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2 16:03
tags:表格版, 苏教版, 五年级

-

2020年11月22日发(作者:谢克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版
第一单元 认识负数
单元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
和负数。
2.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知道0即不是
正数也不是负数。
3.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经历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 拼等活动,把不规则图
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
问题的策 略,并提高估计能力。
5.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单元重点
1.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3.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单元难点
1.体会正数和负数的联系和区别。
2.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3.用数方格的方法估算实物的面积。
单元课时
分配
认识负数 2课时
面积是多少 1课时

课题 认识负数(一)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的背
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
教 学
2、
目 标
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不是负数,负数小于0。



体会正数和负数的联系和区别。





温度计



一、 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 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谈话:
随着这熟悉的音乐,让我们一 起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天气
预报节目。在节目中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
气温资料,并通 过温度计来显示。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学习例1:
(1)认识温度计。

温度计显示南京的温度,学生看温度计读出多少摄


氏度。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

度来计量温度的。

提问:南京的气温是多少怎么读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问:好,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你是

怎么知道的?

小结:这是零刻度线,表示0℃。
提问:出示上海和北京的图片以及温度表。问:上
海的气温是多少?北京呢?
了解:上海的气温是4摄氏度,南京的气温是0摄
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2)产生认知冲突。
提问:北京的气温和上海的气温一样吗?
了解: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
正好相反。
提问:那你们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
个温度的呢?
(3)介绍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3、练一练巩固气温的表示方法。
(1)完成练习第2页的“试一试”。
(2)看图写一写温度,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2题。
4、小结: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零上的温度怎么表
示?零下的温度呢?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学习例2
提问: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引 导学生交流,
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
面低155米)。
提问:两地的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基准来表示的?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 844米,可
以记作:+ 8 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
米。
2、练一练
(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海拔高度:完成第6页1题。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
面:完成第6页2题。
三、归纳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1.描述:像+ 4、19、+ 8 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 4、- 11、- 7、-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2.体会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关系。
提问:你会比较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吗?
小结: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提问:0是正数还是负数?
说明: 0在实际生活中用来表示基准,比如海平面、
零摄氏度等,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
(1)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第6页第3题。
(3)阅读 “你知道吗?” 第9页
了解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负数,并说说负数所表示的实
际意义。
2、第6页练习一的4、5题。
3、完成练习一第6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收获?

1.收集生活中用到负数的地方。

2.完成家庭作业第一页。




认识负数(一)

像+ 4、19、+ 8 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 4、- 11、- 7、-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

都小于0












课题 认识负数(二)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 、增与减
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
教 学
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目 标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
重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
点 的数量。
文 难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本 点

教 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3000、+4200、-1800、+2700、-900、+3700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
教 况,出示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表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
数。
学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1)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
数表示。
过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2)你认为这家服装店生意总体情况怎样,为什么?
3、学生完成久教材第4页试一试。
程 三、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
米,到了什么地方?
生: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小华如果
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
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
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
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1)填一填,读一读。
(2)观察数轴上的数,你有何发现?
5、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9页第7-10题。
2.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负数来源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生活中,还有很多
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完成家庭作业第二页。

负数的认识(二)

盈利与亏损

行走的方向与路程

上车的人数和下车的人数 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上升与下降
……






课题 面积是多少
1.让学生经历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等活
动,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初步
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
教 学 提高估计能力。
目 标
2.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
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文 难
用数方格的方法估算实物的面积。
本 点




方格纸、树叶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


一、分一分 数一数
(1)出示教材第10页的两个图形:
提问: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每个小方格表示一平方厘米。
(2)让学生独立尝试数方格计算面积。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的发现:

1.通过直接数方格,得出图形面积。

2.先分一分,再数一数,得出图形面积。

(3)提问:那种方法更简单,数起来也更准确呢?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把稍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

更简单、准确。(板书:分一分 数

简单图形再计算面积,

一数)

(4)4人小组活动,再次动手分一分。

汇报交流每个图形的具体、多种分法。
(5)小结:在我们遇到稍微复杂的图形时我们可以
通过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来计算 面积,这个算法更
方便更准确。
二、移一移 数一数
(1)出示教材第10页的图形
提问:你会数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数一数图形的
面积。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揭示新的矛盾:图中有些部分
不是整格怎么办?
(2)4人小组讨论:学生如果发现不了新的方法,
适合进行点拨,进行平移。
展示学生探索出的不同的平移方法:
方法1:把左边的三角形向右平移。
方法2:把右边的两个三角形向左平移。
提问:在平移的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那么面
积变了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面积不变,因为从整个操作过程中
看出纸的大小没有多出来,也没有少。
小结:在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时候,我们还可以
通过平移来算面积,非常简洁,平移前后的图形,形状
变了,但面积没有变。(板书:移一移 数一数)
三、数一数 算一算
(1)出示池塘的平面图。
提问:图中有的部分不是整格,但也不正好是半格。
该怎么办呢? (提出: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面积的方法。
(3)交流:估计学生有以下两种做法:1.整格的不
满整格的一起数,数出多少格面积就是多少。2. 把整格
和不满整格涂上不同的颜色,分类进行计数。
讨论:哪种方法更好?
引导得出:在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时候,我们把整
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 色,分类进行计
数,计算起来更加清楚,方便。
(5)独立计算银杏树叶的面积。
四、估一估 算一算
请学生拿出课前采集到的树叶。
4人小组活动:(1)估计树叶的面积,并交流估计
的方法。
(2)把树叶描在方格纸上,再算出他们的面积。
比较:计算出的结果和估算出的结果一样吗?
(3)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先估再算。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对我们的生活
有什么用处呢?





任意找一不规则图形估算出它的面积。
面积是多少


转化

不规则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

数格 分割平移


面积相等




































课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 学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
目 标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具体情况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进行个性化修改
文 难 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
本 点 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课件、方格纸、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


一、复习
1.说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教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呢?
学 二、导入新课
过 出示例1:
程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提问: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
积。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
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研究
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
算”。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吗?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
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到斜边重合。
教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
两个梯形。
学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到斜边重合。
(2)用课件演示转化过程并小结。
过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通过平移,可以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程 2.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例3表格和平行四边形纸片。
(1)小组交流,填写表格。
(2)组织小组讨论:
a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吗?
b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c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4)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
S=ah
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13页“试一试”。
作 1.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求它的面积。
业 2.教材第13页“练一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板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书转
设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 × 宽

S=ah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练习)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 边形的面
积。
教 学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来发展学
目 标
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 合、抽象、概
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等积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
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重 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难 灵活地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

点 运用等积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黑板
一、基本练习
1.填空:因为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和它面积相等
的( ),它的( )和平行四边形的( )
相等,它的( )和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又因为长方形面积等于( ),所以平行
教 四边的面积就等于( ),用字母表示:
( )
2.口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综合练习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
1.第一题
(1)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
它们的面积都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2)指名说说怎么画平行四边形,才能与图中的长
方形的面积相等。
2.第二题
(1)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计算它们的面积。
3.第三题
(1)提问:这块菜地近似什么图形?它的底和高分
别是多少?
(2)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4.第四题
明确要求这个停车场可停多少辆车,必须先求出这
个停车场的面积。
5.第五题
(1)计算长方形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木框 ,同桌互相演示并
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这是为什
么?
小结: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但由于
高变矮了,面积就变小了。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为24厘米,是高的两倍,这个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
探索并掌握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
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
目 标
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理解并掌握三角行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具体
情况
进行个性
化修改
难 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点 公式




投影仪、剪刀
一、初步感知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吗?你是怎么分的?
生尝试分,并展示。
师: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大小怎么样?你有什么办法证
明?(生:两个三角形重合)

总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用两

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满足什么条件呢?(板书:形状一样,

大小一样)

2.出示例4,明确题意。

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你

能说出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

交流你的方法。

3.提问: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

三角形的面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旋转、
平移、重叠。
让学 生观察演示过程,说说发现,并相机总结:每个平行四边形中
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同的;每个涂色三角 形的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
形面积的一半。
4.揭题: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可

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探究公式
1.动手操作,填表分析。
(1)出示例5中的三角形。
①按角的特点分类,:这几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直角三
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说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③每人从第123页上选一个 三角形剪下来,与例5中相应的三角形
拼成平行四边形。(要提醒每个小组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三种 都要
齐全)
教师加强巡视,对拼平行四边形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④组织讨论:通过操作,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
有什么特点?
进一步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
(2)根据要求 测量、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分别
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呢?
(3)汇总数据,填写表格,初步归纳。
①要求学生把小组内得到的不同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②提问:你是怎样算出三角形的面积的?
从表中你能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联系?
2.讨论交流,得出公式。
(1)出示讨论题,小组开展讨论。
①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
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呢?
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2)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一个问题时,课件演示将每组中两个三角形重叠,让学生
明确认识到:不管选择哪种三角形, 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必
须完全相同。
②交流第二个问题时,课件可以闪烁相应的底和 高。得出:每个三
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面 积的一半。
③引导学生逐步表达如下的思考过程: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每个三 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二底×高÷2。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4)让学生看书上的例4、例5,回顾刚才 的推导过程。如果还有疑
问,可提出讨论。反馈时要求学生用清晰的语言表述三角形面积公式
的 推导过程。
三、应用公式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再说说应用的面积公
式。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l题先让学生回忆拼的过程,再回答。第2题看图口答。两题都
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 3题。
第1题口答。,
第2题独立练习,要求先想一想面积公式,再列式计算。交流时,
再让学生说说每个三角形的底 和高分别是多少,以及计算时为什么要
“÷2”。
师:第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它的底和 高分别是多少?(直角
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交流。
五、全课总结
今天获得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

作1.教材17页练习三1-3题

2.课堂练习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面积=底×÷2 S=ah÷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p.17、18练习三的





课 题
第4~10题和思考题

1.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
教 学
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目 标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
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投影仪,三角尺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一、检查预习作业:(挑选部分讲解)
1.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
三角形各一个。
(黑板上事先画好两行互相平行的点子线。)
指出这题和方格图的不同:方格图上的底和高是 通过
数格子得到的。而这张图的高度是固定的,只要考虑底。
教 画一个底是7的三角形。问:再画一个和它面积一样
的三角形,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可以利用原来三角形的底画,只要再另选
学 一个顶点就可以了。
(方法二: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先画底为7。)
选择方法一,画出若干种,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等底
过 等高”
指出:这样一组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是一样
的。
程 画一个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应该是多
少?为什么?画一画。
2.量出所需的数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指出:在量的时候,尽量选择整厘米数。不能取整厘
米数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
3 .一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60米,高是15米,如果每
棵番茄占地30平方分米,这块地可以种多少棵番 茄?
指出:要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
4.用纸剪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
它的面积。
指出:在画的时候,可以取简单的数据,比如底是4
厘米,高是2厘米等,这样可以方便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口算。老师统一要求开始,学生写,再交流校对。
2.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
半?为什么?
为了交流的方便,先给4个三角形标上号。
问:读完题目要求,你觉得先要知道什么?(平行四
边形的底和高)
找一找,哪几个三角形面积是它的一半?
(1号:等底等高,是一半。2号、3号:等高不等 底,
不是一半。4号:虽然不等高也不等底,但底和高的积等
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所以也是 它的一半。)
指出:这里我们找到了两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最方
便的情况是找等底等高,只 有一个相等的肯定不是,两个
都不符合的,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
3.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且形
状不同的三角形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想乘得18)
列举出:1×18=18,2×9=18,3×6=18
学生画出尽可能不相同的三角形,并在每个三角形下
面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教师巡视检查。
4.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5.有 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25米,高是22米。平
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 少
枝?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6.下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50平方厘米,
涂色的三角形面积各是多少?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
高,所以面积是它的一半,即:50÷2= 25平方厘米
补充:剩下两个白色的三角形和也是25平方厘米
7.七巧板: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该七巧板。
依次从大到小算出各块的面积,并说明理由。




1.练习册上的有关作业,2、剪第129页上的梯形
板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面积=底×÷2 S=ah÷2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材19页例6,20页试一试、

练一练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
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 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

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

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

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
思想的价值。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
习自信心。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


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剪下书后的梯形(学生用)



一、回忆旧知,引出话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面积的计算。
(出示画有梯形 的小黑板)这是什么图形?想一想,
怎样的图形称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梯 形。)
你知道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谁愿意来指着黑板上的
梯形说一说?(师在学生指出上底 、下底、高后随机标出
a、b、h)

1. 那么怎样 计算梯形的面积呢?你准备怎样来推导

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同桌交流)

师可以适时启发: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在推导三角形

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的呢?

对!我们在研究一种新图形的时候,都是想办法把它

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再求出新图形的面积。

2. 今天我们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有一些什

么想法,能把你心里想到的东西跟大家说说吗?(板书课

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计算梯形的面积,
可以先想办法把梯形转化成已 经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
设计意图:这里为学生的学习作了一些铺垫,一是基
础知识方面 的,回忆梯形的有关知识为探索梯形面积的计
算方法作知识上的准备,二是解题策略方面的,突出“转< br>化”思想的重要性,并提示学生在研究梯形时可以怎样思
考,这样可以降低一些学困生的学习难度 ;直接引出话题,
更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
1.师继续启发:你 准备用几个怎样的梯形来研究?(2
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为什么?(因为它们可以拼成平行四
边 形)师及时鼓励:你的猜想够大胆!根据上节课学习的
知识,想到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一定能拼成平行 四边形
了。好,那么任何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究竟能不能拼成平
行四边形呢?如果能的话,又该 怎样拼呢?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剪好的梯形,看看哪两个能拼
成平行四边形,先拼一拼,再 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每
个梯形的面积,填好表后在小组里交流。
2.(出示例6)学生动手拼,并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的面积,填表、交流。
3.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
么关系?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
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
积?
学生汇报结果: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2个梯形是完全相同的。
(2)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 与下底的
和,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就是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则
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
积 =(上底+下底)×高÷2
(教师随机板书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梯 形 的 面 积 =(上底+下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有a、b和h分别表示
梯形的上底 、下底和高,那么你准备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
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独立尝试,指名板演:字母公式:< br>s=(a+b) ×h÷2)教师再次强调公式中的“÷2”,这儿的
“÷2”能少吗?什么?
5.试一试:P20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思考过程与
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通 过学生大胆猜测,如何选择图形——动
手操作——观察、交流、讨论——汇报得出公式的系列过
程,使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一步步向前探索的需要,这个
让学生经历“建立猜想、实际操作、观察发现、 抽象公式”
的过程,既使学生理解了公式的来龙去脉,锻炼了数学揄
能力,又能使学生实实在在 经历了由建立猜想到实验验
证,再到归纳发现的全过程,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0练一练 第1题
提问:涂色梯形的面积与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
么关系?
2.完成P20练一练 第2题:
(1)提问:你能准确说出每个图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吗?
(2)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3.完成P20练一练 第3题
结合题意,使学生先读懂题目,并理解“横截面”的
含义:
(1)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横截面”的?
(2)指一指,图中的物体的“横截面”具体在哪里?
(3)再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系列练习,让学生在观察直观图形中
进一步加深梯形与相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的理 解,以
及利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从而巩固梯形面积计
算公式。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回想一下,我们是
如何推导出它的 面积计算公式的?想一想,通过剪、拼能
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
后去试一试。


1.练习四第1、4、5题

2.课堂练习


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p.21

练习四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

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2.培养灵活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概念
能较熟练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三角尺



一、画图(图:一直角)
问:你看到什么 两条边上分别标上长度:4厘米,2厘

你能联想到什么图形 面积是多少
(1)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4×2=8平
方厘米
(2)三角形,底4厘米,高2厘米,面积:4×2÷2=4平方
厘米
(3)梯形,补充算式×2÷2指名画完该图形.
关注细节:(1)在计算时,最后的单位名称不要漏写
(2)画图时,要把关键长度的数据标出来.
(3)题目中,最后问题带的要写答句.
二、检查预习作业:
教 1.看图计算梯形的面积.要让学生明确互相平行的两
条边分别为上底和下底,并不是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确
定了上底和下底之后再确定高.
学 2.学生有困难的题:用58米长的篱笆,在靠墙的地方
围一块菜地(图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指名说说梯形的面积,师板书.
过 对照公式,找已知条件和所缺条件.
明确:还缺上底和下底的和,通常可以用上底加下底,
但这题中要用三条边的长度减去高.
程 算式:(58-10)×10÷2=240平方米
三、完成书上的练习四: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
每个 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三边形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分米
指名读题,比画该题.学生列式交流.
2.下面图中哪几个梯形的面积相等 ,为什么 ?
观察,问:这些梯形有什么共同点 (高相等)
利用这个特点,你觉得可以怎么找面积相等的梯形 为什

(方法一:分别算出四个梯形的面积.
方法二:只要看上底与下底的和是否相等.)
学生数一数,算一算,交流最后结果.
3.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
积.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银苏号滑翔机模型的尾翼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
形组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观察图后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算
交流方法:方法一,梯形面积乘2.方法二,移动后得到
一个平行四边形,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第5题,学生读题后解决.讲评时要注意(1)计算方
法的指导;(2)单位的转换.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课堂练习相关练习



板梯形面积的计算
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设S=(a+b)×h÷2







整理与练习

1.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
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熟练地加以教 学 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 标 2.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题




三角尺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
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
哪些相同之处?
二、练习与应用:
第1题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再比较三角
形与平行 四边形,最后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随后通过
推理,明确图形间的大小关系。
第2、3题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4题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
梯 形的画法。其中,三角形的底与高的乘积应是30;画
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3 0,具
体画法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第5题 练习学过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可以结合练习让学生再说一说有关的攻势已达到巩固的
目的。
第7题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1)整体面积 – 石
子路的面积;(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
19m,高是9m的平行四边形,再计算出面积。
第8题 要明确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
两条腰的长度,即都是8米。
第10题 计算 钢管根数的本质是求一个等差数列
的和,而不是计算着钢管堆横截面的面积。教学时,要通
过直 观示意图并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会球和方法的思考
过程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间存在的相似 性。
第11题 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可提醒学生联
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帮助解决高的测量问题。
思考题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
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本单元 第16页中的“你知
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思路。


整理与复习第6、9题


















图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
面积公式
S=ah
S=ah÷2
S=(a+b)×h÷2
……





















课题 校园的绿化面积

1、通过活动,使学生会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
教 学 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
目 标 2、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熟练掌握稍复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和技能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测绳或皮尺,多媒体课件

一、想一想,算一算
(1)课件出示第一幅草坪图,让学生观察,提出问
题。
(2)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 法,教师适时启发学生联
系学过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想可以怎样把这个五边
形转化为学过 的多边形。
(3)组织交流、汇报。
①把原来的图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②把原来的图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③把原来的图形看成一个长方形里去掉一个梯形
④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加深记忆。
(4)列式计算
强调:列式时要正确选择相应的数据,结果一定要





写上单位名称。

(5)出示两块花圃,让学生算出面积各是多少?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展示各种不同的割、补方法。

二、量一量,算一算

(1)分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准备好必要

的工具。
(2)选择一块合适的草坪或花圃,估计面积大约
是多少。
(3)实际测量,计算。
(4)组织交流,评比。
三、画一画,算一算
(1)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设计花圃的形状。
(2)在方格纸上画出花圃的形状。
(3)计算花圃的面积。
(4)组织交流、评比。





完成家庭作业第10页。





校园的绿化面积


分割、平移
复杂的图形面积 简单的图形面积

方法不一
























第三单元 认识小数

课题

认识小数

1.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
数,知道小数的单位名称及顺序。
(2) 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进行小数的化简。
(3) 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
作单位的小数。
单元目标 2.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小数概念的抽象和小数性质的探索过程,积累数
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
括一级合情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
程,体会小数的作用。
单元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单元难点
1. 理解小数的意义。
2. 会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第一课时:小数意义与读写。
第二课时: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和应用。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第五课时: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第六课时:求小数的近似数。
第七课时:整理与复习。
第八课时:整理与复习。
单元课时
分配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
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 br>教 学
互化。
目 标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会
读、写小数。


难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 )元 1分米=( ) 2角=( )元
1厘米=( )米 1分=( )元 1毫米=( )米
二、新授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
品的价钱。 橡皮的单价0.3 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
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

学生大胆尝试。 0.05 读作:零点零五, 0.48读作零点

四八 ,方法是什么?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

几分之几?0.48元呢?

提问:为什么?

思路: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

分,1分就是1元的__;0.05元是5分,是5个__,

也就是1元的___。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__。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
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1) 理解:1厘米是( )米,( )米可以写成
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0.01 米。 重复回
答,弄清为止。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2)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
米。
(3)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 这
三个小数呢?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
小数又表示什么呢?
三、延伸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 看着图形将( )
和( )写成小数。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
示分数和小数 ,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
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 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
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
几……
4.想一想: 写成小数是多少? 你能写一写、读一
读吗?
四、练习 :练一练第1、2题。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五、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练习五第2、3、4题。




认识小数
1分=0.01元 4角8分=0.48元
1厘米=0.01米 7毫米=0.007米











课题

认识小数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
教 学
2.
目 标
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计数单位及之间关
根据具体情况

系。
进行个性化修改

计数单位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啊?这节课
我们来研究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好吗?
板书课题:小数各部分名称及关系
二、新授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 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什么位?第二位……? 记数单位是什么?










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
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 10分米,也就是1
米是10个0.1米,或者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
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
探索1和0.1的关系?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
0.01和0.001呢?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
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 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
整数一样,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它们所占的位 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
位顺序表。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
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
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
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
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表示什么?0.26呢?
(2)0.008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
6.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
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
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 小数的小数点右边
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
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 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0.01)……
7.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填完后,交流。
提问:(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
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2)1里面 有几个0.1,10
个0.1是多少?
三、练习
练习五第8——10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练习五第5——7题。
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课题

认识小数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
教 学 性质。
目 标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重 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
点 概括 。
文 难
本 点
根据具体情况
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进行个性化修改

教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准备题:(1)1元 =( )角=( )分
(2) 在下面( )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 =( )元 30分=( )元 100毫米=( )米
(3)0.4里面有( )个0.1 0.40里面有( )个
0.01
2. 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教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例5:
2.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学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为什么?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过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
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这两
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
程 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
“0”,把小数化简。
3.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
0.10米和0.1米的大小。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小数的
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延伸
尝试例6
出示例题及题图,学生看图领会题意。
提问:你能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
么?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1.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
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
位小数。 0.4=( ) 3.16=( ) 10=( )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2)
为什么给三个数添 上的“0”的个数不同?(3)“10”
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四、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
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2.练习六的1—2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
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作练习六第3_5题。




板小数的性质
书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根据小数的性
设质,通常可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课题
教 学
目 标

认识小数
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
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
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
的?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
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
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二、新授

1.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


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9.7元 和5.9元 (2)6.79 米和6.85米

2.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

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

这个数就大。)
3.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出
示例7) 0.6元和0.48元
4.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
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 分位上的数大
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
数,以此类推。
5.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
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延伸
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
大小的方法。
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
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四 位。
四、练习
1.36页练一练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集体交流。
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判断: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六7——9题。
比较小数的大小

0.6>0.48 7.96<8.32 0.13>0.19

比较小数 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

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 就

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
类推。















课题 小数的改写

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
教 学
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
目 标
际问题的过程。
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难 能正确进行改写。



教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口答:3840000=( )万 34900000000=( )亿
说说是怎样把这些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的。
2.导入: 在日常生活 中,为了方便,我们常常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今天,我们要继续
研 究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板书
教 课题: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探究新知
探究例8
学 1. 读题后出示要求: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
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思考后先说一说,也可以把遇到的困
难说一说。如有困难,师可启发:(1)读读这个数。想想:
过 384400接近多少万?如果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
的数,得到的结果是整数还是小数?
(2)如果学生认为是38万,可追问:这个结果是准确数
程 还是近似数? 从而明确:按要求改写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小
数。
(3)再问: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应该是
多少?
(4)得出结论后,强调:小数后面应添写“万”字。
2.比较改写前后的两个数,思考讨论:
(1)改写后得到的小数的小数点是在原来整数哪一位的
右边?
根据具体情

进行个性化
修改
(2)今后在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时,还
可以怎样做?
3. 尝试例7(2)
出示要求: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多少?
3.让学生独立尝试,说说怎样想的。
(2)归纳方法, 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试一试”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
交流。 明确: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整数部分写“0”。
5.P40/练一练1和2 学生独立完成后, 集体校对,说说
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强调: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
写时要用“0”补足 。
6.归纳把一个数改写成用用“万”或“亿”作单位的
数的方法: 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的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明确:
(1)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
点,同时要在改写的小数后面添上“万 ”或“亿”字。
4.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三、巩固反思: 练习七1—3 题
1.学生根据每道题的具体要求分别进行改写练习。
2.引导学生将改写前后的数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体
会。
四、看书质疑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七第4----6题。
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84400=38.44万
149600000=1.496亿


课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
数的近似数,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 常见事物的数
教 学
量。
目 标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重 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
根据具体情况
点 的近似数,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数量。
进行个性化修改


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数量。






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
数。 7936(精确到百位) 16493(精确到个位)
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2.导入:我们已经回用“四舍 五入”法求整数的近
似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教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9。
(1)讨论第一个问题 依次说说:精确到十分位
学 要保留几位小数?要看小数的哪一位?怎样确定近似
数? 明确:
①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数,只要看百分
过 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大于5,所以向十分位进1。
②得到的1.5是近似数,所以要用连接。
(2)讨论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么想
程 的,再次强调得数用“≈”连接。
(3)思考讨论: 比较 近似数1.5和1.50,哪一个
更精确一些?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
么 ?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中取近似数的过程说说体会。 明
确: 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而1.5 0是精确到百分
位的结果。所以1.50要比1.5更精确一些,正因为如此,
所以近似数1. 50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2.“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
怎么想的。
3.归纳方法: 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求
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些什么?明确: (1)先要弄
清楚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强调:要正确
使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独立完成。 强调:把2.962精确到
十分位时,不能丢掉结果末尾的“0”。
2.练一练2。
(1)指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的两个要求。先改写
再求近似数。
(2)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分别说说改写的方法和求似数的方
法。 想想:为什么前面用“=”,后面用“≈”。
(4)把改写后的小数和求出的近似数分别放入原来< br>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比一比,再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
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近似数的应用 价值。
3.练习七4。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注意把9.9674
分别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结果,根据情况适当加以
指导。
4.练习七6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一组后交流,说
说怎样比的,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独立完成右边一组。集体交流。
5.练习七7。
(1)提醒学生看清要求,独立完成前两项。指名板
演。
(2)集体交流,注意格式和单位。
6.练习七/8 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指导完成总产量的
改写,并保留一位小数。注意格式。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对大家说
些什么?




练习七/5、7、8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496亿千米≈1.5亿千米(精确到十分位)
1.496亿千米≈1.50亿千米(精确到百分位)

































课题 整理与练习(一)

通过回顾和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
教 学 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 数
目 标 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
数学的情感。












整理和概括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小数知识的实际运用。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小黑板
一、回顾与整理.
1.师;这一单元,我们认 识了小数,你能说说通过
本单元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了吗?
在小组中说说,自已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教师指导学生回顾。
2.出示三个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










(1)举例说说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3)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归纳。
二、练习与应用
1.指导完成第1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说说是怎样想的?
问:右边的小数和左边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2.指导完成第2题。
提问:每一大格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一大格是0.1,每一小格呢?
第二个□在几和几之间呢?应该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回报答案。
完成后让学生读一读。
3.指导完成第3题。
提问:鸡蛋的重量在几和几之间?是几千克?
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在多少度和多少度之间?是多少
度?
学生在书上完成填写。
4.指导完成第4题。
读一读,问:每个小数中的“5”分别表示多少呢?
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这说明什么?
5.指导完成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并交流。
三、课堂总结:






板整理与练习(一)
书整理要点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设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学比较、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 br>计 或“亿”作单位的数























课题 整理与练习(二)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大小的比
较方法及小数的改写,对所学知识加以梳理。
教 学
2、在探索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目 标
的能力和反思自已的学习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态
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 通过调查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理解学生的意义和重
点 要性。










校外社会调查是否落实到实处。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皮尺或卷尺、课前调查内容
一、练习与应用
1.先说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再完成第6题。
完成后选择10.49○9.52 8.16○8.160
0.09○0.8说说比较的方法。
2.指导完成第7题。
师问:怎样找出最小数?怎样排列比较快?
指出:要看清是从小到大而不是从大到小。

0.056﹤0.065﹤0.506﹤0.56﹤0.6

3.指导完成第8题。

先读一读题中的数,在改写。

师问:怎样改写用“亿“作单位?如要改写用“万”

作单位呢?

用“亿”作单位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要看哪一位?

二、探索与实践。

1.指导完成第9题。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师问: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自己身高的?结果是多
少厘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
立定跳远跳了几次?最高成绩是多少?怎样测量
的?
2.指导完成第10题。
学生汇报
师:生活中你还了解到那些地方常常用到小数,说给
大家听听。
3.学生汇报课前查找的11—13题的资料。
交流汇报,教师指导。
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0000千米。
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118140万人;少数
人口有11360万人。
三、评价与反思。
1.读一读评价指标,说一说含义。
2.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适当鼓励。










整理与练习(二)
赤道长度:40000千米=4万千米
汉族人数:118140万人=11.814亿人
少数民族人数:11360万人=1.136亿人





















第四单元 单元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1. 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教 学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目 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
识和能力。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
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
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二、新授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
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
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
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1)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2)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
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口答。
4.完成练习八的第2题
独立完成,教师指导。
5.完成练习八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1)(2)(3)题,教师讲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
自己学得怎么样?




练习八第2、3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4.75+3.4=8.15(元) 4.75-3.4=1.35(元)

4.75 4.75

+ 3.4 - 3.4

———— ————

8.15 1.35
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2 16: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55407.html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