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语音信箱号码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介绍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5 13:32
tags:义务教育, 教科书, 数学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020年11月25日发(作者:华清)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卢江

2012年5月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教
科书 数学》(一至六年级) 的总体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有关小学数学课
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一部分:本套教材实验版的实验与使用总体情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至六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
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 编写的。这套实验教材
于2001年9月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从10年多所收集到的 各种
反馈信息看,这套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经过国家级实
验区和省级实 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
数学教材。
一、
本套实验教材的实验与使用情况
2001年有8个省的8个国家级实验区,山东、重 庆、辽宁等省市的4个志愿
参加的实验区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学校使用了这套实验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室对首轮实验区进行了每年2次的
教材培训,受训小学数学教师 约2万人次。利用每次教材培训的机会,我们在
国家级实验区召开座谈会,了解实验教材的使用效果,收 集教师对教材的意见
与建议。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实验教材
适用性的满意度。
从2002年~2007年,我们每年举行大型研讨会,即“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经验交流会”,共召开了6届,2010年5月召开了第7届。

1
通过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形式获得教研员、教师对实验教材的意见,以及修
改建议。
从2002年开始,各省级课改实验区也逐步使用这套实验教材,在以后9年
中,使用 这套实验教材的地区和使用量逐年增加。到2011年秋季,使用这套小学
数学实验教材的地区和数量均 达到同类教材之首。

二、有关各方对本套实验教材的总体评价
(一)“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 )共12册,系根据教育部
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经审查,本教材基 本
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与要求,并有以下主要
特点: (1)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努力体现教材的基础
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积 极探索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新思想和新方法。
(2)较好地处理了新理念与具体实施之间的关 系。教材的整体结构注意不
同内容的交错安排,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的呈现形式注意体现学生学习 的
主体性。
(3)注重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 泼、
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在教材的创新、实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有成效的尝试。
(二)实验研究得出的关于本套实验教材的主要优势
2007年夏季,国家级实验区小学阶段完成了整 整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12
月召开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经验总结交流会。会上,教材 研制
组提交了《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实验工作总结》报告,该报告指出:这套实验教材
的主要优势有:
(1)较 好地处理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原义务教育小学
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 体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新思想和

2
新方法。
(2)较好地处 理了倡导新理念与具体措施可行性之间的关系,使所采取的改
革举措具有可操作性。
(3)具有比较严谨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4)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 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
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 的
材料与环境,注意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5)文字叙述准确、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6)具有新颖实用的立体化教学支持系统。除 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外,配
有较高质量的各类教学辅助用品,开发了远程教育教学光盘,为农村及经济 欠发
达地区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7)最后,具有经验丰富、制作水平较高的 教材研制队伍。由长期从事教材
研究和编写工作的专业人士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小学数学教研员、特 级教师
共同研究编写教材。
(三)对各方面信息的概括
为了了解本套实验 教材的使用情况,2002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活
动,收集了大量关于实验教材使用效果的信 息。概括所收集到的多方面的信息,
并经过1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证明,这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 数学》
(1~6年级),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倡的教育< br>教学理念,体现了近年来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观点,同时注意继承我国小学
数学教育优良传统 ,在采取改革措施时反映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在促进学
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方面都 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得到了较好
的效果。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
目标方面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实验教材既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又保证了
知识 结构的严密性;既关注学生的经验,又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并且体现

3
了灵 活多样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教学。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
的渗透,注意环境保护意识的 教育,可行性和适应性普遍评价较好。所以,我们
认为,这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 6年级)》可以满足当前我国
基础教育课程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基本 的、
有效的课程资源。

第二部分:实验教材修订过程及修订后教材——《义务教育 教科书数
学(1-6年级)》介绍


一、教材修订的总体思路
从 教材投入使用之始,我们就对这套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
并开展了一系列教材实验的行动 研究。而对于这套实验教材的修订研究始于2008
年,即在这套实验教材使用了6年,完成了课程改革 教学一轮的实验后,我们开
始着手进行教材修订的研究。我们认真总结了教材实验经验,充分搜集了对实 验
教材的意见与建议信息,整理和分析了实验数据;与此同时,密切关注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的修订情况,研读所获得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
征求意见稿,分析其理念、要求等方 面的变化,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等等。逐
步形成对实验教材的修订方案。

(一)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
学为依据;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适
应2 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
发展性;处理好数学的逻 辑顺序和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共
同要求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注重应用意识、 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
养和学生的数学体验。力求使教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适应我国城 乡广大地区
对教育发展的需要。

4
本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全日制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
理念和内容目标为具体依据。本套教材的修订编写则是在总结实 验教材10年实验研
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 ,
注意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落到实处,体现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
新要求;同 时,注意广泛听取并吸收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增强
教材的适宜性。使得修订后教材突 显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努力为 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动活泼、
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社 会公
民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
发现、提 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创新意识、实
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 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对高质量教材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体现时 代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精神
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进而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 教
学质量,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教材修订的目标
1.通过教材修订研究,使本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2. 通过教材修订研究,使本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更为
科学合理,符合学 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
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形成发现、提出、 分析
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教材修订研究,使本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 材的风格和特
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
地促 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
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5
4. 通过教材修订研究和精心制作工作,形成一套文字表述准确,易懂、可< br>读性强,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切当,装帧精美,学生喜欢的教材。
(三)教材修订的依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和要求,特别
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
从2001年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实验稿)》,到目前新修订
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验, 人们不断思考
和探索数学教育与数学课程问题,形成了许多新的认识。这些新观点将推进数学
课 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在
理念上的变化:对数学及其 功能做了重新阐述,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四基”,提
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培养学 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
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 意识
和创新意识等10个核心概念。二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根据10年实验和广泛征求
意见与建 议的结果,在具体内容的安排做了适当调整,三个学段的内容都有所增
删。例如,在第一、二学段中的统 计与概率内容有所减少,有些内容移到第三学
段。
本套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 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
理念和内容目标为具体依据,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将 作为此
次教材修订的最重要的依据。
2. 实验教材10年实验研究和使用经验的总结成果。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试点阶段,此时本套教材的主要研究编写
者正在开展“十 五”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随着本套小
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全国部分省 、市、自治区的部分市、县进行实验,上
述“十五”课题的子课题——“新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开 发的研究与实验”
同期展开。
“新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于 2001年1
月正式启动,以本套教材的主要研究编写者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组,组织了全国17
个省、市、自治区的17位省级小学数学教研员参与了课题研究。并以8个国家级
实验区、4个志愿参加 的实验区以及由河南省部分学校组成的河南实验点为基本

6
单位开展实验研究。实 验研究围绕着使用新教材这一核心载体,展开了数学教育
教学新观念的建立,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学 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教师教研
活动的创新,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探索,等等涉及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多方 面的研
究。从2001年9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课题组和各实验区的研究工作在各地教
师和教研员的积极参与下,顺利的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大部分实验工作,并于2007
年9月完成了课题的 总结,形成课题成果集《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教材实验与课题研究并行7年,获得了丰 富的关于教材使用、数学教学、学
生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发展等多方面的经验成果和观点,这些将成为此 次教材修
订的重要的依据。
3.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实验教材提出的意见和修改建议。
本套实验教材使用的时间长、范围大,我们采用了两种途径收集教材实验的
资料数据。一种途径是针对 所确定的实验样本定期、系统地收集教材实验信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使用的 资料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
教师和专家访谈、课堂观察、测验等。另一种途径是针对所有教材使用地区 ,大
面积地、不定期地收集教材实验信息,收集信息的方法更加多样灵活;使用的资
料收集方法 包括实验区回访、召开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座谈会、听课、培训交流、
读者来信,等等。对于通过不同渠道 收集到的关于实验教材的意见与建议,我们
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并逐条进行了分析研究。
社会各界对实验教材提出的意见和修改建议将成为此次教材修订的重要的依
据。
4.实验教材的编写者、研究人员多年来的专题研究的成果。
近年来,本套教材的主要研究编 写者进行了多项课题研究,为教材的修订做
了许多基础工作,这些专题研究的成果将成为此次教材修订的 必要依据。主要科
研项目有:
(1)国内外教材的比较研究。
① 从2006年开 始,本套实验教材的研究编写者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
五”规划课题“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 研究”的其子课题——新课改后各
类小学数学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的研究,课题通过对我国当前使用面 较广的三
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体现新理念、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7
系统的比较研究,总结本套实验教材的优点和不足,为本套实验教材的修订完善
提 供依据。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完成,正在结题之中。
② 从2009年开始,本套实验教材的主要研究编写者参与了 “各科教材横
向纵向衔接研究”,该课题重 点研究和处理各科教材横向纵向衔接问题。例如,各
科教材与生活的联系问题;各科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设 计问题;强调学科体系与关
照学生经验、学习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目标是,通过审视教材,发 现
横向纵向衔接上存在的疏漏,在教材修订时加以完善。
③ 本套实验教材的主要研究编写者 从2008年开始进行了中外教材的比较
研究。研究者收集了目前可以找到的美国、日本、新加坡教材和 我国的台湾、香
港地区的较新版本的多套教材进行研究。分别对各套教材在教材结构、内容选择、
呈现方式、栏目设置、渗透思想、叙述风格、对学习和教学的指导等各方面进行
归纳和提炼,分析了特 色和优势。
(2)针对本套实验教材初次研制时,未能深入研究或是当时尚有争议的问题
等疑 难问题的攻关研究。即关于“解决问题”的研究;关于估算教学安排的研究。
例如,关于解决问题的研究 。在收集、分析对教材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重新领
会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的理念,利用国内外教 材比较研究的成果,研究并
提出教材中落实“解决问题”课程目标的处理方案,征求部分一线教师和各个 层
次教研员的意见,部分内容设计送到学校去试教,等等,在反复研讨修改的基础
上确定教材修 订方案。
(3)实验教材修订研究。在上述各项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实验教材的所有
问题因 素进行评估,对每一问题或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之后提出对整套
教材的修订方案和对每册教材的 具体修订方案。

(四)教材修订的内容
这套实验教材已经使用了 1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教学规律
的不断探索,认识不断更新;也随着在实验教材使用 之后,不断获得广大教师提
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识到,由于时间过于仓促,实验教材在如何体现教育 教
学新理念方面,体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方面,所设计的教材结构、所安
排的教学节奏 、所采取的呈现方式、所选择的具体素材,等等,都还存在或多或
少的不足。有的处理方式比较生硬,有 的层次安排不够合理,有的素材选择比较

8
牵强,等等。需要根据根据《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
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实验教材进行全面的认真的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为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进行修订, 为学生获
得“四基”、形成“四能”提供有效而丰富的素材。
2.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
教材结构进行调整和内容修订。例如,根据“统计与 概率”部分第一、二学段内容
和要求的变化,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具体 内容的
进行修订。又如,根据“图形与几何”部分对第一学段“图形与位置”要求的变化,
进行 具体内容的修订;等等。
3.针对实验教材初次研制时,未能深入研究或是当时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完 善
性处理。例如,对估算教学的处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 ;又如,对如何体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能力,如何为培养“四能”提供 合适的素材、清晰的线索和有效的途径,等等;
4.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教材内容 结构上的问题、内容选择
和要求上的问题进行调整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修订。
例如,“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安排在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之前,
而长方形周长计算的题目,特别是联系实际的 计算题目,往往涉及多位数乘一位数,
这就给教师教学和自己出题带来不便。又如,“有余数的除法”安 排在了“万以内
数的认识”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之后,此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三、四位数
和相关的加减法,接下来的“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又只能涉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除法计算,使得数的 认识与运算教学层次不够合理。
“数学广角”是本套实验教材尝试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 思想方
法的探索,受到广大教师和教研员的充分肯定,但在内容选取、安排的顺序等方面
都需要 加以完善。
5.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广大教师、教研员提出的不适用的教学素材;
例 题设置中的一些不合适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编制中的有难度或效率低的题目;等
等,进行细致地修改。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认识时间”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几时几分。根据一
线教师、教研员的 反应,一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经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一
年级小学生来说,精确地区分几时几分是 有一定难度的;同时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

9
中精确地表达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的机会并不多,要求小学一年级学生做到是
不合适的。
又如,在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单元中,介绍了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
广大农村教师认 为由于缺少购物经验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
在素材的选择方面,部分农村教师认为选用农村素 材比较少;低年级学生特别
是农村学生对体育馆内里的“人山人海”没有体验;“申奥成功”素材已经比 较陈
旧了,应该换用其他素材;等等。
6.针对由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的观念、素材、 数据的落后进行修订,引
进新观念、新技术的应用、新数据、新素材等,使教材充分体现时代的发展与进 步。

10

二、修订后教材的变化情况
(一) 整套教材的主要变化
1. 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 生
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根据《课程标准》内容与要 求的变化和教材实验的结果,以及相关的教材修
订研究,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和教材的结构进行了 调整,使教材的结构发
生了一定变化。修订后的教材,数学知识的出现、教学的顺序更具逻辑性,更符< br>合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顺序。例如:
(1)数与代数——
◎在二年级下册增加“混合运算”单元;
◎将“有余数的除法”迁移至“万以内数认识”之前(从三上移至二下);
◎将“倍的认识”后移至三年级上册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等等。
(2)图形与几何——
① 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时,安排了认识平行四边形;而
在三上的“四边形”不再 单独安排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而是安排了对长方形正方
形特性的认识。◎角的认识,在初步认识角的概念 后,接着让学生直观认识了直
角、锐角、钝角。
② 观察物体的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分别安排在二上、四下、五下。
③ 图形的运动:对“图形的变换”降低了要求。
(3)统计与概率——
① 第一学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只分别在一下、二下、三下安排统
计的教学。
一下:让学生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了解分类计数的思想,体会分类标准与
分类结果的关系。

二下: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

三下:让学生学习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
② 第二学段才开始让学生系统 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
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
③ “可能性”的教学后移,安排在五年级上册。

11

(4)综合与实践——调整或重新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努力体现课标的要
求和理念。
每册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
性。加强了 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将“数字编码”从”数学广角“的内容变为“综合与实践”的主题
活动;◎重新设计“量一量 比一比”(二上)“小小设计师”(二下)“树影”(六
下),等等。
2. 系统处理“解决问题”,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
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
① 在每一单元教学内容中都安排了有关“解决问题”的教学例题,试图把“结
合各部分知识 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落到实处。
② 去掉原有的两个“解决问题”单元(二下、三下)。
③ 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教学思路、清晰的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
3. 系统调整“数学广角”的 教学内容,使所出现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
展特点、数学学习特点,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的基 本思想方法。
例如,将“植树问题”后移至五年级上册,新设计了关于“逻辑推理”的内容,
等等。
4. 各部分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均根据实验教学的经验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对教学顺序和节奏做了一定 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二)一年级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年级修订后的上下册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审查,其内容与编排结构
的变化如下:
1.“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原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将实验教材一 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作为第二单
元,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体现 了准备性。
(2)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和一年级下册第三

12
单元“图形的拼组”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把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安
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 平面图形移到一年级下册,分散了难点。
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都做了调整,变化较大。
(1)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 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将分
类与统计结合编排为“分类与整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 系。
(2)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的内容后移。
4.“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
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和所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实践经验,每 册只编排了一个“综
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一上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一下加强了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5.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去掉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认识时间,降低了对一年级小学生认识时
间的要求。
6.每册教学单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将实验教材的10个教学内容单元整合为9个单元,安排 了一个“综合与实践”
的主题活动。如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 br>课”,更好地体现了准备性。将一年级下册的位置移至一年级上册,去掉原第七单
元认识时间,将 实验教材的10个教学内容单元整合为8个单元。



13

-唐顺之


-三家巷


-斩舰刀


-实战


-钱途


-青春文学


-相容


-汉代服饰



本文更新与2020-11-25 13: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3190.html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介绍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