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初一数学全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2 17:57
tags:精品文档, 人教版, 小学数学

-

2020年11月22日发(作者:严英)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根据《 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本单元主要教
学三位数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 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
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 进位加法和退
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本单元 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
体的生活问题和或者生活情境引出计 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
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 教学与生活的
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课标》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
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增强估算意识,培养数感,并结合部分例< br>题,体现算法多样化。教材在编写时对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
进行提示和引导,以 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加强与实际应用的 联系,努
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和开放题,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
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方法。
难点:
1、连续进位加法
2、连续退位减法
突破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和实际问题中引出的,教师可利用教材 提供的背景,引出数学问
题,学习数学方法,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 学习的,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
讨论等方式学习,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习自主性。
3、加强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环节,同时也可以 利用练习中提出的估算要
求,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探索和讨
论。

课时安排:(共9课时)
1、加法…………………………………………3课时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
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 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
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
对实物的估量等。 < br>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
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 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
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
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
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
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 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与其他四
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 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
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重难点
1区分认识四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 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
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 拓展为“空间与图形”,
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br>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
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 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
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 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
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 教
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和推理能 力。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 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
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 发展
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
材,如把校园 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
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教学 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
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 们去观察
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 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
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
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
图形特征、性质, 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
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 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给予
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
和推理、交 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
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 、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
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 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
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 结
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
的目标。这样, 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如平行四边形
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 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
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 观认识
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
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 达形式。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
说,在小学阶段,尽管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定义式 是用
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动、具体
的语言对概念 进行描述),但低年级采用描述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
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 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
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 教材的编排
也是如此,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如周
长,只 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 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
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 立思考、不断感悟和
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因此,具体教学时,要认真研读《标 准》,仔细分析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
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有余数的除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是 :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项名称;学
会列除法竖式,并会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会计算有余 数的除法;会用除法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2.创设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3.内容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且形式多样。
四、单元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
地感知事物后面隐藏的数学信息,对收到的各 种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
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
七.突破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2.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恰当、适时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4.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探索和讨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包括9个例题 ,本单元的主要在“数的运算”方面:(1)能计算三位数的
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经历与他 人交流各
自算法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
果的合 理性进行判断。例1――口算(20×3)、 例2――估算(29×8); 例
1――笔算1(12×3)、例2――笔算2(18×3)、 例3――笔算3(24×
9) 、例4――笔算4(634×8)、例5――关于0的乘法、例6――笔算5(508
×3)、例7―― 笔算6(280×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
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
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标中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
度,这里仅仅牵扯到其中两个方面,大多是显性目标,另 两个隐性“数学思考”
“情感与态度”在字面上没有提及.但是,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必然牵扯到数学思考及情感态度,比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信心、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 适应与所有单元的教学,所以这里没有提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笔算。重中之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基础、常用)
突破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 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
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 基础上迁移、类
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
确 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难点:有两处:一是笔算竖式的模型建构,二是连续进位计算的正确率.
突破方法:多位数 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
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 的教学。
四、课时安排
教参规定用12课时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节。
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 br>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
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简析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 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
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 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
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 生
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
分数和小数打下 初步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
制, 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为了适
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 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
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 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
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教学建议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 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
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单元主题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游乐园”情境,出示
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来展示本单元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后面一
些例题的情境也是从主题图 抽取出来的,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
数学,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 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
一些更加适合儿童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 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
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 生在动
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给出分
数的概念后 ,即刻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
义。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 特点,组织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
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三 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
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
题, 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 课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可能性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 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教材说明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
存在的,而概率论正 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
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 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
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 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
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
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
理解数学知识。 < br>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
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 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
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 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
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2 17: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55724.html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的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