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数学家励志故事小学数学新课标试题库(最新)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4 05:43
tags:小学数学, 新课标, 试题库

-

2020年11月24日发(作者:屈映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总目标)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数学思想的
三个层次是(数学发展)( 数学学习)( 数学解题)。
2、作为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
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 技能),更要发
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
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展)
性。数学教育要面向( 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
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
同的发展)。
4、(旧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版:是从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 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5、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
续)、(和谐)地发展。
7、《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
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
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8、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 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
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9、(旧版)数学教学活动 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
发展)的过程。(新版: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 动的过程。)
10、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应体现(以
人为本) 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11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
(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12、教师教学应该 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
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
13、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
关系,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
的(数学活动经验)。
1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 的过程和结
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
样)的评价体系 。
15、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
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16、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分别
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
面作了具体阐述。
17、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 (过程目标)。前者使用(了
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后者使用(经历、体验、探
索)等术语表述。
18、在数学各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分别是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
践)。
19、《课程标准》 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0、《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1、“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
为主的学习活动。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 1 )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22、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符号意识)、(空
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
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
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创新)意识。(旧版: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23、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学生自己发现
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 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
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24、“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
小,(数的运算),(数量的 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
(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25、“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 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
置)和(运动)。
26、“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
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
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
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二、简答题
1、简述《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目标的四个 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
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 ,应同时
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
学教育的标志,它对 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 学习,知
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目标是什
么?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
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 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
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数学 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
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
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
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 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
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 求结
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4、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标准》中将义务教育阶段 九
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学段,分别是什么?
答、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 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
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
( 7-9年级)。
5、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哪几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答:义务教育 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6、在数学各学段中,安排了哪几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答: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 程内容,分别是:“数与代
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答、“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有关的
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
意识,积累 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8、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
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 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
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9、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答:(1)创设良好氛围,
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3)突出思
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5)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
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10、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目标体系。3、改 革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
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
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次教
学改革从观念到实践特别强调 以下方面: (1)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2)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以第二学段为主)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 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
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
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 ,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
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
程。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要求评价: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三)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 与定量相
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12、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下谈谈你对数学的认识?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 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
的语言;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标准》对
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
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 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
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也起
关 键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
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 。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
数学有: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13、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 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
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
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
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习 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
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
陷 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2、在对待教学关系
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的职责在 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查
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
目标 ;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
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 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
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
极的氛 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
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倾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
内容不 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3、在对待自
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它教 育者的关系上,新课
程强调合作。
14、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
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
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
数学是 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
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 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
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
大技术发 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
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 一种文化,它的内
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生的数
学学习内容 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推理与交流等数
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
需求。有效的 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
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应当是一个生 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
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帮助他们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 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
者。5、评价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
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评价方法
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
关注他们学习的过 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
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建立
信心。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
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 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
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
息 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 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
的数学活动中去。
8、为什么说新的数学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即“以人
为本”,充分体现了“人人学 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
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目标。它特别< br>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
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 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
求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教
育改革 的征途中,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
力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 工作者提出了更新和
更高的要求。
(学段目标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 (量);体会(四则)
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
(估算 )。
2、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
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 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
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 体的()
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经历
简单的数据(收集 )、(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
理方法。
3、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 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
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了
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
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 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4、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
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
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
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
和 (画图)的基本方法。
5、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
分 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
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能借助计算器 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简答题
1、简述第一学段学生“情感态度”目标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
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
尊重客观事实。
2、第一学段“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答:(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 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
几 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
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简述第一学段对学生“问题解决”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
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
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4、简述第二学段对学生“数学思考”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
随机现象。
(3)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 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5、简述第二学段对学生“问题解决”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
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
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6.简述第二学段对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课程内容)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第一学段的“数与代数”领域包含的内容有(数的认识)、(数
的运 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2、第二学段的“数与代数”领域包含的内容有(数的认识)、 (数
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
3、“图形与几何”领 域包含的内容有(图形的认识)、(测量)、(图
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4、在“数的认识”里,第一学段要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并
能(认、读、写)这些数。
5、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是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
6、图形的运动现象有(平移)、(旋转)、(轴对称)。
7、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有(调查)、(测
量)、(实验)等。
8、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9、平均数是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中的教学内容。
10、第一学段认识的面积单位是 厘米2、分米2、米2,第二学段知
道的面积单位是千米2、公顷。
11、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有(平行)和(相交)。
12、在“图形的认识”这一内 容中,第一学段:能通过(实物和模
型)辨认几何体,而第二学段则是通过(观察、操作)来认识几何体 。
13、体积的度量单位有米3、分米3、厘米3 、升、毫升。
14、在第二学段,要求 学生了解比例尺,并在具体的情境中,会按
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二、简答题
1、小学第二学段进行简便运算的运算律有哪些?
答: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
加法的分配率。
2、说出3个常见的数量关系。
答: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3、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式与方程”的内容有哪些?
答:(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中“角”的课程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第一学段: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二学段: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之间的大小关系。
5、简单描述“小数”、“分数”在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
第一学段: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
母分数的大小。
第二学段: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
算及 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小数、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实施建议)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 一,应体现(以
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数 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
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 有机
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4、“综合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 参与)
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
(实践过程)相对完 整的学习活动。
5、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6、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 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7、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
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 br>8、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
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 想。
9、(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
活动经验需要在(做 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是在数学
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的。
二、简答题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
面?
答: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因势利导、适
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
习活动。
2、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
面?
答:(1)通 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2)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
验、感悟思想。能关注 学生的差异,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
答:教师以 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
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 现和成果。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
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4 05: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59667.html

小学数学新课标试题库(最新)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