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2012江西中考数学小学数学新课标模拟试卷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4 05:44
tags:新课标, 小学数学, 模拟试卷

-

2020年11月24日发(作者:林雅诗)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
数学论坛 2009-10-18 20:51:29 阅读27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 , , ”和江泽民同志“三
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 目标和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 、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 和 的现状加以改变,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 、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 、 和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
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的呈现方
式、 方式和 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 题
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 用混乱的局
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 术、音乐
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 该在心理
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2、《纲要》提 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
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 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了。 ( )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 举手回
答。 (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概念
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
同 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 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 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 以及环 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 的审美情趣和生活
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 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 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课程门
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
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 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
现代社会和科 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
技能。
改变课程 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勤于动手,培养学 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
践的功能 。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校
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 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
美术)等课程;小学中 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
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 术(或音乐、美术)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以 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
务教育阶段的语 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 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
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 术类课程,
积极试行学分制止管理。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 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
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
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 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中,加强信息技术教 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
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 br>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
业发展 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
和“三教统筹”等项 改革,试 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
市普遍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 业技术课程。
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 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
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国家 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 民族优良传统、革
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 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引导 学生创新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 基本活动的原
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未求知
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 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
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
并开 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
能力和创造能力打 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 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
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 学习 ,促进学生在
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
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
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br>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
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
息技术的优势,为学 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材开发与管理
教材改革应 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
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 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 求,体现学生身心发
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 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
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 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
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 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
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 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资源。
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
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 小学教材。建立教
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 》,
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 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
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
学教材审查委 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 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 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
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 ,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保证
教材质量,降低价格。
加强对教材使用 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
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 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
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 手段推销教材。
课程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 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
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 评价的教育功
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 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
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
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进
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 不断革新的机制。
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 学的办
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 度,考试内容应加
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
可实行开卷 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 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
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 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
人才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
和素质的考查,改 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 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
考试、选拔方式。
考 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
具体的分析指导 ,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课程管理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 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画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
家课程标准,积 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 、直辖市)实施
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 政
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
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 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 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 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
的问题。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 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 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 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2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
所必需的培训为主 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 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的工作方针。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 导
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 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
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 改革;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 立“基础教育课程研
究中心”,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 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教育行
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考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作为中 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
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民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 共同推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教育部门、 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关心并支持课程改革。
建立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项经
费。
为使新课程体系在实验区顺利推进教育部在高考、中考、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实验区给予政策
支持 。对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单位、集体、个人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新课程评价的改革
学生评价: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维护公
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 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
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救民于水 火,运用
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析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
交流与合作:能 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
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生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
挫折 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学科学习目标
以各课程标准为依 据。
教师评价:
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 诚恳、具有健康心
态,和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 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
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 。
教师设计与实施: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平。理解力和其它能力发展的现 状与要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
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 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 自己地教育观念、教育教学
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述。
参考题
一、试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
答案要点: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
力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简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阐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
答案要点:
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2)帮 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
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验 得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精神、材料与素材 , 都是课程资源,如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
独特的个性、 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
3.确立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 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
展。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 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
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 系统方法并不适应这项工作。
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10%
1、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3、在各个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4、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5、、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6、数学课程应具备的 一些基本特征:①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反映公民的数学需求。②课程内
容的呈现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 的联系。
7、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 学
生应当学哪些数学”和“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基本要素。
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
养。
二、判断10%
1、新课标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6年级)、第二学段(7~9年级)、 第三学段(10~12
年级) …………………………………( × )
2、提倡选择性学习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 ………… (√ )
3、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 × )
4、数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 √)
5、“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 × )
三、多项选择题10%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BC )。
A 组织者 B 引导者 C 合作者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
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 B C )。
A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B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
C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3、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AB )
A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B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C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4、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ABC )。
A 概括性 B 问题性 C 相似性
5、数学基本能力分为( ABC )
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四、名词解释9%
数 感: 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
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 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
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探究学习:即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
于学术(或科 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
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 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
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符 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义务教
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是指:学生对符号的意义理解和对符号运用的能力。
五、简答9%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
生,新数学 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3、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
③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六、分析题
(一)判断分析题10%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
重要的是要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 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的理念
下进行教学创新。《标准》在这一方面提出以 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与实践
创新;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二 、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知识背 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
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 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
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
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
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二)举例分析题10%
你能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举一些例子、谈谈你的想法吗?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实例 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 br>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
部分学 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 习空间和更多的
思考余地。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 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 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
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 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
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 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
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 如何如何”,
“我的意见是……”。
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
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 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
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其次,“交流”应涵养
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 只是一个
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
力,缺少 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 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
其余学生马上 “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
荣”。一节课上,表扬不 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 “嗨、嗨、嗨、你真棒!”
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 甚至能贴上几颗
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 利
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
的 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
期下去,也只能 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
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 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误区四:手段成为束缚
实例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操作出< br>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
电脑老 师赶紧跑上去,摆弄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是热热闹闹地进行
下去。
反思 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品位就低了。
(三)案例分析题10%
学习的效果,不能仅仅限于了解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是怎样了解的。请你就以下AB两
个设计谈谈你 的认识。
(一、二、三年级选做)
《两位数乘法》练习
A练习: B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43×65= 29×47= 63×75= 86×91= 29×44=
1.用计算器算出15×15=?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根据这个结果,不计算,你能知道14×15等于多少吗?14×16呢?
3.用计算器算出25×25=?根据这个结果,不计算,你能知道24×26等于多少吗?
4.不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的结果各是多少吗?
35×35=?34×36=? 45×45=?44×46=? ……
5.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表述它吗?
你能证明它吗?
(四、五、六年级选做)
《利息》的教学
A教学: B教学:

始 教师A:这节课咱们学习利息这一内容。什么是利息呢?请同学们看书
上…… 教师B:这几天,大家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利息的知识材料。这节课,咱们就
来个交流,好吗?
课末 教师A: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知道了什么叫利息,以及利息的计算方法。课
后作业为书上练习…… 教师B:这节课大家交流得非常好!利息的知识,除了我们今
天交流的这些以外,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 去关注。老师建议,大家可以用这些知识,办个
小报,开辟一个网站,和我们全校的小朋友进行交流。也 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存款和取款的
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已经作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我们的数 学课堂呢?大量的机械繁琐的计算练习仍
然充斥于我们的课堂。当算术占去了数学的绝大部分内容时,它 的价值已经走向了负面……。
我们说有了计算器、学生还应当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但不需要花费大量的 时间去练习复杂
的数值计算和代数运算。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课堂之外的自主探索 具
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课内课外的一体化是数学教育应孜孜以求的目标。
真正有价值的数学, 一定是进入学生内心的数学,而不是浮于一些文字之上。对数学概念的
把握,理解它的定义是必要的,但 体验它的实际意义与建构心理表象更是不可忽视。
七、设计与评析22%
盐城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第一学段)
一、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_____、_____、______ 地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_______、________ _与________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 数学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 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 ______、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
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_______ ___、验证、推理与__________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 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
体学生,实现(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D统计观念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30分)
《找规律》片断描述: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 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
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花边 ,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
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 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四、教学设计:(30分)
长方形的面积:
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
兔博士
:告诉大家你拼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长方形,并填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议一议:观察大家填在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兔博士:自己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请你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教学设计片断:
教学目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盐城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第二学段)
一、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______、______、____ 地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_______、________ _与________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 数学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 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学习
领域。
6、学生 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_、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
主动地进行 观察、实验、__________、验证、推理与__________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 水平的()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 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
体学生,实现(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D统计观念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30分)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片断:
1、启发谈话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剪 、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
算公式的,那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 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呢?
2、学生小组合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组三角形。 (一组可拼成长方形,一组可拼成正方形、一组可拼
成平行四边形。)①以四人一组探索、操作。②小组 汇报,展示拼、移过程。
学生汇报,展示。得出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两个完全一 样的三角形可
拼成平行四边形。
①发现图形的内在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每一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
系?大胆说说你的发现。
总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②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看法。
四、教学设计:(30分)
分数的意义片断: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来表
示。
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等。把一个整体
平均 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例如:
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把6个娃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
平均分成4份,一个苹果
分成3份,每份的两只熊猫
就是这个整体的 1/4 。
是这个整体1/3。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 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
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叫做分数。
请你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教学设计片断:
教学目标:
1.建立单位“1”的概念 ,理解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理解其含义。能
正确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最新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教学评价:根据一 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
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 判断的过程。
2. 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所谓要素评价法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要素为支撑点, 对整
节课进行整体衡量的评价方式。
3. 数学学习评价: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数 学知识、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的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或某个课程教学
计划做出结论的过程。
4.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内容及进程进行的价值判断。课程可以在三种意义 上加以理解:1、
学校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和;2、指某一教学科目,如语 文、
数学或英语,对某一具体学科课程的评价是我国中小学最常使用的;3、对课程教育活动的
评价。
5. 网络评课法:网络评课法:所谓网络评课法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过程用文< br>字、图片或录象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由其他教师或相关人员在网上对其进行评价的方法。
6. 分项作业评价:所谓分项作业评价是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从双基、书写、创新意
识等方面采取分项 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
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7. 口头型考试评价: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进行评价的考试方法,一般用于小学一、二年级,
受 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用口头回答的形式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8. 教学诊断:在自己或他人的教 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学问题入手,经常
进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 “病理”,进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对策
9.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 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
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10.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
计 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11. 自我反思:是 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是在新课程理
念指导下,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 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
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 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
提高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12. 教学后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
察,进行全面的回 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13.庭辩式评课法: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
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 为教学后记。
14.教学案例:是指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教学事件。
15.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
一个轻轻的 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6.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 教师未来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它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具
有发展的自主性和超前性,具有评价结果的 多元认同性,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是促进
教师不断完善的引导性评价。
17. 课堂即 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给予及时、合
理的、激励的评价。
18. 合作型考试评价:是新课程中出现的最新颖的一种考试评价方式。它要求几位学生合作
完成一件作品或一个项目。然后,教师对具体的作品或完成的项目结果首先进行量分或等级
评价,这种量 分或等第是合作的学生共同分享的。其次,由合作的学生再相互对每个人分工
完成的情感、态度和质量进 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是有差异的。最后,教师对
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和水平进行量分或等级 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又是合作的学生共同分享
的。把三部分量分或等第用一定的权重和形式合成,便成 为每个学生在这次合作型考试评价
中的最终得分或等第。这样的考试评价更注重考核的是学生分工合作的 过程、责任心和团队
精神。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4 05: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59671.html

小学数学新课标模拟试卷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