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3 18:01
tags:四年级, 说课稿, 初二政史地

-

2020年11月23日发(作者:潘存实)

《认识升和毫升》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这个单
元共2 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升”和“毫升”。
教材设计了三个数学活动,第一个数学活 动是通过比较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盛
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容积)的概念。教材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一样 的空杯子,
提出“哪个杯子盛水多”,通过书中同伴的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先把其中
一个 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
个杯子装水多。二是先把两个 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
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
通过兔博士的活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教 材
的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指导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课堂活动中,不能介绍
比较的方法, 而要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
方法。第二个数学活动,首先比较两杯 饮料多少。教材出示了两个粗细不同、高
度相同,而且装饮料的高度也一样的两个杯子。通过兔博士的话 提出“说说可以
怎样比较”的要求。通过两个同伴谈话的介绍,把这两个杯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
样大的杯子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多少。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
和量筒的内容。在认识了 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及它们的字母表示后,
教材设计了“把两个杯子中的饮料分别倒入量杯中 ”,让学生学习读量杯的刻度,
了解饮料的多少。
最后,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试一 试”是通过测量自己的喝水的杯
子的容量,来计算自己每天喝水量来介绍一个人每天补充水的数量140 0毫升。
“练一练”第1题是直接读出量液体的多少;第2题是填空;第3、4题是操作
活动, 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其中第3题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让学生利用已
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使两 个杯子里的水变得同样多。
(2)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 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
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 生
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
既可以体验 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
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 br>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
以及认识升和毫升 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
验。
(4)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 br>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难点: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 母表示;
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5)教法、学法

教法:依据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
础之上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探究发 现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运
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 习方法来参与教学活动。
(6)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本节 课由生活实际入手:出示三个不同的杯子,通过比较引出“哪个杯子
装水最多?哪个杯子装水最少”的问 题,让学生观察、猜测,导入新课,引起学
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 理念,此
环节教材设置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玩一玩,了解容量的概念。
1 .这个活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共同想办法解
决问题,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 全。
2.在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怎样判断的。
学生的 实验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比如:把甲杯子装满水倒入乙杯子里,甲杯水
如果剩下,就说明甲杯装水多, 乙杯装水少,如果乙杯不满,就说明甲杯装水少,
乙杯装水多;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分别倒进两 个一样大的杯子里,盛哪
个杯子水的水面高,就说明哪个杯子装水多。除了这两种方法外,学生如果有其
他办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容量的概念,告诉学 生:哪个杯子装水多,就
说哪个杯子容量大;两个杯子装水同样多,就说它们的容量相等。
活动二:量一量,认识容量单位。
1.教师拿出两个高度一样,装的饮料高度不一样,但粗 细不同的瓶子,提出
“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怎样比较。
有了 前面玩水的经验,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把饮料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的做
法。在这种思维的启发下,学生还可 能说出把饮料倒进更小的杯子里,哪瓶饮料
倒的杯数多,哪瓶的饮料就多。教师可以作为学习的参与者提 问“要想知道多的
比少的多多少怎么办?”自然引入测量容量的工具“量杯和量筒”。
2. 认识量杯和量筒。学生观察量杯和量筒,发现其特点是都有刻度,细心的
同学还会发现:量筒刻度均匀, 量杯刻度不均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量杯上
同样每格代表25毫升,宽度却逐渐减小,为接下来的读 数做准备。在学生充分
观察交流后指出: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认识“升 ”、
“毫升”及对应字母,说一说在哪见过升或毫升。
活动三:做一做,把两个瓶子里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的量杯中。
教师操作,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读出饮料液面所在的刻度并把读出的数写在
黑板上。读刻度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可以让读 对的学生说自己的方
法,实现学生教学生。要想准确读出液面所在的刻度,首先要弄清每个刻度代表的数量。为减少读数时的误差,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量杯中容量的正确方法,即视
线要与量杯的液面保 持水平。
活动四、量一量 ,算一算,知道一个人每天必须饮水量。

此活动是测量自己每天喝水的杯子的容量并计算自己每天的喝水量来引
出:一个人每天应该饮水大约14 00毫升。在操作中感知、感悟1400毫升的水有
多少,1000毫升的水有多少,建立空间表象。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 此,这个层次以
练习为主,精心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内容:
1.通过读一读,来读出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容器的容量多少,建立常用的
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空间表象。
2.通过观察填 出三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这个练习,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完成填
空,巩固正确读刻度的方法。 3.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同样多?这个练习是比较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试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4. 找四件大小不同的容器,先估计杯子的容量,再实际测量。 既可以强化学生
对容量概念的理解,又为学生提供估计的测量的机会,丰富课程的资源。
通过这几道有层次的练习,力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四)、归纳总结,提高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读刻度时应该注 意什么?让学生
畅所欲言,此时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及时评价。既让
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进而让学生调查
家中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 物品记录下来。这样又把学习延伸到生活实际,了解升
和毫升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 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巩固和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多处运用生动 有趣、富有挑战性、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参与数 学活动。体验到数学知
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 br>们思维的发展。
(五)说板书。




1.1 认识升和毫升


容量 容量有大小

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毫升( Ml)——比较小的单位

升 (L)——比较大的单位


板 书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明 了为根本宗旨,重在突出重点,清晰易记。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 标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
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 一位
数有余数的笔算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也是后面学习
三位数除以 两位数的基础和知识生长点。
(2)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这一学段的教 学,应注重学生从已有的知识
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质疑、猜想、观察、交流、归纳,亲历知识、方 法的
生成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十岁左 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理解算理
的能力,具有初步估算和简单计算能力。学习本课,建 议采用合作交流等方法学
习。通过交流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探索计算方法、培养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增强和提升计算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 数商的占位的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
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 标:经历学习估算和笔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过程;掌握三位
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
3)情感与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试商方法、商占位算理和竖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5)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采取合作交流、迁移类推、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新知。
学法:采用合作交流探索计算方法、培养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和提升
计算能力。
(6)说教学过程
1.课始激趣,导入新课。
课始,用观看动画片、兔博士配音播 放的方式呈现例2中的文字信息和表格,
然后教师提出:“如果让你来播报这段信息,你能把信息完整的 描述出来吗?”
这样在复述和描述中,让学生寻找发现已知的数学信息和确定所求的数学问题:
已知:红星小学师生去参观航天博物馆。博物馆规定:每批参观人数不得超
过60人,全校参观的师生 总人数是523人。
所求的问题是:全校师生至少要分几批参观?
这样,根据学生争强好胜 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选拔“播音
员”为情境学习出示是整十数的笔算,能吸引学生解决 问题的注意力,引领他们
走进自己喜欢的问题情境中。
2、分析梳理,引出课题
根 据上面的播放信息,教师提出要解答“全校师生至少分几批参观”这一数
学问题,你会解答吗?需要哪些 数学知识?
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活动中明白,要探究解答上述数学问

题,需要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知识,引出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师
板书)
3、探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
(1)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一位数)以及验算 ①师生根据课件录音提供的信息,着重对问题“全校师生至少要分几批参观”
进行分析与解读,特别 是对已知条件“每批不得超过的人数是60人进行讨论,
明确:“每批参观的人数最多是60人,可以小于或等于60人,但是不能大于60
人。 “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四能”中的必备能力。因此教学时,对
关键词“最多”“至少” “不大于”等进行了分析、理解与解读。
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
师生首先明确 ,求全校师生至少分几批参观就是求523里有多少个60,根
据除法的意义列式为523÷60。然后 估算,在估算中理解算理。
学生在估算过程中,可能出现如下几种方法:
生1:5个60是300,10个60是600,师生总人数是523人,所以不会超过10批。
生2:是不是可以分成8批,因为8×60=480,480接近523。
生3:8批不行,如果8批,还有523-480=43人没有机会参观,所以应是9批。
最 后教师明确:如果是8批,则余下43人没机会参观,如果是9批,就能
保证人人有参观的机会。这样先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在计算前
先估算,确定商的取值范围,逐步逼近准确值,探究过程 中,渗透了估算意识以
及以及为后面的商占位奠定基础。
③尝试探索竖式计算方法。

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笔算的过程中,师巡视,选取典型的竖式让学生进行板
演 。并对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交流,在辩论中明晰523里不能有800个60
或80个60,只有 8个60,所以竖式计算时,把商8写在个位上,表示8个60,
还余43,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523 ÷60竖式怎样算,还明白了为什么这样算。

生1: 生2: 生3:
8 8 8
60 523 60 523 60 523
480 480 480
43 43 43

④最后规范解答并验算。
523÷60=8(批)……43(人)
要点提示:
商8要写在商的个
位上。

验算:



答: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

(2)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商是两位数) < br>此知识点的学习,是借助“红星小学全校师生参加植树劳动,如果每50
人一组,那么最多能够分 成几组?”这一数学问题的学习为载体。
伊始,先对问题中的关键词“最多”是什么意思进行分析和解 读,接着根
据数量关系“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来估算523÷50的商是几位数?
在竖式计算时,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教师根据学情点名进行板演(预设
情况如下:)
生1: 生2: 生3:
523÷50=1……23 523÷50=10……23 523÷50=10……23
1 10 10
50 523 50 523 50 523
50 50 50
23 23 23
结合算理,师生针对上面的几种计算进行一一辨析和讨论,523里含有10
个50,所 以商十位上的1要和被除数十位对齐,并且个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
位。只有生3的答案是正确的,然后 规范解答如下:


523÷50=10(组)……23(人)
10
商十位上的1要和被
50 523
除数的十位对齐。
50
23
50除23不够商1,所

以商的个位写0占位。

答:最多可以分成11组。

4、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9页练一练,让学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问题解决的思路、
方法、步骤,同时也归纳总结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算理、 笔算方法以及笔算的
步骤:一想;二乘;三减;四落。
5、归纳总结
各位同学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表现和所得的收获,然后说给大家听。让
学生再一次感受学习的快 乐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7)说板书


2.2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


例2: 试一试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 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
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美 观、实用的
原则,再现本节知识的学习与建构过程,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特殊方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本单元的“解
决问题”之后学习的内容。本课时教材安排了“移多补少”和“已知部分和,求
单一量问题”。其中“移 多补少”教材介绍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方法是
利用平均数来解答,一种方法是抓住了数量差来解 答;“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
教材给出了提示,抓住两种购买方法的钱数差就是3双袜子的总价来作为 解决问
题的突破点和学习的切入点。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自 主探索、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学情分析
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学生已经对“移 多补少”和“已知部分和,求单一
量思想”有了初步的生活和知识积累。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动 手操作、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主体观念的提升并积累一些基
本的数 学活动经验。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结合具体的问题,经历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
②初步认识“移多补少”“整体代换”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和技能思考和解决一些典型问题,能
表达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的
合情推理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移多补少”“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
法。
难点 理解并掌握“移多补少”“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
法。
(5)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学法:建议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
意识。
(6)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
课始,师生谈话,说明数学与日 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可
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今 天这节课,老师就
和同学们一起共同走进一个新的领域,并经历用特殊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常
见的有趣问题的过程。板书课题: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2、探究新知。
(1)教学“移多补少”问题。
“移多补少”问题的教学,教材借住“要使两个人的书同样多 ,亮亮要给红
红几本书”这一数学问题来学习。
教学时,可以先采用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书 )的方式来初步感知,要使两
人的书的本数同样多需要“移多补少”才能实现。
在操作过程中 ,学生首先想到的方法是,需要先找到目前二人书的本数同样
多的部分(也就是红红的数的本数5本), 这样只需要把亮亮比红红多的书的本
数部分(9-5=4(本))除以2即可,这样得出教材中的第一种 方法:
把多的部分出一半,给对方。
9-5=4(本) 4÷2=2(本)
接着,师生继续探究,在理解“同样多”的基础上,求出两人的书的本数的
平均数,再取出比平 均数多的部分给对方。
9+5=14(本) 14÷2=7(本) 9-7=2(本)
最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优越性,说一说哪种方法更简单,在比较中深化两种
解答方法的相同与不同,体会 问题中蕴含着的数学思想:“移多补少”。这样,经
历自主探索典型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 略的过程,还能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思考和解题过程。
(2)教学“已知部分量,求单一量”问题。
“已知部分量,求单一量”问题的教学,教材通 过解答“一双手套和一双袜
子的单价”来学习。教学时,师生先观察课件,发现数学信息和问题:①一双 手
套和一双袜子共27元;一双手套和四双袜子共54元。 ②所求的问题是一双手
套和一双袜子的价钱。
在观察课件中,比较两组图片提供的信息的相同 和不同,找出相同的部分:
都有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不同的是下图中还多了3双袜子。接着得出:两次 购
买的数量不同,钱数也不同。(如下图)


据此,以此为“突破点”, 得出“54与27的差就是3双袜子的总价,计算
出这个差就可以计算出一双袜子的单价(54-27) ÷3=9(元),用27-9=18(元)
就手套的单价。
在观察中发现相同和不同,在不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3、巩固应用。
完成 教材33页练一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移多补少”“整
体代换”数学思想方法的优越性 ,并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4、归纳总结。
各位同学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表现 和所得的收获,然后说给大家听。让
学生再一次感受学习的快乐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5、说板书。


3.4 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例: 例:

1、把多的部分出一半给对方 1、先求出3双袜子的钱数

9-5=4(本) 4÷2=2(本) 54-27=27(元)

2、取出比平均数多的部分给对方 2、一双袜子的钱数

9+5=14(本) 27÷3=9(元)

14÷2=7(本) 3、一双手套的钱数

9-7=2(本) 27-9=18(元)

答:亮亮给红红2本。 答:一双手套18元,一双袜子9元。


板书设计遵循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再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与思维
方法的对比,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了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6-37页第四单元“线和角”的
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 学内容是“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包括以下几
个知识点:建立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空间表象、比较射 线、直线和线段的异同,
感受“有限”与“无限”的区别、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能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学习与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今后进一步学习
角、平行和相交 等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
线段、射线、直线是人们通过对自然世界现象 的观察和生活实践的体验抽象
出概念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图形与几何 内容
的起点。直线和射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
限延长”往 往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主要通过创设情
境、设计动态演示的教学课件,从有限 到无限,并辅以“观察法”“演示法”“讨
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表象, 理解线段、射线、
直线的异同。
(3)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 要求》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线段、直线、 射线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 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本特征,并会画出指定长度的
线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并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
能按照要求画指定长 度的线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并知道它们的特征,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难点:让学生形成“无限” 的观念。
(5)教法、学法
教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本节课着重让学生通过“画一画” 、“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说一说”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 语言表达能
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说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
(1)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线,之后 明确紧绷的弓弦、
人行横道线画出来都是一条线段,然后再认识线段的特征。
(2)教学 中呈现手电筒、太阳光线图片,让学生感受每束光线都从某一点射出,
射得很远,看不到尽头,初步感受 “无限”。
(3)启发学生想象:如果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会怎样?如果线段的一端无限延
长会怎样?

设计意图:教学射线和直线的基础是线段。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和直线都
是无 限的,从“有限长”到“无限长”是认识上的一次突破。教学过程中让学生
在形象材料的支持下,初步感 受了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并利用直观图形的变
化,让学生联系经验,发挥想象,感受无限延长的含义 ,形成射线和直线的表象。
1、反复比较,形成概念。
当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后,为 了能使学生的认识从表象上升为概念,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比较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点”的问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讨论的过程我也参与其中,对说得对的学生给
予 鼓励,对说得不准确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最后全班交流,形成表格,并以小
组为单位填写好表格。从表 格可以清楚地看出线段、直线、射线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形成三种线的概念。
设计意图:“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课改开始就是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在理解了直线、射线、线段各 个特点之后,展开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
点,有什么不同点,及时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能促进学生 更好地理解这三
种图形的本质特征。
3、拓展延伸,实践提炼。
由于学生已 有用直尺测量线段的经验,所以,最后设计了“画一条长4厘米
的线段”的操作活动,供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交流画线段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全
班总结画线段的方法:先确定一个端点,把指出的0刻度对准这个 点,沿直尺画
出要求的长度,再标出另一个端点,并说明线段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 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 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学生自
主思考,根据已有的认识自主完成,更能直接的解决学生的疑惑。让 学生通过“画
一画”“想一想”、亲身感受并结合生活经验,把生活经验上升成数学知识。
4、巩固应用。
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4题,在练习中提升自己的操 作技能,
巩固新知,形成表象,提炼概念。
5、归纳总结 。
提出“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怎样的收获?”
在回顾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学生可以对这节课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6、说板书。

4.1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


一、 二、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共同点 端点个数 长度


线段:直的 两个端点 可以度量

直线:直的 没有端点 不可度量 线段AB=4厘米

射线:直的 有一个端点 不可度量




板书设 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板书设计抓住了直线、线
段和射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主要特征 来进行比较,另外还图示了画出制定长度

的线段的注意点,要标出两端点的字母以及表示的方法。


《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好 找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还
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 ,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
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先教学 2、5的倍数的特征,后学3的倍数的特征,是因为2、5的倍数
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 显,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3
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并为此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同时为后续学 习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自然数和倍数、初步认识了双数、单数 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四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观察比较、自主探索的活动经验和能力,因此本
节 课采取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 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5倍数的数的
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 倍数。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探索
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2 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判断一个数是
不是2、5倍数的判断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
学的积极情感。
(4)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概括总结2、5倍数的特征,会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 一个
数是不是2、5的倍数。
难点:会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5)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兴趣中
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br>2、直观演示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然后
进行归纳总结,得 出2、5倍数特征结论
学法:本节课我在充分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下,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汇报验证”等学习方法,辅之以列举法、观察法、比较法。
1、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 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 自觉能力、思维能力、
活动组织能力。
2、合作交流法: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 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
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6)说教学过程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3 18: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58644.html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