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二年级数学作业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8 18:40
tags:蔡高厅高等数学

人的肠子有多长-百家姓复姓

2020年11月18日发(作者:伊龄阿)
目 录
第一单元 测量
1.毫米、分米的认识 ………3
2.千米的认识 ………………7
3.吨的认识…………………13
4.生活中的数学……………15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18
2.减法 ……………………25
3.加减法的验算 …………29
4.整理和复习 ……………35
第三单元 四边形
1.四边形……………………38
2.平行四边形………………40
3.周长………………………44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46
5.估计 ……………………50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55

第五单元 时分秒
1.时间的计算………………66
2.秒的认识…………………68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71
2.估算乘法…………………75
3.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77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79
5.整理和复习 ………………93
第七单元 分数初步认识
1.认识几分之一 ……………96
2.认识几分之几 ……………98
3.分数简单计算 …………102
第八单元 可能性
1.可能性(一)……………107
2.可能性(二)……………109
3.可能性(三)……………111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 总复习

第一单元 测 量


【内容标准】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 建立
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 米,会进行简单的单
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单元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毫米、
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 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
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二、发展性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学 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 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的认识;以及质量单位:吨的认识。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 位“千克”已经有
了初步的认识。在这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 单
位“吨”,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 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
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教学课时】 7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
量比较短
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 示课本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
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今天我们来进行测量比赛好
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
2.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学生用学具自主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师揭示课题:板书:毫米的认识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直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指名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直尺,数一数1 厘米的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
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3.找出自己周围的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观
察,多发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我能行
一、


3厘米


铅笔长约( )厘米
二、在括号里添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回形针长28( ) 小明身高110( )
黑板长3( ) 课桌面宽40( )
三、画一画(按要求用直尺画线段)。
1.画一条28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2厘米5毫米的线段。

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
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昨天同学们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
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2.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 ,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
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
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3.认识几分米
(1)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几分米。
(2)用分米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一的第3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o”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身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和第5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和第7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也可以出题考考他们!

五、我能行
1.在括号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
钢笔长14( ) 楼房高20( )
粉笔长75( ) 电脑键盘长约5( )
图钉长10( ) 教室宽6( )
2.做一做:
剪一条3分米长的纸条,剪下来,同桌互相检查一下量得
准确吗?
千米的认识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
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3,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
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 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
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独立思考。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
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操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生汇报,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3)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教学反思:


三、巩固知识、内化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和第4题。
2.集体订正练习二第1题和第4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说给全班同
学听一听。
五、我能行
1.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2.下面单位中属于长度单位的是( )
①千米 ② 千克 ③克
3.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千米的认识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
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
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
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概是1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去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各自走了几步,看一看1
千米有多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练习二第3题

教学反思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看上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引导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体验?
你还能说出哪些有关1千米的知识?
五、我能行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飞机每小时飞行120( ) 壮壮身高115( )
2.填一填。
6000米=( )千米, 5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千米的认识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片习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欢迎聪明的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1.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
三道门)
第一道门 :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
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 、4毫米、5毫米、4米、
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第二 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
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 3000米、300米、5千米、50
千米)
你会选吗?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5米、3000
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图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
大树的高度)
2.同学 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
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 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
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
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 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
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你游数学王国的收获!

你对千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我能行
1.填一填。
7厘米=( )毫米 100厘米=( )米 3000米=
( )千米
2.连一连。
5千米+1000米 8千米 6000米-2千米

8000米 6000米 4千米
3.想一想。


吨 的 认 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猜一猜: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
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
重多少千克?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 是在一条河岸上,
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小白兔、
小猴等动 物,……
2.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
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3.小结: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4.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有1吨重。
5.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交流
6.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和第2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三中的第3题和第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五、我能行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
2.填一填。

西瓜重6( ) 大象重7( ) 洗衣粉重500( )
3. 5千克=( )克
9000克=( )千克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5.想一想:一座木桥旁边的标志牌上写 着“限重4吨”。有
一辆卡车自重3吨,货重1吨半,这辆卡车( )。
①可以通过 ②不可以通过 ③无法判断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
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强化提高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14页的内容。
2.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中的长度
和质量知识。
生: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
程大约是2千米。

三、自主评价,巩固完善
1.分发测试卡
(1)1吨=()千克 1千米=()米 3000千克=()吨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下面各数。
6厘米 6分米 6千米 6米 6毫米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 2500克 1吨 1500千克 1500克
2.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评价。

四、归纳小结,完善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生活中的数学有什么感想?
五、考考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支钢笔长135( );汽车每小时行驶60000( );
一张标准双人床长2( ),宽15( );李强的身高是140
( )。
2.在○里填上“<、>或=”。
5米○50厘米 400毫米○4米 7厘米○62毫米
97厘米○10分米 83毫米○8厘米
3.一本书厚18毫米,5本书撑在一起,厚多少厘米?
4.
载重7吨


每辆重2000千



用大卡车装载3辆小轿车能超载吗?(可以用算式
或语言表述)
5.你能想办法量出下面曲线的长度吗?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内容标准】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 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
强估算意识。
二、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 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
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
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 笔算加、减法的难点。根据
《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 算有机结
合,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
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
算教学与实际应用 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课时】9课时






1.加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 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
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 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
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出新知
1. 口算:
(1)9+6= 5+5= 6+8=
8+6+1= 8+2+1= 6+5+1=
(2)求35与45的和。
2.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4.、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5.教师 小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
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6.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
学们掌握 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法,但和前
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2.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重点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3.师提问: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
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2+3=13)
生先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 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
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
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
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
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4.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
表示1个十。
5.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1)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2)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3)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4)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5)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 “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
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做一做第1题。
直接在课本上计算,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课本做一做第2题。
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1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 个书包一共要
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把你的想法提出来与全班同学交
流。
五、我能行
1.算一算。
36+64= 45+55= 67+33=
2.想一想。

(1)买1辆自行车和1个电饭锅,能获奖吗?
(2)买一台抽油烟机和一块手表,能获奖吗?
(3)你想怎样买?能获奖吗?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
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 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
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2.口算。
600+800+900+100+1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估算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
很快估 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动物:376种
两栖类动物:284种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
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2)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3)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
多少种?(700)
(4)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
呢?为什么?
2.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
和两栖类动物 一共有多少种?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 br>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在表中发现了哪些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8页做一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想一想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把收获与小组同学分享!
五、我能行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234+432 58+182 346+255 728+276
2.游戏:买旱冰鞋。
师:假如给爸爸和你各买一双旱冰鞋,你挑哪两双?该付多少
钱?你会算吗?
蓝鲨牌 金鲨牌 绿宝石牌 黄盾牌 乌龙牌
364元 435元 267元 186元 309元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
能应用法
则准确地计算。
1. 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
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请 打开课本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
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多?哪艘船 装的东西最少呢?先自己
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
计的一样?
2.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既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
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3.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
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 电视塔有多高吗?
想一想: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物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算出玉米算式的得数。(师课前准备)

2.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
得数连起来。
3.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4. 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想一想: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我能行
1.填一填:
加数

加数

277

403

294

627

349

471





2.暑假里小强一家要从北京到济南旅游。左下图是
“北京——济南”火车里程表, 你知道从北京到济南有
多少千米吗?



教学反思







2.减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2.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放假了,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你们知道吗?在我国云南< br>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
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做飞机 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到丽江。
2.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 br>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有吗?
3.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 呢?
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4.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5.小组汇报后师总结
6.师: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独立思考后师总结。

7.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
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8.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名学生到黑板演示。
9.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讲评。
10.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11.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12.师总结:
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
2.判断对错:
321 628 7324 1582
-93 ( ) - 473 ( ) - 2538 ( ) - 847 ( )
238 145 4786 67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上完这节课你想说些什么?有哪些想法?
五、我能行
小调查:调查了解自己家第三季度(7、8、9月)的用电情况,
完成下表。(单位:千瓦时)

(1)分别算出自己家7月、8月、9月的用电数。
(2)你家第三季度的用电数量是多少?其他同学呢?
(3)和同学交流一下,说说怎样才能节约用电?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填空:
78=80-( ) 87=( )-( ) 99=( )-( )
2.挑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学参加接力赛,夺取“优胜小红旗”(课前做好准备)
男生组:574+200 453-300 456+198 725+79 748-97
女生组574+200 453-300 456+200-2 725+80-1 748-100+3
揭示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
1.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1: 113+59
(1)找出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
(2)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为什
么会多1?多加1后应怎样?师板书:多加1要减1
(3)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
2.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2: 276 + 98
让学生自学并讨论上题的简便算法。 < br>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
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 减几(师板书)
4.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

(二)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3: 165-97
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
算比较简便?(97看作100) 2.想一想看作100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
了几?多减了应怎样?(师板书:多减3要 加3)
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
4.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 样计算比较简
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师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看书质疑:完成第38页的“做一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我能行
选一选:
1.下面算式中,得数大于600的算式是( )
①800-210 ②356+287 ③ 423+132 ④900-398
2.835-163可以想成( )
①835-100+63 ②835-100-63
教学反思







3.加减法的验算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创 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
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
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
师:(出示挂图)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
中你看到了什么?
全班动手计算。
师板书: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
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师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
果)
2.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
自己的
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
3.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做一做”。
2.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们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五、我能行
一、笔算并验算。
436+178= 283+319= 537+423=
二、请你接着算,并验算。
308 验算
+594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 算,并通过减
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
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东西是怎样付
钱的。谁愿意说一说。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
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 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2 0 0
- 1 8 3
1 7
师:小明说什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课题:减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
结果)
2.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
同的方法。)
3.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2.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3.啄木鸟捉害虫(出示投影)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 7 8 0 4 6 4
- 2 8 - 5 1 - 2 2 3
1 2 9 7 3 9 2 4 1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
诉爸爸、妈妈。
五、我能行
一、笔算并验算。
603-429= 800-256= 765-693=
二、请你接着算,并验算。
625 验算
-337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考考你:
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画“★”
6 3 4 3 5 9 6 6 3
-1 8 4 +4 7 1 - 2 8 2
———— ————— —————
5 5 2 8 3 0 8 4 5
( ) ( ) ( )
4 0 4 8 6 9 2 3 9
-1 8 6 -5 7 8 +5 7 1
———— ————— —————
3 1 8 2 9 1 8 0 0
( ) ( ) ( )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选择。将正确的数字涂成黄色。
563+528=
696+241=
70+260=
991 837 330
1081 937 230
1091 1037 267
2.教科书第30页第6题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
解决问题吗?
3.教科书第31页第8题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
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第29页,3、4题。
2.第30页,5、7题。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对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复习。
五、我能行
解决问题: < br>1.学校开家长会,一年级来了428名家长,二年级来了
356名家长,学校为家长们准备了8 00个座位,请问准备的座
位够吗?
2.国庆节到了,商店有一批处理商品。


256元 858元 ( ) 969元
(1)钢琴比冰箱贵790元,买一架钢琴需要多少钱?
(2)如果买两件商品,而且花钱最少,应该准备多少钱?
(3)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
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把学生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的结果在小组 内互
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 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
进位加的题?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1 8 7 7 2 6 9 4 0 7 0 8
+ 5 9 + 5 9 8 - 7 6 2 - 3 8 9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订正时提问)
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 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
是什么呢?生独立思考后师小结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啄木鸟诊所。
4 2 3 5 0 0 5 0 1 3 0 1
+3 4 9 - 4 5 3 + 3 8 9 - 8 4
7 6 2 1 5 7 8 8 0 2 2 7
三、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出示投影:
书架上层有126本,中层1 57本,下层95本,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出示投影: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
出 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
获?
2.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五、考考你
一、计算
36+64= 45+55= 67+33= 100—87=
123+877= 456+544= 1000—408= 1000—389=
二、选一选。
1.现在这台VCD比原来的价格便宜( )钱。

A、131元 B、149元 C、49元
2.冷饮店上午卖出雪糕82只,下午卖出雪糕101
只,下午比上午多卖出( )只。
A、193 B、82 C、19
三、用800个鸡蛋孵小鸡,第一天孵出了268只小
鸡,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孵出了106只
(1)第二天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第三单元 四边形

【课程标准】
1.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简单的四边形。
2.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来拼图。
4.能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 和正方形
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
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描一描中明确周长的含义,
在具体的问题中探索并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
方形等图形的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领会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
形。会在方格 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
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时间】 6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
活动一:描一描
活动二:分一分
四边形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 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
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四边形在生活中无
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
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
1.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走近美丽的校园,深感校园的美丽,你能用我们知道的图形来
介绍给大家吗?(生纷纷发表自己的 想法)
2.展示情境图,在图中找出各种图形。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你喜欢多变的四边形吗?用彩笔把它描一描
2.小组内讨论:哪些是四边形,哪些不是四边形?并说出理由。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介绍一下,语言清晰地表述本组的想法。
4.总结出四边形的特点:它有四条直边,四个角。
5.你能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吗?

1.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把四边形全拿出来,想一想你打算
怎么进行分类?
2.讨论办法,找出自己的最 佳方案。
3.分一分
a.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b.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c.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d.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
样分的理由。
(1 )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菱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 br>(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
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菱形一类
(四条边相等);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
们来画一画四边形。
1.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
2.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
边形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让本课少发言的同学说一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些知识?小组学
的怎么样?



【教学目标】
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
为什么?
变形等。
平行四边形
1.学生在联系 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
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 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
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
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
1.能正确的辨认平行四边形并运用它来拼图。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找到哪些学过的图形?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积极踊跃的说自己的感受。
3.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它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拉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 br>2.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四个小棒和图钉试一试,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试一试,它有什么 特点?
3.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4.根据你的成功体会想 想平行四边形可能有哪些特征,并在小
组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5.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做适当总结、板书)
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容易

6.推拉门的问题你明白了吗?(它就是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的特点来节省力气的。)
三、合作交流,内化提高
1.你能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利用格子纸、
直尺、铅笔)指导学生画图。
汇报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强化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动手剪一个平行四边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独立思考 讨论交流 动手实践)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一节课又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来和大家分享,你是用
什么方法学到的?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行四边形的特点。
觉数学是有趣的。
【教学重难点】
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流程】
1.涂平行四边形
2.画平行四边形


练习九
1.通过具体的操作,巩固所学图形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理解平
2.在涂与画中,让学生愉快的巩固 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让学生感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积极描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出示1题,把平行四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动手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辅导个别
有困难的学生, 汇报交流在涂色中的发现, 让大多数的
同学有发言权,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且平
行,内角和是360度等等。
同学们已经非常了解平行四边形了,你能在格子纸
上照样子画平行四边形吗?
(一定要用尺子、铅笔作图)
(学生仔细作图,老师有重点的辅导,展示学生的
作品 ,一定要做好讲评,鼓励做的好的,树立好的榜样)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画轴对称图形,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
3.改平行四边形
要求在判断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把它们分别改成平行四
边形。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怎么才能把 它变成平行四边形呢?并尝试
把它画一画。小组内讨论交流改变的方法。
汇报交流改变的方法。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意,及时捕捉学生的创
意,肯定学生的优点。
4.找不同的地方,比眼力。
让学生量一量每个图形的边长,比一比角,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
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让学生自由的寻找,看看学生到底能发现什么?
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组汇报,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找出平行四边形,说出你是怎么知道的?并用红笔描一遍。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画的标准
3.走进七巧板

a.简介七巧板,培养学生的爱国自豪感;b.剪一副七巧板;c.玩玩
七巧板 ,说说你的感受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五、我能行
1.找一找身边的物体有没有平行四边形?
2.利用硬纸片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3.利用平行四边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一个?
(逐一展示)
想出办法来吗?
长度是多少?
周 长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
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 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
学生主动参与亲 身体验中,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
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
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物品和平面图形,你最喜欢哪

2.找出你喜欢的图形,描一描,你们描的一样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欢图形的一周到底有多长,你能
2.每小组选出一个图形,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它一周的

3.汇报交流,每个小组说出自己的做法。
一组:选中的是规则图形:如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可以用
尺子量,量出所有的边,然后加起来。
二组:选中的是不规则图形,可以用线围着图形绕一圈,然后量
出线的长度。
4.揭题: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5.计算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6.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要计算它的周长,最少量几条边?为什么?你能算出它的周长
吗?

(2)完成练习十第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我能行
1.摸摸周围物体的周长,说说你的感受。
2.计算生活中喜欢的物体的周长。
3.老奶奶要用栅栏围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鸡圈 ,需要栅
栏多少米?如果一边靠墙,需要多少米栅栏?(列举几种不同的情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
时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
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发展性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
养交往、合作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 是猫先生加菲和猫小
姐凯蒂。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
凯蒂则 围着宁静的湖面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
呢,我们一块来听听。(师口述:甲:我每天 走的路多。乙:我走
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
我走的 多,要不我怎么会这么健壮。)
2.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
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索两个图形的周长?学生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3.加菲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宽是45米, 请你们帮它来算
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
成。)
4.汇报交流。
5.小结: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
法,说说你的想法。
6.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
说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7.凯蒂的周长是多少呢?
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别忘了算完后可以跟你
的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
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课本42页做一做的1、2题
2.做课本43页做一做的1、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五、我能行
生活中经常需要求图形的周长。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吗?
1.星期 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
的正方形花园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 ,要在四周围栏杆,
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
2.如果花园的一面借用一堵墙壁,栏杆需要多长呢?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

练习十

1.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再进行计算,这有助
于提高学生实际测量的技能。
2.能根据图形的特点,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1.能动手测量出正确的结果,会进行正确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2.指学生说一说有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a. 要求学生先量一量,再分别算出三个图形的周长。
b. 独立做完后,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c.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让量的结果符合图形的特点。
2.你能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a. 要求学生先观察图形,知道这是什么?进行环保教育。量一量,
算出图形的周长。
b. 独立做完后,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c.积极评价做的好的同学。
3.小组活动。
量自己的身体各部分的周长。

三、自主检测,内化提高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学校花圃长是7米,宽3米,小明绕着花圃跑4圈,小明跑了
多少米?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8分米
6厘米
4


四、反思小结,拓展延伸

通过练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估 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中,逐步建立空间
观念,并养成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2.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懂得数学的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估计出结果。
【教学流程】

你认为它们能放进去吗?
2.估计尺子的长度?
3.汇报交流
人测量,看谁的眼力最准。)
物品
钢笔
练习
数学课本
估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丁丁的文具盒 有20厘米,最近他刚买了一些文具,
你来帮帮他,看它们能放进文具盒里吗?出示文具:
物品:30cm的尺子,6cm的橡皮,10cm的三角板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如何进行估计。板书课题:估计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为什么你们认为尺子不能放进文具盒呢?
想一想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4.估计自己的学习用品的长度。
(选中3件学习用品,同桌2人完成,一人估计,一
测量



汇报交流,选出最棒的几组。
5.画一画:画一条5cm的线段

a.独立尝试画一画
b.用尺子量一量,画了多少厘米?
c.评价:鼓励画得准的同学。
6.做花边:给课本封面做花边,估计需要多少彩条?
a.准备课本,估计需要多少。
b.动手做花边,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c.汇报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剩下多少?
7.小结:估计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怎样才能估 计的准呢?这需
要生活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好的方法。例如:利用身体的一部分脚固
定的长度来 比较就可以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做46页的“做一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今天学得知识掌握得真不错。相信下面
的题目大家能顺利完成的。
五、我能行
估计教室的地面的周长并且测量验证。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
法。
的知识。
1.做47页第3题
面靠墙”
2.做48页第4题
练习十一
1.通过练习,巩固第四单元四边形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明确周
长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
2.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用途。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a.你会吗? 动手量一量,再计算图形的周长。汇报交流自己的做
b.同学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很好,我们再来巩 固一下这方面
长方形的周长是( ) 正方形的周长是( )
周长是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a.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一面靠墙”的含义和究竟“哪一
b.自己独立做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a.同桌一起讨论有几种方法,然后再围。

b小结: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可以有不 同的长和宽,长和宽变了,
长方形的大小和形状也有所不同。
3.做48页第5题
a.同桌帮忙一起完成,动手量一量,填上结果。
b.同桌交流所得结果。
c.小结: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四、自主检测,内化提高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一定是长方形。 ( )
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 )
3)长方形的长加宽等于长方形周长的一半。( )
2.巧手画一画(在方格里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多少米?























































四、整理小结,拓展延伸
通过练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五、我能行
1.判断
长方形比正方形的周长要长。 ( )
周长是指一个图形所有边的总和。 ( )
2.解决问题
a.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
b.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多少?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课程标准】
1. 能熟练的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 能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单元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 安排上,
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
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有余数的除 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
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 须切实学好。
【单元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发展性目标:
1. 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能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够熟练的进行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时间】5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除的概念及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 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
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发展性目标:
1. 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整除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会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流程】

一、考考你
利用口决直接说出得数:
5 × 6 4 × 5 4 × 6 3 × 6
36 ÷ 6 24 ÷ 3 56 ÷7 35 ÷5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看情境图(让学生看情境图,描述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情境,续编
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学生进入 过节得角色. 让我们一起来布置美
丽的会场)
2. 怎么布置呢?我们先搬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如
何计算呢?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独立思考,应该怎么摆?(学生积极动脑,写出自己的做法)
2. 指名汇报,说出理由:
15÷5=3(组) 答:可以摆3组
23÷5=4(组)……3(盆) 答:摆4组,还余下3盆.

你是怎么做出来的,真了不起. 这就是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个新
的概念
——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 找出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 吗?像以前学过的算式都是整除
的除法,而有余数的除法是指的后一种,讨论10÷0能整除吗?为什< br>么?( 0虽然是整数,但0不能作除数,这个算式没有意义。)
4. 汇报交流: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
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出示结 语,板书:“整除”。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
数,这 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 教学笔算除法
自己阅读50页和51页,阅读提示如下:
a.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的位置在哪里?
b. 利用什么得到商的?
c. 余数的单位是与谁一样,为什么?
d. 自己尝试写一写。
6. 交流自学的结果,板演笔算的内容,进一步明确笔算的要求。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口答。
35÷7 12÷5 32÷5 19÷6
72÷9 60÷8 32÷8 29÷9
能整除的有( ) 有余数的除法有( )
2.笔算。
74÷9 69÷8 55÷9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 经历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 在计算中寻找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发展性目标:
1.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经历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在整理和归纳数据中,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 经历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在整理和归纳数据中,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有10个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余
下几个人?
2. 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笔算一算,
3. 汇报交流:10÷3=3(组)……1(人) 答:可以分成3组,余1人. 。
4. 那么11人呢?12人呢?……20人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思考,做在练习本上,
2. 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3. 汇报交流:
11÷3=3(组)……2(人) 答:可以分成3组,余下2人
12÷3=4(组) 答:可以分成4组,
13÷3=4(组)……1(人) 答:可以分成4组,余下2人
14÷3=4(组)……2(人) 答:可以分成4组,余下2人
15÷3=5(组) 答:可以分成5组

16÷3=5(组)……1(人) 答:可以分成5组,余下1人
17÷3=5(组)……2(人) 答:可以分成5组,余下2人
18÷3=6(组) 答:可以分成6组,
19÷3=6(组)……1(人) 答:可以分成6组,余下2人
20÷3=6(组)……2 (人) 答:可以分成6组,余下2人
除数都是3 被除数越来越大每次多1
4. 整理你的发现:
余数都是1或2,比除数小
……
5. 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判断:下面的题对吗?


2.
÷7= ……


最大只能是( ).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我能行:
1. 判断。
a. 把6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2个。 (
b.270÷7=9……7 (
2. 计算。
a. 被除数是73,除数是8,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b. 一个数除以5的商是7,余数是2,这个数是多少?













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在巩固练习中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发展性目标:
1.进一步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的计算出有余数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 问题引入 回顾再现
考考你
1. 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2. 笔算下面的题。

a.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b. 鼓励同学们独立完成。
二、分层练习 强化提高
1. 装面包,你打算怎么装呢?
a. 用圆片代替面包,自己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书上。
b.汇报交流,你是怎么装的?
c. 小结:可以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装风扇,你认为能装几台?

a. 自己独立做题,然后同桌交流
29÷3=9(台)……2(片)
b. 要考虑实际情况。答:只能装9台。
c. 小结:灵活的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进行解答,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活动 同桌比一比,看谁先找完
a. 一人找余数是1的,一人找余数是2的,
b. 先找完的同学得到一个五角星。
c. 积极评价,让学生有信心。
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1. 填空:
a. 把37朵花平均分给5个小组的同学,每个小组分( )
朵,还剩( )朵。
b. 17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个小朋
友,还剩( )支。
c.21根小棒最多可以摆成( )个正方形,还剩
( )根小棒。
2. ( )最大可以填几?
( )×5 < 21 6×( )<43 3×( )< 26
3. 下面的计算对吗?
48÷5=9……3 ( )
33÷7=5……2 ( )
63÷8=7……7 ( )
5×6+4=34 ( )
4. 彩带有多长?

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过练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 的除法的知识,
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性目标:
能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

考考你:
笔算下面各题
33÷8 64÷9 45÷7 52÷6
在做题的时候你有什么问题吗?遇到困难了吗?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同学们喜欢跳绳吗?出示情境图
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个组?多几个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你认为本题应该怎么计算呢?请做在练习本上
2. 把自己做完的题目向同位展示一下,并且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

3. 汇报交流:
可能有两种情况 口算或是笔算

.
4. 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己选择用那种方法进行计算,但笔算
不容忽视,要一定加强练习,程度好的同学 可以口算。
5. 你还能改编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吗?(可以每5人一
组,学生尝试解答)
教学反思: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把25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组的同学,每个小组分( )
个,还剩( )个。
2. 19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还剩( )
支。
3. 用竖式计算
58÷6= 73÷9= 17÷5=
40÷7= 30÷9= 33÷8=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我能行:
1.把42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组的同学,每个小组分( )支,
还剩( )支。.
2. 17包饼干,每人分3包,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还剩
( )包。
3.星期天到了,三、一班56名同学到公园去划船,每艘船准载
6人,三、一班至 少需要几艘船?



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 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发展性目标:
1. 进一步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能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够熟练的进行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流程】:

一、问题引入 回顾再现

1. 独立完成上面题目。然后说一说你是利用什么方法做的?
2. 谁能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
二、分层练习 强化提高
1. 教师出示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内容如下:
一根绳子长19米,减去8米作一根长跳绳,剩 下的每2米作一
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a. 弄清题意,独立写在练习本上。b. 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
么做的?c. 汇报。d. 评价。
2. 出示“森林餐厅”情境图小动物都来聚会了,你能帮帮它们算
一算吗?
a. 可先给出“森林餐厅”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35

只小动物去森林餐厅就餐,有9张空桌,每张桌子可坐4
只小动物,它们都有座位吗?
b. 这道题的难度在于隐含的条件每张桌子可坐4只
小动物。在学生明确了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c. 教师巡视,请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d. 让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 出示花店图片:
a. 让学生借助情境理解题意;
b.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确定这道题的解题策略:
先分别求出 这三种花分别按每7枝、3枝、2枝为一小束
的束数,即:
康乃馨:22÷7=3(束)……1(枝)
玫瑰:16÷3=5(束)……1(枝)
郁金香:10÷2=5(束)
c. 以三种花中所含束数最少的那种花的束数为标准,
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1. ( )最大可以填几
( )×5 < 21 6×( )<43 3×( )< 26
2. 被除数是73,除数是8,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3. 一个数除以5的商是7,余数是2,这个数是多少?

4. 一根绳子长34米,剪掉8米做了一根长绳子,剩
下的每4米做一根跳绳. 可以做几根跳绳?还剩多少米?
5. 学校花圃长是7米,宽3米,小明绕着花圃跑4圈,小明跑
了多少米?
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通过练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第五单元 时、分、秒

内容标准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间的知识。
2.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
习惯和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
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 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
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 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
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 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
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 喻户晓的春节
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
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
容, 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二)发展性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件、钟表。
【教学过程】
1. 时间的换算。
件。)
1.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请一名同学当导游,模拟游览临沂的著名景点、 景点挂图或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 ,她要带大家一起
去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临沂,你们想认识她吗?(请出小导游。)
导游:同 学们,你们好!我想采访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
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导游:我们家乡临沂发生了 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去
看一看呢?现在就跟随我一块儿去看看吧!(看盛能游乐园挂图或课(2)导游:现在我们来到了盛能游乐园,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
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师: 你是怎么想的呢? (3)导游:
你们真聪明!可KITTY猫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
战一下吗?出示题目:

3时=( )分 3分=( )秒 240分=( )时
1时=( )分 2分=( )秒 180秒=( )分
2. 时间的计算。
(1)情境教学。(出示挂图临沂剧院的场景)
导游:同学们,这几天正上演迪斯尼动画片《 海底总动员》呢,
很好看,你们想看吗?一起走吧!(进电影院,小导游和售票员阿姨
的对话。 )
导游:请问阿姨,《海底总动员》几点钟开始呢?
阿姨:10:45分开始。
导游:现在是10:30分,电影10:45分开始,我再过多长时间才
能看上电影呢? 出示钟面。
(2)讨论算法。
(3)情境练习。
导游:还有更好玩的地方,走吧! (游览科技馆)
导游:同学们,现在是2:40,我是2 :00进去参观的,你知道
我参观了多长时间吗?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我算算吗?
(4)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拨表比赛。(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
2. 联系生活,连一连。
中央台的新闻联播 1小时30分
做眼保健操 5分钟
一集蓝猫三千问 30分钟
看一场电影 20分钟
3. 请小朋友计算下面经过的时间。
吃饭:7:15—7:35 锻炼:9:25—9:45
看书:3:10—3:55 看少儿节目:5:40—6:00
问:你自己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几点上的课?现在是几点?上了多长时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设计一张漂亮的星期日的作息时间表。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1页,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学习1分=60秒
说一说。
(3)秒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教师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
联欢晚会现场。谁能告诉大家 ,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
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吧。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 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 ,
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的?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 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 ”做单
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
学生有困难,教师就 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
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
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 ,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
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
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
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2.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
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的
图片。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反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你估计得怎样?回家后好好验证一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
你记录时间。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内容标准】
1.能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
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本 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主要 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 相应的估算。先出口
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 。同
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 br>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
的基础, 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
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 与
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
是要 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
顾及的问题也很多,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
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 算乘法的难点。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
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
实情境 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
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乘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问题。

6×4 8×5 9×7 7×5 6×8 9×7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 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 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
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 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
并使用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看图列出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
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提出问题

1.练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8个百是多少? ③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出示例1,进行教学。
1.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1)学生独立思考。
(2)自由汇报。
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3)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教学反思

2×10=20(元)
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2.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1)师:小精灵提出的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2)学生汇报,上台板演,指名评议。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 br>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
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
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如下:
邮局邮票出售处, 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电 影院售
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小袋鼠蹦
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 蹦跳33次。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
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 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
老师这时只带2 50元钱去够吗?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 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
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
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
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 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
教学反思

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 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2.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 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3.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
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5.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73页第9. 10. 11. 1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
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
验计算方
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
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
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解决问题。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
就把几种算法写出来。
教学反思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
参与小组的活动。
4.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5.介绍竖式。
12 ……因数
× 3 ……因数

36 ……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
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多位数(两位)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投影出示76页的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 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教学p2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 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
少本?
2. 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3. 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4.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5. 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 8 1 8
1 8 × 3
+1 8 5 4
5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教学反思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
况。
2.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3.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
用乘法计算。
4.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
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略)


多位数(三位)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学习内容】
P78 例3
【教学目标】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用竖式计算
13×5 12×6 15×3 17×4
2.出示78页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 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p78中的例3。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让学生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操场上有9箱矿泉
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2. 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瓶吗?
3. 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4.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5. 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竖式(略)
6.学生试做: 127×5=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练习十八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3.练习十八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跳的能否
超过蚱蜢吗?
4.练习十八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
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连续进位乘法
【学习内容】
P79例4。
【教学目标】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27×5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2)先由学生独立试算,然后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
进位的道理。
(4)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得出的结论。
2.教师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 应注意:用一
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
位,如有进位,不 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做P79“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部最容易出错,
为什么?
2.用竖式计算:
316×7 854×6 861×9
教学反思:

3.练习十八第6题
4.作业:
练习十八第5题。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时,应注意什么?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学习内容】
课本P80第2题—第4题 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培养良好的
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回顾再现。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指名汇报。引出本节课
练习的主要内容,并板题。
二、分层练习 强化提高。

1.听算:(只写得数)
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7、8题。
做完后同桌互评。
5.第9题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
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1.用竖式计算
教学反思:

345×4 89×6 798×3 69×5
2.做82页第10. 11. 12题。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2.让学生读一读82页的“你知道吗?”

1.课下独立解决82页第13题 。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学习内容】
P83 零乘任何数得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准备】
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3.出示83页的主体图。
⑴ 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出示3个空盘子。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二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
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
于多少呢?为什么?
(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学反思: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5×6= 4×3= 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教师:我们刚学过0×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
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 ,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
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
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 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
让学生一起读一遍.
2.完成P83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3.教学例题.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做练习十九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
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判断正误
2 0 8 9 0 4 7 0 3
× 3 × 2 × 4
6 0 2 4 1 8 8 2 8 5 2
3.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十九中的第2、3题.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高。
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学习内容】
P86例7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
地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引出问题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86页的主题图投影出示.
让学生独立试做:
2 8 0 2 8 0
× 3 × 3
8 4 0 8 4 0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以上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
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 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
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2.做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
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
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 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教学反思:

2.做练习二十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 把得数写在教科
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1分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
还没有做完.然后 集体订正.
3.作业:做练习二十中的第2.3题。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课
【学习内容】
P88的第5、6、7、8题。
【学习目标】
巩固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巩固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回顾再现。
1. 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什么?
2. 如何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3. 如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分别指名回答。
二、分层练习 强化提高。
1.口算:
20×5= 180×3=
40×5= 200×6=
102×3= 305×4=
201×4= 106×5=
2.把88页的第5题的得数直接填在课本上。
3.让学生独立做88页的第6题。
集体订正。
4.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 0 8 3 5 0
× 4 × 6
8 0 3 2 2 1 0
5.让学生讨论88页的第8题,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反思:

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学基础训练》上的题目。
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小结(略)
















理和复习

【学习内容】
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2.根据学生所说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表:

二、重点复习 强化提高。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2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题的内容,并列出算式,并说出得数。
1.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 20×4 50×3 14×2 1000X×5 6×30
3. 200×4 500×3 140×2 800×6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
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90页第1 题。
3.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
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二十一中的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
怎么样算的。
5.做练习二十一中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
体订正。
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做《数学基础训练》中的综合练习。做完后,同位互相批改。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内容标准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 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
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 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
数是数概念的一次 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
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 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
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 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
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 br>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
现常见的分母 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
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 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
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 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课时安排

建议5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
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
语言表达能力。
3.在 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
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2.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流程】

1
2.认识
4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谜语:八在下面藏把刀
2.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你打算怎样分?
怎样分比较公平?学生说出想法后,师板书:平均分
3.把这样的4个、2个、1个苹果分给 小强和小芳,每人分几
个?你能用数表示出“半个”苹果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的说,如果学生能够说出分数,予以表扬;如果
说不出由教师引出。)板书课题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
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1
(3)学生活动: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折出它的 并涂色,并写上
2
11
展示评价。说说为什么涂色的部分形状不同而都能用 表示?
22
11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 应该怎样分,这个 怎么表示出来?
44
怎么写?
1
(2)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 。
4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11
(4)小结:像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4
3.认识其他分子是1的分数
(1)谁还能折出分子是1的分数?
(2)小组内用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分数。
(3)全班集中汇报。
4.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1
(1)出示第一组图 和 。
24
(2)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3)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11
(4)演示 和 。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4
11
5.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 和 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
43
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6.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闯关游戏:
第一关:93页做一做1题。第二关:96页1题
第三关:96页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

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
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 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
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难点: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流程】

识?生答。
2.全班交流。
一、谈话导入,生成问题。
我们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
几 分之一来表示,如果我们取其中的几份还可以用几分之一
表示吗?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 还想再认识
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关于几分之几的哪些知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合作交流,解决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
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
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1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
4
234
2份是它的 ,3份是它的 ,4份是它的 。
4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
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
(二)合作交流,解决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根据自己的 意愿涂出几份,
写出涂色部分是彩纸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师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分数。
让学生说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2327
3.小结:像 、 、 、 …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41010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3
5.以 为例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
6.完成教科书第95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合作交流,解决例6。
1.第一组分数。
23
(1)猜想: 和 哪个分数大一些?
55
23
(2)让学生同桌一起,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 和 ,再把它
55
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23
(3)指生演示 和 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55
2.第二组分数。
65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 和 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
66
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 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四、整理回顾,反思提升。
关于几分之几,你掌握了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熟练地比较分子是1的和同
分母分 数的大小(分母小于10),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类推能力。
3.使学生在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加减法
3.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度。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

聪聪和明明因为一道题发生了争吵:聪聪说
1
比 大,因为6比
64
111
4大;明明说 比 大,因为 分得份数少。你认为谁说得比 较有道
464
理?让学生回忆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引入课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97页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98页8题。独立完成,同桌说明比较的过程。
3.98页9、10、11题。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降低难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涂一涂,比一比。

教研活动内容-投掷实心球


购物狂的自白-小学生作文封面


一起又看流星雨吧-印尼煤


自取灭亡-参赛作品


孝道教育-居民阶梯电价


如何成为服装设计师-老大爷


描写春天的散文-狼的团队精神


西藏兵-爱的方式



本文更新与2020-11-18 18: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7088.html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