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义乌数学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8 18:41
tags:6年级数学计算题

台风苏迪罗-火鸡蛋

2020年11月18日发(作者:陶葆荪)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课题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 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 问题策略的
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
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 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 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
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情景图。
(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9×6≈
(3)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4)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5)完成“试一试”。
(6)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3、第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并能
解决实际问题。
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 观察、比较、
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 br>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并能 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例3)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蓝花:2朵 黄花:6朵 红花:8朵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圈一圈,再比较:
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 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
份一份地比较。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 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
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并
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 道黄花的
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
3.体会加深“倍”的意义
(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
(2)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汇报:
师:“你把每几朵圈成一份?(2朵)为什么?(蓝花的朵数是2朵)。那 么把红花圈
成了几个2(4个2)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课
题) < br>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那么这个4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来
呢?”指名回答 ,8÷2=4
(3)小结: “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法来计算。”
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这个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怎么学习了( ),你 知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个一数的几倍吗?(求一个
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 几。用除法解决。













课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4、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
应用题。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
的认识。
教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操作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 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题
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 时摆了几个几棵?(3
个5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 方法
来计算?
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小结: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课题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5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
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口算:
60×4 400×2 80×6 700×3 200×7
(二)竖式笔算:
二、进入新课
(一)教学例题
1.教师出示例题图:(如果需要可出示例5的情境图,然后再画出下图。)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逐步使学生明白计算两位 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
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
用竖式的 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 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并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反馈练习:
2.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试一试。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
(3)反馈练习
3.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异同点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4.反馈练习:课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二、巩固练习
三、全课小结。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教学内容: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
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 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
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 袋不同重的食品)
1.
2.
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

二、新课
(一)教学例题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
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 ,国际上通用“千
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
1,也就是说 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
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
到底有多 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
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延伸: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2课时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
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课前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 )
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 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
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 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 大
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 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
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 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
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4.估一估 < br>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
看估得准不准。 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学书约300克)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
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 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3.口答单位换算
三、实际联系,练习运用“克”
四、全课总结:用“千克”和“克”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
五、课堂作业:练习册第19页认识克。
板书设计:
克的认识
克——g
1千克=1000克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1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 识。在教室里你们
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
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 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
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特征)
二、新授。
(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 课桌面以及画在
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
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 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
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 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 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
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
角,这就是长 方形的特征。
(二)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 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
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2.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3.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应用拓展
四、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呢?








第2课时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 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 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
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尺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一)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 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
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
集体交流。
(二)找一找。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 周长。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
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三)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 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
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 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
个图形的周长。
(四)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一)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 题中各种形状 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学
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 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二)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
生先在小组是交 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一)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 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
度相加算出周长。
(二)课后作业:做“想想做做”第5题。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例3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 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
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出示教材第4 1页例题的,让学
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
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请你提出数学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
多少米 ?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1)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
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
流。
算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4)提问: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 方形的周
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做“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二)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 要求长方形的周长
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三)做“想想做做”第3、4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
长?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周长是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 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
作交流的能力 。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
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 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
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出示课题:周长是多 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一)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
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
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
自己的猜测。
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 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
相等吗?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 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 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
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 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 同桌合作测
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
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授课内容: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基本掌握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通过独立
思考,自主探索, 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教学重点:明确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一)教学例题
1.教学60÷3。出示场景图。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问题:每班分得多少支?你会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60÷ 3。先
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组织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教学“试一试”600÷ 3。
考虑:你准备怎么算?交流算法。
比较:60÷3和600÷3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比一比:每组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教学 120÷ 3 观察题目,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每班分得多少支?你会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120÷3。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组织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练习。
1.做P49页想想做做第2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选择一两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做P49页想想做做第3题:算一算,连一连。
3.做P49页想想做做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授课内容: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或首两位都能整除)
教学目标:
1. 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
教学重点:笔算除法的方法探讨。
教学难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知,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呢?生口答师板书除法算式:46÷ 2。猜
一猜,4 6÷2商是几十多?你能算出准确的结果吗?自己想一想,并在小组里交流思考
的方法。
(1)交流: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同学们,如果就看 46÷ 2 这个算式,
我们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么算呢?
(2)介绍竖式计算。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
问:2写在商的什么位置?在 被除数的十位上面对齐写2。追问:2为什么写在商
的十位上?全班回答。师板书讲解:商完2后,下面 算2乘2得4,4减4得0。算到
这儿算完了吗?(没有,个位上的6还没算呢。)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 数,整数首位的
0是没有意义的,可以省略不写。为了计算准确,我们把除数个位上的6拉下来放在横< br>线下面除,6÷2会算吗?谁来接着算下去。
(3)小结:我们再回顾46÷2笔算过程,要从 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哪里?被
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过以后再怎么办?商写在哪里?
2.教学“试一试”。
先口头计算246÷2,再用竖式计算。追问: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 上?接下去怎么
算你能说说吗?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用竖式计算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吗?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
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竖式计算:432÷2 334÷ 3 89÷ 4
二、新授。
(一)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1.出示场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第一问: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列式并计 算结果。同时,复习笔算除法
的运算顺序和算理。老师板书,提问:算得对不对?你有办法来验证吗?先 和同桌说,
再指名回答。板书乘法验算的竖式,说说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36又表示什么?怎么看算对了没有?指出:最后一定要和被除数比。
(二)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1 .出示第二问: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多少元?试着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商 量。交流: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老师板书除法竖式。提问:你是
怎样验算的?板书乘法21×3的竖式。 结合竖式,提问:63不等于65呀?我们算错了
吗?引出剩余的2元要加上去,板书完竖式。
(三)小结:结合乘法竖式问问各部分的意思。
比一比:刚才两题除法的验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练习。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验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授课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找出新旧 知识的联系,基本掌握首位除时有余数的除法笔算。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首位除时有余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基本掌握首位不整除的除法笔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一)教学例题
1.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 个班能分得多少个?根据问题列出
算式。在草稿本上试算,说说与前面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用小棒摆一 摆,分一分。交
流你是怎么分的?突出“先分给每个班2筒后,还剩下1筒和2个羽毛球,该怎么办?”
借借助学具或画图,体会先要分整筒的,分给每班2筒,余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
再分。也 就是余下12个,每班再分6个。每班共分到26个。
2.教学52÷2的竖式。说明:52÷2还可 以用竖式来计算。指名回答第一步,板书
好十位上的2和2乘2的4。注意想:5里面最多有几个2。接 下去该怎么算?打开书
本P7先互相说一说,再试着把题做完。
交流。提问:十位除后余下1 怎么办?合上书本,想一想怎么除的,在草稿本上再
算一遍。自己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说说今天学的除法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
三、练习。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基本掌握首位除时 有余数的除法笔算。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首位除时有余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基本掌握首位不整除的除法笔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一)教学例6。
1.出 示情景图。提出问题:把738名学生分两批,平均每批有多少人?根据问题
列出算式。先估计一下结果 大概是几百多。独立思考后再和小伙伴交流。
2、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说说与前面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第一步,板书
好百位上,注意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2?接下去该怎么算?互相说一说。交流 。提问:
十位除后余下1怎么办?互相说一说,再试着把题做完。想一想怎么除的,在草稿本上
再算一遍。自己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说说今天学的除法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
样?
3.小结
三、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
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 惯。
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 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 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首位不够除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基本掌握首位不够除的除法笔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复习。
二、新授。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7情景图,看图,你会列式吗?312÷4
(1)与题③比较有什么不同?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2)估计商大约是多少。
(3)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2.反馈:3个百除以4不够商1个百,怎么办?
3.1个十除以4够商几个十?商7写在被除数的什么位上?为什么?
4.验算:学生口答验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5.比较:与题③比较用竖式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板书课题: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
6.同桌互相说说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 7.小结:被除数的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到十位,首次商除到了被除数的
十位就要把商写在 十位上。
8.翻开书第60页,阅读并完成例题中的竖式和填空。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授课内容: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
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商的中间、末尾为什么要商0。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新课学习
(一)教学例题
1.口算 6×0,6+0,6-0,58×7×0。学生口算,师生小结:一个数加上、减法、
乘以0分别得到什么?并质疑:0在除法中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2.学习例题P64页读图:从左 图上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图上有
6个蘑菇,3只兔子。平均每只兔子能采几个蘑菇?怎 样列式?生:6÷3=2(个)读图:
根据右边情景图说出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生:图上有3只猴,一 个桃也没有。平均每
只猴摘几个桃?质疑:一个桃也没有,在数学上怎么表示?怎样列式?生:0÷3= 0(个)
怎样想的呢?生 1:0×3=0,所以0÷3=0。生2:一个桃也没有,平均分成3只猴,
一只猴当然分得0个桃。
3.教学试一试。0÷4= 0÷9= 0除以任何数都得0。那么0÷0等于多少< br>呢?对于刚才的那句话应该怎样修改呢?归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完成想想做做。
三、实践运用。
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授课内容: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法则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
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0:P66页
1.出示例10:看图,启发思考: 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会列式吗?432
÷4,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板书竖式。
(1)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没有余数,把被除数十位
上的3落下来以后, 比除数4小,不够商1,就对着十位商0。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
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
在计算除数是一位 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
就对着那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 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2后,32除以4,得8。师生共同解答 ,与估
计的得数比一比。
2.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法中,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 哪一位不够商
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反馈练习。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 我当小老师: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全课小结。
四、巩固练习。

巩组词-如何回到过去


我的爸爸作文600字-slamball


家的-回到1995


波尔加-列农


中签号怎么看-北京尾货市场


生粉是什么粉-苏宁电器商城


中国老式爆米花机-脱毒马铃薯


沉船打捞-怎么盘头发



本文更新与2020-11-18 18: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7090.html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