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数学一考什么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11讲 勾股定理与应用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0 00:00
tags:

-农历日期

2020年11月20日发(作者:郝振贤)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
第十一讲 勾股定理与应用
在课内我们学过了勾股定理及它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a
2
+b
2
=c
2

勾股定理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
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早在3000年前,我国已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阳五”的说法.
关于勾股定理,有很多证法, 在我国它们都是用拼图形面积方法来证
明的.下面的证法1是欧几里得证法.
证法1 如 图2-16所示.在Rt△ABC的外侧,以各边为边长分别作正
方形ABDE,BCHK,ACFG, 它们的面积分别是c
2
,a
2
,b
2
.下面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过C引CM∥BD,交AB于L,连接BG,CE.因为
AB=AE,AC=AG,∠CAE=∠BAG,
所以△ACE≌△AGB(SAS).而





所以 S
AEML
=b
2
. ①
同理可证 S
BLMD
=a
2
. ②
①+②得
S
ABDE
=S
AEML
+S
BLMD
=b
2
+a
2

即 c
2
=a
2
+b
2

证法2 如图2-17 所示.将Rt△ABC的两条直角边CA,CB分别延长到
D,F,使AD=a,BF=b.完成正方形 CDEF(它的边长为a+b),又在DE上截
取DG=b,在EF上截取EH=b,连接AG,GH, HB.由作图易知
△ADG≌△GEH≌△HFB≌△ABC,
所以
AG=GH=HB=AB=c,
∠BAG=∠AGH=∠GHB=∠HBA=90°,
因此,AGHB为边长是c的正方形.显然,正方形CDEF的面积等于正
方形AGHB的面积与四个全 等的直角三角形(△ABC,△ADG,△GEH,△HFB)
的面积和,即

化简得 a
2
+b
2
=c
2





证法3 如图2-18.在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上 向外作正方形ABDE,
延长CB,自E作EG⊥CB延长线于G,自D作DK⊥CB延长线于K,又作 AF,
DH分别垂直EG于F,H.由作图不难证明,下述各直角三角形均与Rt△
ABC全等:
△AFE≌△EHD≌△BKD≌△ACB.
设五边形ACKDE的面积为S,一方面
S=S
ABDE
+2S
△ABC
, ①
另一方面
S=S
ACGF
+S
HGKD
+2S
△ABC
. ②
由①,②

所以 c
2
=a
2
+b
2


关于勾股定 理,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类似上述拼图求积的证明方法,
我们将在习题中展示其中一小部分,它们都以中 国古代数学家的名字命
名.


利用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中,可以得到一个更一般的结论.
定理 在三角形中,锐角(或钝角 )所对的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
方和,减去(或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或其延长线 )上的射
影的乘积的2倍.

证 (1)设角C为锐角,如图2-19所示.作AD⊥BC于D, 则CD就是
AC在BC上的射影.在直角三角形ABD中,
AB
2
=AD
2
+BD
2
, ①
在直角三角形ACD中,
AD
2
=AC
2
-CD
2
, ②

BD
2
=(BC-CD)
2
, ③
②,③代入①得
AB
2
=(AC
2
-CD
2
)+(BC- CD)
2

=AC
2
-CD
2
+BC
2
+CD
2
-2BC·CD
=AC
2
+BC
2
-2BC·CD,

c
2
=a
2
+b
2
-2a·CD. ④
(2 )设角C为钝角,如图2-20所示.过A作AD与BC延长线垂直于D,
则CD就是AC在BC(延长 线)上的射影.在直角三角形ABD中,
AB
2
=AD
2
+BD
2
, ⑤
在直角三角形ACD中,



AD
2
=AC
2
-CD
2
, ⑥

BD
2
=(BC+CD)
2
, ⑦
将⑥,⑦代入⑤得
AB
2
=(AC
2
-CD
2
)+(BC+CD)
2

=AC
2
-CD
2
+BC
2
+CD
2
+2BC·CD
=AC
2
+BC
2
+2BC·CD,

c
2
=a
2
+b
2
+2a·cd. ⑧
综合④,⑧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特别地,当∠C=90°时,CD=0,上述结论正是勾股定理的表述:
c
2
=a
2
+b
2

因此,我们常又称此定理为广勾股定理(意思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
形中的推广).
由广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自然地推导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对于角的影
响.在△ABC中,
(1)若c
2
=a
2
+b
2
,则∠C=90°;
(2)若c
2
<a
2
+b
2
,则∠C<90°;
(3)若c
2
>a
2
+b
2
,则∠C>90°.


勾股定理及广勾股定理深刻地揭示了三角形内部的边角关系,因此在
解决三 角形(及多边形)的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 如图2-21所示.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BAC的平分线交BC
于E,作EF⊥AC于F,作FG⊥AB于G.求证:AB
2=2FG
2


分析 注意到正方形的特性∠CAB=45°,所 以△AGF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从而有AF
2
=2FG
2
,因而应有 AF=AB,这启发我们去证明△ABE≌△AFE.
证 因为AE是∠FAB的平分线,EF⊥AF,又AE是△AFE与△ABE的公
共边,所以
Rt△AFE≌Rt△ABE(AAS),
所以 AF=AB. ①
在Rt△AGF中,因为∠FAG=45°,所以
AG=FG,
AF
2
=AG
2
+FG
2
=2FG
2
. ②
由①,②得
AB
2
=2FG
2

说明 事实上,在审题中,条件“AE平分∠BAC”及“EF⊥AC于F”
应使我们意识到两个直角三 角形△AFE与△ABE全等,从而将AB“过渡”
到AF,使AF(即AB)与FG处于同一个直角三 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
进行证明了.
例2 如图2-22所示.AM是△ABC的B C边上的中线,求证:
AB
2
+AC
2
=2(AM
2
+BM
2
).



证 过A引AD⊥BC于D(不妨设D落在边BC内).由广勾股定理,在
△ABM中,
AB
2
=AM
2
+BM
2
+2BM·MD. ①
在△ACM中,
AC
2
=AM
2
+MC
2
-2MC·MD. ②
①+②,并注意到MB=MC,所以
AB
2
+AC
2
=2(A M
2
+BM
2
). ③
如果设△ABC三边长分别为a,b, c,它们对应边上的中线长分别为
m
a
,m
b
,m
c
,由上述结论不难推出关于三角形三条中线长的公式.
推论 △ABC的中线长公式:



说明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三角形, 其中一个是锐角三角
形,另一个是钝角三角形(除等腰三角形外).利用广勾股定理恰好消去相
反项,获得中线公式.①′,②′,③′中的m
a
,m
b
,m
c分别表示a,b,
c边上的中线长.
例3 如图2-23所示.求证:任意四边形四 条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
的平方和加对角线中点连线平方的4倍.



分析 如图2-23所示.对角线中点连线PQ,可看作△BDQ的中线,利
用例2的结论,不难证明本题.
证 设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中点分别是Q,P.由例2,在△BDQ
中,


2BQ
2
+2DQ
2
=4PQ2
+BD
2
. ①
在△ABC中,BQ是AC边上的中线,所以

在△ACD中,QD是AC边上的中线,所以


将②,③代入①得


=4PQ
2
+BD
2


AB
2
+BC
2
+CD
2
+DA
2
=AC
2
+B D
2
+4PQ
2


说明 本题是例2的应用.善于 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化未知为已知的方法.下面, 我们再
看两个例题,说明这种转化方法的应用.


例4 如图2-24所示.已知△ABC中,∠C=90°,D,E分别是BC,A C
上的任意一点.求证:AD
2
+BE
2
=AB
2
+DE
2

分析 求证中所述的4条线段分别是4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考
虑从勾股定理入手.
证 A D
2
=AC
2
+CD
2
,BE
2
=BC< br>2
+CE
2
,所以
AD
2
+BE
2< br>=(AC
2
+BC
2
)+(CD
2
+CE
2
)=AB
2
+DE
2

例5 求证: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上的中线的平方和的4倍等
于斜边平方的5倍.
如图2 -25所示.设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M,BN分别是BC,
AC边上的中线.求证:
4(AM
2
+BN
2
)=5AB
2



分析 由于AM,BN,AB均可看作某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仿例
4的 方法可从勾股定理入手,但如果我们能将本题看成例4的特殊情况—
—即M,N分别是所在边的中点,那 么可直接利用例4的结论,使证明过
程十分简洁.
证 连接MN,利用例4的结论,我们有
AM
2
+BN
2
=AB
2
+MN
2

所以 4(AM
2
+BN
2
)=4AB
2
+4MN
2
. ①
由于M,N是BC,AC的中点,所以



所以 4MN
2
=AB
2
. ②
由①,②
4(AM
2
+BN
2
)=5AB
2

说明 在证明中,线段MN称为△ABC的中位线,以后会知道中位线的
基本性质:“MN∥AB且MN=
图2-26所示.MN是△ABC的一条中位线,设△ABC的面积为S.由于M,N
分别是所在边的中点,所以S
△ACM
=S
△BCN
,两边减去公共部分△ CMN后得S
△AMN
=S
△BMN
,从而AB必与MN平行.又S

=高相
ABM
同,而S
△ABM
=2S
△BMN
,所以AB=2MN.

练习十一
1.用下面各图验证勾股定理(虚线代表辅助线):
(1)赵君卿图(图2-27);

(2)项名达图(2-28);
(3)杨作枚图(图2-29).


2.已知矩形ABCD,P为矩形所在平面内的任意一点,求证:
PA2
+PC
2
=PB
2
+PD
2



(提示:应分三种情形加以讨论,P在矩形内、P在矩形上、P在矩形
外,均有这个结论.)
3.由△ABC内任意一点O向三边BC,CA,AB分别作垂线,垂足分别
是D,E,F.求证: < br>AF
2
+BD
2
+CE
2
=FB
2
+DC
2
+EA
2

4.如图2-30所示.在四边形ADB C中,对角线AB⊥CD.求证:
AC
2
+BD
2
=AD
2
+BC
2
.它的逆定理是否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2-31所示.从锐角三角形ABC的顶点B,C分别向对边作垂
线BE,CF.求证:
BC
2
=AB·BF+AC·CE.






-那威


-竹子开花


-一拍即合


-canmake


-描写梅花的诗句


-竭尽全力


-尝试


-韦皇后



本文更新与2020-11-20 00: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8372.html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11讲 勾股定理与应用的相关文章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11讲 勾股定理与应用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