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雅的网名华东师范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数学伴我们成长》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6 09:20
tags:七年级, 数学, 教案

从从容容的意思-d4

2020年11月26日发(作者:栾瑰馥)
1.1《数学伴我们成长》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
.
1
——
P
.
3
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
进了我们的成长.
3
.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
密切相关.
2
.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
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难点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听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
氯化钠晶 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
(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
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
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
界 ,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板书:§
1
.
1
与数学交朋友
1
.数学伴我们成长)
三、导学
教师活动
1
.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
学生活动
1
.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言.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
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
子,试一试.(积极鼓励)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2
.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 br>2
.回忆、交流.
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3
.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



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
统计知识.

3
.观察、计算、思考、探索.



4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
4< br>.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纸片,
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 决下小组合作,动手尝试解决.
面的
2
个问题:
(
1
)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②已知
25
×
25
=
625
,则
24
×
26
= (不要计算)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更一般地,若
a
×
a
=
m
,则(
a
+
1
)(
a

1)= .
(老师点评、表扬)
(
2
)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
13
页第
4
题.
4
.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
不开数学 ,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同学们课后可以阅
读一下第
1
节第
2
点《人类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的重大作用.
5
. 布置作业:
(
1
)谈一谈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
(
2
)习题
1
.
1

2

4题.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1
、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
学生拼图(略)

学生
2



学生
1



A

B

C
D
答案:
A

B

C

D

2
、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
21
,它们的积为
答案:
315

3
、计算:
7
+
27+
377
+
4777

答案:
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
、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 千人分在北上下;②
1
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
、在与伙伴玩“
24
点”游戏中,使数
1

5

5

5
通过运算得
24

答案:[
5
-(
1
÷
5
)]×
5

3
、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
1

2

3

4

5

6

7

8

9
这九
个数字连成结果为
100
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
100

答案:
123< br>-(
45

67

89
)=
100

4
、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 < br>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1.2《人类离不开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科书第
3

5
页,
2
.人类离不开数学
教学目标
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重、难点解析
重点
体会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
离不开数学.

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 我们已经知道,数学伴随我们的一生,实际上整个人类社会都
离不开数学.
板书课题:人类离不开数学.
2
.大数学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 成就,也是人
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
目,诗歌能动人 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
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二、导学
1
.自然界中的数学——数学的存在

教师活动
2
.人们身边的数学——数学的应用

教师活动
1
.学生举出周围的实例,说明
人类离不开数学.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1
.观看投影并回答下列问题:
(
1
)说出所展示的图形中分别
是由哪些形状的地砖铺成的;
(
2
)你认为哪一种铺设方法最
常见、最美观.
1
. 大 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成了造型艺术、建筑美学的
基础.雪花的对称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晶体(如冰糖)的表面对称极为
精巧,并由此内含着深刻的物理性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群中,小< br>到衣物装饰,大到房屋建筑、路面铺设,几乎处处都有美丽的对称性
装饰,古代皇宫中壁画的边饰 等无不含有极为壮丽的对称美,以至亡
国之君李煜在身受软禁之际,还深情怀恋昔日的“雕阑玉砌应犹在 ”.
投影:课本第
4
页至第
5
页道路铺设平面图,可适当增加.

练习:第
5
页第
2
题.
(建议:在课前或课堂 上让学生做几个正六边形,可让学生直接在图形
上临摹后剪下,教师也要事先准备好.)
2< br>.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如今用电子计算机指挥宇宙飞船航
行,任何时候都受到数学的恩 惠和影响,到处都体现着人类数学智慧
的结晶.
在天体运动着的星球遵循四种轨道,人造卫星 、行星、彗星等依据运
动速度的不同(即
7
.
9
千米/秒、
11
.
2
千米/秒、
16
.
7
千米/秒三种宇宙速
度)顺从地运行在圆、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的轨道中.人造地球卫星
要想发射成功,必须达到 第一宇宙速度.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利润、投入、
产出、 贷款、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频繁使用,
买卖与批发、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等 ,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而这
些经济活动无一能离开数学.(教师向学生投影展示报纸上的上证或深
证走势图.)
3
.群芳斗妍曲径幽——数学的美(本节属增加内容,可根据时间自行调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
.当堂完成作业第
8
页第
3
题.
(建议:(< br>1
)、(
2
)两问可让学
生直接回答;第(
3
)问先 让学
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尽量
让更多的学生由回答问题的
机会,从中体会成功的喜 悦.)

1
. 数学势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产品之一.每一个数学公式,就是一首诗, 公

C
=
2πR
就是其中一例.司空见惯的图形——圆,内含的周长 与半径有着异
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
π
把她们紧紧相连.天地间有无数个 圆,
惟有
C
=
2πR
这个纯粹的圆最精致、最完美.这是数学家的智 慧与大自然灵气
撞击而再生的哲理美,因而人们常用“圆满”比喻十全十美.
比例的数量关系 ,以其天造地设的美感令人叹为观止.把长为
c
的线段分为
a
(较长)、b
(较短)两段,使之符合
a

c

0
.618
.这
0
.
618
是最美、最巧妙的
比例,人们称 之为“黄金分割”.法国的圣母巴黎院、中国的故宫、埃及的
金字塔的构图都融入了“黄金分割”的匠心 .

2
.小结:本节课从同学们自己身边的实例入手,从三个方面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晴雨表.

3
.布置作 业:请你设计一幅道路铺设平面图.(教师课后可将学生设计的平
面图展示交流.)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1
、计算:
1

2
+
3< br>–
4
+
5

6
+…–
100
+101
= .
答案:–
50

2
、计算:
1
+
2
+
3
+…+
2003+
2004
+
2003
+…+
3
+
2
+
1
= .
答案:
3
、如图
1-
1
-
7
:这块拼花由哪些图组成?
答案: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课后延伸练习

1
、今有一 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
4

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



答案:


2
、下面有一张某地区的公路分布图,请你 找出从
A

D
的一条最短路线(图中所标最短路线为里程)


10
A
3
9
3
B
1

5
B
2

4
B
3


10
1
7
11
8
C
1

2
C
2

3
C
3

1
2
D

6
答案:
A

B
1

C
2

D

反思: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教案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
5
页至第
7
页: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解析

1
.通过讲数学家及身边人刻苦学习数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
1
).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简介. < br>1910
年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华罗庚只是中学毕业.华罗庚
1985
年 在日本讲学,由于心脏病突发而不幸逝
世.
(
2
)、猜谜语:爷爷参加百米赛跑(打我国古代一数学家)
2
、提供交流、讨论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我国今年的神九成功发射和回收.,神 九升天离开地球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即
7
.
9
千米/秒、
11
.
2
千米/秒、
16
.
7
千米/秒)
(
1
)自习教科书第
6
页的例题:巧算地毯
为什么有的比赛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
2
)有
6
过人在草地上玩游戏,他们的平均年龄是
15
岁,猜猜他们是一群什么人?
(
3
)按规律填数:
(
a
)
1

1

2

3

5

8
,□ < br>(
b
)
6

13
,□,
27
34

(
c
)
11

13
,□,
23
.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4《华罗庚的故事》教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数学大师,汉族,江苏太湖西北金坛县城镇人,他为
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多复变函 数论的创立者,丘成桐说过,几十年来,多复变函数论
的专家正是沿着华罗庚开创的道路走的。
华罗庚的主要成就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
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专著:《堆垒素数论 》、《指数
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 《典型群》(与万哲先
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 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
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 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
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 此外,还有 学术论文20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华罗
庚塑像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 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
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 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
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 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
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文、匈文、日文、德文、英文 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
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 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
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 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
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 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
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 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
—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 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
作数十种。
传奇数学家
中国,有一位数学家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华罗庚,人们往往把这个名字当作数学家、自 学成才和
聪明的代名词。随着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的广泛开展。这位当代中国的传奇数学家在少年 儿童中也
广为知晓了。
华罗庚于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1924年从 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年仅
14岁的华罗庚便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里当伙计。他的中学老 师王维克很欣赏他的数学才华,鼓励他继续自
学数学。19岁那年,华罗庚突然染上伤寒,此后在腿部留 下了残疾。
在病痛和贫困面前,华罗庚没有失望,反而更加迷恋数学,他四处寻找数学书自修。在那个 小镇上只有
三本数学书可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以及一本50页的微积分。他贪婪地把它们读得烂透, 并尝试写些论文,
投寄到《科学》、《学艺》等刊物发表。1929年华罗庚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氏定 理之研究《科学》
第14卷第4期)。1930年l 2月他又在《科学》第15卷第2期上发表了苏家 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
立之理由》,文中指出,苏家驹的解法中把一个13阶行列式算错了。
这后一篇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重视,系主任熊庆来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1931年,华罗 庚
经他的同乡唐培经教员引荐,被破例录用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图书管理员,这为他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 件。
不到一年半的光景,华罗庚旁听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现代数学基础。在杨武之教授( 杨振宁之
父)指导下,两年之中,华罗庚写出了一批很有质量的数论论文。凭藉他的天赋和雄厚的学力, 1933年,华罗
庚被清华大学破格聘为助教。一个乡间来的青年人,只有初中文凭,居然能登上中国最 高学府的讲台,这简
直是一个奇迹。
1934-1936年,华罗庚在杨武之等教授的关心下 ,深入研究数论,他阅读了许多当时国际上数论权威的著
作,写出了20余篇高质量的论文,多数发表在 国外的数学杂志上。1935年-1936年,美国数学家维纳(N。
Wiener)和法国数学家阿达 玛(J。Hndamard)相继来华讲学,华罗庚认真地听了他们的讲课。维纳对华罗庚尤为
器重,把 华罗庚推荐给当时世界最负盛名的数学家之一:英国的哈代(G Hnrdy)。并由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上剑桥大学专攻解析数论。1936年,年仅26岁的华罗庚离别家中的妻子与二个孩子,作为访问学者来 到
英国。初步领略到这个世界数学中心的学术生活。刚到剑桥时,哈代就预言,“华在两年内可望得到学 位”。
数论是剑桥大学的强项。在剑桥的两年中,华罗庚发表了10多篇数论方面的论文。每一篇都可作 为博士学位
论文。但因为学费昂贵,他始终未正式注册读学位。直到1980年,华罗庚才在法国南锡大 学第一次接受荣誉
博士学位。后来又获香港中文大学(1983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1984年) 荣誉博士学位。
1938年,华罗庚风尘仆仆回到祖国,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由于数学系主任杨武 之的提携、华罗庚从
教员越过讲师、副教授,直升为正教授。抗战期间,生活非常困苦,华罗庚来到西南 联大时,连一间房子也
难找,还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将住所腾出一间房子让华罗庚一家六口居住。两位文化 名人住在仅有一帘之隔的
两间陋室里。他们之间建立了笃深的友谊。1944年,闻一多在昆明街头挂起 “闻一多治印”的招牌,以刻印
贴补生计,可见当时教授生活之清苦。 1946年2月到5月,华罗庚 应苏联科学院和对外文化协会邀请。到
苏联作学术访问,会见了维诺格拉朵夫和林尼克等著名学者。19 46年秋。华罗庚远赴重洋,来到世界最著名
的数学中心—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随即又被聘为伊利 诺斯大学教授。在这段时间内,华罗庚除研究数
论之外,还涉足“有限域上的方程论”、“典型群”、“ 域论”等学科,硕果累累。
1950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 举家返回祖国,从此便将全部精
力投身于祖国建设。首先重组中国数学会,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分别担任了理事长和所长职务,把
工作的重点转到培养青年数学家与发展中国数学事业上来。在数学所的 工作中,他组建了多个学科的研究室,
撰写了《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作)和《多复变函 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等著作,带领青年
人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并亲自给他们讲课,指导他们修改论 文和论著。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后,他先
后担任了数学系主任、副校长,并写了《高等数学引 论》第一卷、《从单位圆谈起》等著作,为培养青年人呕
心沥血。
从1965年开始,华罗庚 将工作重心放到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的普及方面。他选择了以改进工艺为主的“优
选法和以改善组织管理为 目的的“统筹法”,并加以普及。他撰写的以这两种方法为内容的小册子,深入浅
出,普通工人也能读懂 。他还身体力行,几乎跑遍全国加以宣讲。这在中外数学界可说绝无仅有,无怪乎在
1980年的国际数 学教育会议上,华罗庚所做的大会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普及数学方法的若干个人体会”
赢得了与会人 士最热烈的掌声。
华罗庚曾写过不少文章向青年人传授治学经验和学习方法,他提出“聪明在于积累, 天才在于勤奋”,勉
励青年人勤奋学习、工作。他把读书学习和打好基础形象地概括为“由薄到厚,由厚 到薄”的过程。“由薄到
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即读书过程中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书就越读越 “厚”了。“由厚到簿”是消
化、提炼的过程,即把所学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 性的问题,掌握其精神实质,这
样书又变得越来越“薄”了。
华罗庚十分关心和支持数学教育 事业。50年代初,他亲自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套中学数学教材。华罗庚
热心倡导在中学开展数学竞赛活 动。从1956年至1979年,他多次担任北京市和全国中学数学竞赛委员会主
任并亲自主持命题、监 考、阅卷和评奖等工作。特别是竞赛前,他常亲自给学生作报告,并将报告内容整理
出版了儿本通俗读物 ,如《从杨辉三角谈起》、《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从孙子的神奇妙策谈起》、《数学
归纳法》等 。不仅向中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华罗庚是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对现 代数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生共发表论文约200篇,专著10本,
其中有8本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 可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另外他还撰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1983年,
世界最著名的科学著作出 版社--德国的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华罗庚论文选集》,198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又
出版了《华罗 庚科普著作选集》。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副院长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他还被选为美国科学院的国外院士(1982年),第三世界科学院的
院士(1983年)以及德国巴伐利亚州科学院院士(1985年)。
华罗庚把一生都献给了数学事 业,1985年,74岁高龄的华罗庚东渡日本。6月12日当他正在做学术报
告讲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 ,心脏病突发。当晚22时,这位中国最杰出的数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永远离开
了我们。华罗庚实现 了他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在科学讲坛上光荣地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脱颖而出,饮誉 海外,培养青年,造福祖国,这就是这位传奇式数学家所走的道路。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
人去攀登科学 高峰。

宏愿报祖国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 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
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 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
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
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 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
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 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
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 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
洋房 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 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
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 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
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 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
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 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 久又被任命为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 令世界瞩目的突
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 用数学研究、试验
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 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
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 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2.1.1《正数和负数》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重点
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学习方式

糜子的拼音-化繁为简


期盼的近义词是什么-我想对你说


corporation是什么意思-中国维和部队


person怎么读-电容式传感器


lucky什么意思-红绿蓝


伏旱天气-支票日期


风华正茂的反义词-slidedown


克隆作文-大脑结构图



本文更新与2020-11-26 09: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4221.html

华东师范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数学伴我们成长》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华东师范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数学伴我们成长》教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