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观刈麦 (3)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8 21:13
tags:观刈麦白居易

党竹溪-除暴安良


1、其中最能表现作者对劳动者同情、自责的句子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唐代 诗人白居易〈卖炭翁〉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
天寒”。他的〈观刈 麦〉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冷一热,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除本诗外,请再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诗句。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3、(1)贫妇拾麦的目的是:拾此充饥肠
(2)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
(4)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6)(7)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观刈麦》中描写拾麦者因
家田输税尽
复有贫妇人
5、 而抱子拾麦的句子是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6、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揭示农民艰辛的社会根源的句子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从侧面 露赋税的繁重、人民生活困
苦不堪的句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8.最能体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的句子 表达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而深感愧
疚的句子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劳动人民 总是怀有一份朴素的情感,《观刈
麦》中能表现他这种情感的句子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9.通过对农民矛盾心理的描写表现农民艰辛的句子 将农民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句子
与白 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0.与翁卷的《乡村四月》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1. 描写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句子对酷热天气的描写 的句子将割麦者在夏收时那种
辛勤劳碌而又痛苦艰辛的生活场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的句子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
天光
12.通过对妇女儿童的描写,表现农民农忙情景的句子侧面表现农 民劳动繁忙的句子这首诗
中最能体现“五月人倍忙”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3. 直接描写劳动者辛苦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14.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过着舒适的生活的句子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1、该诗中,作者表现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当你读到“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拾此充
饥肠” 这些句子时,心里想到了什么?
心中是同情的,他们不是不知道天热,而是一心想抢收麦子,把炎热和 饥饿都置之度外。老
妇人为什么到别人家地里拾麦穗呢?她家的田地已经因为交纳租税卖光了。
2、请你对“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这几句话作简要分析。
这几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看 到的刈麦场景,并对刈麦者心理进行了刻画,将写事与心理完美
统一,揭示农民为了多一点收入而甘愿吃 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3、谈谈你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 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
能忘。”的理解。
这段抒情文字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因而成为全诗的精华所在。
4、谈谈你对“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理解。这两句对割麦者的矛盾心理加以描写,
揭示了农民为了收割麦子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这两句对割麦者 的矛盾心理加以描写,揭示了农民为了收割麦子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
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5、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
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 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 出官
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 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
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 br>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
的生活 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6、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请写一句。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白居易: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亡。
7、作者是唐代的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 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
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E作 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
自然引起读者的共 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
9、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10、赏析
(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用“闲月”和“倍忙”相对,既暗示农民一年到头没闲月,
又突出强调五 月是一年中最忙的。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用一个“蒸”和一个“灼”, 表现了天气炎热的程度和农
民劳动的辛苦。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不知”、“但惜”四字把农民顾不上炎热和疲劳,忙于收
割的迫切心情表达得很充分。
11、本诗描绘了那三幅画面
答案;1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
12、主要写了那两个场景?
答案; 2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辛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
13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答案;3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语言描写;家田赋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4全诗留露出怎样的感情?
答案;4 诗人通过描写盛夏五月繁忙的情境,反映了当时赋税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
现了对穷苦百姓的深切 同情和愧疚、自责之情。1、主题:诗中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
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妇人之口,诉 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
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5艺术特色:
①叙述简洁,多用写实,白描手法,内涵深刻。
②叙事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二者达到完美统一。
③语言平易流畅,含义深刻。
16 、有人认为《观刈麦》的感情基调是“悲怜自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本诗诗句加以
说明。 同意。“悲怜”是指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以同情。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听其
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自责是看到农民的悲惨生活想到自己“无功”而拿俸禄,深感惭愧之
情,这些都表现出他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7、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的复杂心理。
18、“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 “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
什么 样的官员?
“此”指代以上农 民辛苦悲惨生活的句子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
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 。
19、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这是一种 矛盾心理,为了早日粮食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争分
夺秒拼命干活。“但惜 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20、默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的古诗-碧水东流至此回的上一句


吕蒙正破窑赋-狐假虎威的寓意


点石成金网-与天地同寿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国破山河在txt


愚公移山译文-赞美梅花的诗词


如何易水上下句-宋文公


陈子昂代表作-军旅


天童山-知乐



本文更新与2020-11-18 21: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7221.html

观刈麦 (3)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