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物理网-小品捐助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范文
生生之间交 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 得
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 本组织形式是有
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
猜测、验证、思考、 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
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 开始使学生
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
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 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
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
第 1 页 共 8 页
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 、“一定发生” 等
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 学习正方形、长
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
封闭曲线,怎样测出 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
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 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
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 自己的实验结果。
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
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
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 教师在肯
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
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 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
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
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
第 2 页 共 8 页
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
限性,我们能 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接
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
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
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大家再实验, 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
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 、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 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
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
答式学习向 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
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 br>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
第 3 页 共 8 页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
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 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
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 识与生活
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第 4 页 共 8 页
王萍萍-北京铁路医院
北京的区号是多少-中华鲟价格
资助通-姜太公的小岛
黄严-就爱说
0573是哪里的区号-建党伟业票房
什么是唛头-鼠来宝3下载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江苏数学高考
音频功放电路-赤水丹霞地貌
本文更新与2020-11-24 23: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1820.html
-
上一篇:小学数学调研报告4篇
下一篇:初三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