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数学高考压轴题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7 05:40
tags:小学数学速算

五光十色的意思-

2020年11月17日发(作者:顾鼎臣)
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


【篇一: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 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 例1 — 例4以及练习一

2、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第10 — 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
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 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
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
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
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 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
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 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
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 生活密切
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 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
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习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介绍温度计:(1)℃、 ℉,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
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 表示零
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
别表示多少度?
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
上找到它吗?

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
写成+35℃,而这个 零下5度,应该写成—5℃。

读一读:正35,负5

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

2、完成试一试:

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

对零下几度,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注意指导。

3、完成第3页第2题的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

简单介绍有关赤道、北极、南极的知识。

4、完成第6页第4题:

先 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再选择合适的温度。也可选
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5、读第7页第5题。,让学生说说体会。

6、完成第6题,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4个季节的温度。加强指导与
检查。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图片,介绍“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补充:最新的测
量,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 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这两个 地方,一个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来表
示,另一个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 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读一读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三、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和
负数来表示。 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

0呢?为什么?

2、完成第3页第1题,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3、完成第6页第3题:分别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四、全课小结:(略)

(2)认识负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
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
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

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
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 资,为了
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
记?为 什么?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

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
示?

3、上车 与下车:(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
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 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
“—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4、上楼与下楼:??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 br>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为什么?

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4个 ,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
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
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为什
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
么想的?

比 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
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 的意思。??

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二、学生自学课本,把书上有关的练习完成,并可与同桌交流。

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 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p.10~11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 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
图形的面积计算做比较充 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和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剪好图上的三个不规则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

你知道这节课学什么么?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

二、分一分、数一数:

1、取图1,问: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可以
把它叫做不规则图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积是
多少么?

方法一:数方格。一起数一数,数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状。注意有两种
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块长方形上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
总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求的结果。

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图2的面积。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复杂的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求出面
积后再求出总面积。

2、移一移,数一数:

取图3,交流数的方法:说说在数格子的时候你遇到了什 么困难?
是怎么解决的?最后结果是多少?

观察后说说你能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3、数一数,算一算:

(1)、出示池塘图。观察该池塘边的特点,说说你想怎么求它的面
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好办法吗?

方法:先数整格,可以按顺序标出数字;再把不满整格的当作半格
数,最后再相加。 学生数,数完后交流结果。发现会有一定的误差。

指出: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在求其面积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这是很正常的。

(2)、观察树叶图,它有什么特点?你能利用它的特点来更方便地
数面积吗?

学生数完后再校对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页上的方格纸上,描画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刚才的方
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 交流,得到:通常我们学生的手掌面积
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课小结:

现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较复杂图形的面积了么?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2 — 14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15 — 18页)

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19 — 21页)

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第26 — 2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加深
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操作 、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
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 展初步的
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 容的学习
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
的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10课时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p.12~1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 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意识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剪刀、例题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拿出图1,问:这是一个 不规则的图形,比较复杂(板书:复
杂),但通过观察,你可以把它剪一剪、拼一拼,边成一个学生熟< br>悉的简单图形么?

(学生操作。)交流:转化成了一个正方形。

完成板书:复杂 转化成 简单(正方形)

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有变化吗?为什么?

(没变。因为格子数没变;或说成纸片没有增加或减少??)

如果要你算出面积,你会先算哪一个?是多少?

2、拿图2,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也把它剪 拼成一个简单的图形。
(学生操作)问:这回你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小结:通过剪、拼,我们可以把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
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它 们的面积是一样的。长方形面积等于长
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3、拿图3: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边叫什么?(底)

分别摸摸它的两组底。

还有什么?(高)

问:在现在这个方格纸剪成的平行四边形上,你能找到这组底的几
条高?

观察:你能剪一剪、拼一拼,拼成长方形么?你有几种剪法?它们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交流:只要沿着它的高剪,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举不同剪法的例子,让大家观察。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
长方形的宽。所以可以用

【篇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体积”的含义,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
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 方厘米],建
立体积单位大小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计量出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量杯、石块、体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策略: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分组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

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其中蕴涵了什么道理?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
题)

二、授新课:

1.学习并建立“体积”概念。

实验一:先让学生看 看量杯里有多少水,然后把小石块放入该量杯
中,你有发现什么?说明什么?”请学生读题,分组操作实 验。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实验二:在两个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让学生确认),然后把大< br>小不同(让学生确认)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量杯中,学生观
察后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说 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提问: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水面上升的 高度相同吗?
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
动手操作能力。]

出示实物: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教师:观察这三个物体,你能知道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
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体积”是怎样理解的?

师生归纳出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 ,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
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第一个实验,学生通
过观察、思考、 认识物体都“占有一定空间”。通过第二个实验,使
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的表象,帮助学生理 解体积的含义,
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出示图 (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 ,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

[设 计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
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 体积单位。自然引出“体积
单位”的概念]

教者: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 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
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
含有 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大家数一数,就知道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教师小结: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
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 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
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学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师板书

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15页内容。

自学方法:看一看(它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 找一找(在日常生活
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

小组之间开展 讨论和交流,”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全班交流。(主要
说出体积单位有哪些?并用手比划每个体积单位各 有多大)

[设计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
和 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
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
有多大?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 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
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练习:

(1)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
有什么不同?

1厘米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设计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
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1( ),表面
积是6(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3)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120( )。

(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

⒋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教师出示立体图后问:已知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 米,它的体
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它的体 积是多少?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者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
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
积 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

[设计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 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
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 br>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四)、课堂总结:

师: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七、板书设计: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篇三: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 ,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
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 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
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
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 、
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
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 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
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
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
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 ,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
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 有
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
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 还画了人、鸟、花
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 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
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 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 友在骑木马”
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 )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
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 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
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
个记 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
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 br>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
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
符号表示?

(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
(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 ?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
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
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 ?(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 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 学交
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第二单元: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
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 重。

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
培养初 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
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
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 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
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
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
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
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
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
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 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
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 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
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 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
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 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 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
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
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
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 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
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
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
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
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和轻重。

一公斤等于多少斤-


贵庚-


因数是什么-


吾生也有涯-


1海里等于多少公里-


相对介电常数-


坪组词-


记录英文-



本文更新与2020-11-17 05: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6331.html

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