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内容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以及说课稿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2 16:15
tags:幼儿园, 大班数学教案, 说课稿

-

2020年11月22日发(作者:郭功森)
大班数学教案以及说课稿
湖南大学南校区幼儿园大班组教研活动“如何说课、评
课”
大班数学“二次分类”说课稿
执教、设计人:何云慧
一、
教材分析 < br>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而数学
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
这个数学活动时, 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
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
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 通过听老师讲、看
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
程。“图形的二次 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
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 br>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 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
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
望通过自 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
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 级分类,
但是不能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
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 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
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
自己 对事物的外部特
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二、 目标确定
新《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
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 问题
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
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 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导幼
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
探索, 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
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 们发现
“图形二次分类”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
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 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
定位于:
1、 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
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 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
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幼儿说出图形两个层次的特征,体验包含关系,
学习二次分类。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 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
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
和层次 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
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于是,在一开始,我就将 问题抛出
来,“如何将这么多混在一起的图形分出来,你们认为可以用
什么方法?”从第一、第 二环节的逐步加深,到最后按物体
的两个外部特征分类,将重点慢慢消化吸收;接着,就是如
何 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验;那么,难点是“如何让幼
儿理解包含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 幼儿自己先想办法分类;具体操作;
2、 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二次分类 的基本特征:
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经分好的两类图形,
再做一次分类。 < br>这里,我准备用积木演示,首先,我将红、黄两种不同
的三角形、圆柱形、长方形的积木混在一起 ,接着请小朋友
帮我分成两类(那么,
颜色只有两种,而图形却有三种,小朋友就会按颜色先
分为两组)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其中的一组再分一次(很
自然,小朋友就会按图形来分类了)
3、 幼儿再次操作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2 16: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55437.html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以及说课稿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