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精选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2 16:53
tags:数学, 小学教育

-

2020年11月22日发(作者:茅绍之)
集体备课记录表1

时间 2014年10月10号 地点 段庄小学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主发言人 吴玉芝 发言主题
备课组工作计划
出席人员 吴玉芝、刘忠英、石翠红、袁帅、穆秋菊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1)有计划认真地组织备课组活动,进行 备课分工,
认真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保质保量地完成学
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2)加强备课组建设,备课组必须定时开展活动,
并且有活动记录。注重备课要备人、备重点。活 动主要
内容是:
(3)作业要本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
学质量的目的 ,精选,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讲评、
有督促。要倡导教师自己动手,精心设计编写各种练习
题、试卷和复习资料。
(4)认真做好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要
认真听足学校要 求的课时,不流于形式,要切实通过听
课、评课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要严格把好质量关,
全 面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
效果。有机会外出听课,要认真撰写听课体会,吸收 外
校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
平。
集体备课记录表2

时间 2014年11月6号 地点 段庄小学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发言人 吴玉芝
出席人员 吴玉芝、刘忠英、石翠红、袁帅、穆秋菊
缺席人员 无








1、百分数应用单元的反思:刚刚学习完百分数的
四个应用,结合学生在五年级的学习过的百分 数知识,
由于这是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百分数,也即是说学
生已经把所有的有关百分数的内 容进行一次整理,把百
分数的知识点与以前学习的倍数、分数也包括在一起。
因为倍数、分数、 百分数在这里都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
的关系。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就抓住了他们之间的相同点
进行 了归纳。把整个四类问题归纳为求分率、已知分率、
利息。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抓住分率是否知道,来区 分
求分率还是已知分率,再利找单位“1”的时候,单位
“1”的已知还是未知来区分对应分率 的寻找的列式的
差异。
比较前后两个班级的教学,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在
进行整理复 习的时候,单纯的采用整理是显然不行的,
如何有效地把知识的整理与配套的练习整合起来,这是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是先练习再让学生发现整
理,还是整理之后在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还是把 两种
方法组合起来,这样的话又如何解决大量的练习于仅有
40分钟之间的矛盾呢?还有是在进 进行练习的时候一
定要把有针对性,明确一道练习的关键的训练点在哪
里,练习的深度由该如何 把握。像课堂上采用的两道练
习题,第一道练习的关键就是体会单位“1”与运算乘
除之间的关 系,而第二题就是体会关键句与对应分率之
间的关系。
比较新教材与旧的教材,发现学生的整 体掌握不是
很好,记得在旧教材的时候,在教材的安排上时常会有
一些比较整理归类的题目出现 ,这样学生通过练习就可
以知道如何区分和掌握关键点。而现在的新课程缺少的
就是这样的比较 归纳,为了防止学生套用公式。数学的
完善往往是在比较中发现个体的差异,从而加深影响
的, 看来早后面的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假如这样的数学问
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辨析能力。
集体备课记录表3

时间 2015年3月25号 地点 段庄小学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主发言人 石翠红 发言主题 圆柱、圆锥教
学建议

出席人员 吴玉芝、刘忠英、石翠红、袁帅、穆秋菊
缺席人员 无




1、我们六年级数学老师围绕圆柱、圆锥这一单元的教
学,就下面几个方面展开交流:
教学目标:表述要具体、确切,不贪大求全,便于




评价。
教师的教学行为:按教学进程,写出讲授、提问、
实验、举例等教师的行为。
技能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训练的教学技能是由
若干技能要素构成的。对训练的技能应注明其构成要
素。 这样便于检查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成果,这是训练
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识别、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项内容。
学生学习行为:教师能估计到的、学生在回忆、观
察、回答问题时的预想行为。对学生行为 的预先估计是
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的基础。
教学媒体:将需要用的教学媒体,按顺序注明,以
便准备和使用。
时间分配:教学中预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持续的
时间。
石翠红:这些数学技能评价单能够全 面的反馈一节课的
教学效果,具有通用性,就圆柱这节课的内容来谈,我
对演示技能评价单较为 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本节课
的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演示技能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这
节课的好 坏,演示是否有启发性,而并非是直观的演示,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演示,老师讲解演示和操作演< br>示相结合,逐步由直观演示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模型.
袁帅:这些评价单体现了新课程,新课标. 学生通过自
己的动手的操作,能加深概念的理解,在脑海中能建立
起图形的正确表象,我在教学 圆柱体的体积时,让学生
通过把圆柱体模型转换成长方体,让学生感受到长方体
底面积和高与圆 柱体底面积和高关系.从而较好的理解
和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穆秋菊:从练习技能评 价单来看,圆柱体表面积练习题
要体现出层次性,要由求用基本的概念公式来解决简单
的基本图 形习题过渡到解决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实际日
常知识.题目要体现出层次性和难易度,评价手段要能
够及时的反馈出学生当堂课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刘忠英:在一堂数学课中,教师的各种教学技 能的应用,
对完成教学任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圆锥体
积时,不是仅单纯地演示用与 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容器
装三次水倒在圆柱体中,而是在演示前出示了三个圆锥
体,分别与圆柱 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
用这三个圆锥体容器都去装水,分别倒在圆柱体中,结
果 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出当一个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时,
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而且能理解为什么要强调“ 等
底等高”,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2、袁帅老师
新旧教材的对比
----《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第12册国标版的《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这节课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
的计算方法,而且还要会计算。
?在老教材中这是分为两课时教学的。
?我现在把两种教材的不同安排进行了对比。
1、老教材第一课时,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
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教材中介绍了把圆柱沿着高将 侧
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
而新教材中却提出了这样一个新颖的问题:沿着接
缝把商标纸剪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
解,总结下来其实也就是沿着高剪,但这样安排就更 好
的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老教材第二课时,着重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
方法,并进行计算。
而新教材紧 接着在侧面积教学的基础上,先出示了
例3,改变了以往先出现表面积的概念基础上,通过学
生 自己把圆柱展开、画图、分析、总结出表面积的计算
方法。前者学生是被动学习,后者变被动为主动,效 果
较好。
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学生掌
握情况也较好。但我总觉 得有些地方挖觉得不够,因为
时间来不及。
?记得去年教学这两课时,时间比较充裕,我进行
了如下的一些拓展。
?1、圆柱的 侧面展开图除了长方形,还可能是什么
图形?发现、创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识理解
掌 握之后,他们对于书本上没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兴
奋点与关注点。学生自己准备的圆柱,沿高展开后还 可
能得到正方形,这是一种特殊现象。学生自己得出了与
书上不一样的结果,觉得很兴奋。趁着 学生发现探索的
积极性,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将圆柱的侧面怎样展开。有
的说横着从中间剪一刀, 立刻有人反对说那还是两个圆
柱。横剪不行,竖剪过了,还能怎么剪?同学们犯起了
愁。在一阵 思考之后有人冒出一句:“斜剪!”“展开
之后是什么图形?”有人猜是三角形,有人说是梯形,
有人说平行四边形,带着种种可能同学们又开始给圆柱
穿上一层衣服,然后沿着斜线剪开,结论不用说 ,平行
四边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继续用平行四边形推导侧面
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柱的 底面周长,高呢?是
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斜边?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得出高需
要重新做垂线。 < br>?2、展开之后的图形可以怎样还原成圆柱?数学课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会展开那只是顺 向思维,
展开后会还原才能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 “长方形和
正方形都有两种还原方法,那平 行四边形是否也有两种
还原方法?”问题抛出又产生了分歧, 很多同学只会
按剪开之后的形状 还原,再换个方向竖起来就不行了,
总是上下各有两个尖角,其实这是学生拿平行四边形的
方式 有问题,让他们把平行四边形的斜边贴到桌子上再
还原,这样就有很多人展开了笑脸。“找窍门,怎样不
贴到桌子上也能正确还原?”细心的同学发现只要捏住
相邻的两个角就能轻松还原了,一句话— —角对角。得
到结论:只要是平行四边形一定可以围成圆柱。
?3、我让学生发现圆柱体表面 积计算公式后,为了
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我追问: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
长方形一定能思围成 一个圆柱吗?有的学生说:“不能,
只有圆的周长与长方形的长相等才能围成一个圆柱。”
也有 的学生补充说:“当长方形形的宽等于底面圆周长
也能围成一个圆柱。”于是我总结说:“是呀我们以后
要注意,只要长方形的一条边和底面圆周长相等时,才
能围成一个圆柱。”
?通过圆 柱侧面展开图的深入研究,通过圆柱表面
积计算公式的探讨,同学们打开了探索、创新的思维,
知道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面的内容,应深入探讨,多
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下节课我要补上上面没有来得及渗透的内容.
?新旧教材的适当对比、研究,取长补短,对教学的
成功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集体备课记录表4

时间 2015年4月22号 地点 段庄小学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发言人 吴玉芝
出席人员 吴玉芝、刘忠英、石翠红、袁帅、穆秋菊
缺席人员 无




围绕“比例”和“正反比例”这两单元吴玉芝老师提出
了以下三点问题:

1、“正比例的意义”是一个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




抽象的数学概念性知识。在教学中就直接采用课本中的
例题,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在这儿能创 设情
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日常概念,用日常概念来帮助理解数
学概念应该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感知 “正比例关系”(教
学设计中创设师生写字比赛的生活情境等)。
2、学生第一次接触正比例 ,教师不能在简单的引
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例2后就急于出示正比例的意义,
其实学生根本就 没有完成对新知的建构。如果能让学生
依靠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主动概括出正
比 例的本质特征,也许学生的理解要深刻得多,准确得
多。在学生充分体验正比例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应该 舍
得花时间,学生不懂坚决不急于出示概念。
3、在讲解了正比例的意义后,在学生还是囫囵 吞
枣、似懂非懂的时候,教师又忙不迭的给出判断题,人
为地进一步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混淆。 也许在揭示正比
例的意义后可以先出一组成正比例的例子,以帮助学生
巩固正确的认识,再出示 反例以进一步明确认识。
围绕这三点问题,我们六年级数学组的老师开
展了讨论交流:
穆秋菊:我同意李老师的说法.首先我会创设与学
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
会跟学生说,成绩的取得是与平时认真学习成正比的,
然后我才进入例题的学习.正如 作者说的一节课时间不
够,下节课我会出大量的习题来进行练习,从而让学生
得到知识上的巩固 。

石翠红:正比例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应从学
生的生活出 发,正如“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学生活中
的数学。教学例题时,首先设计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
如学生从家到学校上学的速度一定,也就是两个数的比
值一定,从而得出商一定。又如可以设计1分钟 跳绳8
0下,2分钟跳绳160下…………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认识到学习比例的重要性。 再来学习例题,让学生
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得出一种量随着另
一种量扩大而扩大 ,缩小而缩小,有什么变化规律?以
培养学生有规律的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来完成教学
任务 。

刘忠英: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必须要从学生的认知能
力出发,书本上的给出的 三个数量关系式起了很好的铺
垫性的作用,我们就可以从这三个数量关系式着手去编
写一些学生 日常生活实际的一些应用题,让他们去找规
律,发现规律,获得直接经验。进而抽象出正反比例的
数学概念和公式。

袁帅: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
新的概 念,如果在教学中单纯地从书上例题出发进行教
学,我个人认为学生会感觉比较抽象,因为书上的例题< br>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老师在教学时,可选
用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例子引出新知 ,这样做可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地去学习新知.在
巩固练习时,同样利用大量的 例题让学生多练,达到熟
能生巧的效果.

刘忠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内心深
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
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习正比例意义时,学生了解了
书上例题后, 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自己对正比例的理
解,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及早的对学生的发言
下 结论,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充分的表达出来,
尽管学生观察、归纳的程度不一,但确实符合学生的 认
知,从中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情
况。课堂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的这种探索 精神,对理解
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形式的指导,让学
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达到 真正理解正比例意义的教学
目的。

吴玉芝: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对于六年级的学生 来说,
这是一个新概念,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我们每一个
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 教学时让学生主动找
出和正比例有关的应用题,再由学生自己去寻找规律,
发现规律,从而真正 掌握正比例的意义,最终达到预期
的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记录表5

时间 2015年5月8号 地点 段庄小学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主发言人 穆秋菊 发言主题 《确定位置》
教学注意

出席人员 吴玉芝、刘忠英、石翠红、袁帅、穆秋菊
缺席人员 无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教学
注意点:

在前面的教材里已经多次教学确定位置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
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年级(上册) 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
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
方向。
二年级(下册)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等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

五年级(下册) 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
的位置。

本单元要从 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
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
法,以 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
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是根据《标准》要求,在小学数< br>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
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编排三道 例题和一个
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识,学会比较精确地
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安排 一次《实际测量》为内容
的实践活动。

1.在已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新的确定位
置方法。

例1要用“北 偏东30°方向6千米处”表示灯
塔1相对于轮船的位置。其中“北偏东30°”描述了
灯塔1 所在的方向,“北偏东”是新的方向概念,“6千
米”讲的是灯塔1离轮船的距离。例题教学的确定位置
是方向与距离的复合概念,可分成四步进行教学。第一
步呈现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的情境图 ,让学生看出
图中的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西北
方向,激活已有的方向经验 。第二步教学“北偏东”“北
偏西”两个方向知识。生活中经常使用东、南、西、北
四个主要方 向,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辅助
方向。航海时除了使用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以外还
使用北偏东、北偏西或者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式表示方
向。例题结合轮船航行的情境图,指出东北方向 叫做北
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方向
知识,初步建立两个新方向词的概 念。第三步根据情境
图上灯塔1和轮船的连线与正北方向的夹角30°方向,
把灯塔1所在方向 说成“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让
学生进一步感受“北偏东”的含义,体会北偏东30°
比 较清楚地描述了物体所在的方向。第四步利用情境图
上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算出轮船到灯塔1的实际距
离,从而知道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6千
米处”。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例题的 教学线索,在
原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先建立“北偏东”的概念,再陆
续添上偏东的度数和相应的 距离,突出“知道了物体的
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位置”这一思想方法。

2.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
相应的位置。

例2里的 “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
岛相对于灯塔的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指出清凉
岛的位置,需要画出“北偏东40°”这个方向,还要
表示出相当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图上距离。教材 在安
排学生讨论之后,利用小卡通的对话,突出了解决问题
的思路。

在平面图上确定北偏东40°的方向,要根据“北
偏东”的含义,以表示灯塔的点为顶点,正北方为角的
一条边,用量角器偏东40°画出角的另一条边。确定
灯塔和清凉岛间的图上距离,只要应用线 段比例尺的意
义“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千米”就能算出。让学生在
教材的平面图上画出清凉岛 的位置,还要给予三点指
导:一是“北偏东40°”的射线要画得轻一些、细一
些;二是在射线 上找到清凉岛的位置,可以用一个圆点
表示并在旁边标注“清凉岛”;三是把灯塔与清凉岛间
的 线段适当描粗一些,把射线的多余部分擦干净。

3.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3在平面图上用箭头示意了李伟 从家到学校
的行走路线,要求说出图示的行走方向和路程,在现实
的情境中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 。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明
白,要有条理地说出从家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少米到达
哪里,再向什么 方向走多少米到达哪里……最终到达学
校。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有的学
生 在描述时可能应用以前教学的“东北方向”,有的学
生在描述时可能应用现在教学的“北偏东60°方向 ”,
这些描述都清楚地说出了李伟上学行走的路线。但是,
要提醒学生注意平面图中给出了一些 角的度数,用“北
偏东60°”描述行走方向比“东北方向”精确。李伟
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与 上学的路线刚好相反,不仅行走
的方向相反,而且途经的标志性建筑的次序也相反。说
说回家路 线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如图中有
两个60°的角,一个角用于描述上学路线,另一个角用于描述回家路线。另外,从上学路线到回家路线能体
会“倒推”的思想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

4.在实践活动中实际测量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
距离。

尺是度量长度的工具。无论直尺还是卷尺都很难
直接度量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 ,一般把较远的距离
分成若干段,用尺量出各段的实际长度,相加得到两地
间的距离。为此,先 要通过两点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
着这条直线测量长度。实践活动《实际测量》着重引导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2 16: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55585.html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精选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