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新版教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6 03:15
tags:《金融数学》

boasted-

2020年11月16日发(作者:舒绍祥)
2018—2019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六年级《 数学》教材下册在原有基础上稍有变动,新增选择统计图的内容,删去众
数和中位数。前移转化的策略, 增设选择策略解决问题,合理整合 “综合与实践” 部分的内
容。此外,教材还前移了实验教材中《百分数的应用》,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增设了 “探索规
律”的活动——《面积的变化》。本册教材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
第七单元是总复习,教学的新知识仍然有四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 ,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和《正比例
和反比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没 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材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
杂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 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
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 配合、相互补充。
《比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两个内容分别 属于
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
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比例是表
示两个比 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
含义,图形的放大、 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本单元还增设了 “探索规律”的活动—
—《面积的变化》,主要引导 学生探索和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正比例和反比例》本单元在比和比例,以 及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两个数量
保持商一定或者积一定的变化,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让学生在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
的同时,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基础。与过去 教材相比,本单元不要
求应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2个单元,《圆柱和圆锥》和《确定位置》。
《圆柱和圆锥 》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和圆锥都是平
面与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本 单元主要是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
含义及计算方法,探索并应用圆柱和圆锥 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
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培养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
《确定位置》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位置的 教学很早就开始
了,但那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 ,把
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
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 领域:教材安排了1个单元《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是在统计 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的。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
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 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
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 量的百分之几。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
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 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
计图的必要性,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 领域: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筛选与重新整合。全册共安排了三次活动,
分 别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的《大树有多高》,以及在《总复习》单元安排的《制订旅游计划》
和《绘制 平面图》。其中,《大树有多高》由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
比例等有关知识解 决问题;《制订旅游计划》由实验教材中的《旅游费用的预算》改编而成,主
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 ”数 与代数””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解决旅游行程规划、旅游费用
预算等问题;《绘制平面图》是新编 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此外,第七单元是总复习, 本单元全面 、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既是全册
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将圆满完
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下扎实的 基础。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分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综合与实践”四部分编排。
二、教材编排特点
1、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不再要求 学生认识众数和中位数,且学生在现阶段很难弄清平均数、众
数和中位数的联系与区别,本次修订删去了 实验教材中众数和中位数的内容。
由于解决与圆柱、圆锥的有关问题时,经常会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计 算,教材一方面通过
底注说明解决问题时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另一方面,通过示例明确:可以用含有 “π” 的式
子表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这样安排,既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又降低了 计
算的难度,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因烦琐的计算而引起的厌学情绪。
《确定位置》本单元主要教 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材进行了调整,注意从教学的实
际需要出发,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例如,描 述物体相对于某一观测点的位置时,通过在平面图
上标注”偏东”或“偏西”的角度,画出以厘米为单位 的刻度等方式,以简化操作、计算和思
考的过程;描述路线图时,对于运行方向,只要求学生用 ”北偏 东”“南偏西”等方位词进行
描述,不具体到偏离的角度,对于运行距离,要么不涉及距离,要么在平面 图上直接标出某一
段路程的实际距离,不要求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
2.选择典型例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和 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必然途径。而选择结构典型,难度
适中的实际问题,又是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必 要前提。为此,教材精心选择能有效激活学
生策略意识的实际问题作为例题,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数量关系,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样化创造条件。
例如,教材25页的例l 是一道稍复杂的分 数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但仅凭
直觉和经验又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自然引起学生 的探索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
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呈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再如,教材 26页的例2 是“鸡兔
同笼”问题的变式,由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这样的问题,数量关系比较复 杂,能有效激
活学生在例1 的学习中积累的认识与经验,促使他们积极展开探索与思考,并在不断尝试 中找
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为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相
应的策略意识。
3. 精心设计练习,增加应用能力。
本册教材在每道例题的后面都安排 “练一练”,内容指向例题教学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
和方法,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在两道或多道例 题的后面安排一次练习,练习设计题量适中,
层次清晰,形式多样。
如《扇形统计图》中的练 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第1、2、3题配合例1,以认识扇形
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1 及其“练一练”的要求稍高一些。第1题同时呈现两幅
扇形图,分别表示小华家两天的食物搭配情况。要 求学生评价这两天的食物搭配“哪一天更合
理些”。编排这道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两幅图里的数据的比较 ,获取扇形图传递的信息,并引发
深入的思考。第2题把“估计”引进扇形统计图,需要注意的是,各种 干果所占百分比之和应
该是1(100%),如果明显小于或大于1,则表明估计不够合理。这里通过教 材的每一道例题和
每一道习题,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统计能力与应用能力。
4.完善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
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认识了有关单价、速度的两组数量 关系,对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和工作总量三者间的关系也有过一些渗透。本册教材结合反比例意义的教学 ,揭示了工作效率
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的过程中,总结出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这一关系式。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学生强化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 br>生进一步完善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此外,教材还通过”你知道吗”栏目,介绍了反比例图
像, 既丰富了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认识与理解,又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学建议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尺度。
本册教材较实验教材有较大的改动,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 虑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年龄
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因此,教师在教
学中一定要钻研教材,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既不能降低思维训 练水
平,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
2.加强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 空间思维水平较低,动手操作是他们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
积极参与思考,激发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
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可
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想象出几何图形形成现 实空间,能准确地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使学生能进一步在大脑中留下空间图形的形象,从 而发展空间观念。特别是在学习圆柱和圆锥
这部分知识时,动手操作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为重要。动 手操作,应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圆柱体和圆锥体,通过看、摸、说、画、比等方法 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
状及性质。
3.创设教学情境,正确理解概念。
在概念教学 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
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理解它 本身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
媒体,研究教学策略,通过逼真的造型 、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和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更好地掌握和吸引 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数学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和生活中的放大、缩 小不是完全相同的。生活中往
往把图形由小变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作缩小。数学里的图形放大与缩小 ,它的每一条边都
按相同的比变化,即所有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者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所 以,教
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必须选择数学含义鲜明的素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教材中选用了非常贴近学生的风景照,教师也可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进行创新和重组。
4.引导学生探索,积累活动经验。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尝试探求新知 。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
决不暗示,学生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探 索中,唤起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获得成功的快慰,积累活动经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最终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探索规律《面积的变化》这一课中,专题研究图形放大后,它的面积是怎样变化的 。
通过图形放大,它面积变化的倍数和边长变化的倍数不同,进一步加强图形放大的概念。也为
计算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找到一种方便的算法。教学可以分四段进行:提出问题——探索实践
——总结规 律——回顾反思。提出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要研究什么;探索实践,研究不同
的平面图形按不同的比 放大,放大后的面积是原来图形的几倍;总结规律,要做三件事情:说
说自己发现的规律,用含有字母的 比表达面积的变化规律,放大平行四边形验证规律;最后回
顾探索规律的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这四段的教与学,有层次有步骤地帮助学
生探索规律,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5.运用新理念,精心组织总复习。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 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
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 有机的整合、构建数
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数学“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 构,提高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小学数学的复习质量和效率,
就必须掌握和遵循数学复习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数学总复习的目标任务是:查漏补缺,夯实“四
基”,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6.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提升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综 合与实践”活动,十分重视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
步骤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并在 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为了保
证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材适当安 排了一些”长作业”,组织学生利用一段较长的时间
完成一项专题活动,以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积累。 < br>例如,组织“制订旅游计划”的活动时,需要先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和计算等活动,
完成小芳 一家去北京旅游的往返行程规划、游览日程设计、旅游费用预算等任务;再利用课余
时间通过查阅资料、 比较和分析,完成自巳一家人外出的旅游计划;然后回到课堂上交流各自
制订的旅游计划,完成有关数据 的统计,解决几家人结伴旅行能否节省旅游费用的问题。这样
的活动,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 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
力,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
六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日 期
3.2~3.7
3.8~3.14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扇形统计图(3)机动(1)
圆柱和圆锥(5)
备注
3月2日上课




清明节放假


3.15~3.21
圆柱和圆锥(5)
3.22~3.28
圆柱和圆锥(4)机动(1)
3.29~4.4
4.5~4.11
解决问题的策略(3)机动(2)
比例(4)
4.12~4.18
比例(5)
4.19~4.25
确定位置(3)正比例和反比例(2)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26~5.2
5.3~5.9
正比例和反比例(3)
总复习:数与代数(1)
数与代数(4)
劳动节放假
期中考试






端午节放假

5.10~5.16
数与代数(5)
5.17~5.23
数与代数(5)
5.24~5.30
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
5.31~6.6
6.7~6.13
图形与几何(5
图形与几何(2)统计与可能性(3)
6.14~6.20
综合应用(4)机动(1)
6.21~6.27
期末复习(4)
6.28~7.4
期末检测

芙蕖李渔-


知音的意思-


崩塌的意思-


报酬的意思-


比例尺练习题-


窃读的意思-


廷字组词-


商旅不行-



本文更新与2020-11-16 03: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5410.html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新版教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