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新全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2 16:00
tags:苏教版, 教案, 小学

-

2020年11月22日发(作者:韦君宜)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 1 - 6 页例 1 - 例 4 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第 10 - 11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 br>读、写方法,知道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2、过程与 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
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 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
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负数(P1-3 练习一 1-5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 及零的意义,
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 温度、收支、海拔高度
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 教学例 1
1、情境引入。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 0 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 19 摄氏度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 3 摄氏度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 0 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 3 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 3 摄氏度和零下 3 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 3 摄氏度记作+3 摄氏度或 3 摄氏度,规定零下 3 摄氏度记作-3
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 3 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
写成 3。
-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 3。(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 12 摄氏度,漠河:零下 30 摄氏度,海口:零上 30 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 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 40 摄氏度,北极零下 26 摄氏度,南极零下 40 摄氏度
二、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
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 3193 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 400 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 1 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 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 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3,40,+8848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 这样的数都
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 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 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 0,负数小
于 0。
练一练: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
正数:
负数:
2、每人写出 5 个正数和 5 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 4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 10℃
水中的鱼 70℃
烧好的鱼 -10℃
练习一 5
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
水沸腾的温度 水结冰的温度 月球表面的温度
出示:+8,-5
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这两个数表示的意思吗?
五、全课总结:
师: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

面以 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
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 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
课来交流。




第二课时:认识负数(二)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 二 ( P3-5 ) 2、练习一 6-10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 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
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 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
负数:
二、教学例 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 1200 元; 九月份:盈利 2500 元; 十一月份:盈利 3700 元;
八月份:亏损 850 元; 十月份:盈利 4300 元; 十二月份:亏损 250 元;
月 份
盈亏(元)








十一

十二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 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 2100 米,到了什么地方?
生:小华如果向东走 2100 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 2100 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那么向西走 2100 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吗?那么向东走 2100 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 1240 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
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1)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 -2 -1 0 1 2 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2 接近 2,还是接近 0?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A、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

况吗?
B、(1)如果张军向东走 30 米,记作+30 米,那么李刚向西走 52,记作( )
(2)如果张军向北走 40 米,记作+40 米,那么李刚走-40 米,表示他向( )
米。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 第 6 题。
某市 2004 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 -10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2、练习一 第 7 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 8 米记作+8 米,下降 5 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 18 层,地面以下有 2 层。地面以上第 3 层记作+3 层,地面以
下第 1 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 2 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 100 分,答
错一题扣 10 分。如果把加 100 分记作+100 分,那么扣 10 分应记作( )分。
3、练习一
第8 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 6 月 10 日又存入 2000 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 月 25 日
取出 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
阅读: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练习一 第 9 、10 题。



第三课时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

P10—1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 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
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 备。
教学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
数一数吗?
2、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数的?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 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
上不同的颜色, 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
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 122 页
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 12 - 14 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 15 - 18 页)
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 19 - 21 页)
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第 26 - 27 页)
教材分析: 教学面积计算时,不仅教会学生面积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
的能力。一是培养学 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数方格、图形割补、拼、摆等小系列的
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培养学 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中,要
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会计算的图形,还要引 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
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印象深刻,思 维
也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过程与方 法: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
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 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9 课时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 br>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
(1)出示例 1 中的第 1 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 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
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 1 中的第 2 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
调转 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
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 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倒过来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倒过来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
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3、教学例 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 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 123 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
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cm) 底(cm) 高(cm) 面积(cm)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
S = a h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
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二 1 - 5 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练习二:
1、第 1 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
底与高的乘积为 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 5 和 3、3 和 5 或 15 和 1。
2、第 2 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
3、第 3 题: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 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
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
4、第 5 题 :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
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 边形。
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与测试》中的练习


第三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 br>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
决新问题的能力,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4:
师:仔细观察这 3 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
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 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
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 运用
“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 5:
(1)出示例 5:
师:用例 5 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
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 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
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 出以下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
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每
个三角形 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板书如下: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2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3、完成练习三第 1 - 3 题:
四、课外延伸:介绍第 16 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师:(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新图形 拼摆 转化已学过的图形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底 × 高 ÷ 2






第四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 4 - 10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第 5 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 学
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 6 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9 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平方
厘米。
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
底 6cm,高 3cm;(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
底 9cm,高 2cm;(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
底 1cm,高 18cm。(这一种不美观,一般不画)
三、第 9 题
四、第 10 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 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
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 16 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 8 平方厘米;
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 4 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8 平方厘
米。



第五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 19 页例 6 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 、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
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 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 br>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6:
(1)出示例 6:
师:用例 6 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梯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梯 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
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 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
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 下底,
高等于梯形的高。
因为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所以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
(上底 + 下底)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 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b)h ÷ 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 完成练一练:
(1)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 2 ?
(2)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进
行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第六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第 21 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 2 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 4 个梯形的高相等,
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 3 个梯形之外,
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 3 题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 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
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 5 题
说一说题中使用的单位是否统一,可以把“米”化成“分米” 单位进行计算。
四、第 6 题
要注意两个问题:
1、统一面积单位;
2、讲清楚数量关系。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 么形状,
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
1、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完成第 22 - 23 页练习与应用的第 1 - 3 题。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
算方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在整理出来。两种
方法:
1、制表:
S=ah÷2
S=ab
S=ah
2、画图:
S=(a+b)h÷2
S= aa
3、小组交流: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二、练习与应用:
第1 题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再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最后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随后通过推理,明确图形间的大小关系。
第 2、3 题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八课时: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完成第 23 - 25 页“练习与应用”的 4 - 11 题
教学目标: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掌 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
能准确熟练地加以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第4 题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其中,三角形的底与高的
乘积应是 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 30,具体画法可以
让学生自由选择。
二、第5 题
练习学过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结合练习让学生再说一说有关的攻
势已达到巩固的目的。
三、第7 题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
(1)整体面积 - 石子路的面积;
(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 19m,高是 9m 的平行四边形,再计
算出面积。
四、第8 题
让学生明确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两条腰的长度,都是8米。
五、第 10 题
计算钢管根数的本质是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而不是计算着钢管堆横截面的面积。
教学时,要通 过直观示意图并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会求和方法的思考过程与梯形面
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间存在的 相似性。
六、第 11 题
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可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帮助解决高的
测量问题。
七、思考题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本单元
第 16 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思路。

第九课时: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学内容:

第 26 - 27 页 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少复杂的图形面积。
2、过程与方法: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量,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
识和方法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想想算算:
1、出示右图,要求学生算出它的面积:
(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①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3)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①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6m 2m 15m
②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梯形
6 3m 6m 2mm 2m 5m 10m
三、画一画:(第 27 页画画算算)
学校准备建一个新的花圃,在方格纸上划出花圃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
四、实地测量:(第 27 页量量算算)
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空地,参照上面画出的形状进行实地测量。
五、板书设计:
校园的绿化面积

复杂的图形面积 ———分割、平移——— 简单的图形面积。




第三单元: 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万
(亿)
为单位的小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
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
规律。能够比较小数的大 小。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要求正
确地求出 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策略:
1、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 ,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
三位小数和四 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
2、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然后体验性质
的应用。
3、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
课时安排:8 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
P28-29 页例 1 和例 2 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 1-5 题。
教材简析:
教材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 br>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例 1 从学生已
有的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

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
惯的。从有 利于教学出发,例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
义。例 2 通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 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
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 角=( )元 2 角=( )元 1 分=( )元
1 分米=( )米 1 厘米=( )米 1 毫米=( )米
二、教学例 1:
1、出示例 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 0.3元是 3角;信封的单价 0.05元是 5分,练习簿的单价 0.48
元是 4角8分或 48分。
(联系学生的已 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
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 读作: 零点零五 0.48 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 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 1元的几分之几?0.05 元是 1元的几分之几?0.48 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 1元的十分之三。
(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0.05 元是 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思路: 1元=100 分,1元平均分成 100 份,1份是 1分,1分就是 1元的百分
之一 ;0.05元是5分,是 5个百分之一 ,也就是 1元的百分之五 。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 0.48 元是 1 元的百分之四十八。
学生回答:1 元=100 分,1 元平均分成 100 份,1 份是 1分,1分就是1元的
百分之一 ;0.48元是 48分,是 48个百分之一 ,也就是 1元的百分之四十八 。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 0.05 和 0.48 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 厘米是= 米, 米可以写成 0.01 米。
指名理解 1 厘米为什么是 米。
(1 米=100 厘米,1 米平均分成 100 分,1 份就是 1 厘米,1 厘米也就是1米
的 百分之一 ,就是 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 4 厘米与 9 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 2:
把什么看作?(正方形)
看着图形将 和 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
提问:0.1 表示什么?0.01 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 、 和 ,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
在括号里。
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小数的意义。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
己的观点。
结论:分母是 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写成小数是多少 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A、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是怎样思考的?
B、 进一步体会读法:
0.001 读作 :零点零零一
0.029 读作 :零点零二九
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C、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 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
千分之几,那么你知道四位小数表示什么吗?
学生回答。
5、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 1-5 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 学过的知识
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注意:练习的第 3 题,出现了整数部分不是 0 的 小数,读写应该不会有困难,
但是在用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题 目没有要
求学生进行意义说明,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初步的渗透。
家庭作业:
1、 自己写几个小数,读出来,并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

2、 回顾学习过的十进制计数法,预习 P32 页例 3。


第二课时: 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内容:
P30 页例 3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 6-10 题。
教材简析:
整数和小数都使用十进制计数法。学生在四年级已经知道整数是十进制计数法,
例 3
使学生知道小数也使用十进制计数法,明确十进制计数法的本质特征:相邻两个单
位间的进率是 10,然后学习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 顺序表,知道数位、计数单位和相邻
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情感与态度: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的理解
学具:卡片 0、0、1、2 和小数点 o。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计
数单位是什么?
二、出示例 3:你能举例说说 1 和 0.1 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 1 和 0.1 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 米和 0.1 米,0.1 米是 1 分米,1 米=10 分米,也就是 1 米是10个 0.1
米,或者说 10 个 0.1 米是 1 米。
1 元和 0.1 元、1 分米和 0.1 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 1 和 0.1 的关系?
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 里面有 10 个 0.1。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 0.1 和 0.01 有什么关系?0.01 和 0.001 呢?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整数部分的 1 和小数部分
的 0.1 之间的进率也是 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教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2)小数部分有 4 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 表示什么?(2)0.26 表示什么?(3)0.008 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 的数是几表示
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
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
分之一(0 .01)……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填完后,交流。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 个千是几个百?10 个 10 是几个百?
(5)0.1 是几个 0.01?10 个 0.001 是几个 0.01?

(6)1 里面有几个 0.1,10 个 0.1 是多少?
类似的问题多提问,加强学生对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以及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
理解。
三、试一试和练一练。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知识的理解,从 而进一步
理解小数的意义。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这两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
行 交流。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2、练习五第 7 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 12.91 秒,不要忘记
写单位名称。
3、练习五第 9 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
4、练习五第 10 题。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五、家庭作业:
1、 练习五第 8 题。
2、 预习小数的性质。






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

P34-35 页例 4 和例 5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 1---5 题。
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 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 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
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改写小 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
(1)1 元 =( )角=( )分
(2)在下面()里填适当的小数。
3 角 =( )元 30 分=( )元 100 毫米=( )米
(3)0.4 里面有( )个 0.1 0.40 里面有( )个 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
1、课件出示例 4:
(1) 读题
(2) 分组准备,讨论。
(3) 说出结果。 0.3 元 = 0.30 元
(4) 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 元和 0.30 元都是 3 角,所以 0.3 元 = 0.30 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 是 3 个 0.1,也就是 30 个 0.01,0.30 也是 30 个
0.01,所以 0.3=0.30。
(5) 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 0 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 0.100 米、0.10 米和 0.1 米的大小。
(1) 学生自主填空。
(2)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 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 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得到 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 课件出示例 5: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 0 可以去掉?指名回答。(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 1 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 3.16=( ) 10=( )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的个数不同?
(3)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 2 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 1-5 题。

第 1、2 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必须是小数末
尾的 0。
第 3、4、5 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化简小数,也
有在末尾添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 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五、家庭作业:
预习比较小数的大小。



第四课时: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P36 页例 6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的 6-11 题。
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有些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大小,也有些< br>需要在认识上作必要的调整。以前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重点是比较的法则,教材里
列出若干点方 法与规则,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把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为小数概
念教学的一部分,比较时的思考是 根据小数意义展开的,并通过比较大小进一步充实
小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
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师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
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 位
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
比大小吗?
二、尝试探索:
1.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 你
是怎样想的?(1) 9.7 元 和 5.9 元 (2)6.79 米和 6.85 米
2.学生汇报:
(1)9.7 元是 9 元 7 角,而 5.9 元是 5 元 9 角, 9 元 7 角大于 5 元 9 角,
所以 9.7 元 〉5.9 元;
(2)6.79 米是 6 米 7 分米 9 厘米,而 6.85 米是 6 米 8 分米 5 厘米,因为
6 米 7 分米 9 厘米<6 米 8 分米 5 厘米,所以 6.79 米<6.85 米.
3.教师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比较时是从整 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
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
4.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例 6)
0.6 元和 0.48 元
学生汇报:
(1)0.6 元是 6 角,0.48 元是 4 角 8 分,所以 0.6>0.48。
(2)0.6 是 60 个 0.01,0.48 时 48 个 0.01,所以 0.6>0.48。
5.教师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
小数就大;
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6.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

同?
三、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两 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
的位数不超过四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2、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7.9 ○ 8.2 5.7 ○5.8 0.51○ 0.509
0.6 ○ 0.60 1.374 ○ 1.3 1.23○1.32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4、判断:(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 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
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家庭作业:
1、几个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是:小军 1.56 米;小强 1.6 米;为平 1.52 米;
小云 1.48 米.把前三名的名字写在领奖台上.
2、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1.8<□ (2)□>23.47>□
(3)□<5.006<□ (4)□>70.02>□





第五课时: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内容:
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
改写。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
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
教学重难点:
会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3840000=( )万 34900000000=( )亿
说说是怎样把这些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
2、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我们常常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 br>数目。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8(1)
读题后出示要求(1):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思考后先说一说,也可以把遇到的困难说一说。
如有困难,师可启发:
(1 )读读这个数。想想:384400接近多少万?如果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
单位的数,得到的结果 是整数还是小数?
(2)如果学生认为是38万,可追问:这个结果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从而明确:按要求改写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小数。
(3)再问: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应该是多少?
(4)得出结论后,强调:小数后面应添写“万”字。
2、比较改写前后的两个数:
思考讨论:
改写后得到的小数的小数点是在原来整数哪一位的右边?

3、学习例8(2)
出示要求: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1)让学生独立尝试,说说怎样想的。
(2)归纳方法:
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试一试”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明确: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整数部分写“0”。
5、P40/练一练1和2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说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强调: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6、归纳把一个数改写成用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明确: (1)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同时要在改写的小数
后面添上“万”或 “亿”字。
(2)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三、巩固反思:
练习七/1——3
(1)学生根据每道题的具体要求分别进行改写练习。
(2)引 导学生将改写前后的数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体会,进一步感受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 目更加简洁,增强数感。
四、看书质疑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



第六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
中常见事物的数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7936(精确到百位) 16493(精确到个位)
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2、导入:我们已经回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求
小数的近似数。(板 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9。
出示例9: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1)讨论第一个问题。
依次说说:精确到十分位要保留几位小数?要看小数的哪一位?怎样确定近似
数? < br>明确:①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数,只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
“9”大于5,所 以向十分位进1。
②得到的1.5是近似数,所以要用“≈”连接。
(2)讨论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么想的,再次强调得数用“≈”连接。
(3)思考讨论:
比 较近似数1.5和1.50,哪一个更精确一些?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中取近似数的过程说说体会。

明确: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 果,而1.50是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所以1.50
要比1.5更精确一些,正因为如此,所以近似数 1.50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2、“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4、归纳方法:
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些什么?
明确:
(1)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强调:要正确使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独立完成。
强调:把2.962精确到十分位时,不能丢掉结果末尾的“0”。
2、练一练/2,
出示(1)指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的两个要求。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2)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分别说说改写的方法和求似数的方法。
想想:为什么前面用“=”,后面用“≈”。
(4)把改写后的小数和求出的近似数分别放入 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
比一比,再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近似数的应用价 值。
3、练习七/4。
出示,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注意把9.9674分别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结果,根据情况适当
加以指导。
4、练习七/6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一组后交流,说说怎样比的,要提醒大家注意
什么。
(2)独立完成右边一组。集体交流。
5、练习七/7。

(1)提醒学生看清要求,独立完成前两项。指名板演。
(2)集体交流,注意格式和单位。
6、练习七/8
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指导完成总产量的改写,并保留一位小数。注意格式。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 解,并理清本单元数学知识
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小数意义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想想这一单元,你学习哪些数学知识?你是怎么获得这些知识的?
先在小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小黑板出示下列问题:
(1)举例说说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3)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
先小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A: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要明确:
①小数是特殊的分数,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分别可以写成一位、
两位、三位……的小数;
②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
B:小数与整数的相同点,要明确:

①小数和整数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
②写小数和写整数一样,都要从高位写起。
二、练习与应用
1、第1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直接做在书上。
集体交流,说说:
(1)右边达到小数与左边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2)写出的三个小数为什么有一位小数,又有两位小数?
2、第2题
(1)指导 学生观察直线上的每一大格都被平均分成几份,每一大格表示0.1,每
小格表示怎样的小数?
(2)想想填的数在直线上标出的哪两个小数之间。
(3)学生填写后交流。
(4)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
3、第3题
重点指导台秤和体温计的填写
(1)指导学生看懂台秤盘面上显示的重量。
问:根据台秤盘面上的指针的位置,你能估计一 下鸡蛋的重量在什么范围吗?台
秤盘面上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重量?这些鸡蛋有多重?
(2)指导学生看懂体温计。
先读一读体温计上标出的刻度,再看每一摄氏度之间被平均分成 了多少份,每一
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图中测出的体温应是多少?
(3)学生独立填写其余的图。交流。
奶糖价格是12.50元 鸡蛋重0.7千克
体温是36.5摄氏度 钢笔的长是0.135米
4、第4题
(1)在小小组中读一读题中的数,并说说是几位小数,每个数中的“5”各表示
多少。
(2)全班交流,体会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
5、第5题

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三、看书质疑
四、总结







第八课时 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 究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
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练习七/6—8)
1、第6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比较,填在书上。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比的。
明确:
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
分位上的数……
2、第7题
出示: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0.6 0.506 0.056 0.065 0.56

(1)读读各数,说说怎样比较。
引导学生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根据比较的结果把 这些小数按大小分成
三组,再分别比较其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这五个小数的大小顺序。
(2)让学生按此方法尝试排列。
(3)交流排列情况。
0.056 < 0.065 < 0.506 < 0.56 < 0.6
3、第8题
(1)让学生看清要求后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2)交流,注意格式及符号、单位。 (3)把改写成的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
表示的数目时的不 同特点及作用。
二、探索与实践
1、第9、10两题,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 查和测量。身高和跳远
成绩的测量可以与体育课结合。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 如
肉、禽、蛋、蔬菜、水果的价格等。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课上进行交
流,说说 活动中的体会。
2、第11、12、13三题,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搜索,课上
进行交流。相关数据:
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0075.696千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11594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0643万人。
三、思考题:
出示:(1)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
(2)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 先看第1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哪些。
问:你能有条理地列出来吗?
板: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
※ 再看看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讨论:
你还能找出大于0.11而小于0.12的小数吗?

有没有大于0.111而小于0.112的小数?
想想,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轴有条理地写出大 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再启发学
生进一步认识到0.1和0.2之间还可以有很多的三位小 数、四位小数等,从而体会到
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无数个。】
三、评价与反思: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 ,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
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 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 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
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 br>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
算理上的联系,初 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
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的板书。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课前在黑板上板书:

钢笔8元 笔记本3元4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水笔2元6角5

问:我们平时说价钱习惯说成几元几角几分。现在请你把它们改写成以元为单位
的两位小数。
指名说一说: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这些小数哪些能化简?把它化简成最简小数。(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样商品的价钱,请你选择两件商品并算出总价。
交流:(可能有的几种情况)
(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8+3.4=11.4(元)
问:这个“11”哪里来?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补充竖式说算理(略)强调:8是整数,3是整数部分的,要和它对齐。
补充一个整数加法 的竖式,说说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
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
仔细观察小数加法:右边不对齐。 追问:那该对齐什么?(小数点)
补充:把8改写成8.0,体会小数点对齐。
那你做这样的题时,会不会把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0补出来?
指出:没必要补,但要注意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
继续算一算:钢笔和讲义夹的总价,钢笔和水笔的总价。
(2)讲义夹和水笔的总价: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观察竖式,体会“小数点对齐,就等于相同数位对齐”。
算出结果:7.40
指出:竖式上算出的结果是两位小数,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化简成7.4
(3)笔记本和讲义夹的总价:
列竖式计算,再次体会小数点对齐。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3、看黑板上的信息,问:笔记本比讲义夹便宜多少钱?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略)
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得数。
注意最后题,竖式上的计算结果是3.00,如果有横式,只要写成3
2、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再订正。
第1题,小数点没对齐。第2题,得数的小数点没点 上。第3题,只写了小数部
分,整数部分要写0。
3、口算第50页的第1题。
指名读得数,注意能化简的要化简。
4、完成第50页的第3题。
看线段图,说说图意。看线段图分别提出加法、减法算的问题。再算一算。
三、检查预习作业。
四、学生作业:第2题




第二课时: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
p.48、49的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
法。
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
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8+1.4,读,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补充竖式,指出:小数点对齐后相加。
二、学习新知:
1、提前板书书上的4件商品的单价。
问:昨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学会了小数的加法和简单的小数减法。
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化简)
举例较简单的减法:(1)4.75-2.65;(2)4.75-3.4
分别用竖式算出 上面的减法,并比较不同:第2小题小数部分缺一个数位,可以
补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减 ,直接移下来。
2、继续看4件商品的单价,提出较难计算的小数减法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式并板书:8-4.75 竖式(略)。指竖式问:这题在计算
时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引导:被减数小数部分没 有,要补0,变成8.00后算。8.00-4.75时,可以先
不考虑小数点,当成是整数减法来算… …)
3、验算:这题比较难,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来验算。
补充加法验算的竖式。规范其书写格式。
4、与“4.75-3.4”的竖式比较:为什么 两题都出现了小数部分有缺位情况,一
题可以直接算,另一题却要补0后再算?
(指出:被减数有空位要补0,减数有空位可以不补0。)
5、学生练习另几题较难的减法计算(做在书上)指名板书。讲评。
3.4-2.65 8-2.6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第3题,读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两个问题。
交流解法。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吗?
2、完成练习八的部分题目:
(1)第4题,强调做这类题的要求:对的要打“√”,不能空着;错的打“×”,
然后在旁边空的地方 订正。
再分别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2)第6题。读题后,学生把算式写在书上,再交流。

四、检查预习作业。
五、布置作业:
p.49第2题,p.50第5题


第三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p.51练习八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 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2.6+8= 0.86-0.4= < br>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提醒:竖式时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口算时更侧重整数
部分和整数相加, 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加。要看清楚数位。
2、笔算:3.6-1.28= 7.18-3.6=
学生列竖式计算,比较两个计算。发现前面一题要补0后再减,后面一题可不用
补0。 3、小马虎在计算3.56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
到了4.23。 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教会学生用还原思想解决这类问题:4.23-3.56=0.67,3.56+6.7=10.26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83-0.5= 9.2-6= 2+2.8=
3.4-3.1= 0.73-0.23= 3.6+2.4=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2、第9题。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这是位体温偏高的病人。……)
分别计算:这一天,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病人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
这一天开始时与结束时,病人的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引导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快;折线平说明变化慢。
可按段数相差的格数,找到变化情况。 相差不多的再通过算的方法来进一步确
认。
3、第10题。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再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提问的范围:提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不要问如“哪个最贵?”之类的问
题。
4、思考题: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
2.76。你能帮他算 出正确的结果吗?
要求学生用刚才教的还原方法来解答。交流讲评。
三、检查预习作业:
对比练习:
0.17+0.06= 0.79-0.04= 1.3+0.03=
0.17+0.6= 0.79-0.4= 0.56+0.4=
要求学生看清楚位数再加减。
四、布置作业:(略)





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p.52的例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 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 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

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题组练习:4.3+7 4.3+0.7 4.3+0.07
观察后说说:(1)这组题有什么联系?(2)通过这组题,你觉得做小数加法要
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1、课前板书:水彩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
问:现在我要每件商品买一份,需要准备多少钱?
指名列式:8.9+3.6+6.4+1.1
(可能会有学生列式的时候就考虑了简便的问 题,指出:列式的时候,我们一般
要按照题中的顺序,这样可以不遗漏不重复。)
观察这些加数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算?
(由于有预习,所以不少学生都会考虑简便的问题。)
板书简便的过程:=(8.9+1.1)+(3.6+6.4)
=10+10
=20(元)
问:为什么这里要用“( )”? 说说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复习加法运算律:a+b=b+a,(a+b)+c=a+(b+c)
找找例题中哪里运用了加法交换律?那里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指出:运用加法运算律,也可以使我们的小数加法变得更简便。
整数简便计算一般是要把加数凑成整百整千数,而小数加法一般只要凑成整数就
可以了。
2、凑整练习:
板书3.3,问:你能说一个小数和它凑成整数吗? (2.7,0.7,8.7……)
问: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得完么?指出:我们只要看小 数部分,和0.3
凑成整数的是0.7。为了统一,我们就用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来继续凑整。
7.2, 1.76, 2.37, 3.34, 0.237, 2.178
(老师依次板书上面的数,学生依次说出另一个小数,老师继续板书)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2 16: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55406.html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新全册)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