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melodia《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复习提纲答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6 09:38
tags:复习提纲, 其它课程, 小学教育

帮一帮-克隆羊

2020年11月26日发(作者:毕此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复习提纲
一、选择
1、为了体现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
心理特征,将九年的 学习时间划分为(B )个学段。
A、两个 B、三个 C、 四个 D、五个
2、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C )和因材
施教。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3、在各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4、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数学思考 B 、过程与方法 C、 解决问题
6、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D )。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7、《标准》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A )。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C、学习活动
8、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A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
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 B、计算意识 C、笔算意识 D、口算意识
9、数学教材的编写应以( C )为依据
A、学生 B、教师 C、《标准》 D、师生
10、《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 B、)。
A、过程性目标 B、结果性目标

1

11、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2、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 A、B、C )的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13、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A、 B、C )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14、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 A、B、C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15、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B、C、D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二、填空
16、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17、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
19、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0、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四基” 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活动经验)。
21、( 数学教材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
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22、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 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
(教师教学)。

2

23、《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
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个方面。
2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知识 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25、课程目标提 出了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计算能力)、(论证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使用
工具和技术的能 力)。
26、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27、在“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中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调整到了第( 二 )
学段。
28、《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第( 一 )学段认识小括号,在第( 二 )学段认识中括号。
29、“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到了第( 三 )学段。
30、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概念
31、数感: 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 、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
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32、符号意识 : 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
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
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 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
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34、生成性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景、新问题、
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5、延迟评 价;是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尚未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可暂时不给明确的评价结果,
给学生更多的机 会,当取得较好的成绩时给予评价,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简答与论述

3

36、《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最基本的课程理念是哪两句话?
答: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7、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记录调查 数据、描绘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并进行简单的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
概率。
38、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等哪几个方面的素养?
答:在数学课 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
能力、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9、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提出了“四基”?
答: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四基” 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
经验。
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 文化的进步,现代数学已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及现实世界中与人类生存
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作为 未来的公民,应具有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应掌握一定的数学语言;
应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的能 力。因此,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内涵应得到发展的丰富。对学生的发展来讲,
仅有只是和技能是不够的 ,还要学会数学思考,还要去经历和体验。将“双基”改为“四基”,使三维目
标在总体目标中得到体现 ,能够使教师在实践中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外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 说“四基”体现了数学综合素养的要求
40、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把“两能”增加为“四能”?
答:《标准(实验稿)》 中强调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2011年版)》中增加了两个,
即“发现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增加此部分内容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
出的问题、别人提出 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却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对创新
性人才的要求。回顾 历史,不难发现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就谈不上创 新,可见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4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4

答: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具体
阐述。
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分割的,而是一个 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
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 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
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 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42、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
答:认识元、角、分及关系; 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体验时间长短;认识年、月、日及关系;
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 的单位换算。
43、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数量关系,也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数学模型是什么?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44、举例说明在不同学段,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课标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
新课标 在三个学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如第一学段所使用的词语是:
经历、感 受、初步认识等,在第二学段所使用的词语是:探索、掌握、知道、理解等。从 “ 辨认 ” 到
“ 初步认识 ” ,再从 “ 认识 ” 到 “ 探索并证明 ” 。例如,对于“长方体”,第一学段要求 “ 辨
认 ” ;第二学段要求 “ 认识 ”长方体,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等等,都 分学段
进行了不同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层次性,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 点,逐
渐深入、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图形几何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 规律进
行教学,有规律、有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5、小学阶段对于 “ 图形的认识 ” 这一内容,教材是遵循怎样一个编排体系?为什么这样安排?
第一, 现在的教材, 在图形的认识当中,是先讲立体,再讲平面,再回到立体。从历史发展过程上
看,实际上我们中国小学的 传统教材,最初是按点、线、面、体的逻辑关系讲的。到了上个世纪 90 年代
以后,义务大纲出现就 发生变化了,先讲立体以后再讲平面,然后又回到立体。为什么当时要改?因为当
时很多老师都反映,高 年级孩子,对几何立体图形,本身的识图的能力比较低,认识起来比较困难。这部
分是个难点,分阶段安 排可以分散难点。

5

绝对佳人-空山鸟语


5551怎么等于24-鲼


2分之一怎么打-墨家思想


吾问无为谓吾问无为谓吾问无为谓-tet


绿的近义词-动物保护法


童言无忌的意思-念奴娇昆仑


吕明奥数-中国几个省


xxxxmovies-罗尔斯



本文更新与2020-11-26 09: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4278.html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复习提纲答案的相关文章