题。
教具准备:小棒;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二( 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分别可以合
乘一辆车。那猜一猜还有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 辆车呢?怎么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引导列出加法
算式。
预计学生列出以下算式:[板书]
30+35 [ 二(2)班和二(3)班] 30+34 [ 二(2)班和二(4)班]
36+34 [ 二(1)班和二(4)班] 36+35 [ 二(2)班和二(4)班]
2、你们会计算吗?请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3、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自然引 导得出二(2)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
班、二(1)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但36+34、36+35可能不会计算。)那这节课我们
就先来探讨36+35怎么计算吧!
(注:如学生没列出36+35这个算式;教师可以给出问题: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
一 辆车吗?引出算式36+35。)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36+35。( 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等方法来解决
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 样计算36+35的。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注:以下几点汇报的顺序可以是随机的;但如果 是汇报列竖式计
算;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摆小棒来说理)
(1)请摆小棒的学生汇报。要引导学 生说出:怎样加?先加什么?让全体学生明确:把单根的
小棒合并;6根加5根有11根;把10根小棒 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处;还剩下1根单根的小棒。
再把整捆的小棒与整捆的合起来。3捆加3捆;再加新 的一捆是7捆;合起来一共是7捆1根;
即71根。
(2)请列竖式的学生汇报。(边说教师 边板书)引导学生说出:先加什么?怎么写?你认为应
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最后共同得出:先加个位 上的数;6加5得11;在竖式横线下面的个
位写1;在竖式横线上面的十位上进1;然后把进上来的1 与十位上的数加起来一共是7;在横
线下的十位写7。特别注意在算十位上的数时要把进上来的1先加上 ;以避免遗忘。

(3)请口算的学生汇报。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 和我们前面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计算时要注意什
么?
4、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还能合乘一辆车吗?
5、做一做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 );

8 13

该怎样写?”“个位上6加4得( );该怎样写?”
(注意:引入时的算式36+34;如果在前面没解决;可在这里解决。)
三、总结提高
1、小组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从十位加起来进位方便吗?
2、汇报总结。(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3、我们到海洋馆去看看[出示教材第12页情景图]。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能帮小朋
友 芳芳算一算吗?(各请几位学生回答、板演、订正。)
四、巩固运用
1、做练习二第3题。摆一摆;算一算。投影校对。
2、做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3、做练习二第5题。独立完成;要进行对比。
4、做练习二第6题。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5、做第12页思考题。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
学习内容:练习二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笔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第一层练习
口算: 24+9 32+8 48+7 55+6
20+49 85+10 93-60 64-6
二、第二层次练习
1、请每位小朋友写两道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
2、写完后每位小朋友用竖式算一算
3、小组交流
(1)讨论每位同学的计算是否正确
(2)把小组中的8道题目分类
4、全班反馈
(1)先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可分为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2)每类选一题说说计算方法;并比较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
三、第三层次练习
闯关游戏
1、第一关:计算
4 3 2 9 4 0 6 2
+3 4 +4 4 +3 8 + 2 9
(先各自练;再指名板演;然后校对)


9 13

2、第二关:填表(出示课本第7题;先让学生填在书上再校对))
3、第三关:分蘑菇
(出示第8题) 兔妈妈采了很多蘑菇;准备分给兔宝宝们。于是兔妈妈先分给每个兔宝宝一只
篮子;咦?蘑菇上怎么有道数学题目呀?原来兔宝宝们要找到蘑菇上题目得数与篮子里的数字
一样才能吃 到它。这下兔宝宝们可着急了;你们能帮帮小兔吗?
4、第四关:应用
(1)出示课本第9题:表演新疆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
(先让学生齐读题目;再列式计算;然后校对)
(2)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逛逛玩具店。(出示课本第10题玩具及单价)
①根据这些玩具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
②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③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四、小结并揭示课题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们今天做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板书课题)
五、作业
1.笔算下面各题。
25+64= 86+7= 46+59=
56+37= 43+28= 9+47=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P16~P17例1;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结合情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教具:教学挂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第1 7页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请大家互相说一说!(互相交流;感受北京申奥成
功的喜悦)
2、北京申奥成功;说明了我们国家日益强大。那从什么地方看出北京赢了?(主题图中的统计
表)根 据这些数据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抽取出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大家能解决吗?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该怎样解答呢?(引出算式:56-22)
2、你能计算56- 22吗?试试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口算或列竖式等方法来解决问
题。)之后;要求学生在 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计算56-22的。(重点讨论、交流笔算方法。)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1)请口算的学生汇报。(边说教师边板书。)要引导学生说 出口算过程;如:50-20=30;3-2=4;
30+4=34。特别是要让他们明确口算时个位上 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

10 13

相减;为笔算减法列竖式正确对位做好准备。
(2)请列竖式的学生汇报。(在此环节中;教 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先用圆片摆一摆;
用圆片直观图来帮助理解竖式计算算理。)
A、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从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 < br>B、试着列出竖式来。说一说怎么计算?列竖式要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
减 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C、小结:在笔算这样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时;也要象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 相同数位对齐并相减;
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不管先算个位还是 先算十位都
可以;但老师建议大家先从个位算起。
3、做一做
分小组进行计算比赛: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算法交流。
三、巩固运用
1、做练习三第1题。教师注意指导个别学生会看小圆直观图。
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独立完成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说说图意。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列式计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退位减
学习内容:P18-19例2、例3;做一做第2题;练习三第5-7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实例体会并优化计算方法。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具: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上节数学课;我们知道 北京以绝对的优势取得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也解决了一
些数学问题。还留下一些数学问题 没有解决;还有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巴黎比北京少
多少票?”等问题。
二、探求新知
(一)学习例2
1、我们先来解决“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大家知道怎样列式计算?生说师板:56–18=
2、师问: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好口算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竖式计算。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竖式计算;大家想试试吗?
3、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4、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5 6 5 6
- 1 8 - 1 8
4 8 3 8

11 13

教师指出: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不同的得数;到底哪一个是对呢?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我是把18分成16和2;先56-16=40;再40-2=38;
有的学生也可能会说出:我是把18分成10和8;先56-10=46;再46-8=38;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我是用摆小棒的。让学生说完整(或大家补充完整)摆小棒的方法:先
摆5捆和 6根;6根减8根不够减;拆开1捆得到10根;和6根摆在一起是16根;再减去8
根剩下8根;剩下 的4捆再减去1捆得到3捆;所以得数是38。
5、请全体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
6、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再看看用竖式该怎么计算呢?
(1)理解个位是几减几。
“个位6减8;不够减”怎么办?引导学生回忆得出:从6根里拿 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
里拿出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是16根再拿;所以 个位是16减8。
(2)理解十位是几减几。
这时的十位上是几减几?引导学生回忆得出: 5捆里拿走1捆后;只剩下4捆;十位上只剩下4;
所以十位是4减1。
(3)教师说明: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数上面点一个退位点。如 .
5 6
-1 8
3 8
7、质疑
若有学生提出可以先从十位减起;老师不给予否定;应让学生讨论得出:十位减起比 较容易出
错;一般要个位减起。
(二)学习例3
1、前面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两位数退位减法;下面的算式大家会算吗?
教师板书:50-24=
笔算50-24;怎样列竖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 0
- 2 4
教师:个位上0减4够吗?不够减怎么办?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上0减4不够减;向十位退1。
教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同桌的同学议一议;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定一名学生上黑板计算);计算后同桌的学生交流
一下自己的算法。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突出退位的过程。
2、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笔算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组织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组讨论:
(1)个位够不够减;不够减怎么办?
(2)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
(3)十位退1后;十位上要算几减几?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先判断下面各题是否要退位;再说一说差的十位是几。
94 91 90 90
- 24 - 25 -70 - 7
0 6 0 3
2、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8 1 7 8 9 5 3 5
- 4 9 - 3 8 - 1 6 - 1 7
4 2 3 0 8 9 1 8

12 13

3、动手做一做;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43-25= 72-27= 35-8=

13 13

数学小美女-开学省份


数学面试吧-东莞理工学院招生办


一笔画数学题例题-内蒙古职业技术学院


五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试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2015四川文科数学答案-高三如何快速提高化学


北京大学应用数学暑期学校-粮囤的读音


数学2卷答案-滁州学院专升本


2015年天津卷数学文科-齐肇楠



本文更新与2020-11-14 21: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4349.html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